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設計> 《認識圖形》教學設計

《認識圖形》教學設計

《認識圖形》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教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學設計,教學設計以計劃和佈局安排的形式,對怎樣才能達到教學目標進行創造性的決策,以解決怎樣教的問題。那麼優秀的教學設計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認識圖形》教學設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認識圖形》教學設計1

  教學內容:

  教科書P32~33頁做一做及練習五第2題

  教學要求:

  1.透過觀察和操作,使學生初步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知道它們的名稱,會辨認這幾種物體和圖形.

  2.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觀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間觀念.

  3.透過學生活動,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合作,探究和創新意識.

  教學重﹑難點:

  1.初步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實物及圖形,初步建立空間觀念.

  教具﹑學具準備:

  1.6袋各種形狀的物體.

  2.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質疑激情:

  (1)同學們,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經常會見到形狀各種各樣的物體,今天老師帶來了幾樣.(牙膏盒﹑肥皂盒﹑牛奶盒、易拉罐、鉛筆、乒乓球、魔方、筆筒、茶葉筒、彈球……)你們認識它們嗎?(一一說出物體本來的名字)把形狀相同的物體放在一起,學生邊說教師邊擺。

  問:同學們是怎樣分的?為什麼這樣分呢?

  (學生可能會說:分成幾組,一組是長長方方的、一組是正正方方的、一組是直直的像柱子、一組是圓圓的)

  (2)揭示概念:同學們說的非常對。

  A:教師拿出大小不同、形狀不同、顏色不同的實物長方體:它是長長方方的,有平平的面。像這些物體它們都有個共同的名字叫"長方體"。

  B:直接出示形狀是正方本的物體,它是正正方方的,有平平的面。它們叫"正方體"

  C:出示形狀是圓柱的物體:它們是直直的,上下一樣粗細,兩頭是圓的,有平平的面。它們叫"圓柱"。

  D:出示球狀物體,它們是圓圓的。

  活動1:

  1.請你高高舉起球,互相看看拿對了嗎?放回學具籃中,依次出現:圓柱、正方體、長方體(長方體不放回籃中)

  2.摸--感知"長方體"。

  (1)請同學們仔細看一看,摸一摸你們手中的長方體,把你看到的,摸到的長方體和同學們說一說。

  (2)彙報:

  師:誰能用最大的聲音告訴大家,你現在覺得長方體是什麼樣子?你是怎麼感覺到的?

  生1:長長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師:還有不同的感覺嗎?

  生2:有6個平平的面。

  師:還的嗎?

  生3:相對的兩個面一樣。

  師:誰能說一說長方體到底是什麼樣的?

  生:長長方方的,有6個平平的面,相對的兩個面一樣。

  (3)感知"正方體"。

  師:我們已經認識了長方體,現在認識一下正方體,拿出來看一看,摸一摸。

  彙報:你覺的正方體摸一摸後,你對它有什麼新的認識嗎?

  生1:正正方方。

  生2:有六個面。

  生3:每個面都一樣。

  (4)感知"圓柱"。

  師:把圓柱找出來,摸一摸,你對它有什麼新的認識嗎?

  生1:直直的,上下一樣粗細。

  生2:兩頭有平平的兩個面,是賀的。

  生3:站的很穩,躺著會滾。

  (5)感知"球"。

  師:拿出球來摸一摸,看一看,你對它有什麼新的認識嗎?

  生1:圓圓的。

  生2;無論怎麼放都會滾。

  (學生每彙報完一種物體的特徵教師提醒:請不是拿這種物體的小朋友趕快找一個看一看,摸一摸,你有沒有這樣的感覺)

  三.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間觀念。

  1.由實物抽象實物圖形。(出示長方體)

  師問:去掉長方體美麗的花外衣,你還認識它嗎?

  (電腦依次演示將實物抽象成圖形,依次認識正方體、圓柱、球)

  活動2

  找相同: 教師拿出一個立體圖形,學生找出和它一樣形狀的物體.

  2.記憶想象:

  同學們請閉上眼睛,聽老師描述圖形的樣子,你們在腦子裡想一想這是什麼圖形?

  A:有一種圖形正正方方的,有6個平平的面,每個面都一樣.

  B:有一種圖形圓圓的,沒有平平的面,它特別淘氣,不論怎麼放它都會滾動.

  C:有一種圖形,長長方方的,有6個平平的面,它不是每個面都一樣,但是相對的兩個面一樣.

  D:有一種圖形.直直的上下一樣粗細兩頭是圓圓的平面,站的很穩, 躺著能滾.

  四:分組活動,體驗特徵.

  1.出示課件"小狗圖"這幅圖上用了哪些圖形,分別有幾個呢?

  2.遊戲3:讓學生蒙上眼睛隨便拿一個立體圖形摸一摸,再說出拿出的物體是什麼形狀的,充分利用遊戲的形式,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五:小結

  今天,我們認識了各種形狀的物體,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還用它們裝扮著我們的生活,請同學們回去好好觀察看看美麗的生活中哪裡還有它們的存在我們下節課說.

《認識圖形》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透過觀察、操作活動,初步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知道它們的名稱,能辯認這幾種形狀的物體。

  (2)透過動手操作、觀察等活動,體會物體的特徵。

  (3)發展學生初步的觀察、想像、猜測的能力,透過一系列活動,激發學生探索新知和學好數學的慾望。

  教學過程:課前談話今天有許多老師來看小朋友,你們感到高興嗎?

  一、創設情境引入。

  師:老師也給每個小組的小朋友們帶來了禮物,開啟看看是什麼?

  誰來介紹一下。

  二、分一分。

  1、桌上這麼多的禮物,有大有小,有方有圓,有的在桌上一動不動,有的很頑皮,老是滾來滾去,我們能不能把它們分分類,找找朋友?

  2、小組討論,你想怎樣給它們分類?

  3、各小組彙報得各種分類的方法。

  學生可能有:(1)按照大小來分,大的一類、小的一類。

  (2)兩類。一類能滾動的,一類不能滾動的。

  (3)按作用來分,能裝東西的,不能裝東西的。

  (4)按形狀分,長的一類,方的一類,球狀的一類,筒狀的分一類。

  ……

  (教師根據學生分類的方法,及時進行肯定與鼓勵。)

  三、認一認。

  1、按形狀分類。

  小朋友,今天我們就按形狀來給這些物體分分類,小組合作來分一分。

  2、彙報分類結果。

  你們是怎樣的分,為什麼這樣分?

  (學生可能把長方體和正方體分成一類,也有可能分成兩類。師肯定兩種方法都可以,讓這兩種分法的小朋友說說為什麼這樣分後,再引導分成一類的小朋友看看還能不能再分?)

  3、看一看、摸一摸、說一說。

  a、剛才小朋友們把這些物體按形狀的不同分成了四類,分得又快又好,真了不起!現在,請聽要求,小朋友像老師一樣,拿出一個物體,先仔細地看一看,它長什麼樣,接著用手摸一摸,有什麼感覺?還可以玩一玩,想好了說給同學聽一聽。

  b、學生用自已的語言說說各種物體的形狀特徵。

  學生可能有:這些物體都是圓圓的,摸上去光光的,沒有角的,就像一個球。

  長長的,有點方的摸起來平平的。

  四四方方的,摸起來平平的,

  有點長,有點胖,摸起來滑滑的,兩頭都是圓的等。

  4、想一想。

  給每一類物體取個名字。學生說說,根據學生取名情況,逐一出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名稱。

  5、看誰拿得快。

  現在,我們來玩一個遊戲,比一比,誰的反應最快。

  A、老師說名稱,小朋友在桌上拿出相應的物體,把它舉起來。

  B、小朋友的反應可真快!現在我們變換過來,我拿出一種物體,請你們說名稱好嗎?

  6、出示這些立體圖形的模型。

  小朋友表現真棒,這麼快就能認出這些物體的形狀了。現在請你們來,猜猜是什麼形狀的?

  師在講臺桌下摸模型,並說出特徵。

  (1)四四方方的,有平平的面(2)長長方方的,也有平平的面。

  (3)圓溜溜的,光光的,滑滑的(4)直直的,上下一樣粗細,兩頭圓圓的,平平的。

  四、舉例。

  1、在我們生活中,圓柱體到處可見,看一看我們的周圍,有哪些物體的形狀是圓柱?

  2、小朋友觀察得真細緻,哪形狀是長方體和正方體的,你在生活中看見哪些物體?

  3小結:在我們的身邊,到處可以看見這些形狀的物體。

  五、鞏固。

  1、遊戲“看誰摸得準”。

  a、我們一(1)班的小朋友真了不起,找到了這麼多的物體。下面我們來做個遊戲。請這一組的兩個小朋友閉上眼睛。一個小朋友說出物體形狀,另一個小朋友當評委,看看他們摸對了嗎?

  b、其他小組的小朋友,也想玩吧!趕緊照他們的樣兒,玩一玩吧!

  2、整理。

  3、認識圖形。

  a、 剛才,大家表現都非常出色,不但能看,而且不看也能摸對物體。哪你知道畫在紙上的會是什麼樣的呢?

  出示立體圖形,學生說出形狀。貼在黑板上。

  b、出示課件說出是什麼形狀的?

  4、“分分”、“數數”。

  師:我們一年級有個小朋友特別的聰明,用你們剛才玩的物體搭了一個模型,是什麼呢?(螢幕同步出示)這隻小狗是由什麼圖形拼成的?(課件顯示它的解體)問:一共用了幾個物體?每個形狀的物體又用了幾個呢?

  5、找一找。

  在我們的身邊,有許多的物體是這些形狀的物體拼成的。現在老師先要帶小朋友到我們的校園裡去找一找,看誰能找到數學知識?我們再到大街上去找一找,看看又能發現什麼?生活中,你還見到過這些圖形組成的物體嗎?

  6、捏一捏。

  今天,我們認識了這麼多的物體,小朋友們想親手製作一個嗎?

  請你拿出手中的橡皮泥,捏一個你最喜歡的物體吧!

  六、小結

《認識圖形》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對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和球有一定的感性認識,知道這些圖形的名稱和特徵,能識別這些形體。

  過程與方法

  透過看一看,摸一摸,從實物抽象出圖形。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與人合作的意識,發展初步的實踐能力,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絡。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30頁、第31頁的有關內容。

  教具、學具準備

  1.形狀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的生活用品和學習用品以及放置這些用品的用具(紙盒或竹籃))。

  2.投影儀和相關的投影片。

  3.相關的圖片或掛圖。

  教學過程

  一、匯入

  師:小朋友們,圖片上的小朋友在幹什麼呢?生:玩積木師:圖片上的小朋友都拿著什麼樣的積木呢?

  生:自由發言。

  師:圖片上還有什麼不同的積木、生:有…,還有……

  師:看來積木朋友的種類真多,今天老師就正式介紹4位積木朋友給你們認識。(出示課題,板書並出示4種圖形的圖片)

 二、動手探索,體會領悟

  (1)師:分別拿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球體,並指名讓學生分別說出它們的名稱、(說明:長方體有不同的擺放行式)、

  生:相互評價問題的回答是否有誤、師:給4種物體正名。

  (2)小組交流

  師:請小朋友們拿出你們自己準備的圖形,先仔細的看一看,再用手摸一摸,最後比一比看看它們有什麼區別。

  生:小組合作,自己動手,感受這幾種圖形、師:小朋友們,你們剛才已經看過了,摸過了,也進行了比較,那麼小朋友們能不能準確的在把它們找出來呢?

  (3)師:指名由學生髮口令,讓全班同學拿出相應的圖形、(看誰拿的最快,給予口頭表揚)

  三:深化鞏固,練習體驗

  (1)想想做做第1題

  找朋友

  師:老師覺得小朋友們都非常聰明,給小朋友們帶來了一道題,請你們幫它們找朋友,連一連、另外老師還有一個問題,你還能在生活中找到它們的朋友嗎?

  生:獨立完成。(老師評價)

  (2)想想做做第2題、分一分。(請同桌合作找一找)

  (3)想想做做第3題、尋一尋。(學生獨立完成)

  四:學生相互評價

  這節課誰表現的最棒?棒在哪裡?

  五、板書設計

  長方體

  正方體

  圓柱體

  球

《認識圖形》教學設計4

  一、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小學一年級數學上冊第70-71頁。

  二、教材分析

  本節是學生認識立體圖形的第一課,學生在前面已經學習將物品按屬性分類,包括按用途、材料、顏色等進行分類,本節課在對學過的內容進行回顧的基礎上,主要是研究按物體的形狀進行分類,從而認識簡單立體圖形的基本特徵。

  三、學情分析

  學生在生活中已經接觸過立體圖形,學生已能初步感知立體圖形。但是要經歷從實物中在抽象為一般模型,最後準確給出圖形名稱,並切實體會各種立體圖形之間的關係,進行合理的拼組的過程,學生可能會存在接受困難的問題。

  四、三維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對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有一定的認識,並能準確進行分類;

  (2)知道這些立體圖形的名稱及其特徵。

  2、過程與方法

  (1)透過觀察生活物品,抽象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形狀;

  (2)透過摸一摸、猜一猜、玩一玩、搭一搭等學習活動,積累觀察、思考、交流的學習活動經驗。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讓學生形成空間觀念和創新意識;

  (2)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表達歸納能力;

  (3)讓學生感受數學知識與生活息息相關,提高學生對數學學科的好奇心和求知慾。

  五、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

  對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的實物有一定的感性認識,初步建立對立體圖形的表象。

  2、教學難點

  如何在分的過程中培養學生初步空間觀念,並認識基本幾何體。

  六、教學方法

  教學中使用直觀教學、快樂教學、合作交流、聯想遷移等方法。教材中呈現了學生較熟悉的實物:盒子、球、茶罐……透過學習,認識這些物體的形狀,會根據實物或模型形狀進行分類。

  七、教具學具準備

  教具準備:正方體、長方體、圓柱、球等實物模型

  學具準備:

  學具盒裡的正方體、長方體、圓柱、球

  八、教學過程

  (一)激趣匯入(課件展示一機器人帶來一個八寶箱)

  機器人:同學們好,我是機器人“悠悠”,今天我為大家帶來了一個八寶箱,想不想知道里面裝著什麼?

  學生:想。

  課件演示八寶箱慢慢開啟,從裡面蹦出一個一個物品,有籃球、水杯、牙膏盒、茶葉罐、魔方……(學生眼睛一眨不眨地盯著螢幕,每出來一個物品就說出相應的名字)

  (透過機器人帶來八寶箱並慢慢開啟,藉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並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探索新知

  1、說一說

  透過機器人帶來的一組生活中常用的物品,先讓學生說說這是什麼物品,然後透過淘氣和笑笑的對話,引導學生藉助已有的生活經驗進行分類,突出按照“不同形狀進行分類”的要求。

  淘氣:圖中有……

  笑笑:我把方方正正的物品放在一起。

  2、認識長方體

  我們已經把機器人帶來的物品按不同的形狀分類了,下面我們來進一步認識這些物品。

  (1)出示長方體圖片,提出問題:它是什麼樣子的?

  (2)學生活動

  讓學生從學具盒裡拿出一件形狀一樣的物體,看一看,數一數有幾個面,摸一摸每個面看是否一樣大。

  (3)學生反饋:有6個面;6個面都是長方形;4個面是長方形,2個面是正方形……(教師板書:長方體)

  (4)教師小結長方體特徵(課件展示)長方體:長長寬寬的,有6個平平的面,面的大小不一樣,無法自由滾動。

  3、認識正方體

  (1)出示正方體圖片,提出問題:它是長方體嗎?(學生:不是)師:那它與長方體有什麼不同,給它起什麼名字呢?

  (2)學生分小組討論,教師巡查並用心傾聽,及時引導學生思考並積極發言。

  (3)學生反饋:有6個面;6個面都是正方形;無法滾動。(教師板書:正方體)

  (4)教師小結正方體特徵(課件展示)正方體:方方正正的,有6個平平的面,6個面一樣大,無法自由滾動。

  (5)你怎麼區分長方體和正方體?在你的生活中哪些物品是長方體,哪些物品是正方體?(透過這兩個問題,加深學生對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理解區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關鍵是:正方體的6個面都是一樣大的。)

  4、認識圓柱和球

  (1)出示圓柱、球的圖片,提出問題:它們有什麼特點?

  (2)學生討論並反饋:圓柱有兩個面,是圓形的,有時能滾動;球沒有面,能隨便滾動。(前面學習了長方體和正方體,此時學生的討論更加的激烈了)(教師板書:圓柱球)

  (3)教師小結圓柱和球的特徵。

  圓柱:直直的,上下一樣粗,兩頭圓圓、平平的,豎著不會滾動,橫著放下來能夠滾動。

  球:圓圓的,不管怎麼放都會滾來滾去,沒有平平的面。

  5、知識回放

  (1)今天我們一起認識了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我們一起把它們的名字讀一遍。

  (2)課件展示四種立體圖形的特徵,讓學生拿起手中的學具,一邊摸,一邊讀對應圖形的特徵。

  (三)玩一玩

  1、猜一猜,說一說

  教師的袋子裡裝著一些立體圖形,透過讓一個學生摸一摸,描述對摸到物體的具體感受,讓另一個學生猜一猜是什麼幾何體。

  2、滾一滾,玩一玩

  讓學生拿起各種幾何體,嘗試滾一滾,讓學生體會物體在運動過程中的特點。

  (這兩個活動的目的是進一步加強對立體圖形的直觀認識,並透過對話與交流引導學生髮現這幾個幾何體之間的不同特點。)

  (四)知識應用

  1、找朋友

  課件展示一些物品和幾何體,讓學生把對應的物品與幾何體連線。(透過此題,建立學生對物品和立體圖形之間的聯絡的認識,鞏固學生對各種立體圖形的認識。)

  2、我會填

  課件展示一些幾何體,讓學生數數各種幾何體各有幾個。(透過此題,鞏固學生對立體圖形特徵的掌握情況,加深學生對各種立體圖形的認識。)

  3、我是小小藝術家

  讓學生利用自己手上的學具,搭自己喜歡的東西,在交流時先說一說搭成的是什麼,再說一說是由幾個什麼立體圖形搭成的。(透過此題,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各種幾何體的特徵,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學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培養學生的創造性和想象力。)

  4、生活中的朋友

  讓學生找找生活的物品,說一說哪些是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再進行交流。(透過此題,讓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並培養學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五)課堂總結

  在本節課,你學得開心嗎?你有什麼新的收穫?(認識了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和它們的特徵。)

  課件展示本節課所學內容。

  長方體:長長寬寬的,有6個平平的面,面的大小不一樣,無法自由滾動。

  正方體:方方正正的,有6個平平的面,6個面一樣大,無法自由滾動。

  圓柱:直直的,上下一樣粗,兩頭圓圓、平平的,豎著不會滾動,橫著放下來能夠滾動。

  球:圓圓的,不管怎麼放都會滾來滾去,沒有平平的面。

  (六)作業佈置

  1、找找生活中形狀是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的物品,與家長或小夥伴說說。

  2、利用學具搭自己喜歡的東西,有條件的可以拍成照片,與同學分享。

  九、教學反思

  本節課的學習內容是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初步認識,這是學生第一次正式接觸幾何體。

  為了讓學生直觀地認識這些幾何體的特徵,積累觀察幾何體的學習活動經驗,我特意設計了讓學生透過對一些常用物體的分類,直觀認識圖形的特點,逐步抽象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基本特徵。

  設計“知識運用”環節,是為了加深學生對立體圖形的認識,深入理解立體圖形的特徵。

  在活動形式上,我設計了“摸一摸、猜一猜、玩一玩、搭一搭”等操作活動,同時鼓勵學生使用生活語言描述他們對這些立體圖形的認識,逐步幫助學生髮現這四種幾何體的基本特徵。與此同時,強調學生使用自己的語言交流,這些都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活動經驗,也是以後逐步抽象出立體圖形特徵的認知基礎。

《認識圖形》教學設計5

  教學內容:青島版一年級數學上冊第六單元

  教學目標:

  1.透過觀察實物和模型,直觀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圓柱和球等立體圖形,知道這些形體的名稱,並能辨認和區別這些形體。 2 .在拼、擺、摸等探索活動中,培養初步的觀察、比較、抽象思維能力,發展初步的空間觀念。

  3.在觀察、操作活動中,感受立體圖形與生活的密切聯絡,能對身邊與立體圖形有關的事物產生興趣。培養用數學眼光觀察周圍事物的意識。

  教學重點:探究每種圖形的特點,識別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4種立體圖形。

  教學難點:找到每種圖形的特點並用語言描述。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談話匯入:小朋友們都搭過積木嗎?喜歡搭積木嗎?老師這兒有幾個小朋友用特殊的積木拼搭的作品,我們一起去欣賞一下吧!(課件出示情境圖)

  師:請小朋友們仔細觀察這幅圖,從圖中你都看到了什麼?用一句完整、好聽的話來說一說。(學生彙報)

  二、小組活動,操作感知。

  師:他們搭的好不好啊?你們想不想用自己手中的物體也來拼一拼、搭一搭?但是,在拼搭前老師有幾個要求:

  1.請小組4個人把積木放在一起拼搭,先商量好拼搭什麼,再動手拼搭,拼搭完成後為你們小組的作品起一個好聽的名字。 2.在拼搭的過程中看一看你會發現什麼?

  聽清楚要求了嗎?請小組4個人開始動手吧!(學生交流、拼搭)小朋友們拼的都非常好的棒,老師選了兩件最漂亮的作品與大家一起分享,現在請作品的小設計師來介紹一下吧!(學生介紹,你作品的名字叫什麼?你們是怎麼拼搭的?有什麼發現?)

  三、形成表象,建立觀念。

  師:小朋友們真是愛動腦、善於觀察的好孩子。在我們的作品中用到的物體的形狀相同嗎?剛才我們的發現就與物體的形狀有關係。

  現在請同位兩個人把你們的物體放在一起,按形狀把他們分分類吧!開始動手。(學生分類,教師巡視指導。)

  師:小朋友們已經分完了,哪個小朋友來說一說你是怎樣分的?(你們分成了幾類?你們是怎樣分的?找小組上前展示)

  師:小朋友們真是太棒了,都可以成為小數學家了,按形狀我們可以把這些物體分成4類。讓我們認識一下每一類形狀的名字吧!師:(手拿模型)像這樣的形狀我們叫它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

  (師板書: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

  像這4種不同的形狀,畫出來就是4種不同的立體圖形。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一下這4種立體圖形吧!(板書:認識圖形)

  四、遊戲活動,體驗特徵。

  師:在小朋友們的發言中老師發現大家都是善於觀察和思考的好孩子。你們想不想成為小數學家呢?要想成為小數學家得先認識每種圖形長的什麼樣子才可以。要想知道每種圖形的特點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需要我們仔細看、動腦想、認真說,咱們比一比誰發現的特點最多、誰說的最好。 1.認識長方體:

  師:現在請大家拿出長方體的物體,舉起來讓大家看一看拿對了嗎?請你輕輕的把它放到桌子上。下面請你動手摸一摸、看一看長方體長什麼樣子的呀!然後同位互相說一說自己的發現。(同位討論,師巡視指導)

  師:誰能來說一說長方體長的什麼樣子的呀?(學生彙報交流)

  小結:(師帶生一起感受長方體的特點)用手摸一摸面是平平的、滑滑的,角摸上去有點扎手,樣子是長長方方的。

  師:現在請把手中長方體的物體放到一邊,請動腦筋想一想,生活中哪些物體的形狀是長方體的呢?(學生彙報:XX的形狀是長方體)2.認識正方體:

  師:小朋友們說的非常的好,離小數學家更進一步了,我們再來看看正方體吧!現在請大家拿出正方體的物體,舉起來讓大家看一看拿對了嗎?請你輕輕的把它放到桌子上。下面請你動手摸一摸、看一看正方體長什麼樣子的呀!然後同位互相說一說自己的發現。(同位討論,師巡視指導)

  師:誰能來說一說正方體長的什麼樣子的呀?說給大家聽聽你的發現。(學生彙報交流)

  小結:(師帶生一起感受正方體的特點)用手摸一摸面是平平的、滑滑的,角摸上去有點扎手,樣子是正正方方的。

  師:迅速把你手中的物體放到一邊,看誰的坐姿最美麗。請動腦筋想一想,生活中哪些物體的形狀是正方體的呢?(學生彙報:XX的形狀是正方體)3.認識特殊長方體:

  師:老師這有一個積木請你仔細看看它是什麼形狀的呢?(學生彙報交流)

  (分別讓兩種說法的孩子,說一說為什麼?)

  師拿特殊的長方體與正方體模型讓學生找不同。

  小結:你說它是什麼形狀的啊?4.認識圓柱和球:師:小朋友們你們真是善於觀察的好孩子,再過最後一關就要成為小數學家了,現在請你拿出圓柱再拿出球,看看你都拿對了嗎?請你輕輕地、慢慢地把它們放到桌子上,請同位兩個人一起摸一摸、看一看圓柱長的什麼樣子?球長的什麼樣子?看誰發現的又多,說的又好。

  師:誰能來說一說圓柱長的什麼樣子的呀?說給大家聽聽你的發現。(學生彙報交流)

  小結:(師帶生一起感受圓柱的特點)用手摸一摸面是滑滑的,立起來像個柱子,躺倒會滾動。

  師:誰能來說一說球長的什麼樣子的呀?(學生彙報交流)

  小結:(師帶生一起感受球的特點)球是圓圓的,可以來回滾動。

  師:既然圓柱和球那麼好玩,可以滾動,想一想生活中哪些物體的形狀是圓柱?(學生彙報:XX的形狀是圓柱)哪些物體的形狀是球?(學生彙報:XX的形狀是球)

  五、全課總結,拓展昇華。

  師:小朋友們真是太棒了,把4種圖形的樣子都記住了,恭喜你們現在已經是小數學家了,透過這節課的學習,小朋友們認識了哪幾個立體圖形啊?你都記住他們的樣子了嗎?

  這節課啊老師還請來了一位小客人,我們一起看看是誰吧!(課件展示機器人)誰呀?這個機器人是用我們剛剛學的立體圖形拼成的,現在請你數一數他們分別用了幾個?說給你的同位聽一聽。(同位討論)

  師:誰能來說一說你發現了幾個?

  (小朋友們你們的眼睛真是太亮了。)

  總結:小朋友們你們這節課高不高興啊?認為自己的表現好嗎?你們表現的真是太棒了!下課

《認識圖形》教學設計6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一年級上冊)P32--P33。

  教學目標:

  1、學生經歷“觀察、滾、推、搭、轉、摸”等過程,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等物體和圖形,並能識別這幾種物體和圖形,初步理解相關概念的含義。

  2、學生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形成一定的觀察能力、操作實踐能力、合作意識和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

  3、透過學習,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體會到學數學的樂趣和學數學的價值。

  教具、學具準備

  1、形狀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的生活用品和學習用品

  2、每個小組的桌子上放一個盆子,每個盆子裡都放了以上的物品。)

  3、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小朋友們: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些你們喜歡的禮物,想知道是什麼嗎?(師出示多媒體,螢幕上有粉筆盒、牙膏盒、皮鞋盒、足球、易拉罐、茶葉筒、積木塊、乒乓球、魔方、接力棒、排球、皮球、三稜鏡等實物)知道他們叫什麼名字嗎?(學生自由說)它們的形狀一樣嗎?(學生搶著說)

  【過程說明】學習素材是學生日常生活中經常見到的,學生感到親切,符合小學生愛玩玩具的心理特點,激發了小學生的學習慾望。

  二、探索新知

  (一)、初步感知物體的形狀。

  1、分一分

  師:請小朋友們把桌子上形狀相同的物品放在一塊兒。(師不停地轉著,指導小組合作。)

  【過程說明】滲透分類思想,初步感知物體的形狀不同。

  2、議一議

  師:請小朋友們想一想,你們為什麼把這幾樣物品放在一起?請小朋友們先在小組內商量商量,然後各小組派代表向全班同學彙報討論的結果,咱們比一比,哪一小組說得最好。

  【過程說明】有意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觀察能力、交流能力和傾聽能力。

  (二)、初步瞭解物體外形的特徵

  1、評一評

  師:有的小組把以上物品分成了五類,即①易拉罐、茶葉筒、接力棒分。②排球、皮球、足球、乒乓球。③粉筆盒、牙膏盒、皮鞋盒、④積木塊、魔方。⑤三稜鏡;也有的組把這些物品分成了四類,即①易拉罐、茶葉筒、接力棒分。②排球、皮球、足球、乒乓球。③粉筆盒、牙膏盒、皮鞋盒、積木塊、魔方。④三稜鏡。大家有沒有意見呀?請小朋友們再仔細看看桌子上的物品,小組商量商量,然後再回答這個問題。

  師肯定小朋友們的分法是對的。

  【過程說明】學生互評,培養學生的判斷能力和交流能力,為下面學習長方體和正方體打基礎。

  2、講一講

  (1)、為什麼把“易拉罐、茶葉筒、接力棒”分為一類呢?

  ①請小朋友們用手摸一摸,在桌子上輕輕滾一滾,你發現了什麼?學生自由回答。

  ②師指出:我們給這樣的物品起個名字,叫什麼呢?學生髮表意見後,師說,小朋友們說的名字很好聽,老師也說一個名字行嗎?“圓柱”,師用多媒體出示“圓柱”二字,並出示抽象出來的立體圖形。

  (2)、小朋友們把“排球、皮球、足球、乒乓球”分為一類,為什麼呢?

  ①請小朋友們用手摸一摸,在桌子上輕輕滾一滾,你發現了什麼?學生回答,師給予表揚。

  ②用同的方法給這一類物品起名字,並用多媒體出示抽象出來的立體圖形。

  (3)、小朋友們,我們為了給這些物品起名字,把“粉筆盒、牙膏盒、皮鞋盒、積木塊、魔方”分為一類好呢,還是分為兩類好呢?小朋友們說說看。學生再一次交流,同意把它們分為兩類。

  ①小朋友們準備給“粉筆盒、牙膏盒、皮鞋盒”起什麼名字?為什麼呢?小組商量商量。

  ②學生交流後,師用多媒體出示名字和抽象出來的立體圖形。

  ③用同樣的方法認識“正方體”

  【過程說明】學生經歷“摸一摸、滾一滾、看一看、說一說的過程”進一步認識各類物品的特徵,符合學生“愛說、愛動、好勝”的特點。學生參與了知識的形成過程,在“玩”中學習了數學,體會到學數學的樂趣和學數學的價值,體現了《標準》的新理念。)

  3、小結:小朋友們,剛才我們認識了四位新朋友,他們的名字是——(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

  三、實踐操作

  1、比一比

  ①請小朋友們每個人分別拿出一個球、圓柱、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物品,在桌子上滾一滾,推一推,你發現了什麼?在小組內說說。

  ②組間交流,加深對立體圖形的認識。

  ③議一議。a.長方體和正方體一樣嗎?為什麼?;b.圓柱和球一樣嗎?為什麼?小組討論,組間交流。

  【過程說明】初步理解物體的本質特徵,突破本節課的難點。

  2、搭一搭

  ①請各小組的同學用桌子上的物品搭一種造型。

  師強調:小組先想商量好要搭什麼,然後再看看桌子上的物品哪些可以用,哪些不可以用。小組的同學們要密切配合,共同完成這個任務。

  ②小組展示成果,並介紹各部分的名字。

  3、遊戲活動。(進一步加深對圖形的認識,激發學生學數學的興趣)P33第2題。

  4、質疑:粉筆和削過的鉛筆是圓柱嗎?

  5、你能舉出生活中哪些物體是長方體,哪些物體是正方體,哪些物體是圓柱,哪些物體是球嗎?

  【過程說明】這一環節是實踐活動,可以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自主探索能力、創新意識 和合作意識。這個活動增加了趣味性,使學生在活動和遊戲中進一步認識立體圖形,從而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

《認識圖形》教學設計7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在分類、觀察、動手操作等活動中,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並能辨認和區別這些圖形。

  (二)過程與方法

  在對圖形進行分類的活動中滲透分類的思想。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想象、表象思維和語言表達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間觀念,初步感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絡。

  二、目標分析

  這部分內容是學生學習圖形與幾何的開始,學生雖然沒有經歷系統學習圖形知識,但是學生從小就玩積木,在玩的過程中積累了大量的生活經驗。因此本課就從玩積木開始切入,使學生在玩的過程中瞭解、感知這幾種圖形的特徵。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使學生能夠初步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能夠正確識別這幾種圖形。

  教學難點:正確區分長方體和正方體。

  四、教學準備

  形狀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的積木和實物。

  五、教學過程

  (一)激趣引入

  導語:今天開始學習圖形。(出示課件)我們和小熊一起來認識圖形吧。這些圖形很有趣,就像我們小朋友一樣,有的很乖,有的很淘氣。

  【設計意圖】透過採用富有童趣的提問方式,給學生創設愉悅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習興趣。引導學生觀察物體,意識到些物體是有區別的,為了解圖形的特徵做準備。

  (二)初步認識圖形的本質特徵

  1.認識球。

  (1)找一找:哪種圖形最淘氣? 為什麼認為它最淘氣?

  (2)摸一摸:找出學具中的球摸一摸,發現球的特徵:圓乎乎的,可以任意滾動。

  (3)貼圖:把球畫在紙上,就是這樣的。

  2.認識圓柱。

  (1)找一找:哪種圖形比較淘氣,會順著一個方形滾動,但不會隨意滾動。

  (2)摸一摸,試一試:在做操作中感受發現圓柱的特徵:除了有兩個平平的面,側面是彎的,上下一樣粗,可以來回滾動,但不能隨意滾動。

  (3)貼圖:像這樣有兩個平平的面,一個彎彎的面,並且上、下一樣粗的圖形叫圓柱。

  (4)出示短粗形圓柱:這個圖形是圓柱嗎?說一說理由吧。

  在學生回答中,教師要幫助學生抽象出圓柱的外部特徵。平平的面是圓形;上下一樣粗;側面是彎的。

  3.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

  (1)找長方體、正方體的相同點。

  讓學生摸一摸、試一試,感受並發現長方體、正方體的特徵:12條稜、8個頂點、6個平平的面。

  (2)找長方體、正方體的不同點。

  引導學生對比長方體和正方體的不同:正方體6個面都一樣大。而長方體6個面不是一樣大的。

  (3)辨別扁的長方體。

  教師拿出扁長方體,把正方形的一面對準學生,讓學生辨別這是什麼圖形,引發學生思維衝突,引導學生辯論出它為什麼是長方體。

  小結:我們透過,看一看、摸一摸、試一試的方法,認識了球、圓柱、長方體、正方體這四種圖形。

  【設計意圖】在具體事物的辨析中,初步建立圖形的特徵,為後續進一步認識圖形奠定基礎。

  (三)再次分類認識圖形特徵

  1.為圖形分類

  讓學生將桌上的所有圖形分類。 此時,學生很容易運用剛剛掌握的知識將這些圖形分成4類。

  2.找朋友遊戲:

  教師介紹遊戲玩法。

  師:看到我手中舉起的物體,請大家根據它的形狀判斷它是那種圖形,然後快速找到這種圖形,它們就互為好朋友。我說嗨、嗨我的朋友在哪裡?你們要說嗨、嗨你的朋友在這裡。然後大聲叫出他的名字。想玩嗎?

  3.請舉出生活中還有哪些物品的形狀是球、圓柱、長方體、正方體。

  小結:其實生活中許多物品的形狀都是我們今天認識的圖形,如果你發現了,請告訴你的爸爸、媽媽。

  【設計意圖】透過分類活動,學生對物體的特徵會更加清晰;小遊戲將圖形與生活中的實物建立聯絡。

  (四)課堂練習

  1.摸一摸圖形。

  教師準備一個大口袋,請你按要求摸出相應的圖形。

  (1)老師與一位學生演示莫圖形的過程。

  (2)每兩個學生之間摸圖形。

  2.連一連。完成材第37頁第1題。引導學生說理由。

  3.數一數。完成教材第37頁第2題。

  【設計意圖】在遊戲中不斷鞏固所學知識,使具體的實物與圖形表象和名稱建立起聯絡。

  (五)總結

  今天你認識了哪些圖形?回家講給爸爸、媽媽聽,好嗎?

《認識圖形》教學設計8

  教學內容:青島版三年級上冊數學第八單元圖形的周長資訊窗一。

  教學目標:

  1、透過觀察、操作(摸一摸、畫一畫)感知圖形的周長,理解周長的含義,建立周長的觀念。

  2、透過實踐操作,探究周長的測量策略,培養學生合作意識以及觀察比較抽象、概括的能力。

  3、透過學習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感受數學知識的內在美,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

  教學重點:理解周長的意義,學會探索圖形周長的測量方法

  教學難點:周長意義的理解,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準備:

  教具:

  多媒體課件、圓形、長方形、扇形、正方形,兩根同樣長的繩子等。

  學具:

  若干平面圖形、棉線、直尺、軟尺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1、師:現在是什麼季節?生:秋季

  師:那麼,一提到秋季你會想到什麼?生:落葉

  師: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個故事跟大家分享:秋天到了,一片樹葉緩緩地從樹上落下來。一隻小螞蟻發現了。瞧!課件播放(一隻螞蟻沿著樹葉的邊線爬了一圈)你能說說螞蟻在幹什麼嗎?

  生1:螞蟻沿著樹葉的邊線爬了一圈。

  生2:螞蟻沿著樹葉的邊線爬了一週。

  師:同學們觀察得真仔細!螞蟻繞著樹葉的邊線爬一週,這一週的長度就是樹葉的周長。(繼續播放螞蟻繞樹葉的長度,及螞蟻的話)

  2、揭題並板書:今天,咱們就一起來認識圖形的周長”。

  板書:認識圖形的周長

  二、感知周長

  1、理解一週的意義

  師:透過小螞蟻的話,我們聽出了新的數學用語:周長,也就是一週的長度。你知道什麼是一週麼?能用自己的話來說說,什麼是一週?

  (教師舉著圖形讓學生指一指圖形的一週:操場、游泳池)

  生1:一週就是從起點又回到起點。

  生2:一週就是圖形所有邊的長度。

  師:同學們的發言非常精彩!這是你們對周長的理解,我們總結一下:從起點繞邊線畫一圈又回到起點,就是一週。

  課件出示:操場、游泳池

  師:誰上來給大家指一指從哪兒到哪兒就是游泳池的'周長?

  指名學生上臺指。(黑色的一圈)

  2、指一指生活中物體表面的周長

  師:剛才認識了周長,其實,我們生活中到處都有周長。

  (1)指一指:黑板面的周長

  師:黑板面是什麼形狀? 生:長方形的。 師:誰能指一指它的的周長? 指名學生指。

  師:誰能說說指周長時應注意什麼? 生1:從哪兒開始還是回到哪兒。

  生2:首尾相接。

  師:對!指周長時一定要注意從哪兒開始還是回到哪兒,也就是首尾相接。

  (2)集體指數學書封面的周長

  師:離我們最近的數學書,它的封面是什麼形狀? 生:長方形

  師:你來指一指數學書封面的周長。 學生舉起書,師生一起指。

  3、理解周長的意義。

  播放課件,找一找圖形的周長。總結能找到周長的圖形的特點。

  課件出示:兩組圖形(區分:封閉圖形與不封閉圖形))

  師:這兩組圖形有什麼不同?

  生1:第一組圖形有缺口,而第二組圖形沒缺口,是完整的。

  生2:第一組圖形有開口,第二組圖形是封閉的。

  師:對!像第二組這樣首尾相接的圖形就是封閉圖形。(畫三角形解釋首尾相接)

  請學生能用手勢比劃比劃。

  那麼總結一下週長的意義:封閉圖形一週的長度,是它的周長。

  三、探究測量方法

  1、設疑

  師:剛才螞蟻繞著樹葉的邊線爬一週,這一週的長度就是樹葉的周長,這片樹葉的周長到底有多少長呢?如何去測量?用什麼工具測量,怎樣測量?

  師:大家想不想親自動手量一量圖形的周長? 生:(異口同聲)想

  2、四人小組合作,探究測量方法。

  要求:拿到物品後,先想一想用什麼工具測量最好?然後再動手測量。

  工具:軟尺、直尺和棉線。

  學生小組合作(開啟信封裡面的兩種物品,有長方形、正方形、扇形、圓形)

  3、彙報:你測量的是哪個物品的周長?你是怎樣測量的?

  4、比較歸納

  師:剛才測量周長時,有的同學直接用直尺就可量出圖形的周長,而有的同學先用繩子圍一週,再用尺子量出繩子的長度才得到圖形的周長。什麼樣的圖形就可以直接用直尺量?什麼樣的圖形得先用繩子繞一繞,再量出繩子的長度,就是它的周長?

  生:像五角星、長方形都有直直的邊就可直接用直尺量,像一元硬幣是彎的就得先拿繩子繞一圈。

  5、小結 一個圖形的邊比較平直就可以直接用尺子來量它的周長,沒有直直的邊就得先用繩子繞一週,再用尺子量它的長度。其實一元硬幣是硬的假設只有直尺也可以量------滾一圈。

  圖形選擇方法

  舉起:三角形 用直尺量一量

  正方形用直尺量一量

《認識圖形》教學設計9

  教學內容:

  認識立體圖形,完成相應的“做一做”及第36頁的第2題

  教學目標:

  1、透過觀察、操作,使學生初步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知道它們和名稱,初步感知其特徵,會辨認物體和圖形。

  2、培養學生動手操作和觀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間觀念。

  3、透過數學活動,培養學生用數學進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創新的意識。

  4、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絡。

  教學重難點:

  使學生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這幾種形狀的物體和圖形,初步建立空間觀念。

  教法設計: 實驗操作學法設計: 小組研討法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圖形卡片

  教學過程:

  一、設疑激情

  1、說學具:

  1)同學們,瞧誰來了?(出示課件:帶音樂的機器人)

  2)機器人想和我們共同學習,還給每個小組的小朋友帶來了一籃禮物,想知道有什麼禮物嗎?趕快開啟看看,你認識什麼,就給組裡的小朋友說什麼,每個人都說說。(學生組內相互說一說)

  3)大聲說說你們的禮物。(各組派代表介紹禮物)

  2、這麼多學具中,你們能把“相同的”放在一起嗎?

  二、操作感知

  A:分―――提示概念

  1)活動:按教師提的要求,學生分組活動,教師巡視。

  2)彙報:哪個聰明的小朋友說一說你是怎麼分的?

  3)揭示概念

  每種物體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你知道是什麼嗎?

  教師根據學生所說在電腦分出的各類實物中出示名稱: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球

  4)活動

  板書:球 問:請你高高舉起球,互相看看拿拿對了嗎?放回學具籃中,依次出現:圓柱、正方體、長方體

  B:摸―――感知長方體

  a:感知長方體

  (1)活動:請小朋友仔細看一看,摸一摸你們手中的長方體,把你看到的、摸到的長方體先和組裡的小朋友說一說。

  (2)彙報:

  你覺得長方體是什麼樣子?你是怎麼感覺的?(學生口答)

  b:感知正方體、圓柱、球

  ①活動:我們已經認識了長方體,現在你還想認識什麼的物體,就拿出來看一看,摸一摸,再給同組的小朋友說說心中的感受。

  ②彙報:學生仿照長方體的彙報,依次說:

  正方體:方方的,6個面,稜,頂點,不能滾動

  圓柱:上下一樣粗,圓的,能滾動

  球:光光的,能滾動

  c:比較

  ①電腦出示第33頁的做一做的第一幅圖

  看了叮噹帶來的這幅圖:你有什麼問題想問大家嗎? (學生討論)

  ②電腦出示圓和球的滾動圖

  圓柱和球能滾動,但它們滾動的一樣嗎?

  d:形成表象

  去掉長方體的花外衣,你還認識它嗎?(電腦依次演示,將實物抽象成幾何圖形: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

  請小朋友閉上眼睛想一想,長方體………(依次分四種圖形)一樣嗎?

  e:出示課題:今天我們一起認識了物體(板書:認識物體)它們的形狀是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

  f:聯絡實際說一說在你身邊哪些物體的形狀是這樣的。

  三、活動

  1、數一數

  數一數剛才的機器人分別用了多少個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學生可以獨立地數,也可以自由組合)

  2、搭學具

  (1)活動:看看你們組的學具,說說準備搭個什麼?討論好了,就用你們的、智慧和靈巧的雙手開始工作吧!(學生分組活動,教師巡視)

  (2)各小組彙報:

  四:全課小結

  今天,我們不僅認識了各種形狀的物體,還用它們裝扮了我們的生活。

  作業佈置:

  P36頁的第2題

《認識圖形》教學設計10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能夠辨認這些圖形,準確地說出它們的名稱。

  2.從實物抽象到圖形,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初步的空間觀念。

  3.讓學生在多種形式的活動中,綜合運用多種感官,體驗數學知識

  的形成過程,感受學習數學的樂趣,體會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絡。

  教學安排:(1課時)

  課時目標:

  1.在分類、觀察、動手操作等活動中,初八認識幾何圖形的特點,並知道名稱。

  2.結合分一分、認一認、玩一玩等教學活動,積累觀察、思考、交流的學習活動經驗。

  3.培養觀察、表達、歸納能力,初步建立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難點:在分類、觀察、動手操作等活動中,初八認識幾何圖形的特點,並知道名稱。

  教學準備:學生: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球的學具、橡皮泥一盒

  教師: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球各一個,PPT課件

  板書(場地)設計:

  認識圖形

  長方體 正方體 圓柱體 球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設計意圖及預期達成目標一.課前活動

  比眼力

  (出示兩幅圖)

  師:認真觀察,找一找兩幅圖有幾處不同?

  二.動手動腦,感受新知。

  1.師:看看大家是不是真的認識它們,(出示立體圖形圖片)。你要是認識它們就和它們打聲招呼,說出它的名字。(生說說立體圖形的名字,師貼在黑板上)

  2.把這四種圖形分成兩類,你怎麼分?

  學生分一分說一說。

  3.課堂活動二:

  感受立體圖形。

  (1)看一看

  師:(拿出長方體實物)請大家也拿出自己的長方體,先數一數它有幾個面。(引導學生有順序的數)

  學生自己數正方形的面

  (2)比一比

  1.長方體和正方體有什麼不同

  同桌說一說,再全班交流。

  (學生說一說自己的方法,全班交流,評價。)

  2.展示學生的比較方法。

  3.課件展示:長方體正方體的特點

  4.學生用同樣的方法比較圓柱體和圓

  (3)課堂活動三:摸一摸

  師:閉眼睛,摸一摸,四種立體圖形,有什麼感覺?再說說他們的名字

  三、課間活動

  四、課堂活動四:

  認識和欣賞生活的圖形

  1.

  課件出示生活中的實物,讓孩子們與所學四種立體圖形連線。

  2.數一數

  3.認一認,數一數

  五、總結,評價這節課,你和哪些圖形成了好朋友?評價你的表現(你能到到幾個水滴娃娃?)

  六、課堂活動延伸

  用你認識的立體圖形設計一幅畫。

  在比眼力、比記憶力的遊戲活動中匯入新課,符合一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它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興趣.

  幾何圖形很抽象,而抽象知識需反覆感知才能逐步轉化為理性認識。我以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為背景,充分利用學生的學具,激發起學生探求新知的強烈慾望,激活了學生的思維,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在看一看、比一比、摸一摸的學習活動中,初步感知四種立體圖形的特點。同時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數學進行交流的意識。

  一年級孩子的注意力只有20分鐘左右,課間活動可以讓他們緩解疲勞,重新集中注意力,提高學習效率。

  讓學生把所學的新知運用到現實生活中,使學生覺得學習數學有用,數學與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絡,增進了學生對數學的價值和作用的認識,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形式簡單的課後練習,卻給學生提出了具有挑戰性的要求,這樣對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和思維能力都會很有幫助。

  自我評價讓孩子們學會思考自己,感受學習中成功的快樂和失敗的教訓。簡單的評價形式適合孩子的年齡特徵。

  教學反思:

  這一節充滿童趣的數學課,教學時採用大量的課堂活動,有比眼力、比一比、摸一摸,將教學內容進行組織,提供給學生愉快的學習環境。

  活動是思維的載體,是低年級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手段。教學中開展的每一次活動都為學生獲取知識搭橋鋪路。在活動過程中,學生動手、動腦,透過獨立思考、與同學進行交流,不僅獲取了知識,而且掌握了一些數學思維方法,同時,學生的個性也得到了發展,特別是結合生活實際舉例活動和認識交通標誌活動為學生的個性發展和創造力的培養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和充足的時間,讓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信心。

  在這一課的教學中,我雖然放手讓孩子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但是因為學生的年齡和知識結構特點,本節課也有不到之處,說立體圖形的特點時,孩子們想到的不夠全面、說得不夠準確,我也及時給予指導,在以後的教學中,還應該培養他們探索性學習的能力。

  透過本課教學,使我感受到,新課程理念下的數學教學一定要從孩子們的生活實際出發,讓他們在玩中學,動中悟,在輕鬆的課堂氣氛中學到知識,獲得各種能力。

《認識圖形》教學設計11

  【教學內容】

  平面圖形的認識。

  【教學目標】

  1.透過分類、比較、辨析,使學生鞏固直線、射線、線段和各種角以及垂線和平行線的有關知識,進一步認識它們之間

  的聯絡與區別,能畫出相應的圖形。

  2.進一步培養學生分析判斷的能力及空間觀念。

  3.透過學生自主整理的過程,使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

  【重點難點】

  將分類、比較、辨析的內容進行整理、歸納,突出概念之間的聯絡與區別。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實物投影。

  【談話匯入】

  教師:從今天起,我們複習圖形與幾何初步知識。這節課先複習線與角及平面圖形的知識(板書課題)。透過複習,我

  們要進一步認識線段、射線和直線的特徵以及它們之間的聯絡與區別;進一步認識角和角的分類,能比較熟練地用量角

  器量角和畫角,平面圖形的分類。

  【歸納整理】

  1.複習直線、射線、線段。

  課件出示問題1:直線、射線和線段有什麼區別?

  同一平面內的兩條直線有幾種位置關係?

  (1)教師組織學生分組討論。

  (2)指名學生彙報。

  (3)教師引導學生總結:

  ①用直尺把兩點連線起來,就得到一條線段;把線段一端無限延長,可以得到一條射線;把線段兩端無限延長,可以得

  到一條直線。

  教書板書:

  ②直線、射線、線段的區別與聯絡:

  根據學生的彙報,教師予以板書:

  ③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位置關係:

  根據學生的彙報,教師予以板書。

  ④組織學生做教材第86頁第2題第(Ⅰ)小題。

  指名學生回答,訂正。

  2.複習角。

  課件展示問題2:我們學過的角有哪幾種?角的大小和什麼有關?

  (1)組織學生分組討論、交流。

  (2)指名學生彙報。

  (3)教師引導學生總結。

  ②角的大小要看兩邊叉開的大小,叉開得越大,角越大。角的大小與角的兩邊所畫出的長短沒有聯絡。

  (4)組織學生練習:教材第86頁“做一做”。

  (5)指名學生彙報,訂正。

  3.複習三角形、四邊形、圓。

  課件出示問題3:說一說什麼是三角形和四邊形?圓有什麼特點?

  ①學生分組議一議,相互交流。

  ②學生彙報。

  ③教師引導學生總結並板書

  教師指名學生說出每種圖形的特徵。(較差的學生多讓他們說)

  ④還能用其他的方法表示三角形、四邊形的分類嗎?組織學生議一議,寫一寫。

  指名學生把寫的過程予以彙報。

  教師加以總結,用課件展示教材第86頁第1題的圖示。

  組織學生練習,教材第89頁練習十八第1題。

  指名彙報,訂正。

  【教材釋疑】

  教師:剛才複習了平面圖形的有關知識,想必同學們可能還有些疑難,請同學們互相提問,互相交流。

  【課堂作業】

  填空。

  (1)一個等邊三角形,從一個頂點起,用一條線段把它分成大小相等的兩個三角形,其中一個三角形的內角和是( )。

  (2)圓的位置是由()決定的,圓的大小是由()或()決定的。

  (3)把一個等邊三角形沿一條高分開,分成的直角三角形的兩個銳角的度數分別是()度和()度。

  (4)在一個等腰三角形中,一個底角是64°,頂角()。

  (5)在一個等腰三角形中,頂角是50°,兩個底角各是()。

  (6)一個等腰三角形,它的一個底角的度數是頂角的2倍,它的頂角是()。

  先獨立思考,後指名一一回答。

  答案:(1)180°(2)圓心半徑直徑(3)3060(4)52°(5)65°(6)36°

  【課堂小結】

  透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穫?

  【課後作業】

  完成練習冊中本課時的練習。

《認識圖形》教學設計12

  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二年級數學下冊第七單元《認識圖形》的第一課時的內容。本節課教學是在學生學習初步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幾何圖形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材結合生活情景,引導學生從觀察生活中的實物開始,逐步抽象出角。透過學生的實際操作,加深他們對角的認識,使學生熟練的掌握這部分內容,併為學習更深的幾何知識奠定基礎。新的課程標準對本冊教材圖形部分內容總體要求是、認識角、知道角各部分名稱、會比較角的大小。本節課的目標是幫助學生形成角的正確表象,初步建立角的概念,能在具體情境中找到角。並能理解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透過一系列的教學活動,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體會到數學來源於生活的實踐思想,同時在活動的過程中學會團結合作,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

  學情分析

  本節課是在學生學習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礎上學習的,學生能準確的判斷出各種圖形,也就是說學生已具備了關於角的感性認識。但是低年級學生的認知規律以形象思維為主,這部分內容對二年級學生來說比較抽象,如果讓學生找這些圖形,對學生來說一點也不困難,但學生在抽象 出角的過程中,說出角的特點,會比較困難。有可能混淆生活中的角與數學意義上的角,如可能會跟釘子尖混淆,因為那些東西摸出來也是扎扎的。還有可能出現認為兩條邊長的角就大。所以本節課要從引導學生觀察實物開始逐步抽象出所學幾何圖形,在透過學生實際操作活動,如找一找、摸一摸畫一畫等活動加深學生對角的認識和掌握角的基本特徵,以及突破學習角的難點。最後建立角的表象,認識數學意義上的角。

  教學目標

  1、能夠初步認識角,形成角的初步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會初步比較角的大小,能辨認直角、銳角、鈍角。知道角的大小與邊得長度無關,與兩邊張口大小有關。

  2、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體會到數學來源於生活的實踐思想,

  3、同時在活動的過程中學會團結合作,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本節課的目標是幫助學生形成角的正確表象,初步建立角的概念,能在具體情境中找到角。

  難點:並能理解交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

《認識圖形》教學設計13

  教學目標:

  1、在分類、觀察、動手操作等活動中,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並能辨認和區別這些圖形。

  2、在對圖形進行分類的活動中滲透分類的思想。

  3、初步建立空間觀念,初步感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絡。

  目標分析:

  這部分內容是學生學習圖形與幾何的開始,學生雖然沒有經歷系統學習圖形知識,但是學生從小就玩積木,在玩的過程中積累了大量的生活經驗。因此本課就從玩積木開始切入,使學生在玩的過程中瞭解、感知這幾種圖形的特徵。

  教學重點:

  使學生能夠初步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能夠正確識別這幾種圖形。

  教學難點:

  正確區分長方體和正方體。

  教學過程:

  (一)激趣引入

  師:小朋友們,今天老師請來了4位老朋友。看!你還記得它們嗎?它們都是誰呀?(正方形、三角形、圓形、長方形)今天老師要帶領同學們認識幾位新朋友,它們已經在大螢幕上等待同學們啦!現在,我們一起來認識這些新朋友吧。這些圖形很有趣,就像小朋友一樣,有的很乖,有的很淘氣。

  【設計意圖】透過採用富有童趣的提問方式,給學生創設愉悅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習興趣。引導學生觀察物體,意識到物體是有區別的,為了解圖形的特徵做準備。

  (二)初步認識圖形的本質特徵

  1.認識球

  (1)找一找:哪種圖形最淘氣? 為什麼認為它最淘氣?

  (2)摸一摸:找出學具中的球摸一摸,發現球的特徵:圓乎乎的,可以任意滾動。

  (3)貼圖:把球畫在紙上,就是這樣的。

  2.認識圓柱

  (1)找一找:哪種圖形比較淘氣,會順著一個方向來回滾動。

  (2)摸一摸:在做操作中感受發現圓柱的特徵:兩個平平的面是圓形,側面是彎的,上下一樣粗,可以來回滾動。

  (3)貼圖:把叫圓柱畫在紙上,是這樣的。

  (4)出示短粗形圓柱:這個圖形是圓柱嗎?說一說理由。

  在學生回答時,教師要幫助學生抽象出圓柱的外部特徵:兩個平平面是圓形,側面是彎的,上下一樣粗,可以來回滾動。

  3.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

  (1)找長方體、正方體的相同點。

  讓學生摸一摸,感受並發現長方體、正方體的特徵:都有 6個平平的面。

  (2)找長方體、正方體的不同點

  引導學生對比長方體和正方體的不同:正方體6個面都一樣大;而長方體相對的面一樣大。

  小結:我們透過看一看、摸一摸的方法,認識了球、圓柱、長方體、正方體這4種圖形。

  【設計意圖】在具體事物的辨析中,初步建立圖形的特徵,為後續進一步認識圖形奠定基礎。

  (三)再次分類認識圖形特徵

  1.為圖形分類

  讓學生給老師桌上的物體分類,把形狀相同的放在一起。

  2.找朋友遊戲: 教師介紹遊戲玩法。

  師:看到我手中舉起的物體,請大家根據它的形狀判斷它是哪種圖形,然後快速找到這種圖形,它們就互為好朋友。師:我的朋友在哪裡?生:你的朋友在這裡。師:它的名字叫什麼?生:它的名字叫…

  3.請舉出生活中還有哪些物品的形狀是球、圓柱、長方體、正方體。 小結:其實生活中許多物品的形狀都是我們今天認識的圖形,如果你發現了,請告訴你的爸爸、媽媽。

  【設計意圖】透過分類活動,學生對物體的特徵會更加清晰;小遊戲將圖形與生活中的實物建立聯絡。

  (四)課堂練習

  1.摸一摸圖形

  教師準備一個大口袋,請學生按要求摸出相應的圖形。

  2.連一連。完成教材第37頁第1題。

  【設計意圖】在遊戲中不斷鞏固所學知識,使具體的實物與圖形表象和名稱建立起聯絡。

  (五)總結

  今天你認識了哪些圖形?回家講給爸爸、媽媽聽,好嗎?

  (六)板書:

  認識圖形

  長方體 正方體 圓柱 球體

  教學反思: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學生在小學階段第一次認識幾何圖形,只要求學生能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能夠辨認這些圖形,正確地說出它們的名稱。對於每種圖形的特徵,不需要學生用準確的數學語言來進行描述,因為這對於一年級學生來說是極其困難的,也不符合學生的實際。

  因此本節課的教學,教師結合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精心設計了多種形式的教學活動。透過活動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多種感官,使學生在綜合運用多種感官的過程中,體驗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感受學習數學的樂趣,體會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絡。並透過從實物抽象到圖形的過程,培養了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初步的空間觀念。

  這節課的主要特點是以“玩”為主線,將各個教學目標貫穿其中,使學生在一種積極的情緒中學習和體驗,達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第一層的玩,是讓學生無意識地玩,學生是在原有的對積木認識的基礎上玩。(這時的積木在學生眼中就是玩具。)

  第二層的玩,是讓學生整理積木。學生在整理積木的過程中,發現了其中蘊涵的數學知識,從而使無意識的玩開始向研究數學知識的方向轉化。

  第三層的玩,則是在學生髮現了圖形的特徵之後,教師設計的有目的的教學活動──“摸一摸、猜一猜”。學生在袋子裡摸出指定形狀的積木的過程,就是對圖形的特徵進行再認識的過程。

  由於情境的設計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最貼近他們的生活實際。教學目標的確定和教學層次的安排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多媒體教學手段的使用比較恰當。因此,全班學生在整節課的學習過程中態度積極,主動參與,達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認識圖形》教學設計14

  教學目標:

  1、知道幾個相同的長方體(正方體)可以拼成長方體(正方體)。

  2、在拼搭立體圖形的實踐活動中,學會用上、下、左、右、前、後等詞描述正方體的相對位置。

  教學重點:

  知道幾個相同的長方體(正方體)可以拼成長方體(正方體)

  教學難點:

  初步建立空間關係。

  教具準備:

  投影、實物

  教學過程:

  一、謎語匯入,複習舊知:

  1、大家喜不喜歡猜謎語呢?邱老師今天給大家帶來了幾個謎語,大家想不想猜呢?同學們,在上節課的學習中我們認識了幾位圖形朋友,還記得它們是誰嗎?(教師出示幾個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等)指名說一說。

  2、今天老師又把它們請來了。同學們說出老師手裡拿的圖形叫什麼?(學生說出老師手裡的圖形的名字)。

  3、把這些圖形拼、搭在一起會是什麼樣子?今天我們繼續來認識它們,瞭解它們。

  板書課題:搭一搭。

  二、用相同的正方體拼新的立體圖形:

  1、用兩個同樣的正方體拼圖形。

  (1)師:先請組長從圖形盒裡面拿出兩個正方體,小朋友們想一想用兩個同樣的正方體可以拼出一個什麼圖形呢?注意我們要遵守樂園的規定喔!要愛護圖形,做到輕拿輕放,擺完後坐端正。

  (2)師:邱老師要看哪一組的小朋友最快擺好,最先坐好呢?

  (3)找一名同學上來展示

  小結:不管是橫著拼還是豎著拼,用其所長個同樣的正方體我們拼成的都是一個長方體。

  2、用3個同樣的正方體拼圖形。

  (1)師:再請組長從圖形盒裡面拿出三個正方體,小朋友們動手拼拼看用同樣的三個正方體可以拼出一個什麼圖形呢?注意我們要遵守樂園的規定喔!要愛護圖形,做到輕拿輕放,擺完後坐端正。

  (2)師:誰願意把你們的作品展示給大家看,說一說你用兩個什麼圖形有拼成了什麼圖形?

  師:還可以怎麼樣拼呢?誰還有不一樣的拼法嗎?

  師:剛才我們知道,兩個或者三個完全一樣的正方體拼在一起有事一個新的圖形。下面,你就可以任選幾個完全一樣的小正方體,拼一拼,試一試,看看怎麼樣能拼出一個更大的正方體。

  (3)學生活動:拼完了同桌相互檢查,看看拼的是不是正方體。

  (4)學生到前面展示作品。師:這樣拼可以嗎?你拿的也是這樣的圖形拼嗎?

  (5)小結:看來,幾個完全一樣的正方體可以拼成一個新的正方體呢?

  三、圖形知識大挑戰:

  師:不知不覺我們就來到了圖形知識大挑戰了,你敢挑戰嗎?每個圖形後面都有一道題,你想挑戰哪一個?

  1、填一填:學生獨立完成後,指導名說一說。

  2、辨一辨:用3個正方體可以搭成下面哪些形狀

  3、數一數:獨立完成,交流反饋

  4、試一試:剛才我們選擇的都是正方體來拼圖形,下面請組長從盒子中找出兩個一樣的長方體我們拼拼看又是什麼樣子的呢?(學生活動後指名介紹。)

  師:這樣可以拼嗎?你也來試一試。

  小結:兩個完全一樣的長方體也能拼成一個長方體橫著或者豎著拼都可以。

  師:拼正方體也好,拼長方體也好,為什麼你們都不選圓柱?(指名幾個學生髮表見解。)

  四、玩積木,看誰搭得又穩又高:

  師:小朋友我們終於來圖形樂園超過好玩的積木天地了,圖形朋友邀請我們搭積木了,我們桌子上的盒子裡面有各種各樣的積木,先請大家都不要動身體坐直,看清楚遊戲規則再開始好嗎?今天我們進行搭積木遊戲,名字叫《看誰搭得又穩又高》。身體坐直告訴老師你準備好了沒有?

  (1)明確任務:出示遊戲規則:所有的積木都要用上。

  師:大家都知道遊戲規則了嗎?同桌互相說一說,你知道了什麼?(指名學生說一說,教師及時評價。)

  (2)討論方法。

  師:在搭之前,小組裡的同學先商量一下,怎麼樣搭可以又高又穩?教師參與學生討論,適時指導。

  師:如果你們商量好了,就動手搭一搭,小組的的同學互相提建議。教師參與學生活動,及時指導:搭得既要又高又穩,球放哎哪裡能放穩?

  引導發現:長方體豎起來可以搭得高,球放在最上面可以放得穩。

  (3)比較評價。

  師:小組裡比一比誰搭得高?各小組都選出一名搭得高的,再比一比這幾個同學搭得誰最高?

  預設:學生可能會說不在一個組裡不好比。

  師:那你們能不能想到一個比較大方法呢?

  預設學生:

  1、在同一個桌子上重新搭一次。

  2、用繩子來量一量。學生髮表自己的見解。

  師追問:都是用這些積木,為什麼他的搭的就高一些呢?讓學生再次透過觀察比較,發現搭得又高又穩的最佳方法。

  (4)播放圖形電影世界。

  師:剛才我們參觀了圖形電影,看到了很多立方體拼搭的美麗的圖形,我們自己想不想也來用我們的積木來試一試呢?看誰搭得最有創意?

  五、全課總結:

  今天大家玩得開心嗎?你們這次去圖形樂園學到了些什麼呢?

  教學反思:

  一、在新課標中明確指出,在低年級的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設計生動有趣的數學教學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理解和認識數學知識。所以,我的開頭便是創設了一個聖誕老人送禮物的情境,學生的興趣一下子就上來了。而且在課堂的練習部分也加上了一個情境的延續部分,把學生反覆練習摸以及到紙上找圖形的活動變得豐富生動了,不僅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更有效的組織了課堂紀律。

  二、引導學生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在自己的實踐中不斷的發現,不斷的獲得知識。在低年級教學中,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所以,在設計的時候,我便讓學生親自動手去分類,按照規則,想怎麼分就怎麼分,鼓勵學生髮表自己的意見,只要有自己獨到的見解,教師就應當給予肯定與鼓勵。再有,我設計了一個環節,讓學生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再說一說,捏一捏透過這樣的設計,可以讓學生自己在動手操作的時候發現這些物體的特點,並培養了學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認識了這四種物體後,教師讓學生舉例子,讓學生在生活找這些物體的影子,然後呢,拿出你喜歡的物體隨意的玩,也是和他們(最熟悉的玩具聯絡在一起,讓學生感受生活中的數學,體會學習數學的重要性。而在最後一個環節中,加入了讓學生看精美建築的圖片,孩子們情緒高漲,他們不僅從建築中感受到了所學物體的美,同時也激發了學生熱愛生活的情趣。

  總之,在本課教學實踐中,既產生了我所意想不到的驚喜,也留下了值得我進一步思考的問題:

  1、在以後的教學中發現孩子都對球的特點掌握很好,但是對正方體和長方體不容易區分。例如:其中有一個面是正方形的長方體,孩子很容易認為是正方體。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問題呢?我想,首先學具的準備太單調,沒有一些特殊性的物體來啟發學生,以次加深學生對物體特徵的理解,來開闊學生的思維。如在操作環節上,老師可以放手讓學生準備各種各樣的物品,鼓勵看誰帶的樣子多,加深學生對物體特點的認識,另外老師可以多準備一些比較特殊的物品,和學生共同探討,引發學生一些思想的碰撞。

  2、對學生的評價過於單調。所以在以後的課堂中,我會積極加強自己的評價性語言,對學生進行多方面的評價,如從學習態度上評價,從積極性上評價,還有的比如說從速度上,從動腦上,從今後的發展上,從思維的靈活性,對學生進行評價,再結合一些小獎品的利用,使學生感到學習沒有壓力,而且使學生更樂於去學習,獲得了學習知識的成功感。

《認識圖形》教學設計15

  教學內容:36—37頁的內容,《認識圖形》一年級數學教案。

  教學目的:

  1、在操作活動中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體會“面在體上”;

  2、體會長方形、正方形、三解形和圓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

  3、發展空間觀念和動手操作能力。

  教學重點:在操作活動中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體會“面在體上”;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動手操作能力,培養創新意識。

  教具、學具:課件、小圓印章,三稜柱、圓柱、正方體、長方體模型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備註

  一、聯絡實踐、複習引入。

  1、同學們,我們已經學過了“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誰能在我們教室裡找出什麼物體的形狀是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

  2、從桌面上拿出自己喜歡的物體,並說說它們的的形狀。

  3、摸一摸手中的物體,有什麼感受?與同學交流想法。

  4、引導學生說出有些物體的一面或幾面是平平的,揭示課題。

  二、動手操作,認識圖形。

  1、認識長方形。

  A:讓學生動手找出長方形的面(生可以用摸、描、印),認識長方形並出示圖形。(電腦出示:從長方體中取下長方形。)

  用自己的辦法把圖形從物體中“印”下來。

  2、能不能找到長方形呢?

  3、彙報交流,

  小組合作學習:用摸、描、印認識正方形、三角形、圓。(電腦演示)

  、彙報交流,說一說圖形形的樣子。

  4、請小朋友仔細觀察,今天我們認識的圖形和過去認識的物體(長方體等有什麼不同?

  5

  三、聯絡實際、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絡。

  1、出示教材中的交通標誌圖讓學生辨認,滲透交通安全教育,小學數學教案《《認識圖形》一年級數學教案》。

  2、在生活中,你在哪兒見過這些平面圖形呢?請同組的同學相互說說。

  四、探索與實踐。

  1、淘氣和同學們一樣也認識了這些圖形,這是淘氣利用今天認識的圖形拼成了一幅美麗的圖畫。(電腦演示)你們能從這幅美麗的圖畫中找出今天學的這些圖形嗎?

  2、下面請同學們小組互相合作,利用老師給你們的圖形拼出自己喜歡的漂亮的圖畫,要儘量和淘氣的不一樣。

  五、課內小結與課後延伸。

  1、下面請同學們閉上眼睛,在腦子裡想想今天認識的圖形。

  2、在生活中我們到處都可以見到這些圖形,同學們回到家後仔細觀察家裡的物體,看看能在哪些物體上找到這些圖形,把你的發現告訴你的爸爸、媽媽,好嗎?

  學生回答

  學生回答

  互相說一說

  學生說

  摸一摸,說說感覺,看一看形狀,

  在紙上印出來。

  說一說長方形的樣子。

  學生獨立找、小組內找、彙報交流

  小組合作學習

  學生討論,說一說。

  學生說一說。

  學生說一說。塗一塗。

【《認識圖形》教學設計】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