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心理學> 《內向者心理學》讀後感

《內向者心理學》讀後感

《內向者心理學》讀後感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體會呢?寫一份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吧。現在你是否對讀後感一籌莫展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內向者心理學》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內向者心理學》讀後感1

  第一,內向性格和外向性格的人,差別在於他們的精力來源不同。內向的人從內部獲得精力,總是感覺刺激太多,他們喜歡對事物深入瞭解。外向的人從外部環境獲得精力,總認為刺激還不夠,喜歡瞭解更多東西。

  第二,由不同的神經質激發不同的自主神經中樞,這就是人們表現出不同性格的根本原因。閥門全開系統和閥門關閉系統,在每個人身上都發生作用,但因為受到基因遺傳和一定環境的影響,人們會更多使用其中一種系統。內向的人傾向於使用閥門關閉系統,他們需要一定的時間思考,深思熟慮後才能做決定,乙醯膽鹼讓身體在平靜的狀態中,才會感覺到幸福。而外向的人使用閥門全開系統,受到刺激時能夠迅速作出反應,多巴胺釋放出快樂的感覺,讓他們想停也停不下來。

  第三,沒有哪種性格是好的,或者不好的,內向者也有自身的性格優勢,比如冷靜思考、謹慎專注、善於傾聽等等。只要瞭解自己的性格,找到自己自然狀態下傾向的那個點,就能夠讓自己保持理想狀態。對於內向的人來說,關鍵是要讓精力可以及時恢復,這樣心境才能平和,發揮出自身性格的'優勢。

  第四,內向性格的人怎麼管理精力呢。你可以用用這三招,控制個人節奏、控制個人邊界、創造條件讓自己恢復精力。有了充足的精力,你才能開足馬力,去創造美好生活。

  當然,作者的研究僅代表當時的學術水平,我們也應該跳出這本書,適時地看到當前性格研究領域的新發展。

  目前,書中偏向的型別說已經有些失勢,更加主流的是特質說。所謂特質,可以理解為一種穩定的心理特點。比如,外向性就是一種特質,有的人外向性比較高,有的人內向性比較低,大部分人處在不太外向也不太內向的中間水平。特質說與型別說的區別在於,不是簡單地把人分成兩類,而是把這種性格當成一把尺子,每個人都處在這把尺子的不同位置,構成了一個連續的分佈。透過許多這樣的特質,就可以對一個人的性格給出全面、量化的描述。除此之外,還有一派觀點認為,不只是不存在固定的性格型別,連所謂的特質也不存在,因為每個人都會根據情境調整自己的行為。比如,你可能在老師面前比較內向,在同學面前比較外向,這都是你性格的一部分,如果用簡單的外向性高低來概括,就會損失掉很多個人的資訊。

  有趣的是,跨文化比較研究發現,東方人與西方人相比,行為表現更容易受到情境的影響。我們更善於依據自己身在何處、與什麼人打交道,來調整自己的行為,而且在我們的眼中,這些可能完全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行為,都是“我”的一部分,我們可以把它們整合到一起,並不會為此感到不安。從這個角度來說,如果你正在為性格問題所困擾,除了參考本書的建議,也許可以嘗試換一種視角,撕掉內向、外向的標籤,用一種更加開放的視角看待自我和他人,這樣也許能夠獲得一些不一樣的啟示。

《內向者心理學》讀後感2

  看完了傅雷家書之後,總覺得一股暖流緩緩淌過心間,這就是傅雷對他的兒子的愛吧。

  事無鉅細,心中傅雷首先強調的是傅聰如何做人,如何對待生活的問題。傅雷以自身的經歷來教導兒子待人要謙虛,做事要嚴謹,禮儀要得體,遇見困境不氣餒,得到成功不驕傲,要有國家和名族的榮辱感,要熱愛祖國。要有藝術、人格的尊嚴,做一個德藝具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同時他還對傅聰的生活進行指導,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勞逸結合,正確理財,如何處理婚姻戀愛等問題他都給傅聰提出了建議。傅雷作為一名文化底蘊深厚,在藝術方面有很高造詣的人的人,也給傅聰在音樂方面指了明路,還鼓勵他多從詩歌、戲劇、美術等藝術門類汲取營養,給他寄去書籍。

  在我看來,傅雷是傅聰人生中的一盞指明燈,他既是一位慈父,又是給傅聰提出建議,給予關懷的良師益友。書信中無不透露出他那濃濃的父愛,洋溢著父子之間的深情。

  傅雷家書中的種種人生道理也使我受益匪淺,家屬傳遞的不僅是父子之間的愛,也是人生哲理的傳承。

【《內向者心理學》讀後感】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