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語文> 八年級政治《社會規則與正義》評課稿

八年級政治《社會規則與正義》評課稿

八年級政治《社會規則與正義》評課稿

  葉瀾教授在“什麼樣的課算一堂好課”的研討中為我們提出了以下幾點參考意見:

  ①有意義,即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實現學新知、煉能力、悟情感三方面目標;

  ②有效率,即課堂教學要力爭受眾面廣、參與度高,避免成為個別或少數學生的表演舞臺;

  ③有生成性,即過程中點亮學生智慧的火花,挖掘資源背後的潛在價值;

  ④常態性,即樸素簡約中顯“神奇”,不為公開課“表演”公開課。

  ⑤有待完善,即不求十全十美,但求盡善盡美,缺憾當是生活,真實才有進步。

  以此為標準,再來回味、品鑑鄧權忠老師的這節課,可以說是“課如其人”:有思想、有內涵、穩重又不失親和。整堂課鄧老師話語不多,但卻句句提到關鍵處、問到點子上、說到心裡去,充分顯示了一位名師久經磨礪的課堂駕馭能力。

  具體說來,鄧老師的這節課集中閃現了以下幾個方面的亮點:

  首先,教學組織周密嚴謹,思路清晰,目標明確。

  整個課堂圍繞“社會生活需要制度規則”“制度規則需要體現公平正義”“公平正義的制度規則需要自覺遵守”三方面內容層層遞進,逐步深化,學生於無形中追隨鄧老師的思路感受制度規則的必需性、合理性和必要性。

  其次,素材選用恰到好處,詳略有致,分析透徹。

  從“簋街起火,消防車趕往救援”的社會新聞到“華蓋社群晨練擾民”的求助帖,再到“三模三電高考加分”的爭議問題以及我國近年制度規則的完善舉例,鄧老師的這堂課共選用了四則素材,實用不花俏,內容緊扣本課核心目標,具有啟發性和思考性,體現了常態化教學。且圍繞素材展開的設問、追問、補問充分挖掘了資源價值,前後之間有聯絡,首尾之間有呼應,將整堂課凸顯得愈加紮實豐滿。

  第三,對比手法貫穿始終,彰顯奇效,“形”“神”兼備。

  課堂教學的實踐證明,運用對比的教學手法有助於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增加學習主動性,提高學習效率,最佳化學習效果。鄧老師從中德兩國面對消防車的態度對比伊始,透過印象最深刻的制度和社群缺少規則制度延展,藉助加分制度不完善和社會規章制度完善的正義性遞進,依傍自覺遵守規則和逃避制度的後果提升,有效地激發了學生思維的碰撞,逐步引導學生在比較中思考,在比較中討論和爭辯,在比較中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在比較中化有形預設為無形思想。

  第四,板書設計簡潔明瞭,統攬全域性,提升主題。

  鄧老師的板書可謂亮點中的“亮點”,為整堂課畫龍點睛。一方面高度概括了本課的中心內容,另一方面又透過巧妙的設計形成良性迴圈,學生可以從任一視角入手,闡發自己對本課所學內容的認識,體現了課堂的開放性和以生為本的原則與思想。

  第五,語言闡述條分縷析,富於啟發,親和有度。

  精妙的語言往往能夠彰顯無窮魅力,打造如水的課堂。鄧老師的課堂因他的語言而精彩,這份精彩可以用四個“善於”來形容——善於提問、善於評價、善於啟發、善於總結。在高超的對話技巧引領下,學生由淺識走向深知。

【八年級政治《社會規則與正義》評課稿】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