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藝術> 教育是慢的藝術讀後感

教育是慢的藝術讀後感

教育是慢的藝術讀後感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後,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後感吧。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教育是慢的藝術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教育是慢的藝術》一書是張文質老師的著作。張文質,詩人,教育學者,生命化教育的倡導者和實踐者,中國“1+1新父母行動”發起人。讀過本書,我對教育是慢的藝術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首先,教育是慢的藝術,需要耐心與等待。

  由於一些家長不能夠全面地認識與理解教育,在現實生活中,我發現,很多家長無視孩子年齡特徵,在跟誰賽跑似的不停地給孩子報著各種各樣的學習班,比如,有的孩子剛滿一歲,家長就迫不及待地給他報了啟智班,還不滿兩歲就又開始讓他學起了畫畫,剛滿三歲就讓他背經典,四歲剛到便讓他學起了一年級的課程等等。有的孩子甚至一次報了多個學習班,每到週末,就跟著家長如同走馬燈似的到處趕班上課。有些家長想讓孩子一口氣吃成個大胖子,卻忘記了,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想讓孩子變得優秀的願望是好的,但急功近利、操之過急,忽視了孩子成長的過程和規律,就成了無謂地追求快速、高效了。

  其次,教育是慢的藝術,要學會從容與寬容。

  當你發現這個孩子學習成績不怎麼理想,你也輔導了一段時間,卻仍然不見大的轉變時,不要對其失去信心,更不要對他採取非打即罵的極端方式,那會挫傷孩子的自尊心與自信心。

  曾讀過一篇短文:牽著蝸牛去散步,這篇文章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內容大致是這樣的:上帝交給一個人一個任務,叫他牽一隻蝸牛去散步。可是,他不能走太快,因為蝸牛已經盡力爬了,只是每次總是那麼一點點。他催它,唬它,責備它,蝸牛用抱歉的眼光看著他,彷彿在說:“人家已經盡力了嘛!”他拉它,扯它,甚至想踢它。蝸牛受了傷,流著汗,喘著氣,往前爬……這個人感到真奇怪,為什麼上帝叫他牽一隻蝸牛去散步他抬頭問天,天上一片安靜,他想,反正上帝都不管了,他還管什麼他讓蝸牛往前爬,自己跟在後面生悶氣。走著走著,他竟然聞到了花香,感受到了微風,他還聽到了鳥叫和蟲鳴,看到了滿天的星斗那麼亮麗!他有些疑惑,以前怎麼沒有這般細膩的體會他忽然想起來了,也許是他錯了,是上帝叫一隻蝸牛牽他去散步呢。

  這篇短文讓我想到,教育孩子,就像牽著一隻蝸牛去散步,在這個過程中,由於孩子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點與成人的有所不同,所以使得我們會有失去耐心或者被氣瘋的時候,但你若能靜下心來,耐心陪伴孩子成長,用心傾聽花開的聲音,你就會發現這個過程其實是那麼美妙。所以,我們不管是做家長的還是做教師的,何妨放慢自己的腳步,傾聽孩子內心的聲音,陪他們一起靜靜體會生活的滋味。

  無論成績好壞,請想想:每個孩子都是種子,只不過每個人的花期不同。有的花,一開始就燦爛綻放;有的花,需要漫長地等待。不要看著別人怒放了,自己的那棵還沒有動靜就著急,相信花都有自己的花期,細心地呵護自己的花,慢慢地看著長大,陪著他沐浴陽光風雨,這何嘗不是一種幸福。相信孩子,靜等花開。也許你的種子永遠不會開花,因為他是一棵參天大樹。我感覺這則簡訊寫得太好了,道出了他對教育是慢的藝術的真實理解。

  我們在教學中,對孩子們提出要求本沒有錯,但是對他們達到要求的過程是不是有些不夠耐心呢自己提出的.要求,恨不得馬上讓每一個學生都做到完美,我也會抱怨學生多麼地難教,多麼地不守紀律或是習慣有多麼不好,可是我卻忽略了班級中的每一個孩子的都受著不同的家庭生活環境的影響,有著迥然各異的性格,接受能力,知識水平也存在著差距。曾經的我也有被氣瘋和失控過火的時候,然而當我靜下心來去觀察他們,孩子們的一個眼光、一句問候、一個舉動都不知不覺的向我展示了生命中最初最美最純真的一面。如果我們有足夠的耐心去跟隨蝸牛、跟隨孩子們,也許就會發現自然的美,傾聽鳥叫、蟲鳴,欣賞滿天的星斗。我們不妨回過頭看一看,看“小蝸牛”們已經前進了多少,而不是去計較他們到底有多慢,對於你來說也許這不算什麼,但是對於他們來說,已經是很大的進步了,這時,你就應該很認真地表揚他們。我們會感到身心愉悅,而孩子們也會和我一起見識到這個世界的和諧有序,自然從容。

  教育是慢的藝術,尤其是對那些學習上有些困難的孩子,我們更要少一些急躁,多一些耐心,少一些苛求,多一些寬容,並面對現實,找好途徑,改善教學的方法,進一步提高他們學習的能力。救一個算一個,喚醒一個算一個,促進一個算一個,成全一個算一個。

【教育是慢的藝術讀後感】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