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國學> 國學經典讀後感

國學經典讀後感

國學經典讀後感5篇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後感了。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國學經典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國學經典讀後感 篇1

  暑假裡,我和爸爸去新華書店買書。我被一本名叫《國學小子叢書——話說成語》的書深深地迷住了。爸爸說: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成語所承載的人文內涵非常豐富和厚重,是中華民族寶貴的文化遺產,堪稱中華文化的“活化石”。成語不但言簡意賅,深刻雋永,滴水藏海,折射歷史的千姿百態,而且方寸之間更傳達著豐富的含義,是漢語詞彙中的璀璨明珠。

  這本書中精選了49則常用成語,運用了體現新時代特徵的時尚靈動的語言、插畫等形式,多層面、多角度地表現了中國優秀文化傳統的內涵,融知識性、科學性、藝術性、娛樂性和趣味性於一體,寓教於樂,簡明生動,通俗易懂。使我增加了對古代社會政治、軍事、文化、民俗等各個方面的認識,還從中學習借鑑前人的智慧和經驗。書中的成語故事有的是用動物寫的,例如:老馬識途、指鹿為馬、聞雞起舞、前庭懸魚等;有的是用歷史典故寫的,如愚公移山、鑿壁偷光、懸樑刺股、望梅止渴、程門立雪等。另外,成語不光是由四字組成,也有五字成語,如無立錐之地、千里送鵝毛等;還有六字成語,如有志者事竟成、五十步笑百步等;七字成語如初生牛犢不怕虎、醉翁之意不在酒等;八字成語如窮當益堅,老當益壯、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等。讀了這麼多成語故事,讓我真正感到了書中的故事不但有很深的教育啟發作用,而且也為自己的口頭交際和書面寫作增添了不少文采和活力。

  閱讀這本書後,我受益匪淺,我發現自己作為一名中國人,卻有那麼多的成語都不懂是什麼意思甚至連讀音都讀錯,如“心寬體胖”的“胖”,以前我讀“pang”四音,實則讀“pan”二音,是安泰舒適的意思。由此我也收穫了很多課本上沒有的新知識,也感受到了成語的魅力!

  讀了這本書,我感到真是開卷有益,透過閱讀這些生動有趣的成語故事,不但讓我獲得了一些國學知識,得到智慧啟迪,潛移默化地受到祖國優秀文化傳統的`薰陶,而且還提高了我的文化素養,並增強了我的民族自信心與自豪感。所以我很喜歡這本書。

  國學經典讀後感 篇2

  學習國學可以提高自己的素養。“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獲得完善的知識,只有用知識武裝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談家國天下。正所謂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再遠大的理想,再美好的打算,在沒有實現之前一定要先把眼前的做好。知識能夠讓你更懂得怎麼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不足之處從而去完善。比如:在工作中,我們要做的不是發怒不是指責,要從自身找不足,或是制定一個短期和長期目標,放在一個最顯眼的位置,能夠時時的看到,這樣你就能比較容易的實現目標。

  《國學》讓我學會感恩、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孔子說:“學生,在家裡孝順父母,在外要敬愛兄長,做事謹慎而誠實,博愛眾人,而親近仁德的人,躬行實踐之後有剩餘的力量,再去學習《詩》《書》等經典。”透過學習《國學》,我明白了許多人生道理,如對自己的父母應該以感恩的心去對待;對有困難的人應該從樂於助人的心去對待;對犯錯的人應該以寬容的心去對待……

  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語行為中要小心謹慎,要講信用。孩子從小就被教育要講禮貌,尊敬長輩等。它在教我們如何做一個善良的人、做一個孝順父母的人、做一個有禮貌的人。可以說,國學知識裡面對人生道理彷彿是指明人生方向的一個指南針,在你看不清前方時,為你撥開眼前的迷霧,為你指出正確的方向。

  《國學》是我們中國人特有的國粹,它承載著中華五千多年的文化內涵。今後,我要多加學習,讓“國學經典”中的智慧之光,引悟自己走出迷茫,使自己的人生輕鬆而灑脫。作為中國人,我們應該以此為傲,也希望大家能繼承併發揚中國傳統國學文化,使其在歷史的舞臺上熠熠生輝、永不衰竭!

  國學經典讀後感 篇3

  詩詞就是中國歷史上一顆顆寶貴的珍珠,它閃爍著耀眼的光芒。它是我們中國獨有的文化,還是抒發情感、飽含歷史的珍貴文物。

  在觀看"國學小名士"電視選拔大賽中,我不禁感嘆選手個個都是精英。

  看選手們一個個自信地站在那裡,他們一定做好了賽前的準備,肯定讀了很多古書、詩文。不過,我還是在心裡替他們捏了把汗——他們還不知道會面臨什麼樣的難題呢。而當他們卡殼的時候,我的心就像被手攥住了。當他們思索了一秒鐘後,就說出了一句句詩詞,我緊揪的心才放下來,同時也暗暗的佩服他們的詩詞量之大。

  透過觀看"國學小名士"電視大賽,使我對經典詩詞有了新的理解,我發現詩詞中還有好多奧秘等著我們去探索。像"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句詩強烈地表現了文天祥愛國的情感;"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則向我們點明瞭要珍惜時間,好好學習的道理;"尺有所短,寸有所長"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不足,每個人也有自己的長處,要互相取長補短……每一首古詩都有它自己的意境、韻味,需要我們仔仔細細地品味。我認為,我們中小學生更加應該學會這些詩詞名句、傳統禮儀。國學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載體,接續國學薪火能更好地傳承中華民族的文化精神。

  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如果沒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於沒有靈魂,就會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國學是中國的國粹,它承載著中華民族五千多年的文化底蘊。作為中國人應該以此為傲。我們一定要好好學習中華文化,把中華文化、藝術繼續發揚光大!

  最後我衷心地希望,能有更多人加入國學學習的行列中,繼承國學經典,發揚國學經典,讓我們在古詩詞文學的海洋裡遨遊吧!

  國學經典讀後感 篇4

  今天媽媽給我買了一本書,書名叫《365夜國學啟蒙故事》。看到書的封面覺得很好看,一下子把我吸引住了,所以我拿起書就認真地看了起來。

  裡面有個小故事,叫《王羲之教子》,我看了之後感觸頗多。故事的內容是這樣子的:晉代書法家王獻之自小跟父親王羲之學寫字。有一次,他要父親傳授習字的秘訣,王羲之沒有正面回答,而是指著院裡的十八口水缸說:“秘訣就在這些水缸中,你把這些水缸中的水寫完就知道了。”王獻之心中不服,認為自己人雖小,字已經寫得很不錯了,下決心再練基本功,在父親面前顯示一下。他天天模仿父親的字型,練習橫、豎、點、撇、捺,足足練習了兩年,才把自己寫的字給父親看。父親笑而不語,母親在一旁說:“有點像鐵劃了。”王獻之又練了兩年各種各樣的鉤,然後給父親看,父親還是不言不語,母親說:“有點像銀鉤了”。王獻之這才開始練完整的字,足足又練了四年,才把寫的字捧給父親看。王羲之看後,在兒子寫的“大”字下面加了一點,成了“太”字,因為他嫌獨生子寫的“大”字架勢上緊下松。母親看了王獻之寫的字,嘆了口氣說:“我兒練字三千日,只有這一點是像你父親寫的!”王獻之聽了,這才徹底服了。從此,他更加下工夫練習寫字了。王羲之看到兒子用功練字,心裡非常高興。一天,他悄悄地走到兒子的身背後,猛地拔他執握在手中的筆,沒有拔動,於是他讚揚了兒子說:“此兒後當復有大名。”王羲之知道兒子寫字時有了手勁,這才開始悉心培養他。後來,王獻之真的寫完了這十八缸中的水,與他的父親一樣,成了著名的書法家。

  王羲之勸子於學,採用的是“不動聲色”的方法。王羲之對兒子沒有一句說教,卻使王獻之逐步懂得學無止境的道理,從小就開始確立了嚴格的治學態度。

  讀完這則故事,我覺得做任何事情都應該像王獻之這樣,學習他的毅力,學習他的堅持。

  國學經典讀後感 篇5

  誦讀經典,是中華民族對青少年進行啟蒙教育特別是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徑,有利於引導青少年鍛造人格,塑造品德。近期,我們為了進一步加強中小學思想道德建設,在全縣中小學校開展了敬老、孝老活動,即,要求學生回家幫助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為老爺爺、老奶奶端一碗飯,倒一口水。為使活動紮實有效的開展,我們透過誦讀經典,使中小學生思想受到教育,心靈得到感化。

  一是創設誦讀氛圍,增強吸引力。在中小學校、幼兒園,推廣經典上牆,以經典名言為主題的宣傳字畫赫然醒目,利用閱報欄、黑板報登載古典內容,在教室走廊、宿舍、餐廳、櫥窗張貼通誦易懂的古詩句及名言警句,使學生的心靈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和薰陶。

  二是分類施教,把握階段性。我們要求幼兒園和小學低年級學生主要誦讀《弟子規》、《三字經》、《百家姓》,只求背誦,可作一般理解,小學高年級學生和中學生要求背誦《論語》,引導他們在誦讀的基礎上理解經典內涵,用先賢訓誡昭示做人、做事的道理,規範自己的言行。

  三是堅持每日一讀,學玩一體,寓教於樂。如,北關示範小學自編的《習慣伴我成長》,注重國學經典教育與師生落實日常行為規範結合起來,倡導學生每週做一件對自己、對同學、對班級、對學校、對家庭、對社會有益的事情,任元漢小學自編的《孝道》一書,成為我縣各學校校本教材,學校被縣政府命名為孝文化教育基地,該校就是透過晨讀讓學生熟記理解,使學生內化為遵守校規校紀,誠心做事,誠實為人,孝敬父母,尊敬長輩的自覺行動。他們還把古典詩詞編成易學易唱的兒童歌謠、情景劇,讓學生身臨其境中學習和踐行經典。

  四是加強家校合作,提高誦讀質量。充分利用家長學校,宣講走進經典古詩文的重要性,取得家長支援,家長和孩子一起誦讀古詩文,讓家庭、社會都成為學生誦讀經典的場所,使古詩文的誦讀由校內向校外延伸,營造家庭小課堂,社會大課堂,讓孩子盡情倘佯在詩詞的海洋裡,對開展經典誦讀活動起到了較好的效果。

【國學經典讀後感】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