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其他> 如何培養創新意識

如何培養創新意識

如何培養創新意識(通用8篇)

  本文認為,知識創新將成為未來社會文化的基礎和核心,創新人才將成為決定國家競爭力的關鍵,素質教育的核心是創新教育。因此,在小學自然教學中,尤其是引導學生探索新知的過程中,加強對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成為實施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方面。下面小編帶來的如何培養創新意識。

  如何培養創新意識 篇1

  創新是人類的希望,民族的希望,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動力,也是一個人在事業上永葆生機和活力的源泉。創新意識和創意能力,是21世紀高素質人才必須具備的基本能力,是一種努力開拓、勇於創造發明的能力,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全面提高國民素質和民族創新能力,是基礎教育面臨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必須努力做好創新的啟蒙教育,不失時機地培養青少年學生的創新能力,積極培養適應21世紀需要的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高素質人才,為迎接21世紀的國際競爭做好充分準備。

  創新精神是指要具有能夠綜合運用已有的知識、資訊、技能和方法,提出新方法、新觀點的思維能力和進行發明創造、改革、革新的意志、信心、勇氣和智慧。

  創新精神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發展的不竭動力,也是一個現代人應該具備的素質。

  創新精神屬於科學精神和科學思想範疇,是進行創新活動必須具備的一些心理特徵,包括創新意識、創新興趣、創新膽量、創新決心,以及相關的思維活動。

  創新精神是一種勇於拋棄舊思想舊事物、創立新思想新事物的精神。例如:不滿足已有認識(掌握的事實、建立的理論、總結的方法),不斷追求新知;不滿足現有的生活生產方式、方法、工具、材料、物品,根據實際需要或新的情況.不斷進行改革和革新;不墨守成規(規則,方法、理論、說法、習慣),敢於打破原有框框,探索新的規律,新的方法;不迷信書本、權威,敢於根據事實和自己的思考,同書事和權威質疑;不盲目效仿別人想法、說法、做法),

  不人云亦云,唯書唯上,堅持獨立思考,說自己的話,走自己的路;不喜歡一般化,追求新穎、獨特、異想天開、與眾不同;不僵化、呆板,靈活地應用已有知識和能力解決問題……都是創新精神的具體表現。

  創新精神是科學精神的一個方面,與其他方面的科學精神不是矛盾的,而是統一的。例如:創新精神以敢於摒棄舊事物舊思想、創立新事物新思想為特徵,同時創新精神又要以遵循客觀規律為前提,只有當創新精神符合客觀需要和客觀規律時,才能順利地轉化為創新成果.成為促進自然和社會發展的動力;創新精神提倡新穎、獨特,同時又要受到一定的道德觀、價值觀、審美觀的制約;

  創新精神提倡獨立思考、不人云亦云,並不是不傾聽別人的意見、孤芳自賞、固執己見、狂妄自大,而是要團結合作、相互交流,這是當代創新活動不可少的方式:創新精神提膽大、不怕犯錯誤,並不是鼓勵犯錯誤,只是出現錯誤認知是科學探究過程中不可避免的;創新精神提倡不迷信書本、權威,並不反對學習前人經驗,任何創新都是在前人成就的基礎上進行的;創新精神提倡大膽質疑,而質疑要有事實和思考的根據,並不是虛無主義地懷疑一切…“總之,要用全面、辯證的觀點看待創新精神。

  只有具有創新精神,我們才能在未來的發展中不斷開闢新的天地。

  創新精神的的重要性

  1.整個人類歷史就是一個不斷創新、不斷進步的過程。沒有創新就沒有人類的進步和未來。

  2.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科技創新能力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決定性因素。

  3.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提高民族創新意識,增強民族創新能力,關係到中華民族和整個社會主義事業的興衰成敗。

  4.科學的本質就是創新。沒有創新,總是步人後塵,經濟上會永遠受制於人,更不可能縮短差距。

  延伸閱讀:

  有時,我們做不到創新是因為太多的條條框框限制了我們的思路。

  培養創新意識的時候,我們可以嘗試“反傳統”、“反邏輯”的方式來思考,就像每天都走一條路,你可以嘗試換另一條路走,這實際上就是實踐創新。

  確實,創新雖然不神秘,但存在風險。它是一種艱辛的智力勞動,甚至還要為之付出一定的代價。一方面,創新是觀察力、記憶力、想象力等因素的結合;另一方面,創新的過程往往會伴隨著不同的困難,需要強烈的動力、頑強的毅力和積極的心態。

  有些取得成功的偉大人物,他們不一定是最聰明的,但他們的強烈興趣和頑強毅力卻是十分突出的,正是因為這些使他們成功,作出偉大的創新。

  明白了這些,對我們運用創新意識去做人和做事有很大的幫助。

  創新不是一句口號,而是社會發展對我們的內在要求。要用創新適應變化,創新又給我們帶來驚喜,這份驚喜帶來的成就感激勵我們不斷地創新。

  你的每一個小創意可能就像愛因斯坦做的第一張小凳子、達 芬奇畫的第一個雞蛋,但只要持之以恆,就可以做出大成績。事實上,每一個大發明都來自於小創意,每個人的小進步也會對社會的進步起著推動作用。

  成功的機遇總是平等地展現在每個人的面前,但是機遇卻會偏愛那些有準備的頭腦。是否能把握機會,加速成功,首先在於你是否有一個有準備的頭腦,即是否有創新意識,是否相信自己有創新的潛能,並且是否能在實踐中展現和發展自己的創新能力。

  相信自己有創新意識,而且創新的潛能是無限的,可以透過適當的形式得到開發。只要經常做自己沒有做過的事情,你就會不斷地“突破”;只要能堅持“突破”,敢於嘗試,你就一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如何培養創新意識 篇2

  (一)健全創業心理的培養體系,最佳化職業師資隊伍建設

  大學生創業心理健康教育已成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內容,透過恰當的教育、引導使學生增強自我調節能力及耐挫能力等,充分發揮心理援助機構的重要作用。另外,創業心理培訓教師及專業職業指導教師的隊伍相對匱乏,使相當一部分學生沒能在需要學習有關創業心理健康知識的時候獲得較好的指導,也沒能在他們心理上承受巨大創業、就業壓力及矛盾衝突時得到有效的慰籍和疏導,因此,應進一步加強對職業師資隊伍的整體建設。

  (二)加強創業理念的科學指導,注重創業意識與創業能力培養的協調發展

  1.發揮優勢,努力培養大學生樹立積極的創業意識

  國際上普遍得到認同的一種觀念是:高校設定創業教育課程,不僅有利於創業和就業,還會形成國家經濟發展的“直接驅動力”。因此,構建合理的創業教育體系,是進一步加強創業理念科學指導的重要前提。如將職業生涯規劃、創業指導等融入教育的各個環節,將創業教育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結合起來,使學生在明確創業教育內涵與實質的基礎上,不斷建立科學實際的創業理念 。

  2.最佳化創業環境,大力拓展大學生創業渠道

  創業教育工作要始終堅持務實、創新,堅持“以專案為抓手、以競賽為導向、以普及為目標”的指導思想,開展大學生創業計劃大賽等活動,全面提高學生主動創新、自主創業的主觀能動性。同時,以圍繞素質教育和創新人才培養為著力點,充分發揮高校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的能力,帶領他們到企業中學習實踐,幫助他們掌握更多的創業技能,形成以科技服務推動地方經濟平穩較快增長,以地方資源推進學校科研、教學工作的良性互動[6]。

  3.求真務實,全面培養和提高大學生創業能力

  創業教育擔負著破舊立新,解決好新、舊創業理念衝突與融合的重要使命。為此,高等學校必須幫助創業者樹立正確的創業理念,鼓勵他們放棄錯誤的思維定勢、樹立理性的創業精神,強化符合市場經濟規則和法律規範的契約意識,培養學生的創業激情,引領學生在艱苦的實踐中獲得創業能力的全面提升。

  如何培養創新意識 篇3

  創新是小學生潛在具有的一種朦朧意識。那麼,在數學教學活動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呢?我的體會是:

  一、在教學目標上,做到“上不封頂”。

  教學目標的確立,是教師教學思想的充分體現,同時也是培養學生創造才能的前提,有什麼樣的教學目標,就能培養出什麼樣的學生。但是在教學實踐中教學目標的確立上,我始終堅持“下要保底,上不封頂”。“下要保底”,是指要遵循教學大綱的要求,紮紮實實地完成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教學,達到教學大綱中規定的“瞭解”、“掌握”、“初步”、“熟練”等程度的要求。“上不封頂”是指教師在完成上述教學目標的同時,注重培養學生敢於突破教材,敢於突破教材,敢於突破自我。鼓勵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思維越活越好,思路越寬越好,質疑越多越好,方法越奇越好,速度越快越好,爭論得越激烈越好,觀察得越細越好。這樣的教學目標的確立,不僅有利於基礎知識一和基本技能教學目標的完成,同時也為學生“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為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二、在教學過程中,鼓勵學生“我會學”。

  創新意識,確切地說不是在“學會”中形成的,而是在“會學”的基礎上形成的。“學會”是學生側重於接受知識,積累知識,以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而“會學”是學生側重於掌握學法,主動探求知識,目的在於發現新知識,提出新問題,解決新問題。“學會”是“會學”的前提,“會學”是“學會”的創造。因此,我在課堂教學實踐中,堅持把教師的“教”變成教師的“引”,把學生被動地“學”變成主動地“學”。教師的“引”是前提,學生的“會學”是昇華,是創新。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十分注意“引”的設計。一是引要奇異,使學生對學習內容感到有趣,從而創設學生創造性學習的興趣;二是引要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使學生對學習內容感到並不深奧,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三是引要符合學生現有的知識水平實際,使學生對學習內容,容易受到啟發,創設學生勤於動腦,富於想象的氛圍;四是引的深度,廣度、坡度要適宜,從而使學生對學習內容,喜歡從問題相關的各個方面去積極思考,尋根挖底等等。

  在設計好教師“引”的前提下,我還十分注意學生“學”的設計;一是讓學生帶著教師“引”的問題自學,其目的是使學生對新知識達到懂和會,即求“會”,這是培養學生創造才能的前提和基礎;二是帶著“為什麼”去自學,其目的是使學生透過不同的理解,達到對新知識解決問題辦法的認同,即求“同”,這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過渡;三是帶著“這是唯一的嗎?”質疑去自學,其目的是培養學生於無疑處見有疑,從而激發學生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去尋找解決問題的其它途徑和辦法,即求“新”,這是學生創新意識的萌芽。當然,學生創新意識的形成,不是一題一課所能完成的,只有堅持持久,正確處理好教與學的關係,學生創新意識是會逐步形成的。

  三、在教學練習中,使學生“跳一跳,摘果子”。

  學生的創新意識,是在“會學”中逐步形成的,而創新意識的鞏固與提高,則是在教學練習中得到保證的。因此,我在教學實踐中十分注意練習題的設計,我的做法是:一是層次分明,既要設計出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鞏固題,又要設計出培養學生創造才能的發展題;二是形式要新穎有趣,就是說練習題既要來源於學生的生活,又要高於學生的生活,使學生樂學善思;三是條件要發散多變,使學生認識到,結果不能垂手可得。需要認真思考,反覆實踐才能解決;四是適當運用一題多解等等。

  總之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貫穿於整個教學活動之中,只要我們認真研究和探索,一代具有創新意識的學生就會脫穎而出。

  如何培養創新意識 篇4

  創新教育是以培養人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為基本取向的教育,是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的相互激發,相互驅動,辨證推進,螺旋式上升的過程。新編《數學課程標準》第二部分的課程總目標中指出:“具有初步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在情感態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發展。”這簡短的文字強調了小學數學教學的其中一個目標就是要引導學生增強創新意識,富有創新能力,健全創新人格。本文擬結合《數學課程標準》對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談三點認識。

  一、為學生營造和諧氛圍,誘發創新動機

  創新精神是人們從事創造活動的願望與態度,它需要人內在的動機和外在動機激勵和推動,這種動機需師生雙方共同合作。特別是在課堂教學中,師生在人格上應是完全平等的,不能由教師占課堂,而應把課堂看成是學生與教師共同探究問題的陣地。因為只有營造出民主和諧的課堂氣氛,才有助於激發學生創新動機,使創新意識得到發展。教師真誠的微笑在教學中舉足輕重,微笑使學生意識到教師在關愛學生,盼望得到學生的支援,能給學生一種安全感、輕鬆感、愉快感、享受感。學生質疑問難時,學生答錯問題時,教師應設法站在學生的角度,體會學生的想法和感情,用微笑的神情、親切的言語,給予恰到好處的鼓勵和點撥,讓學生大膽的表達自己的觀點,使他們在民主、和諧的氛圍中學會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比如,我讓學生探究以下算式:12×11=、 13× 11=、 14 × 11=、15 × 11=、16× 11=的得數時,先讓學生計算,然後圍繞“你發現了什麼規律?”再讓學生探究其中的規律,鼓勵學生質疑、交流,有一個學生說:“第一個數分別是12、13、14、15、16,第二個數是都是11。”有的學生說:“都是乘法。”也有的學生說:“可以用第一個數乘以10與1的和計算出得數。”我對他們的發現給予了肯定,並表揚他們的發現。我接著引導:“得數與第一個乘數之間有什麼規律呢?”最後有一個學生觀察,發現了一個十分重要的規律,它們的得數是“第一個數的兩邊分,中間加。”的結果。我鼓勵他真是一個會觀察的小科學家,這是一個重大的發現。其他的同學用驚訝的目光望著他,激勵了其他同學的創新動機。

  二、充分挖掘教材因素,培養創新能力

  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創新教育必須憑藉教材,緊扣教學內容,挖掘教材中的創新因素。數學教學中的創新因素大量存在,且分佈廣泛,需要教師共同去挖掘,達到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的目的。

  1、在討論中創新

  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嘗試討論,能激發學生思維,促進學生創新能力的形成。教學中我一般採用個人自學、小組交流、全班討論的教學步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透過自學彙報、與他人交流,進行討論甚至爭論等形式,進行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比如:三年級下冊“面積”部分有這樣一道題:一根鐵絲正好能圍成邊長為4分米的正方形,如果用這根鐵絲圍成長方形,它的面積有多大?在教學的過程中,我首先讓學生讀題,然後學生獨立思考,接著組織討論、交流,。在交流中,生1:長3分米,寬1分米,面積:3×1=3(平方分米)。生2:不對,長方形的周長不是4分米。我根據學生的錯誤引導提問:長方形的周長是多少?怎麼計算呢?生3:長方形的周長等於鐵絲的長,4×4=16(分米)。我對他給予肯定,並再次引導,那麼長方形的面積怎麼計算?生4:2×8=16(平方分米),……經過一番激烈的討論,我又讓學生說說長方形的周長計算公式,並出示了(+)×2,生4明白了自己的錯誤。最後,終於明白了長方形的面積可以是:5×3=15, 6×2=12, 7×1=7 ,這樣有意識地引導學生自主地發現問題,多種途徑地解決問題,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2、在演算法多樣化中創新

  在嘗試計算的過程中,學生可能不用成人通用的方法,而經常會從自己的生活經驗和思考角度出發,產生不同的運算方法。作為成人的教師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去思考學生的各種解答的方法,注意傾聽他們的所思所想。其實,學生能夠而且應該“發明”自己的計算策略,這種“發明”對他們的數學理解是很有幫助的,也表明了學生解決問題的策略的多樣化。同時,所有學生都能從聽取、反饋別人的方法中受益。這種與別人不同的思考方式張揚了學生的個性,是培養創新精神有效途徑。在小學數學教材中為我們設計了相關的內容,比如,一年級上冊“20以內加減法”內容中的“買鉛筆”活動,教材創設了一個小動物買鉛筆的情境:15枝鉛筆,賣出9枝,還剩多少枝?對於這個問題的解決,教材並沒有一種統一的方法,而是呈現了四種思考的策略:一根一根地數;把5分成10和5,10-9=1,1+5=6;把9分成5和4,15-5=10,10-4=6;9+6=15,15-9=6。這樣,學生在不同的思考策略中培養創新能力。

  3、在提出問題與解決問題中創新

  心理學的研究表明,每個學生都有分析、解決問題和創造的潛能,關鍵是課程內容要提供好的素材,以促進學生的這種發展。學生提出問題比回答問題更有價值。教材裡有很多這方面的訓練,比如:在小學數學教材中設計了“你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並試著解答?這樣的問題。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在理解題意的基礎上,大膽提出自己想提的`數學問題,並自己解答,哪怕是一個教師認為很簡單問題,也要給予肯定,特別要組織學生交流活動,從交流中使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樹立信心。

  三、注重強化實踐操作,培養創新品格。

  心理學研究表明:在手腦並用時,大腦的創造性有關區域受到刺激而活躍起來,手使大腦的功能得以發展,變得聰明,大腦使手的技能得以訓練變得靈活。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讓學生動手操作,實際上是把特定的概念、公式、法則等外化為動手操作的程式,然後再透過“外化”程式“內化”為學生智力活動,從而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例如,在學習了“分數的認識”後,我讓學生取一張正方形紙,把它折出面積相等、形狀相同的四份,大家的興致很高,很快折出三種折法。這時,我並沒有告訴學生其它方法,而是鼓勵學生大膽思考,想想還有其它折法嗎?激起學生探索的慾望,促使學生進一步嘗試終於又折出第四種折法,學生在這個開放的活動空間裡,品嚐到了成功的喜悅。

  總之,“創新”是一個永恆的課題,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更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廣大數學教育工作者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不斷創新。

  如何培養創新意識 篇5

  一、從教學環境入手,培養創新意識

  要使學生學會創新,和諧、活躍的學習環境是必要的前提。要建立和諧、活躍的學習環境必須要做到給予學生充分的自由,在學習環境中,學生可以自由地發表自己的意見;自由地根據自己的學習方法參與各項數學活動;自由地與老師、同學溝通討論各種學習資訊。心理學研究證明,當人擁有成功感的時候,便會產生喜悅的情緒,而這種喜悅的情緒可以激勵擁有者向著獲得成功感的方向繼續努力。所以,在平時的學習中,教師要對學生各種正確的學習方式、活動進行獎勵,以此來增強學生的成功感,刺激學生在正確的方向上繼續努力,尋求創新。

  二、保護學生的好奇心

  好奇心正是小學階段學生的天性,正是由於較重的好奇心,這一階段的學生常常會對一些問題產生興趣、產生疑問。而這些正是創新意識的萌芽,只有先有了疑問,才有了努力的方向,有了方向才可能產生創新。世界上很多重大的發明創造都是從好奇心開始的,好奇心使人對事物有了一個刨根究底的精神,正是這種精神刺激人們積極思考事物的特點,觀察事物的特殊現象,從中發現奇特之處。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保護學生的好奇心,鼓勵學生自由的提出各種問題,這便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起點。在保護的同時,教師還應該透過各種有趣的問題,引發學生的好奇心,鼓勵、引導學生用創新的方法解決問題。例如:教師在教授應用題:“老師為同學購買獎品時,買了10個筆記本用了15元,又買了20支鉛字筆,已知筆記本的價錢與鉛字筆的價錢相同,買鉛字筆用了多少錢?”按照一般的解法,立式應該是15÷10=1.5(元);1.5×20=30(元)。但是,教師可以在解題後繼續提問:“同學們,請問這道題還有其他的解法嗎?”這樣,可以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在學生的思考過程中,教師要適時點撥,“我們可以從筆記本與鉛字筆的價錢相同入手”;“再想一想筆記本數量和鉛字筆數量的關係”……透過教師的一步步點撥,全班學生一起思考、驗證,找出新的解題方法:20÷10=2;15×2=30(元)。用這樣的方法計算答案不僅正確,方法也更加簡單。

  三、充分放手,引導學生創新

  要激發學生創新,教師的教學就不能再延續以往“老師講解、學生記憶”的傳統教育方法,而是應該充分體現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積極調動起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對學生表現出充分的信任,讓學生參與到教學的所用過程中來,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每個學生的思維都活躍起來。在教學中,教師要注重方法的教育,不能只關注答案,在學生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和知識時,要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引導學生對新知識進行自主學習,用自己的思路去解決新問題,對以往學習過的知識進行精煉,深入瞭解。當然,在學生遇到困難時,教師應該從旁點撥。久而久之,讓學生培養起一種自己動手、動腦發現新問題;解決新問題;瞭解新知識;總結舊知識的學習習慣,以及敢於迎難而上;敢於“天馬行空”;敢於“胡思亂想”的思維習慣。

  四、運用變式,激發創新

  人如果長期採用同樣的思維方式思考問題,就容易形成一種思維定式,一種習慣性思維,而這種思維定式和習慣性思維往往容易扼殺創新。因此,教師在數學教學中要在不改變數學本質的前提下求變,在變中求發展,在變中謀創新。

  如何培養創新意識 篇6

  一、激發創新興趣和熱情,是培養創新意識的前提

  創新的最好刺激,是對創新材料的興趣。教師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首先要點燃學生的興趣之火,激發學生的熱情。在生物教學中,透過組織學生觀察想象、講故事、做實驗、參與實踐等一系列教學手段,可以激發學生的創新興趣和熱情,如,透過觀察和比較植物根、莖、葉、花、果實、種子的標本,釐清植物的六大器官之間的關係;介紹我國科學家袁隆平、屠呦呦的生物創新給人類帶來巨大貢獻的事蹟,激發學生創新意識;透過動手製作動物細胞模型、測定種子發芽率,到玉林當地的景區——五彩田園參觀無土栽培技術,對玉米、向日葵進行人工輔助授粉、給家人測量血壓、做膝跳反射等實踐活動,使學生興趣倍增,加深對生物知識的理解,增強創新的慾望,無形中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

  二、引導學生質疑,是培養創新意識的關鍵

  “發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這是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的名言。質疑是創新的開始,好奇、質疑正是學生的天性,教師在教學過程鼓勵學生“不唯書”“不唯師”“不唯眾”,“只唯真”“只唯實”,敢於質疑,凡事多問個“為什麼”,要有刻苦鑽研的勁頭,嘗試從不同的角度審視、以不同的方式思考、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提出獨到見解,開闢新的思維境界。如在學習植物的無性繁殖時,筆者引導學生質疑:荔枝樹、龍眼樹除了能利用嫁接進行無性繁殖外,還可以用其他無性繁殖的方式進行繁殖嗎?當時有一位學生提出一個創新想法:應該都可以用環剝樹皮加溼泥土,類似扦插的方法進行快速無性繁殖。不少學生認為這個方法不可行,但筆者對該生這種創意進行了表揚,並鼓勵其進行相關的實踐活動。後來該學生與另外三位學生組成實驗小組,尋找有關資料,請教果農師傅,利用週末時間各做了10條龍眼樹和荔枝樹枝條的實驗,一週後這個小組釋出了他們實驗過程和實驗結果錄影影片:共13條枝條從剝掉的樹皮處生出了多條白色的根。這過程既滿足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又激起了學生的創新興趣和主動探索熱情,促進了學生創新意識的養成。

  三、開展實踐活動,是培養創新意識的有效途徑

  實踐是創新活動中必不可少的一個過程。俗話說實踐出真知,它不僅能使學生親歷知識的形成過程、促進思維發展,更重要的是有助於激發學生創新意識。如鼓勵學生利用所學知識自主設計和實踐製作“酸奶”和“米酒”、發“豆芽”,用染成不同顏色片段的繩子做DNA簡易模型,飼養觀賞魚等實踐活動。在探究過程中學生精神興奮、興趣濃厚、熱情高漲,自然而然中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提高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四、合理激勵評價,是培養創新意識的催化劑和強化劑

  人們都希望自己得到別人的關注、認可和尊重。因此,當出現“標新立異”的學生時,教師要適時激勵學生,如在學習《神經系統的組成》時,由於該內容較為抽象,學生不易理解,有一位學生用一段多股電線製作了形象生動的模型,教師可以用激勵的語言評價他,“你真肯動腦!”“你的想象力真強!”“你真有創意!”這位學生的能力得到肯定,創新意識得到強烈的催化和進一步的強化,在後來的學習中,更加努力鑽研,去尋求更新、更異的問題以及解決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有了明顯的提高。

  五、指導學生學會反思,是培養創新意識的迴圈動力

  反思是創新意識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推進學生不斷創新的內驅力,能使學生不斷總結經驗教訓,為日後的創新提供有效的指導。教師平時對學生多用反思性語言進行啟發,會收到良好的效果。如做了“饅頭在口腔中的變化”的探究實驗後,教師指導學生反思:你認為怎樣才能提高唾液分泌的速度和質量?做了“酒精對水蚤心率的影響”的探究實驗後,教師指導學生反思:你有什麼啟發?有何收穫?這些反思的語言不僅能使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更加豐富,更加全面,還能為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注入強大的迴圈動力。總而言之,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並非一朝一夕就可達成,需要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有意識地滲透對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

  如何培養創新意識 篇7

  新課程標準對培養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作出了明確要求,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中要注意啟發引導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創新教育是以培養人的創新能力和創新能力為基本價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創新能力的培養。“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從這個意義上說,教育不僅要使學生掌握知識、發展能力,而且教育更應發展學生的創新意識。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透過有意識地對學生施以教育和影響,促使他們去發現新事物、揭示新規律、創新新方法和解決新問題。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非常重要。

  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對學生的學習起著巨大的推動和內驅作用。濃厚的學習興趣,有利於激發學生的求知慾,促進小學生進行創新思維,進而逐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必須透過恰當的教學形式,教學手段和教學藝術,要根據兒童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在教學中深入挖掘和張揚教材及教學過程中的創新因素,做到既能最大限度地促進小學生創新素質的發展,又有助於減輕小學生的負擔和強化學習貴在創新的思想,使教材具有使學生樂於學習的價值。

  在數學教學中訓練學生創新能力的最簡單的辦法是求多解練。小學數學教學要適應數學教學的實際,提高學生一題多解、一題多變、同解變型和恆等變型的能力。作為教師要精選例題,按型別、深度編選適量的習題,再按深度分成幾套,進行一題多解的訓練,啟發學生積極思考,活躍學生思想,進而發展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實踐證明這些方法都能抓住學生的好奇心,有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指導學生質疑問難

  “疑”是創新思維的火花,“問”是追求的動力,是創新的前提。世界上許多發明創造正是從質疑問難開始,從解疑入手。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從小學生的好奇、好問、求知慾望旺盛等特點出發,把質疑、解疑作為教學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

  如何鼓勵學生質疑,指導解疑,需要講究策略。

  1.淺顯的問題學生自己解答。日常教學可以發現,學生大多提出的問題是一般性的問題,教師可以不必急於解難。應鼓勵學生自己解答,使學生既敢於質疑,又能解疑,以樹立信心。

  2.難點問題學生討論解決。教學中遇到的疑點或難點以及比較含蓄或潛在的內容,應啟發學生思考討論,在思考討論的過程中逐步解疑,在探索討論中有所發現和創新。

  如教學“面積的認識”,為了使學生理解面積的概念,教師先教學認識“物體的表面”,讓學生摸課本的表面、桌面等直觀感知。由於教師舉的例項其表面都是規則的長方形,學生也很容易看出面是有大小的,這時教師有意識地讓學生質疑,提問:我們認識了物體的表面,你還想到什麼?這一問,打開了學生思維的閘門,提出了一連串的問題:“文具盒的表面有6個都是長方形的面,一個足球的表面是什麼形狀?”“蘋果、茶杯的表面是指哪一部分?”學生提出問題後,教師讓學生展開討論,就有學生按照自己的理解方式,對“物體的表面”作了頗有新意的描述:“我們看得見,摸得著的部分是物體的表面。”這樣新奇的回答,都是在教師的指導下,使得學生從生疑到釋疑過程思維活躍,並能自己解決

  三、培養學生創新品質

  求異思維是開放性思維,是創新意識的一種具體表現。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該注意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能力,引導學生打破常規,沿著不同的方向思考,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多角度思考問題,有利於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求異思維、發散思維、逆向思維。

  例如:在教學兩個量比差應用題“籃球比排球多幾個”這一問題時,讓學生從多個面,用不同的詞語表達。例如:

  (1)排球比籃球少幾個?

  (2)籃球和排球相差幾個?

  (3) 籃球再少幾個就與排球一樣多?

  (4)排球再多幾個就與籃球一樣多?這些問題雖然實質是一樣,但由於問的角度不同,回答時語言組織就不一樣,學生的分析能力得到提高,同時也促進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養成良好的創新習慣。

  四、誘發學生感受生活

  “教育即生活”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的核心。數學本源於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在教學數學時,教師要瞄準與學生生活經驗的最佳聯結點,並架起橋樑,將數學知識因貼近生活而變得生動有趣,讓學生感受生活化的數學,用數學眼光看待周圍的生活,增強學生的數學意識,培養學生的數學興趣和素養,提高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

  例如,在“元、角、分”的教學中,就可以模擬買賣貨物的情境,讓學生輪流做售貨員和顧客,進行買賣遊戲活動。在活動開始之前,要為每個學生準備1分、2 分、5分、1角、2角、5角、1元、2元等面值的人民幣共5元,讓學生來認識這些人民幣。在活動中要求:(1)每個人購買的商品中必須有文具、食品、小玩具。(2)用所發給的錢,看誰買的東西多,買的東西好,買後要進行評比。活動後進行集體討論,讓每個學生都要說出自己買了哪幾樣商品,每樣商品多少錢(分別用分、角來表示)。透過活動,學生不但認識了元、角、分,知道了1元=10角、l角=10分,會進行換算,而且深深感受到數學知識與日常生活關係密切,使學生感到數學就在身邊、就在周圍,從而培養了學生喜愛數學的情感。

  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只要靈活運用方法、恰當引導,在和諧的教學環境中師生共同參與、相互作用,就能潛移默化地培養出學生的創新意識。只要課前教師精心鑽研,制定切實合理的教學目標,遵循教學規律,教學方法新穎,富有創新意識,就能啟發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如何培養創新意識 篇8

  在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知識經濟已見端倪,國力競爭日趨激烈的當今世界,崇尚創新成為奔騰全球的滾滾潮流。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素質教育的核心就是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在教學實踐中,凡是學生能發現的知識,教師不能代替;凡是學生能獨立解決的問題,教師不要暗示。讓學生在學習中學會思考問題,培養創新意識。

  一、巧妙設定問題情境,誘發學生創新慾望。

  問題是是創造之源,疑問是創造之母。培養學生創新意識,首先要從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開始。教師要善於創設問題情境,情境,引發學生的認知衝突,讓新舊知識之間的矛盾或新舊發展水平之間的矛盾構成學生認識活動的內部矛盾,使學生處於一種主動、活躍的能動狀態,進而喚醒學習者的強烈的問題意識,產生學習需要,激發求知慾望。此時,學生注意力集中,思維活躍。

  如在教學“求三個數的最小公倍數時”,我先有意設定新舊知識的矛盾:

  (1)讓學生試算“求4、10和24的最小公倍數”,結果大部分學生因受舊知識的影響,只用公約數2去除三個數,因而求出的最小公倍數是2×2×5×12=240。

  (2)要求學生用列舉法從大到小順序寫出三個數的最小公倍數來驗證,學生驚奇地看到三個數的最小公倍數應是120而不是240,從而產生疑問。

  (3)利用矛盾“衝突”激發學生積極思考,把多乘的“2”挖出來。

  這裡,教師對於學生的疑問,並沒有直接給予答案,而是讓學生充分討論、積極思考,啟用學生的思維,把學過的知識靈活地運用到解決新的過程中。學生有了問題才會去探索,只有主動探索才會有創造,在獨立解決問題的程序中才會迸發出創造思維的火花。

  二、鼓勵大膽猜測,激發學生創造熱情

  引導學生探索知識是由未知到已知的認識過程。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給學生指明思維方向,鼓勵學生大膽猜測,發表不同觀點和見解,允許標新立異、異想天開。使學生能跳一跳摘到果子,自己走向成功。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如在教學完“三角形的分類”後,教師拿出一個裝著三角形的紙袋,使三角形只露出一個角,讓學生判斷是什麼三角形。當露出的是直角或鈍角時,學生判斷是直角或鈍角三角形,而當露出的是銳角時,學生一致認為無法確定這個三角形是什麼三角形。這時教師可以問:為什麼無法確定?大家說出了理由,教師給予了肯定。這時有一位學生提出了這樣的觀點:“如果這是一個等腰三角形的話,那它一定是銳角三角形。”另一個學生站起來說:“露出的這個角必須是頂角,它才是一個銳角三角形”。講得多好啊!我大大表揚了這兩個學生,話鋒一轉,又說:“假如是底角,那又是怎樣的情況呢?請大家課後討論討論。”

  這樣教學,不僅開闊了學生的思路,而且鼓勵了學生的大膽猜測,培養了求異思維。猜想難免會有錯,但我總是進行表揚,保護學生大膽猜測的積極性和自信性。

  三、發揮主體作用,培養創造精神

  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就必須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自主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去。給他們講的應該儘量少些,而引導他們發現的應該儘量多些。要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愛護學生的好奇心,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鼓勵學生進步,增加成功機會,建立自信心;對權威論斷敢於質疑,培養其獨立性;透過小組學習、組間辯論的方法代替教師講學生聽的形式,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競爭意識。

  如在教學“梯形”時,先讓學生觀察一些梯形的物體例項後,讓學生拿出各種各樣的圖形(包括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圓、梯形、多邊形等),從中找出與剛才看到的梯形實物同樣的圖形。接著讓學生把一個平行四邊形剪出一個梯形來。學生不知如何下手,這時教師啟發:“先想想梯形是什麼樣的,然後再動手去剪。”剪後再說說是怎樣剪的。接著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一起探討,給梯形下定義,把握梯形的本質屬性:只有一組平行的對邊。

  這樣教學,使學生充分動手、動口、動腦,不僅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更為自覺地主動地獲取知識。教學中充滿活力和創造力。

  當然,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關鍵在於教師,要求教師本身成為具有創新意識的教育者。在教學思想和教學方法上大膽改革,在課堂教學努力創設寬鬆的學習氛圍,讓學生有廣闊的思維空間。使他們始終處於積極主動的狀態,具有不斷創新的慾望,學會獨立思考、深入探究的本領。為21世紀培養創新人才作出應有的貢獻。

【如何培養創新意識】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