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教師> 鼎湖山聽泉教案

鼎湖山聽泉教案

鼎湖山聽泉教案

教學目標:

1. 透過篩選資訊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明白作者扣住一個“泉”字,抓住“聽”來組合材料。

2. 透過解讀文字的有關內容,理解作者聽泉的人生感悟。

3. 結合課文有關語句,分析本文虛實結合的寫法並學以致用。

4. 透過問題引領幫助學生理解本文圍繞中心安排詳略的特點。

5. 結合課文有關語句,分析本文虛實結合的寫法並學以致用。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遊記散文。與一般遊記散文的寫法一樣,文章主要按遊蹤的順序組合材料,移步環境。不過由於作者從“聽泉”的角度切入,很新穎,這就給它披上了一件素淡朦朧的紗衣,陡增了它的神秘之美;又因作者在寫景的同時巧妙地融進了自己的切身感受和獨特的聽泉感悟,這就使文章顯得厚重、精深,頗令人玩味。這兩點該成為教學重點、難點。

此文被安排在九年級上冊第一單元“吟哦諷誦而後得之”的第一篇。本單元是繼八年級遊記散文後的又一單元,只是要求已不同,這就要求教師站在學習方法的高度引導學生學會學習。本單元的內容編排和寫作訓練,要求教者應該引導學生學會從不同角度描寫景物和變換角度表現景物的方法;同時,要訓練學生從多種渠道蒐集、篩選和組合材料的能力和學以致用的能力。因此透過本文的學習應能有利於學生用“吟哦諷誦”法學習本單元的其它文章,併為單元寫作積累一定的組合材料、表現景物的方法,從而為學生介紹本地的風景作鋪墊。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設想:

本著從整體上把握全文、“授之以漁”並訓練立足於培養學生的原則,根據本文的個性特點和本單元的教學、寫作的要求,第一課時側重於“讀”,在讀中篩選資訊,整體感知全文,結合小組合作懂得本文組合材料的特點;第二課時,側重於讀中思、讀中品。有道是讀而不思則罔,思而不讀則殆。唯有讀與四緊密結合,方能深入理解文章的內容和作者的感悟。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 透過個人默讀、靜思,篩選資訊,整體感知課文。

2. 吟詠諷誦課文有關語句或段落,初步體會作者寫泉時的心情,明白作者扣住一個“泉”字,抓住“聽”來組合材料。

教學重點:

1. 透過篩選資訊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明白作者扣住一個“泉”字,抓住“聽”來組合材料。

2. 用“吟哦諷誦法”朗讀寫泉水及其給作者感受的'句子,初步體會作者的情感。

教學流程:

一、 匯入新課:

你知道鼎湖山是怎樣的風景區嗎?你知道鼎湖山的泉水有什麼特點嗎?你知道如何表現泉水的特點嗎?……

二、 新授:

(一) 用心讀文章,獨立思考,解答下列問題:

1. 給下列加點字注音,並抄寫詞語一遍。

肇慶 泠泠淙淙 楹聯 悵惘 嬉戲 古剎 翩飛 開闢 汙垢 遐想

2. 用圈點勾畫法篩選資訊,然後用不少於200字的一段話介紹鼎湖山風景區。(可從地理位置、主要景物及特點、景點、地位等方面概括)

鼎湖山風景區位於廣東省肇慶市東北,是北迴歸線上的綠色明珠。山上樹木種類繁多,據說是地球上同一緯度上現存植物最多的一個點,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選作生態觀測站。如果站在半山腰的補山亭,放眼望去,遠近高低,樹木枝纏藤繞,密不分株,沉甸甸的溼綠,猶如大海的波浪,一層一層,直向山頂推去。泉水是鼎湖山的靈魂。它或在林木疏朗處閃過亮亮的一泓,再半含半露、欲近故遠,惹人喜愛;或在密林深處隱匿,讓你只聞其聲,而不見其影,只能凝神靜聽它的歌聲。泉聲或清脆悅耳,或厚重雄渾;無論是剛進山,還是在補山亭向上四百餘階、擁有三百多年曆史的慶雲寺,你都能感覺泉水幾乎無處不湧,無處不鳴,孕育著生機,滋潤著萬物,愉悅著遊人的身心。新課 標第 一網

(二) 小組合作交流、修改短文,推薦佳作展示,老師判分。

(三) 吟詠諷誦寫泉水及其給人感受的語句,初步感受作者的情感。要求:

1. 跳讀課文,用橫線畫出寫泉水及給其給自己感受的語句,選用文中詞語或短語概括作者的情感。在朗讀中體會作者的感情。

失望——頓生雀躍之心——喜愛——陡覺輕快——陶醉

2.組內研讀:各人在組內朗讀自己最喜歡的段落,並進行自評和他評,推選代表或集體參與準備展示本組朗讀最好的段落。

3.前四個獲得機會的小組展示本組朗讀,老師點評、判分。

(四)討論:本文以寫“聽”為主,還是以寫“泉”為主?為什麼?

以寫“泉”為主。因為本文更多的文字是寫泉水以及泉水給你的感受,而“聽”,只是引出泉水的手段而已。

三、 小結

以小組為單位小結本課的收穫和有待改進之處。收穫必須包含本節課的目標達成情況、

學法的內容。

四、 佈置作業

1. 完善概括介紹鼎湖山景區的短文。

2. 在“吟哦諷誦”課文第八段的基礎上,背誦“那柔曼如提琴者……飛瀑落下深潭。”一段。

3. 作者運用何種方法才能把泉水的音和形形象地展現在我們眼前的?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 結合課文寫泉水及其給作者感受的語句,分析本文虛實結合的寫法並學以致用。

2. 透過問題引領幫助學生理解本文圍繞中心安排詳略的特點。

3. 在朗讀、品味理解作者聽泉的人生感悟。

教學流程:

一、 檢查背誦,匯入新課。

二、 新授

(一)理解作者聽泉的人生感悟。

1. 作者如何寫出泉水中的“層次”的?

泉水的聲音柔曼、清脆、厚重、雄渾可見層次清晰,比喻、排比的修辭手法演繹出了想像的畫面。

2. “看不見的指揮棒”指什麼?

作者的心靈,即是作者把聽到的聲音透過心靈的加工變成了瑰奇壯麗的樂曲。

3. 作者在文中寫道:“在泉水的交響中,彷彿能夠聽到歲月的流逝、歷史的變遷、生命在誕生、成長、繁衍、死亡,新陳代謝的聲部,由弱到強,漸漸展開,升騰而成為主旋律。”那它們之間有什麼必然的聯絡?

泉水奔流不息,年年如此、歲歲相似。在前進的過程中或遇坦途,而成小溪;或遭岩石,碎為滴泉;或落空谷,壯大自己;或下陡壁,激情飛瀉。其間,輕重緩急、遠近高低和人生的歲月、歷史的變遷極其相似,同時又極具美感。“新陳代謝的聲部由弱到強,漸漸展開”,則融入了改革開放之初的時代特點,奔騰的主旋律自然成為時代的最強音。

(一) 結合第一、二、三段中描寫泉水的句子,分析作者是如何把離我們較遠的泉水寫得生動形象,讓人如臨其境的。

第一段:用通感的修辭手法。用讀者熟悉的“活潑潑蹦跳的姿影”這一視覺形象描繪聽覺的內容。

第二段:把泉水半含半露、欲近故遠的嬌態想像成繞膝逗我笑的愛女,讓人如見其人,喜愛之情躍然紙上。

第三段:用比喻的修辭手法,用讀者熟悉的孩子如鈴的笑語來比喻泉水清脆悅耳的聲音,恰如其分,拉近了讀者與作者之間的距離,令人身臨其境。ww w.xkb 1.com

(二) 用“吟哦諷誦法”朗讀第4-7段,概括這部分的主要內容,思考這部分是否多餘,為什麼?

這部分主要寫從補山亭仰望、在慶雲寺漫步。

不多餘,因為這部分既為下文寫在慶雲寺旁的客房聽泉蓄勢,又賦予作品時代意義。教參上如是解,不過本人還是覺得對在慶雲寺漫步這一內容的分析有點牽強。因為在第5-7段中就連“伏虎聽泉”這一有利於讀者理解作者聽泉意圖的內容都隻字未提,而重點寫了作者對並不高貴的菩提樹得到特殊的禮遇表示不滿,這姑且可以理解為對重視佛法的不滿,那是否隱含其曾有過不公正遭遇?且慶雲寺的存在引來了眾多遊客,給自然保護區帶來潛在的威脅。

三、 小結

各人小結本節課的收穫和有待改進之處,組內交流,推選一人作集體交流。

四、 鞏固運用:

發揮想像,用虛實結合的方法和用下面句式寫一段話。

句式:我看到天上的白雲(盛開的鮮花、奔騰的江河、激烈的比賽場面…)……就彷彿…

五、 佈置作業

1.背誦“那柔曼如提琴者…深潭。”

2.預習第二課。


【鼎湖山聽泉教案】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