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作文> 端午節高中作文

端午節高中作文

端午節高中作文

端午節是一個紀念屈原的節日,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佳節,關於端午節,同學們又知道多少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相關作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歡迎閱讀!

端午節高中作文 篇一

端午節是一個傳統佳節,我家過端午節都是十分熱鬧的。小時候過端午節我足足能提前興奮上一週,因為可以吃上香噴噴的粽子了,那個時候生活比較單調,也很苦,不是過節平常是什麼也吃不到的。說起粽子,它不僅好吃,最主要的是在包粽子的過程中,體現著樂趣。每年端午一到,母親在頭一天晚上泡一盆糯米,第二天早上便是我和母親一起包,綠綠的粽葉里加上糯米和大棗,包成三稜形的粽子,包好後放在大鍋裡足足煮上3、4個鐘頭之後,母親把粽子泡在備好的兩水桶內,涼了以後細細地撥開竹葉,咬上一口白嫩的糯米,紫紅的大棗就露出頭來,蘸白糖再吃,那時吃起來是那麼的香甜可口,耐人回味。

端午節早晨,起床後,母親在我們的手腕和腳踝上纏上五彩的絲線,今後一直帶著,據說可以去病除邪。其實在我心裡,這些五彩的絲線在我心裡是那些精美手鐲的替代品。有些人家也會花些錢給自己的小孩買香荷包帶在身上,我的母親是自己親手用些小布頭做的,裡面塞些棉花,放些香草,即便是這樣我們也很高興。

回憶兒時過節是快樂的,節日的氣氛也比現在濃。

端午節的傳統習俗就是吃粽子。我們家有一個名副其實的包粽子好手——我的媽媽。每年端午節的時候,我們全家都能吃到可口的粽子。媽媽常說:用蘆葦的葉子包的粽子最香。所以,每年端午節媽媽都用蘆葦的葉子來包粽子。她在包粽子之前,先做好準備工作:把蘆葦的葉子放在水裡煮一煮,把準備好的糯米和棗分別洗一洗。等蘆葦的葉子涼了以後,她就開始包粽子了。她先取三片葉子,將這三片葉子捲成一個圓錐體,然後先放一個棗,接著在裡面放上糯米,中間再夾幾個棗,最後用線把葉子捆好,一個粽子就包好了。她包的粽子又肥又大,活像一個個老佛爺在睡覺。等粽子包完後,媽媽把它們放在高壓鍋裡蒸四十分鐘,再放三四個小時,使其入味,然後就可以吃了!媽媽包的粽子十分香,香得使我一見到粽子就會大口大口地吃起來。所以,每當吃粽子時,我總是吃得很多!

端午節高中作文 篇二

端午節到了,人們插艾草,包粽子,賽龍舟,真讓我目不接暇。

這次端午我在爺爺奶奶那裡過。一進門就看見奶奶忙著包粽子,爺爺在門口插艾草,忙得不可開交,我上前向爺爺奶奶問好:“爺爺奶奶好。”奶奶一見我就把手中的事放下了,過來看我。“乖孫女,你長高了不少呢,去年這時候才到奶奶脖子,今年就到奶奶的鼻子啦。”“是嗎?”“怎麼不是呢?”奶奶笑呵呵地說,“明年說不定到我額頭啦。”……聊著聊著,到了中午。

“吃粽子啦!”奶奶大聲的喊著。我們都到齊了,開飯。我吃著奶奶包的粽子,彷彿吃到了世界上最好吃的美味佳餚,是用金錢買不到的,裡邊包含著奶奶對我濃濃的愛,奶奶的艱辛,奶奶愛我的情意……我忍不住說:奶奶,我愛你!”“奶奶也愛你!”這一幕,我深深地感動了,熱淚盈眶。“不要哭,哭了可不好看。”至今,奶奶還忘不了我以前愛臭美。我愛臭美,人家老是笑我,每在這時候,奶奶總是挺身而出,斥責他們:“有什麼好笑,你們沒有過嗎?如果現在是你們被人笑話,還會這樣嗎?要尊敬別人,尊敬別人,別人才會尊敬你。”被奶奶斥責過後的他們,各個全都臉紅起來,以後再也沒笑話過我。在這短短的幾分鐘裡,我體會到奶奶的愛,頓時眼淚從兩邊滾落了下來。在我被人打的時候,不管颳風下雨奶奶總是出現在我的面前,讓我感到無比的溫暖,無比幸福。奶奶的愛已超出我的想象,在這世界上我感到我是最幸福的人,再也沒人比我要幸福了。

“呆什麼?”一句話讓我從回憶中退了出來。

原來是奶奶叫我去看龍舟,還說今年的龍舟有比賽。我連忙讓奶奶帶我去。

到了海邊的橋上,站在最高的一層樓梯看下去,像要栽倒下去,不怕,我有那和藹可親的`奶奶。

“今年的龍舟比以前有趣多了!”一個個龍舟爭的“你死我活”必要比出個高下。其中紅色的龍舟游到了第一,其他的龍舟上的人用上了吃奶的力氣蕩起雙槳,擴散出了一道道水紋,真美。不一會兒其他的龍舟都趕上了紅色的龍舟,只要大家齊心協力,必能成功。時間如梭,轉眼間到了傍晚,我在奶奶家吃完晚飯就要回家了,在回家前,我對爺爺奶奶說:“下一個節日,我一定會和爸爸媽媽回來看你們,爺爺奶奶,我愛你們,是你們幫助我走出陰影,讓我開開心心、無憂無慮的成長,謝謝你們,讓我的生命充滿光彩,謝謝你們!”這時,全家人都感動了,眼淚隨著眼眶兩邊留了下來,“再見。”我依依不捨地回家了。

端午節,雖然平凡,但有著家人那濃濃的愛。

我愛我的家人,希望我的爺爺奶奶能活到百歲,祝爺爺奶奶天天開心!

端午節高中作文 篇三

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獨具風貌,影響深遠(因而,端午節也稱詩人節)。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於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湧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裡,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裡,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為怕飯糰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棕子。

以後,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端午節的第二個傳說,在江浙一帶流傳很廣,是紀念春秋時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伍子胥名員,楚國人,父兄均為楚王所殺,後來子胥棄暗投明,奔向吳國,助吳伐楚,五戰而入楚都郢城。當時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屍三百,以報殺父兄之仇。吳王闔廬死後,其子夫差繼位,吳軍士氣高昂,百戰百勝,越國大敗,越王勾踐請和,夫差許之。子胥建議,應徹底消滅越國,夫差不聽,吳國大宰,受越國賄賂,讒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賜子胥寶劍,子胥以此死。子胥本為忠良,視死如歸,在死前對鄰舍人說:“我死後,將我眼睛挖出懸掛在吳京之東門上,以看越國軍隊入城滅吳”,便自刎而死,夫差聞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屍體裝在皮革裡於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傳端午節亦為紀念伍子胥之日。

端午節的第三個傳說,是為紀念東漢(公元23--220年)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是東漢上虞人,父親溺於江中,數日不見屍體,當時孝女曹娥年僅十四歲,晝夜沿江號哭。過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後抱出父屍。就此傳為神話,繼而相傳至縣府知事,令度尚為之立碑,讓他的弟子邯鄲淳作誄辭頌揚。

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紹興,後傳曹娥碑為晉王義所書。後人為紀念曹娥的孝節,在曹娥投江之處興建曹娥廟,她所居住的村鎮改名為曹娥鎮,曹娥殉父之處定名為曹娥江。


【端午節高中作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