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端午節> 潮州端午習俗

潮州端午習俗

潮州端午習俗

  端午節也稱端陽節,在每年農曆的五月初五。究其端午由來,一方面,俗稱農曆五月別稱為午;另一方面,每個月都有三個五,即初五、十五、廿五,而初五是第一個五,是五月開端的五;又因為五與午諧音,故稱五月初五為端午節。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潮州端午習俗,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潮州人在端午節這一天有許多風俗活動,如早上取“龍鬚水”、插艾枝於門、上山採青、食粽球、賽龍舟活動等。

  早晨取“龍鬚水”

  傳說五月初五是龍的生日,這一天龍抬頭噴出的水能治病,因此人們在這一天早上到外面坑溝、水溝、溪河取水,稱之“龍鬚水”,置於自家水缸裡供全家人吃喝,祈求一年的平安。

  插艾於門

  艾是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又稱蘄艾,自古是潮州人在端午節用於“辟邪”、“祛疫消災”的植物。潮州民謠有:“端午半夏五月艾,懸掛門楣驅毒邪……” 端午節這一天,潮州人插艾於門上,祈求能保平安。艾草芳香濃郁,有的人把艾葉扎於香囊佩帶著,以禳毒氣,祛病健身。現代醫學研究分析,艾葉含有揮發油,主要成份為苦艾素。還含有鞣酸、氯化鉀及微量的維生素B、C及A類物質。苦艾素有較強的殺菌和抑菌作用,還能興奮血管收縮中樞和運動中樞,有提高人體免疫功能之效。由此,古代潮人端午節採用掛艾、插艾的民俗,也是一種空氣消毒、驅蟲殺菌的簡便可行的`方法,有其一定的科學道理,當今仍然值得提倡。

  賽龍舟

  潮州有《保賀兒婿搶頭標》的民歌,生動地反映潮州民間端午節賽龍舟的民俗風情。潮州江河交錯,池塘遍佈。歲逢端午,龍舟競渡。鑼鼓喧天,旌旗招展,划槳如翼,競奪錦標,萬人空巷,潑水助威,熱鬧非凡。潮詩《端午賽龍舟》雲:“端午雲開陣雨收,萬人江上賽龍舟;心隨鼓點聲聲急,忘卻屈原當日愁。”這是詩人描寫人們觀看賽龍舟的真實情景。

  吃食真珠花菜

  潮汕人有時還乾脆將端午節稱為“漏屎(拉稀)節”。在這時節,除了要服食聖甘枳和樸籽粿,還吃食真珠花菜(白花艾),用黃梔和蒲姜石灰製成的“梔粿”,或者用涼粉草做成的草粿等食物。

  這個時節,有一種“野菜”,潮汕人叫“葉下紅”,每年只有這端午節才最稚嫩,長輩說此菜有清腸胃熱的功效。

  吃“聖甘枳”

  “清明食葉,端午食藥”是一句流傳廣泛的潮汕飲食俗語。汕頭當地的民俗是,清明時節要吃食朴子樹葉,端午節則要吃食驅蟲良藥“聖甘枳(使君子)”。

  普遍認為五月是個毒月,五日是惡日,相傳這天邪佞當道,五毒並出。端午節是驅毒“聖日”,吃了藥能立即見效,且效果顯著,非這一天吃效果不大。記得小時候在端午節這天家長會用“聖甘枳(使君子)”炒雞蛋給小孩吃,輕鬆驅蛔蟲。

  懸插“五瑞”

  潮汕人家,端午相沿要在門楣、門環以至屋簷下,懸掛一束束用“紅頭繩”系扎著的艾草、菖蒲、榴花、蒜頭、龍船花共合為五種稱“五瑞”。舊俗傳為“合五”以招屈原之魂,其實,古代潮人先賢是針對“惡月”瘟疫猖獗而採取的防疫保健措施,意在驅瘟辟邪。

  澄海舊縣誌就載有:“端午門上插艾,用艾葉和榴花(頁)簪在頭髮上,可辟邪。”

【潮州端午習俗】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