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職業規劃及測評> 打好基礎進行職業生涯規劃

打好基礎進行職業生涯規劃

打好基礎進行職業生涯規劃

“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是近年來社會的焦點,大家也都在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卻鮮有人關注剛畢業一兩年的“職場新兵”的工作狀態。這些初出茅廬的人士遇到怎樣的困惑。他們應該如何為自己的將來做規劃?如果遇到問題,應該如何轉變……對他們來說,這兩年的經歷很重要,可以說是打好職業基礎的階段,也是對自己未來職業生涯的探索。因此我們選取了幾個案例,透過這些畢業一兩年人士的回望和反思,以及專家的訪談,給予職場新人一些提示和建議。

在近期舉辦的人才 招聘會 上,不少畢業3年以內的大學生成為求職主力。他們儘管有一定的職業經驗,但由於自身定位模糊,往往在 面試時很容易被淘汰。

專家認為很多剛畢業兩年的大學生憑著自己有一定的經驗就跳槽到其他企業並不見得明智。在本企業內尋找機會也許比跳槽更好。

求職者在進行網路職業諮詢和搜尋。專家認為,職場新人,最好多向身邊的人諮詢,幫助自己確定方向。

在採訪中發現,對目前的狀態不甚滿意者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大學期間從未仔細思考過自己適合做什麼、將來準備做什麼。等到大學畢業後,猛然面對充滿競爭的社會和崗位,一時間從父母的掌上明珠變為被崗位使喚的工具,茫然之餘,失落的心態油然而生。

而那些工作和生活都很平衡、很完美的職場新人,往往讀大學時就根據自己的興趣鍛鍊自己的相關能力。其中最普遍的現象是透過大學的選修課拓展知識面,同時幫助自己儘可能地減少因為在不喜歡的專業就讀所造成的負面影響。還有不少人把各種各樣的社交作為鍛鍊自己、拓展資源的方式,不少人憑藉大學期間獲得的社會資源,找到了令自己滿意的工作。

兩相對比,就像職業專家所說,成功的職場新人其實是把大學畢業後的職場適應期儘可能地提到大學內,這樣,無論是時間成本,還是機會成本都小得多。

對於那些已經對工作不滿的新人,最合適的方式可能是透過現有的崗位尋找新的工作機會,可以跳到行業內的龍頭企業,也可以在企業內的相關崗位調整,這也許不如斬釘截鐵地跳槽痛快,但絕對是省事、省力又利於未來發展的。

自述1技術專業不想做純技術工作

●史思明,某知名跨國IT公司專案經理

“工作狀態”彈性工作制但很忙

負責使用者需求分析、軟體功能設計以及專案日常管理。彈性工作制,剛上班時每週工作80-100小時,現在60- 80小時吧,主要是效率提高了。因為和美國同事工作時間有時差,所以每週有兩天要早到公司(8點)和美國同事開會,忙的時候半夜3點也開過會。平均每季度需要去美國出差一次。

“工作思考”與同事競爭中成長

由於工作的內容自己喜歡,所以即便強度大也不會覺得很辛苦。專案過程中和世界一流的學者、工程師和經理合作,學到了很多東西,加上大公司的管理運作經驗,畢業不到兩年自己感覺收穫很多。上司每週會安排半小時跟你探討與專案無關的職業發展,幫助你規劃職業,包括如何能提升到下一個層次。身邊的同事都很優秀,而且對工作很有熱情,當然競爭也激烈。

“工作選擇”技術與管理結合

我的專業是計算機,但我不希望做一份純技術性的工作。又因為自己很喜歡市場營銷類,且有比較強的.溝通能力,所以找工作時就集中投了些需要技術背景又和自己興趣有交叉的職位。現在看來選擇還是正確的。

“大學的影響”受益於跨國公司實習經驗

大學4年給了我充裕的時間瞭解並鍛鍊自己。我一直認為自己適合先工作,所以從大二開始我就在很多跨國公司實習,也參加了一些大學生比賽並獲過獎。在不同的公司不同職位的實習經歷,讓我更容易瞭解自己的長處和適合什麼樣的工作。拿著強項去找相應的工作,自然也會容易些。

“反思”白領生活能否讓自己滿足

1.畢業後去成熟的公司能更快讓人變專業,學到的管理經驗也會對將來的發展有所幫助。3.想明白光鮮的白領工作能否滿足你生活的終極目標,如果不能,適當時候可以退出去創業或者做其他你想嘗試的。

自述2 崗位淘汰率高要求不斷突破

●孫珂,某軟體公司軟體工程師,計算機專業

“工作狀態”工作很忙屬於自己的時間少

我主要做軟體開發的工作。每天我要開很多會,跟客戶確定需求、程式碼實現、後期測試等,期間還要花很多精力跟專案成員和客戶溝通。比較忙,一月份每個星期的工作時間達到100小時,感覺很辛苦,心理上主要是有時間表的壓力,屬於生活的時間很有限。

“工作思考”技術更新快容易被新人淘汰

這樣的工作價效比很低,不過作為第一份工作,我還是學到很多東西,至少現在比畢業時底氣足了很多。但也確實存在瓶頸,主要由於公司做的是軟體外包,所以很難提供一個很連續的環境,也就是說,你在這個專案中熟練運用的技術和知識,換一個專案可能就用不上了。半年前我意識到了這個瓶頸,但考慮到一年經驗的程式設計師在市場上處於尷尬的地位,我希望能積累一些行業經驗,再作打算。

我在工作之前對自己的職業生涯並沒有 職業規劃 ,可能因為當時自身的條件比較差,工作之後,也沒有很明確的計劃,只是有一些想法和階段性的目標。比如多積累行業經驗,向IT諮詢的領域努力因為要在IT這行繼續走下去,要麼走管理路線,要麼走技術路線,而這兩方面我覺得都不算很適合自己,所以我想做偏商務的IT諮詢。其實我也不確定這個目標是不是符合實際,也沒有仔細考慮過得失,只是覺得相對於其他工作來說,這個可能更加適合自己。還有一個目標,就是年底薪水一定要給我漲到和某某一樣的水平。

“工作選擇”專業對口最重要

當初之所以選擇這份工作是因為畢業的時候只有這一份offer,是在大四上半學期當作保底籤的,下半學期就沒再找工作。選擇這份工作,一方面是專業對口,另一方面是程式設計師的工作不讓我頭大。

“大學的影響”未做職業分析導致定位模糊

其實我一直不知道自己能做什麼,大學期間就光顧著享受生活了。主要還是沒有很好地分析自己。

“反思”儘早為自己規劃

對像我這種不太有開拓精神的人來說,在大學畢業頭幾年定好 職業規劃 應該說是很重要的,它奠定了整個職業生涯的基調。


【打好基礎進行職業生涯規劃】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