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職場> 白領如何走出職業迷惘

白領如何走出職業迷惘

白領如何走出職業迷惘

又到年關,辛苦到頭的職場中人該忙著盤點這一年的收穫了,有的興許在盤算著年後的跳槽計劃。原本在一間公司做著安穩“小白領”的辛小姐最近卻有些煩:有風聲傳來說,由於公司業務調整,她所在的部門可能要被取消,而她一直對公司的發展持樂觀態度,之前很少考慮為自己開拓“後路”。更嚴重的是,面對有可能降臨的職業變故,辛小姐突然發現,她根本看不到未來的職業發展道路通向何處。與此同時,她猛然驚覺自己已並不年輕,工作四年卻似乎全無建樹,想拋開眼前的一切去繼續學習,又缺乏勇氣。

辛小姐陷入了迷惘。其實,像她這樣對職業發展一時失去了方向的人並不在少數。或許,藉著辭舊迎新的機會,是該給自己把把脈,好好反思一下,做個規劃,不然,下一個被拿走“乳酪”的人可能就是你。

症狀階段性“迷茫症”

職業諮詢師指出,在一個人的職業生涯中,至少有四個時期很容易陷入“認不清發展道路”的迷霧之中:

第一個時期是14~22歲,在這個階段,個人承擔學生與求職者的雙重角色。主要的疑問是:“我是誰?”“我能做什麼?”迷茫的主要原因是缺乏自信和社會經驗。

第二個時期是22~28歲,這時個人進入工作領域,逐漸熟悉組織文化,瞭解社會,建立了初步的人際關係網,經過一段時期後,開始衡量組織所提供的資訊,如工作環境、職業種類、待遇等與自己的“職業夢想”是否匹配。主要的疑問是:“理想和現實不相符,我是不是需要重新選擇?”迷茫的主要原因是個人的發展目標與組織提供的機會和職業通路不一致。

第三個時期是28~35歲,這是個人職業發展的重要階段,這個階段,個人積累了比較豐富的經驗,承擔起工作的責任,發揮並發展自己的能力,為提升或進入其他職業領域打基礎。主要的疑問是:“為什麼這麼多年,我一事無成?”迷茫的主要原因來自工作帶來的挫折感,以及對目前工作的不滿情緒。

第四個時期是35~45歲,主要的疑問是:“接下去的歲月,應該做些什麼?”有些人可能會成為管理者或者諮詢顧問;有的人可能一直保持自己原來的工作,繼續專業鑽研,保持技術權威地位;對於另一些人來說,可能要被提升承擔更大的責任,可能要被組織轉換到另一橫向職業領域,有的離開組織。在機會面前,很多人不敢貿然決定,因為從心理上理解了人生的有限,而自己也開始重新衡量事業和家庭生活的價值。在35歲到45歲之間,常常發生職業生涯危機。

對症下藥:

正視困惑,而不是逃避,是解決問題的正確之道。很多人在困惑階段常常會不自覺地誇大職業中的負面因素和自身的缺點,而忽略了那些積極因素。因此,正視困惑,首先要做的便是正確認識自我。

確定自己需要的是什麼。人在不同的階段都會有不同的`目標和需求。在職業遇到迷茫時,要冷靜分析,目前的工作能提供的東西與這個階段實際的需要是否符合,兩者之間的矛盾是否就是造成“迷茫”的原因。

症狀二30歲“恐懼症”

如今在一些寫字樓裡,有一種說法叫做“29歲現象”,即:青春的有效期至29歲為止,一到30歲,就會被打上“time out”(過期)的印記。因為,在網路軟體、廣告、策劃、諮詢、證券、投資等知識密集型行業,“經驗”已經不再是最重要的了,重要的是“創新精神”!在一篇題為《因特網時代美國人的年齡焦慮》的文章裡,華爾街一位白領說:“經驗現在已沒有多大意義,它只能證明你的技能已經落伍了,哪怕你只有25歲,哪怕你離開大學只有4年,你所掌握的技能也已經落後了4年。相反,倒是應該向那些沒有什麼經驗的新人類學習……”

另據一項調查發現,幾乎有佔到被調查人數80%的年輕人認為自己“老了”。社會變革使得許多年輕人的期望值和現實之間存有差距。而現在用人單位往往對年齡要求嚴格,許多都要求30歲以下,人才市場上每年又有越來越多的新人湧入,結果年輕人很擔心自己變老。越是這樣,心理越緊張,心理年齡在不知不覺中就變老了,於是常自我感覺疲勞乏力、反應遲鈍、活力降低、適應力下降,經常處在焦慮、煩躁、無聊和無助的狀態中,自覺活得很累。

對症下藥:

心理年齡的年輕和老化,很大程度上是由於自己的心理暗示決定的。被“後生小子”追趕的滋味確實不好受,焦慮卻不能解決任何問題,對抗“衰老”的唯一良藥是學習。如果你所掌握的資訊和技能永遠是最新的,你的創新能力和觀念永遠是最前衛的,誰敢說你老了?


[白領如何走出職業迷惘]相關文章:

1.白領如何走出職業迷惘

2.一個職業白領的五年調教心路之三

【白領如何走出職業迷惘】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