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心得體會> 寒假學習心得體會

寒假學習心得體會

2016寒假學習心得體會

2016寒假學習心得體會 篇一

臨近放假,學校安排在放假期間認真閱讀蔡林森在永威的相關理論,我迫不及待的開始翻閱, 可以說受益良多。文中深入淺出的把他治學、為人的理念充分的表現出來,可以說也是給我們這些老師上了一堂生動的課。其中,給我映像最深的是他所推崇的“先學後教,當堂訓練”的教學模式。

我本身是一名語文老師,我總是發覺孩子們難以達到我想要的那種程度,基礎,閱讀加之作文,學生的總體成績要達到一個新的水平總是很吃力。讀了蔡林森的故事,我豁然開朗,似乎一下子找到了心中一直的糾結所在——備課。

首先,不可否認,教案是老師很好的“法寶”。但以前我們總是習慣各自忙各自的。老師之間所謂的相互借鑑,其實更多的是形式而已。如果我們能夠落實集體備課,實現資源共享。透過人人參與的模式構建課堂教學的全部,我想,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都是一個提升自己的業務水平很好的機會,當各自上完課之後,發現問題再及時溝通,以備下節課改進。

其次,教案不應該是完完全全由老師自己設計好的`,應該預留一部分空間,由學生來設計。學生先透過自學,自己去思考課本的問題,老師則負責把學生集中的難題有重點的記錄在自己的講學稿中,隨時為導學案注入新鮮的“血液“。這樣老師交起來不會覺得枯燥,學生學起來也不會覺得單調。課堂的氣氛也變的活躍了,真正體現了任務型教學的理念。

尤其重要的一點是導學案也提高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學習的興趣。把學生的“等待老師教”,變成“自己能自學”的自主性學習習慣,學生從自學預習中自得到了對知識的強化。這也一舉改變以往陳舊的填鴨式教學模式,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益。

蔡林森提倡的教學模式,還有一個重點就是當堂訓練。在導學案中安排一些難度程度不同的練習題可以提高學生對知識的把握,如同他在文中所言的“看一看(學生看例題)、做一做(學生仿例題,做習題)、議一議(學生更正、討論,教師點撥、歸納)、練一練(學生當堂完成作業)”透過習題更好的幫助學生掌握當堂知識。

從蔡林森的事蹟可看出,他對老師是極為嚴格要求的。要當一名合格的老師無論是備課還是講課都需要紮紮實實的功夫。只有老師的功夫紮實了,學生學到的東西才可能紮實。看著我手中的導學案,我深知它的分量,導學案沒有誰的是最好,只有誰比誰的更優秀,更貼合學生的實際。

我會向一個優秀的人民教師努力奮進。

2016寒假學習心得體會 篇二

經過寒假的學習,我知道,教師的使命是教書育人,因此,作為一名合格的現代教師,除了要有一定的文化素養和專門的學科知識技能外,還應當具備以奉獻和服務精神為核心理念的職業道德。我個人認為主要集中體現之一是:嚴於律己,為人師表。

“以身立教”、“為人師表”,這是教師職業道德的重要內容。教師榜樣作為一種具體的形象具有強烈的暗示和感染的教育力量,對學生具有潛移默化的特殊作用。以身作則,為人師表,也一直是我國教師的傳統美德。我國春秋時期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就明確了教師“示範性”的特點。他說,“其身正,不令則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到了唐代,做為文學家同時又是教育家的韓愈則進一步提出教師應“以身立教”的觀點。我國偉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更是我們教師的傑出典範,他不僅倡導“教師應當以身作則”,“以身教人者腳己”,而且身體力行,鞠躬盡瘁。

教師職業道德的另一個集中表現是,熱愛學生,關心學生。古往今來,中外教育家無不重視師生之間的情感關係,並把它視為教師的一種美德。魯迅先生說過:“教育植根於愛”。愛,是教育的前提,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教師對學生的愛,是教師的天職,是一種具有偉大意義的情感活動。同時,教師對學生的愛,也是一種巨大的教育力量。心理學研究證明:愛,可以產生模仿的意向。教師愛學生,不僅能給學生難以想象的信心和力量,還可以使學生在和教師的交往中,對教師的形象感到更為親切,自覺不自覺地尊敬、愛戴教師,模仿其言行,在潛移默化中接受教師的全面影響。這就是所謂的“親其師,信其道”。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師德的具體表現是:他有崇高的理想和純潔的道德;他熱愛、相信和了解 學生。這些都是做為一名合格教師之根本。學高為師,德高為範,每一名教師都應牢記這一點。

我從走上教師崗位開始,就處處時時以教育前輩們為榜樣,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努力以文明的言行風度樹立現代教師的形象。


【寒假學習心得體會】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