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新材料> 優秀鄉村醫生主要事蹟

優秀鄉村醫生主要事蹟

優秀鄉村醫生主要事蹟(通用11篇)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許多人都有過寫事蹟的經歷,對事蹟都不陌生吧,事蹟可以起到引導良好風氣、推動工作、激勵後進的作用。那麼擬定事蹟真的很難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優秀鄉村醫生主要事蹟(通用11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優秀鄉村醫生主要事蹟1

  曾是一名家庭醫生團隊成員,隨著脫貧攻堅戰的打響她又走在精扶貧的最前線,在她分管領導局長的帶領下負責全區19個專項扶貧專案之一的健康扶貧,她兢兢業業、任勞任怨,在平凡的崗位上用心用情工作,為保障全區動態調整的4851戶10853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的健康忙碌著。她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操持著理清貧困患者的患病情況、建立分類救治、實施衛生扶貧救助等工作,確保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縣域內住院/慢性病門診自付費用控制在10%以內。她的工作得到了扶貧同行、衛健系統和貧困患者的高度認可,為轄區的脫貧攻堅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一、有效結合家醫服務方式,全面理清貧困人員患有慢性病情況

  在2017年,剛接手健康扶貧工作時,她研讀健康扶貧政策,並常思考,“如何才能摸清貧困戶的患病情況並能得到及時有效救治?又怎樣才能提高貧困戶的身體素質?又怎樣能讓他們提高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呢?”帶著一系列的疑問請教了她的分管領導唐局長後,得到了啟發,有了許許多多的構思、想法及規劃,立馬行動起來,首先用最短的時間,有效利用家庭醫生上門服務模式,對轄區內的貧困戶進行全面摸排患有慢性病情況,她時常與家庭醫生團隊一起走村入戶、風雨無阻,吸取可行性的經驗用於鋪開全區慢性病覆蓋工作中,透過大家的共同努力,先後多次入戶摸排、核實後,全區共計摸排出疑似約1426人患有不同程度、不同病種的慢性病。

  二、隨時掌握動態,及時跟進認定進度全力保障貧困患者得到精準有效救治

  一方面針對摸排出疑似患有慢性病的人員她又發動全衛健系統力量,結合縣級醫院與鄉鎮衛生院醫療資源,集中發放篩查告知書,有序展開全區的建檔立卡貧困患者慢性病認定工作,她時常強調,在慢性病認定工作開展過程,既要實事求是,又要分門別類。針對不同的狀況採取不同的措施,如比個別特殊貧困人員行動不便,無法到醫院辦理的要我們組織家醫團隊親自上門協助辦理,要讓符合條件的貧困患者及早透過認定並享受到慢性病維持治療(門診特殊疾病)政策。在全衛健系統共同努力下,從2017年12月底只有857人次(728人)貧困患者享受門診特殊疾病補助增加到2650人次(2081人)貧困患者享受門診特殊疾病補助;足足新增了1793人次(1353人),在慢性病的認定工作上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另一方面衛生扶貧救助基金也同時發力,截止目前,共救助建檔立卡貧困患者10990人次,合計使用衛生扶貧救助基金647。47萬元;確保了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縣域內住院/慢性病門診自付費用控制在10%以內。

  三、強化內外宣傳、提升健康扶貧政策知曉率

  脫貧攻堅所包含的近20個專項工作中,健康扶貧的政策最為專業、也最為複雜。相關政策涉及醫保局、財政局、衛計局、民政局、殘聯等部門,在病種的分類與救治方面,也存在著不同的報銷比例。為了提升健康扶貧政策的知曉率,透過各種途徑和方法的宣傳讓貧困戶和基層群眾知曉就顯得尤為重要。除了傳統的宣傳手冊、宣傳單、電視、廣播、微信、手機報外,她曾到白馬關鎮政府、金山鎮政府等地方向駐村第一書記、鎮村幹部宣講健康扶貧政策;同時要求所有的醫務人員必須人人知曉、人人過關、人人宣傳。特別保障了貧困患者100%擁有自己的家庭簽約服務醫生團隊,醫務人員透過走村入戶開展對貧困患者的慢性病隨訪和家庭簽約服務時,面對面的對患者及家庭成員開展健康扶貧政策的解讀和宣傳,提升貧困患者對健康扶貧政策的知曉率。為了方便貧困患者的治療與諮詢,她的手機、微信24小時開放,及時為需要諮詢的群眾答疑解惑。

  四、兢兢業業、砥礪前行,為脫貧攻堅取得勝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不畏艱辛、兢兢業業,踏踏實實做事,”這是她經常放在嘴邊的一句話,昨年年底她代表區擔任調查員到漢源縣參加脫貧攻堅縣際交叉考核,有天在漢源縣一個叫蘇古村的地方,她需要到蘇古村10組,但10組位於山頂上,是一條盤山公路婉蜓上升,每個轉彎處只有先倒車退幾米,才能拐上去,汽車緊緊貼著道路內測行駛,同行的調查員問她怕不怕?我們會不會一個剎車沒剎住掉下山崖去,她說:“怕肯定怕呀,但必須鼓足勇氣前行,正是由於住得偏遠,我們才更要去看老鄉家中自來水、廣播電視、通訊訊號等是否齊全,我們要把工作做實、做細才能更好的打贏脫貧攻堅戰啊!”

  而且她有個習慣每到一戶貧困戶家中,總要先問對方廚房和臥室在哪裡?到廚房掀開鍋蓋檢視家裡伙食,擰開水龍頭看是否有水,關切地詢問貧困戶“衣服夠不夠穿、冬天過冬棉衣有沒有”等等情況,總是很仔細、認真地問實問清每一個問題,填好每一份問卷,同時她也是團隊中解答健康扶貧專項政策的好能手,對健康扶貧政策相當熟悉,同伴們總是在遇到健康扶貧相關問題能第一個想到她,平時也經常得到同伴們及帶隊領導的一致好評。在今年她又被區上抽調參加全省統一安排部署的”兩不愁三保障回頭看”大排查區上專班的工作中,在炎熱的兩個月裡,她每天穿梭在貧困戶的家中,認真核實兩不愁三保障實際情況,為我區脫貧攻堅戰驗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優秀鄉村醫生主要事蹟2

  劉祥,男,40歲,本科學歷,學士學位,中共黨員,副主任醫師,,現任赤城縣中醫院副院長。自參加工作以來,一直從事骨傷科臨床工作,是赤城中醫院骨科學術帶頭人。

  勤於學習,醫術日精

  1996年本科五年畢業,當其他同學都選擇留在大城市時,他毅然決定回到自己的家鄉赤城。那時,赤城中醫院骨科是空白,1999年5月—2000年5月在天津中醫學院一附院骨科進修1年。為了充分利用時間,在進修期間能汲取最大量的知識,他每天晚上騎車十多里地到天津醫院復位室學習骨折脫位的手法閉合復位,一個夜班之後,早晨再騎車去中醫學院一附院上白班,雖然很辛苦,但每晚十多例骨折整復的學習機會,使他在很短的時間內把從頭到腳人體每一處骨折的整復手法一一記在心裡。學習結束回到本院後將所學的知識運用於臨床實踐,運用小夾板治療四肢閉合骨折,患者痛苦小,費用低,術後功能恢復好。並逐漸總結出一套治療治療骨科常見病的綜合療法。該法包括推拿、牽引、烤電、小針刀、中藥外敷內服,為我縣許多多年的腰椎病、頸椎病、膝關節患者解除了痛苦,在當地和周邊地區群眾中建立起很高的信譽。為了全方位運用各種手段為患者治療,又師從於我國骨科前輩王家鼎教授一年半,到中國中醫研究院廣安門醫院骨科深造半年,使他的骨科疾病的診斷及手術技術大幅提高,逐漸成長為赤城縣一名優秀的骨科醫師,中醫院骨科學術帶頭人。聯合張家口第二醫院骨科為中醫院帶出了一批骨科技術人員,使骨科成為中醫院重點學科,開展四肢創傷骨折內固定手術,並完成赤城縣第一例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2009年該科被確立為河北省農村中醫骨傷科專科重點建設科室。

  深入科研,敢於創新

  他在診療工作中理論聯絡實際,不斷從實踐中總結創造,在繼承傳統治療方法基礎上自己摸索出一種獨特的治療手段——劉氏指標療法。指標療法在我國流傳已久,但近三十年來,隨著現代醫學的發展及我國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各種現代化診斷、治療裝置的廣泛應用,臨床治療越來越單純依賴藥物與手術,學術界對於一些傳統治療方法逐漸邊緣化。這樣,患者就診費用越來越高,藥物毒、副作用發生的事件越來越多。同時還有些患者恐懼手術、穿刺等各種有創治療,使一些臨床大夫束手無策。頸椎病、腰椎病、急性腰扭傷、膝關節骨性關節炎、坐骨神經痛及部位軟組織損傷是中醫骨傷科常見病,幾乎佔骨科門診量的80%,其中絕大部分都具備非手術治療指徵,但治療起來病程長,保守治療需要多元化的治療手段。針灸與推拿手法作為主要治療手段,其療效已被廣泛認可。然而一些患者(尤其女性患者和兒童)素來懼針,不敢接受針灸治療。他在多年的臨床工作中,治療各種疾病多配合指標療法,有些單純使用指標,均取得滿意療效。為進一步系統、規範的研究指標療法在骨傷科疾病治療中的應用與規範,2008年申請科研課題“針療法在骨傷科疾病治療中的應用與規範”,2009年河北省中醫藥管理局批為指導性科研計劃專案。在他的主持下,課題組成員客服了條件與經驗的不足,使課題研究按期完成,達到了預期目標,並發表相關論文三篇。經專家組鑑定,認定該研究成果在國內具有創新性和先進性,具有同領域領先水平,2012年6月,獲省科技廳頒發的科技成果證書。他工作中勤于思考、不斷探索歸納,撰寫學術論文6篇,其中5篇發表於國家級核心期刊。

  勤修醫德、無私奉獻

  自2005年8月起擔任赤城縣業務副院長,一貫以身作則、高度負責、任勞任怨、敢於承擔責任。堅持每個工作日出門診,手術、查房等臨床工作不放鬆。2003年“非典”來襲,北京、廣州大量病例病重死亡,全民設防。醫院自然是第一道防線,每天接觸大量患者並負責發熱篩查。雖然醫院自制了防護服,但是作為醫生我們知道這種所謂“防護服”,其實根本起不到隔離病毒的作用,當面對感染或死亡的危險時一線醫生其實是用生命去博弈。縣裡成立抗擊非典搶救小組,報名時他曾經猶豫過,對自己到最前沿最危險的地方去他從不猶豫,因為他選擇了醫生這個職業的時候就註定要做人民生命的守護者,哪怕有再多的危險。但是當時他的女兒才剛剛出生1個月,他怕把病毒帶回家,傳染給沒有任何免疫力的女兒,所以他猶豫了。但最後他堅決的報了名,並擔任中醫院第一梯隊隊員。他的選擇是:放棄回家見女兒,直到抗擊非典勝利,一個人承擔所有的危險。2007年6月的一天,一輛裝滿液態氯的大罐車在我縣境內炭窯溝梁發生重大交通事故,卡車傾覆,罐內氯氣洩漏,司機及一名跟車人員生死不明。中醫院接到急診電話後,他作為急救小組組長,立刻組織人員隨救護車抵達現場。距離現場還有4、5百米時就聞到刺鼻的氯氣味,消防人員已經將周圍人員疏散,在距離現場大約1百米的地方几乎就無法呼吸,戴著防毒面罩仍然被嗆得鼻涕眼淚直流。當得知還有1人在事故現場未被救出生死不明,需要馬上搶救時,邊上有人說:“下面毒氣太濃,下去弄不好就得燻死,給多少錢也不能去”。他說:“只要有需要,我去,這是我們的責任。”最後,他帶領另一位急救人員衝進高濃度毒氣裡面將傷者抬了出來。每次有類似這樣的場面,他總是衝在最前面,把危險留給自己。他用自己的實踐行動詮釋了白衣天使的內涵——奉獻。做一名好醫生,要做到德才兼備而且是以德為先。在治療過程中,不管是熟人還是陌生人,不管是領導幹部還是普通百姓以至於乞丐,他都一視同仁,根據病情需要診治。因為許多骨科疾病都和生活習慣有關,而最後恢復的情況也和功能鍛鍊有很大關係,所以治療中他總是不厭其煩地向病人及家屬講解護理要點。他經常對學生們說,我們治療的是完整的人,而不是單獨的器官。因此我們不僅要接好患者的骨頭,更要讓患者擁有好的功能,如果功能不行,骨頭長得再好也是失敗的。所以治療前確定治療方案時,治療過程中的護理及治療後的功能鍛鍊他始終貫穿這一思想。為了減輕患者負擔,一般他都會盡量少做裝置檢查,多做親手查體。一位患者說“我的膝關節炎疼痛,在北京、張家口大小醫院花了7、8千也沒看出什麼病,還一天比一天重,沒想到在中醫院花了2百來塊錢就看好了。”還有患者說“在劉大夫這裡看病,看完了清清楚楚,不像在別處,沒和大夫說兩句話呢就看完了,花了好多錢也沒搞清楚自己是什麼病該怎麼治。”就這樣透過一點一滴,一言一行良好的口碑在患者中樹立起來。現在,在縣城及周圍鄉鎮的百姓中許多人都知道在赤城中醫院有一位年輕的骨科大夫看病看得準而且態度好。在中醫院劉祥同志也成為年輕醫生的楷模。2010年度被評為縣級“優秀共產黨員”,2011年被評為“赤城縣十大傑出青年”。06至12年度連續七年專業技術考核為優秀。

  面對發展中的'赤城縣中醫院,他深刻體會到,人生最大的幸福在無止境的追求中,最大的樂趣在“救死扶傷”中,最大的價值在無私奉獻中。他堅信他所選擇的路子是正確的,所從事的職業是光榮的,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應該的。他說,今後,他將更加虛心地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努力工作,以開創性的工作回報黨,回報人民,努力為赤城人民的醫療衛生事業奉獻自己的一生。

  優秀鄉村醫生主要事蹟3

  彭林,男,44歲,大專文化,村醫,貴州省遵義市新蒲新區永樂鎮高粱村人。自1998年擔任高粱村衛生室鄉村醫生以來,他立足農村,在最基層的醫療衛生工作崗位上默默奉獻,守護著當地農民群眾的健康。他憑著崇高的醫德、精湛的醫術,為病人除疾祛病,排憂解難,贏得了廣大群眾的信賴和讚譽。

  一、情繫農村,服務百姓無怨無悔。

  2008年,他在參與統一的手足口病防疫任務時,有一次晚上出急診,由於雨天路滑,不幸跌倒。為了完成工作任務,儘管控制手足口病疫情,她帶傷仍然堅持戰鬥在一線,到病患者家中督導消毒殺菌,宣傳疾病防控知識。群眾看到她有時痛得直冒冷汗,感動地流下了眼淚。

  得到彭醫生精心醫治的人,都誇他是個“學歷不高水平高,年齡不大學問大,不是親人勝似親人”的好醫生。

  二、紮根農村,辦好百姓家門口的醫院。

  2008年,鄉村衛生服務一體化管理工作在我縣進行試點。為了辦好百姓家門口的醫院,他積極配合上級,按照鎮衛生院的統一標準要求,建成了佈局合理的規範化村衛生室,實現了六室分開、配備了微機和規範化的診療設施,並實現了微機收費,合作醫療門診統籌刷卡,讓村民在衛生室門診看病就能報銷藥費,把黨和政府惠民政策落到實處,受到廣大群眾的支援擁護和交口稱讚。

  同時,建立健全了公共衛生服務體系,積極主動地做好公共衛生服務工作。現已為轄區2000多名常住居民進行了健康查體並建立了居民健康檔案,為轄區200多名老人,123例高血壓病人,32名糖尿病人,7名重型精神病人建立健康檔案並納入健康管理,提供每三個月一次的上門隨訪服務。他特別關心老年人健康狀況,每年都親自上門為65歲以上老人進行一次健康體檢,並及時將查體資訊存入檔案,成為老年人的貼身健康顧問。

  三、支援改革,利為百姓謀。

  實行藥品零差價銷售,嚴格執行國家基本藥品目錄制度,從根本上改變以藥養醫的局面,解除看病難、看病貴問題,是一項利國利民的重大民生工程。但對於鄉村醫生來講, 是個全新的挑戰,壓力重,任務多,每天都是超負荷工作,而且待遇大幅度地降低。彭林醫生沒有絲毫 怨言,還是一如既往地完成各專案標任務。

  四、積極配合村支兩委工作

  作為村醫,還是一名老百姓信任的村醫,他除了日常工作還大力支援高粱村村支兩委各項工作,遇到有不理解的群眾,做出正面解釋,還幫忙收取新型農村合作醫療。

  優秀鄉村醫生主要事蹟4

  他沒有做出驚天動地的大事,他就是一名普通的鄉村醫生。然而,他在18年的從醫路上,卻表現了對人民的無限熱愛,對黨的無限忠誠。17萬次出診,騎壞7輛摩托車該是多遠的路程,這還不算前4年用雙腳走過的溝溝壑壑,坑窪泥濘,而他從未收取過出診費用。

  有這樣一種程式:在大醫院,上班之後,要排隊,掛號,還需耐心等待。

  另有這樣一種方式:一聲呼喚,無論白天黑夜,颳風下雨,但聽摩托車聲響處,便送醫送藥到床前。 有這樣一些收費專案:掛號費,各種診費,藥費。

  另有這樣一些收費標準:有錢的收成本費,沒錢的可欠費,貧困的可免費。

  當個別醫生把紅包裝進兜裡時,他卻把患者多年的欠費單付之一炬。

  這一收一付之間存在多大的差距,這是衡量醫德醫風的標準和尺度。治病救人是醫生的天職,付諸實踐才見醫者仁心。

  他沒忘本,他是用這種方式回報家鄉。有他在是這28個村4600人的福份,而他自己的日子卻過得十分清貧。進城購藥花再多的錢也不心疼,而給家中缺奶吃的孩子只買最廉價的奶粉。他舍小家顧大家,僅靠種地和果樹這些微薄的收入免強維持生活,卻把大愛義無反顧的奉獻父老鄉親,哪裡有病人哪裡就有他的身影,還是那樣有錢沒錢一樣治病救人。

  他就是鄉村醫生賀景龍,一名優秀的共產黨員,一名醫務界的榜樣,一名老百姓心中的好人。

  優秀鄉村醫生主要事蹟5

  李廣歆,男,漢族,民權縣人,1963年10月生,中專文化,全科醫師合格證,1983年至今擔任伯黨鄉鄉雙樓村衛生員,30年來,立足農村,在最基層的醫療衛生工作崗位上默默傾注和奉獻了大量的精力和心血,守護著全村各族人民的健康。憑著崇高的醫德、精湛的醫術,為病人除疾祛病,排憂解難,從未出現醫療事故,贏得了廣大群眾的信賴和讚譽,多次受到鄉主管部門的表彰。其主要事蹟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義無反顧,立志農村衛生事業。

  1983年剛畢業,李廣歆就在雙樓村衛生室工作,由於工作認真出色,不計個人得失,任勞任怨,深得同事和群眾好評。當時經濟較為落後,農村缺醫少藥現象十分嚴重。雙樓村人口一千餘人,雙樓村地廣人稀,卻沒有一名鄉村醫生,群眾就醫十分不便,李廣歆看在眼裡急在心裡,於是他就報名到商丘衛校學習,畢業後他回家幹起了鄉村醫生工作,這一干就是30年。

  在平凡而艱鉅的工作崗位上,李廣歆日診臨床夜讀書,刻苦學習,勤奮鑽研,儘可能多地學習和掌握醫學知識,在專業上力求精益求精,對一知半解的經常到衛生院、縣醫院虛心請教。

  二、顧全大局,完成公共衛生任務。

  2003年正當“非典”無情的肆虐祖國大地,外出返鄉人員如潮水般湧回,李廣歆作為一名村級衛生工作人員,義無反顧,不計個人安危,每日要給五十多名返鄉人員上門監測體溫,及時將資訊反饋給衛生院,並自費數百元列印“非典”預防宣傳手冊和黑板報,傳送到家家戶戶。在兩個多月的時間裡,累計行程數千公里,不計個人得失,鄉黨委和衛生院領導給予高度讚揚。

  三、情繫農村,關心廣大群眾疾苦。

  從事鄉村醫生工作以來,不但每天上門就診的病人非常多,而且半夜出診現象也很普遍。還記得在1997年9月的一個夜晚,時間已是十二點多,勞累了一天的李廣歆剛剛睡覺。突然間,鄰村的兩個村民在門外大聲敲門,說他們村有人服了農藥,李廣歆急忙起床,向他們簡單瞭解一下情況後,背起藥箱,不顧一天的疲倦,立刻趕到現場,對病人進行搶救,終於,病人得以脫險了。像這樣半夜出診的事對於李廣歆來說真的是太多了。三十年來,李廣歆共接診病人四餘萬人次,出診近萬人次,卻從沒有收取群眾的一分出診費,給當地村民直接減少診療費用數十萬元。這三十年來,李廣歆跑遍本村和周邊幾個村每一條小道,熟悉了每一戶村民身體健康狀況,誰患過哪些慢性病,誰對哪些藥物過敏,誰家有幾個小孩,在他心裡一清二楚。由於工作繁忙,他從沒睡一個安穩覺,從沒過一個輕鬆愉快的節日。由於技術過硬,口碑極好,周邊村甚至外鄉村的病人都慕名而來。得到過他精心醫治的人,都誇他是個“學歷不高水平高,年齡不大學問大,不是親人勝似親人”的好醫生。

  四、與時俱進,積極支援醫改工作

  2010年,鄉村衛生服務一體化管理工作在我縣進行試點,在標準化村衛生室建設的基礎上,超標準完成了規範化村衛生室建設,實現四室分開,寬敞明亮,佈局合理,制度齊全。,合作醫療門診統籌報銷,使村民在衛生室門診看病就能報銷藥費。把黨和政府惠民政策落到實處,得到廣大群眾支援擁護和交口稱讚。在我縣實行醫改以來,實行藥品零差價銷售,嚴格執行國家基本藥品目錄制度,從根本上改變以藥養醫的局面,解除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對於鄉村醫生來講,這是個全新的挑戰,壓力重,任務多,每天都是超負荷工作,而待遇大幅度地降低。但他沒絲毫怨言,仍然和往常一樣工作在自己的崗位上,積極正確宣傳醫改政策,言傳身教給其他鄉村醫生做思想動員工作。發揚艱苦奮鬥精神,廉潔自律,嚴格要求自己。相信黨和政府,困難是暫時的,也會得到妥善解決的。嚴格執行藥品零差價銷售,從不多收病人一分錢。認真開展公共衛生專案工作,免費為村民進行健康體檢,規範建立居民健康檔案。

  優秀鄉村醫生主要事蹟6

  “鄉親們需要我,我也離不開他們”

  “我原來工作的村衛生室有4名醫生,活不多,我們都覺得這裡更需要我們。”謝愛娥說,船上的日子確實很苦,2005年以前連電視都看不了,家裡的收音機不知道聽壞了多少臺。“開始幾年熬不住的時候也想過離開,可是鄉親們需要我,我和鄉親們的感情也越來越深,離不開他們了。”2002年,謝愛娥又被村民推選為村委會成員,分管婦聯和計生工作。

  謝愛娥告訴記者,剛到船頭咀時,湖上常有大風大浪,讓她這個“旱鴨子”很不適應。“有時候一個浪拍過來,立馬渾身就溼透了,我就緊緊地把住船沿兒,一刻也不敢鬆手。之前那個皮質的藥箱落到水裡散了架,我就自己用木頭重新做了一個,到現在用了十多年還好好的。”記者注意到,只要一坐到船上,謝愛娥就始終把藥箱緊緊抱在懷裡。

  如今,謝愛娥的兄弟姐妹幾乎都外出打工,哥哥一家人一年能賺上7萬元左右,而謝愛娥夫妻倆一年的收入還不到2萬元。她說,現在最大的心願,就是希望政府能出錢把村衛生室再好好修繕一下,再給配備一艘專供出診用的小汽艇。“這艘船屋已經好幾年沒修過了,下雨天還會漏雨。”

  “她就像我的親人一樣”

  順著村衛生室的後門走出去,記者來到了村民段秀的家。段秀說,自己患有比較嚴重的關節炎,需要定期到村衛生室就診。今年洪湖水小,出門不方便,就乾脆把船靠過來住了,記者見到謝愛娥時,她正要去村民董繼財家。今年59歲的董繼財去年12月做了肺葉切除手術,恢復期需要定期打針吃藥,因為身體狀況不能來回顛簸,謝愛娥便定時送醫上門。今年洪湖大旱,水淺的地方,機船無法透過,她就從老鄉家裡借了一條更小的船,一路用竹篙杆撐了過去。謝愛娥說,為了挨家挨戶發放淨水藥品,她特意準備了膠鞋和探路棍,到了船過不去的地方就換上膠鞋,拄著柺杖走過去。

  說起董繼財,還有一個小插曲。謝愛娥說,原本老董是堅持自己上門就診的,有一次該就診了卻遲遲不見人來,她便上門瞭解情況。原來老董因為在衛生室欠了賬還不上,不好意思再來了。此後,謝愛娥往老董家跑得很勤。

  謝愛娥說,去年澇災、今年旱災,漁民的收成受了很大影響,欠賬總是難免的,可不能因為他們手頭不方便,就耽誤了給他們治病。在謝愛娥家裡,記者看到了她的記賬本,截至去年年底,沒收回來的醫藥費總共有11903元。這其中,還不包括由於一些漁民的遷移而留下的8000元死賬。而令謝愛娥感動的是,每到年底,漁民們總是給她送來自家養的魚,即使她一再謝絕,還是會有人趁她不注意的時候,悄悄把魚放在衛生室門口。

  記者離開村衛生室的時候大約是19時。在返回岸邊的途中,天色漸暗,湖面變成黑漆漆的一片,記者乘坐的小船竟迷失了方向,在水上打起了轉轉。

  6月9日20時左右,謝愛娥給記者打來電話說,洪湖下雨了,這會兒正在關窗戶呢。她說,之前洪湖也下了雨,但降雨量只有10毫米,洪湖水位還不高,船還是劃不起來,那也得出診呀。打電話時,她剛出完診回家不久……

  優秀鄉村醫生主要事蹟7

  作為一名醫務工作者,她始終把對黨的忠誠和對事業的執著作為自己的人生座標,始終把讓患者滿意作為自己在技術水平上不斷創新,在服務水平上不斷提高的精神動力。

  隨著社會的發展,經濟條件的改善,社會因素要求剖宮產的孕婦越來越多,剖宮產率明顯增加。在日常工作中她大力宣傳自然分娩,使孕婦及其親屬懂得自然分娩是人類繁衍生息必然的生理過程,產婦和胎兒都具有潛力能主動參與並完成分娩過程,產婦子宮的擠壓、收縮,不僅有利於降低新生兒肺炎發生率,而且對於產婦的體能恢復、哺乳等都有好處。剖腹產只是解決難產和重症高危妊娠、高危胎兒需要終止妊娠的有效方法。經過宣傳有一部分孕婦改變注意要求自然分娩。對於產程觀察我也是一絲不苟,部分頭位性難產的孕婦,經側臥位、曲大腿法、徒手轉頭法、適當加強宮縮後轉變為順產,明顯降低了剖宮產率,縮短了住院時間,為病人減輕了思想負擔及經濟負擔,使病人滿意而歸。

  縣醫院收治的病人大多是來自農村的病人,到了醫院,她們往往感到陌生、緊張。查房時,我認真聽取病人的敘述,耐心給每一位病人講解病情、治療,需要完善的相關輔助檢查及疾病的預防等,消除她們的不安情緒。並針對不同原因做好解釋工作。

  有人說過,醫生"需要一個科學家的頭腦和一顆傳教士的心靈"。從醫以來我對這句話有了更深刻的體會,對生命懷有更深的悲憫之心和敬畏之情,對患者從不敢有絲毫的懈怠和馬虎,用真情、知識和技術為患者解除病痛,是我一生的追求。

  除人類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是我人生的理想,也正是為了這個理想,我選擇了醫生這個職業。我認為選擇了醫生職業,就註定了一生的平凡與奉獻。只要病人平安,再苦再累我也不後悔。為了人民的健康,為了美好的醫療衛生事業,我願意奉獻自己的青春。

  優秀鄉村醫生主要事蹟8

  我是一名鄉村醫生。為周圍的鄉親們作預防保健,治病療傷工作。我拖著重度殘疾的雙腿在平凡的崗位上書寫著我不平凡的人生。我服務於社會,不僅沒有成為社會的包袱,相反我的人生卻是那樣的精彩。

  1975年,一場蕭瑟的秋雨後,我不幸患上小兒麻痺後遺症,從此就再沒有站起來走過一步路。貧寒的家境,苦悶、彷徨、無助甚至絕望伴隨我度過了本該是無憂無慮,從滿天真與童趣的童年。

  也許是命不當絕,上天雖然沒有給我一雙健全的腿腳,卻賜予了我能吃苦耐勞而又自強不息的好父母,我們真情無私的呵護,不向苦難低頭的可貴品質,還有那些好心村民對我的真誠鼓勵和開導,使我逐步走出了生命的低谷,特別是看書學習,驅走了我心中久積不散的陰霾,感受到陽光的明亮和燦爛。

  一九八六年的夏天,我開始嘗試著自學。家裡有《小人書》和一本撕的沒有部首的《新華字典》。我就把《小人書》上的字一頁一頁的翻字典查詢,找到後把拼音標到《小人書》字的旁邊,然後一遍一遍的去讀。不到半年我就認識一千多字。之後,我借來舊課本開始按照課本學習。

  這就是我自學的開始,從a o e開始念起,從一筆一劃開始寫起,從簡單的加減乘除開始算起。學習使我過於單調無聊的生活中有了樂趣,當然這背後要付出比常人成倍的努力和辛勞。

  學習更給我打開了解外面世界的視窗,提供了對生存和生命進行深刻思考的營養,特別是我知道了許多殘疾人的人生經歷,貝多芬、保爾、張海迪,他們也是殘疾之軀,處境也非常艱難,但是他們沒有因為身帶殘疾就失去對生活的勇氣,沒有怨天尤人,沒有迷茫不振,沒有逃避現實,而是勇敢地直麵人生,昂起頭,挺起胸,自立自強,向命運挑戰,向不幸抗爭,他們的事蹟和精神,深深觸動著我,感染著我,並隨著我年齡的增長逐漸內化為我的人生信條:雖然身患殘疾,但也要奮發努力,爭取做一個有益於他人、有益於社會、不成為社會包袱、不成為家庭拖累的人。張海迪不是說讀書可以給人帶來生活和戰勝困難的力量嗎?那麼小小的我就要為了自身“站起”、改變命運而刻苦學習。就這樣,白日苦讀,夜伴孤燈,七年辛勤自學,我完成了從小學到高中的全部課程。

  知識照亮我前進的航程,信念賦予我攀登的勇氣。1994年,我第一次走出鄉村,遠赴千里之外的省會石家莊,自費在一所醫學院跟班學醫。

  我想做一名醫生,為老百姓治病療傷,服務於社會。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在石家莊學習了的三年裡,我沒有回過一次家。環境變化和身體殘疾給我帶來了許多困難,功課的壓力我要堅持頂住,迎頭趕上。日常生活中,上樓下樓、打飯打水、洗衣服、上廁所等一些瑣事,對於一個健全人來說是舉手之勞,可是對於我而言卻是何等的艱難。但我沒有在困難面前退縮,仍然以堅韌挺過每件難事,用微笑迎接每個黎明。

  我的學習成績在全系也是很優秀的,教授們對我的經歷既感到驚訝又很是讚賞。驚訝的是我的自學歷程,讚賞的是我雖是自學,但成績卻一點也不比正式參加高考學生的成績差。05—06我連續兩年被學校授予“優秀學生”的榮譽。

  三年寒窗苦,不付有心人,我拖著癱瘓的雙腿,以一個跟班生的身份,圓滿完成了醫學大專課程的學習,留給老師和同學的是身殘志堅的感動和優秀的學業成績,留給自己的是沉甸甸的收穫和開啟人生新篇章的力量。

  踏著香港迴歸祖國懷抱的腳步我也回到了哺育我成長的故土。

  記得我剛回來就趕上夏秋季節時的腹瀉流行,這種病幾乎每年都會流行。原因就是個人衛生和飲食習慣的不良。鄉親們知道我回來了,有的人試著來找我看病。望著鄉親們那種期盼已久的眼神,我既是憐憫又是同情。他們太需要懂得醫學知識的醫生為他們服務了。我把帶回的藥品無償的分發給了已發病的人們,然後向健康人群宣講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和腹瀉流行期間應注意的起居飲食。人們很樂於接受我的宣講。同往年比較,這一年的腹瀉發病率明顯的下降。

  開辦診所,對於一個靠手搖三輪車才能出行的殘疾人而言,困難可想而知。辦各種手續的周折,特別是開始資金僅有500塊錢,所進的藥品數量少,品種單一,每週都得往十幾公里外的縣城跑一趟進藥,每趟都要花上半天的功夫。這裡的土路並不平坦,斜坡坑窪隨處可見。路上每逢斜坡坑窪都得使出全身的力氣,搖著車努力向前衝,因為只有靠這一點點的衝勁兒慣性才可能衝上斜坡,穿過坑窪,滑下來了還得再來一次甚至兩次三次四次,胳膊累得抬不起來,即使在冬天也累的渾身是汗,好多次趕上手搖車壞了,不管寒冷、暴雨還是狂風,就只能在路邊等,等著路過的好心人來幫忙推一推,或者給家裡報個信兒……命運是不公的,生活是無比的艱難,但是我沒有因此而流淚。當手搖車壞了,有人路過時我還是以微笑來邀請幫忙,決不把痛苦與無奈表露在外,因為我不願意在人們的同情中活著。

  優秀鄉村醫生主要事蹟9

  浙江省寧波市一名牙科醫生謝靜忠近日在遇見一起車禍事故時,挺身而出救傷員,並自告奮勇擔任手術醫生,為搶救傷員贏得了寶貴的時間。他的事蹟受到網民廣泛熱議,被稱為“最美牙醫”。

  他把私家車當成了救護車

  謝靜忠是寧波市鄞州口腔醫院副院長,兼任寧波衛生職業技術學院學科帶頭人。11月16日晚6點左右,謝靜忠駕車行駛在寧波市機場路上,突然一輛大貨車快速超過了他,跟正在前方變道的水泥罐車撞在一起,傷及正在人行道上行走的一名女子,將她撞飛一米開外,兩車駕駛員下車後神色慌張、束手無策。

  謝靜忠立即靠邊停車,走到傷員跟前,發現是名30歲左右的女子,躺在地上已昏迷不醒,地上流淌著一大灘血,血液是從口腔裡不斷流出來的。根據自己多年行醫的經驗,謝靜忠初步判斷這名女子受腦震盪後,牙齒將口腔磕破,導致大出血。

  他叫兩名司機趕緊報警和撥打120,當時正值下班高峰期,120救護車遲遲不來,為了能夠及時救助傷者,謝靜忠當機立斷,將這名女子搬到自己的車上,送到最近的寧波明州醫院。

  臨陣頂崗顯神技

  為了能夠儘快趕到醫院,爭取更多的搶救時間,謝靜忠加快了行車速度,選擇最快捷的道路,闖了幾個紅燈,平時半個小時的路程,這次他只花了15分鐘就開到了。

  到了急診科後,值班的外科醫生立即給這名女子做了緊急護理和檢查,初步診斷跟謝靜忠的判斷基本一致,但口腔創口需馬上進行清創。可口腔科沒有急診,口腔的清創跟一般的外科傷口縫補不一樣,這可難倒了值班的外科醫生,於是,醫生建議立即轉院。

  謝靜忠心想,轉院又得要耽誤一個多小時,就怕傷者情況會惡化,就對值班外科醫生說,我是口腔科醫生,又做過急診,不如讓我試試吧。

  “那真是太好了,這就交給你了。”值班外科醫生一聽他就是口腔醫生,便立即吩咐準備手術。在其他醫生護士的幫助下,謝靜忠顯示了精湛的技藝,僅半小時即將口腔創面縫合處理完畢。

  隨後,院方和這名女子的家屬聯絡上了,謝靜忠見這名女子的情況基本穩定下來了就悄悄離開了。

  “救人是醫生的天職”

  但是將這名女子載到醫院的途中連闖幾個紅燈可能要被扣分,這讓謝靜忠有點擔憂,於是他回去後在自己的微博上講了晚上救人的過程,這條微博在一夜之間就被轉發三百多條、評論一百多條,謝靜忠路見危急、挺身救人的事蹟很快在網上傳開了。

  談到自己救人的時候,謝靜忠告訴記者,救人是醫生的天職,當看到那名女子倒在血泊中時,我腦子第一下閃過的念頭就是救人要緊,所以我將私家車當作救護車,自告奮勇給她做口腔清創,都是醫生職責的本能。

  有網友戲謔謝靜忠給傷者做口腔清創是“非法行醫”,因為根據相關法律規定,口腔醫生只能在註冊的地方行醫,他註冊地方是鄞州口腔醫院,當時他在寧波明州醫院給傷者做口腔清創就算是“非法行醫”了,而且這位醫生還闖紅燈,真是大膽。對此,謝靜忠說,闖紅燈是不對的,“非法行醫”也認了,但不是我大膽,而是我的職責使命,再給我一次選擇的機會,我還是會這麼做,不然我的心會不安。

  更多網友對謝靜忠表示了敬佩和讚譽,網友“快樂三角哈”說,社會需要正能量,謝醫生的善舉為救死扶傷的醫生樹立了正面形象,詮釋了“醫者仁心”四個字的內涵。

  優秀鄉村醫生主要事蹟10

  田徑,男,39歲,中共黨員,中專文化,畢業於銅仁職業技術學院,系印江自治縣纏溪鎮方家嶺村人。

  一、義無反顧 立志農村衛生事業

  醫 生這個職業是光榮而崇高的,不僅是能以肉體上解除人的痛苦,而且在精神上也能給人安慰,所以選擇了這個職業必須全身心的投入,才能全心全意的為人民服務。 有高度的責任心和事業心,工作認真負責,一絲不苟,所在的村衛生室轄區服務四個行政村,共服務3000人口,能愛崗敬業,紮根在農村最基層衛生服務,遵守 國家法律法規,嚴格執行規定的收費標準,堅持從正規渠道進藥,藥品價格,收費標準公示上牆,不開大處方,不亂收費,讓群眾花小錢,就能放心就醫。 醫者父母心,對群眾熱情,關心,耐心聽取病人描述病情和痛苦。分析他們的需求和意見。時時急病人這所急,痛病人之所痛,上班時嚴肅認真,細緻診查每一例病 人,謹慎用藥,嚴格執行操作常規,避免醫療事故的發生。不管是寒冬還是酷暑,白天還是夜晚,下雨還是下雪,上班時還是下班時,隨叫隨到,無怨無悔言。有時 一晚能出診數次,一夜都睡上覺,有時剛端上飯碗,吃了一口飯,就被病人叫去,就是大年初一,也沒輕閒過,更談不上平時節假日,曾有人問,這麼沒日沒夜,圖 的是什麼,即沒有高的收入,也沒有政治地位,回答的是憑一個人的良心,一個醫生的道德。

  二、顧全大局,完成公共衛生任務

  在防控非典,手足口病,h1n1流感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非典期間早出晚歸,整天排查從疫區迴歸人員,為他們早晚測一次體溫,不畏懼隨時被感染的可能為轄區內兒童檢查手足口病,做好散區兒童的手足口病的防控工作。防控h1n1流感,做到發現疫情及時上報,認真篩查轄區內出國迴歸人員,做好登記,嚴密防控h1n1流感的發生和流行。

  所在村衛生室,管理規範,制度健全,資料齊全,去年被評為鎮先進村衛生室,個人被評為先進工作者,從事鄉村醫生工作後,多次被評為先進鄉村醫生,鎮優秀共產黨員,纏溪鎮第五屆、第六屆人大代表。

  在 轄區內經常開展巡診工作,及時送發防保所下達的各種宣傳資料,使防病抗病知識普及到全村各家各戶。向村民宣傳黨的衛生工作方針,宣傳新型家村合作醫療的優 越性。配合主管部門村委員會開展改水改廁工作,主動參與,當好參謀,向村民宣傳改水改廁對人的身體健康的重要性,使人民群眾健康意識不斷增強,把各種疾病 控制在萌芽狀態。經常為60歲以上老人健康體檢,聽心肺、測血壓,建立了村民健康檔案,規範管理性高血壓、糖尿病慢性病人。定期為他們檢查,建議治療和康 複方案。開展35歲以上測血壓,及時發現高血壓病人,提出最佳治療意見。及時通知轄區內孕婦去醫院體檢,向她們宣傳住院分娩的好處。夏秋季產後訪視的同時 宣傳預防產婦中暑。做好兒童保健和計劃免疫工作,及時發放預防接種和體檢通知單,結核病督導工作一絲不苟,主動與患者達成服藥協議,發現副反應及時報告。

  優秀鄉村醫生主要事蹟11

  今天早上,我在單位的會議室透過遠端教育接收終端學習了藍雲同志的先進事蹟,被藍雲同志的境界、情操深深地感動了。43歲的大化瑤族自治縣板升鄉弄叢村村醫藍雲,他身患癌症4年多,仍堅持帶病行醫,而且送妻子到衛校學醫,為群眾看病。這種奉獻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黨的隊伍裡有著這樣一個為國家為人們堅貞不移無私貢獻的優秀農民醫生,村醫藍雲心繫群眾,大局意識極強,即使身患絕症後仍以頑強的毅力穿行在大化的村屯之間,孜孜不倦的救治病人。

  他為了幫助山裡貧困百姓看病,四處奔走、日月兼行,積勞成疾,但出色的完成了本職工作。在實際工作中,我們也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困難和問題,如果僅僅是牢騷抱怨、推脫逃避,往往無濟於事,難有收效。藍雲同志的諸多事蹟都告訴我們,要履行好職責,就必須有一顆為人民服務的耐心。而這正是我們基層幹部必需的品德要求。

  藍雲同志的先進事蹟感動著許許多多的人,我們應該學習他的這種奉獻精神,學習他這種對待事業堅持不懈的努力態度。

【優秀鄉村醫生主要事蹟】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