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新材料> 家庭文明建設事蹟簡介

家庭文明建設事蹟簡介

家庭文明建設事蹟簡介500字(精選5篇)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裡,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事蹟吧,藉助事蹟可以很好地體現先進物件的先進思想、精神,以及特定的時代特徵。事蹟到底怎麼擬定才正確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家庭文明建設事蹟簡介500字(精選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家庭文明建設事蹟簡介1

  李貴春家庭是一個注重家教、家風的文明和諧大家庭。全家兄弟姐妹共9個小家40多口人。多年來,一大家子人尊老愛幼、團結和睦,是有口皆碑、人人愛誇的文明之家。

  李貴春的父親是位退休職工,是個老黨員,退休回家後,和李貴春的母親在家鄉的荒山上義務植樹,是家鄉人的和事佬,大家遇到糾紛和困難,他們總是熱心地幫大家出主意、想辦法,為大家排憂解難。他和妻子都是人民教師,工作認真負責,踏實能幹。李貴春曾在多處完小任教,連續多年被所在鄉鎮(街道)黨委、政府表彰為“先進個人”,區教育局黨委表彰為“優秀共產黨員”和“曲靖市優秀少先隊輔導員”等。

  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是李貴春追求的目標和奮鬥的動力。工作以來,無論他到哪所學校,都團結學校師生,爭取各方支援,努力改善辦學條件。在瓦倉小學任校長時,他積極籌措資金,帶領全校師生打井、挖溝,解決了學校飲水難題;在雞頭村小學任校長時,師生齊動手綠化美化校園,積極向省婦女兒童基金會申請,建立了圖書種類豐富、檔次較高的“安康圖書館”,為學生提供充足的學習資源,讓學生愛讀書、讀好書。

  夫妻倆在學校是好老師,在家裡是稱職的好父母,兒子在他們的培養下品學兼優,考入理想大學。結婚19年婆媳關係融洽,小家庭和睦溫馨。

  家庭文明建設事蹟簡介2

  80年代的農村不讓女孩子上學是普遍現象,但馬鳴鄉小橋河居民小組的老黨員李光昌和妻子呂吉香卻打破這一重男輕女的不良思想,勤勞樸實,養家教子,傳承中華傳統美德,建起和諧美滿之家。

  李光昌夫妻倆克服勞力少、讀書缺錢的困難,堅定再窮也不能讓孩子讀不起書的'信念,將1個兒子5個女兒全部送去上學,在當時當地成為家庭就學率高、平均文化程度高的少數家庭之一。遵諾守信是李光昌的工作準則也是他教育孩子的家規,在他擔任村長、生產大隊長等職的30多年間,做官公平正義,做事大公無私,做人樂善好施,在群眾中有著極高的威望,是村裡正義的化身和工作的標杆。

  多年來,李光昌一家在工作、生活中總是能率先垂範,處處起好模範帶頭作用,全家齊動手清掃村莊是常態,給村裡的飲用水源“小龍潭”除淤泥、拔水草、清苔蘚、消毒殺蟲是常事,硬化村中道路時不但出謀劃策提合理化意見,還主動讓出被佔用的自家土地,為村莊建設貢獻了自家的力量。在父母的言傳身教下,李光昌的子女們個個立德樹人、崇德重文、尊老愛幼,與家人和睦相守,與鄰里和諧相處,將良好的傳統美德、家風家教一代接一代地傳承下去。

  家庭文明建設事蹟簡介3

  何立娜家庭,天津市武清區楊村機場家屬區,家庭成員3人。這是一個獻身國防的軍人家庭。

  主要事蹟:

  何立娜,空軍八一飛行表演隊隊長曹振忠的妻子,是一名軍嫂。結婚多年來,她一直把全力支援丈夫的飛行事業作為自己最美的追求。

  曹振忠飛行過程中需要高度集中精力,絲毫不能分心、走神。為了使丈夫全身心投入到飛行表演事業中去,何立娜就成了兩個家庭的“頂樑柱”,照顧父母兩頭跑,毫無怨言,用自己柔弱的雙肩默默地承擔著家庭生活和工作上的雙重壓力。先後隨丈夫到湖北、廣西、天津等地工作和生活。為了讓接到部隊緊急歸隊通知的丈夫能夠在孩子出生時見她一面,何立娜毅然選擇剖腹產圓丈夫一個心願。2009年5月,曹振忠同志調入到八一飛行表演隊後,她又來到了天津,用自己柔弱的雙肩默默地承擔著家庭的重擔。2010年11月5日,何立娜父親因車禍不幸去世,當時正值第八屆中國航展出徵之際,為了使丈夫能夠安心轉場,圓滿完成航展任務,她獨自承受著失去親人的痛苦。直到丈夫圓滿完成任務歸來,才將這個訊息告訴丈夫。她家就住在部隊中場家屬區,從辦公樓到家屬區不足500米的距離,上小學的女兒經常抱怨看不到爸爸。就是這樣,她也從沒有給曹振忠打過一個電話,不管什麼事,都是自己承擔著。她熱愛自己所從事的工作,從來沒有因家庭瑣事影響到工作,沒有向單位請過一次假,連續多年被單位評為“優秀工作者”。

  獲得榮譽:

  何立娜家庭被授予第一屆“全國文明家庭”榮獲稱號。

  何立娜家庭被授予2014年度“全國最美家庭”榮獲稱號。

  何立娜家庭被授予2014-2015年度“天津市五好文明家庭標兵戶”榮獲稱號。

  家訓:

  家國兩相依,有國才有家。

  家庭文明建設事蹟簡介4

  吳學平家庭,天津市武清區石各莊鎮西南莊村,家庭成員4人。這是一個充滿歡聲笑語,也為別人帶來歡笑與幸福的家庭。

  主要事蹟:

  吳學平,天津市武清區石各莊鎮西南莊村黨支部副書記。她沒有豪言壯語,也沒有轟轟烈烈的舉動,她只是一個用真情演繹動人故事、詮釋不同人生角色的普通女性。她對老人有孝心,對小姑、小叔有責任心,對全村的婦女姐妹有真心……結婚30多年,她悉心照料老人,辛苦操持家務,與丈夫一起經營著溫馨的家,贏得了全村人的讚譽。

  吳學平1983年和丈夫建立了自己的小家庭。上有70多歲的奶奶婆和50多歲的公婆,下有三個小叔和三個小姑。十餘口人擠在幾十平米的三間平房裡,生活拮据,困難可想而知。為了改善家裡的經濟狀況,吳學平率先在村子裡搞起了多種經營:早點部,養豬,養羊,種植蔬菜,薄膜西瓜,薄膜棉花等。就這樣,一家人勤勤懇懇一起幹了八年。經濟條件改善之後,吳學平操持著三個小姑陸續嫁為人婦,蓋了三所新房迎娶了三個弟媳婦,而她自己直到現在還住在破舊的老房子裡。

  除了改善家裡經濟狀況,吳學平也非常重視孝敬長輩和教育子女。記得1996年吳學平的公公生病的時候,她和兩個弟妹不分晝夜的守在公公身邊,喂水喂藥,捏手捏腳,直到康復出院,公公感慨地說“有這樣的兒媳婦就放心了”。她的尊老敬老總是能體現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孩子看在眼裡,記在心裡,於是他們也在潛移默化中學會了尊敬長輩,一家人互敬互愛、和諧溫馨,在村中口碑極好。

  2012年,吳學平被推選為村黨支部副書記,她感覺到自己肩上的擔子更重了,也更加忙碌了。她形容自己的人生就像陀螺——永遠閒不住:生活中,吳學平經常入戶與姐妹們聊天,熱情的幫助她們排憂解難;工作中,積極救助婦女兒童;作為志願者,帶領姐妹們打掃家裡家外,種花種草種蔬菜,營造美麗庭院,爭做“美麗女主人”;作為村幹部,為豐富群眾業餘文化生活,她精心安排節目、不辭辛苦跑場地、跑贊助,忙前忙後........”

  吳學平爽朗的性格背後更多的是沉靜溫和、細水長流,她用自己的真情付出,演繹了不一樣的人生角色。

  家訓:

  家和萬事興

  家庭文明建設事蹟簡介5

  劉舒,女,東海縣人民醫院重症監護室副護士長。劉舒自踏上工作崗位以來,兢兢業業工作,全心全意為患者服務,全身心的投入到自己熱愛的護理事業中。劉舒素質比較全面,每當醫院有緊急任務,她作為第一梯隊成員從不懼怕,從不退縮。

  面對武漢突發疫情,她第一時間帶領ICU全科護士寫下請戰書。很快,她和另兩位同事獲批奔赴抗疫最前線,被分在武漢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C8病區。一個深夜,有一位重症患者病情突變,馬上要拔管插管,過程中經常會發生氣溶膠噴濺。按操作程式,應先去護士站取護目鏡,再戴上一層護面屏才可進行。但情況危急,容不得多想,當時劉舒正在病床前,憑著多年ICU操作經驗直接撲上去拔管插管,抓住了搶救的黃金時間,病人轉危為安。

  劉舒先後獲得市五一勞動獎章、市縣“三八”紅旗手及縣先進工作者和優秀護士等榮譽稱號。劉舒家庭榮獲“江蘇省抗疫最美家庭”榮譽稱號。

【家庭文明建設事蹟簡介】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