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報告範文> 張姓的來源研究報告

張姓的來源研究報告

張姓的來源研究報告

  在現實生活中,需要使用報告的情況越來越多,多數報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發生後撰寫的。那麼你真正懂得怎麼寫好報告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張姓的來源研究報告,歡迎大家分享。

  一、問題的提出

  我們幾名同村的同學看到書籍上說:姓氏是一種文化。而我們為了證實這一點,準備對一個姓氏做出細緻的研究、調查。於是我們幾個人選擇對張氏的來源與現狀作研究,並寫出簡單的研究報告。

  二、資訊來源渠道

  1、上網查閱

  2、查閱書籍

  三、資訊整理

  資訊來源

  涉及方面

  主要內容

  書籍

  張氏的來源

  黃帝的第五子青陽,生子名揮,甚聰穎,他透過看天空中的弧星,而模仿其形造出了弓箭,因此被賜姓張。

  網路資源,書籍

  張氏的現狀

  張氏佔漢族人口的7.07%,約一億五千萬人口,是中國第三大姓。

  網路資源

  張氏的分佈

  張氏的分佈很廣,尤以山東、河南、河北和四川四省為最多。

  網路資源,書籍

  張氏的名人

  張儀,張良,張騫,張蒼,張耳,張衡,張仲景,張芝,張角,張飛,張遼,張載,張協,張偉,張九齡,張旭,張萱,張若虛,張繼,張籍,張先,張澤瑞……

  ……

  ……

  ……

  四、 結論

  1、 張姓之源最多記載是黃帝的第五子青陽,生子名揮,揮聰穎異常,他透過觀看天上的弧星,而仿造其形制造出弓箭,因此被賜姓張。“張”本意為弓上弦,引申為開弓,即必須用力將弓拉開才能使用弓箭,“張”就是根據此而來的。另也有其他姓氏改姓,如三國時魏國大將張遼,因躲避仇人追殺改姓“聶”為“張”。

  2、 張氏的古代名人很多,有戰國時魏國政治家張儀,西漢大臣張良,兩次出使西域的張騫,西漢歷算家張蒼,諸侯王張耳,東漢發明地動儀的張衡,東漢著名醫學家張仲景,書法家張芝,黃巾起義領袖張角,三國時的張飛、張遼,晉朝文學家張載、張協……張氏對我國曆史文化經濟等方面的發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3、 截止2004年,張氏佔漢族人口的7.07%,到2009年,張氏人口共有一億五千萬,是中國第三大姓,在當代百家姓中排名也是第三,在山東、河北、河南和四川四省分佈最廣。

  調查人員:劉洋 張璐 張浩 王均龍 編輯:張浩

  關於李姓的來源及歷史的研究報告

  一、來源有三

  1、出自嬴姓,為顓頊帝高陽氏之後裔。堯時,皋陶曾擔任大理(掌管刑獄的官)的職務,其子伯益被賜為嬴姓,後子孫歷三代世襲大理的職務,其子孫按照當時的習慣,以官為氏,稱理氏。理氏改為李氏的說法有兩種。一種說法是:商紂時,皋陶後裔理徵,在朝為官,因直諫得罪了商紂王,而被處死,其妻契和氏帶著兒子利貞逃難時,因食李子充飢,才得以活命,故不敢稱理,便改姓李氏。另一種說法是:據《姓氏考略》記載,周之前未見有李氏,自從有老子姓李,名耳,為利貞的後裔,因祖上世代為理官,理、李兩字古音相通,便也以李為氏。顯然,李氏是始於李耳稱姓的。

  2、出自他族改姓。三國時,諸葛亮平哀牢夷後,賜當地少數民族趙、張、楊、李等姓。鮮卑氏有複姓叱李氏,漢化後,改為漢字單姓李氏。是為洛陽李氏。

  3、出自他姓改李氏。據有關資料所載,唐開國元勳有諸將徐(徐氏、安氏、杜氏、郭氏、麻氏、鮮于氏等16氏,因立功從唐國姓,賜予李氏。

  二、遷徙分佈

  李氏自商末至東周的二百年間一直居住在豫東。西漢時,李氏有一支遷往今山東境,大約自東漢開始,有李氏族人陸續徙居西南,分佈於川、滇一帶,其中有的融入白、苗、壯、彝、滿、回、土家、納西等民族中。魏晉南北朝時,李氏已是全國的大姓,中原的崔、盧、李、鄭並稱四大名門望族,但在唐以前主要是在北方發展。唐朝是中國封建社會的鼎盛時期,李氏作為國姓,最為顯貴。唐代李氏南遷主要有三次:一次是在唐朝初期,李氏部分人南遷,其中河南的李氏有的於唐高宗時隨陳政、陳元光父子入閩開闢漳州。第二次是"安史之亂"時,有不少李氏子孫遷往南方。第三次是五代時,因動亂,李氏有遷往福建、莆田、晉江等地定居的。從明末開始,閩、粵李氏陸續有人移居臺灣。李氏遷徙至海外,始於明朝初年,去琉球國的都是福建人,琉球國派往明、清的'通事有許多人姓李,皆系自福建移居琉球的華人。在中國歷史上,李姓稱帝稱王者多達60餘人,先後建立有大成、西涼、涼、吳、魏、唐、楚、後唐、南唐、大蜀、西夏和大順等政權。

  三、郡望堂號

  所謂郡望,即郡中之望族,也即郡中的顯貴姓氏。姓氏郡望,不僅是該姓發祥地的標記,也是氏族人口、經濟實力、政治地位與文化影響力等綜合族力強盛與否的反映。據《廣韻》記載,李氏共有十二個郡望。

  1、郡望隴西郡:戰國時置郡。相當於今天甘肅省東鄉以東至臨洮縣一帶隴西地區。此支李氏,其開基始祖為秦司徒李曇長子李崇。堂號"隴西堂",因為李氏望出隴西郡故名。

  2.趙郡:邯鄲一帶,漢時置郡。此支李氏,其開基始祖為秦太傅李璣次子李牧。

  3.頓丘郡:西晉時置郡。晉武帝置。在今天河南省浚縣一帶。此支李氏隴西李氏分支,其開基始祖為西漢名將李廣1世孫李忠。

  4.渤海郡,西漢置。在今天河北省,遼寧省的渤海海灣沿岸一帶。

  5.中山郡:漢高帝置郡。相當於今天河北省北部正定縣一帶。此支李氏為趙郡李氏分支,其開基始祖為李璣第三字李齊。

  6.廣漢郡:漢時置郡。漢高祖六年分巴郡之地置。相當於今天四川省廣漢縣一帶。此支李氏為隴西李氏之後,其開基始祖為李尚(李廣之父)。

  7.襄城,戰國時魏邑,秦置縣。歷代因之,清屬河南許州。

  8.江夏郡,漢高帝置。相當於今天湖北省武漢一帶。

  9.梓潼,古縣名,漢代置。為廣州郡治,蜀漢置梓潼郡,在今天四川省梓潼縣。

  10.范陽郡,三國魏改涿郡為范陽郡,在今天河北省涿縣及北京市昌平、房山一帶。

  11.梁國,漢高帝將原來秦代的碭郡改為梁國,相當於今天河南省商丘至安徽省碭山一帶。

  12.南陽郡,戰國時秦置。相當於今天河南省南陽市一帶。

  四、歷史名人

  李耳:春秋末期思想家、哲學家,道家的創始人。他認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提出"一陰一陽為之道"的辯證法和"天人合一"的系統論。

  李冰:戰國時期蜀太守,他依法治水,修建了馳名中外的水利工程都江堰,為國家農業生產、水利工程作出巨大貢獻,被後世奉為川神。

  李世民:唐太宗,初始以"玄武門事變"取得政權,後製定了一些對社會發展較為有利的措施,創造了"從諫如流,道不拾遺、夜不閉戶"的貞觀盛世。

  李白:唐代著名浪漫主義詩人,他在中國文學史上佔著極為重要的地位。其代表作有《蜀道難》、《夢遊天姥吟留別》、《靜夜思》等。人稱"詩仙"。

  趙姓的來源調查報告

  一、問題的提出

  我們班裡姓趙的同學有三個,他們其中的一個人說:“我們許多年前是一家。”我回家問媽媽,媽媽說的確是這樣的。我就對趙姓產生了疑惑。

  二、調查方法

  1、查閱有關中華姓氏的書籍,閱讀報刊,上網瀏覽,瞭解趙姓的來源和歷史名人。

  2、查閱趙姓人口和分佈情況。

  3、透過多種途徑,蒐集趙姓的名人和名人故事。

  三、調查情況和資料整理

  資訊渠道

  涉及方面

  具體內容

  書籍、報刊

  趙姓的來源

  上古東夷族首領伯益的第十三世孫造父,在周穆王時傳說他曾取良馬八駿,獻與周穆王,周穆王乘這八匹駿馬西巡狩獵。來到崑崙山上,西王母在瑤池設宴招待他,飲酒唱和樂而忘返,為周穆王御車,日趨千里,不料徐偃王反叛,造父馬上駕車回國都,其後周穆王封造父於趙城,既今山西省洪洞縣北,其後為趙氏。

  書籍、報刊、教科書

  歷史上的趙姓名人

  趙匡胤、趙炅、趙恆、趙禎、趙曙、趙頊、趙煦、趙佶、趙雲、趙構、趙敦、趙擴、趙昀。

  上網 趙姓人口數量

  當代趙姓總人口數量大約在2700餘萬人,佔全國人口的2.3%,即1000箇中國人中姓趙的至少有23個。

  四、結論

  出自贏姓,始祖為造父。傳說,造父在華山得八匹千里馬,獻給周穆王。周穆王乘著這八匹馬拉的車子西巡狩獵,到了崑崙山上,西王母在瑤池設宴招待。這時東南邊的徐偃王造反。造父駕車日行千里,及時趕回帝都,帶兵打敗了徐偃王。由於造父平叛有功,周穆王賜他以趙城(今山西省洪洞縣北)。從此,造父及其子孫便以封地為姓,成為趙姓。

【張姓的來源研究報告】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