閱讀屋>教師> 論語十二章教案

論語十二章教案

論語十二章教案

學習目標:

1. 知識與能力:對《論語》十二章和補充材料中關於“修身”的章句進行品析,瞭解孔子理想中的君子人格具備怎樣的品性。

2. 過程與方法:透過對課內和課外材料的研讀並聯系自身實際體會學習《論語》的現實意義。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中國文化經典的底蘊,使學生經歷一番文化濡染提升自我修養。

教學重點:對《論語》十則和補充材料中關於“修身”的章句進行品析,瞭解孔子理想中的君子人格具備怎樣的品性。

教學難點:從文字中提煉、概括“修身”的方式。

教學過程:

一、匯入:

今天是大家步入中學的第25天,能告訴我,你們習慣初中生活了嗎?有些同學依然搖頭,十幾門的課程讓我吃不消;小學的.好朋友被分到別的班級,我很孤單;住校的生活讓我很想家……學習生活上的煩惱接踵而至,我該怎麼辦?

其實大家這些煩惱,在兩千多年前就有一位至聖先師已經為我們解決了。他就是——孔子。哪位同學來介紹他呢?

二、檢測預習:

1、孔子簡介:孔子,名丘,字仲尼,漢族,春秋時期魯國陬邑人。中國古代的大思想家和大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創始人。孔子集華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時已被譽為“天縱之聖”、“天之木鐸”,是當時社會上的最博學者之一,被後世統治者尊為孔聖人、至聖、 至聖先師、萬世師表,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2、《論語》是儒家的經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撰而成。它以語錄體和對話文體為主,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與《大學》《中庸》《孟子》《詩經》《尚書》《禮記》《易經》《春秋》並稱“四書五經”。

三、大聲讀文章:

1、學生讀,其他同學聽出有誤的地方並改正。

2、根據學案,自由誦讀。(在書上標出斷句)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子曰:“ 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

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子夏曰:“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3、老師範讀,學生評價。

提示:從停頓、重音、語調、語速、感情等方面著眼。

4、學生展示讀

要求:選擇自己喜歡的一兩章進行展示。

四、疏通文章:

1、結合課下注釋和工具書翻譯課文前六章。

2、小組合作學習,解決問題。

3、檢測學習成果。(要求:翻譯下列句子,並解釋加點字。)

(1)、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2)、吾十有五而志於學。

(3)、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4)、一簞食,一瓢飲,人不堪其憂。

五、反思拓展

還記得剛開始上課時老師總結的初一新生成長的煩惱嗎?科目繁多,無所適從。新學校裡很孤單。宿舍沒有家裡好,學不進去。請你運用今天在論語中學到的句子來勸解他,為他排憂解難。

六、課堂小結:不知面對這些煩惱的同學學過這一課是否有些釋懷了呢?

我們不得不佩服孔子作為一名教育家和思想家為後世做出的傑出貢獻。大家看到的這幅畫像就是唐代吳道子根據史料畫的。兩邊的對聯是後人對孔子一生的評價——學為人師學不厭,行為世範教不倦。我提議咱們用現代人的鞠躬禮來表達自己心中對孔老夫子的敬意,好嗎?

七、結束語:透過這節課,我們瞭解到了中華民族最優秀的傳統文化,對文章中的語言精華和思想精髓有了初步瞭解與掌握,希望同學們能夠學以致用,好下課!


【論語十二章教案】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