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考試> 初級《初級會計實務》考試大綱(1-3)章

初級《初級會計實務》考試大綱(1-3)章

2005年初級《初級會計實務》考試大綱(1-3)章

第一章總論

[基本要求]

(一)掌握會計的概念、職能和物件;

(二)掌握會計要素及其基本特徵;

(三)掌握會計等式;

(四)熟悉會計核算的基本前提;

[考試內容]

第一節會計概述

一、會計的概念

會計是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單位,反映和監督一個單位經濟活動的一種經濟管理工作。

會計按其報告的物件不同,分為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財務會計主要側重於向企業外部關係人提供有關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情況等資訊;管理會計主要側重於向企業內部管理者提供進行經營規劃、經營管理、預測決策所需的相關資訊。

二、會計的職能

會計的職能是指會計在經濟管理過程中所具有的功能。會計的基本職能包括:

(一)進行會計核算。會計核算職能是指會計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單位,透過確認、計量、記錄、報告等環節,對特定物件(或稱特定主體)的經濟活動進行記賬、算賬、報賬,為各有關方面提供會計資訊的功能。

(二)實施會計監督。會計監督職能也稱控制職能,是指會計人員在進行會計核算的同時,對特定物件經濟業務的合法性、合理性進行審查。

三、會計的物件

會計的物件是指會計所核算和監督的內容。凡是特定物件能夠以貨幣表現的經濟活動,都是會計核算和監督的內容。以貨幣表現的經濟活動,又稱為價值運動或資金運動。

資金運動包括各特定物件的資金投入、資金運用(即資金的迴圈與週轉)和資金退出等過程。

工業企業的資金運動包括資金的投入、資金的迴圈與週轉(包括供應過程、生產過程、銷售過程三個階段)和資金的退出三部分,既有一定時期內的顯著運動狀態(表現為收入、費用、利潤等),又有一定日期的相對靜止狀態(表現為資產與負債及所有者權益的恆等關係)。

資金的投入包括企業所有者投入的資金和債權人投入的資金兩部分,前者屬於企業所有者權益,後者屬於企業債權人權益--企業負債。投入企業的資金一部分構成流動資產,另一部分構成非流動資產。

資金的迴圈和週轉分為供應、生產、銷售三個階段。在供應過程中,企業要購買原材料等勞動物件,發生材料買價、運輸費、裝卸費等材料採購成本,與供應單位發生貨款的結算關係。在生產過程中,勞動者藉助於勞動手段將勞動物件加工成特定的產品,發生原材料消耗的材料費、固定資產磨損的折舊費、生產工人勞動耗費的人工費等,構成產品使用價值與價值的統一體,同時,還將發生企業與工人之間的工資結算關係、與有關單位之間的勞務結算關係等。在銷售過程中,將生產的產品銷售出去,發生有關銷售費用、收回貨款、交納稅金等業務活動,並同購貨單位發生貨款結算關係、同稅務機關發生稅務結算關係等。企業獲得的銷售收入,扣除各項費用成本後的利潤,還要提取盈餘公積並向所有者分配利潤。

資金的退出包括償還各項債務、上交各項稅金、向所有者分配利潤等,使得這部分資金離開本企業,退出本企業的資金迴圈與週轉。

第二節會計核算的基本前提

一、會計主體

會計主體是指會計核算和監督的特定單位或組織。會計主體前提要求會計人員只能核算和監督所在主體的經濟活動。會計主體與法律主體(法人)並非是對等的概念,法人可作為會計主體,但會計主體不一定是法人。

二、持續經營

持續經營是指會計主體的經營活動在可預見的將來將延續下去。即在可預見的未來,該會計主體不會破產清算,所持有的資產將正常營運,所負有的債務將正常償還。

三、會計分期

會計分期是指將一個會計主體持續的經營活動劃分為若干連續的長短相等的期間。根據《企業會計制度》的規定,會計期間分為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均按公曆起訖日期確定。

四、貨幣計量

貨幣計量是指會計主體在會計核算過程中,採用貨幣作為計量單位,計量、記錄和報告會計主體的經營活動。《企業會計制度》規定,會計核算以人民幣為記賬本位幣。業務收支以外幣為主的企業,也可以選擇某種外幣作為記賬本位幣,但編制的財務會計報告應當折算為人民幣反映。在境外設立的'中國企業向國內報送的財務會計報告,應當折算為人民幣。

第三節會計要素與會計等式

一、會計要素

(一)會計要素的概念

會計要素是對會計物件進行的基本分類,是會計核算物件的具體化。

資產、負債及所有者權益構成資產負債表的基本框架,收入、費用及利潤構成利潤表的基本框架,這六項會計要素又稱為會計報表要素。

(二)反映財務狀況的會計要素

1.資產。

是指由於過去的交易、事項形成並由企業擁有或者控制的資源,該資源預期會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

資產具有以下特徵:

第一,資產能夠直接或間接地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

第二,資產是為企業所擁有的,或者即使不為企業所擁有,也是企業所控制的;

第三,資產是由過去的交易或事項形成的。

資產按其流動性不同,分為流動資產、長期投資、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及其他資產。

2.負債。

是指過去的交易、事項形成的現時義務,履行該義務預期會導致經濟利益流出企業。

負債具有以下特徵:

第一,負債的清償預期會導致經濟利益流出企業;

第二,負債是由過去的交易或事項形成的。

負債按其流動性的不同,分為流動負債和長期負債。

3.所有者權益。

是指所有者在企業資產中享有的經濟利益,其金額為資產減去負債後的餘額。

所有者權益具有以下特徵:

第一,除非發生減資、清算或分派現金股利,企業不需要償還所有者權益;

第二,企業清算時,只有在清償所有的負債後,所有者權益才返還給所有者;

第三,所有者憑藉所有者權益能夠參與利潤的分配。

所有者權益包括實收資本(或者股本)、資本公積、盈餘公積和未分配利潤等。

(三)反映經營成果的會計要素

1.收入。

是指企業在銷售商品、提供勞務及讓渡資產使用權等日常活動中所形成的經濟利益的總流入。

2.費用。

是指企業為銷售商品、提供勞務等日常活動所發生的經濟利益的流出。

3.利潤。

是指企業一定會計期間的經營成果,利潤有營業利潤、利潤總額和淨利潤。

二、會計等式

(一)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

資產來源於所有者的投入資本和債權人的借入資金及其在生產經營中所產生的效益,分別歸屬於所有者和債權人。歸屬於所有者的部分形成所有者權益;歸屬於債權人的部分形成債權人權益(即企業的負債)。資產來源於權益(包括所有者權益和債權人權益),資產與權益必然相等。

資產與權益的恆等關係是複式記賬法的理論基礎,也是編制資產負債表的依據。

(二)收入-費用=利潤

廣義而言,企業一定時期所獲得的收入扣除所發生的各項費用後的餘額,即表現為利潤。在實際工作中,由於收入不包括處置固定資產淨收益、固定資產盤盈、出售無形資產收益等,費用通常也不包括處置固定資產淨損失、自然災害損失等,所以,收入減去費用,並經過調整後,才等於利潤。

收入、費用和利潤之間的上述關係,是編制利潤表的基礎。


【初級《初級會計實務》考試大綱(1-3)章】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