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職業規劃及測評> 做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師?

做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師?

做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師?

“工作中有幸福感”這種願望對很多人來說有點兒奢侈。拉丁語中“工作”(tripalium)一詞最初指的就是“刑具”,即折磨人的東西。認知心理學家皮埃爾布朗-薩努恩(Pieer Blanc-Sahnoun)指出:“自從亞當和夏娃被驅逐出伊甸園,不得不靠自己的辛勞才能生存以來,工作就一直被看成是上帝對人類的詛咒。”

另外,很多人還對工作有種錯覺:自己沒有從事的職業肯定更有意思,別人的工作和職位更讓人羨慕。“當然這沒什麼不好。對工作不滿意,挑剔職業,其實說明對前程有更高要求,這本身就是一大進步。”精神科醫生法國抗工作壓力行動研究所創始人埃裡克阿爾貝(Eric Albert)說:“但這還不夠。只要人們更現實一點,就能更好地往前發展。”

那麼,怎樣才能改善自己的命運又不需要在事業上從零開始?給自己提出下面的問題,再聽聽兩位專家的建議。

問題1、你到底適合什麼職業

人們在找工作之前,都會有這樣的疑問:我到底適合什麼職業?

皮埃爾認為:“工作志向並不存在,志向的表述只是個人表達的一種策略。”也許我們從小就希望成為醫生、演員或者教師,“但這未必是對某一職業的狂熱,而是人們的一種姿態,以便在家庭中得到認可,突出自己的地位。”

希望從事某種職業,讓自己得到周圍人的認同,或者說,所謂職業志向只是與周圍的人產生分歧時的借題發揮,發洩的反叛情緒。

“人們經常把做不到的事情進行訴求轉移。透過職業的選擇,來表達自己的想法。”比如,和母親的關係很僵,卻嚮往母親的職業,透過這種方式慰藉自己和母親。另外,志向的確立也往往會是對家庭某個成員遭遇不幸時的撫慰。

問題2、你有什麼需求

與其費力地追尋工作志向,還不如描述一下自己對事業成功和自我實現的理解。皮埃爾解釋說:“當我們思考這些時,我們就會不由自主地想起,長輩是如何教導我們看待成功的。有意思的是,往往我們力求達到的成功,都是以長輩從事的職業為榜樣。”

內心需求決定著對事業成功的定義。有些人希望從事一份對他人有益的工作,得到認可就是成功。另一些人則更希望獨當一面,在工作中發揮創造力。這些需求是內在的,我們應該花時間把直覺變成意識。

怎樣看清自己的需求?

列個單子,寫下你“喜歡的和不喜歡的”:寫下腦子裡出現的.任何事物,然後分析隱藏其後的需求。比如,如果你喜歡山,你可以想象自己在滑雪道上急速而下,或者在渺無人煙的山道上攀登。前者可能意味著你需要自己的壯舉能得到別人的讚賞,後者則表明你可能更喜歡寧靜和享受孤獨。

問題3、你會放棄嗎

當最本質的需求被滿足時,我們就會覺得心情舒暢,完成工作和處理職場關係都令人愉快;若情況與之相反,我們就會處於焦慮狀態。當然,需求也會隨著生活階段的變化而不斷變化。所以,一定要賦予自己一種權利,讓工作去滿足自己的需求,才能提高工作的滿意度。

因此,我們需要和現實中的種種條件妥協。比如,如果你希望承擔更多的責任,毫無疑問,就會喪失更多的閒暇時間。埃裡克的觀點是:“人不可能同時擁有一切:安全感,更多的自由,更多的權利,更多的朋友......只有放棄魚和熊掌兼得的想法,平和地拋開一部分欲求,才不會經常有挫折感。”

問題4、你怎樣與壓力鬥爭

出現壓力怎麼辦?順從,鬥爭,還是捲鋪蓋走人?埃裡克建議了幾種方法:“如果你選擇鬥爭,那麼最好是在過度的職業壓力導致工作出錯和爭議之前,採取行動,以避免被解僱,或出現身心不適和疾病的危險。”

皮埃爾則建議:“除非是性格上有障礙,否則最有建設性的方法就是經常主動跟上級溝通,認清自己的處境。”溝通可以避免不必要的誤會,因為人人都會“以己度人”。比如,一個喜歡得到他人鼓勵的部門主管經常關心下屬的工作,這種關心卻很可能給下屬造成不好的感覺上司不信任我的能力......另外,埃裡克認為:“壓力是工作固有的,因為老闆需要競爭力,必然會要求員工發揮一切潛能。”

問題5、你怎樣對付厭倦

和壓力一樣,厭倦也令人難以忍受。缺少工作動力可能有很多原因:工作重複,公司沒有前途,或者不認同公司文化,等等。除了最後一項,其他情況都是可以不更換工作重新獲得動力的。

重要的是避免一個誤區:有比這更有意思的工作。任何職業本身都無所謂有趣或者乏味,有趣與否在於對它的理解和態度。擺脫厭倦首先要在任務中找到自己的位置,發揮創造性。我們總能在工作中變得更聰明,發現更有效率的方法,把事情做得更漂亮。找到哪些方面最能發揮自己的才能,然後向老闆請纓,得到證明自己的機會。

問題6、你敢跳槽嗎

如果你在工作中得不到什麼好處,又無法改善,那麼只剩下一種解決方案:跳槽。

皮埃爾強調:“任何時候都不可忽視僱主開出的招聘條件。也就是說,在換工作之前,先回答以下問題:公司是否更需要我留下,或者可以找人替代我?我的強項在哪裡?我的條件是否符合老闆的要求?我的目標與公司的道德標準是否衝突?我的發展前景在哪裡?老闆看重的往往是人文素質和技術才能:熱情開朗,忠誠可信,有創造力,具備競爭意識,等等。”

具備這些能力會讓我們在就業市場上流動時具有一定的選擇權。埃裡克認為:“那些敢於離開不適合自己工作崗位的人,能從跳槽中重獲自由,並且能重新架構對自我的認識一份新的工作就是生活的又一個起點。”

見證:他人的快樂之道

■ 好工作不如好心態

徐斌,歐萊雅專業美髮產品部北方區總經理

有一本書《快樂》,是講生活態度的,對我啟發很大。我覺得人們對工作的不滿,很多時候和工作無關,而和人的心態有關。所以,與其抱怨工作,不如先修煉性情。搞市場工作經常會忙得四腳朝天。壓力大的時候,我會靜下來想一想:這件事最壞的結果是什麼。

其實大家最關心的是結果,但往往會更多地陷入過程。糟糕的過程會讓人產生很大壓力,雖然結果並非那麼糟糕。其實,即使是壞結果,也有轉化成好結果的方法。我會把帶來壓力的、看似無從應對的大的工作目標,分解成一個個小的過程。這樣心中有數,也就不那麼焦慮了。另外,我喜歡和好朋友交流。雖然大家工作不一樣,但是多觀察別人的處理方式,也會有所借鑑。

■ 工作從好形象開始

劉倩菲,銷售經理

從事銷售的人從來不會缺少工作目標,誰都希望下個季度的銷售額只升不降。當然這也意味著壓力只升不降,時刻在接受挑戰。

我有一個習慣,每天都要變換一種不同風格的服裝。經常有客戶因為讚賞我的打扮,而給我更多的時間推銷產品。碰到實在拿不下來的客戶,或者人家開出難以接受的條件,我就會暫時放一放,過兩天以另一種風格出現在客戶面前,往往能得到重新談判的機會。

■ 員工之間不存在可比性

Philipe(美國),美國某航空製造企業財務分析師

美國人找工作多半是根據專長和興趣,很少有人對老闆不滿。因為都是老闆面試來的,如果不滿意薪水和晉升制度,就不會接受這份工作。我工作得很快樂,偶爾也要加班,但能接受。當然,工作中也會有壓力。情緒不佳的時候我會放慢工作節奏,轉移一下注意力,看會兒閒書,或者跟同事開開玩笑,等等。另外在美國,員工之間不存在可比性。沒有誰會埋怨“為什麼別人幹得少薪水卻比我多”,因為每個人的職責都非常明確。

■ 改善環境改善心情

李心娜,公司行政人員

我的工作既重複,又繁雜,改善心情的辦法就是營造屬於自己的辦公空間。我會經常去淘些好看的文具和有趣的貼畫,每個星期換一束花擺在窗臺上,經常變換電腦屏保……於是在辦公桌前就像在家裡書桌前一樣溫馨放鬆。(來源:心理月刊)


【做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師?】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