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讀書筆記> 未來簡史讀書筆記

未來簡史讀書筆記

未來簡史讀書筆記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後,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書筆記了。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未來簡史讀書筆記,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未來簡史讀書筆記1

  最初聽到這個書名,會讓人覺得是科幻小說,但其實並不是。大量的論據證明,作者書寫的未來離我們其實並不遙遠,科技已經擁有足夠的力量,使得改變未來走向具有可能性。儘管作者描述的就是現實,但聽起來可能非常刺耳,令人無法面對這一切,但實際上那些科技巨頭正在做的事情正如描述。這本書的風格與《人類簡史》一脈相承,實際上是可以說對《人類簡史》的延續,但是讀完這本書,才可以說是體會了赫拉利的思想和願望(訴求)。天才的作者總是能夠從一種極致宏觀的角度對最複雜的問題抽絲剝繭,宏觀、宏觀、再宏觀,不單要見樹木,還要見森林。(顛覆你的思考方式)

  赫拉利透過將人類與動物比較,證明人並不那麼神聖,要心存敬畏,體現了赫拉利一種博愛的境界,實際上他並不止愛動物,他更愛人類。全書有對現實與未來本質的揭露,令人覺得不可思議,無法想象,但其中更有對人類發展程序的深刻反思,對現代人類深深的關愛,對人類命運、前途、未來的思考與擔憂,內含一種批判哲學。梭羅的《瓦爾登湖》也帶給人相似的體驗和感覺,但梭羅的年代背景吃虧,所以梭羅只能去追求回到相對原始的生活方式,儘管他們的批判有著類似之處。但生活在現代的赫拉利顯然更接地氣,更接近現實,也擁有更多的材料可以引用。(感)

  科技不斷追求更先進的醫療技術、去探索人類的基因,無非想讓人類活的更健康、生命延續更長,說人類追求長生不死也不為過;人類透過不斷地經濟增長來滿足人不斷增長的慾望和需求,滿足人的慾望和需求是為了讓人幸福快樂也不為過;人類透過科技獲得不斷改進的自己的身體和智力,透過生物科技、交通工具、通訊技術、網際網路、人工智慧不斷的獲取強大的力量,實際上已經獲取了以前神才擁有的力量,而且科技的腳步並未停下,人類甚至可以獲得比“神”更強大的力量,說是化身為神,獲取如神一般的力量其實也不為過。(人類新議題)

  現代人其過得很辛苦,每個人都揹負壓力,但是可能不是所有人都能夠明白壓力來自何處,但這本書給出了答案,那就是這個時代的趨勢,從目前為止,並未看到這個趨勢有被逆轉的可能。其實每個人從出生那一刻起就早已簽訂一份“現代”契約,所有人都身處洪流之中(想要不被淘汰只有一條路:一輩子不斷學習,不斷打造全新的自己)。只要經濟增長,就可以滿足更多的慾望和需求,就需要更加細緻的分工,需要更多的人才,需要更先進的科技,需要每一個人去充當促進這個世界加速運轉的“晶片”,藉此來促進經濟增長。(現代契約)

  科技公司太過強大,擁有強大的資本力量,擁有最強大的科研團隊,看起來異想天開,但那些曾經我們以為的“異想天開”一步一步走進現實,令我們不得不去相信科技改變未來的現實。人類的未來究竟會被人工智慧(演算法)統治;還是說一小部分人進化為“超人(智神)”,這一小部分人不僅從物質、精神上超越普通人,竟然從生物上(更長的生命、更健康的身體、更高的智商)開始大幅度拉開和普通人的距離,人類從生物上開始劃分階層,智人被“智神”統治;又或者權力到最後直接交給資料主義,人只不過是資料的生產者或者人僅僅是個資料;也有可能這都不會發生,所有的可能性都是可能性,但是當它發生也不要太驚訝,人類同樣也有很多方式來避免失去控制權。(智人失去控制權)

未來簡史讀書筆記2

  本書展望未來,描繪了作者結合過去和現在智人的發展而總結出的各種未來的可能性,併為我們提出了議題,讓我們在以後的日子中可以思索與討論。

  友情提示,在瀏覽本書前請先閱讀這本書的前作《人類簡史》。

  接下來所說的內容,是筆者對本書的摘錄和思考。

  眾所周知,我們人類是在進步的。但從前的進步都是在人類的可控範圍內,以後的進步卻好像不是這樣。

  我們現在的社會生活已經充滿了演算法和數學。他們潛伏在我們意識不到的各個角落。我們在進步的同時,演算法也在進步。演算法有一天會超越我們嗎?如果真有那麼一天我們智人又該何去何從呢?

  以下是本書的抄錄和筆者的理解:

  1、治癒與進化並沒有明確的界限,醫學一開始幾乎總是要拯救那些低於正常下線的人,但同樣的工具和知識也能用來超越正常的上限。

  確實,每一項科技的創新都是在某一個不起眼的角落,但當它真正問世,它的發展卻並不取決於它自己本身或其作者的意志。就好像愛因斯坦發現了質能方程,但利用質能方程產生的原子彈卻不在他意料之中。同理,許多父母生下了自己的孩子,但其孩子的發展時常出乎他們的意料。

  2、住在宮殿裡的人,心中的重要議題永遠與住在陋室裡的人不同。

  我相信這回事亙古不變的真理。前兩天我的哥哥告訴我,這個世界上無論是上層社會的精英,還是平民老百姓,都會考慮同樣的生活問題,比如買房子和娶妻生子。這確實沒錯,但我上層社會生活的中心肯定不會與平民百姓相同,買房子或許也是他們的生活負擔,但卻絕不是他們最根本的追求和生活壓力。所以,不同階層的人的議題終將不同。

  3、歷史唯一不變的事實,就是一切都會變化。

  當我們回顧過去時是如此的輕鬆和簡單,可以隨意的去對過去評頭論足,但預測未來卻顯得如此艱難,哪怕是歷史上的諸位偉人,他們所預測的未來都與我們現在的現實生活有所偏差。這正是因為歷史是在變化的。所以,對於筆者來說,如果不能準確的預測未來,至少要努力的跟上現在。

  4、研究歷史的意義:

  歷史學家研究過去不是為了重複過去,而是為了從中獲得解放。研究歷史,就是為了掙脫過去的桎梏,讓我們能看向不同的方向,並開始注意到千人無法想象或過去不希望我們想象到的可能性。觀察讓我們走到現在的一連串意外事件。就能瞭解人類的每個念頭和夢想是如何變成現實的,然後我們就能開始以不同的方式思考並編織出不同的夢想。研究歷史並不能告訴我們應該如何選擇,但至少給我們提供更多的選項。

  5、現在的狀況既非自然而然,也不會永恆不變。過去曾經是另一個樣子,只是有了一連串的偶然事件,才創造出現在這個不公平的世界。只要我們採取明智的行動,就能改變並創造更好的世界。

  依筆者之見,現在的世界已經成年,無論如何,其都會向前發展,而不會自尋死路。

  6、如果你想發動一場革命,不要問:“有多少人會支援我的想法?”而是要問:“我有多少支持者能夠有效合作。”

  烏合之眾不可靠,可靠的是能在社會永珍中明辨是非的人。只有找到這樣的支持者,其合作才能向好的方向發展。

  7、太過扭曲現實,力量就會被削弱,讓你敵不過那些能看清現實的對手;但想要有效的壯大組織的力量,仍然得依靠那些虛構的神話。如果堅持一切都要百分之百的現實,絕不加入任何虛構,追隨者肯定也不會太多。

  8、虛構故事是人類社會的基礎和支柱。但遺憾的是,盲目相信這些故事,也就意味著人類往往為某些虛構實體(例如神或國家)的榮譽而努力,而不是讓真正擁有感受的生命過的更好。

  9、與“現代的契約”——人類同意放棄意義換取力量。

  筆者對此感觸極深,筆者自己就可以說是一個放棄意義的人,至少到目前為止,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好像都沒有在追求意義,現在在做的大多數事情都是在為了獲取力量。不過,我寫這篇書評,卻是可以說是少數的自認為在做的有意義的事。

  10、人文主義的分裂:自由人文主義,社會人文主義,進化人文主義。

  11、丹尼爾。卡尼曼曾做過一項開創性實驗。這個實驗告訴我們,人體至少有兩種自我:體驗自我及敘事自我,體驗自我決定當下,而敘事自我則顧全大局。

  我們的人生是在敘事自我控制下的,敘事自我決定著我們的人生目標和方向。

  12、活在幻想裡是一個更為輕鬆的選項,唯有這樣,才能讓一切痛苦都有意義。

  不僅僅是痛苦,其他感覺在幻想中彷彿也更有意義。這就好像《駭客帝國》。但至少現在,生活在當今社會的我們還是不能僅僅活在幻想之中。有時,我們會為了逃避現實而躲進幻想之中。但也有另一種選擇方式,我們何不勇敢面對,讓幻想變成現實呢?

  13、我們的敘事自我寧可在未來繼續痛苦,也不想承認過去的痛苦完全沒有意義。最後,如果我們想把過去的錯誤一筆勾銷,敘事自我就一定得在清潔中安排某個轉折,為錯誤注入意義。

  敘事自我使我們的痛苦可以平均,但有時我們也需要相信體驗自我的感覺並牢記它,而不是總是讓敘事麻痺我們的意志,本書從多個方面討論了人類的現狀和未來。

  其中有一個重要的議題是人類是否真的有意志,如果我們人類只是各種化合物的堆疊和組合,我們意志只是各種電流和訊號,那意志本身又從何談起呢?同樣的,以化合物為基礎構建的計算機能不能變得和我們相同呢?如果他們可以和我們相同,那是不是也存在著超越我們的可能呢。

  作者並沒有再次給出具體的答案,而是廣開大門任我們想象。

  筆者認為,我們人類確實是由各種化學物質堆疊組成,但我們也同樣存在意志。就好像哲學和物理同時存在一樣,化學物質和意志也不衝突。無論最後人類會走向何方,都不可否認人類在每一步中都摻雜著其意志。

  畢竟,父母無法決定孩子的成長,但每個孩子的成長中不也都飽含著父母的意志嗎。現在,讓我們迴歸到那個為題。演算法有一天會超越我們嗎?如果真有那麼一天我們智人該何去何從呢?

  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未來簡史讀書筆記3

  作為《人類簡史》的姊妹篇,《未來簡史》為我們提供了一種可信度頗高的人類未來命運的預測。簡而言之,我們的未來很容易受到人工智慧的威脅。當我讀到全書第三部分的時候,不由得倒吸一口冷氣,人類每一次面臨大革命時,變化都是如此巨大。從認知革命到農業革命,再到工業革命,時間跨度都很大,可是這一次,變化可能無需太久就會到來。

  《未來簡史》千字精華:人類未來結局幾何?

  序言:人類的新議題

  饑荒是之前前年來人類的大問題,之後是瘟疫傳染病,再是戰爭。我們有能力解決好這三個問題,但是歷史不會允許真空,一定會有新的問題來困擾我們。比如:人類想要長生不死、找出幸福快樂的關鍵、把自己升級成為神。

  數千年來,科技經濟社會政治始終在變,唯獨人類本身未變。如果我們能再造人類心靈,智人就將消失,智神將登上歷史舞臺。

  一、智人與其他物種的關係

  1、人類的時代

  相對於其它物種,人類可以說是“神”了,過去幾億年,人類是全球生態變化唯一重要因素,並改寫遊戲規則,突破地球各生態區之間的阻礙。我們馴化了動物,卻給這些被馴化的個體帶來了苦難,我們忽視了他們的主觀需求。農業革命後,我們已不用與動物們對話,工業革命後,我們不用與神對話,僅剩我們自己的獨角戲。

  生物也是演算法。哺乳動物的情感,是生存繁衍最關鍵的生物演算法,我們99%的決定都是由這些演算法決定,包括感覺、情感和慾望。

  2、人類的特質

  說人比其它動物優越,可能是因為人有心靈,它是一種腦中主觀體驗的流動。主觀體驗重要性在於,讓我們感到飢餓和恐懼,促使我們生存下去,能夠解釋人們的行為。我們判斷動物是否也有心靈,就看它是否能與人類建立情感關係。大多數動物都有自己獨特的天賦,但是使人類勝出的是合作能力,勝利幾乎都屬於合作順暢的一方。而合作,基於一套想象的秩序。

  現實除了客觀現實和主觀現實外,還有“互為主體”。它並不因為個人的信念或感受而存在,而是依靠許多人的溝通互動而存在。

  二、智人之前的成就

  1、虛構

  單一個體能力變化不大,但是虛構的故事,推動了歷史。文字幫助推動社會進步,人們組成網路,分工細緻。文字也構建了強大的虛構實體,也能重塑現實。事情細節,大家都以文字記錄的為準,而不管是否真實。

  2、科學與宗教

  上帝存活在我們心裡,信仰促使人們去做事,是一種動力。而科學,可能讓神話更強大,更能控制客觀與主觀現實。人類受制於宗教這種道德法則系統,並非由人建立,也沒法改變。宗教故事包括倫理判斷、事實宣告、具體指示三個部分。

  靈性之旅與宗教相反,以神秘的方式把人帶向未知目的地。宗教鞏固世俗秩序,靈性要逃離世俗秩序。

  宗教能為科學提供倫理上的自由,也能夠影響科學研究的議題和科學發展的使用方式。宗教在乎秩序,而科學在乎力量。

  3、現代契約

  現代生活就是在一個沒有意義的宇宙裡不斷追求更多的力量。科技進步與經濟增長一同推動社會對力量的追求。現代的理念,在於解決問題的途徑是增長,把餅做大。所以增長也是幾乎所有現代宗教、意識形態、社會運動的追求重點。

  增長需要資源,原材料和能源是有限的,但是知識作為一種資源,是無限的。知識增長,能帶來更多原材料和能源。但是,現代經濟的真正問題是生態崩潰。

  4、人文主義

  之前人們信教,聖經是權威。但是人文主義認為,人類自己就是意義的本源,自由意志是最高權威。我們不僅能提供個人生活的意義,也能為社會和政治程式提供意義。藝術創作唯一來源是人的感受,現代自由市場以顧客自由意志為主導,我們也教育學生要自己思考。

  科學革命無法處理價值和意義的問題,人文主義提出知識=體驗*敏感性。要追尋內心體驗(知覺、情緒、想法),並要主要到其影響自己。

  人文主義裂變為自由人文主義、社會人文主義、進化人文主義。後來,自由人文主義取得最終勝利。

  三、智人的困境與未來

  1、實驗室裡的定時炸彈

  從科學來看,人的選擇不是生物預設就是隨機,並沒有什麼自由意志。如果生物確實沒有自由意志,那麼用藥物、基因工程直接刺激大腦,就能操控人的慾望。科學不相信信念,自由主義的故事就是神話而已。人並不是由什麼單一的自我做決定,而是有2種自我:體驗自我、敘事自我。體驗自我主管意識,敘事自我用來編制故事與計劃。生命科學認為,所謂自由個人,也是一個虛構故事,人只是生化演算法的集合。

  2、大分離

  自由主義賦予每個人價值,每個人都很重要。如果智慧與意識脫鉤,人類可能失去經濟價值。實現超級智慧可能並不需要意識,如果人類再不強大,遲早變得沒有用途。但是在可以預見的未來,創意類工作還是會交給人類。

  生物是一種演算法,演算法不受物質影響,所以機器演算法有可能比生物演算法更強大。人類走向專業化,所以用計算機取代人類將會更加容易。財富和權力將會集中在更加少數人身上,激化社會政治不平等。想要不被淘汰,只有不斷學習。

  社會未來可能還需要人,但不需要個人。社會更瞭解個人,會為個人做決定,剝奪個人權威和自由。權威將從個人轉向演算法構成的網路。

  未來,精英階層與普通人之間的身體及認知差距還將擴大。20世紀醫學幫助大多數人,因為20世紀是大眾的時代。21世紀則是要讓健康的人再升級,針對大眾的醫學將結束,沒必要讓大量無用的人維持基本健康水平。

  3、科技人文主義

  新的科技宗教分為科技人文主義和資料主義兩大類。科技人文主義認為,智人已經完成歷史使命,應該創造智神,一種更優秀的人類形式。身體和心理升級,可以對抗最複雜的無意識演算法,甚至可以引發第二次認知革命,讓智神接觸到目前還未想象到的新領域,成為整個星系的主人。

  醫學著重讓健康的人升級,而非治癒。從治癒精神問題轉向讓心智升級。但是最後,我們有可能身體與大腦都升級了,但是失去了心智,因為沒有找到心理的完整頻譜。這樣反而會造成人類的降級。只要我們相信人類的意志和經驗是權威和意義的本源,就永遠無法處理和這些科技的關係。

  4、資料主義

  資料主義認為,宇宙由資料流組成,任何現象或實體的價值就在於對資料處理的貢獻。這樣,同樣的數學定律可以同時適用於生化演算法及電子演算法,各種學科都能統一於單一的理論之下。資料主義認為,資料的流動量已經大到人類無法處理,應該交給電子演算法處理。

  民主和專制本質上是兩套收集和分析資訊的對立機制,專制用集中式處理,民主用分散式處理。民主制度可能衰敗。因為在過去,科技進步速度很慢,但是現在科技進步速度超過了政治演變速度,現在的政治體制已經無法處理大量資料流。

  我們可以把全人類看成是單一的資料處理系統,每個人都是裡面的一個晶片。如果人類整體就是單一的資料處理系統,那麼其產出就會使一個全新的甚至效率更高的資料處理系統,稱之為“萬物網際網路”,除人以外,每個物體都能參與進來。

  資料主義最高價值就是資訊流,要連結更多媒介、事物,產生更多有價值的資訊,讓資料流最大化。要追求資訊自由,資訊自由所賦予的物件是資訊,而非言論自由對應的人類。資訊流通的權利應該高於人類擁有並限制資料流通的權利。

  對於資料主義,體驗不分享就無價值,我們無需從自己的內心裡找到價值,我們只要記錄自己的體驗,連線到整個大資料流中。演算法會幫我們找到體驗的意義,並指示下一步操作。

未來簡史讀書筆記4

  關於宗教:

  人類合作區別於螞蟻、蜜蜂的本質是什麼?作者認為是虛構現實。

  什麼是虛構現實?比如,我們的國家體系、宗教體系、道德體系等其實都是虛構的,是人類想象出來,流傳出來,讓大家遵守。

  人類的現實連續現在大都是虛構現實組成的。

  古時候人類相信上帝、佛祖;君主、道德等。

  後來隨著認知的進步,人類的宗教轉移。相信自由民主、科技、金錢、經濟發展等。

  自由民主也是宗教,那麼自由民主是什麼?人類哪有自由民主?人類是由身體各種基因、激素控制的。

  在《未來簡史》最後猜測,人類在宇宙其實就是相當於計算機裡的一個個資料,一個個細小的晶片。

  關於幸福感和愉悅的認知:

  幸福感和愉悅來自哪裡?

  作者認為來自人體的激素刺激和腦皮層電流的刺激。

  比如性愛、吸毒等,都會透過激素產生一陣的快感,讓人類著迷。

  人類的幸福感和愉悅永遠不會滿足和短暫,比如升職加薪,快感通常只會持續一個小時,然後重新投入下一個目標的追尋。

  作者認為,現代人的幸福感和遠古山頂洞人的幸福感大致是相同的。

未來簡史讀書筆記5

  最近一個多月讀了尤瓦爾·赫拉利 的《未來簡史》這本書,如醍醐灌頂般啟人心智,因此記錄下我的一些感想,與小夥伴們交流。

  本書要解決什麼問題?

  探索科技發展所導致的人類社會的遠期變遷。

  研究這個問題的意義?

  第一,探索未來有助於啟迪當下。

  第二,社會進步一向是有少數人引領推動的,你願意做領導者,還是跟隨者?

  上一本書讀完我寫了長長的一篇整理及感悟,這次重在解析書的邏輯架構,我把書讀成了一張圖,這張圖看似簡單,卻花了我不少時間,全書的主要思想都在這裡了。不多說,上圖:

  最後再回顧幾個重要問題:

  生物真的只是演算法?

  首先要理解問題的真實含義:生物的執行可否描述成演算法?不然生物是實體,演算法是邏輯,沒有可比性。

  問題等價於:生物是擁有自由意志,還是始終受基因、環境壓力等塑造的演算法控制而產生行為。

  心理學研究:人對自我的認知並不真切,而是一種敘事自我(通常只會用事件的高潮和最後的結果來編織故事),所謂的自由個人,也是一個虛構的故事。沒有正確的自我認知,又何來自由意志。

  醫學研究及推測:只要使用藥物,基因工程,或直接對大腦進行刺激,就能操縱甚至控制人的慾望

  隨著科技的發展,以上這兩項研究會進一步深化,結論會進一步加強。

  所以生物大機率上只是一種演算法,但是,我也沒有說必然如此。未來的發展有無限可能性。

  生命真的只是資料處理嗎?

  如果生命只是資料處理,那麼整個宇宙的非生物就更加是資料處理了。資料處理本質上就是資訊。所以問題等價於,宇宙的本質就是資訊嗎?

  這在目前的科技環境下,恐怕首先是一個信仰的問題。就像人文主義信仰個人體驗,資料主義信仰資訊自由。

  智慧和意識,究竟哪一個才更有價值?

  我的理解是這樣的,智慧讓世界運轉更高效,而意識賦予生命以意義。至於哪一個更有價值,要看是對整個社會大系統而言,還是對生命個體而言。

  等到無意識,但具備高度智慧的演算法,比我們更瞭解我們自己時,社會,政治,和日常生活,將會有什麼變化?

  我希望是這樣的:高度智慧的演算法公平地為每一個有意識的人類智慧體所用,人類個體變得前所未有的聰明和強大,而整個社會變得更加自由、平等、和諧。這也是自由主義的願景。

  書中描繪是這樣的:未來人類將會失去在經濟和軍事上的用途,社會系統將主要由演算法控制,並會剝奪個人的權利和自由。只有少數精英階層在身體和認知能力上遠超普通階層,不但不受演算法控制,甚至掌握了一定的演算法控制權,並與演算法一起統治世界。(這時自由主義崩潰,進化人文主義適用。)

  我個人覺得兩種情況都有可能,必然有一天,人類會站到抉擇的十字路口。

未來簡史讀書筆記6

  從1月25號開始讀《未來簡史》這本書,到2月2號讀完第一遍,接著又梳理了第二遍,前前後後花了大半個月的時間,這閱讀的速度實在是不符合自己的預期和計劃,但我相信任何好書都是值得花時間的。

  早就打算讀完之後,一定要寫一個自己的讀書筆記出來,聊作是自己對這本書的輸出。讀書筆記推了好幾天,一直沒寫,因為對於這樣一本書實在不知該如何下筆,但如若不寫出來,卻又感覺如鯁在喉,好像這本書還沒有看完,還沒有終結。

  因此,硬著頭皮,嘗試著去寫,力求能夠讓學習變成一個“生長和創造的過程”。

  是為序。

  1、《未來簡史》試圖告訴我們什麼?

  這本書開宗明義地就提出在人類經歷了幾千年的饑荒、瘟疫和戰爭之後,在21世紀,人類將可能會面臨的三大議題:長生不死、幸福快樂,以及化身為神。

  在減少了饑荒、疾病和戰爭之後,人類現在希望能夠克服年老甚至死亡,獲得永生。·21世紀,死亡不是一個必然性的問題,而是一個能夠解決的技術問題。比如,人類會死亡可能是因為心臟不跳、大動脈被脂肪堵住、癌細胞在肝臟裡擴散、病菌在肺裡繁殖等等。這些都是由一系列的技術問題而造成的,只要是技術問題,就會有技術上的解決方案。

  在拯救人類脫離各種不幸之後,他們現在希望能夠幸福快樂。歷史上,人們認為,追求幸福只是一件個人的事;而現在人們則認為,追求快樂需要大家群策群力,如果沒有政府規劃、經濟資源和科學研究,個人的追求幸福快樂就會成為天方夜譚。

  在人類掙扎著超越求生的動物性之後,他們現在希望把自己升級為神,成為神人。在追求不死和幸福快樂的過程中,事實上,人類就試著把自己提升到神的地位。人類將透過基因的改造、人和機器的結合、純機器即人工智慧三步直接成神。

  但是,尤瓦爾·赫拉利也提出,對人類未來這三項內容的預測並不意味著,未來就一定是且只能朝著這幾個方向去走。這是歷史學家的預言,但不是宣言。赫拉利預測人類會往這三個方向努力——事實上,人類已經在努力了——但這並不代表人類應該往這三個方向努力。提出這一歷史預測的目的在於讓人們討論現有的選擇,討論我們是否能夠有其他選擇,然後去想象不同的命運,讓歷史往一個不同的方向走。

  2、赫拉利透過什麼方式來闡述自己的觀點?

  也許有人看到書名會誤解《未來簡史》應該是一本講述未來、預測未來的歷史;或者一說到歷史,應該就是按照中學歷史書上“王朝的更迭、經濟制度的變革、政治制度的變革、文化科技的發展”等這樣的線索去敘述。

  事實上,這本書大部分的篇幅說得不是未來,而是歷史,是通過了解歷史的方式,來預測未來的幾種可能性,是“基於過去300年的思想和希望而指向未來。”

  書中討論的核心也不是社會、國家或文明,而是人。瞭解智人究竟是怎樣的生物,智人與其他動物的關係,以及它究竟特別在哪裡;在過去的數千年裡,智人究竟創造了一個怎樣光怪陸離的世界,怎樣一步步走到現在這個路口。

  因此,整本書的邏輯就是先丟擲人類未來可能會出現的三大議題的結論,再透過回頭梳理歷史、瞭解歷史,從歷史的蛛絲馬跡中來推理判斷出未來將會如何。

  3、每一部分的內容概括:

  現代人類基本上都認為人比世間萬物都要高階,都要特別,是位列其他所有動物之上的。原因是,只有我們才擁有永恆的靈魂、才有意識。

  赫拉利幫我們翻開歷史。首先,在人類的一開始,也就是遠古狩獵採集者認為人類和其他動物基本上沒有什麼不同,都是一種動物,可能都是從爬行動物進化而來。

  上帝出現了之後,作為交易,把人的地位給提高了,僅賦予了人類永久的靈魂,人可以任意對待動物,位列其他動物之上。但是,隨著近代科學的發展,科學家做過的千千萬萬的試驗,並沒有發現人類有靈魂,或者證明豬沒有靈魂。

  另外,進化論也無法解釋靈魂的存在。靈魂如果不是進化而來的實體,是某一天突然出現的,那究竟是在哪一天呢?是這個小孩的父母沒有靈魂,而到了小孩這一輩就突然進化出了靈魂了嗎?

  再說意識。我們都認為人之所以高階,是因為人擁有獨一無二的意識:你能感到你的憤怒、你的渴望、你的恐懼,你所有的主觀體驗。但實驗室裡抑鬱的大鼠就沒有意識嗎?做好攻擊計劃的大猩猩就沒有意識嗎?另外,人類為什麼要有意識呢?沒有半點意識的谷歌自動駕駛汽車,開起汽車來也沒有半點問題。

  截止到目前,生物學家也解釋不了意識。科學家能給出的最好的答案是人根本不需要意識,只要“透過神經訊號傳遞解釋就能夠預測人腦的決策過程,預測人的行為”就已足夠,意識,只是一種“心理汙染”罷了。

  所以,我們所認為的人有靈魂、人有意識,人比其他動物高階的看法都是無法證實的。赫拉利認為,智人之所以統治世界,是因為只有智人能編織出一張共同想象的意義之網,賦世界以意義,這就是虛構的力量。

  人類的歷史都是圍繞著各種虛構故事而展開的。某個部落裡崇拜的先祖精神,農業革命時農民深信的神祇故事,古埃及的法老神,基督教裡的耶穌,現在的蘋果公司……這些都是每一代人想象出來的虛構故事,卻擁有著強大的力量,把更多的人有效地組織在一起,促進這些人更容易合作。

  虛構的故事是人類社會的基礎和支柱,而這些虛構對的故事背後往往都是一種宗教(這裡的宗教並非是一般認為的只有相信超自然現象或神的才算宗教,而是隻要是一套能約束人的規則、能鞏固自己設想的社會執行的,都可以算宗教。例如,共產主義)的約束規則,各自信奉著不同的法則,維護社會秩序,組織人類進行大規模合作。

  在現代,科學和宗教並不是一對冤家,而是達成協議攜手並進的。科學在乎力量,透過研究得到力量,治療疾病、生產食物、征伐作戰;宗教在乎秩序,其目的就在於創造和維持社會結構。因此,兩者一拍即合,維護秩序,得到力量。

  二者的契約,在人類同意放棄意義、換取力量時,便走向瓦解。但人類有了力量之後,卻無法感受到生命的意義,所以,人類又興起了一種新的革命性的宗教——人文主義,將意義重新帶回這個宇宙空間。

  人文主義崇拜人類的生命、情感及慾望,用人的體驗,給外部世界製造意義,讓我們向內探尋,聽從自己內心的聲音。

  人文主義假設,每個人都有一個真正的內在自我,透過感受來體驗這個世界。所以,在人文主義那裡,獲取知識的方式就是:

  知識=體驗×敏感性

  想要知道任何問題的答案,我們必須連線自己的內心體驗,並以最大的敏感性來觀察它們。體驗,是一種主觀想象,包括知覺、情緒及想法。敏感性,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注意到自己的體驗;二是,必須允許這些體驗來影響甚至改變你。

  雖然所有人文主義都認為“人的內心體驗”是第一位的,但在其內部,也存在著三大派別:自由人文主義、社會人文主義,以及進化人文主義。

  自由人文主義認為,每個人都很獨特,每個人的體驗都很重要,都會讓世界豐富多彩,因此,應該儘量讓每個人都表達自己心中真實的想法;社會人文主義認為,自由主義過於注重自己的感覺,而不顧他人的感受;進化主義認為,有些人就是比別人優越,最適者就該脫穎而出。

  在歷史的發展中,歷經兩次世界大戰和一次冷戰,自由主義勝出。現在的世界,就是自由主義的天下。

  在政治上,自由主義認為,選民能夠做出最好的選擇,喜歡選誰就選誰;在經濟上,決定權在市場,顧客永遠是對的;在美學上,你覺得美,就是美;在倫理上,在不傷害其他人感情的前臺下,你感覺對了,就去做吧;在教育上,不再強調標準答案,而要啟發學生,你怎麼想。

  目前在當下,還沒有哪種可行的替代選項能夠替代自由主義在這個階段的宗教地位,但自這並非意味著由主義就能安享榮耀、高枕無憂,自由主義也在面臨危機。

  危機一,自由主義相信人類有自由意志,我們所做的每一個選擇,都是由自己的自由意志決定的。但目前最先進的科學告訴你,你之所以覺得腦中浮起某個願望,是因為大腦裡某種生化過程創造出的感覺,這些過程可能是生物預設,也可能是隨機,但絕不是自由意志。

  危機二,自由主義認為每個人都有單一、不可分割的自我,只要努力向內探尋,一定能在內心深處找到一個真實的自我,聽從真實自我的聲音。但生命科學又告訴你,如果你真的深深地去探測自我,就會發現會有各種互相沖突的聲音,根本沒有真正的自我,而且人類也絕非不可分割,而是由許多分割的部分組成。赫拉利舉了幾個“腦裂”患者(即左右半球的腦神經是斷開的)實驗的例子,發現你不止一個自我,你的腦子裡也不止一種聲音,它們有的時候可能各自為政。

  另外,行為經濟學家也做過一個實驗,實驗發現,人體內至少有兩種自我:體驗自我和敘事自我。體驗自我是你每時每刻的意識,敘事自我是一個會講故事、會喚起記憶、會做重大決定的另一個實體。舉例來說,你可能在新年下定決心,要控制飲食,要每天鍛鍊,這種偉大的計劃就是敘事自我做的;只不過,過了一個星期,你的體驗自我開始“發揮作用”,不想上健身房,想吃各種零食,想窩在沙發裡看電視。

  危機三,自由主義透過自己的自由意志來創造意義,為整個世界乃至整個宇宙賦予意義。但同樣地,這樣的想法,再次被戳破。生命科學認為所謂的“自由個人”也是一個虛構的故事,人只是生物化演算法的組合,每時每刻,大腦的生化機制都會創造體驗,但一閃即逝,接著就是更多的閃現、消失、閃現、消失,彼此快速相連。這些瞬間本身並沒有累積成什麼意義,但人類的敘事自我會編織出一個故事,賦予它以意義。

  在第三個新千年的起點,自由主義的威脅已不再是“有沒有自由個人”這種問題,隨著科技的進步,世界將面臨著三大威脅。

  ①在經濟和軍事上,人類已經喪失用途,政治和經濟制度也不會認同人有價值;

  ②社會系統認為人類整體有價值,但個人則無價值;

  ③某些獨特的個人仍有其價值,但這些人是一群超人類的精英階層,而不是一般大眾。

  科學的發現和科技的發展必將人類形成大部分無用的普通人和小部分升級的超人類,各種事情的決定權也已完全從人類手中轉移到高度智慧的演算法,這都意味著自由主義行將崩潰,二十一世紀,正在醞釀新的宗教。

  在赫拉利看來,新的宗教有兩個:科技人文主義和資料教。

  科技人文主義會由於面臨著一個無解的兩難,即:科技人文主義在認為人的意志是宇宙中最重要的東西的同時,也在開發能夠控制、重新設計意志的科技。這就意味著科技人文主義永遠無法處理意志和科技的關係,因此,它將被“資料教”所取代。

  資料教既不崇拜神,也不崇拜人,它崇拜的是資料,宇宙由資料流組成,宇宙間任何現象或實體的價值在於對資料處理的貢獻。

  資料以及包含在資料之內的偉大的演算法可能比你自己更瞭解你自己,我們瞭解自己的方式不再是“聆聽自己內心的聲音!”,而是“聆聽演算法的意見!”

  資料主義會產出一個“萬物網際網路”的資料處理系統,崇尚資訊的自由,屆時,所有意義的來源就在於“連線到這個系統”,讀書筆記www.i1766.com將你的體驗、記錄、上傳和分享,連線到大資料流,演算法會找出這些體驗的意義。你的價值就在於將體驗轉化為自由流動的資料。所以,“你體驗到了什麼,就記錄下來。如果你記錄下了什麼,就上傳。如果你上傳了什麼,就分享。”

  當然,生命究竟能不能簡化成資料流,還有待商榷,但是萬物之網已經有了巨大的價值,資料教仍然有可能會接管世界。在未來,資料主義對人類造成的威脅,猶如人類對其他動物所造成的威脅,人類終究也不過是宇宙資料流裡的一片漣漪。

  到這裡全書內容就結束了。赫拉利再次強調:我們無法真正預測未來,書中所講的一切情境,都是可能性,而非預言。學歷史的作用,也就在於能多考慮一種可能性。

  4、《未來簡史》讀後感:

  看完尤瓦爾·赫拉利《未來簡史》,除了三觀被重新整理了一遍之外,腦海中閃現最多的就是,人類的發展史既是一部宗教史,也是一部在不斷尋找意義,賦生活以意義的意義史。

  在人類世的時候,宗教賦予我們各種意義。上帝說,生活就是苦難,那生活的意義就是去經歷苦難。智人統治世界後,人類透過虛構各種故事,賦予世界以意義。在未來資料教接管世界後,人類的意義就在於記錄體驗、上傳分享自己的體驗,將體驗轉化為自由流動的資料。

  聯想到日常生活,我們時刻都在為自己的各種行為、各種想法賦予意義。譬如,為什麼工作啊?為了賺錢,為了創造價值,為了自我實現。為什麼社交啊?為了圈子,為了人脈,為了避免孤獨等等。

  想到之前網上看到的一個段子:

  可以這麼說,我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吃飯。我出門旅遊是為了吃外地的飯。我努力學習是為了掙錢吃飯。我穿好看的衣服,打扮自己是為了能有人請我吃飯。我去健身是為了更心安理得的吃飯。我打遊戲是為了更開心的吃飯。我睡覺是為了精神的吃飯。我過節是為了吃飯。放假為了吃飯。我出門是為了吃飯。在家也是為了吃飯。我買一家航空公司的機票是因為機餐好吃。我受高等教育是為了吃更好吃的飯。我買跑鞋是為了去吃飯的路上跑的更快。我買車是為了不用打車去吃飯。我買房子是為了在家吃飯。

  看,生活原本就是這樣的沒有意義,而我們要做的是把原本沒有意義的生活經營得有意義。

  雖然,在赫拉利看來,人生根本沒有真實的意義,一切意義都是幻想出來的,但這又有不好呢?!所以,看完了這本書,我想,我也會繼續活在虛構之中,讓生活變得有意義。

未來簡史讀書筆記7

  歷史是在過往中發現今天,探索未來,而尤瓦爾·赫拉利先生在撰寫《人類簡史》之後,直接將視角轉向了未來。未來之事仍未發生,事實上並無歷史可言,作者也無意作一真正的預言,只是企圖發現人類的真實本性,並以此探索人類未來將行的道路。

  這本書直到第三部分才開始對未來的設想,而大量篇幅實際用於對人類歷史上已發生過事件的分析,從而發現人類本質。要論人類是否存在本質,這真的是幾千年來一直懸而未決的哲學問題。若說人類有本質,那人類的本質是什麼呢?是靈魂?還是意識?作者對此均保持著懷疑的態度。

  這樣看來,尤瓦爾·赫拉利先生與其說是一位歷史學家,倒不如說他是一位哲學家,因為他所思考的,正是人類歷史上久久懸而未決的哲學問題。人的本質是什麼?怎樣算是“活著”?“活著”又究竟為了什麼?我們大多數人都處於這個世界中,做著看上去理所應當地事情,但是這樣的生活與其他動物究竟有著怎樣的本質區別?或許,我們與其他動物並沒有什麼本質區別?我們也並不存在什麼本質,我們仍舊受生理本能的左右,而非理智的控制。在現代科學的發現中,我們甚至對自己的自由意志產生懷疑,或許連“自由意志”都是一個精心編織的謊言。

  在管理學的課堂上,發現管理學的老師都極為務實,有著極強的“工具理性”傾向。除卻這樣的“工具理性”,則世界無法踏實地推進科技、經濟的進步。但作為一個“人文學科”的學生,我卻始終對此保持懷疑和警惕。人類真的可以在物質的豐盛中獲得幸福和滿足嗎?今天終於實現了物質的豐盛,我們就真的比古人更加快樂了嗎?如果這一答案值得懷疑,那我們是否也應當懷疑世界發展的路徑呢?

  “文明是副產品”這一鄭也夫先生提出的論題,從尤瓦爾·赫拉利先生的兩本書中看來,想必他也必定贊同。人類歷史發展的路徑往往讓人始料未及,真正促進世界進步的往往並非精心策劃的藍圖。對於未來,我們努力的方向,會將人類引向“天堂”?還是將人類引向滅亡?當然,人類的滅亡是遲早的事情,一種新的文明形式取代我們,或者留一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對宇宙而言,又有什麼所謂?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未來簡史讀書筆記8

  說實在的,對於我這樣一個幻想狂人加科技狂熱分子來說,這是一本拿起來就放不下來的書,那麼書中有哪些地方吸引我的呢?

  首先,作者將人界定為智人、神人的概念。並且在書中附贈的思維導圖中會標著“歷史起源於人創造了神,歷史終結於人成為神”,而這裡所說的人就是指“智人”,也就是我們現在的人?作者為什麼將我們稱為智人呢?這就是書本身引導我想要去看的一個方面。

  其次,在書中,作者為我們描述的隨著科技發展,尤其是生物科技與人工智慧相結合之後,有錢的人甚至都可以透過基因的選擇來創造完美的後代,普通人與富人之間的差異將會人為的被拉大,這將是一個非常可怕的現實,在這樣的現實下,物競天擇、優勝劣汰的自然法是不是就失效了?

  作者在書中還描述了,隨著人工智慧的發展,95%的工作會被人工智慧所取代,而智人中的絕大多數將淪為無用之人,那麼如果社會真的走到了哪一步。政府又將如何對待這些所謂的無用之人,是像納粹法西斯一樣,種族滅絕,還是像人類養雞、豬一樣,關在籠子裡,給予最基本的生存所需的食物,直至死亡?

  當然,書中所提到的隨著人類壽命的無限延長從而引起的各種社會變革,以及對我們日常生活的影響也是一個值得我們去思考的問題。其中讓我印象比較深的,是人類的血緣情感將不再那麼強烈,對於一個活了200歲的人來水,她很難對自己在100年前甚至更久的時間裡曾經生育過的生命會有非常大的情感牽掛。

  隨著人類壽命的延長,人要學會不斷學習新的知識以適應社會。令我疑惑的是,真的到那個時候了,按照作者的邏輯人工智慧已經發展到了非常先進的地步,人類的學習是否還需要像現在這樣艱難而漫長?是否學習方法也會發生質變?或者在那樣的環境下,人究竟還是不是純粹的人?還是隻是披著人的外衣的人工智慧了呢?

  再次,未來社會將是由人本主義轉為資訊主義的社會,在那樣的社會里,人的感情和內心裡的認知將被忽略或者弱化,取而代之的就是資料,甚至你決定跟誰結婚共同生活靠自己的感覺來說都不靠譜,而大資料會告訴你該選擇和誰一起生活。真的到無法想象,隨著資訊的發展,我們對資料的依賴會越來越大。如果哪一天,你的生活被一堆資料給左右了,那麼究竟是我們在分析資料還是資料在控制我們?最後,究竟是我們繼續存在,還是我們被資料給分解融化成一個一個數據源裡的資料點呢?

  合上書本的時候,我最大的疑問就是,人究竟是一個怎樣的存在?

未來簡史讀書筆記9

  《未來簡史》就像一張薄厚均勻的煎餅,除了一把味精,沒有加上任何佐料,食之無味,棄之可惜。整本書以大量組織有序的事實和材料,佐以模糊的觀點,試圖探索人的平常性,生物是一種演算法,永生,科技使極少數人脫穎而出的問題。

  以現在的視野來預測短暫未來難免出現偏差,因為你是按照當下的發展規律來做預測的,但這種規律非常短暫,而且保不準又飛出一個黑天鵝。即使是博古通今的人也根本無法完全預知短暫未來。之所以稱之為短暫未來,是相對於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馬爾薩斯陷阱等可以印證長久未來的規律,這誰都會,因為人性不變,除非生物技術成熟到改變人性,但改變人性算不算人性的一部分呢?本書所做出的預測大量基於已經存在的研究,並非原創,如果有一到兩點在不久的未來變成現實,他一定會以此自誇。這並沒有什麼稀奇,一方面這些觀點本質上不是他的,他只是一個複述者;另一方面就像買彩票一樣,你一萬次沒中獎不去說,單說中獎的一兩次,以資訊不對稱來創造神話是無恥且愚蠢的。再者說,真正對短期未來的預測很大程度會與當下現實發生極大偏差,例如電影《大空頭》裡所講述的,在20xx年金融危機爆發前誰都不信,而那幾個相信的人被認為是傻子。能預見短期未來的人,如果他腦子沒有壞掉,應該不會輕易地說出真相,因為這極其危險。以上是對這本書缺點的簡單論述。

  這本書之所以暢銷,是因為作者太瞭解現代人了,他們空虛,膚淺,茫然,焦慮,但總要顯得自信滿滿,高人一等,洞悉一切的樣子,於是作者就順水推舟,把許多前沿的實驗和材料寫出來,再加上一點與眾不同的,稍稍超前的觀點,便極大程度地滿足了現代人的精神渴求。他們渴望精神但不肯花時間沉下心來研究,吃了一頓“精神快餐”就足夠欺騙自己,愚弄他人了。這本既講歷史,也講未來,可以說是一頓相當豐富的“快餐”了。一本能夠很流暢地讀完且不用怎麼過腦子的書,如果說它是好書那就是睜著眼睛說瞎話。但這對現在的許多人並不構成問題,是不是好書不重要,甚至是不是滿足書的定義也不重要。只要能夠讓人覺得自己讀了書,還有不一樣的觀點,那就非常好了。阿城先生說過,文化不是用來裝點自己的味精。但現實總是殘酷的,現在所謂的文化,重要的不是你真的有文化,而是要讓人覺得你真的有文化。

  尤瓦爾以組合和複述的方式寫了一本書,並以此把自己打造成一個“新神”,就這一點,這本書還是很成功的。人民總是需要崇拜,尤其是在一個信仰崩潰的時代。與其說他是一個歷史學家,一個作家,還不如說他是一個以高姿態來迎合眾人的聰明的waiter。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他的錯不在於他收穫的名利,而在於他作為一個精英知識分子,不僅沒有靜心思考精英的短視,而是不斷地用愚弄民眾,消解文化的方式獲利。他能被視為精英的代表,如果不是民眾做出了錯誤選擇,就是精英存在著巨大的問題。這本書的真正意義首先在於它作為一面鏡子,讓我們區分出什麼是好書,什麼是壞書;其次它讓我們看到了普通民眾和精英都非常短視,缺乏創見。也許這張只有味精的煎餅能夠短暫地勾起眾人的食慾,但人們能夠長久吃下去的還是家常便飯。(陳雨筱)

未來簡史讀書筆記10

  在當前這樣一個迅速變化的社會,很多經濟上有所餘裕的人都不太清楚未來十年二十年整個社會將向什麼方向發展。在他們看來,這種不確定性背後隱藏著風險。而這種風險帶來的惶恐給了許多當代社會學家研究的方向。

  而本書作者尤瓦爾正是這過江之鯽中的一員。在本書中,他力圖描繪一個與他所謂之"人文主義"不相干的未來,一個由資料主導、令本書讀者耳目一新的的未來。

  但事實上,尤瓦爾所構造的這個未來,根基並不牢固。此類作品常常面對一個問題––作者需要擁有極其豐富的知識儲備,才能駕馭書中的邏輯論述。然而,人類社會的複雜程度決定了一個人類個體對它的認識一定會存在片面和不足的地方。以賈雷德戴蒙德之廣博尚且會有紕漏。尤瓦爾不如賈氏,自當也是如此。

  作者作為人類史專家和社會科學專家,缺乏理工科尤其是工程、技術方面的必要知識和訓練,在討論科技問題時,暴露出自己對於新興科技方面理解的諸多短板。在文中可以看出,作者對於有些問題理解比較膚淺,以偏概全,甚至誇大其詞,尤其對於很多技術的先天缺陷、理論困難、受制因素(不僅僅是政治)、發展局限等涉及甚不充分。這一切都使他所描繪的未來畫卷成為現實的機率打了折扣。

  但以上這些問題其實還是次要,私意以為,本書最大的問題是它所傳播的感情。在我看來,這位歷史學家面對人工智慧時代是有些迷茫甚至惶恐的。這種惶恐正與市民大眾對未來不確定性的惶恐類似。

  事實上,這種焦慮與無所適從已經在人類歷史上多次出現。面對人工智慧的現代人的心理與歷史上面對工業社會的封建手工業者的心理如出一轍。正如當時的人們不可以想象21世紀的資訊化時代,身處21世紀的我們,自然也難以想象下一個時代。但我們應該有自信,我們下一個時代的子孫,一定可以主宰自己智力的造物,正如我們上一個時代的祖先能主宰工業機器,上上上上個時代的祖先主宰火焰和石塊。社會環境在變,人需要做的只是換個生活方式,這對於人類來說,完全不算什麼。

  哪怕再退一步,本書描繪的圖景真的成為現實,以我們現在的價值觀來看,這似乎不是什麼美妙的事。但,請記住:世道必進,後勝於今。在人類發展的大趨勢中,個人的得失實在是無足輕重,正如演化從不在意個體的存亡。如果未來真就是"神人"統治,那普通的智人不會被當做奴隸,而是像原始氏族,像封建地主,像薤上朝露一般無法避免的徹底消亡。

  發展自有其客觀規律,任何一種價值觀與思想也不能逆天而行。在人生走向結束時,我們一般不會感慨生不逢時,沒有趕上人類長生不老,所以我們也無需過度糾結於歷史潮流的走向。畢竟這隻能徒增痛苦。

  事實上,無論你只是一個普通人,還是站在風口浪尖,你都無需苦惱於歷史潮流的動機。我們需要做的,只是在環境改變時,儘自己所能去適應,成為所謂“適者”,正如我們祖先數億年來所做的一樣。我們的祖先,本是在海里扭動的、蟲子一樣的生物。能走到這一步,你、我,以及地球上每一個人都做得很不錯了。

未來簡史讀書筆記11

  動物活在客觀現實與主觀現實之中。人類活在三重現實之中——客觀現實、主觀現實、虛構的故事(神、國家、公司等)。歷史逐漸展開,神、國家、公司的影響也就不斷強大,而客觀現實和主觀現實則成為犧牲的代價。到了21世紀,新科技可能會讓這些虛構的故事更為強大。人類認為自己創造了歷史,但歷史其實是圍繞著各種虛構的故事展開的。單一個體的基本能力。從石器時代以來並沒有多大改變。但各種虛構故事的能力在增強,它們推動了歷史,讓我們從石器時代走向了矽時代。

  在文字沒有出現之前,故事受限於人類大腦的能力,不能講得太複雜,否則就沒人能記得。但文字出現之後,忽然人類可以開始創造長篇複雜的故事。沒有任何人真能對歐盟的所有法律和規章瞭如指掌,也沒有任何銀行家或中情局探員能清楚全球每一美元的流向。但這些細節都寫在某一個地方;把所有相關檔案都集結起來,就形成了法老、貓王、歐盟和美元的身份和力量。

  相信才有行動,行動讓相信變成現實。雖然法老和索貝克都只是想象的實體,也無法提高或降低尼羅河水位,但如果有幾百萬人都相信法老和索貝克,於是合作修建水壩。挖掘運河,洪水和乾旱的機率就能大幅降低。就這樣,文字帶來了強大的虛構實體,組織了數百萬人,也重塑了河流、沼澤、鱷魚的現實。同時,文字也讓人類習慣了透過抽象符號的調節來體驗現實,於是更容易相信這樣的虛構實體確實存在。

  虛構的故事能讓人類更容易合作,但代價在於,這些虛構的故事同時也會決定我們合作的目標。因此,我們可能擁有非常複雜的合作制度,卻只是為了虛構的目標和利益。這樣一來,雖然整個制度看起來運作良好,但出發點只是這個制度的標準。在21世紀,我們還會創造出比以往更強大的虛構概念及更極權的宗教,在生物科技及計算機演算法的協助下,這些宗教不但會控制我們每分每秒的存在,甚至將塑造我們的身體、大腦和心智,創造出完整的虛擬世界。真要如此,在區分虛構與真實、宗教與科學將會變得更加困難,但又比以往更加重要。

  虛構的故事是人類的基礎和支柱。隨著歷史的不斷演進,關於神、國家和公司的故事越發強大,以致開始主宰客觀現實。遺憾的是,盲目相信這些故事,也就意味著人類往往為這些虛構實體的榮譽而努力,而不是讓擁有感受的生命過得更好。

未來簡史讀書筆記12

  以色列作家尤瓦爾·赫拉利的《未來簡史》是一本引人思考的書,同時也極具殺傷力,足以毀滅你的三觀。

  閱讀這本書之前,也許你的三觀是這樣的:人是世界的主宰,人的意志需要被尊重和保護,自由、平等、博愛是大多數人信奉的普世價值觀。

  閱讀這本書之後,你的三觀或許變成了這樣:資料是世界的中心,人生只是一套生化演算法,哪裡有什麼自由意志?哪裡有什麼價值?一切都是虛構的故事。

  未來究竟是個啥模樣?

  人類將長生不死。基因工程、再生醫學和奈米科技等領域的飛速進展,讓人類戰勝死亡變得越來越樂觀。

  幸福快樂將由人類自己掌控,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痛苦將從人類的體驗中徹底消失。

  智人變成神人。在追求幸福和不死的過程中,人類把自己提升到神的地位,力量、性感、智慧,如果你想要,都可以購買。三條通神路徑:生物工程、半機械人工程、非有機生物工程。

  分享作者的幾個觀點:

  人類超越其它物種之處,主要有兩點:一是想象力,人類創造出抽象的主觀世界,如國家;一是大規模合作的能力,透過語言、文字等工具,人類的合作規模幾乎沒有邊界。

  人文主義受到生物科技和人工智慧等多方面的挑戰。人文主義崇拜人類,認為人類自己就是意義的本源,人類體驗為宇宙賦予了意義,人類的'自有意志是最高權威。

  人工智慧將超越人類智慧。

  書中提到的幾個印象深刻的事情:

  1、兩個自我

  人類有兩個自我:一個體驗者,一個敘事者。體驗者感知每時每刻的意識,但沒有記憶能力,不會講故事;敘事者喚起記憶,講故事,做決定。

  2、《劍橋意識宣言》

  20xx年,神經生物學家和認知科學家在劍橋大學簽署:“各種證據均指出,非人類動物擁有構成意識所需的神經結構、神經化學及神經生理基礎物質,並且能展現出有意圖的行為。因此,證據已充分顯示,負責產生意識的神經基礎物質並非人類所獨有。”

  3、《動物福利法修正案》

  20xx年,由紐西蘭議會透過,在法律上承認動物也像人類一樣具有情感。該法規定,從此必須認識到動物具有情感,因此在畜牧等情境下,必須適當維護動物的福利。

未來簡史讀書筆記13

  這本書和人類簡史一樣精彩,言簡意賅,條理清晰,我這麼腦袋如漿糊一樣的人都能讀懂,說明這是一本非常好的人文科普讀物。

  我的思考範圍超不過未來的範圍,它給我指出了我未來可能面對的情況,雖然很遙遠,但是很現實。我的子孫的那一代可能會遇到,但跟我真的沒有什麼關係了。

  書中把人文主義成為人文宗教,資料主義成為資料宗教。是的,作為沒有信仰的中國人,真的很難再相信什麼,但是科技革命後,人人都相信自己,都知道生命無價。我們不相信政府,不相信媒體,但是我們相信自己的感覺,相信只要自己覺得好的,就是好的。

  而在這個時代,資料宗教可能正在打破這個信念,因為人的一切活動都可以資料化,到時候人不用考慮別的東西,只要看資料就能知道自己是否健康,別人是否喜歡你,那個時候,資料比你的大腦更瞭解自己,人應該會更相信資料,而不是感覺。

  歷史不允許真空。如果饑荒,瘟疫,戰爭的發生機率不斷減小,必然要有些其他事情成為新的人類議題。是啊,人類歷史上,饑荒,瘟疫和戰爭,是人類的大敵,那個時候人為了生存,爭奪土地,糧食和勞動力,現在生存已經不是問題了,也不必為了吃飽飯大打出手了,那人是不是應該追求長生不死和幸福快樂呢?

  在心理層面,快樂與否取決於你的預期,而非客觀條件。愉悅或痛苦從來都不是對外在事件的反應,而是對自己體內感覺的反應。結婚了,我快樂嗎?我不是很清楚,但是至少,我比從前快樂。

  從前我有巨大的心理負擔,我害怕男朋友知道我家裡的情況,我害怕帶男朋友回家去面對我的家人,但是我和我老公在一起後,我都做到了,我終於迴歸到了正常的家庭生活,雖然跟別人結婚也可能會這樣的,但是我真的是好不容易邁出去這一步的。這讓我的心理非常釋然。

  還有,我擺脫了助學貸款的魔咒。我現在可以毫無顧忌的去追求未來的生活,我可以攢錢買自己想要的東西,我已經買房買車了,我現在活得應該是挺好的了。

  我的對人生的預期就是,小有成就,生活性福。若要維持現代經濟,就要不斷且無止境的經濟增長。歷史知識的悖論。知識如果不能改變行為,就沒有用處。但知識一旦改變了行為,本身立刻就失去了意義。我們擁有越多資料,對歷史瞭解越深入,歷史的軌跡就改變的越快,我們的知識過時的越快。科學的主要目的就是預測未來,單歷史研究的重要目的,其實是讓我們意識到一些通常不會考慮的可能性。家畜命運悲慘的原因,不在於其死的方式,而在於其活著的方式。大多數人生活的意義,都只存在於彼此講述的故事之中。在大家共同編織出故事網的那一刻,意義就產生了。

  人類編制出一張意義之網,並全然相信它,但這張網遲早都會拆散,知道我們回頭一看,實在無法想象當時怎麼可能有人會真心相信這件事。這正是歷史開啟的方式。

  我學世界古代史,真的很難理解當時的社會發展趨勢,很難理解當時是怎麼樣一個生活狀況,不明白大家為什麼會相信上帝,相信十字軍。這就是我歷史學不好的原因,沒有辦法理解,所以學不會。

  單一人類個體的基本能力,從石器時代就沒有多大的變化,但真的要說有什麼改變,也只能說是在衰退。但是各種虛構故事的力量在增強,他們推動了歷史,讓我們從石器時代到了矽時代。

  現代契約給了人類力量,但條件是我們不再相信整個世界有一個偉大的與周計劃能讓生命有意義。

  正是人文主義,讓人類擺脫了人生無意義、存在無根據的困境。

  人類必須從自己的內在體驗找意義,而且不僅是自己的意義,更是整個宇宙的意義。這是人文主義的主要訓誡:為無意義的世界創造意義。

  上帝是人類想象力的產物,但人類的想象力一樣只是生化演算法的產物。

未來簡史讀書筆記14

  自由人文主義在人類取得現代性力量與喪失意義的契約中扮演了救世主的角色,但是一轉眼,進化論卻為“自由意志”的棺材釘上了最後一根釘子。雖然直到20世紀,人類大腦依然是全世界最精良的計算工具,但是仔細想想,大部分重大決策的背後其實是充斥著各種認知偏差的“拍腦袋”而已,然後交給敘事自我把一切都美化成“自由意志”。整個過程中真的有自由主義所推崇的那個不可分割的始終如一的真實的自我嗎?這不過是個虛幻的想象。

  曾經的救世主面臨崩塌,但是人類終歸還是不能脫離意義而存在。假設在未來我們都相信個人的重大決策權應該從自由意志轉而交給演算法更為靠譜,那麼當“活出自我”的意義不復存在的時候,生命急需被賦予新的意義。

  作者給出的一種可能性是資料主義。大部分人的幸福感歸根結底還是源自於在世俗的價值觀中獲得成功。資本主義和人文主義的世界裡,人為了財富的增長和獨特的體驗而努力,那麼在資料主義的世界裡,人就應該以對系統資訊的生產和流通做出的貢獻來作為個人價值的衡量標準。只不過想要在當前的意識形態下去想象未來的價值觀並不是件容易的事。不管怎樣,資料主義與人文主義的這齣好戲才剛剛上演。

  本書從第三部分開始,越靠近結尾就越接近高潮。與人類簡史一樣,對於普通人來說最愜意的地方就是易讀,因為觀點+舉例是赫拉利的標配。

  簡史三部曲的內容是赫拉利從一開始就規劃好的,並非因為第一部的熱銷才有創作後兩部的念頭。因此從本書的末尾可以感受到他還有許多話沒有說完。繼續期待今日簡史!

未來簡史讀書筆記15

  過去70年間,人類打破的不只是“叢林法則”,還有“契科夫法則”。契科夫有一句名言:在第一幕中出現的槍,在第三幕中必然會發射。

  這種論斷未免過於武斷。現實不是戲劇,你不知道第一幕在哪裡,也不知道哪一把才是在第一幕出現的槍。

  在追求健康、快樂和力量的過程中,人類慢慢地改變了自己的特製,於是特製一個又一個地改變,直到人類不再是人類。

  作為範疇的人類必然是不斷變化的,但必定是有某種本質的存在決定了人類的性質,對這個本質的認識決定了理論的分野。這個改變的推動力是否是對健康、快樂和力量的追求,這個需要更嚴謹的論證,而不是宗教式的啟示。換一個角度,也可以同樣說促使人類改變的推動力是慾望、懶惰和不斷的索取,這樣結論性的語句還可以列出一長串。

  於是,馬克思的預言未能實現。英美法等工業強國並未發生大規模共產主義革命,無產階級專政也未在這些國家登上歷史舞臺。

  此書對“規律”的把握不足,作出結論過於武斷,如認為推動未來經濟的是永生的渴望,這種結論與預言何異。

  但歷史研究最重要的目的,其實是讓我們意識到一些通常不會考慮的可能性。歷史學家研究過去不是為了重複過去,而是為了從中獲得解放

  那些希望改變世界的舉動,常常發端於改寫歷史。

  審視歷史,是最好的擺脫思維定勢的辦法。

  現實還有第三個層次:互為主體。

  既非客觀,又非主觀,而是依賴於眾人相信而存在之物。意義之網,驅動著作為群體的人類。

  民主投票通常只適用於一群有共同關係的人,比如有共同的宗教信仰或民族神話。這些人早已有基本的共識,只是仍有某些異議尚待解決。

  那麼合理的運用民主投票而避免族群撕裂的方式是不是隻對共同體的框架之內的問題進行投票,而對待框架之外的問題,則採取另外的決策方式。

  希特勒向德國選民懇求信任時,只說得出一項對他有利的論點:他在戰壕裡學到的,是在任何大學、企業總部或政府部門永遠學不到的東西。人們跟隨他、投票支援他,是因為認同了他的想法,也認為這個世界是個叢林,殺不死我們的,只會讓我們更強大。

  進化人文主義、叢林法則、納粹。

  科技發展將使人類不再具備經濟和軍事上的用途:這一點雖然不會從哲學層面推翻自由主義,但在實際生活中,很難想象民主制度、自由市場和其他自由主義制度如何能承受這記重擊。畢竟,自由主義之所以能成為意識形態的主流,並不只是因為它的哲學論證合理,更是因為它賦予每個人價值,這一點在政治、經濟和軍事上大有好處。

  賦予價值,便於驅使。不相信神話、不假設身份的個體,是很難被驅使的。

  21世紀經濟學最重要的問題,可能就是多餘的人能有什麼功用。一旦擁有高度智慧而本身沒有意識的演算法接手幾乎一切工作,而且能比有意識的人類做得更好時,人類還能做什麼?

  經典的危機是產能的過剩,當代的危機是金融的過剩,未來的危機是人的過剩。

  等到谷歌、臉譜網和其他演算法成為無所不知的先知之後,很有可能就會進一步演化成代理人,最後成為君主。

  由人的工具變為人的支配者,這種事情在人類歷史上發生過不止一次。而這一次,可能從更高的層次上,將作為個體的人變成某種聯合體,從而導致個人主義的消亡。

  有些人仍然會不可或缺,算法系統也難以瞭解,而且會形成一個人數極少的特權精英階層,由升級後的人類組成。這些超人類將會擁有前所未有的能力及創造力,讓他們能夠做出許多世上最重要的決定。他們會為算法系統執行關鍵的服務,而算法系統既無法瞭解也無法管控這些人。然而,大多數人並不會升級,於是也就成了一種新的低等階級,同時受到計算機演算法和新興的超人類的控制主導。

  政治精英、科技精英和金融精英有福了。真正意義上的人間神。

  在這裡,各個高科技大師正在為我們醞釀全新的宗教,這些宗教信的不是神,而是科技。科技宗教同樣提供過往宗教的一切舊獎勵:快樂,和平,繁榮,甚至是永恆的生命,但方法卻是在生前獲得地球科技的協助,而不是死後接受天堂的幫助。

  這些新的科技宗教可以分為兩大型別:科技人文主義和資料主義。

  民主和專制在本質上是兩套關於收集和分析資訊的對立機制。專制使用集中式處理,而民主則喜歡分散式處理。民主在過去幾十年裡佔得上風,是因為在20世紀晚期的具體情境中,分散式處理的效果更佳。如果換一個情境(比如古羅馬帝國時代),反而可能是集中式處理擁有優勢,讓羅馬共和國衰落,權力從元老院和公民大會轉移到專制皇帝的手中。

  到了21世紀中期,政治已不再有宏偉願景,政府就只剩下行政功能,維持著國家現狀,卻不再能夠帶領人民向前。

  在現在這個混亂的世界,那些冷酷的億萬富翁和少數利益集團之所以能夠蓬勃發展,並不是因為他們更能看清全貌,反而是因為他們的目標非常狹隘。在混亂的系統中,集中視野反而有其優勢,而億萬富翁的權力大小又與目標大小息息相關。

  要對資料主義提出批判,可能不僅是21世紀最大的科學挑戰,更是最急迫的政治和經濟議題。

  科技人文主義著眼於拓展人類的視野,而資料主義則著眼於讓互聯互通的海量資料接管意義本身。人在其中的地位將逐漸變為一個普通的感測器。

【未來簡史讀書筆記】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