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中元節> 湖南醴陵的中元節習俗介紹

湖南醴陵的中元節習俗介紹

湖南醴陵的中元節習俗介紹

  中元節傳說

  有關中元節的傳說很多,道家最主要的為修行記說中“七月中元日,地官降下,定人間善惡,道士於是夜誦經,餓節囚徒亦得解脫。”閻羅王於每年農曆七月初一,開啟鬼門關,放出一批無人奉祀的孤魂野鬼到陽間來享受人們的供祭。七月的最後一天,重關鬼門之前,這批孤魂野鬼又得返回陰間。

  佛家盂蘭盆節起源於“目蓮救母”的故事,出自《大藏經》(由印度傳入的佛理)。目蓮救母的故事:佛陀弟子中,神通第一的目犍蓮尊者,惦念過世的母親,他用神通看到其母因在世時的貪念業報,死後墮落在的惡鬼道,過著吃不飽的生活。

  湖南醴陵的中元節習俗:七月半,鬼打仗

  醴陵俗語:七月半,鬼打仗。說的是七月十五中元節,醴陵叫做鬼節、燒包節。相傳每到農曆七月初一,閻羅王就要開啟鬼門關,把平常禁錮在陰曹地府的鬼怪們放出來享受人間的供祭,直到七月的最後一天,才會重關鬼門,所以七月又稱鬼月。這些難得來到人間的鬼當中,當然也包括自己逝去的祖先。所以,這個七月也就是難得的和祖先團聚的機會。整個七月當中,又以七月十五日陰氣最重,人間的我們餘陰間的祖先距離最為接近,是我們給祖先們帶去問候和財物的最佳時機,這就是“燒包節”。

  燒包節是一個帶有一點神秘色彩的節日。時間也不固定在十五這一天,或者前一兩天,或者後一兩天。孩時的記憶中,大體總由公公來操辦。首先是買回來粗糙的'火紙來,用半圓形的鐵鏨子鏨出一排排銅錢一樣的印痕來。然後一張張小心的撕開,這就是祖先們在陰間使用的鈔票了。公公總是囑託不要撕碎了,這整張的票子撕碎了,就成了角票了,不禁用了。然後還要買來整張的白紙,拆開糊成信封的樣子,不過要比信封大許多。將撕開的冥錢裝進包裡,封號口子,就是燒包了。有意思的是這個燒包既是活人送給祖先的禮物,就還有兩道手續不能少。一是寫封面。照例用毛筆,寫成豎式,從右至左,右邊寫收件人的地址某府某縣祖宗某某人老大人收納受用,左邊寫送交人的名字,也就是活著的子孫了,中間就是:上奉財包一束。整個就是一個信封的式樣了。現在冥器店裡有現成的包皮購買,用紅色劃出豎的直線來,更像民國以前的信封。還有一點和信封類似的是在背後的封口,照例要用毛筆劃上一個線條扭轉穿插的花押,以示封乞。孩童時不解的是這個封面上的地址,用的總是以前的府縣,不知道這負責運送的郵差會不會找得到地方。

  既然是透過包封將財物從陽間送到陰間,肯定要用到類似郵差的人物,這裡叫做車伕力士。這燒包封口上上劃花押大概就是擔心他貪,但是總得給報酬呀。所以,祖宗們的燒包封好了,照例還要將瑣屑零錢封一兩個小一點的車伕力士包,這個就是運費了。臨燒之前,還要殺一隻雞,以血食祭奠,同時灑一些血到墨盤裡,用毛筆粘了,在燒包上打一個勾,這就越發像是貼上郵票的樣子了。

  燒包是要所有的家人都攏場的,就選擇一個開闊的地方,鋪墊一些柴草,將一摞白紙黑字的包封火化掉。醴陵習俗:事死如生。祖宗們雖是離開了,卻同樣生活在那一個世界,而且對這邊的生活一目瞭然,甚至根本就是這一家的暗中的保護神。所以,在人世的子孫恭敬有加。不但逢年過節要接回家團聚,而且每逢十年生辰要做陰誕酒,親戚朋友送的賀禮也就是三五斤燒紙了。平常的年頭,也是一樣,清明是掃墓,中元送財包,農曆十月初一天氣漸涼,還要給祖先送寒衣,俗稱“秋祭”、“寒衣節”。每到這一天,人們都上墳添土祭祖,即使已經出嫁閨女也要回孃家祭祀,供品除了魚肉三牲、香燭、紙錢以外,還要特意用彩紙剪做些衣帽、紙箱、紙牛、紙馬,一齊焚於墓前,謂之添“禦寒衣”。對待年內新逝去的先人越發尊重,要添置整套的衣服遺蹟其他生活用具,叫做“燒新衣”。否則,先人們在那邊就要挨餓受凍了。既然在陰間同我們一樣要生活,就會想到三五年也應當幫祖宗們建棟房子,添幾樣家用電器了。所以近幾年的燒包節,燒美金、燒樓房、燒小汽車的隨處可見。在外工作的子孫甚至可以以次特意向單位告假。



【湖南醴陵的中元節習俗介紹】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