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報告範文> 語文課例研究報告

語文課例研究報告

語文課例研究報告

語文課堂任務單使用的有效性

《貓》課例研究報告

序言:我校組建4年來,教學質量有了很大的提高,學校教學的抓手是推行課堂任務單。透過本次課例研究提高全體語文教師設定課堂任務單的能力,在課堂教學中最大效度地發揮課堂任務單導學的效能,從而形成語文課堂任務單使用的模式。也透過本次課例研究提高語文教師教學研究、觀課、議課能力,進而提高語文組集體備課和教研活動的有效性。本次課例研究有幸請來上海特級教師、青浦區教師進修學院師之蘊工作室領銜教師、上海市名師培養基地副主持人關景雙老師親臨指導。關老師學識淵博、談笑風趣、理念先進,短短的兩天給我校教師留下深刻印象,他提倡“圈點目標三維維法解讀文字”、“目標確定與任務單設計相對應”之類的話語更是醍醐灌項,讓全校語文教師頓悟不少。

(一)、研究背景:

教務處在課堂調研時發現,教師只顧自己講,不關注學生學,學生參與課堂活動機會少,華師大博士生導師、課程與教學系教授夏志芳,對我校課堂教學診斷後提出:課堂上必須要保證學生的活動時問,其有效措施是全面推進課堂學習任務單。課堂學習任務單適合各門功課教學。

課堂任務單使用的這幾年裡,語文教師覺得課堂任務單難操作,使用時感覺課堂時間來不及,還增加學生的課業負擔。

(二)、課例主題:語文課堂任務單使用的有效性《貓》課例研究

(三)、觀察點和分工:

分組 觀察點 觀察點解讀

小組一(七年級文組) 1、目標具體化,設計任務單位 備課環節,看教師解讀文字的功夫,表述目標的有力,根據材料和學生實際確定文字目標,設計可操作的任務單。

2、老師創設情景,恰當使用任務單 上課環節,看教師教學的素養,教學組織是否精當,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結合任務單自主、合作、探究,為教學目標的達成服務。

3、師生互動的有效性 在用課堂任務單過程中,既要關注學生主體意識,更要提升教師主導作用,師生應該有全面的互動。這個互動模式還包括學生與學生之間。

小組二(八年級語文組) 4、課堂環節的有效性 上課環節,看教師設計的流程,任務單裝置的梯度和目標的達成度:教學依“朗讀”“理解”“品味”“感悟”四大板塊層層推進。由淺入深,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理清作品內容、口味感情、領會深意、感悟人生。

5、任務單的可操作性 任務單串聯整節課的始末,適時運用,教師佈置要清楚,要求要明確,可操作性要強。

四、課例研究式和步驟

1、研究形式:三實踐兩反思

2、研究說明:

3、研究課文:七(下)《貓》

4、研究準備:課例組成員閱讀《貓》,先自行解讀。

執教人姜紅仙圍繞主題解讀文字,提煉目標,裝置任務單。

5、時間安排

活動內容 時間安排 參與者 主持人

第一次課 4月24日 授課者與專家交流,錄影課,教師第一次觀課、議課

課前會議 5月3日 第一節 七、八年級語文教師參與,觀察點的分工

第二次課 5月3日 第二節 全體語文教師參加聽課

最後議課 5月3日 第三、四節 七、八年級語文老師參與

第三次課 5月4日 第一節 全體語文教師參加聽課

課後議課 5月4日 第二節 七、八年級語文老師參與

資料整理 5月4日 第三、四節 七、八年級語文老師參與

研究報告 5月8日下午 全體語文教師參與,形成任務單模式和觀點

課例研修過程:

一、解讀文字.篩選目標:

《貓》是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七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第一篇現代散文,作者是新文化倡導者之一鄭振鐸先生。本單元共選入了五篇描寫動物的文章,這些文章不僅反映了人對動物的瞭解和認識,對人和自然關係的思考,而且還從動物世界裡折射出入類的生活軌跡。本文用樸實無華的語言將三次養貓的故事娓娓道來,意境深遠,給人留下深深的思考。學習這篇散文,可以引起學生感情上的共鳴,深入體驗人與動物間的摯愛真情。

當我讀完《貓》後,潛意識裡把它當作散文。文字反映的生活也不復雜,只是記寫了家養“三隻貓”的生活片段。初看《貓》,語言具有較大的隨意性,但是稍微分析一下作品的行文脈絡就能發現其實作家很講究寫作技法,主題與寄託的情感在故事情節的發展過程中得到了渲染,充分體現散文“行散神不散”的特點。比如“三隻貓”,其中“黃色小貓”和“花白貓”都很活潑、很可愛,但詳略安排不完全相同:而且根據“這隻貓較第一隻更有趣,夏活潑”一句話來看,第二隻貓帶給“我和家人”的“生命的新鮮與快樂”來得更加強烈與鮮明。然而“結局總是失蹤或死亡”,“我”在養貓的經歷中感受到了悲劇意味,所以,我家好久不養貓。第三隻貓無論從來歷還是醜陋和肥壯的外表以及時時表現得非常“憂鬱”和“懶情”的性情,都表明它在“我家”的地位都不如前兩隻貓。但結果它出人意料地被“我”“冤苦”而死。至此,“貓”這

種動物的悲劇命運產生的悲劇色彩在對比的情節中給讀者留下更加強烈的震撼和衝擊。

運用“師之蘊”關老師倡導的“圈點目標三維度、解讀文字內容三層次的方法”解讀:

第一層顯性內容:敘述三隻貓的來歷、外形、性情、在家中的地位、結局。第一隻貓活潑、有趣,讓人“感著生命的新鮮與快樂”。小貓的死去帶給“我”的是“一縷的酸辛”。第二隻貓更活潑、更有趣,到處亂跑,又不怕生人,結果被路人捉去,“我”詛罵那個不知名的奪去我們所愛的東西的人。不得巳收養的第三隻貓難看、憂鬱、懶惰,大家都不喜歡它。芙蓉鳥死,被我當成兇手冤打而死。

第二層隱性意脈:藉助“自此,我家好久不養貓”以及“自此,我家永不養貓”這兩句話的對比得以體現。前者是因為曾經擁有的“新鮮與快樂”被路人掠奪而下定決心不想再養;而後者是因為全家人誤解、冤苦、害死了“一隻不能說話辯訴的動物”在心中留下了負罪感,覺得永遠愧對這種生靈。如果說“好久”表達了“我”內心十分痛心與惋惜,那麼後者的“永不”則抒發了毅然的情緒,內心的痛悔之意完全被遞進,被深化了。

第三層文體張力:主題的多元解讀。本文發表於1925年11月的《文學週報》上,鄭振鐸深受五四時期從西方傳入的科學、民主、博愛等思想的影響,他以一位正直作家的良心,以熱烈、真摯的4隋感,純樸、坦率的童心努力探討人生的真諦。當“我”明白這隻醜貓並非是罪魁禍首後,良心受到了譴責,就開始對“無人性”(人性的陰暗面)的言行表現加以痛心疾首地批判,作為自己“心靈救贖”的“急救包”,明白真相後的難過、愧疚、自責、後悔之情則象徵著人性中“公正”和“正義”的覺醒,唱響了一曲人性的牧歌。

解讀文字後,結合七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將教學目標設定如下:

1、體會作者對弱者的同情和公平、公正對待生命的態度。

2、學習藉助關鍵語句及運用比較的方法,著重揣摩描寫動物和直抒胸臆的文字,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著重揣摩描寫動物和直抒胸臆的文字,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蘊涵的人生哲理。

二、以學定教,說教學法

本文情節較簡單,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容易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本文的寫法和所表現的思想感是學習的重點,應該讓學生結合任務單多談自己的看法。本節課的教學要充分體現了新課程標準的精神,即在學生的學習中,注重知識與能力、程序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方面的共同發展。教學法具體如下:

1、朗讀法:散文文字優美,只有反覆朗讀,才能領會其中深刻而豐富的內涵,只有在教學中指導學生讀出韻味,才能體會課文中包含的複雜感情。

2、比較法:抓關鍵詞和關鍵句,對比體會思想情感。

3、討論法:結合任務單,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合作探究。

4、圈點勾畫法:讓學生勤動筆墨,自主思考。

5、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的培養:結合任務單,讓每位學生動腦、動筆、動口,這種新的學習理念貫穿幹教學的始終,使之得到不斷地強化和訓練。

三、設計教學.說明預設:

1、匯入課文:

教師匯入,出示課題,簡介作者。

【設計意圖】任務單課前熱身,既可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又可以積累基礎知識,較多學生對作者是新文化運動的`倡導者之一瞭解甚少,需要教師補克說明。

2、整體感知內容:

(1).速讀全文,結合任務單,用圈點勾畫法批註貓的來歷,外形、性情、在家中的地位、結局的語句,理解課文內容。

(2)、讀後,按下列句式說貓:讀 ,我看到了一隻 貓。

【設計意圖】學生透過讀.用圈點勾畫法批註貓的來歷、外形、性情、在家中的地位、結局的語句,意在讓學生了解文脈,對課文有了整體的感知,為教學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可以結合原文批註說,但任務單的設定難寫盡三隻貓,寫的操作性不強。透過說貓,著重揣摩描寫貓的外形、動作、人物心情,整體感知三隻貓的性情和“我”對貓的情感態度。

(3)、三次養貓經歷,那-次是詳寫?刪去前兩隻可以嗎?

【設計意圖】透過比較,意在讓學生了解對比、錆墊的寫法,學生透過前面的說貓環節,能很快感知速一寫法。

3、精讀課文,體會情感:

(1)、精讀第17-28段,體會作者的情感:

師問:家裡的芙蓉鳥死丁,家裡人是什麼反應?

生朗讀,並品味我和妻子的語氣。

【設計意圖】讀後完成任務單,讓每位學生快速找到關鍵詞句,透過修辭手法和句式的領會,有聲語言的品讀,體會人物情感。

(2)、思考:判定貓吃鳥的依據是什麼?如果在養第二隻貓時也發生了美蓉鳥事件,我會怎麼想、怎麼做呢?

【設計意圖】篩選文字有效資訊,透過我對貓的不同態度,為下文理解主題設定鋪墊。

(3)、當我明白事情真相後,“我”的心情是怎樣的?從哪些語句可看出來?完成任務單。

(4)、交流情感,朗讀指導

【設計意圖】透過著重揣摩直抒胸臆的文字,體會文章的思愨感情。

(5)、品味語言:結合任務單,比較體會其表達的情感有何區別:

“我家好久不養貓” “我家永不養貓”

【設計意圖】透過對比領悟兩者情感的區別,前者是因“情”不養,後者因冤死貓而自責,充滿負罪感,明白一種道理,領悟主題思想。此環節旨在培養學生對文字領悟能力,激發學生勇於探索,大膽創新的科學精神。

4、感悟主題思想:

(1)、結合任務單四,寫寫自己的感悟

“對於 ,我想說: 。”

(2)、生交流

(3)、師小結主題的多義性

【設計意圖】結合任務單,讓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多角度體會主題思想,拓寬學生思維的廣度和深度。

(4)、介紹作者創作背景

【設計意圖】介紹作者創作背景,意在讓學生明白作者創作的意圖和思想觀點。

5、拓展延伸:

在生活中,你是否也曾經錯怪別人或被人誤解呢?把事情的經過說給其他同學聽聽,並和同學討論一下,怎樣才能減少彼此之間的誤解?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設定的目的,讓學生把學習和生活有機的結合起來,同時鍛鍊學生的表達能力,更好的理解課文內涵,達到思想教育的目的。

6、佈置作業:

(1)、讓學生談談本節課的收穫,老師予以肯定和補充。

(2)、任務單小結,自評

【設計意圖】感人的養貓故事結束了,他留給我們的思索是無窮的。此環節設定的目的,讓學生暢所欲言,為人、為文均有收穫。任務單成果的評價和展示,激勵先進、促進後進。

四、課堂實踐,反思改進:I略)

五、課例觀點.研修體會:

這次課例研修,得到學校領導的高度重視,特地邀請關老師親臨指導。與同伴們攜手共行,得到了同伴們真誠無私的幫助,組內濃厚的研討氛圍,真誠的話語時時啟迪著我。關老師高屋建瓴、字字珠璣,鞭策著我要做得更好。經過這次歷練,我得到的課例觀點和體會從以下四個角度來談:

(一)、目標設定應具體,任務操作利於行

教學目標是課堂的導航儀。目標設定的具體、簡潔、清晰、完整的程度決定著教學環節有效性的達成度,目標設定的過程中,教師要再三斟酌,力求精準。寫在紙上的任務單是設計,記在心中的是目標。在課堂實踐之前,首先教師要精心鑽研教材,根據文字和學情設定具體目標,根據目標和教學流程,設計與目標相對應的任務單。上課的每個環節、每項任務、每個提問、每個小結,都是圍繞任務單展開,都是為目標服務。如在《貓》的教學中,在前兩節課的基礎上,第三次實踐課的目標制定更加具體:體會作者對弱者的同情和公平、公正對待生命的態度;學習藉助關鍵語句及運用比較的方法,著重揣摩描寫動物和直抒胸臆的文字,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第三次實踐課目標具體,環節明確,語文味濃。用任務單導學,設計要精心,重在導學;操作性要強,利於目標的落實。如在《貓》的三次實踐課中,第一次任務單的設計不精,影響教學環節的推進;第二次任務單導學效能不足,欠缺方法指導;第三次任務單用了大量的導學術語,是真正意義上的導學單。關老師和同伴對第三次任務單給予充分肯定,效果顯著。

(二)、任務單貫通始終,環節推進有秩序

設計科學的任務單和教學環節相匹配,聽說讀寫相結合,有效推進課堂的程序。當任務單設計層次清晰,符合教師的個性特徵與教學風格,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實施變得簡潔、清晰,有效性更高。基於有任務單導學的環節預設,課堂上教師要有強烈的任務單導學意識,轉換課堂的“主陣地”,用任務單說話,貫通課堂始終,有效推進環節的有序程序。

例如在《貓》教學中,首先結合任務一用圈點勾畫法批註貓的外形、動作、性情、在家中的地位、結局,整體感知課文,然後用“讀 ,我看到了一隻 的貓”交流;品味語言,體會情感環節,結合任務二思考:當我明白事情真相後,“我”的心情是怎樣的?用簡潔語言概括;並比較領會“我家永不養貓”、“我家好久不養貓”的不同情感。透過品讀比較分析,多角度感悟主題思想,結合任務三操作,自主感想、合作探究,教師補充背景資料,領會人生真諦。教師在課堂上每個環節以任務單操作為介質,落實目標。在環節實施中,教師要清晰地把握學生的動態,如在說貓環節,教師預設揣摩描寫三隻貓的語句後交流:哪一隻貓是詳寫?刪去前兩隻可以嗎7可有個學生說:“我棒打貓,使它冤死,可看出第三隻貓很可憐。”教師就順著學生巳生成的動態資源.品讀“我”的心情,分析我冤死貓的原因是不喜歡它,然後引導學生思考:刪去前兩隻貓可以嗎?有較強的語言感知能力學生,能夠很快抓住文章主旨要害,在語文學習中,容易沉浸到文字中去。在環節預設的時候,教師針對這種現象,要找準“反覆”介入環節的契機,環節井然有序,水到渠成挖掘出主題思想。

(三)、教師引導要精堆,學生自主顯本領

教師的教學語言是學生學習的燈塔。教師課堂上規範、準確的表述,不僅能清晰地傳遞教學要求和知識,讓教學流程如行雲流水,舉輕若重,避免環節迂迴;而且能夠給學生以示範。這種精準的表述還能給學生潛移默化的影響,讓學生在日常的學習、表達中做到精準,避免繞彎子。如在《貓》的教學中,品讀語言,感悟主題,引導學生感悟主題時繞彎子了,影響了後面學生自主感悟的環節。雖然有客觀原因,嚴重感冒,頭腦暈乎乎,教師引導有點亂。但教師用語的精準表述源幹教師自身的博學,這種博學自然離不開課外功。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師的語言修養在極大的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的腦力勞動的效率。”

在這方面,特級教師於永正老師的課堂教學為我們提供了典範。於老師用親切、平實而又不乏幽默的話語引導學生一次又一次地讀書。讀到最後,大家恍熱大悟,意猶未盡,再提筆把場景或感悟用自己的話寫出來,學生學得興趣盎然。於老師稱其為“簡單語文”,他的這一做法和我校倡導的任務單導學相似。於老師主張把學習的權利交給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自己讀書,自己領會,水到渠成之後,學生動筆寫一寫。“任務單”導學則是學生學在前,教師導在後。儘可能地把時間交給學生,他們能做的教師不做,他們能解決的教師不予幫助。只有教師引導語言高效了,學習自主學習才充分,才能把任務單導學落實到實處。

高效的教學語言,除了課前的精心預設,更多來自於課堂的即時生成;而課堂上的印興發揮,靠的是長期積累。教師在課堂上的每一句高效的語言,都是課堂內外積累的人生修養、文化知識、教學經驗,以及對學生心理知識研究的集中表現。臺上一節課,臺下十年功。在教學實踐中積累經驗,大量閱讀,提升人文教養,磨鍊品格,對於語文老師來說是極其重要的必修課程。

(四)、依單學習是手段,課後留存做檔靠

當代建構主義者主張,世界是客觀存在的,但是對於世界的理解和賦予意義卻是由每個人自己決定的。所以,學習不是由教師把知識簡單地傳遞給學生,而是由學生自己建構知識的過程。學生不是簡單被動地接收資訊,而是主動地建構知識的意義,這種建構是無法由他人來代替的。如《貓》的教學中,依“朗讀”“理解”“品味”“感悟”四大板塊層層推進。由淺入深,讓學生結合任務單自主、合作、探究理清作品內容、品味感情、領會深意、感悟人生。整個教學環節,以任務單為手段,緩緩推進課堂程序。任務單是學生學習的媒介,是預、學、習、用之整合體,顯示它在課堂中特有的效能。每一份精心設定的任務單,應是學生學習的知識檔案。目標的重點、知識的積累、方法的指導、差異的留白、環節的相伴、收穫的記載,一覽無餘。現在我校課堂任務單的實施已走向正軌,但學生留存是個很大問題。學校花費大量的財力印發任務單,但學生儲存習慣很差,沒幾天任務單就不知所蹤,更不用說成為教材的知識檔案了。我建議學校發個倡議書,以班級或個人為單位,形成學科任務單儲存評比,評選先進,激勵後進。

(五)、同伴互助是良方,團隊合作共發展

俗語有曰:“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顯示出眾人的力量和團隊合作的價值所在。任務單導學倡導自主學習、合作探究,以優幫弱。最近發展區理論研究表明:教育對兒童的發展能起到主導作用和促進作用,但需要確定兒童發展的兩種水平:一種是已經達到的發展水平;另一種是兒童可能達到的發展水平,表現為“兒童還不能獨立地完成任務,但在成人的幫助下,在集體活動中,透過模仿,卻能夠完成這些任務”。這兩種水平之間的距離,就是“最近發展區”。把握“最近發展區”,能加速後進生的發展。課堂小組討論,透過生生交流,後進生模仿優等生,也能完成任務,但要注意避免空對空的現象。在課堂交流時,可讓一學生當小老師,點評小組自主學習情況,小結討論後的成果,以此促進小組合作交流的落實,帶動“後進生”學習的積極性。

學生互助是良方,教師相伴共成長。全體語文教師組成一個團隊,透過眾人的觀察,成就群體的成長,這才是課例研修的積極意義所在。這次研修課,我是執教者,也是最大受益者,有同伴的無私幫助,成就團隊的共同發展,正所謂:觀他人課堂,長自己智慧。

六、課倒研修結束語

在整個研修過程中,研討的聲音常常響起,敏銳的目光時時碰撞,無私的互助刻刻陪伴。每次聽到同伴別具匠心的建議和關老師真知的引領,讓我明確了改進的方向。每每看到同伴用智慧的雙眼觀察、用真情的話語研討,內心充滿感激之情。它將承載我自信地走向前方,也堅信開化一中用任務單導學之路越走越寬。


【語文課例研究報告】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