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語文> 九年級語文一雙手評課稿

九年級語文一雙手評課稿

九年級語文一雙手評課稿

  讀過《一雙手》這篇入選教材的文章,我一下子就被作者細膩的文筆所折服。而在聽過徐慧穎老師執教《一雙手》之後,我則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閃現出的智慧火花而驚歎――“細微之處起波瀾”!這正是徐老師教學藝術之所在。

  一、無聲之處撥響心靈之弦,讓感悟與對話共舞。

  《一雙手》這篇文章儘管樸實無華,但對於四年級的小學生來說,要透過一雙手,體會出林業工人張迎善這位“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平凡之中的偉大,併產生敬佩之情實屬不易。徐老師在教學過程中緊緊抓住文中描寫“手”的外形,以及形成這雙手的原因幾段文字,讓學生潛心會文字,藉助看、比手的模型這種方式,讓學生在靜心回想中調動起對鼓皮、幹蘑這些事物已有經驗的體會,感受張迎善這雙手的與眾不同,引發學生的好奇之心,在探究原因的過程之中關注數字描寫,在圈畫、演算中思考,在師生、生生對話中昇華,從而幫助學生將無聲的文字變成了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一個看似普通實則不普通的林業工人――張迎善在學生的`心目中立了起來。

  二、平實之中孕育情感之音,讓愛心與智慧齊飛。

  “我們一起來為張迎善算一算,栽一棵樹手往土裡插――就算三次吧,一天栽一千棵,這雙手往土裡插多少次?十天這雙手往土裡插多少次?二十天呢?張迎善一共栽了多少棵樹?這雙手又往土裡插了多少次呀?”“課文中還有哪些數字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把它圈出來,大聲地說一說。”“看看這些數字,再想想這雙手,孩子們你又想說些什麼?”……如果說透過《一雙手》我們認識了張迎善,那麼透過徐老師這些平實的課堂引導語,我們同樣感受到了一個老師的愛心和用心,它將教師的情感、思想化作了學生的智慧、靈動。學生在徐老師的引導、激勵下,積極性、主動性被充分調動起來,他們入情入境地讀書、感悟、交流,情感的心絃被撥動,思想變得豐富起來,他們不再害怕張迎善那雙粗糙、奇大的手,而是用讚賞的眼光、懷著敬佩之情重新去審視張迎善的那一雙手。

  他們透過這雙手看到了勞動者之美,看到了因為勞動而獲得的財富以及幸福的心情:一車車的木材,一彎彎的清泉,一群群的小動物,以及張迎善還有無數和張迎善一樣的勞動者美好的心靈,幸福的笑臉……

【九年級語文一雙手評課稿】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