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重陽節> 過重陽節古詩

過重陽節古詩

關於過重陽節古詩

  重陽節,農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稱為“重九”,民間在該日有登高的風俗,所以重陽節又稱“登高節”。還有重九節、茱萸、菊花節等說法。下面請欣賞關於過重陽節的古詩!

  關於過重陽節古詩

  1、重陽初啟節,無射正飛灰。——陰行先《和張燕公湘中九日登高》

  2、欲強登高無力去,籬邊黃菊為誰開。——《答泉州薛播使君重陽日贈酒》

  3、今日登高樽酒裡,不知能有菊花無。——《九日作》

  4、出門復入門,兩腳但如舊。——杜甫《九日寄岑參》

  5、西風潑眼山如畫,有黃花休恨無錢。——張可久《風入松·九日》

  6、滿園花菊鬱金黃,中有孤叢色似霜。——《重陽席上賦》

  7、登臨無限意,何處望京華。——文森《九日》

  8、九月九日望鄉臺,他席他鄉送客杯。——王勃《蜀中九日》

  9、時節是重陽,菊花牽恨長。——徐燦《菩薩蠻·秋閨》

  10、年來飲興衰難強,漫有高吟力尚狂。——韓琦《九日水閣》

  11、黍香酒初熟,菊暖花未開。閒聽竹枝曲,淺酌茱萸杯。——《九日登巴臺》

  12、菊花何太苦,遭此兩重陽?。——李白《九月十日即事》

  13、天宇清霜淨,公堂宿霧披。——杜甫《九日楊奉先會白水崔明府》

  14、夜月樓臺,秋香院宇。笑吟吟地人來去。是誰秋到便淒涼,當年宋玉悲如許。隨分杯盤,等閒歌舞。問他有甚堪悲處。思量卻也有悲時,重陽節近多風雨。——辛棄疾《踏莎行》

  15、細看茱萸一笑,詩翁健似常年。——張可久《風入松·九日》

  16、岑生多新詩,性亦嗜醇酎。——杜甫《九日寄岑參》

  17、醉看風落帽,舞愛月留人。——李白《九日龍山飲》

  18、自摘霜蔥宜薦俎。——吳文英《蝶戀花·九日和吳見山韻》

  19、樂遊原上清秋節,咸陽古道音塵絕。——李白《憶秦娥·簫聲咽》

  20、孤花片葉,斷送清秋節。——納蘭性德《清平樂·孤花片葉》

  21、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22、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九日齊山登高》

  23、近重陽、偏多風雨,絕憐此日暄明。——姚雲文《紫萸香慢·近重陽》

  24、淨洗綠杯牽露井,聊薦幽香。——吳文英《浪淘沙·九日從吳見山覓酒》

  25、落帽醉山月,空歌懷友生。——《九日》

  26、幾日西風,落盡花如雨。——吳文英《蝶戀花·九日和吳見山韻》

  27、對青山強整烏紗。——張可久《折桂令·九日》

  28、菊花清瘦杜秋娘。——吳文英《浪淘沙·九日從吳見山覓酒》

  29、記長楸走馬,雕弓{扌笮}柳,前事休評。——姚雲文《紫萸香慢·近重陽》

  30、日月常懸忠烈膽,風塵障卻奸邪目。——宋江《滿江紅·喜遇重陽》

  31、中心願,平虜保民安國。——宋江《滿江紅·喜遇重陽》

  32、霜降水痕收,淺碧鱗鱗露遠洲。酒力漸消風力軟,颼颼,破帽多情卻戀頭。佳節若為梧酬,但把清尊斷送秋。萬事到頭都是夢,休休,明日黃花蝶也愁。——蘇軾《南鄉子·重九涵輝樓呈徐君猷》

  33、九月九日望遙空,秋水秋天生夕風。——《九日登玄武山旅眺》

  34、只座上、已無老兵。——姚雲文《紫萸香慢·近重陽》

  35、愁不肯、與詩平。——姚雲文《紫萸香慢·近重陽》

  36、安得誅雲師,疇能補天漏。——杜甫《九日寄岑參》

  37、初見雁,已聞砧。——晏幾道《鷓鴣天·九日悲秋不到心》

  38、重陽過後,西風漸緊,庭樹葉紛紛。——晏殊《少年遊·重陽過後》

  39、玉燭降寒露,我皇歌古風。重陽德澤展,萬國歡娛同。——《奉和聖制重陽日即事》

  40、簾櫳昨夜聽風雨,都不似、登臨時候。——潘希白《大有·九日》

  41、不見白衣來送酒,但令黃菊自開花。——《重陽日酬李觀》

  42、握手經年別,驚心九日霜。——妙信《九日酬諸子》

  43、中秋才過,又是重陽到。露乍冷,寒將報。綠香催渚芰,黃密攢庭草。人未老,藍橋謾促霜砧搗。照影蘭缸暈,破戶銀蟾小。樽在眼,從誰倒。強鋪同處被,愁卸歡時帽。須通道,狂心未歇情難老。——李之儀《千秋歲》

  44、紫萸一枝傳賜,夢誰到、漢家陵。——姚雲文《紫萸香慢·近重陽》

  45、重陽阻雨獨銜杯,移得山家菊未開。——《重陽阻雨》

  46、又是重陽近也,幾處處,砧杵聲催。——秦觀《滿庭芳·碧水驚秋》

  47、一歲重陽至,羈遊在異鄉。登高思舊友,滿目是窮荒。——《旅中過重陽》

  48、蟋蟀催寒服,茱萸滴露房。——《重陽夜集蘭陵居與宣上人聯句》

  49、不負東籬約,攜尊過草堂。——妙信《九日酬諸子》

  50、重陽秋雁未銜蘆,始覺他鄉節候殊。旅館但知聞蟋蟀,郵童不解獻茱萸。——《重陽日寄上饒李明府》

  51、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李清照《醉花陰》

  52、萬里秋光客興賒,同人九日惜年華。——沈輅《九日登高臺寺》

  53、六曲屏山和夢遙。——納蘭性德《採桑子·九日》

  54、須教月戶纖纖玉,細捧霞觴灩灩金。——晏幾道《鷓鴣天·九日悲秋不到心》

  55、所向泥活活,思君令人瘦。——杜甫《九日寄岑參》

  56、近重陽、滿城風雨。——周密《掃花遊·九日懷歸》

  57、鳳城歌管有新音。——晏幾道《鷓鴣天·九日悲秋不到心》

  58、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杜牧《九日齊山登高》

  59、武公不但歌淇澳,賢女猶能唁衛侯。——姜塘《摘星樓九日登臨》

  60、賡歌聖人作,海內同休明。——李泌《奉和聖制重陽賜會聊示所懷》

  【擴充套件】

  重陽節節日起源

  其一

  重陽的源頭,可追溯到先秦之前。《呂氏春秋》之中《季秋紀》載:“(九月)命家宰,農事備收,舉五種之要。藏帝籍之收於神倉,祗敬必飭。”“是日也,大饗帝,嘗犧牲,告備於天子。”可見當時已有在秋九月農作物豐收之時祭饗天帝、祭祖,以謝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動。

  漢代,《西京雜記》中記西漢時的宮人賈佩蘭稱:“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雲令人長壽。”相傳自此時起,有了重陽節求壽之俗。這是受古代巫師(後為道士)追求長生,採集藥物服用的影響。同時還有大型飲宴活動,是由先秦時慶豐收之宴飲發展而來的。《荊楚歲時記》雲:“九月九日,四民並籍野飲宴。”隋杜公瞻注云:“九月九日宴會,未知起於何代,然自駐至宋未改。”求長壽及飲宴,構成了重陽節的基礎。

  其二

  重陽節的原型之一是古代的祭祀大火的儀式。

  作為古代季節星宿標誌的“大火”星,在季秋九月隱退,《夏小正》稱“九月內火”,“大火”星的退隱,不僅使一向以大火星為季節生產與季節生活標識的古人失去了時間的座標,同時使將大火奉若神明的古人產生莫名的恐懼,火神的休眠意味著漫漫長冬的到來,因此,在“內火”時節,一如其出現時要有迎火儀式那樣,人們要舉行相應的送行祭儀。古代的祭儀情形雖渺茫難曉,但還是可以從後世的重陽節儀中尋找到一些古俗遺痕。如江南部分地區有重陽祭灶的習俗,是家居的火神,由此可見古代九月祭祀“大火”的蛛絲馬跡。古人長將重陽與上巳或寒食、九月九與三月三作為對應的.春秋大節。漢劉歆《西京雜記》稱:“三月上巳,九月重陽,使女遊戲,就此祓禊登高。”上巳、寒食與重陽的對應,是以“大火”出沒為依據的。

  隨著人們謀生技術的進步,人們對時間有了新的認識,“火歷”讓位於一般曆法。九月祭火的儀式衰亡,但人們對九月因陽氣的衰減而引起的自然物侯變化仍然有著特殊的感受,因此登高避忌的古俗依舊傳城,雖然世人已有了新的解釋。

  重陽在民眾生活中成為夏冬交接的時間界標。如果說上巳、寒食是人們渡過漫長冬季後出室暢遊的春節,那麼重陽大約是在秋寒新至、人民即將隱居時的具有儀式意義的秋遊,所以民俗有上巳“踏青”,重陽“辭青”。重陽節俗就圍繞著人們的這一時季感受展開。

【過重陽節古詩】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