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觀後感> 讀《正面管教》有感

讀《正面管教》有感

讀《正面管教》有感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後,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是時候寫一篇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讀《正面管教》有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讀《正面管教》有感1

  假期裡我讀了簡·尼爾森的經典之作”《正面管教》,該書深入淺出地介紹了許多行之有效的涉及孩子心理、行為、認知、教育等方面的經典理論,使我受益匪淺。書中第7章講述的:有效地運用鼓勵,讓我更深入地認識到鼓勵而非讚揚,書中說到:“孩子們需要鼓勵,正如植物需要水。沒有鼓勵,他們就無法生存。”是的,孩子們需要成人的鼓勵,才能茁壯成長。那麼什麼是鼓勵呢?

  首先我們要將鼓勵和讚揚有效區分開來。作者也提出我們給予孩子的是鼓勵,而非讚揚,這一點讓我十分困惑,這兩者有什麼區別嗎?難道我們不應該給孩子們讚揚嗎?帶著疑問我繼續讀下去,慢慢地才瞭解到話中的含義。鼓勵的學問非常深,平時我都沒有好好地運用鼓勵,而書中從若干個方面加以闡述,比如時機、相互尊重、著眼於優點等,讓我們瞭解到什麼才是有效的鼓勵,書中說到:安排特別時光、抱一抱孩子都向我們講述了愛是前提,愛的重要性,鼓勵是需要愛的支援。讓我們透過真誠的愛讓孩子感受到鼓勵,這麼感覺是多麼的美妙。班中經常有些孩子是大家公認的調皮鬼,其實一個行為不當的孩子是一個喪失信心、被太多的人責備、羞辱的孩子。如果你試一試將孩子“抱一抱”,那麼你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正面管教》的確是本很好的書,使我們能“知其所以然”地明白書中所介紹的正面的教養方法,更重要的是作者集幾十年教育研究與實踐的體會,特別是她在正面管教方法的推廣與培訓中收集到的無數個正面管教的成功案例,給我們講述了一個接一個生動有趣而又發人深省的故事。它教給我們從另一個角度與孩子交流,進行正面引導。回顧這幾年自己對兒子的教育經歷,覺得自己對待兒子的教育方式需要改變。作為家長常常把握不好教育孩子的尺度。這本書倡導一種既不懲罰也不嬌縱的管教孩子的方法。例如在如果既不嚴厲也不嬌縱,那該怎麼辦?這一小節中作者從四個方面來歸納了我們要達到正面管教的效果該怎麼去做,舉例說明作為父母我們該如何去管教孩子?這本書值得每個家長、老師一讀。只有老師和家長共同配合,使用科學的教育手段和教育方法,讓孩子在一種和善而堅定的氛圍中,培養出自律、責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成為學會使他受益終身的社會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學業成績。

  作為一名媽媽,書中最讓我感同身受的是:“我們究竟從哪裡得到這麼一個荒誕的觀點,認定若想要孩子做的更好,就得先要他感覺更糟?”我在以前孩子時,常常嚴厲地訓斥,孩子表面上聽話了,而實際心裡很不服氣。的確,懲罰雖然能暫時制止不良行為,但不能永久性的地解決問題,孩子只有在感覺更好時,才會做得更好。所以,只有透過鼓勵幫助孩子體驗到歸屬感和價值感,才能獲得長期的積極效果。孩子的感受力強,但表達能力卻弱。需要老師和家長認真解讀,而不是透過打罵來壓制孩子的錯誤行為,從長遠來看並沒有真正解決問題,反而帶來了新問題。

  總之,該書給了我很多啟示,讓我在今後的教育中能更正確的使用正面的方法管教學生,讓他們在自信、自立的環境下快樂健康地成長。

  如果有父母有時間的可以去借閱這本書,讀一下,每一個人都會有自己的體會。

讀《正面管教》有感2

  歌德曾經說:“讀一本好書,就是和一位品德高尚的人談話”。

  的確,書就像指向標,指引我們前進的道路。初次接觸這本書,是源於女兒班主任老師和我溝通孩子學習習慣的事情,老師便推薦這本書給我閱讀。《正面管教》由美國簡.尼爾森編著。它讓數百萬孩子、父母和老師受益終生的經典之作。《正面管教》已成為管教孩子的黃金準則,即是一種既不懲罰也不嬌縱的管教孩子的方法。父母要在一種和善而堅定的氣氛中,才能培養出自律、合作以及責任感,並學會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書中還列舉了大量的家長管教孩子的例子,使我開始反思自己對兩個孩子的管教方式。作為父母的我們,經常會因為孩子多次犯同樣的錯誤而生氣、發火。然後給予更多的說教、苛責、呵斥,而不是讓他們從自己的錯誤中體驗後果。讀完這本書後,我認為正面管教主要是以下三個方面來做。

  第一、父母的行動大於說教。

  父母首先得弄明白,哪些該做,哪些不該做。應該做的事情又該怎麼去做?而不是絮絮叨叨地說一通。也就是,“說1000遍還不如做一遍”的道理。其實嘮叨、催促、是非常無力感的,往往消耗家長自身的耐性。父母要用正確得當的行為去影響孩子,並長期堅持不懈。

  第二、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的能力。

  書中提到讓孩子參與到家庭活動中來,並同父母一起制定家庭事務的規則。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方法。這可以讓孩子發現家庭生活中的問題,並執行規則、以及解決問題,以此激發孩子參與其中發現自己的錯誤後果。

  德雷克斯說:“孩子們需要鼓勵,正如植物需要水,沒有鼓勵,他們就無法生存。”鼓勵,會讓孩子覺得父母是認可他們的,然後再幫助孩子體驗到歸宿感和價值感。

  第三、和善而堅定

  和善就是要父母以尊重的態度,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理解,且體會到父母是接受他們的感受。堅定的意義在於父母對原則、規則的堅持。

  透過這本書,我瞭解到與孩子的相處過程中,應該要找到行之有效的方法管教孩子,並且建立良好的溝通、合作的親子關係。我要去踐行《正面管教》的方法管教孩子,讓孩子在更自信環境中健康成長。

讀《正面管教》有感3

  對於每一位學生,每一位教師,都面臨一個最簡單,但是也最棘手的問題,那就是作業問題。學生總是怨天怨地的大喊,老師作業的嚴酷,還說這homework真的是不可數名詞呀!而老師總是要學生複習,鞏固,預習等等理由給學生鋪天蓋地的作業。於是,老師為了能讓學生完成作業,也制定了各不相同的規定。

  下面就是一個班級對作業的部分規定,不過,要提醒大家,這些規定是學生沒有參與的規定:一次不交,課代表記名,兩次不交,課堂點名批評,一週內所有學科作業不交超過五次,叫家長到校陪讀,觀察孩子的課堂作業表現,第二週再出現這種情況,家教一週。這樣的規定,老師會認為,學生會害怕這些懲罰,而努力完成,認真對待所有學科的作業,可是結果卻令人更加生氣。有些孩子為了不受到懲罰,他們就會抄作業,而且抄的很是認真的樣子。他們這是出於恐懼和害怕,而不是證明自己有了對錯的概念。這些孩子為了證明自己還有可取之處,就會弄虛作假。另外一些孩子則捉摸著怎樣打敗老師,只抄一些單項選擇,讓後上交,表示自己做也交了呀,誰能說我沒有交作業呢。很有一些孩子,隨你怎麼要求,我不會,我也不抄,就是不寫,任由你懲罰。在受到懲罰之後,有些孩子心裡就會留下不公平的感覺,他們不會將心思集中在招致自己受到懲罰的行為上,而是對懲罰他們的人充滿了怨恨,或者感到自己很受屈辱。我不就是沒交作業嗎,為什麼要請我的家長來陪讀,讓我的家長也跟著受到屈辱。

  邏輯後果對孩子的作用可以是尊重性的,鼓勵性的,然而卻經常被誤用或未被充分利用。在運用得當的時候,孩子們就能從中學到有助於他們以尊重和有尊嚴的方式培養責任感和義務感的大量東西。用邏輯後果而不是懲罰作為幫助孩子培養責任感的一種方式會更有效,更長效。

  作者文章中舉例琳達寫作業喜歡在課桌上敲鉛筆,這會干擾到其他孩子。老師讓他選擇是停止敲鉛筆,還是交出鉛筆等別人寫好作業後她再寫。讓孩子選擇是停止不良行為還是體驗邏輯後果,是一個好方法。給孩子一個選擇,並且私下裡把後果告訴孩子,並不是有效運用邏輯後果的唯一指導原則。倘若如此,讓孩子選擇是停止不良行為還是挨一頓打似乎也很合理了。吃苦頭不是邏輯後果需要的條件。因為邏輯後果的目的是為了停止不良行為並找到解決方法,而不是為了報復而給孩子造成痛苦。所以把孩子的不良行為轉變成有貢獻的行為,對於鼓勵孩子停止或大大減少不良行為很有效。

  不論孩子錯誤的目的是什麼,邏輯後果都有可能完全不適合。或許是我們給孩子佈置的作業毫無意義,或許是老師根本就沒有讓孩子參與制定作業計劃,並且沒有讓學生感到寫作業的重要性,這個作業對自己的學生有多麼的需要,或許是老師應該和學生一起討論應該做怎樣的作業,怎麼去做,為什麼需要做。沒有什麼事情比學生參與問題的解決更能引起他們的興趣,贏得他們的合作了。所以,我們可以定期召開班會,所有的班級事務都由學生自己參與討論,所有的班級規則都有學生參與制定,這些會帶給學生民主,帶給學生尊重,讓學生感受在在這個集體中的存在感,歸屬感和價值感。

  從這裡我們也會反思,我們給學生布置的作業到底有多少含金量?對孩子的發展有多少引領的作用?對學生的未來有多少影響?

  讀書吧,一本值得閱讀的書,帶給我們太多的反思,也許這些反思,會促我們循序成長!

讀《正面管教》有感4

  我讀了簡·尼爾森的“讓數百萬孩子、家長和老師受益終身的經典之作”《正面管教》,該書深入淺出地介紹了許多行之有效的涉及孩子心理、行為、認知、教育等方面的經典理論,使我受益匪淺,尤其是書中第7章講述的:有效地運用鼓勵,讓我更深入地認識到鼓勵而非讚揚,書中說到:“孩子們需要鼓勵,正如植物需要水。沒有鼓勵,他們就無法生存。”是的,孩子們需要成人的鼓勵,才能茁壯成長。那麼什麼是鼓勵呢?首先我們要將鼓勵和讚揚有效的區分開來。作者也提出我們給予孩子的是鼓勵,而非讚揚,這一時讓我十分困惑,這兩者有什麼區別嗎?難到我們不應該給孩子們讚揚嗎?帶著疑問我繼續讀下去,慢慢地才瞭解到話中的含義。鼓勵的學問非常深,平時我都沒有好好地運用鼓勵,而書中從若干個方面加以闡述,比如時機、相互尊重、著眼於優點等,讓我們瞭解到什麼才是有效的鼓勵,

  自我反思,我在該方面存在很多的誤區,比如:我經常會用到這麼一句話讚揚孩子:“你真是一個乖孩子,聽話、懂事,是大家學習的榜樣!”在這種讚揚下,該孩子會很高興,會滿臉燦爛,她會覺得“大人認可我,我是有價值的”。作者提出:讚揚指向了做事的人,使得做事的人常常基於“別人會怎麼想,怎麼看”的考慮來做事。當沒有得到別人的認可時,他會茫然與疑惑。這位孩子(長大後就是成年人)可能會形成一種完全依賴於別人的觀點的自我概念,可能會變成:“討好者”和“總是尋求別人認可”。而鼓勵是指向人的行為的,常常啟發對方思考“我是怎麼想的”、“現在該怎麼做”、“我學到了、感覺到了什麼”等,它能讓人內省,更多地讓人思考並覺得自己是有價值的,無需他人的認可,最後形成自信、自立的態度。小班的孩子年齡小,自我反思的能力比較差,所以老師在此運用的讚揚可能要比鼓勵更多一些,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年齡的增長,我之前的那句話只會使孩子們變得“變動”,缺乏自信。是作者讓我瞭解到同一句讚揚鼓勵的話對於不同的孩子,它的效果是不一樣的,我們應該根據孩子的年齡、性格等真誠而恰當地讚揚和鼓勵。

  看完書,我將作者如何進行讚揚作了簡單幾個小結:

  1、把握時機,及時讚揚鼓勵:

  及時的讚美猶如生病及時服藥一樣,對年幼的孩子會產生很大的作用。比如在活動課上時,當孩子們回答問題時表現的非常棒時,這時就需要我們老師及時的把握時機進行鼓勵:“你的聲音真響亮,回答地非常完整”等,只有在孩子做完某件事或正在進行中,就給以適當的讚美和鼓勵,會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如果一時忘記了,應該設法補上去。又如:孩子在老師的說服下,吃飯時終於肯吃蔬菜了,那麼我們馬上就要補上一句:“XX,真棒,葷菜、蔬菜都要吃,不挑食。”

  2、就事論事,堅持原則:

  在給予孩子的讚揚和鼓勵時,老師要做到實事求是,不能誇張和縮小。比如:在一次美術活動中,一個孩子在畫“春天裡的花”,她畫了兩朵小小的、紅色的花,一個老師走過去看了看,用很誇張地表情說:“XX,你真聰明,畫的真漂亮啊,繼續吧!”當孩子們聽到這個讚揚,她非常高興,繼續畫了起來……這是我們經常能看到的畫面,表面看看,該教師運用了鼓勵的方式,讓孩子們繼續樂意的畫畫,但事實上並不是這樣的。讀了《正面管教》,我們就會了解到,鼓勵是幫助孩子改善,而不是完美。我們應該針對孩子的具體行為和取得的效果,有針對性的實事求是的進行鼓勵和讚揚。對於上面的情況,其實我們可以嘗試一下說:“XX,這圖畫的真不錯,如果你能在畫的大一些,顏色再運用的多一些,那麼你肯定會畫的更棒!”孩子就會肯定自己的行為並繼續努力。

  3、鼓勵也要愛的襯托

  書中說到:安排特別時光、試一試抱一抱孩子都向我們講述了,鼓勵是需要愛的支援。讓我們透過貢獻來讓孩子感受到鼓勵,這麼感覺是多麼的美妙。班中經常有那麼一個孩子是大家公認的調皮鬼,其實一個行為不當的孩子是一個喪失信心、被太多的人責備、羞辱的孩子。如果你試一試將孩子“抱一抱”,那麼你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總之,該書給了我很多啟示,讓我在經後的工作中學習更正確、正面的方法管教孩子,讓孩子在自信、自立的環境下快樂健康的成長。

讀《正面管教》有感5

  《教室裡的正面管教》作者是美國教育學博士、心理學家簡尼爾林,這是一本讓數百萬孩子、家長和老師受益終身的書。書中的著眼點在於師生和生生之間的關係。將不懲罰、不驕縱的正面管教方法運用於教室中。書中主要介紹瞭如何運用正面管教方法使孩子獲得這種能力。書中用了非常多的例子來告訴我們如何有效地與孩子溝通。書中還列舉了很多阻礙溝通的語言,同時還告訴我們改善溝通的話,讓我明白了怎麼樣才能改善溝通。

  瞭解學生是師生溝通的首要條件。瞭解學生方能深刻理解學生,在互相理解的基礎上,才能達到心理上的共鳴。這也是老師的本職。當然,在這過程中,開口一個大道理,閉口一個小道理,學生會很厭煩,他們喜歡和你談弟弟、妹妹、親戚、朋友,愛玩什麼及看哪些卡通片等。只要用心、細心,在這些閒聊中,你會發現教育的契機。

  情感是維繫教師與學生關係的紐帶,著名的皮格馬利翁效應傳遞給我們的教育資訊就是以欣賞者的眼光對待學生,這在教育上能夠產生積極的效應。學生取得好成績時,送去讚賞的笑容;受到挫折時,投以鼓勵的目光;後進的學生需要更多的是尊重的眼神……教師的“顧盼生輝”飽含著一種強大的師愛,它讓學感受到欣賞、尊重,感受到溫暖和力量,感受到教師的人格魅力,師生間的心靈溝通在這一刻完成了,師生間的親近在這一刻定格了。就像書中講到的一個叫傑森的五年級孩子,在課堂上如何的搗蛋,傑森的老師在開始也試到這些懲罰,留下抄幾遍課文,請他站起,送校長辦公室,而結果是傑森只會做鬼臉。之後老師運用鼓勵,給予尊重和友善的態度,在傑森每取得了一點小小的進步,哪怕是今天的課堂只是比前兩天少了幾聲亂叫,老師都會鼓勵並回以微笑,終於讓這個孩子在課堂上與老師同學越來越愉快地相處。我想只要在日常教育中,我們以心平氣和的心對待所發生的一切事,從孩子的角度換位進行思考,我們的教室一定會充滿愛與歡樂,我們的孩子一定會健康成長。

  溝通需要真正平等的“太空時間”,即創造沒有任何干擾的溝通氛圍和條件;作為一名老師,愛優生並不難,難得是愛差生,尤其是愛“雙差生” 只要你的學生向你傾訴,你一定要專心傾聽。不管面對一個怎麼衝動或憤怒的場面,只要你積極的傾聽,整個氣氛便會緩和。憤怒或衝動的學生在自由的表達了自己受壓抑的感情後,心理壓力得到一定程度減輕,而且透過你的認真傾聽,學生覺得自己問題已經被引起老師重視和理解,於是精神得到支援和鼓勵。在這種情況下,解決任何問題都有了良好的開端。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對教師說過一句名言:“從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裡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這句話告訴我們,不能把差生看死了,隨著年齡的增長,環境的變化,你的工作方法的改進,他們也會發展變化,即使不成為瓦特、牛頓、愛迪生,也要把他們塑造成一個對社會有益的人。

  《正面管教》這本書,還有很多理論和例子,啟發我們在教育上著重細節、採取正面的方法管教孩子。這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孩子,沒有規定的未來,對於孩子來說,人生路還沒有真正開始,那就讓我們經歷過風雨的老師、家長們用愛引領他們自己去感受人生。“改變是一個連續的過程”,以後在工作中我會經常拿出來拜讀,先改變觀念,再付諸行動,改變從一言一行開始,才可能真正改變對學生的教育方法。

讀《正面管教》有感6

  班級裡存在這樣的現象:一再故意地對一個很難保護自己的人做出殘忍或傷害的行為。面對這一問題,也曾想盡辦法解決。直到拿到《正面管教》這本書,才意識到:這種現象意味著這是一個行為不良的孩子是一個喪失信心的孩子。

  很多學校都實施了針對恃強凌弱行為的專案。其中有一些學校採用的是懲罰性的解決問題的方式,而另一些學校採用的是賦予學生們力量和增強自尊的方法。恃強凌弱是解決一個想象出來的問題或真實存在的問題的一種錯誤方式。有些孩子欺負他人是為了尋求認可和關注。面對這一現象,我們成人往往扮演著法官、陪審員和行刑者的角色,認定是誰挑起的問題,並懲罰其中一個孩子,或給這個孩子貼上麻煩者的標籤。成年人不可能看清楚孩子們之間的全部事情,所以他們最終往往挑選中個子最高的、年齡最大的或男孩子,給他貼上挑釁者的標籤,並維護他們相信是可憐的受害者的孩子。他們完全沒有意識到旁觀者。在正面管教中,建議讓所有的孩子都參與進來,而實行這一理念的最佳方法就是召開班會。即便是不開班會,也要把事件涉及到的每一個人聚到一起,在一個安全的環境中把事情說開。

  鼓舞信心、造成一種親密無間的感覺並將糾葛視為需要解決和改進的課題而不是鄙視的物件,這樣做所產生的有益影響會超過可能造成的任何傷害。

讀《正面管教》有感7

  子不教,父之過。身為人父已經十幾年了,這句話還只是停留在文字上,心中一直存著一個幻想——沒事兒,孩子會好起來的,我們小時候父母哪裡管過,我們不是照樣很聽話很懂事嘛!

  於是,幼兒園——就讓他玩兒去吧;小學——不要逼得太緊了,不然讓孩子產生厭學情緒反而更糟。

  但是,到了初中,才發現這種做法很危險,成績抓不上去,直接影響孩子考學。無奈,按部就班地來到公立中學——白雲中學。

  軍訓一結束,就開了七年級新手家長會。這個家長會很有意思,實際上是聽新任學校黨委書記徐碧江的一場演講。徐書記講了近兩個小時,都是剴切之言,能充分感受到他對教育的用心與執著。所以,對他推薦對五本書,也就很感興趣,《正面管教》便是其中之一。

  書的作者,美國人簡.尼爾森,首先是一位教育學博士,心理學家,也是七位孩子的母親。書中提到的觀點,讓人深受啟發。

  比如,現在對孩子之所以不像我們那個時代那樣易於管教,直接原因是一系列重大的社會變化。

  首先,是今天對成年人不再給孩子樹立服從和順從榜樣。當父親失去了對母親對控制權時,父母雙方就失去了對孩子對的控制權。這意味著媽媽不再給孩子樹立順從的榜樣——當然,這是社會對進步。所以,孩子表現出叛逆,是因為不願意扮演卑下和順從對角色。

  其次,是孩子很少有機會培養責任感和上進心。我們不再需要孩子像過去那樣為家庭生計付出努力,其實也剝奪了孩子以負責任的方式作出貢獻來獲得歸屬感和價值感的機會。

  看到這裡就明白,為什麼我們那個年代對孩子都不用教,自然而然就很聽話,很懂事。那時,我們就一句話解釋——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其實,窮的好處是,讓孩子一起承擔家庭的責任,這能很好地培養孩子的責任感和上進心。特別是孩子和父母一起為了家庭生活並肩做事、邊幹邊學時。

  這是發展孩子的技能,但在培養孩子這些技能時,有一個前提條件是我們父母很難把握的,即不能過於嚴厲,也不能驕縱,而是要和善與堅定並行,就如上週浙江省人民醫院的心理博士蘇衡給我們講課時講的“溫柔而堅定”。

讀《正面管教》有感8

  剛上完一節課,筋疲力盡回到辦公室,桌面上放著一本嶄新的《正面管教》,本學期教研組共同書目,書名早已耳熟能詳,但是從未認真閱讀,剛好趁此機會,平心靜氣,提升自己。

  其實在閱讀此書之前,我曾以為,正面管教這本書應該是大多親子教育書籍一樣,引導家長、老師挖掘孩子身上的閃光點,淡化或者忽視孩子身上的存在的問題,但是第一頁中“如何不懲罰、不嬌縱地有效地管教孩子”卻引起了我的興趣,雖然在提倡素質教育的大浪潮下,我們更多的是給予孩子“自主、自由、平等”但是,如何平衡它與“管和教”之間的關係,其實也是我一直困惑的問題。

  此書作者為美國教育學博士,傑出的心理學家、教育家簡·尼爾森,其英文名字為Positive Discipline,直譯為積極的紀律。何謂正面管教?我想書中的這句話可以簡單地概括一下:正面管教是一種既不用嚴厲也不用嬌縱的方法。它以相互尊重與合作為基礎,把和善與堅定融為一體,以此為基石,在孩子自我控制的基礎上,培養孩子的各項生活技能。

  書中的資訊量很大,列舉了大量家長、老師管教孩子的例項並對其進行具體的分析,越看越能引我的共鳴,梳理一下自己的管理方式,我發現其實自己在教學管理方面存在著很多的.誤區。儘管經常告訴自己要學會心平氣和,但是不得不承認,自己還是需要多多修煉,總是壓抑不住自己的情緒,總是為了孩子的這點那點小錯誤而生氣。繼而開始對學生們苦口婆心地進行說教模式或讓讓她們去承擔一些邏輯後果,靜下心來想一下,是因為我單純地在孩子們犯了錯誤時給予她們的更多是說教而不是讓她從自己的錯誤中本能地去體驗自然後果,所以在我的教育方式中,孩子也許是被動地去接受這種教育模式,而非自己真正地意識自己的問題所在,更沒有給予他們更多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機會。因此,有的時候教育的成效是那麼的低。

  那麼怎樣做才算著有效管教或者說是正面管教呢?這就要回到書中有效管教的4個標準了。即:

  1、是否和善與堅定並行?(對孩子尊重和鼓勵)

  2、是否有助於孩子感受到歸屬感和價值感?(心靈紐帶)

  3、是否長期有效?(懲罰在短期有效,但有長期的負面效果)

  4、是否能交給孩子有價值的社會技能和生活技能,培養孩子的良好品格?(尊重他人、關心他人、善於解決問題、敢於承擔責任、樂於奉獻、願意合作)。

  手捧《正面管教》一書,我重新審視自己的管理方法和管理理念。在構建和諧的親子關係和師生關係上,我覺得自己的確不斷地學習與嘗試著改變,書還沒有看完,期待下面的章節能帶給我更多的啟發。

讀《正面管教》有感9

  最近,我讀了一本書——《正面管教》,這本書出自美國教育學博士、心理學家簡·尼爾森博士,是一本讓數百萬孩子、家長和老師受益終身的經典之作。書中反覆強調:正面管教是一種既不懲罰也不驕縱管教孩子的方法,孩子只有在一種和善而堅定的氣氛中,才能培養出自律、責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學會使他們受益終身的社會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學業成績。書中主要介紹瞭如何運用正面管教方法使孩子獲得這種能力,並且用了非常多的案例來告訴我們如何有效地與孩子溝通,以及為什麼這樣做背後深層的原因。令人信服地講解了家長和老師為什麼必須這麼做的深層蘊涵,以及如何正確解讀孩子的錯誤行為背後的資訊,該怎樣採取最有效的應對方法。雖然這本書還沒讀完,但是依舊讓我獲益匪淺。

  的確,不管是對自己孩子的培養,還是對學生的教育,都離不開正確的管教。作為一名從事教育事業的年輕教師來說,這本書教給我用另一個角度和方式與孩子交流。

  書中說到“孩子們需要鼓勵,正如植物需要水。沒有鼓勵,他們就無法生存。”是的,孩子們需要成人的鼓勵,才能茁壯成長。那麼什麼是鼓勵呢?首先我們要將鼓勵和讚揚有效的區分開來。作者也提出我們給予孩子的是鼓勵,而非讚揚,這一時讓我十分困惑,這兩者有什麼區別嗎?難到我們不應該給孩子們讚揚嗎?帶著疑問我繼續讀下去,慢慢地才瞭解到話中的含義。鼓勵的學問非常深,平時我都沒有好好地運用鼓勵,而書中從若干個方面加以闡述,比如時機、相互尊重、著眼於優點等,讓我們瞭解到什麼才是有效的鼓勵。 書中的正面管教孩子的方法,給我們老師在與孩子們的相處過程中提供了有效的一些方法,對待學校裡課堂上的一些活潑好動的學生們,老師們要學會用正確的、正面的方法管教孩子,讓孩子們在自信、自立的快樂環境中健康成長。這就要求我們在日常的教學工作當中要做到以下幾點:1、把握時機,及時讚揚鼓勵。 2、就事論事,堅持原則。3、鼓勵也要愛的襯托。

  總之,這本書給了我很多啟示,讓我明白,接受教育的方式就是要不斷的學習與思考,並且在實際的教學中慢慢感受與改變,才能真正找到屬於自己的,適合自己的教育。也讓我在今後的工作中學習更正確、正面的方法管教孩子。

讀《正面管教》有感10

  長期以來,在中學教育階段,相當一部分老師都持有一種學生天性不可重塑的誤區,認為長期以來學生形成的生活習慣、學習習慣,不能改變。甚至,部分管理者對後進生採取了一種情感上的婉拒。今天,我想在這裡聊一聊我班裡的一名後進生———武磊濤同學。

  這孩子進班時成績班級倒數第三,上課注意力持續集中時間不會超過20秒,即使一個人坐在教室,他也是很不安分:摳手、移臀、晃凳子、把筆拆下來又按上、唯一安靜超過1分鐘以上的持續動作是:扭頭看窗外操場上其他班的同學活動。我很容易就能想到這小傢伙在小學是怎樣度過的,面對這種情況,以前的班主任肯定是教育過的,只不過一直沒有改觀,所以便沒有持續堅持注意力集中的訓練,最後聽之任之。因此,呈現在我眼前的是這樣一幅景象。

  放縱的家庭管理是促使孩子惡習產生的重要因素。從時間上來看,父母長期忙於工作;從教育能力上來看,言談中,我感覺家長學歷都在高中以下。對孩子的經濟管理寬鬆,家長直接將銀行卡交由孩子掌控。應該可以說,即使家長對孩子有短期的目標,也會因為缺乏有效監管而使目標落空。經驗告訴我,如果不能有效端正這個小傢伙的學習態度,他就會成為惡習在班級“燎原”的“星火”。

  經過與孩子談話,我發現他有一個非常好的優點———集體榮譽感很強。因此我推薦他去了學生會,並專門交代了年級學生會的輔導老師重點培養一下。希望以此作為他全面進步的起點。期初孩子表現很不錯,帶著天生的稚氣,總有很多“低階問題”,我非常耐心並具體的指導他。因為我清楚:後進生如果感到老師的漠視,就會失去目標,進而影響到相當數量的人。“高壓政策”只能緩解一時,實現短期目標效果明顯,但並不能從根本上使學生主動學習。

  隨著時間的推移,孩子的數學和英語不出意外的非常差,但是語文、歷史卻相對很不錯。在科任老師溝通下,我發現這兩科的老師一直採取的是批評與鼓勵相結合的方式,小傢伙很喜歡兩位老師。我經常向其他老師讚揚磊濤的亮點,也鼓勵磊濤在其他老師的課上集中注意力。教師反映孩子有過一段改進,但最終還是因為知識底子太差自我放棄了。整體來說,我認為孩子做到這一步就很不錯了,文科成績好說明他很努力,理科成績差,主要是歷史遺留問題。只要學生努力學習,肯鑽研,他就會願意多投入時間,成績提升的機會就會出現。

  如果用一顆功利心和年級對教師考核標準上來衡量,最佳的方案是一上來就把精力傾斜在更容易成功的孩子身上。但從群體教育本身而言,提前消除班級可能存在的負面影響,轉化後進生的學習態度,培養班級正能量等方面來說,我覺得自己是成功的。畢竟,我們需要的是學生能夠在沒有老師的情況下依然會合理安排學習,知道自己應該做什麼。

  因此,我經過對《正面管教》一書的研讀,我更加堅定了自己的教育理念,那就是:對待不同程度的孩子,實施知識傳授的目標應該保持差異,但是實施育人的目標應該完全對等。這與教育指標等考核標準無關,因為教育本身,它就是——————老師和學生之間的事。

  因此,儘管每個孩子的花期不同,作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教育者,都應該有耐心地辛勤澆灌、靜待花開。

讀《正面管教》有感11

  很長一段時間,我都覺得自己是一個不稱職的母親,和孩子交流甚少,不理解孩子的想法,與孩子關係緊張,兩人漸行漸遠,這都是我與孩子日常生活中的常態,直到我參加了知遇家庭教育成長小組,才讓這一切有了很大的改觀,學習《正面管教》有感。

  人與人之間總會有一定的隔閡,剛開始,我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報了名,不抱有太大的希望,但是漸漸地透過學習,我開始反省自己,發現自己原先的想法和做法上存在的問題,把思路轉向如何解決問題。這需要態度和技巧上的一些調整,調整雖小,卻能帶來巨大的變化。當你習慣於某種思考方式和行為時,即使是小的轉變也可能很困難。一旦轉變之後,你可能會驚奇:當你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改變,孩子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也會跟著改變。書中如是說:你只要給孩子機會,孩子們會比大人更善於解決問題。而這一切的一切都要感謝我的老師——《正面管教》和知遇姐姐,讀後感《學習《正面管教》有感》。

  都說"最好與孩子的相處方式是與她(他)做朋友",透過學習,只有真正和善而堅定地尊重、瞭解孩子的心聲,才能成為孩子的朋友,瞭解孩子的世界。孩子是我們生養的沒錯,但是他們同樣也是獨立的個體,是獨立的人,而不是父母的附屬品。我們所能做的,也只能是盡心盡力地教育好她,選擇適時的時候放手,不成為孩子的障礙。可是敢問天下所有的父母,又有幾人能做到這點?

  透過學習,我發現原來我眼中叛逆的"小屁孩"其實是一個有自己獨立思想、非常有上進心的孩子。人只有努力了才會看到希望,而不是等著有了希望才去努力。我正在努力著,把自己修煉成為一個更理性、更溫和的媽媽……

  龍應臺說:"所謂父母,就是那不斷對著背影既欣賞又悲傷,追回擁抱不敢聲張的人。"可憐天下父母心,沒有哪一對父母不愛自己的孩子,只是有時愛得太用力,有時讓孩子感到壓抑、緊張和喘不過氣,但是親愛的孩子啊,請永遠不要質疑父母對你的愛,當你在人生的道路上跌倒時,記得投向父母的懷抱,他們總是會說:"孩子,你慢慢來,我們永遠是你們堅強的後盾。"

讀《正面管教》有感12

  隨著社會的發展,經濟全球化促使著人才全球化的程序,教育也逐漸被人們重視。社會、學校、家庭圍繞著孩子的教育都在做著不斷的嘗試和努力,但是應該怎麼教育孩子呢?

  前段時間大部分的孩子都在經歷期末考試,一時間各種班主任和任課老師上吊的片風行朋友圈。網上也有網友分享原本以為期末複習是查漏補缺,複習了才知道需要女媧補天,補著補著才發現還得請精衛來填個海,最後才發現,其實,最好是請盤古來重新開個天地。足見陪娃寫作業和輔導功課的功力了。還有朋友圈裡各種領走你家女婿、女兒,氣出腦淤血、心臟支架、手掌拍斷骨折的,都在訴說著輔導功課的辛酸苦辣。

  《正面管教》一書中主要告訴父母和老師們:正面管教是一種既不懲罰也不嬌縱的管教孩子的方法。或許這在老師和家長看來是一件充滿理想的事情,但是隻有孩子在種和善、和諧、堅定、正面的氣氛中,才能培養出自尊、自律、充滿責任感、擁有合作精神以及自己解決問題能力的孩子,才能學會使他們受益終身的社會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學業成績。

  生活中我們發現懲罰和嬌縱或許會取得短時間內的效果,但時間一長它的弊端就會顯現出來,孩子會變得叛逆或者唯唯諾諾,正面激勵會讓孩子學會理解、尊重並找到自己的價值,願我們已正面來引導每一個孩子。

讀《正面管教》有感13

  《正面管教》內容概要:正面管教是一種既不懲罰也不嬌縱的管教孩子的方法……孩子只有在一種和善而堅定的氣氛中,才能培養出自律、責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學會使他們受益終身的社會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學業成績……如何運用正面管教方法使孩子獲得這種能力,就是這本書的主要內容……

  我認為只要在日常教育中,我們以心平氣和的心對待所發生的一切事,從孩子的角度換位進行思考,我們的教室一定會充滿愛與歡樂,我們的孩子一定會健康成長。當然,不管什麼樣的方法最需要的是我們要有正確的兒童觀。尊重、理解、關愛孩子的成長,贏得孩子,而不是要操縱孩子。這是最近經常聽到的關於正面管教的觀點,學校的師訓處也常常會推送一些正面管教的內容來分享。貌似透過採用正面管教方式可以更好的教育學生,更好的和學生相處。恰巧上課時候的紀律問題,對問題學生的處理是我最薄弱的環節,對於吵鬧的班級和學生我甚至懼怕上他們的課。有時想要讓他們更加的聽話,就擺出老師的姿態,我常常會像潑婦似的大聲怒罵,這樣的方式也只能使他們安靜一會兒。

  這本書適時的給我們提供瞭如何不對孩子懲罰(如打罵等),而是從正面管教出發的極好的理論和實踐知識,雖然有些深奧,但是如果細細看的話,收穫肯定是相當大的!既然我們身為父母,就應該嘗試裡面的任何一種方法,不要讓我們做父母的情緒無形中影響著成長中的孩子。書中極度倡導對待孩子要“和善和堅定”,我認為是非常需要的,因為和善堅定是正面管教孩子的基石。只有在和善和堅定的氛圍裡孩子才能更好的發展和掌握各種生活技能,同時也有利於親子關係更加親密融洽。我們對孩子實施的教育方式絕大都是在孩子不聽話的時候言詞厲色或予以懲罰,但結果往往是家長又心疼又氣憤,此時我們常常疑惑究竟什麼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究竟怎樣才能教育好孩子?孩子需要成長,父母何嘗不需要成長和提高呢?為了孩子,多讀讀這本書吧,它會告訴你如何讓孩子擁有歸屬感和價值感,如何讓孩子健康的成長,也會告訴你如何做一個合格的父母親……

  透過學習,我知道了面對青春期孩子的成長與變化,父母其實可以更淡定些,青春期只是每個人人生必經的一個階段,孩子的叛逆是正常的發育過程,既然是正常,就無法避免;既然是過程,就會過去。青春期的孩子其實是在尋找存在感,價值感,認同感,找到了就是個性化的完成,有的人的青春期可能十來歲開始,有的人沒準四十多歲才開始,有的人終其一生都沒能完成個性化,找不到自己。在尋找自己的路途上,孩子們會以各種方式掙脫父母的束縛,控制,試探自己的能力,甚至與父母奪權,爭鬥,衝突。

  特別喜歡正面管教的理念中,把青春期的孩子叫做駕駛員,父母叫做副駕駛,這個說法很形象,孩子終究是自己人生的掌控者,駕駛著自己的人生飛機,飛向更遙遠更廣闊的世界,在這個過程中,他們需要父母給予愛、關注、指導,需要父母聆聽、鼓勵、贊同,不需要的是父母的代替,包辦。

  現在我對“和善與堅定”的理解更深一層了,我認為“和善”是說一個人如同和煦的春風給他人的心田帶來溫暖與舒適,能夠理解和接納對方,能夠有“在錯誤中學習”的豁達,能夠有“靜等花開”的耐心;“堅定”是說一個人如同深沉的大山給他人可靠的支援和幫助,是執著於愛的教育,相信每個人都會成長,是能夠有改變自己的勇氣,相信自己有無窮的正能量。我之所以用“他人”而不是用“家人”是因為我覺得“和善與堅定”不僅可以用於家庭教育中,還可以用於我們的工作與生活中。正面管教的家長課堂不僅讓家長學會養育孩子,同時可以讓家長獲得成長。是的,不僅孩子在成長,我們也在成長,反思過去,不僅我們教育方式有許多不妥之處,而且我們與他人交往的方式也存在問題,所以,學習正面管教,是學習怎麼成長和怎麼幫助孩子成長,這是我喜歡和願意做的事。

讀《正面管教》有感14

  近期讀了《正面管教》真的受益匪淺,書本中很多概念如同給我們打開了一扇如何與學生更加友好,親密的大門,讓我意識到自己的傳統教育觀念需要進行一次去其糟粕取其精華的一次大變動。

  一、關注學生,而不是關住學生

  孩子的首要目的是追求歸屬感和價值感,當孩子感受不到歸屬感及任何關注,甚至被大人用權力控制著,那麼就極有可能成為一個行為不當的孩子。而一個行為不當的孩子,是一個喪失信心的孩子。在不良行為的背後,是一個僅僅想要有所歸屬並且不知道該怎樣以一種恰當、有效的方式來達到這一目標的孩子。如果將學生的錯誤行為看成是一個密碼,老師充當密碼破譯者的身份去思考他的行為真正想表達的是什麼,當我們處理他的隱含想法時,孩子就能夠感受到自己有所歸屬、受到關注,能被理解了,他們才會有所改變,因為孩子在感覺更好時,才會做的更好。我們關注學生、理解學生,老師所做的工作也才會更有效。

  二、贏得孩子,而不是贏了孩子

  贏了孩子是指大人用控制,懲罰的手段戰勝了孩子;而贏得孩子則是指大人維護孩子的尊嚴,尊重孩子,相信孩子有能力與大人合作貢獻他們的一份力量。贏了孩子是讓孩子成為失敗者,而贏得孩子意味著獲得孩子心甘情願的合作。書中還分享了贏得孩子的方法:

  1、關愛:在你能觸及頭腦前,先觸及心靈。

  2、傾聽:確保把關愛的訊息傳遞給孩子們。

  3、欣賞: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自己。

  4、改善而不是完美:當老師鼓勵改善,而不是追求完美。

  5、溝通,少說多做,學會傾聽,學會用我句式表達感受。

  三、要多鼓勵,而不是多讚揚

  鼓勵是給孩子們提供機會,讓他們培養“我有能力,我能貢獻,我能影響發生在我身上的事情”;鼓勵是教給孩子們在日常生活和人際關係中所必需的人生技能和社會責任感,鼓勵是幫助孩子感覺好起來從而做的更好的一個擁抱,他們會因為自己的獨特之處而受到不加評判的珍惜。課堂上的讚揚、笑臉貼、獎勵卡,這些是好玩且無害的,只要孩子不認為自己的自尊取決於外在的他人的評價。如果出現這種情況,孩子可能就會變成“討好者”或“總是尋求別人的認可”。他們就學會了觀察別人的反應來判斷自己行為的對錯,而不是學會自我評價與內省。他們培養出來的是“她尊”,而不是“自尊”。我們能為孩子做的最有益的事情,就是教孩子學會自我評價,而不是讓他們依賴於別人的讚揚。

  四、教會孩子把犯錯當成學習的大好時機。

  就如書中所說每個人都會犯錯誤,所以更有益的做法是把錯誤當做學習的機會,而不是表明了自己能力不足。當學生能夠真正理解了可以透過犯錯誤來學習時,他們就能從錯誤中獲得有價值的幫助的機會,讓孩子意識到錯誤是一個讓事情變得更好的機會。

  五、要確保把愛的訊息傳遞給孩子。

  作為老師,要確保把愛的資訊傳遞給孩子,讓其能夠感受到我們的愛,這樣不但能夠取得積極的效果,而且還會體驗到更多的快樂。這點我深有同感,許多次我和學生們都是在愛的資訊傳遞中消除隔閡,增進感情。“沒有愛就沒有教育”。

  《正面管教》這本書中常說,我們總要學生控制自己的行為,其實我們更應該學會控制自己的行為,正是如此。我會剋制自己易怒的脾氣,努力把自己修煉成為一個更理性更溫和的好老師。以和善而堅定的態度和學生一起探討解決問題的好辦法。

讀《正面管教》有感15

  《正面管教》為美國的簡·尼爾森所著,她是一位美國教育學博士,傑出的心理學家,教育家,她指出,正面管教是一種既不懲罰也不驕縱的管教孩子的方法,一種和善而堅定方法教育孩子,以消除懲罰,用積極方法管教兒童的已得到自律能力。

  書中列舉了大量的家長管教孩子的例項和老師管教學生的例子,這正是我目前需要的,可以看到教育另一面的魔法鏡子,這本書讓我開始反思自己的管理方式,我經常因為我的孩子多次犯同樣的錯誤而生氣,因為他好像沒有責任感而深感苦惱,因為他無端的胡鬧而心煩。我就在心裡嘀咕:這孩子怎麼就這麼難纏呢?簡·尼爾森的《正面管教》讓我開始反省自己的管理方式和管理理念。孩子之所以缺乏責任感,是因為我替她做了很多從而就剝奪了她透過自己的體驗來發展出對自己能力的信念的機會。延展到我的班級,一直以來我們都說,有什麼樣的班主任就會有什麼樣的班級,我的班級就像是我的另一個“孩子”,有我的屬性和我性格,所以此書我讀了又讀,是我為人母,為人師,為人班主任的重要支撐。

  《正面管教》以相互尊重和合作為基礎。正面管教把和善與堅定融合為一體,並以此為基石,在孩子自我控制的基礎上,培養孩子的各項生活技能。這就要求我們要拋棄過去那種錯誤的觀念“想讓孩子做得更好,就得先讓他感覺更糟。”把尊重和理解放在首位。要正確解讀孩子不良行為背後的資訊,她是想尋求過度關注,還是尋求權利,亦或是為了報復,為了自暴自棄。因為一個行為不當的孩子,是一個喪失信心的孩子。當一個孩子行為不當時,要把這一錯誤行為看成一個密碼,並且問你自己:“她真正想要告訴我的是什麼呢?”要踐行有效管教的4個標準,最終贏得孩子和我們的合作並讓孩子學會關注於解決問題。

  在班級常規管理和處理突發性課堂事件中,正面管教也給我了很多好的辦法,想來有一次我正在上課,有一男生總是提問一些和課堂無關的問題,並上了兩次廁所,在我找他回答問題時,他態度一臉的挑釁!不站起來回答問題,還振振有詞說自己膝蓋受傷了,疼,他不認為自己來遲到是不對的,更不會認為自己不打報告坐著回答問題的行為是對老師的不尊重。要想讓他意識到他的錯誤,必須先讓改變以往的做法。我真誠地看著她,當著全班同學的面平靜地說,“你能受傷了還能堅持上學,值得表揚,但是,老師希望下次你如果有情況的時候,能提前跟跟老師打個報告。這是應有的禮貌和尊重。”她沒想到我沒有當著全班同學的面吵她,“老師,知道了。”她態度的改變也讓我感到很驚喜,我想正是因為老師的態度的變化,給學生的心裡感覺帶來了不同的感受,才會導致她態度的轉變吧!尊重是前提,師生間有了彼此對相互的尊重,才能談得上平等的對話。有了平等的交流和溝通,我們才能“贏得”學生的心,也才能讓教育從“心”開始,發揮它應有的作用。我想如果我能堅持“堅定與和善”並行,在以後的教學和課堂管理中也積極地應有正面管教的方法,一定能讓師生關係更加和諧,學生心理更加健康!

  感謝《正面管教》一書的作者,讓我重新審視自己的管理方法和管理理念。讓我在構建和諧的親子關係和師生關係上邁出了第一步。相信我的堅持與改變,一定能讓正面管教在以後教育孩子和管理學生中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

【讀《正面管教》有感】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