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觀後感> 讀《昆蟲記》有感

讀《昆蟲記》有感

讀《昆蟲記》有感 15篇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後,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是時候寫一篇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那要怎麼寫好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讀《昆蟲記》有感 ,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讀《昆蟲記》有感 1

  《昆蟲記》這本書是法國的著名作家法布林寫的。這本書描述了大自然中很多昆蟲的生活習性比如:蟬、螞蟻、蟑螂、黃蜂、蜘蛛、熒火蟲、松毛蟲等等各式各樣的昆蟲,作者法布林還仔細的介紹了昆蟲的本能、婚戀、繁殖、死亡等情況。

  書中說一隻剛長出羽毛可以出窩的小麻雀,被有劇毒的黑肚狼蛛刺傷腿後流出了血,傷口慢慢的變成了紫色,這條腿已經不能動了。但是它胃口還是很好,沒有意識到危險的降臨。前期它仍然能好好的吃東西,喂得遲,它還要發脾氣!但是過了兩天,他什麼也不吃,身體縮成一團,羽毛凌亂,有的時候動也不動,有時身子不住地發抖,不久小麻雀就死了。

  在一望無際的田野裡有很多飛舞的光點,大家應該知道這是熒火蟲的傑作吧!以前我以為熒火蟲是吃樹葉、草、花之類的食物,現在讀了《昆蟲記》這本書後我大吃一驚一一熒火蟲竟然是食肉動物,他們的主要食物居然是蝸牛。還有,紅螞蟻既不會撫育兒女,又不會出門找食物,他們為了生存,只好用卑鄙的手段掠奪黑螞蟻的兒女,使他們淪為自己的奴隸為自己服務。

  感謝法布林,讓我知道了大自然還有許許多多奇妙的事等著我們去發現。好好學習吧,我們一起去探索神秘的昆蟲世界!

讀《昆蟲記》有感 2

  生活中從不缺少昆蟲,可誰又會細緻地觀察?法布林會。

  昆蟲的住宿生活繁衍,誰又不想去一探究竟?《昆蟲記》,正帶我領略這別樣的風光。

  法布林所作的《昆蟲記》是一本日記,此書被譽為“昆蟲的史詩”,法布林並未殘忍地將這些昆蟲解剖,而是迴歸自然,觀察昆蟲的行為。

  昆蟲都擁有自己一技之長,書中昆蟲當然亦是如此。螳螂是一個“殺蟲機器”,無論何種昆蟲,它都會用那利鉤使其變為俘虜。它是如此殘忍惡毒,也會吃掉自己的兄弟姐妹,拋棄自己的子女,棄家出走也不歸還,這讓我領略了昆蟲界之殘忍。

  有惡當然也有善。文中的蟹蛛將孩子送入安樂窩後,就用盡生命保護,直至死亡,一隻昆蟲亦是有此情感,何況是人呢?

  小時常聽那蟬的故事,也錯誤地認為蟬是如此懶惰。可事實竟恰恰相反,那強盜竟是螞蟻,蠻橫地將蟬趕走,把蟬的家佔為己有。昆蟲世界果然和人類世界一樣弱肉強食啊!想不到的是,這次強者竟然是螞蟻。

  文中此種故事,不計其數,真實地記錄了昆蟲的本能。習性、繁衍和死亡,這讓我從昆蟲之中看到了生命的美好。蟹蛛捨身護子,條紋細蛛編織好育兒袋後就安然去世,人性的美好在昆蟲界又何嘗沒有?

  昆蟲和人類一樣富有生命,我們更不應隨意殺害它們,應抱有平等之心。蟲性和人類社會如此相同,難道不可從蟲性反觀人類社會嗎?

讀《昆蟲記》有感 3

  上個暑假,像一條小河一樣。河裡面的鵝卵石就是我所讀的課外書。

  其中裡面我最愛看的便是法布林先生寫的著作《昆蟲記》了。這本昆蟲記很厚,比語文書還要厚。我估計法布林先生一定在這本《昆蟲記》上灑盡了心血。裡面寫的昆蟲有很多很多,比如:毛茸茸的狼蛛,可恨的菜青蟲,美麗的蝴蝶,好幫手七星瓢蟲等等。

  給大家講講那可恨的,綠油油的菜青蟲吧!大家可能會在蔬菜上見到過幾次,農家的人們可見得多了,他們認為是厭惡至極的大壞蛋。看那,這個捲心菜的葉子被菜青蟲啃得七零八落,好惡心啊!這犯人菜青蟲就躺在那片菠菜葉上飽餐一頓呢!他愛啃食所有蔬菜,是蔬菜的剋星。無論是捲心菜,無論是大白菜,還是西洋菜。如果有一群菜青蟲的話,百分之一百會把他們給啃得一乾二淨,連渣也不會剩給農民。

  菜青蟲媽媽一般都會把卵產在那些新鮮,完整的大青葉上面。他們不會像辛勤的麻雀媽媽,離開巢穴去給自己的子女們找吃的。他們一產下卵就一走了之。那片新鮮菜葉便是充足的營養。自已便是一走了之。農民總是把菜青蟲一一除掉。但擒賊先擒王。老大沒有抓住,就會繁殖更多的下一代。但是,高爾基先生聽說農民們有一種祖先留下來的消滅菜青蟲的有效辦法。先在陽光最猛烈的地方設一個木製的十字架,在頭頂上擺上羊頭骨或者牛頭骨。距他們的祖先說:“菜青蟲最喜歡呆在有光亮的地方,羊頭骨或者牛頭骨可以透過陽光放射光線。它們爬上了骨頭上面。那裡曬,熱,幹,最關鍵的是沒食物。一,二個小時就能曬死一條菜青蟲。農民只是說偶爾在頭骨上見到過幾條菜青蟲被曬死。祖傳下來的辦法只能消滅少部分的,大部分都呆在自已那一片大菜葉上睡覺。現在爛菜葉少了,價值更加高了。

  最重要的是它讓我們又增長了一些知識。比如我外公種菜時也會遇到菜青蟲啃食蔬菜的時刻。但他們不知道怎麼預防,用農藥呢,賣出的收穫少了。自已吃怕對身體有害。自從我看了《昆蟲記》,知道了高爾基先生那裡的農民祖先有種消滅菜青蟲的有效方法。我外公使用了一下。還真有效。看多書好啊!我外公常讚歎道。

  我愛看《昆蟲記》,更加愛看課外書。

讀《昆蟲記》有感 4

  在幽靜甜美的鄉村田園,昆蟲、植物隨處可見,奇妙的昆蟲世界,有著無數的秘密。著名的昆蟲學家法布林筆下的《昆蟲記》,為我們開啟有趣神秘的昆蟲界大門,引領著我悄悄走近昆蟲,與昆蟲近距離地展開交流。

  你聽,小昆蟲螢火蟲驕傲地告訴我:我外表看起來如此漂亮,就是一隻舞動的精靈。我是一名高超的獵手,蝸牛就是我最喜歡的獵物。你聽起來是不是覺得不可思議?只要蝸牛有一點軟肉露在外面,我就會用顎去掐蝸牛,注入毒素,蝸牛很快就會失去知覺,成為我的盤中美食啦!

  你看,小昆蟲蟬又向我走來,她告訴我:我整日高歌“知了”,不是為了呼喚同伴,可惜我是天生的聾子,聽不見自己的美喉發出的樂音,卻享有著一雙慧眼。

  伴著《昆蟲記》的書香,跟我交流的昆蟲也越來越多:謀財害命的小飛蠅,能工巧匠的聖甲蟲,“人”面獸心的蟑蝴螂……

  我輕輕告訴這群可愛的昆蟲精靈:法布林熱愛昆蟲,熱愛探究,他一生專注於研究昆蟲。他堅持不懈,持之以恆,用頑強的毅力將人類的探究事業向上推進了一個臺階!

  人們都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從法布林身上,我想到了自己。還記得年幼的我:一會兒想學毛筆字,一會兒想學素描,一會兒又想學鋼琴……我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一樣也沒有學好。經過反覆考慮,我決定學習鋼琴。於是,我每天嚴格按照老師的要求練琴,晚飯後,休息日,我苦練基本功。隨著年級的升高,學習任務也變得繁重,媽媽讓我暫時放棄學習鋼琴,可我不願放棄,因為什麼都擋不住我對鋼琴的喜愛,彈鋼琴已經成為了我生活中不可割捨的一部分。我喜歡黑白分明的琴鍵、喜歡鋼琴下的踏板、喜歡令人心情舒暢的音符、喜歡一首首使人陶醉的樂曲……憑著對鋼琴的熱愛與堅持不懈,我收穫了滿滿的成功——在多次鋼琴大賽中屢次獲獎,順利透過鋼琴十級並獲得優秀……

  細細品讀著《昆蟲記》,我與昆蟲對話,我更是在與法布林對話,他告訴人們一個真理:只有堅持才能成功,擁有熱愛便可戰勝一切!

讀《昆蟲記》有感 5

  最近,我讀了一本名叫《昆蟲記》的書,它是法國昆蟲學家、動物行為學家、作家法布林的一部著作,這是一部充滿生趣和無窮魅力的作品。

  在這本書裡,法布林帶我走近了奇妙的昆蟲世界,裡面講了一些昆蟲的習性、愛吃什麼東西、有什麼特點等等,我在裡面還學到了很多新的知識,比如金步甲和螳螂會吃自己的同類,紅螞蟻會把黑螞蟻的卵偷來,等小螞蟻出生了,就成了它們的奴隸,天牛的視覺、聽覺等感官很差……

  在這本書中,給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就數螢火蟲了。別看它很小,但它可是食肉動物呢!主要的食物是蝸牛,螢火蟲在吃掉蝸牛之前先要給它打幾針“麻醉劑”,它的麻醉工具非常小,要用放大鏡才能看到,等麻醉完了,就會飛來很多螢火蟲,它們向蝸牛體內注入一些液體,不一會蝸牛就變成“肉粥”了。

  法布林的《昆蟲記》讓我走進了一個神奇的昆蟲世界,瞭解了許多有趣的昆蟲知識,同時也懂得了要勤于思考,敢於實踐,勇於探索才能不斷獲得新的知識。同時我也覺得,一個人在某方面的特殊才能,其實也來源於興趣愛好,不是嗎?正是因為法布林對昆蟲的濃厚興趣和熱愛,才誕生了《昆蟲記》這本妙趣橫生,讓很多小朋友都愛不釋手的著作。

讀《昆蟲記》有感 6

  寒假,我又讀了一次《昆蟲記》,又有了新的感觸,這本書讓我感到了生命的偉大。

  這本書的作者法布林用理論家的想法來探究昆蟲;用美術家的'看法來親近昆蟲;用文學家的感受來描寫昆蟲。這本書用十章向我們原原本本展示了昆蟲的一生:從卵進化為小蟲子起,從第一次放聲歌唱時,每一刻都觀察得那麼細緻,那麼一絲不苟。因為這本書向我們全方面展示了昆蟲的一生,所以我感受到了生命的偉大。

  一隻小小的昆蟲,要在如此繁華的自然界裡立足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可是他們做到了,在這個喧囂的世界裡,它們用自己的一舉一動向上天展示了自己生命力的頑強,這讓我感受到了昆蟲那非比尋常的毅力。

  在這本書中,有與達爾文進化論相反的概念。他很有把握地說:“優勝劣汰在理論上是宏偉的,可是在事實面前,卻是一個裝著空氣的氣球。”一隻只微不足道的昆蟲在優勝劣汰下並沒有屈服,而是用自己的稀薄之力對抗它,這不禁讓我感嘆,更讓我對人類以外所有的生命產生了敬畏之情。

  在對昆蟲的生命力的產生敬佩之情時,我也不禁感嘆起法布林的求真精神,他不會把觀察到的一例現象就當成事物的結果。在觀察前,他就會做足功課,觀察多次後,他還會探究後續事實。只有這時候,才會十分有保留的提出看法。他的求真精神也同樣讓人敬佩。

  “人生天地之間,若如白駒過隙,忽然而已”。我們要把握現在,像昆蟲一樣表現出偉大的生命力,抑是像法布林那樣擁有令人敬佩的求真精神。總而言之,只要懂得取捨,就一定能找到自己的歸宿。

讀《昆蟲記》有感 7

  “昆蟲史詩”記錄的不僅僅是小小蟲豸庸碌而短暫的一生,它所包含的,更多的是在那平凡甚至有些許醜陋的外表下的寶貴的精神財富與人生哲理。

  ——這便是我讀完《昆蟲學札記》之後最大的感受。

  可曾記得那蟬,便是那潛於地下四年,最終只有那僅僅五週陽光的卑微生命。

  共蟬從幼蟲蛻變之後的每一天都撕扯著嗓子叫喊著,咿咿呀呀的,像極了場敗了的戲,聽了怪讓人心煩的,可誰又料想其所經歷過的,他不過只是為了作曲求偶,傳承後代罷了。或許於你看來,如此不等的交換,所換來的五週陽光有何意思?但事實上,我們也不過是如此活著。這個年紀的我們,正是剛剛於地中甦醒的幼蟲,只有自己的雙手將基礎一點一點打好,才有機會在未來的社會中立足。如那蟬,無毅建穴者,定死於地中。

  當你建好未來棲息之地後,或許你可安適度過這段日子,或許你會發現周圍有的只是那枯枝敗葉,不足供給自己的生活,這怪不得誰,要怪,也只能怪命。此時,你不能怨天尤人,而須自己努力開鑿,才能用後天的努力補足先天的不足。這不足,於我們而言,可能是天賦,也可能是家室……但只有你可以改變“命”。

  誠然,若你在不適時的時候就妄圖破土而出的話,只會被天氣擊潰你弱小的身軀。

  若你不能與時俱進,改變自己,你的優勢也將成為你的劣勢,當你還揣著自己的臆想刨開鬆軟的泥土時,卻發覺上方是堅固的水泥……

  人生如蟬,四年蓄力,只為五週光芒萬丈。多年努力,只為人生巔峰之戰。

  毫不起眼的秋蟬落地,嘴中好像微弱的說這些什麼……

  “唱一場‘敗戲’,活過一生付出。”

讀《昆蟲記》有感 8

  寒假裡,我看了一本由法布林先生所寫的《昆蟲記》。法布林是法國傑出的昆蟲學家﹑文學家。雖然法布林生活在一個貧困家庭,但是他不畏艱辛,持之以恆地努力學習,最後以生花妙筆寫下了這一本譽滿世界的鉅著——《昆蟲記》。

  第一次讀《昆蟲記》的時候,不知不覺就被這本書吸引了。這是一部描述昆蟲們生育﹑勞動﹑狩獵和死亡的科普書,平實的文字清新自然;幽默地敘述惹人捧腹……把許多昆蟲都寫的栩栩如生!時時讓我覺得自己就像法布林,手上拿著一個放大鏡,蹲在一個潮溼的牆角,仔細觀察著一隻長相奇異的小瓢蟲……

  《昆蟲記》講述了一個個有趣的故事:松毛蟲一起築窩群居,一起排隊去吃松針,這種集體生活讓弱小的它們有著自己的規劃;螳螂是一隻十分兇殘的昆蟲,然而在它剛出生時,也會夭折在個頭最小的螞蟻的魔爪下;蜘蛛織網,即使用了圓規和尺子的設計家也未必能畫出一個比這個更規範的網來……豐富的故事情節讓我浮想聯翩,那些具體而詳細的文字更讓我讚不絕口。我繼續閱讀,看到法布林細緻入微地觀察毛蟲的旅行,不顧危險地捕捉黃蜂;我看到他大膽假設﹑謹慎實驗﹑反覆地推敲實驗過程,一次次的失敗,又一次次站起來。我歎服法布林為探索大自然而不懈付出的精神!

  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人生在世,草木一秋,昆蟲是人類的好朋友,《昆蟲記》是我瞭解昆蟲的啟蒙書,更重要的是法布林嚴謹勤奮的態度,值得我去思考和學習。也正因如此,鑄就了世界不朽的傳奇!

讀《昆蟲記》有感 9

  我們都曾被文字感動過,那些單一的文字組合在一起,可以成為一部名著,它是可以讓人用一生來閱讀、品味的。讀了法國生物學家、文學家法布林的《昆蟲記》後,我對這部名著肅然起敬。

  《昆蟲記》是一部描述昆蟲的種類、特徵、習性、食性和婚習的昆蟲學著作。法布林嘔心瀝血,用了畢生的光陰、細膩的筆觸去描寫昆蟲的世界。他擁有一片美麗的土地,那是他的荒石園,也是另一個世界。達爾文曾評價他是“無與倫比的觀察家”,而我認為他是昆蟲真正的朋友。

  走進書中,在另一個世界裡暢遊,透過那些密密麻麻的文字,我看到的是“手腳麻利,摔起跤來讓人替它捏一把汗,但它卻總是跌倒了爬起來,繼續奮勇地滾動著大糞球”的舒氏西緒福斯蜣螂,它的頑強與堅持不懈令我敬佩;我看到的是聖甲蟲們“在一堆牛糞堆兒上,你爭我奪的勁頭”,它們為了生存的努力讓我欣慰;我還看到了“未雨綢繆,對嚴冬如此這般防範”的松毛蟲正在加把勁幹活,它們面對環境的憂患心讓我感慨……

  我看到法布林用真理來打破《螞蟻與蟬》這個寓言,用事實告訴了我們,蟬的自力更生、聰明機智,而螞蟻則是竊取蟬的食物的強盜,是在秋季蟬鳴已了時,將蟬扯碎、肢解、弄爛,當做食物過日子的壞蛋。法布林用有力的證據,改變了人們對蟬的看法,使我們對另一個世界的小生靈有了另一種愛。“鰓角金龜用歌聲表達痛苦,用沉默表示歡樂”,法布林的這句話證明了他真正是一個瞭解昆蟲的人。多少年與昆蟲、花草作伴,使他對於歌聲有了不同的理解,那是對昆蟲的尊重與熱愛。他聽見了蟋蟀在演唱交響曲,此起彼伏,抑揚頓挫,他知道那是自然的聲音,那是最接近靈魂的觸動,比起遙遠的恆星,這樣有苦有樂的生命的顫動,才是最美好的東西。

  是誰說研究昆蟲必須要在顯微鏡下看它們垂死掙扎?法布林的做法改變了人們的觀點,他對昆蟲的尊重告訴了我們生命的重要。這本《昆蟲記》是一部奇蹟,它所記錄的是一個美好的世界,那是由螞蟻、螳螂、蜘蛛、蟋蟀等等組成的一個大家庭;那是法布林用了一生的精力,為小昆蟲們描繪的動人詩篇;那是他每日蹲著身子,與昆蟲嬉戲中體現出的探求真理、不斷求索的精神。

  合上《昆蟲記》,卻依然回味在書間。我閉上眼睛,彷彿看到了法布林正在充滿濃郁普羅旺斯氣息的荒石園裡,拿著放大鏡,全神貫注,沉浸在另一個世界裡。此時,我也沉醉了,昆蟲們那可愛的身影,那悅耳的鳴叫,那動情的故事,那美妙的世界,都深深震撼著我的心靈……

讀《昆蟲記》有感 10

  《昆蟲記》——這部由法布林撰寫的史詩級昆蟲著作,它主要講述了法布林多年來觀察昆蟲的成果,他和其他科學家研究的方法不一樣——他們在實驗室裡用手術刀為蟲子開膛破肚來實驗,而法布林是在蟲子自然生活的情況下觀察,他們探究死去的蟲子,而法布林研究活著的生命。

  走進《昆蟲記》,它告訴我:我們人類並不是一個孤立的存在,地球上的所有生命,包括蜘蛛、黃蜂、蠍子等昆蟲在內,都在同一個緊密聯絡的系統之中,昆蟲也是地球生物鏈上不可缺少的一環,昆蟲的生命也應當受到保護,得到尊重。

  法布林總是珍惜每一個生命,哪怕是很微小的生命,他也從不殺死它們。昆蟲和我們人類一樣,也會有自己可愛的小寶寶,它也有自己的家,各有各的本領,只不過它們不會說話。

  法布林的一生過得十分艱辛,56歲時才擁有了屬於自己的荒石園,用來觀察他那些可愛的小昆蟲。他用了整整二十年,才滿足了自己兒時觀察昆蟲的夢想。

  在這之前,他靠著刻苦自學,學懂了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和文學並寫出了許多為後世廣為流傳的科普讀物;他靠著刻苦自學,用生平只上過一節化學課的履歷成功當上了一名化學老師,併發明瞭一種化學染料;他靠著刻苦自學,雖然從未上過大學,但他卻成為了一名大學教授。

  直至56歲,他才用他的積蓄買下這片荒地,搬到那裡去住。他整日裡與昆蟲打交道,他說:“我收穫的不是穀物,而是大自然的秘密。”

  因此,我們所看到的昆蟲記,不僅僅是對昆蟲生活習性的記錄,更是一位執著的追夢人用畢其一生的熱情來對自己的夢想進行描繪的結果。

  那也是法布林在用他的方式向我們展現出,他眼中的最真實的昆蟲世界。

讀《昆蟲記》有感 11

  在這暑假的第一個星期,我看了一本書,它是法國傑出昆蟲學家法布林的傳世佳作《昆蟲記》。它不僅是一部文學鉅著,也是一部科學百科。

  這本書的作者透過仔細觀察、多次實驗,細緻描寫了各種昆蟲的生活習性、繁殖和捕食的方式,寫得生動有趣,我讀得回味無窮。

  作者把昆蟲描寫的很細緻,如“螳螂的大腿下面生長著兩排尖而鋒利的鋸齒,在這兩排尖利鋸齒的後面,還生長著一些大牙,一共有三個。”如“松毛蟲一面探測一面稍稍地在挖一下泥土,似乎在檢測土壤的性質”等。這些昆蟲都是我們平時能接觸到的,但我們從未這樣細緻的觀察過,透過書裡的內容,使我對昆蟲的瞭解又多了一點。

  昆蟲世界非常奇妙!在我沒讀過這本書之前,我不知道管蟲會“穿衣服”,不知道松蛾會預測天氣,也不知道小蜘蛛會用絲線飛到各個地方。現在我全知道了。有些動物的思維方式比人還巧妙,例如:赤條蜂給幼蟲留食物時,是麻醉毛毛蟲,使其失去知覺,而不是殺死毛毛蟲,這樣,就可以給食物“免費”保鮮。怎麼樣?聰明吧!

  作者不僅把我帶到了昆蟲的世界,還告戒了我做任何事情要仔細認真、堅持不懈、求真務實。

讀《昆蟲記》有感 12

  19世紀末,在法國,一本令人耳目一新的書出版了,這本書共十卷,剛一問世就引起了巨大的轟動!它就是法國著名的生物學家法布林耗盡畢生心血著成的一部昆蟲學的鉅著《昆蟲記》。這本書是法布林懷著對生命的尊敬和敬畏之情寫成的。法布林用人性關照蟲性,又用蟲性反觀社會人生,這是本書中的精華。因此, 時至今天《昆蟲記》仍被公認為是跨越時間的不朽經典。

  我讀了《昆蟲記》這本書後,深深地被它所吸引住了。法布林以其充滿愛的語言,向人們描繪了一個異彩紛呈的昆蟲世界。這裡有善於偽裝的螳螂,一直為未來做準備的天牛,勤勞有條理的舍腰蜂,為孩子盡職盡責的母蜘蛛,有團隊合作精神的松毛蟲......每一種昆蟲的習性、工作、繁衍、死亡都活靈活現,充滿了靈性與智慧!

  正這是這樣一部描寫昆蟲們生育、勞作、狩獵與死亡的科普書,平實的文字,清新自然;幽默的敘述,惹人捧腹……他們有的兇殘,有的溫柔;有的堅強,有的軟弱。法布林的《昆蟲記》,讓我沒有夢幻感,那些具體而詳細的文字,不時讓我感到放大鏡、潮溼、星辰、昆蟲氣味的存在。

  讀完這本書後,原本對昆蟲一點兒也不感興趣的我,也開始對昆蟲的世界充滿了好奇,開始留心起身邊的昆蟲。漸漸的發現這些小生靈真的很可愛。他們雖不如人類高等,但卻有自己的情感。先來說說狼蛛吧。

  狼蛛是有毒牙的蜘蛛中的一種,它們咬獵物的時候很精準。它們會咬住獵物身上的活動神經,讓獵物停止活動,然後再把它們殺死,吃掉。不僅如此,它的外表也極其可怕。狼蛛有一個又小又圓的頭,頭上長著八隻眼睛和恐怖的毒牙,還有八隻長毛的長腿。真是讓人望而生畏!雖然它的外表很可怕,獵食也很殘忍,但卻有強大的母愛。當狼蛛產完卵後,它把那張不成形的網用腳輕輕推到一邊,把卵袋往身上一背,卵帶就成了它的無價之寶。狼珠媽媽把它的卵保護得嚴嚴實實的,無論行路、休息、捕獵、逃跑,狼蛛媽媽與它的卵袋每分每秒都不離開。如果卵袋意外脫落了,狼蛛也會飛速地拾起卵袋。狼蛛的母愛真深啊!

  法布林把昆蟲當成人類來友好的對待,在他看來,昆蟲與人相等。他心中充滿了對生命的關愛之情和對自然萬物的讚美之情,值得我們學習。

  《昆蟲記》雖然是一部昆蟲的研究記錄但卻教會了我許多。 作者對昆蟲研究的執著,也讓我深受感觸:我們應該有追求真理的勇氣和毅力,對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應該有始有終的去把它做好,相信自己的能力,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潛能。哪怕你的追求在別人看來是枯燥的,寂寞的,乏味的,只要你有恆心,就一定可以創造出奇蹟。

讀《昆蟲記》有感 13

  今天,我看了一本法國昆蟲學家法布林寫的《昆蟲記》中的神奇獵人---節腹泥蜂的書,我很受感動。

  文章主要內容是這樣的:一隻雌性節腹泥蜂名叫阿布,她生了一群小寶寶,為了能讓她的寶寶健康地成長,阿布到處尋找食物,在路上,阿布看見受傷的象鼻蟲、聖甲蟲、糞金龜------,阿布都搖搖頭,說:“這些東西都不新鮮,我才不會讓寶寶吃這些骯髒的東西。經過一段時間的尋找,阿布終於找到了一隻大大的斑點象鼻蟲,這是節腹泥蜂幼蟲最好的食物,雖然,那隻斑點象鼻蟲體形比阿布大得多,但阿布為了她的寶寶們,還是飛下去捕捉,經過一番殊死搏鬥,阿布終於刺中了象鼻蟲的要害。 為她的寶寶帶去了新鮮又肥美的食物。

  節腹泥蜂阿布為了她的寶寶們,歷盡了千辛萬苦,尤其讓我感動的是,阿布抓到斑點象鼻蟲後,在返回的途中,自己身陷困境,卻還在擔心她的寶寶因得不到食物會餓死,最後利用機會逃了出去。這讓我想起了我的媽媽,在我生病時給我無私關懷的情景。記得有一次,我發高燒,媽媽不顧白天上班的勞累,衣不解帶服侍於我的左右,最後我的高燒退了,媽媽卻病倒了。不僅如此,媽媽對我的關愛還表現在學習上給我無私幫助,生活上讓我衣食無憂。為了我能健康,快樂地成長,放棄了她的業餘愛好,把業餘時間都花在教育我的身上。

  不管是節腹泥蜂,還是我的媽媽,她們為了子女的成長,無私奉獻的精神充分表明了世界上最偉大的愛——母愛!

讀《昆蟲記》有感 14

  你有沒有想過昆蟲的生活?或是昆蟲的世界?你有沒有想過昆蟲的習性,覓食方法,繁衍與死亡…….讀《昆蟲記》可以讓我們洞悉這所有的一切。

  《昆蟲記》,又名《昆蟲物語》,《昆蟲世界》。是法國昆蟲學家、文學家讓-亨利·卡西米爾·法布林所著的長篇科普文學作品,全書共十卷。真實地記錄了昆蟲的生活,表述的是昆蟲為生存而鬥爭時表現出的靈性。該作不僅詳細地記錄了法布林的研究成果,更記載著法布林對昆蟲的痴迷,研究的動因,生平抱負,知識背景,生活狀況和他對大自然的無限熱愛與追求。法布林,法國博物學家、動物行為家、昆蟲學家、科普作家,以《昆蟲記》一書留名後世,以膜翅目、鞘翅目、直翅目等而聞名,雨果稱他為“昆蟲世界的荷馬”。因貧病交加,法布林於92歲逝世。

  簡介完畢,現在讓我們走進《昆蟲記》。

  這是一本讓我記憶深刻的一本書。它讓我明白了自然昆蟲界的太多太多。我不知不覺對我之前瞧不起的昆蟲的肅然起敬。從《昆蟲記》裡,我認識了天才建築師蜘蛛,預測天氣大師松毛蟲,捕食高手螳螂、愛美的被管蟲、快樂的蟋蟀、挖隧道的礦峰、不會迷失方向的蜜蜂、環境清潔工綠蠅、有兩顆毒牙的狼蛛、“小鬼”恩布沙、吃枯露菌的甲蟲、捕食蒼蠅的捕蠅蜂、嬌小的赤條蜂、喜好唱歌的蟬……等等。這些平時被人忽視的小蟲,在《昆蟲記》裡,一個個像注入了新的活力。盡情的展示著自己的色彩。而這一切,都出自偉大的科學家,法布林,之手。但是,法布林並不是隨隨便便就獲得瞭如此大的成就,他忍受了幾十年的貧寒交迫,憑藉自己超乎常人的毅力,是用努力和汗水換來的,一個人耗盡一生的光陰來觀察、研究昆蟲,已經算是奇蹟了;一個人一生專為昆蟲寫出十卷大部頭的書,更不能不說是奇蹟。成功者背後的路都是那麼艱辛

  法布林對自然界的一切生物都充滿了純潔的愛。他從小家境就十分貧寒,但他任然刻苦努力地研究生物學。他坦然接受生活中的一切,懷著感恩的心去面對。這就正好詮釋了快樂的真諦:知足常樂、欲大則空。即使生活再苦,他依然堅強樂觀的面對生活,這一切,並非所有人都能做到。

  再說《昆蟲記》一書,這是一本被認為是創造了奇蹟的書,為什麼說它創造了奇蹟呢?因為它記載了昆蟲的本能、習性、勞動、婚戀、生育和死亡,而且它創造於十八至十九世紀之間,在那個時期,昆蟲學家的“田野實驗”是不被認可的,昆蟲學家們只是將昆蟲做成標本,睜大眼睛觀察,卻不考慮真正的昆蟲的習性與本能。這本書的問世被看作動物心理學的誕生。《昆蟲記》不僅是一部研究昆蟲的科學鉅著,同時也是一部謳歌生命的宏偉詩篇。法布林窮其畢生精力深入昆蟲世界,在自然環境中對昆蟲進行觀察與實驗,真實地記錄下昆蟲的本能與習性。整本書所寫的昆蟲都使我感到有趣之極。這是作者細心觀察的結果。如:螳螂的大腿下面生長著兩排十分鋒利的像鋸齒一樣的東西。在這兩排尖利的鋸齒後面,還生長著一些大牙,一共有三個。“為首的那條松毛蟲一面探測,一面稍稍地挖一下泥土,似乎在測定土的性質”,這些只有仔細觀察才能寫出來。但是光仔細觀察還不夠,還要有細緻描寫,讀者才能看懂,如“這小筒的外貌,有點像絲織品,白裡略秀一點紅,小筒的上面疊著一層層鱗片,就跟屋頂上的瓦片似的”,這些細緻描寫,使整本書顯得更加生動、具體,引人入勝。

  《昆蟲記》很有真實感,那些具體而詳細的文字,讓我喜歡上了這些可愛的小生靈;是《昆蟲記》,讓我看到了昆蟲跟我們人類在生與死、勞動與掠奪等許多問題上都有著相似點。這是人類與自然界眾多的子民――昆蟲,共同譜寫的一部生命的樂章!

讀《昆蟲記》有感 15

  今年的暑假裡,我認真地讀了《昆蟲記》。這本書的作者叫法布林,是個法國人,大約從1860年開始寫《昆蟲記》。在長達十年的時間裡,法布林一邊進行觀察和實驗,一邊整理前半生研究昆蟲的觀察筆記、實驗記錄和科學札記,終於完成了《昆蟲記》。

  關於蜘蛛,法布林是這樣寫的:這些小蛛紛紛被飄浮的絲帶到各個地方。原來揹著一群孩子的榮耀的母蛛變成了孤老。一下子失去那麼多孩子,它看來似乎並不悲痛。它更加精神煥發地到處覓食,因為這時候它背上再也沒有厚厚的負擔了,輕鬆了不少,反而顯得年輕了。不久以後它就要做祖母,以後還要做曾祖母,因為一隻狼蛛可以活上好幾年呢。

  如果沒有看這本《昆蟲記》,我們平時見到蜘蛛,會想到什麼呢?所以,我還是建議同學看一看這本有趣的書。我最佩服的還是寫這本書的作者,法布林一生堅持自學,先後取得了業士學位、數學學士學位、自然科學學士學位和自然科學博士學位,精通拉丁語和希臘語,喜愛古羅馬作家賀拉斯和詩人維吉爾的作品。法布林晚年時,《昆蟲記》的成功為他贏得了“昆蟲界的荷馬”以及“科學界詩人”的美名,他被譽為“昆蟲之父”。

【讀《昆蟲記》有感】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