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歷史> 古印度歷史文化介紹

古印度歷史文化介紹

古印度歷史文化介紹大全

  古印度歷史文化介紹

  1、古代只有古印度地區,並沒有印度國

  印度一名(Indu),在古代是指南亞次大陸印度地區印地。

  印度是地區之名而並不是國家之名。因為在歷史上,印度不是統一國家,所以沒有固定的國名。在英國人把大印度地區殖民地化以前,這個地區的政治狀態一直是小邦和部族林立,從來沒有被徹底統一而成為同一個國家。

  印地,歷史上是人種來源極其複雜的混雜地區,有白種人、黃種人(包括蒙古人、漢藏人)以及褐色人和小黑人。

  印度從來沒有形成統一的文化和民族(至今也沒有)。所以沒有什麼印度民族。

  印度地區古代以來也沒有統一的本土文字和語言。

  所以印度地區今天除了方言外,統一的官方語言是英國殖民者輸入的英語。

  2、印度地區中國人命名

  更有意思的是,印度一名,也非印度人所自名。

  印度,是唐代中國人給印地的命名。古代中國史籍中稱印地為印度,還稱為身毒、申毒、天竺、天篤、身篤、乾篤、賢豆、呬度、印第亞、印特伽羅、末睇提舍、婆羅門國、沐胥、阿離耶提舍、因陀羅婆陀那等等。

  《山海經》曰:身毒之國,軒轅氏居之。晉人郭璞注:天竺國也。

  古代中國人在唐代以後稱印地(印度地區)為印度。這個名稱,後來被世界和印度人自己所接受,於是獨立後而有了印度的國家名稱。

  印度這個名稱是唐僧玄奘《大唐西域記》正式命名的.。書中描述古印度曰:

  詳夫天竺之稱,異議糾紛,舊雲身毒,或曰賢豆,今從正音,宜云印度。

  印度之人,隨地稱國,殊方異俗,遙舉總名,語其所美,謂之印度。

  印度者,唐言月。月(在印地方言中)有多名,斯其一稱。言諸群生輪迴不息,無明長夜莫有司晨,其猶白日既隱,宵月斯繼,雖有星光之照,豈如朗月之明!敬緣斯致,因而譬月。良以其土聖賢繼軌,導凡御物,如月照臨。由是義故,謂之印度。

  印度種姓族類群分,而婆羅門特為清貴。從其雅稱,傳以成俗。無雲經界之別,總謂婆羅門國焉。

  若其封疆之域可得而言,五印度之境,周九萬餘里(指整個南亞半島)。三垂大海,北背雪山(指喜馬拉雅山)。北廣南狹,形如半月。畫野區分,七十餘國。

  時特暑熱,地多泉溼。北乃山阜隱軫,丘陵舄鹵;東則川野沃潤,疇隴膏腴。南方草木榮茂;西方土地磽确。斯大概也,可略言焉。

  西方人則另有一說,認為印度一詞,系出自信度河(梵Sindhu,月河)之名,後來成為波斯人與希臘(小亞細亞)人對印地之稱呼,於是而成印度地區之稱。

  3、印度地區地理

  印度半島之國土,可分成三個地形區,即北印度、德干高原與南印度。

  唐玄奘周遊印度地區,對印度地方做了劃分,分為東、西、南、北、中五區,稱為五天竺、五印度。略稱五天、五竺、五印。

  印地有印度河(Indus)、恆河(Ganges)、布拉馬普特拉河(Brahmaputra)等三大河流。

  恆河流域為全印度最熱之地,熱季氣溫經常高達攝氏四十九度,布拉馬普特拉河流域則為世界雨量最多之處。除西北方之印度大沙漠外,印地全境土壤堪稱肥沃。

  印度河梵名Sindhu(信度河,月河),乃印度地區北方之大河。印度河月河實際是一條國際河流。這條大河發源於西藏高原,流經喜馬拉雅山與喀拉崑崙山兩山脈之間,流向西南而貫穿喜馬拉雅山。印度河右岸交會阿富汗的喀布林河,左岸匯流巴基斯坦的旁遮普(梵Pan~ja^b,五河之意)地方之諸支流,流經巴基斯坦而入阿拉伯海。

  五河之地,大部分位於今日大巴基斯坦境內。此地是所謂古印度文明的起源地。所謂古老的印度(印地)文明著名的古印度河文明,主要地域並不在印度境內,而在巴基斯坦境內。與中國西藏地區的遠古石器時代文化也有關係。

  佛教興起於喜馬拉雅山下的尼泊爾地區。佛教的全盛時代,則盛行於印度河流域,包括阿富汗的喀布林河流域、巴基斯坦的旁遮普之犍陀羅地區、印度北部的哈拉巴地區、比哈爾地區和中國的西域地區、吐蕃地區、蒙古高原,以及部分中亞地區。

  所以,就嚴格意義而言,佛教根本不是從今日所說的印度南亞印度地區起源,也沒有什麼文明關係。南亞地區那裡自古以來流行的是印度教而不是佛教。

【古印度歷史文化介紹】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