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新材料> 防疫個人先進的事蹟

防疫個人先進的事蹟

防疫個人先進的事蹟(通用14篇)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事蹟吧,從先進物件的形成和內涵上來分,事蹟可分為在一個較長時間內形成的先進事蹟的材料和在一時因突發事件而產生的先進事蹟的材料。那麼什麼樣的事蹟才是規範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防疫個人先進的事蹟(通用14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防疫個人先進的事蹟1

  在抗擊疫情阻擊戰中,一批80後、90後脫穎而出,在“逆行人群”中形成了一道年輕靚麗的風景線。他們職業不同、分工不同,相同的是滿懷著對黨、對國家、對人民的愛與責任。開原市中固鎮青年黨員張笑涔就是其中的一員。

  張笑涔,男,33歲,中共黨員,2010年參加工作,現任開原市中固鎮副鎮長、孟家寨村包村工作隊長。分管民政、扶貧工作,服務物件以困難群眾、老年群眾為主,新冠病毒疫情防控工作中,張笑涔第一時間深入到轄區低保戶、五保戶、扶貧戶和分管服務物件家中,透過開展消毒防疫走訪的實際行動為困難群眾和老年群眾提供安全保障。期間結合全鎮老人防護安全、轄區養老院防疫存在的隱患,張笑涔逐一堵塞防護漏洞,確保老年人防疫工作萬無一失。此外,圍繞包村工作,張笑涔帶頭開展排查和防疫阻擊工作,連續30天按時值守,有效保障了孟家寨村防疫工作的有序進行。

  一、心繫服務物件——訪民送“安全”。

  中固鎮政府三樓第4辦公室,五保戶李大叔一年總要跑上10來趟,有時是去找民政幹部諮詢扶貧政策,有時乾脆就是拉家常,對此,民政幹部張笑涔總是來時一杯茶,走時有相送。今年的1月25日,剛好是大年初一,李大叔怎麼也沒想到,民政幹部張笑涔防疫走訪第一個就來到了他家。笑涔說:“李大爺,我知道您自己獨居,您的年紀大了,你們家的防疫我來做!這期間你如果有什麼需要就和村幹部或者我聯絡,需要外出一定要戴好口罩……。”像李大叔這樣的五保戶,中固鎮還有很多,疫情防護工作開始後,雖然各個村都建立了各自的排查走訪臺賬,但張笑涔還是放心不下,他對自己分管的低保戶、五保戶、扶貧戶逐一進行了入戶消毒防疫走訪與登記。與各村進行的是否外出登記不同,張笑涔的臺賬上對這些家庭、特別是老人的需求情況進行了詳實的登記,第一手掌握服務物件生活需求,並根據實際情況採取有效措施逐一化解,破解了疫情防控期間的困難群眾、老年群眾突發情況的發生。開展疫情防控工作以來,張笑涔義務為困難群眾、老年群眾進行家庭防疫消毒1000餘次,代為購買藥品、食品、生活必需品30餘次,張笑涔的真情服務,讓轄區困難群眾,特別是老年群眾真正體會社會主義大家庭的溫暖。張笑涔說:“把服務送給最需要的人,我的服務才算到位。”

  二、織密安全防線——安民解“難題”。

  透過深入實地的防控疫情排查走訪,張笑涔發現三個問題,一是老年人對疫情防控工作重視不夠,二是家庭防護中對老年人的安全防護重視不夠。三是轄區西地村福壽養老院人員密集存在防控隱患。對此,張笑涔立即著手一一整改。對於老年人對疫情防控工作重視不夠和家庭防護中對老年人的安全防護重視不夠的問題,張笑涔逐村進行走訪排查,實地瞭解老齡群眾對疫情形勢的掌握,對於思想觀念淡薄的,及時進行勸阻,對於家中子女不關心老人防疫,不為老人出行準備口罩的,立刻進行批評教育,對於家庭防護工作自覺積極,尤其是關心關愛老人的典型認真進行登記,作為文明家庭評比工作的重要依據。農村工作沒有捷徑,要知道群眾的心,就得見群眾的面,就這樣一個村一個村的走,一家一家的勸,張笑涔用最基礎的走訪工作,有效地堵塞了疫情防控工作中關於老齡群眾的防控漏洞。除此之外,關於老人還有一項重中之重的工作——中固鎮西地村福壽養老院。該養老院共有養員?人,工作人員?人,疫情防控期間,正值春節,親戚子女的探望、工作人員的頻繁外出、養員的衣食起居的聚集處處都是隱患。對此,張笑涔親自與院長溝通,闡明利害關係,最終達成以下共識:一是疫情防控期間養老院謝絕探望;二是回家與子女團聚的養員,待疫情解除後方可返回;三是工作人員裡不出外不進,採購物品透過電話聯絡,避免見面;四是對現有養員進行摸底排查,對於養員與親屬近期有接觸的,掌握親屬出行情況,涉及到疑似地域的必須進行隔離。五是採取二十四小時監控,全面掌握養員實時動態,避免安全隱患。經過緊密的工作部署,疫情防控期間,該養老院日常養護工作穩定有序,養員及家屬對於特殊時期的特殊舉措均表示理解和支援。

  三、堅守防疫崗位——護民保平安。

  困難群眾、老年群眾,對於這些分管工作,張笑涔做到了疫情防控細緻入微,對於自己的包扶工作,張笑涔更是盡職盡責。在張笑涔的建議下,他所包扶的孟家寨村第一個建立起疫情防控黨員志願者團隊,有了黨員志願者的值守,孟家寨村的百姓安心了,也更與黨員幹部交心了。老百姓都知道,鎮裡都派出幹部來村裡支援,我們村民自己更要自覺。從1月25日,疫情防控工作開始以來,連續30天,張笑涔每天都要來村裡站上屬於他的那班崗,村幹部知道,上崗前,笑涔剛剛走訪回來,大家心疼的說:“老弟,你回家歇歇,你的這班崗,我們替你值。”笑涔說:“再苦再累,我也要站好這班崗,這是我的職責所在。”是啊,是責任感、使命感讓他義無反顧投入到抗擊疫情工作中,工作之餘他也想念家中尚且年幼的兩個孩子,妻子和他都奔赴在各自崗位,孩子只好由年邁的父母來帶,父母身體好嗎?孩子懂事嗎?緊張的工作讓他無法顧及周全,他堅信,國家這個大“家“好了,才有小家的幸福,自己的工作做好了,才有顏面面對父母。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張笑涔情繫轄區困難群眾、老年群眾,紮根農村,服務村民,在抗擊疫情工作中,以實際行動彰顯了青年黨員的無悔青春!

  防疫個人先進的事蹟2

  今年42歲的張志田,是浙江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二醫院放射科醫生,宣恩縣李家河鎮老司城村人。

  1月19日,他帶著10歲的兒子從杭州回到家鄉與親人團聚。隨著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原本計劃1月27日返回杭州的張志田取消了行程。

  1月29日晚,張志田主動向宣恩縣衛生健康局“請戰”,願意參與李家河衛生院疫情防控救治工作。1月30日早上,張志田走進衛生院,成為該院一名“編外醫生”。

  張志田從醫20餘年,主要從事放射科臨床醫學研究,在此次疫情防控中,張志田發揮自己優勢,參與衛生院影像學報告診斷。

  李家河衛生院進出口只有一個大門,醫護人員和患者通道通用,張志田與衛生院商量改造,按照傳染病樓兩通道、三分割槽的標準,隔離出醫護人員通道、患者通道,分開清潔區、汙染區和半汙染物區。同時,針對通道還改造兩個小門出入住院樓,該院在衛生院大門,也專門用隔離帶分開為進、出口。

  該衛生院醫用物資緊張,張志田便多渠道聯絡,為衛生院籌集捐助醫用防護物資。“又捐物資,又捐技術,真的很感動。”李家河衛生院院長段萬能表示。

  家住來鳳縣大河鎮大壩社群的楊錚,2020年從湖北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畢業後在外地一企業上班。學習臨床醫學專業的楊錚看到監測點人手不夠,主動申請參加疫情防控工作志願者服務。他每天工作12個小時,排查過往車輛,為車上人員檢測體溫,同時利用在學校學到的專業知識,指導執勤人員規範防護措施……

  防疫個人先進的事蹟3

  救護車司機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業績材料鄔新華已近50歲了,在醫院任勞工作了210多年,在新冠肺炎疫情產生的這段時間裡,臘市鎮明塘村被確診了3例患者,他負責確診的新冠肺炎患者、疑似患者和與確診患者有過密切接觸的發熱病人的轉運工作,為了保障第1時間隔離,他24小時處於隨時待命狀態。打完點滴,他又立刻穿上防護服,全副武裝動身了。面對艱鉅的任務,他沒有請戰書,沒有豪言壯語,但是一樣衝在了抗擊新冠肺炎的最前線,沒有畏縮,沒有猶豫,反而表現的更加堅強,對沒有醫學背景的救護車駕駛員來講,“做好防護措施就好,我們的工作就是這樣,要說1點不怕那肯定是假的,但當時那個情境,心裡只有既然我能派上用處,國家也需要我,我肯定要上!”

  鄔新華的任務是每天兩次下鄉帶著醫務人員到明塘村隔離點進行消殺和對體溫監測工作,每趟都要23個小時,在這不斷來回於醫院的行程裡,他全程口罩、護目鏡、防護服、手套不卸,1穿就是67個小時,喝不了水也上不了衛生間。他毫無怨言,星夜兼程的運送著1個個疑似患者、高危患者。中午還要擠出時間轉送病人和到區直有關部門領取疫情物質,由於運輸程序中道路封閉,層層關卡,運輸速度非常緩慢,每千米都讓他心急萬分。

  從上午8點延時到晚上8點,他延續工作12小時,穿著隔離衣等在車外吹著寒風,不吃不喝不能上廁所,就這樣每天迴圈著做一樣的事情,面對抗擊疫情,他都要待命到晚上8點才會下班。晚上下班還要在家待命,他還要負責自己故鄉救塘村公路交通疫情控卡點,逐1登記過往車輛和人員,協助醫護人員丈量體溫,嚴防死守疫情的分散。在沒有隔離服和防護服的情況下,他總是搶在其他同志的前面,去詢問來往車輛的情況。

  卡點任務較重,鄔新華連續10多天沒有休息,因長時間多地奔走、加班超負荷工作,加上飲食、睡眠不規律等因素,2月6號病倒了,可是他心裡牽掛的還是疫情,又主動請戰。

  防疫個人先進的事蹟4

  2020年伊始,一場突如其來的由新型冠狀病毒引起的肺炎迅猛暴發,由點及面,很快波及全國。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全國醫護人員和疾控工作者積極響應黨中央的號召,前赴後繼、視死如歸,投入到了與病毒搶奪時間、挽救人民生命的偉大斗爭中。同志們立下了神聖的誓言:無論生死,不計報酬!

  在這千千萬萬名抗疫戰士中,有一位疾控新兵,她叫許蓉蓉。

  24歲的許蓉蓉2019年9月剛剛入職到儀徵市疾控中心檢驗科。平時工作刻苦、勤奮,深得大家的讚許。

  2019年11月,許蓉蓉被派往揚州市疾控中心進修學習PCR技術(生物學的聚合酶鏈反應)。2020年1月30日,當她接到去揚州市疾控中心協助檢測新冠肺炎病毒核酸工作的通知時,沒有絲毫遲疑,收拾行裝,立刻趕往揚州市疾控中心報到。

  在長達26天的時間裡,她全程參與了揚州市疾控中心的核酸檢測任務,包括樣本的前期處理、核酸檢測體系的配製以及核酸的提取工作。穿上厚重的防護裝置,在實驗室裡一待就是4、5個小時,最長6個多小時,加班到凌晨更是家常便飯。悶熱、疼痛、飢渴,但她始終不叫一聲苦、不喊一聲累,兢兢業業地完成所有工作。

  許蓉蓉的父母也是醫務工作者,一家三口同在抗疫一線,每天在繁忙工作的同時,給予了她很大支援。晚上加班到很晚的時候,他們一邊擔心女兒的安全,一邊又怕打擾她的工作,常常在家一直等她進了家門才會回房休息。雖然家在臨近的邗江區,但一家三口在一起吃飯的次數卻屈指可數。

  作為檢驗隊伍中最年輕的`一員,許蓉蓉積極主動地承擔各項工作。“能幹,吃苦耐勞,認真負責”是揚州市疾控中心檢驗科老師們對她最多的評價。

  在結束了揚州市疾控中心的呼叫工作後,她立即回到了儀徵市疾控中心檢驗科的崗位,投身到新的工作當中,開展疑似新冠肺炎樣本採集、送檢單彙總、樣本的核對等工作。

  當前,新冠肺炎還在肆虐之中,任重道遠。我們相信,在黨中央堅強有力的領導下,有全國人民的共同奮鬥,有無數個象許蓉蓉一樣優秀的醫護人員、疾控工作者的忘我拼搏,我們必將取得最後的勝利!

  防疫個人先進的事蹟5

  今年42歲的張志田,是浙江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二醫院放射科醫生,宣恩縣李家河鎮老司城村人。

  1月19日,他帶著10歲的兒子從杭州回到家鄉與親人團聚。隨著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原本計劃1月27日返回杭州的張志田取消了行程。

  1月29日晚,張志田主動向宣恩縣衛生健康局“請戰”,願意參與李家河衛生院疫情防控救治工作。1月30日早上,張志田走進衛生院,成為該院一名“編外醫生”。

  張志田從醫20餘年,主要從事放射科臨床醫學研究,在此次疫情防控中,張志田發揮自己優勢,參與衛生院影像學報告診斷。

  李家河衛生院進出口只有一個大門,醫護人員和患者通道通用,張志田與衛生院商量改造,按照傳染病樓兩通道、三分割槽的標準,隔離出醫護人員通道、患者通道,分開清潔區、汙染區和半汙染物區。同時,針對通道還改造兩個小門出入住院樓,該院在衛生院大門,也專門用隔離帶分開為進、出口。

  該衛生院醫用物資緊張,張志田便多渠道聯絡,為衛生院籌集捐助醫用防護物資。“又捐物資,又捐技術,真的很感動。”李家河衛生院院長段萬能表示。

  家住來鳳縣大河鎮大壩社群的楊錚,2020年從湖北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畢業後在外地一企業上班。學習臨床醫學專業的楊錚看到監測點人手不夠,主動申請參加疫情防控工作志願者服務。他每天工作12個小時,排查過往車輛,為車上人員檢測體溫,同時利用在學校學到的專業知識,指導執勤人員規範防護措施……

  防疫個人先進的事蹟6

  “嗯,挺好,體溫都正常,呆在家裡千萬不要出門,有什麼需要就跟我聯絡就好,我們都會盡量滿足你們的需求。”1月31日一早,萬載縣白水鄉衛生院醫生丁某給小浩量完體溫做好登記後,拎著醫藥箱又繼續趕往下一戶人家。

  “這些返鄉人員全都安排在家自我隔離,我們每天派專人上戶給他們量體溫,確保過了觀察期再解除隔離。有些還住的挺遠的,走路都要走半小時。”丁某笑著說道。

  當前,疫情來勢洶洶,席捲全國,面對嚴峻的防疫形式,萬載縣廣大黨員充分發揮先鋒模範作用,放棄假期,堅守崗位,守護百姓的平安。

  丁某就是其中的一位,今年35歲的他已有6年黨齡。在此次的疫情防控工作中,他除了在醫院接診、消毒以外,每天早晚還要和同事一起上戶,為武漢等地返鄉的村民測量體溫、登記備案,還不定期到鄉主幹道上的疫情監測點輪值。從大年三十至今,他一直堅守在崗位上,還沒回過一趟家,跟家人吃一頓團圓飯。

  “某最近真挺累的,每天忙的暈頭轉向,又要接診又要下鄉,還要輪值,消殺也靠他,家裡的事都顧不上了,他老婆都快要生了好像。”說起丁某,同事們都點頭稱讚。

  說起妻子,丁某內心有些愧疚。妻子是一名教師,也是一名黨員,現今9月身孕有餘,即將臨盆。雙腳有些水腫的她,行動多有不便,剛滿三歲的兒子也只能由父母照顧。但父母年紀也大了,加上身體又不太好。母親血壓高,父親左腎有結石、積水,年前做檢查還發現腎臟內長了一顆95x72mm大小的囊腫。本打算趁著春節假期帶父親去大醫院動手術,哪知計劃趕不上變化,突然的疫情,讓丁某連回家的時間都沒有,更別提照顧家人了。聽說母親的降壓藥吃完了,他也只是在上戶途中路過家門口時,把藥扔進家裡的院子後就轉身回醫院繼續工作,連家門都沒進。“我父親是名老黨員,從小他就教育我,要聽黨話,感黨恩。我是兒子,是丈夫,但我更是醫生。家人需要我,但白水的群眾更需要我。國難當前,我必須舍小家,顧大家。”丁某態度堅定。

  疫情就是集結號,自全縣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啟動後,全縣廣大黨員爭當表率,衝鋒在前,像丁某一樣的黨員還有很多,他們主動放棄與家人團聚的機會,重返工作崗位,為生命站崗,讓鮮豔的黨旗高高飄揚在戰“疫”第一線。捨身忘我的背後,是齊心協力對抗疫情的信心和決心,我們堅信:我們一定能早日打贏這場疫情攻堅戰!

  防疫個人先進的事蹟7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荊州一醫醫護戰士輪番上陣,不畏風險,逆風而行,隔離的是病毒,凝聚的是希望。原神經外科副護士長王麗娜,2月21日,進入隔離三區負責護理工作。隔離三區分為三個樓層,有25名護士,都是從各個護理單元抽調出來的護理骨幹,王麗娜團結帶領這群兄弟姐妹們,用仁愛之心與患者一道共同抗擊疫情。

  因為病毒的傳染性,有很多家庭聚集性發病。21日,父女兩人,想住在一間病房裡,可是根據新冠肺炎病人收治規範,患者一個陽性,一個疑似病人,是不能住在同一間病房,面對這種情況,護士長王麗娜反覆給患者做工作,耐心對患者講解分開收治的重要性,最終患者表示理解,並接受分開在兩個單間病房裡。

  一天,患者劉大姐反饋病房電視不能正常觀看,王麗娜在後勤人員的電話遙控下,經過半個多小時的努力,調好了電視。這一刻,聽著患者小孩似的歡呼,看著患者歡笑的面龐,王麗娜也開心的笑了。在與劉大姐的交流過程中,王麗娜瞭解到劉大姐前不久才失去了親人,而全家又都被感染隔離,母親在醫院重症監護室治療,在重重的打擊下,這位上有老下有小的劉大姐心理負擔太重了,在掌握了這一情況後,王麗娜每天都要去看望劉大姐,跟她聊上幾句,瞭解一下她的心理動態,樹立了她戰勝疾病的信心。

  患者丁先生是一位回民,由於食堂提供的飲食不合習俗,後來,護士們為他點全素的中餐和晚餐,但是丁先生還是“吃不飽”,22日中午,丁先生的朋友為他送來了愛心午餐,此時正是中午12點多鐘,支助工友、隔離區外勤人員都是最忙的時候,還沒吃午飯的王麗娜為了解決患者的問題,決定自己化身一名快遞員,找到丁先生的回民朋友,取來他們為丁先生準備的愛心午餐,送到隔離病區丁先生的手中,王麗娜瞭解到丁先生的朋友每天都會給他送一次愛心餐,為此,專門預定了志願者,使這份特殊的愛心能夠每天按時到達丁先生的手中。

  王麗娜說:“我們每天的工作雖然很繁瑣、很勞累,但對患者來說,我們醫護人員就是他們的希望。除了給患者最好的醫療護理,還要和他們一起互動,關心患者的身心健康,從而增強抗疫心勝的信心。”

  防疫個人先進的事蹟8

  在這個不尋常的春節,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來勢迅猛。在沙洋濱江新區疫情防控的戰場上,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的志願者們主動擔當、積極作為,處處留心、默默堅守,切實保障了所在長林社群服務點居民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2月2日大年初九以來,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先後共計三批12名志願者到濱江新區長林社群報到。除一名同志因交通管制隔離在外地,其他11名志願者堅守崗位、認真履職,先後圓滿完成了社群交辦的入戶走訪、網格組建、再次摸排、重點跟蹤、日常監測、分發臨時通行證等工作,同時還積極協助物業開展巡查、清潔、消毒等工作,化身“店小二”“外賣員”,為業主代購蔬菜、水果等生活物資和藥品等,以實際行動踐初心、贏民心。

  ——“班子成員不帶頭,誰帶頭?”

  副局長陳鵬身先士卒,第一批到崗,第一個對接社群幹部,第一個認領包聯網格。2月2日到崗以來,他率先在包聯網格建立業主微信群,主動將私人新購的車報備到社群,用於接送同一個網格的社群幹部、志願者,經常幫助社群拖運接收捐贈的防疫、生活物資。

  2月8日元宵節,當天下午全縣城區各社群統一制印下發居民臨時通行證,第二天開始實行“211”政策限制居民外出購物頻次。為了不耽誤居民第二天出門買菜,陳鵬帶領小組成員王會敏、賈中平迅速分工、加班加點發放通行證。從5點36分做完當天網格“大摸底大調查”開始,一家一戶打電話,不到一個小時,三人包保的發改局、電信兩個小區共計41戶的居民代表全部領到了臨時通行證。天色慢慢暗了,時間滑向了6點半,他們才在家人電話的催促裡踏上歸家的路。

  ——急事及時報,返崗不耽擱!

  “王局長,這麼晚打擾您!有個急事跟您彙報!”2月6日晚上10點52分,土地整治局的志願者王夢君第一時間上報疫情。原來,當天早上上班路上同車十分鐘的一名幹部被隔離了。該同志屬於密切接觸者,10點多剛被通知隔離觀察。得知這個訊息,她和丈夫迅速上報所在社群、單位負責同志,開始兩人居家隔離。

  第二天一早,王夢君自覺居家隔離的同時,積極配合濱江新區長林社群工作人員迅速摸清那名密切接觸者相關情況,交接包聯網格入戶走訪調查資料資料。之後,她每天兩次對社群、單位和包聯人報備個人身體狀況,及時瞭解、轉達那名密切接觸者的隔離觀察情況。

  終於,2月11日晚上6點33分,王夢君第一時間傳達了好訊息:那名密切接觸者隔離檢查無虞後回家了,警報解除,她和丈夫安全過關了。原本單位和社群都勸她繼續在家休息,以便好好照顧家中老人和小孩,她卻義無反顧重返志願者崗位。“這幾天是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不能把事都推給社群包聯人和其他一個小區的志願者,明天我就到崗!”

  自覺落了幾天的工作,2月12日一大早,王夢君先到包聯的龍湖灣小區與其他志願者碰頭分工,再迅速找到社群包聯人,連續兩天加班加點核查龍湖灣小區“大走訪大排查”的臺賬資料。“一絲不苟、認真負責”,是社群包聯人對她的中肯評價。面對肯定和褒獎,她只淡淡微笑,“我就是做了一名普通志願者該做的事、能做的事”。

  ——人心齊,泰山移!

  11名志願者把使命記在心頭,將責任擔在肩上。

  截止目前,前期各項疫情防控工作臺賬均已順利完成,三類人員臺賬得到進一步完善。他們持續深入長林社群各個包聯小區,常態化開展多種形式的宣傳引導,一日雙報、密切跟蹤武漢返沙人員,現場督導、嚴格落實防控措施,排查不漏一戶、宣傳不漏一人。他們響應指令迅速,總是第一時間轉發防疫資訊、《通告》、《公開信》等;他們管理服務主動,積極參與包聯小區卡口值守管控、樓道垃圾清理、樓棟電梯消毒;他們服務群眾貼心,及時為包聯網格居民代購口罩、酒精等防疫物資和蔬菜、水果、糧油等生活用品。

  他們的付出,群眾看在眼裡,網格微信群、業主的朋友圈處處可見對他們的讚揚;戰友記在心上,濱江新區、長林社群的幹部職工常常表達對他們的肯定。他們無愧於志願者的名字,必將與社群工作者攜手並肩,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疫”!

  防疫個人先進的事蹟9

  37年間,山西靜樂縣雙路鄉衛生防疫員王元林為全鄉15個村的孩子接種疫苗20萬人次,實現了規範接種、安全接種,100%完成國家強制免疫。其間,沒發生一起基礎免疫傳染病、一起接種糾紛。

  王元林說,針眼上的是天大的事,件件都馬虎不得。

  見到王元林那天,是6月30日。呂梁山東麓的雙路鄉迎來一場久違的細雨,靜謐山鄉透著陣陣涼意。

  王元林正準備出門,張亮傑的孩子3歲了,該加強接種流腦疫苗了,半月前娃兒發燒不能注射,今兒得再去一趟。他小心翼翼地把疫苗和冰塊從冰箱移入隨身背的疫苗箱,邊穿那件出門才穿的中山裝邊說,針眼上的是天大的事,件件馬虎不得。

  他要去的是15裡外的蘭家山,從河灘下去,再沿著陡坡爬上去。

  61歲的王元林已經這樣走了37年。37年中,他為全鄉15個村的孩子接種疫苗,接種疫苗達20萬人次,實現了規範接種、安全接種,100%完成國家強制免疫。其間,沒發生一起基礎免疫傳染病,沒發生一起接種糾紛。

  王元林先後獲得省級計劃免疫先進個人、法定傳染病報告先進個人、免疫規劃優秀個人等榮譽稱號。日前,山西省衛生廳授予他衛生防疫楷模榮譽稱號。

  苦點累點不怕,就怕誤了娃娃。

  山西省靜樂縣是國家級扶貧工作重點縣,在王元林童年記憶裡,就有天花、脊髓灰質炎、流腦等疾病流行。他親眼看到這些傳染病奪去很多孩子的健康和幸福。

  初中畢業後,王元林選擇了在縣衛校讀書。1973年畢業返鄉後,他成了全縣第一代鄉村防疫員,那時候,因為知道怕,就更懂得自己身上的責任有多重!

  起初,大山裡的人不大明白,自家孩子沒病,為啥要挨那一針,還吃那些紅紅綠綠的藥丸丸?王元林只能一趟趟地找上門,一家家地做工作。蘭家山村的趙桃娥是個聾啞人,家裡3個孩子都到了接種疫苗的年齡。王元林幾次上門,任憑怎麼說、怎麼比劃都不行。好不容易請人幫忙用啞語把道理說清了,可趙家又拿不出錢來接種。王元林二話沒說,自己墊錢給3個孩子打上了疫苗。

  王元林每到一村,總要打聽誰家快生孩子了,誰家剛生了孩子。一有新生兒的訊息,他就立即上門,為孩子建起健康檔案。春去秋來,看著王元林一趟趟地跑,聽著王元林一回回地說,鄉親們明白了:這疫苗,誰打上,對誰好。

  為了不漏掉一個孩子,王元林走遍山鄉,風雨無阻。去年春節剛過,大雪紛飛,正好李天亮家的新生兒到了接種期。王元林背起藥箱,深一腳淺一腳地直奔10多里外的南黃葦村。兩個多小時後,當滿身是雪的王元林撩開李家土窯洞的門簾時,李天亮驚詫地說:這麼大的雪你還來?王元林卻答:這麼大的事,我怎能不來?

  一次出診的路上,天忽降大雨。坡陡路滑,王元林左膝蓋重重磕在石頭上。他掙扎著爬起來,一瘸一拐堅持走到大山深處完成接種。他的左腿從此落下毛病,不能彎、蹲不下,天一涼就疼。跑山路最費的是鞋,王元林每年要穿壞老伴親手做的七八雙布鞋,布膠鞋一年也得兩三雙。他說:苦點累點不怕,就怕誤了娃娃。

  為了娃,多跑幾個來回算個啥?

  那天,在張亮傑家,王元林仔細給孩子測過體溫後,才給孩子接種了流腦A+C疫苗。張亮傑有些不好意思,打一針害你跑兩趟,還下著雨!王元林認真地說:發燒是典型的接種禁忌,帶病接種是害了娃。為了娃,多跑幾個來回算個啥?

  如今,雙路鄉的許多老鄉都能說出接種疫苗的禁忌常識:感冒、發燒不能打;吃雞蛋過敏不能打;糖丸必須用涼開水調成糊狀服下,水溫千萬不能高這都是王元林走家串戶宣傳的結果。

  為保證疫苗安全有效,王元林常年養成兩個習慣:不管多遠的路,他從不在外過夜,以保證行動式疫苗箱維持正常的低溫;一進家門,不管白天黑夜,首先要按一下房燈開關,看是否停電。一旦停電,他就立即將冰模板一個個挪到冰箱冷藏室,以確保疫苗質量。王元林說:一個細節把握不好,就會出大事。

  王元林出門喜歡穿4個兜的中山裝,兜裡總裝著幾個64開大小的本子。在他家一個紙箱裡,這樣的小本本有幾十個。小本本上詳細記錄著孩子的名字、所在村莊、父母姓名、出生年月日,曾經接種的時間、疫苗名稱,還有每次疫苗的批號、日期、產地和生產日期。每個月,王元林都要根據小本本自行設計一張疫苗接種行程表,哪天去哪幾個村、哪個村有幾個孩子需要接種,都做了標註,一個都不漏。

  王元林生活中,一切都圍著疫苗轉。一次,王元林高燒39攝氏度,人躺在床上,心裡卻想著10裡外的硯灣村,那裡有個孩子等著接種。接種疫苗有規程,不能錯過週期,他給自己打了退燒針,就頭頂烈日出門了。今年春節,狼兒溝村老趙帶著1歲多的孫子回鄉過年,正月初八就要返城。初七一大早,王元林冒著刺骨的寒風來到18裡外的狼兒溝村。看到王元林凍得發僵,老趙心疼地說,晚打一針不要緊!王元林卻說:接種晚了,惹上些病,我可就害了你們了!

  鄉親們待見咱,比啥都強!

  王元林生活的神家村,是雙路鄉政府所在地。這些年,村裡蓋新房、建小樓的人越來越多,有的還開回了小汽車,王元林的日子卻過得緊巴巴的。住了20多年的兩間老屋漏雨走風,老伴說,要翻修得四五萬元,修不起呵!現在老兩口借住在同村的二女兒家,家裡除了公家配給的電冰箱和一個檔案櫃外,沒什麼值錢的傢什。

  在王元林心裡,覺得最虧欠的就是自己老伴和兩個女兒。王元林的工資起初只有26.5元,到上世紀80年代,漲到每月60多元,至今,他的工資也只有370元。30多年,王元林沒給家裡掙回什麼家當,一家四口的生活全靠家裡的6畝責任田。因經濟拮据,大女兒只上到小學六年級就輟學,二女兒初中沒讀完就外出打工去了。由於王元林常年奔走在山鄉,家裡的農活全靠老伴一個人操持。提到老伴,王元林有些哽咽:她懂得我,我感謝她!

  王元林也有不少開心事。我管的轄區,我管的事,娃娃們沒一個耽誤,都健健康康的。還有許多事,也讓王元林感到欣慰。前年,在外打工的女兒、女婿回村蓋房。動工那天,沒有打招呼,前村後鄰的鄉親們都來了,大工、小工全都不要工錢;地裡的農活老伴一個人忙不過來,總有鄉親過來幫把手;走在山間,誰開車或騎車碰上了,都會毫不猶豫地停下車,捎他一程

  想想這些溫馨事,王元林覺得自己是最幸福的人,鄉親們待見咱,比啥都強!

  防疫個人先進的事蹟10

  1月24日,荊州一醫主治醫師王道亮是第一批進入隔離病房醫療人員,第一輪換崗後,剛解除隔離觀察的王道亮再次主動請戰,重返抗擊疫情第一線。疫情當前,使命必達。王道亮一直以實際行動踐行著醫務工作者的初心和使命。

  一個念頭:救人

  “患者的心率快速下降,如果不做緊急處理,患者會很快出現心跳驟停。”王道亮毫不猶豫地衝上去,給患者開始實施胸外心臟按壓,進行搶救,隨著急救藥物開始起效,患者的生命體徵逐漸平穩,轉危為安。

  搶救時空氣中的氣溶膠密度較大,暴露的危險更大,實施胸外心臟按壓時大幅度的動作可能會導致防護服的破損。面對危險,誰不珍惜自己的生命,但是搶救患者,必須爭分多秒。在搶救之前,王道亮設想過萬一遇到危險情況應該怎樣做,然而真正操作起來,這種擔心早被拋到腦後,“光想著怎麼救人了。”好在一切順利,沒有發生意外。這樣驚心動魄,與死神抗爭的場景無時無刻不在隔離病房內上演,高壓力、高緊張的狀態是工作日常,半夜起來搶救患者更是習以為常。

  一種態度:責任

  每天早上8點王道亮都會準時穿上防護裝備。查房時,王道亮都問的特別細,包括患者的流行病學史,體溫、咳嗽等症狀,年齡、基礎疾病,檢查結果及用藥情況,等等,進而做出判斷。

  對確診患者,王道亮責任就是執行新冠肺炎專家組治療方案。患者個體差異很大,有的症狀輕,有的危重,有的恢復快,有的遲遲不見慢,有的還伴有心臟病、高血壓等其它疾病……王道亮和醫療團隊採用綜合療法和個性化治療,確保每一名患者得到科學合理的救治。“這既是為患者負責,也是為患者家庭和社會負責,把好治療最後一道關口,讓患者順利康復,安全迴歸家庭和社會。”王道亮說,這就是戰“疫”醫生必須承擔起的特殊的責任,和他一起並肩作戰的一線醫護人員還有很多,“他們都很年輕,也更辛苦,夜班8個小時,不能休息,特別困時,只能趴在桌子上及躺椅上稍作休息。”

  一個信念:擔當

  “這次新冠疫情,我們以前沒有遇到過,但是出於醫生的職責,生命相托,關鍵時刻我們必須託得住。必須有信心、有能力,更是有擔當有責任去盡力救治患者。”王道亮已經1個多月沒有回家了,新年安排的節奏全部打亂了,家裡的大小事情都是王道亮愛人在安排。

  王道亮每天要工作十多個小時,而且沒有休息日。他說經過這次實戰有了隔離病房工作的經驗,比如穿脫防護服、怎樣對病人檢查治療等。按照要求,出隔離病房後需醫學隔離觀察14天,2月25日,王道亮立刻申請再次進入隔離病房。他希望,現在沒有新增病例,按照這樣的節奏持續,疫情早日結束。疫情結束後,自己最想做的事情是將手裡沒有完成的手術做完。

  防疫個人先進的事蹟11

  周淑陽同學寒假返鄉期間報名成為了社群的一名志願者。在社群內,她對出入的居民和車輛進行體溫測量記錄,對返鄉人員進行上門詢問登記,幫助社群做好疫情防控的工作。春節期間,她積極宣傳禁止燃放煙花爆竹、禁止電動車入單元樓的通知,為社群居民普及消防安全知識,輔助社群居民過上一個安全祥和的幸福年。在她看來,寒假期間的志願服務活動不僅為社會做出了貢獻,還有利於自身實現自身價值,疫情期間,大學生更應當義不容辭地為家鄉抗疫貢獻自己的青春力量。

  “奉獻青春力量,我義不容辭。”做好安全防護的黃思嶸同學隨居委會挨家挨戶宣傳病毒知識,貼宣傳標語,發病毒防護宣傳單,告誡居民儘量不要外出。她還在春節期間參與送春聯的暖心活動,為市民送去祝福和快樂。“在志願服務過程中,我們不但自身能力得到了提升,精神和心靈也得到了滿足。志願服務是一舉兩得的好事,我們每個人都應當積極參與”黃同學這樣說道。

  假期裡,陳淼同學作為新城社群的志願者服務活躍在幫扶群眾、奉獻社會的一線,用自己平凡的行動溫暖著需要幫助的人。她參加了社群組織的溫暖鄰里志願服務,年前參與了印刷版畫、寫對聯等活動,在活動的參與中,她深刻認識理解到了黨對於人民群眾的關心愛護,並感覺到自身的文化內涵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

  “各奮愚公之願,即可移山;共懷精衛之心,不難填海。”面對疫情,但黃學婷深知功薄蟬翼也好過無動於衷。因此她決定成為蘇州圖書館雛鷹志願者的一份子,為抗疫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為期一週的志願者活動中,她的主要任務是管理閱覽室。在學習了排架的相關知識後,她認真檢查每本書的編號並將其按序排放整齊,同時協助工作人員掃描、整理、擺放圖書資料,為讀者測量體溫,檢視健康碼,維持圖書館的秩序。黃同學表示,希望透過自己的實際行動承擔起青年的責任,把小我融入大我當中,為社會做出一份貢獻。

  防疫個人先進的事蹟12

  2020年,一場疫情牽動著每個人的心,隨著疫情在全國各地快速擴散,市華豐家電有限公司黨員志願者張穎同志逆行而上,衝鋒在前,用無私奉獻的精神,彰顯了黨員本色,為抗疫防控阻擊戰貢獻著自已的一份力量。當得知社群防疫工作壓力較大,人員不足,正招募志願者的訊息時,她第一時間就報了名,並立即投入到五龍街道公園社群社群疫情防控執勤工作中。從2月8日起志願加入社群疫情防控工作,她每天都提前上崗,履職盡責。

  張穎總是和顏悅色、耐心勸導居民,連續幾天的工作,使她嘴唇乾裂,嗓子嘶啞。但她總是說:“我們應該站好自己的崗,擔好自己的責!”遇到一些居民拿的東西太多,她會主動上去幫助。對於年紀大、行動不方便的居民,她會幫助買菜,勸說居民少出門。當看到有居民口罩帶的不合格,總是不忘囑咐兩句。每天值班,她都堅守戶外,耐心引導居民,解答問題,並認真檢查出入證、查驗掃碼情況。

  她經常在值勤結束後,主動去查詢小區封閉口是否出現漏洞,當發現小區封口處的鐵絲網被人為破壞時,第一時間向上級彙報,減少隱患。

  她用實際行動生動詮釋了一名共產黨員在關鍵時期的使命與擔當,堅信上下一心,眾志成城,一定能打贏這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張穎說:能在這樣關鍵的時刻,成為一名志願者,感到無比自豪!

  防疫個人先進的事蹟13

  有這樣一群人,他們不過是裝成大人模樣,走在抗擊疫情一線;有這樣一群人,承擔著“90後”的標籤,卻早已經擔當大梁;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剛入職不久,才加入湯莊鎮機關工會大家庭,就已經把自己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中去。

  去年剛入職的青年幹部黨政辦辦事員李錚,積極響應政府號召,服從鎮裡工作安排,提前返崗,奮鬥在抗疫第一線。大年初二,李錚在揚州過年,突然接到鎮政府辦公室電話,要求他立馬趕往政府,待崗待命。李錚同志二話沒說,跟父母家人打了聲招呼,說明了情況,立刻下午趕回了湯莊。作為醫療救治組的一員,李錚戴上口罩,每天早早來到衛生院,幫助工作人員先做好醫院內外消毒工作,不放過任何一個角落。當有病人前來就診的時候,他還要負責做好體溫檢測,前期問診,診室引導工作,詳細做好問診記錄,不放過任何一個疑似病例。他還要跟隨衛生院醫生走入街頭巷尾,走進鄰里鄉親,宣傳新型冠狀病毒相關知識以及防護措施,叮囑鄉親們減少外出,戴好口罩,做好防護。李錚每天早出晚歸,為了防止傳染,此次他一人回到湯莊,家裡親人都在揚州,每天父母也不放心,頻頻要求回來照顧他,他都拒絕了,要求父母正月十五以後再回來。李錚在入職之前一直在揚州消防大隊做一名文職,如今成為了湯莊一名青年公務員,一直嚴格要求自己,將“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銘記在心,他積極要求加入黨組織,一直在用行動向黨組織靠攏,是一名熱血奮進積極向上的好青年!

  防疫一線的還有閔捷同志,大年初三接到通知,閔捷從寶應老家趕回湯莊,迅速投身到戰鬥中去。每天他整理資料臺賬,做好抗擊疫情前線資訊收集歸檔工作,儲存好原始資料資料。每日上級部門下發公文,閔捷第一時間接收,傳達給鎮各級部門、村和社群,保證了非常時期資訊傳達的通暢性、時效性和有效性。

  宣傳科的秦婧鈺,在疫情期間,充分發揮了帶頭示範作用,在接到通知前往湯莊後,一直做好“幕後英雄”的角色。在疫情肆虐人心惶惶的關鍵時期,依舊每日更新湯莊公眾號“水韻湯莊”,積極報送湯莊每日“戰況”,報道抗擊疫情一線感人事蹟,宣傳普及新型冠狀病毒防護知識,傳遞宣揚湯莊正能量,掃除疫情期間多日陰霾。

  還有很多很多年輕的身影活躍在抗擊疫情一線,三歲孩子的母親孫晶晶、漢留村後備幹部李輝、曾鈺村入黨積極分子吳龍肖……他們是“90後”年輕幹部,他們是“20年”新鮮血液,他們是年青一代隊伍中的“硬核”!青年強,則國強!

  防疫個人先進的事蹟14

  從教十年來,高郵市龍虯鎮張軒小學“最美巾幗”張麗老師有著強烈的事業心和高度的責任感,教育教學工作勤勤懇懇,兢兢業業。她秉承“對社會負責、對家長負責、對學生負責”的原則,盡心盡力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在抗疫後方表現突出,積極參與學校疫情防控工作,主動交納“特殊黨費”,支援武漢。

  疫無情,助力之情。“500元,錢不多,卻是我的一點心意。當初入黨時舉過拳頭宣過誓,我不能戰鬥在一線,只能在後方做好自己的本職,儘自己的一點綿薄之力。”這是張麗繼2月份響應龍虯鎮教育中心校“堅決打贏疫情阻擊戰”捐款倡議,主動參與愛心捐款後,又交納“特殊黨費”,以實際行動支援疫情防控工作。疫情就是命令,行動就是戰鬥。在這防疫的關鍵時刻,她為黨分憂,為國解難,為抗疫阻擊戰作一份奉獻,發出一點點光和熱。

  疫無情,防控在前。疫情期間,張老師還負責學校疫情日報及疫情防控檔案的整理工作,這個任務任重而道遠。從1月24日起,她每天主動聯絡並在張軒小學防控群裡收集教師上報的全校師生的健康情況和外出情況資訊,進行整理、彙總、登記、並最終形成《張軒小學疫情防控-學生健康狀況日報送》臺賬,並於每天下午4點之前上報校領導與教育中心校。在防控期間,她及時完成學校及上級主管部門所有要求上報的資訊。她還協助學校做好疫情的宣傳報道,每天做到宣傳到位、防控到位、排查到位,在學校疫情防控工作中堅守自己的崗位。張老師還積極承擔學校的疫情期間的防控值班任務,早晨六點多從高郵出發趕往學校,克服中午就餐不便的困難。在校值班、巡查期間,嚴查嚴防,認真站好學校的值班崗,確保學校的安全。

  疫無情,線上教學見實情。在疫情期間,為充實學生的寒假生活,她積極配合市局和學校安排的線上學習活動, 並自主設計個性化的作業,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每天堅持線上答疑,幫助學生解決線上學習中的困難,對班上參與線上學習有困難的同學,主動與其家長交流並幫助解決困難,班上的周睿同學,由於父母都不在身邊,與爺爺奶奶生活,爺爺不會使用手機看影片,張老師多次電話聯絡,透過微信一步步截圖指導爺爺學會進入平臺,堅決不讓班上一個孩子掉隊。

  昨天已經過去,未來在於耕耘,用張老師自己的話來說:在村小這片沃土上,我只是一株平凡無奇的小草,我將和老師們一道用心去成就事業,站好三尺講臺。

【防疫個人先進的事蹟】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