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觀後感> 讀《家》有感

讀《家》有感

讀《家》有感

  讀完一本書以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後感了。怎樣寫讀後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讀《家》有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讀《家》有感1

  寒假無事的時候,偶然發現書櫥內有一本書我從未見過,拿出來一看,原來是巴金爺爺的著作《家》。抽了幾天時間,把它看完了。

  這本書是以三少爺覺慧和鳴鳳的戀愛以及覺新與瑞珏、梅芬之間的感情糾葛作為情節發展的主線,全面展示了高公館由衰而亡的全部過程。以覺慧與覺民新青年的敢於抵抗和覺新的“無抵抗主義”反映出貌似莊嚴溫情的封建大家庭其實是一個摧殘人的青春意志和和生命的黑暗王國。

  我很同情高公館的大少奶奶李瑞珏。她在臨近生產的時候,因為家中老太爺剛剛去世,太太們有著封建社會的迷信思想,說產婦的血會冒犯死者,生產時一定要遷出城外,獨自住著,等待生產。又因為家中有死者,所以大家不允許大少爺進月房。結果,原本便難產的少奶奶因為生產時丈夫不在身邊而難產而死。

  我又很喜歡高公館的三少爺覺慧,他敢於抵抗,敢於與封建社會的整個制度、整個禮教、整個迷信抗爭到底。在高老太爺生病時,巫師主張說全家上下每個房間裡都有鬼,要把這些鬼捉完,老太爺才會康復。雖然也有不信的人,可他們依然讓巫師把自己的屋子翻箱倒櫃了一番。只有覺慧站出來指責了他們,最終自己的房間沒被人翻。

  我們也應該向覺慧那樣,對大人做錯的事要去阻止他們做,要敢於說出自己的委屈,有些事可以自已做主了。不要像大少爺覺新那樣,做個“無抵抗主義”。大人說什麼都聽。最終斷送了自己的愛情和逼死了妻子。

  好了,聽聽專家的話吧:

  長篇小說《家》是巴金創作中成就最高的、影響最大的一部作品,也是我國文學史上一個重大的收穫。—譚興國。

  還猶豫什麼,快看一看吧。

讀《家》有感2

  “心有愛,行有美,便是最美少年,就是我們的榜樣。”這是作家徐琳說的話,這也是我的心聲。

  讀完《肩挑一個家》後,我的心就被震撼了,如果我的家庭也向他們一樣,我想我能像他們一樣嗎?每個人都有一家,你可能有個幸福的家庭,可你享受幸福時想想那些不幸的家庭吧。如果讓你挑起這個家,你可以很輕鬆的say“可以”嗎?一個懂事的孩子,一個與我們同齡或比我們小的孩子,卻比我們的日子不知苦了多少倍,不像我們現在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就像張能達,他是個懂事的男孩。他每天都要照顧殘疾的媽媽,過年了,家家慶祝新年時,他只是在安慰母親,照顧母親。他是那麼的孝順,而生活中的我們,媽媽讓我們做一點小事,就會令我們不耐煩的推託,有時甚至發嘮騷。

  毛偉鵬,一個普通的少年,一個沒有媽媽的男孩,爸爸和奶奶已經不能再為家做事,家只是三間漏進不知多少風雨,經過了多少歲月的房子,為了維持家中的日常開銷,他來到飯店打工,老闆也破例收留了他,家中的日子並不曾變好,身在城市的我們,又何曾如此孝順自己的父母,毛偉鵬他考入了姜堰市沈高中學,有老師和同學的關心,他在很努力的學習。他雖生在一個貧困的家裡,但他挑起了這個家。有一個賣饅頭的女孩子,她在鄉下早晨的大街上賣饅頭。但是就是這麼一個的女孩,只是一個才十歲的孩子,卻要為家中的父親(身

  患癲癇又不能工作)還有一個因為年邁,腿腳不利索的奶奶努力賺錢,她要照顧家人,她挑起了這個家。

  多少個像這樣的孩子他們沒有一個完整的家庭,靠自己撐起這個家;多少個比我們小的孩子做的事讓我們感動,讓我感到心酸和激動,而生活中的我們能挑起這個家嗎?

  美德值得弘揚,美德少年必須表揚,美德故事需要傳揚,讓我們做個美德少年,向他們學習,做個美德少年吧!

讀《家》有感3

  《肩挑一個家》,一本由27位著名兒童文學家書寫100位美德少年故事叢書。一個個小故事,一個個少年,一篇篇文章,帶來的是一片片感動。

  從一個故事讀到最後一個故事,每一個故事帶給人的都是一種不同的感受。

  第一則故事,“立夏”。單單看標題,以為是一篇寫景的文章呢,當看到內容時,才知道,原來是一個叫“薛馥華”的女孩的故事。大概的內容是這樣的:薛馥華的爸爸患了罕見的進行性肌肉萎縮症,奶奶體弱多病,全家只能靠小馥華來撐著。有一次爸爸的老胃病發作了,小馥華便用家裡唯一的交通工具——三輪車載著爸爸去醫院看病,幫爸爸打理一切。懂事的小馥華讓我不禁崇拜幾分,同樣是一名中學生,卻有這般不同。透過這則故事讓我明白,不管是如何的家境,都應該幫助父母打理家裡的一切,向薛馥華學習,做一名“美德少年”。第二則故事,“那身西裝好帥”。這則故事講的是一個叫“朱恩漢”的小夥子的故事。朱恩漢,江蘇省宿遷市泗洪縣特殊教育學校的學生,是個聾啞人。去一家百貨商店看衣服,看中了一套西裝,很想買,可是知道自己沒有那麼多錢來買。可是,他並不想放棄這套西裝。於是,便四處找工作,最終,找到了一處工地,請求包工頭收他搬磚頭打工。打工一打就是一個月,還是差些錢,只好又去撿易拉罐盒子或者是礦泉水瓶子,省吃儉用,鞋子破了也不買新的,就這樣,他終

  於湊夠了這筆錢。再次來到那家百貨商店,買下了那件漂亮的西裝。從縣城趕回家,八十多里的路,見爸爸從田裡回來了,拿出西裝,換在了爸爸的身上,他開心極了!帶著爸爸去相親,爸爸告訴兒子不相親了,要好好照顧他。這則故事,同樣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擁有愛便擁有了快樂!

  《肩挑一個家》,聚集著百名“美德少年”,聚集著百名“美德少年”故事的一本書。美德值得弘揚,美德少年必須表揚,美德故事需要傳揚。

讀《家》有感4

  《家》的作者巴金是中國著名的鉅著家之一。相信大家對巴金老先生都不陌生,在我們的學習生活中,也閱讀過不少巴金老先生的作品,然而,相比而言,我還是比較喜歡《家》這部作品。說它是一篇文章,還不如說是一件藝術。《家》是巴金的代表作之一,也帶有著作者特有的濃重的感情色彩。那個年代的封建與專制一覽無餘。

  其實閱讀完這篇文章,給我最大的感覺便是《家》就如同一部現代版的《紅樓夢》,描寫的都是封建統治時期在大戶人家所發生的淪變。文章真實的寫出了高家這個具有代表性的封建大家庭的腐朽史。

  對於文章中的人物,我想,描寫的最淋漓盡致,最完美的便是高家長孫覺新。雖然文章總共包含了將近七十多個人物,但從文章的主旨來看,覺新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他的雙重性格一方面體現出他在封建統治上的軟弱,腐朽與墮落的舊制度和舊傳統禁錮了他,使得他只能實行不抵抗主義。然而,生活的壓榨與新思想也漸漸的渲染了他,所以也有動搖,可最終沒有敢於突破一切。但也因為新思想的接收,他才會幫助覺民與覺慧逃脫。不過,現實的封建觀念始終在他身上根深蒂固。他只能活在“過去”,無法到達新思想的世界。

  作為新思想的代表青年,覺慧是一個大膽但又帶點幼稚的叛逆者,不過他也是這篇文章中心轉折的重要人物。他對新民主主義、人道主義有著積極的態度和熱情,充分的宣傳著新理念,堅決反對舊封建的束縛。在文章中,他的出現給人新的希望,讓人感受到生活的光芒,能夠讓他們擺脫黑暗,在壓抑的環境中帶來了一絲光明,使文章看上去不顯得如此的沉重。覺慧的勇於堅持和創新,我想也正是作者真正想要告訴大家的,他的身上寄託的是未來,而不再是過去的灰暗,但覺慧依然有著一份無知與幼稚,他把一切都想象的過於美好,忘記了那個時代的殘忍,所以並不是所有事都能如他所願。他的幼稚與衝動在作者的筆下也充分的顯示了出來。高家甚至那個年代的封建並不是透過他一個人就可改變的,他並未意識到這點,但即使是這樣,也無法遮蓋他對新思想的堅持。覺慧在文中也有著很重要的地位,作者透過細膩的心理描寫和其他方面的描寫,刻畫出了一個鮮明的人物形象。

  《家》中另外比較重要的就是那幾個有著不幸遭遇的女子,雖然這幾個女子性格完全不同,但最終的結局卻是同樣的悲慘,一樣都喪失在舊封建的壓迫中。對這些女子完美的心理感情的變化,不僅使文章看上去有深度,有感情,也使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更好的宣示了出來。巴金老先生對這些女子的描寫使得文章的主旨更加清晰,豐富的感情變化更好的演繹了心靈的摧殘。

  《家》在文章的結構和手法上也有著很大的成就,在人物的刻畫上,巴金老先生能夠很細微的體現出人物的心理,展示出豐富的內心世界,很好的突出人物的性格。作者運用細膩的心理描寫,從而表現出封建時期的怨恨與無奈。在文章的結構上,巴金老先生能夠做到多而不亂,雖然文章描寫的事件很多,人物也很繁雜,但作者始終能夠圍繞主題有條不絮的漸漸鋪展開,使故事跌宕起伏,扣人心絃。《家》是一部優秀的文學作品,也是一件絕美的藝術品。文章不僅帶給過去的人啟示,也給如今的我們帶以領悟!

讀《家》有感5

  今天我讀了一個寓言故事叫做《家狗和狼》,讀後,我悟出了一個小道理。

  它的主要內容是:一條飢餓的瘦狼在月光下四處尋食,遇到了餵養得壯實的家狗。他們在相互問候之後,狼說:“朋友啊,你怎麼這般肥壯,都吃了些什麼好東西啊?我現在為生計奔波,實在是受煎熬啊!”

  狗回答道:“你若想像我這樣,僅僅只要學著我幹就行了。”“真是這樣,”狼急切的問,“什麼活這麼好?快帶我去。”狗回答說:“這個活啊,就是給主人看家,夜間防止賊進來偷東西。”“什麼時候開始呢?”狼問,“住在森林裡風吹雨打,我都受夠了。為了有個暖和的屋子住,不捱餓,做什麼我都不在乎了。”

  “那好,”狗說,“快跟我走吧。”他們倆一起上路,狼突然注意到狗脖子上有一道傷疤,感到十分奇怪,在審問之後才知道,狗要栓上鐵鏈,不能自由自在的跑來跑去。

  “晚安!”狼說,“去享用你的美餐吧!至於我,寧可自由自在地捱餓,也不願意套著一條鐵鏈子過舒適的生活。”

  讀了這個故事後我知道了:自由是很重要的,沒有了它,任何人都不會幸福,也不會有快樂。

讀《家》有感6

  《家》是著名作家巴金的佳作,它描寫了一個正在崩潰中的封建大家庭的悲歡離合,取材於巴金的老家,巴金作品讀後感。《家》是一部思想相當深刻的現實主義力作,作品透過以覺慧為代表的青年一代與以高老太爺為代表的封建腐朽勢力的激烈鬥爭,反映了當時的社會面貌,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會和家族制度的腐敗與黑暗,控訴和揭示了大家族和舊禮教、舊道德的罪惡以及吃人本質,並且揭示了其必然滅亡的歷史命運。同時,作品還以極大的激情歌頌了青年知識分子的覺醒、抗爭以及他們與罪惡的封建家庭的決裂。巴金出生於一個封建官僚地主大家庭,他從小就愛和下人在一起,這讓他有可能從受欺壓者的眼光來看自己的家。一旦接受了資產階級民主主義思想,便可能比較堅決地背叛家庭,開始追求新的光明之路。

  《家》在結構上也很有特色。一般說來,一部作品所描寫的人物多、事件多,就需要作家有精心結構的能力。這部小說全書描寫的人物多達70人左右;作品所寫的事件也相當多,如鬧學潮、梅與覺新的感情悲劇、鳴鳳之死、覺民逃婚、瑞珏慘死等諸多事件。儘管作品表現的人多、事件多,但由於採用了單純明快地講故事的結構方式,以事件為線索,以場面串連故事,便巧妙地把高家內外的各種人物、各種矛盾糾葛,同祖孫兩代矛盾衝突這條主線交織成一體,環繞作品的主題思想,有條不紊地分別展開,使作品故事情節波瀾起伏,跌宕有致,始終保持著龐大而緊湊、嚴密而不遊離於主要情節的結構特點。

  《家》在語言上也獨具魅力。巴金的作品一向語言簡潔生動,流暢奔放,具有濃烈的感情色彩。《家》在語言上也同樣體現著巴金作品的獨特風格。在作品中,作者無論是寫人,或是敘事,甚至剖析人物心理,都是帶著濃郁的感情色彩,這就使讀者在領略人物命運時,一同體味到了作者的喜怒哀樂,使作品具有了格外感人的情感力量。

  透過《家》,我可以詳細的瞭解舊社會種種不盡人意的制度和不可磨滅的悲慘歷史。看到小說人物的不同遭遇和命運,不禁讓我又悲又喜。我深深感悟到今天幸福生活的過渡是怎樣一個漫長的歲月。我要向那些為新生活而犧牲和付出的人們敬意。《家》中讓我們看到了青春給予我們勇於改革和創新的動力,不管碰到什麼坎坷和挫折,都要堅定信念衝下去,千萬別像覺新那樣一生充滿遺憾和內疚。就像序言裡所說,生活並不是悲劇,而是一場搏鬥,我們為的是去征服它。

  高家正是社會的一個縮影,而那些高家子弟正代表社會中形形色色的人物。 小說中的人物不下於七十個, 高家中專橫、衰老、腐朽的最高統治者高老太爺。他代表的正是政府機構中腐敗、貪婪的官員。那些官員仗著自己的官職,隨意支配人,在無形中,人們對他產生了怨恨,對他也產生了無形的威脅。還有像狡猾貪婪的四老爺克安的貪財的官,他們運用自己的小聰明,毫無顧忌地從公家手中“榨錢”,行賄的受賄的是樣樣不缺。荒淫殘忍的假道學馮樂山,腐化墮落的五老爺克定這些形形色色的人物:又有敢於向死向封建專制抗議的剛烈丫頭鳴鳳,溫順馴良的梅芬,善良厚道的長孫媳瑞鈺等;以及受新潮思想、嚮往自由平等的覺慧、覺民。琴等青年覺悟者和叛逆者的形象。

  《家》描寫了高家三代人,即高老太爺一輩、克字輩和覺字輩,讀後感《巴金作品讀後感》。這三代人和鳴鳳等一批下人大多性格鮮明,面目清晰。這三代人的活動大體可分為三類,一類是醉生夢死,坐吃山空,腐爛透頂的,他們為了繼續腐化享樂的生活就拼命維護封建宗法制度,這些封建階級的孝子賢孫象蛀蟲一樣蛀空了這個階級的機體,再也不能有什麼別的作為了。第二類人接受些資本主義的影響,頭腦略為清醒,看到了家庭的危機。但他們仍受封建思想的束縛,只希望有些改良,使家適應新的環境,苟延殘喘下去。第三類是受“五四”運動影響的覺慧覺民一類人,他們強烈要求個性解放,要求衝破封建家庭的牢籠,有較徹底的反封建思想。覺慧敢於與女僕鳴鳳戀愛,最後離家出走,覺民也違背家庭意旨,實行抗婚。一些優秀分子拋棄了黑暗的家,走掉了。於是剩下克明、覺新當然無力迴天。倒了一個高家也就是倒了封建統治的一根支柱。

  作為大哥的覺新樣貌清秀,品學兼優,本有著大好的前程與美滿的夢,但在吃人的封建禮制面前他屈服了,接受了,忍受著別人難以明瞭的苦衷,博得長輩們表面上的暫時的友好對待,成了一個"無抵抗主義者".但他得到了什麼?什麼也沒有!他被迫與所愛的梅分離,娶了另一個少女,梅卻被嫁到趙家受氣,不滿一年即守寡回孃家,最後含恨而終.他也熱烈地愛著她的妻----一個善良貞靜的女子,但他卻不能保護她,讓她任人擺佈,聽著她在為他生第二個孩子時的痛苦的呻吟聲卻不能進房看她,知道妻因難產而殞逝卻不能與之見最後一面,卻只能夠忍受.他甚至還做過封建禮教的劊子手,逼二弟覺民完婚,,但最後,他有了一點覺悟了,他終於幫助三弟成功地逃出了這個可怕的”家”!

  覺新是那樣的懦弱,那樣的無能,他不去爭取他所愛的梅,也不能保護他所愛的妻,他還是一個男人嗎?他眼睜睜地看著這個他一直維繫的家扼殺他最愛的兩個女人的生命,是他的懦弱害了她們啊!他的順從扼殺了他自己,也摧毀了她們.然而,他卻是最值得人同情的,前途失去了,美景幻滅了,一切都在黑暗中掙扎,沒有幸福可言,更沒有希望所在!這是多麼可悲的一個人物!這是怎樣一個吃人的世界!我詛咒這個黑暗的世界,但對於覺新,我就能夠憎恨他嗎?他是最大的犧牲者啊!

  二哥覺民,擁有進步思想,但不堅定,他是處在守舊與進步之間,然而,就是這樣,他憑自己的力量,得到大哥和三弟的幫助,贏得了琴——一個進步的充滿自信的新女性,他可以說是《家》中最幸運的一個了!

  三弟覺慧,不但擁有進步的思想,而且意堅定,他最初與俾女鳴鳳相愛,但無情的長輩把鳴鳳迫得投湖自盡,這成了覺慧心中一道永遠的痛!在這一點上,我比較討厭覺慧,因為他的自私,連鳴鳳向他訴說一切的機會都給扼殺了,他還曾想過放棄鳴鳳,讓這樣一個十七歲的純結少女嫁給六十多歲的老頭做姨太太,任人糟蹋,然而,鳴鳳為他犧牲了,她為他留下了一具清白的溼淋淋的屍體,和一個蒼白的吻.覺慧的反抗為他贏得了光明的前途,他終於擺脫了這個家,然而,他不是成功的,他為了事業失去了愛情,或許在那個時代,愛情的位置是何其次要的,但在今天,在我看來,沒有愛情的人生是不完滿的.

  家的另一個特點是滿溢著純潔濃厚的青春氣息。這種單純而自然的氣息,如巴老所說:“永生在青春的原野”。 即便文章有著一個沉重的主題,字裡間仍表現了青年人所特有的活力、困惑和鬥志。“我知道生活的激流是不會停止的,且看它把我載到什麼地方去!”“我始終記住:青春是美麗的東西。而且它一直是我的鼓舞的泉源。”

  那個黑暗的年代永遠地過去了,但《家》在批判那個時代的同時正昭示著青春的可愛,對啊!青春是多麼的可愛,我們正處於美好的青春歲月中,我們充滿了激情,我們的心裡洋溢著愛!

  《家》把高家的沒落放在特定的時代背景前來表現,大大加強了它的現實主義的深刻性,這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表現,高家的敗落不僅因為道德的淪喪,而更重要的是時代之使然。

讀《家》有感7

  《家》中的故事發生於“五四”前後,當時中國社會正處於一個風起雲湧、激烈動盪的歷史轉折時期。背景是中國當時還很封閉的內地——四川成都。那裡有一個官僚地主階級的大家族——高公館,公館中除了老太爺,還有五房分支。小說主要以長房中的三兄弟:覺新、覺民、覺慧的故事為經,以各房以及親戚中的各種人物為緯,描繪出一幅大家族生活的畫面,集中展現了封建大家族生活的典型形態,也真實地記錄了一個封建大家族衰落、敗壞以至最後崩潰的歷史過程。

  這個家中有三個兒子。大哥覺新是個典型的孝子,他求學中途回來給爺爺祝壽,當時,他有一個深愛著的人——梅。他們青梅竹馬,我本以為他們可以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但是讓我沒有想到的是,因為有另外一個女子也和覺新的生辰八字相配,所以,他爺爺做主用抽籤的方法來替他決定了婚姻大事。也許是上蒼捉弄人,抽中的偏偏是另一個女子,他為了滿足爺爺的意願,放棄了自己心愛的梅,犧牲了自己的幸福,和那個女子結了婚。與此同時,他也捨棄了自己的學業。他是老師最器重的學生,老師惋惜的告訴他,只要他繼續學下去,將來一定會有所作為。但是,就因為他爺爺的一句話“你是這個家的長子,還是早點完婚,找個營生,打點這個家吧!”葬送了他的愛情、前途和幸福。

  不僅如此,他還想讓別人也成為這樣的人,所以,在爺爺又給二弟覺民訂婚時,他竟然也去逼二弟完婚。他很愛他的妻子,但卻保護不了她,讓她任人擺佈,聽著她生第二個孩子時痛苦的呻吟聲卻不能進去看她,當她因為難產而死時竟不能見她最後一面卻只是默默流淚。

  我們能因為這些就憎恨他嗎?不,不能,是那個家庭造就了他的順從,他們雖然因為他受到了傷害,但他也同樣受到了傷害,而且受到的傷害更深,他才是最大的犧牲者啊!

  二弟覺民,雖然擁有較進步的思想,但意志薄弱,可是後來經過自己的努力,在大哥和三弟的幫助下,終於和自己心愛的人——琴,一個充滿自信的新女性走到了一起,他可以算作《家》中最幸運的一個人了。

  三弟覺慧,思想進步,意志堅定,他最初與婢女鳴鳳相愛,但無情的長輩把她逼得投河自盡,這件事情成了覺慧心中永遠的痛,同時也堅定了他反抗封建禮教、封建家庭、封建社會的信心,他離家出走,追求自己的生活,最終走向光明的前途。

  《家》透過三個年輕人的愛情故事,揭露了封建社會的種種弊端,我痛恨封建社會的殘酷現實,也同情那些被封建制度迫害的人們,同時也體會到,只有積極向上,努力奮鬥,順應時代要求的人,才有光明的前途。

  這個社會永遠都在進步,並不曾有一個時候停止,而且它也不能夠停止;沒有什麼可以阻擋得了它。在途中,它也曾發射出許多水花。這一切造成了一股奔騰的激流,具有排山之勢,向著唯一的海流去。

  就像序言裡所說,生活並不是悲劇,而是一場搏鬥,我們為的是去征服它,衝破了生活的囚牢,才能找到屬於自己的生活。

讀《家》有感8

  家是什麼?它是思念的起始,但又沒有終點,是一種可以感受責任與溫馨,而又將責任變為習慣的擔當。但,巴金筆下的《家》表現的卻是封建專制思想的阻礙下和新文化思想的抗爭以及封建與科學的較量。

  “家”一個多麼溫馨而又親切的名詞,它記錄著一個家族由小到大或由盛轉衰的發展歷程。正如孫奇逢所言:家運之盛衰,天不能操其權,人不能操其權,而己自操之。《家》中主人公的祖父高老太爺卻用封建教條來束縛他們;他恪守祖訓,年邁衰老,猶如舊制度般行將就木。並以:顯親耀祖”的目標要求兒孫們服從,而主人公覺慧卻不甘於恪守封建教條,並勇於在這種制度下爭取自由。

  隨著1919年五四運動的爆發,覺慧在五四新思潮的衝擊下覺醒,體察到封建禮教的腐朽,感覺到那是“埋葬青年和幸福的墳墓”。自此,他下決心不再做老大爺們所期望的“紳士”,他要做“自己的主人,自己把幸福拿過來。”因此,他熱情地投入革命活動,編輯各種進步刊物。雖然,小說中的他做了許多大膽而又幼稚的“新潮”行為,如參加學生聯合會,勇敢並真誠地向“門戶不當”的婢女鳴鳳表示自己純潔的愛情,等等。在以今天的視野來看,難道覺慧所做的種種行為不是有理想、有追求的表現?試想,如若身處在那亂世之中的是我們,我們是否也會像覺慧一樣反抗封建專制而追求自由?

  在反觀主人公的哥哥覺新與覺慧卻形成鮮明的反差。她是處在新舊兩種力量夾縫的悲劇人物;雖也不滿舊家庭的專制,但處在長房長孫這樣特殊的位置上,以及封建禮教的束縛下,覺新養成了委曲求全、懦弱順從的性格;即使,在祖父拿覺慧參加學生運動的事訓斥他,沒有好好管好弟弟時,他也只是“唯唯應著,做出很恭順的樣子。”珍妮-奧斯丁有言:“沒有進入一個家庭的內部,誰也說不準那個家庭的成員會有難處。”

  誠然,常言道“家家有本難唸的經”,人亦如此。不可否認,覺新也接受過新知識,新文化的洗禮。然而,他並不能像覺慧那樣大膽反抗封建禮教,追求自己的理想,以至於他的.理想與行為總是矛盾著。因此,對於這兩個人我更欣賞覺慧,他懂得了在追求理想的人生道路上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總得要從量變到質變的飛躍。正如魯迅所說的:“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化用冰心的話說:“遵守在左,革新在右,遵守該遵守的,革新該革新的。”是啊!如果頑固守舊的高老太爺,能不那麼頑固,試著接受新事物,那麼他一生想要維持的家族聲望又怎會是一場虛幻的夢?然而,問題究竟出在哪兒,他卻永遠不可能知道了。如若覺新不奉行“作揖主義”和“無抵抗主義”,凡事做中間的調和人的“中間路線”原則又怎會有後來婢女鳴鳳投湖自盡、溫順的梅芬寂寞淒涼的死去以及妻子瑞珏難產死去等一系列悲劇的發生。正如,魯迅先生在《記念劉和珍君》一文中說的“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

  因此,生活在當今平等、和諧、互助的社會主義制度的國度下,我們應該倍感慶幸。而鳴鳳之死,使得覺慧在悲哀後更加充滿熱情和叛逆精神,以至離家出走,到外面尋找“新生活”也使還在順從的覺新升始發生轉變,走向反抗的道路等。

  《家》告誡我們,作為新時代的青少年,應當珍惜來自不易的平等民主生活,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並勇於追求自己的理想等。莫要到年邁時,發出“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的感慨。

讀《家》有感9

  《中外藝術家故事》主要講了中國及外國眾多名人成才的故事,他們成才的經歷很值得我們學習,讓我受益匪淺。

  其中我覺得“認真的米開朗琪羅”最值得我學習。米開朗琪羅是義大利著名的雕刻家、建築師,一次他全神貫注的雕刻一尊雕像,在即將告成時,一位朋友到他家來做客,欣賞他的作品,一段時間以後,朋友又來到他家,發現他還在雕刻,於是嘲笑他的動作比蝸牛還慢,作品跟上次看上去差不多,沒什麼區別。

  於是米開朗琪羅說:“只有細節,才能成為完美的雕刻。”他認真的態度和對細節的追求令我折服。平時我學習總是不太認真,有時較難寫的字就記個大概,不注意裡面的細節,還有些較難的數學題,不會也不認真思考,媽媽講,不管懂還是不懂,裝明白,不求甚解;要麼聽老師講,只聽個皮毛,就認為會了,一知半解。所以學習總不是非常好,我一定要學習米開朗琪羅追求細節、追求完美的精神,我相信,我的成績一定會有大的飛躍。

讀《家》有感10

  每天中午12點45分,我都會準時收看中央十臺的“百家講壇”。“百家講壇”是由一些大師來講中國的傳統文化和分析一些經典著作,告訴我們為人處理的道理。

  我是在媽媽的強迫下看的,那時,我喜愛的動畫片名偵探柯南》正在熱播中,我自然是一萬個不情願,可是,媽媽可不管這麼多,直接調到了十臺,津津有味地看了起來,沒辦法,我也只好忍氣吞聲地呆呆地看這“百家講壇”。但是,漸漸地,我被裡面的故事吸引了,從王立群讀《史記》,我知道了一個朝代興衰的歷史原因有很多,明白時代是一步步前進的。從易中天講諸子百家爭鳴,我知道了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思想,以老子為代表的道家,以韓非為代表的法家,以墨子為代表的墨家等思想的具體的內容,雖然有些我還不太明白,但我一定會讀讀這些經典,吸取裡面的精華。

  從鮑鵬山《新說水滸》,我明白了故事中各個英雄人物性格的形成過程,在以前,我還只是簡單地認為《水滸傳》只是一本打打殺殺快意恩仇的書,透過鮑鵬山老師對裡面細節的講解,我知道了看名著是要細嚼慢嚥地,裡面108條好漢,個個性格不一,來歷不同,作者能處理得這麼好,每一個英雄好漢的性格形成的原因以及各自的歸宿安排得合情合理,這是作者的高明之處,有時間,我一定再細細地咀嚼這部經典。從曾仕強教授講胡雪巖的啟示,胡雪巖能從一個放牛娃成長為一個富可敵國的紅頂商人,我明白了誠信是人的第二性命。從錢文忠老師解讀《三字經》,我知道了四書五經的一些大致情況,以後,我也會慢慢地去讀這些經典。

  “百家講壇”已經成了我的精神食糧,就像每天要吃飯一樣,一天如果沒“吃”,我會覺得心裡空空的。裡面講解的一些道理,必定會使我受益無窮。我會一直看下去的。

讀《家》有感11

  “每一次分手都是心靈的修復,每個人至少要經歷兩次‘誕生’。”

  武志紅在書中說道,這兩次“誕生”,一次是從媽媽的子宮裡出生,一次是戀愛。戀愛是對親子關係的深刻複製,所以,戀愛關係也尤其難以“分離”,戀人分手帶來的痛不亞於童年時父母與我們的分離。

  很有幸,尚未體驗過與戀人分手的痛楚。當然這痛楚也不是必須經歷的,當今社會有一種普遍的觀念:“初戀無結果。”但這只是人們長期以來的固執與偏見,殊不知初戀走到最後的例子不在少數。很多人也是受這個觀念的影響,認為自己的初戀不會有結果,便不去認真對待初戀。初戀是否有結果和家庭是否干預這段感情也有一定的關係。

  每一段感情都是不易的,人們從一開始就互相喜歡的機率並不大,不要輕易怠慢了它。一段讓人變成孩子的感情是寶貴的,何不有尼采的心態:“反正這世界我們只來一次。”每個人的經歷不同,誰都沒有資格去評價別人的感情,若是下一次再有人對你說,“你這種情況一般是沒有結果的。”不要去理會他,這段感情的人是我自己,沒有人開這個先例,那我就做這個人。

  話題扯遠了,再回到書的內容。

  我們無法選擇自己的出生,但是我們可以選擇自己的戀愛關係。“戀愛是一種特殊的選擇,我們無意識中都將戀愛當做治療,目的是為了修正我們童年的錯誤,其表現就是,戀人多數時候都是我們選中的理想父母。”在我們對現實父母有太多不滿卻無法去改變時,我們就會尋找一個理想父母的模板,來重複童年的幸福,修正童年的不幸。“戀愛是親子關係的複製。”童年的家庭關係對我們今後的擇偶標準有很大的影響,家庭不幸福的孩子回想,“我以後一定不會找像我父親/母親那樣的人。”童年家庭美滿幸福的孩子可能會想,以後要找一個像我爸爸媽媽一樣對我好的人。

  家庭關係不僅僅對配偶的選擇有影響,對後來的社會活動也有一定的影響,比如犯罪心理學中,很多罪犯都有一個不幸甚至扭曲的家庭關係。

  “戀愛到深處,我們會變成孩子。”父母會給予我們無條件的愛,面對戀人時,我們也渴望獲得無條件的愛,獲得無條件的愛之後,我們會一起退行到童年。這是,我們互為對方的理想父母,又互為對方的孩子。這是戀愛的關鍵期,這個階段決定了我們是重複童年的錯誤,還是修正童年的錯誤。

  我有一個朋友柒。

  我朋友柒的父親有很強的控制慾,在柒很小的時候,她的父親似乎就已經為她規劃好了人生所有的事情,她的人生一直一眼就能望到盡頭。為了達到父親的期望,柒從小到大幾乎沒和朋友一起玩兒過,時間都花在書店看書和家裡學習。柒的父親幾乎為柒決定了每一件事,在面對困境時柒從不用去擔心該如何處理;而在面對選擇時,通常柒的選擇是無效選擇。久而久之,柒養成了受他人控制,沒有主見的性格,甚至在選擇筆記本買藍色還是綠色時糾結上好幾十分鐘。

  在柒戀愛後,柒和男友在一起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一塊兒自習,柒的男友有很高的學習自覺性,也會監督柒學習。很多柒的朋友經常對柒表示不理解,戀人之間互相學習進步固然很好,但是也不能幾乎沒有娛樂時間。但其實柒十分適應這種相處模式,男友監督自己學習就像以前父親監督自己學習,柒從小也不習慣於走出家門娛樂玩耍,出門玩耍意味著要選擇去哪兒玩兒,選擇吃什麼,而每次柒總是站在路口或者望著選單糾結很久,最後慚愧地讓男友決定。所以對於柒來說,一起學習是最輕鬆的相處模式。

  柒在學習上其實並沒有很高的自覺性,一直以來是柒的父親監督柒學習。柒的父親脾氣也比較暴躁,每次柒做事有所不足時便會大發雷霆,說一些可能自己並沒有意識到會讓一個孩子很受傷害的話,偶爾會動手。在面對父親的憤怒時,柒至今沒有過一次反抗,只會悄悄地哭。小時候缺乏認識的她因為父親的話而認為的確每一次是自己的錯,父親的每一次不滿意一定是自己做錯了什麼,自己總是讓父親失望,這讓柒在後面與人相處的過程中也格外地擔心自己讓朋友、老師失望,並有著沉重的負擔。

  柒的父親還很喜歡拿柒和別人比較,儘管柒足夠優秀時,也總能找到比柒更優秀的例子。這總給柒一種感覺,父親的愛是有條件的,只有自己滿足父親的所有要求時,父親才會給予柒愛,如果柒讓父親失望,父親就會離開柒,到比柒更優秀的孩子身邊去。在面對一件事時,柒的父親並不會去思考誰對誰錯,而是先固執地認為自己是絕對真理,批評柒過後才可能會去思考對錯,但他的反思一般最後都是以沉默結束。柒的父親不愛柒嗎?不,柒的父親很愛柒,只是方式稍顯不當。這和柒父親的家庭環境也有很大的關係,在柒父親的家庭情況下,能修正童年錯誤到柒父親這種程度已實屬不易,這裡就不展開說了。這裡並不是說要將柒的童年錯誤全部歸咎於柒的父親,童年的錯誤往往不僅僅是一代人產生的,比如柒,是柒爺爺奶奶父妻關係的不幸導致其家庭子女的童年不幸,再向下傳遞。好的家庭關係會傳遞,錯誤的家庭環境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傳遞給後代。

  同時,柒在和男友相處時,總是關注自己不足的地方,放大身邊人的優點,柒潛意識內總認為,只有自己符合男友的期望,足夠優秀,男友才會給予柒戀人之間的愛,否則男友就會離開自己,到更優秀的人身邊去。每個人身邊比自己優秀的人很多,柒因此而總是感到不安。從小缺乏肯定的柒總是否認自己,同時又擔憂男友會因為自己鬧脾氣而厭煩自己,所以柒幾乎不發脾氣,並會習慣性地遇見事情先認為是自己的不足與錯誤。柒在男友或者關係親密的朋友對柒表達出一絲不耐煩和負面情緒時,柒總是抑制不住突然而來的眼淚,柒也會陷入沉思,思考是否自己哪些地方讓對方感到不滿意了,並會想象對方就此離開自己,與其他人建立更加親密的聯絡。也會同時思考男友家暴的可能性。同時,其實柒有很強的控制慾,不希望自己最好的朋友有比自己更好的朋友,希望戀人完全符合自己的理想型父母。

  作為柒的朋友,我們對柒提出了很多的意見和想法,而柒也的確在自我修正著,在慢慢改變著。有了改變的動力,柒最終將會成為一個“正確的主體”,與改變過程中遇見的“正確的客體”一同修復各自童年的錯誤。

  對於我,無論是朋友還是戀人,每當我建立一段親密關係時,我總是會想要時時刻刻和對方黏在一起,和對方分享自己每天的歡喜與悲傷,我清楚地知道“兩人總是黏在一起,這並不是生命的自然狀態和健康狀態”,但我很多時候就是沒法做到。在建立一段親密關係時,雖然我們現在懂得了合理與不合理,我們在情感上和童年一樣不想理會合理與不合理。“再親密也是另外一個人,是和我們一樣重要、一樣獨立的人。”在建立親密關係的過程中,我們要學會合理地處理自己的理性與感性認識,我們都要做到不給對方強加自己的意願,不要求對方時時刻刻地待在自己身邊,這適用於戀人之間,也適用於父母和子女之間,不僅僅指子女不要一味地依賴父母,也指父母不要強制性地將孩子困在身邊。

  “別拿自己的尺子量對方。”人們常犯的錯誤就是透過強烈的主觀意願去感知事物,從而產生一些常見的錯誤做法:揣測;評價(目的是為了控制對方);出主意(阻止了對方倒苦水)。揣測使得雙方從一開始就站在不同的意圖層面,難以達成合意,並往往會產生誤解。喜歡評價別人的人經常也有很強的控制慾,而一個孩子總是活在評價之下,那麼很可能他之後的所有行為都會極度在乎別人的想法;一個童年很少得到肯定的孩子,長大後在面對一件事時他就會習慣性地認為自己不行並且預估這件事一定會搞砸一定會失敗。出主意不是壞事,但是很多時候倒苦水的人只是想尋求情感的宣洩,希望能夠找到一個理解他的人與之共情。這三者都妨礙了對方表達真實情感、釋放情緒。“重要的不是發生了什麼,而是對方是怎麼感受的,”黃家良說,“我們要永遠記住,感受的溝通在親密關係中是最重要的。”

  “不要把權力規則帶回家。”男性更容易有意無意把權力帶回家,當一個人把工作方式帶回並用在家庭相處的模式上,必定會導致“權力的汙染”。工作中中心點是利益,而家庭的中心是情感,如果將權力帶回家,將家庭成員嚴格分出個尊卑貴賤,所謂的上位者對其他家庭成員頤氣指使,要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長輩的命令不可質疑不可違抗,那麼這個家就失去了人情味,變得不再像是一個家。相傳英國女王伊麗莎白有一則軼事,一天傍晚伊麗莎白回到家發現沒有帶鑰匙,便敲門讓其丈夫開門,丈夫問:“誰啊?”伊麗莎白回答,“我。”丈夫並沒有開門,而是再次詢問是誰,這一次伊麗莎白回答:“英國女王。”丈夫還是沒有為其開門,還是再次詢問,最終伊麗莎白回答,“你的妻子。”其丈夫才開了門。“不是隻有成功人士才把權力規則帶回家,在單位裡總是被控制、受人氣的人,自己又特別在乎權力,那麼,回家以後,就容易把氣灑在配偶和孩子身上,並有可能顯示出更極端的控制慾望來,這是一種典型的心理補償,在生活中處處可見。”那麼我們該如何如何避免將權力帶回家?

  1、要有明確的意識,將工作和家分開。工作和家是全然不同的,我們要學會在工作與家之間切換,防止權力的汙染。

  2、不要把工作作風帶回家,可以在家繼續工作,但不要將工作的氣氛帶回家。不要在面對家人時充滿了算計與利用,更不要對家人頤氣指使,呼來喚去。

  3、保持整個家庭系統的平等。解決問題時要有“一家之主”,但是在溝通中,應該相互尊重。不要認為自己是家中的領導,任何事物都想要以自己為中心,不允許其他家庭成員質疑自己或者違背自己的意願。但實際上每個人都是平等的個體,都有自己的想法與生活。

  4、讓珍惜成為家庭主旋律。家庭是基於情感而建立起來的,珍惜應該成為家庭主旋律,而不是利益。

  “孩子不該是你的最愛。”家庭中居第一位的,不應是親子關係,而是夫妻關係。但是我們身邊有太多的例子,彷彿建立夫妻關係和結婚等行為只是為了傳宗接代,在生育子女後經常忽略夫妻關係而只關注親子關係。如果親子關係凌駕於夫妻關係之上,往往會導致兩個問題:糟糕的婆媳關係;嚴重的戀子情節。

  “糟糕的婆媳關係和嚴重的戀子情節,這兩點是相輔相成的。婆婆與其兒子建立了非常密切的關係。對這個婆婆而言,兒子,而不是丈夫,是她最親密的人,是她最割捨不下的人。於是,當兒子要分離,去找一個愛人,並建立一個自己的新家庭時,作為婆婆,她會多麼難過。她會覺得自己失去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所以,她會有意無意地阻止兒子與媳婦建立最密切的關係。而兒子,他以前就知道,他是母親心目中最重要的人,對於母親而言他比爸爸還要重要。以前,他為此而自得,現在,他要“回報”母親。於是,他也不忍心“背叛”母親而與妻子建立最親密的關係。這是很多婆媳難以相處的心理秘密。”

  在建立親密關係的過程中,我們應該讓子女明白,爸爸/媽媽很愛你,但是我更愛我的配偶。分離有助一個人的成長,“戀愛是與家的最後一步分離。”這是每個人都會面對的,在孩子走向更開闊的世界時,我們不應給他灌輸“只有父母無條件對你好,只有父母最重要”的想法,而是告訴他親子關係並不是最重要的親密關係,他應該去建立屬於自己的親密關係,組建自己的家庭。

  畢竟,配偶才是真正陪伴你一生的人。

讀《家》有感12

  今天,我看了《黑熊舞蹈家》,它講了兩隻黑熊之間發生的事,一隻叫阿寶,另一隻叫圓球。阿寶是馬戲團的臺柱,舞臺經驗豐富,是個多面手,最大的特長是舞蹈。另一隻圓球身世有點淒涼,出生僅三天,媽媽就患病魂歸西天了,可圓球有很好的脾氣,很順從,不過演技就很平凡。 阿寶憑藉自己的資歷,年齡,演技,在黑熊舞蹈隊裡威信很高,而圓球怎麼努力,也只能緊跟阿寶之後排第二位。 俗話說:“金無足赤,人無完人”,黑熊也如此,優點與缺點並存。很快,圓球利用了自己的優點,一步步建立起領導對它的信任,最終替換了阿寶,當上了臺柱子。 看了這篇文章。我不得不被阿寶非凡的音樂天賦所折服。最難能可貴的是,阿寶不僅會隨著樂曲的旋律與節奏跳出規範的舞步,還對音樂所表達的內涵有靈敏的反應。如給它播放貝多芬的《悲愴交響曲》,它會垂下腦袋,眼睛淚汪汪,露出很難受的表情,給它播放傑西爾的《玩具進行曲》,它會昂奮地抬起頭顱,雙目炯炯有神,表現得激情澎湃。不過阿寶也有兩個毛病,第一個毛病是心氣太高,受不得半點委屈,要是什麼事情不合它的意,它發起脾氣來,九頭牛也休想拉得回來。第二個毛病,就是不喜歡別人摸它的鼻子,更不喜歡陌生人親近它,就是這個阿寶的脾氣不好,使它失去了朋友和信任,也失去了一切,我真替它可惜。 圓球脾氣好,朋友就多,機會就更多,相反,阿寶脾氣差,即使演技再好,才藝再多,也會讓人失望,這樣它的機會就更少。我要圓球學習好脾氣,同時學習阿寶的好演技。

讀《家》有感13

  最近,我拜讀了莆田市教師進修學院教研員、教育部福建師範大學基礎教育課程研究中心兼職教研員林高明老師的著作《教育家如何評課》,深感教育著作中的課堂世界,意味無窮,讓人受用無盡。林高明老師20xx年被評為“全國推動讀書十大人物”之一。利倡“學思行一體,教學創融合”的教研理念,立足草根研究,建立“螢火蟲”教育閱讀寫作研究會。在《人民教育》等雜誌發表文章文章600多篇,著有《課堂觀察——頓悟的藝術》等專著,多次被評為《中國教育報》等推薦列為“暑假教師必讀書目”。《人民教育》等媒體以封面人物及專欄進行過報道。

  《教育家如何評課》這本書精心收錄了蒙臺梭利、杜威、陶行知、陳鶴琴、贊科夫、蘇霍姆林斯基、阿莫納什維利、斯滕伯格、馬克斯範梅南、佐藤學十位中外著名大教育家的課堂觀察案例和教育觀點。林高明老師潛心研讀了每位教育家的教育案例後,一一提出了自己的感悟思考,深入淺出地揭示了教育教學的魅力與奧妙。我讀著讀著,不由得沉潛其中,既深深感受到大教育家們厚重的智慧,又感受到林高明老師濃濃的教育情懷。接知如接枝,要以自己的經驗做根。半個多世紀過去了,但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教學做和一”的教育觀點,至今讀起來依然感同身受。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教育觀點:“從前是先生教,學生學。教而不做,不是真教;學而不做,不是真學。

  故教而不做,不是先生;學而不做,不是學生。在做上教才是真教;在做上學,才是真學。真教,才是先生;真學,才是學生。”讀了陶行知先生的這段話,反觀現在的教學狀況,我們小學語文的教與學仍存在許多誤區。日常調研工作中,我常常遇見青年老師課堂上這不放心,那不放心,面面俱到地講授了很多,但學生聽、說、讀、寫、思的訓練活動很少,激活不了學生的思維,課堂氣氛自然活躍不起來,教學效果也就難免大打折扣了。

  此外,書中還介紹了陶行知先生對“曉莊生物課教學”“山海工雪團小木匠”兩個課堂案例的觀察與指導,讀罷之後,我由衷敬佩先生的教育智慧,心中的敬意油然而起,無論歲月如何更迭,四季怎樣輪迴,陶行知先生啟迪智慧,潤澤心靈的教育之魂永遠不會變。自求自得是“活”教育的靈魂。看了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案例,再看陳鶴琴先生的教育思想,我發現竟然有異曲同工之妙,看來大師們的教育思想主張都是直抵真諦,息息相通的。陳鶴琴先生提出了“活教育”理論,重視科學實驗,他認為:“兒童的世界,是兒童自己去探討,去發現的。他自己所求來的知識,才是真知識;他自己所發現的世界,才是他的真世界。”從“小菜場是活教材”這個案例中,我看到陳鶴琴先生在教學條件簡陋的情況下就地取材,自然而然地指導老師製作了各式標本,開發植物栽培、植物生長、魚蝦習性、魚的呼吸、魚的解剖、生物標本等等諸多課例,從一個不起眼的小菜場,到一所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大寶庫,這真是活教材,這真是活知識,這真是活教育。

  在“竹管裡的空氣”這個案例中,我看到原來陳鶴琴先生也有被小學生問住的時候,但先生不急不躁,想了幾天,精心預備了簡易的實驗器材,和問問題的小學生一同做了有趣的實驗。反思自己,不由得心生慚愧,一邊感慨這是多麼活潑的教育,多麼有生趣的教育,一邊暗下決心以後遇見困難不要總想繞著走。讀罷這段佳話,我暗自思量,大教育家傳承給我們的是教育的技巧,更是永不言棄的教育精神。

  在《教育家如何評課》這本書中,還談到了義大利教育家蒙臺梭利“簡介、明白、客觀”的教學主張,美國哲學家、教育家杜威“做中學”“教育即生活”的教學倡導,蘇聯教育實踐家蘇霍姆林斯基“要思考,不要死記硬背”的教學評議等等經典內容,讀到每一位教育家,都是心靈的啟迪,教育的感染。掩卷而思,細細回味,諸位教育家這些極其豐富的教育思想和意蘊,讓我深有所得,深有所悟。今後的教研之路,吾定將踐行不息!

讀《家》有感14

  終於把巴金的《家》看完了......

  很久沒有試過真正的把一本小說看完,更是很久沒有試過看完書之後寫讀後感了!

  《家》的描寫背景是關於在一個封建社會的家庭裡我們新一代的青年代表“覺慧”如何爭取自己的戀愛自由,如何自己掌握自己的命運,自己的前途,但是卻面對著種種的困境,無可抗力的權威,一次次的把他們打敗,又一次次的激勵他們一定不可以屈服,一次次站起來,他和這個家對比起來就是黑暗中的一點光!

  但是,無論他對新生活有多麼的滿腔熱情,對舊社會有多麼的仇恨,他還是很無奈,眼睜睜的看著自己愛的丫頭被爺爺這個舊勢力的代表逼嫁給一個足可以做她爺爺的有錢人,最後逼於無奈投湖自盡了......

  這不禁讓我想起我們的這一代,須然背景不同,但是我們的遭遇都一樣,有多少情侶都是在一個錢字面前認輸了?曾經你左手或者右手邊的她、他是否真的能和你一起面對現實的問題?是否他們也會遵循父母的安排,最後還是和條件比你好的一起呢?

讀《家》有感15

  當我看完了《家》這本書,抬頭望著正在盡興玩著ipad的弟弟,才從高公館那個“詩禮傳家”、“四世同堂”的封建大家庭中穿越回來。

  巴金用自己的創作向舊社會舊制度進行猛烈的抨擊,生動形象的揭示了封建宗法制度必然滅亡的命運,在巴金的筆下,透過對青年一代勇敢抗爭的描寫,展現了在嚴密殘酷的黑暗王國裡放射出的一線光明,充滿洋溢著信心,希望和力量。

  《家》中的人物形象也是個性鮮明的,既有專橫、衰老、腐朽的封建家族統治者、封建家長制代表高老太爺,荒淫殘忍的假道學和劊子手馮樂山,腐化墮落的敗家子五老爺克定,狡猾貪婪的四老爺克安。又有封建道德和封建禮教的受害者,如敢於以死向封建專制*的純潔、剛烈的丫頭鳴鳳,溫順馴良地吞嚥著舊禮教惡果的小姐梅芬,善良厚道柔情的長孫媳瑞珏。以及接受新思潮影響、嚮往自由平等、大膽爭取個性解放,敢於反抗封建統治的覺慧、覺民、琴等青年覺醒者和叛逆者的形象。

  整本書都給人以壓抑悽慘的美感,更有覺慧的一種從內心湧出的熱流,熾熱而奔騰,在黑暗中衝撞,頭破血流的尋找著新世紀的出口的激情。我想可能很多年後,即使忘了這本書的故事情節,但不變的是這本書的味道。

【讀《家》有感】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