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教師> 教師讀書筆記

教師讀書筆記

教師讀書筆記13篇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後,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需要寫一篇讀書筆記好好地作記錄了。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讀書筆記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教師讀書筆記,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教師讀書筆記 篇1

  最近,在我們學校教師圈裡掀起了一股讀書熱潮,全校開展了同讀一本《教師的詩意生活與專業成長》一書的活動。全書分為6輯,精選了其中67篇文章彙集成冊,由於我剛剛生完小孩,迫於時間的壓力,只是細細品讀了其中幾篇,但足以讓我對教師這項職業改變了看法。我始終覺得,我選取教師這項職業是因為喜歡和熱愛。我熱愛學校,熱愛學生,熱愛我所教學的課程。但也許詩意的生活,是源於靈魂,更是源於我對生活的熱愛,懂得怎樣樣享受人生,享受職業帶給我的存在感與幸福感。

  作為教師,我們不能期盼所有學生都到達自己理想的高度,也不能過於急功近利。讀完其中一篇《這天,我們怎樣做教師》後,突然不明白我之前都是怎樣做的。是啊,我要如何做一名教師,並且是一名快樂的教師。

  偉大的文學家托爾斯泰說:“人生的全部好處就在於付出自己的愛”。成功學中有一句話是:“愛是一切成功的最大秘密”。那麼就是說對學生就應包含滿滿的愛,學生就會快樂,反正我也會快樂,這樣,做起教師來不是更加簡單。我們身邊不是沒有美,而是我們眼睛缺少發現。我們能夠拿這樣的話來勸慰我們的學生,但我們自己有沒有做到呢?

  我們要對學生的過錯多一份寬容,不要把所有的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應對我們的學生只要犯了錯誤,對有些慣犯那更是深惡痛絕,只要一犯錯,我們立刻就把他們的老底給抖落出來,批評後,學生表面溫順了,但心裡也是鼓鼓的。那麼我們快樂了嗎,動了肝火還不是要老幾歲想想我們班四十幾個學生,每一天都有人犯錯,那做教師的不是要累死。想想吧,我們把眼睛看往何處,我們的心態就會是什麼樣的,看到鮮花我們會心曠神怡,看到垃圾我們會噁心嘔吐。每個學生都有優缺點,多看看學生的優點會讓我們更公正的看待我們的每一個學生,也同樣會使我們更樂。

  我們的每一個學生都有機會成為天才,我們每個人的生活都將在未來的每一天發生巨大的變化——只要你願意。如果有一種全新的生活方式你能夠去嘗試的話,你會擁有健康、快樂的人生,詩意的生活著,會獲得健康、財富、幸福和快樂。

  教師讀書筆記 篇2

  愛可以給學生帶來無限的學習動力,但愛在何處?我們常常這樣問自己。是的,愛看不見,摸不著,猶如透明的空氣,瀰漫在我們四周,卻不被我們所察覺。然而,讀了《愛的教育》,我找到了問題的答案。

  愛,其實很簡單。無論是父愛,母愛,友愛,還是師生之情,愛國之情,都時時刻刻伴隨在我們身邊。像一米陽光,親暱溫柔地撫過你的身體;像一杯清水,時時滋潤你的心窩;像一條沒有盡頭的田間小路,盛開野花,需要隨時發現,隨時採擷??愛,其實就在我們身邊。

  讀《愛的教育》的過程中比較多是反省自己在以往的教育過程中的得與失;教師要教育不要訓斥,教育要潛移默化;要了解學生,認識學生,要適時的讚美和接納,鼓勵與協助;要培養學生挫折和容忍的價值判斷能力,讓學生快樂成長;要利用各種機會和家長取得聯絡,適時的提供教給家長養子女的諮詢與方法,共同為學生的未來而努力。

  我的體會是作為我們教師要多關心我們的學生,只有愛的教育,才有美好的回憶;堅守崗位,默默耕耘,盡一己之力;認真領會“新基礎教育”的精神,師生的發展會有新的突破。針對工作中的教育問題,我們要清楚知道自己身為教師到底哪些是“要做”哪些是“不要做”。

  教師讀書筆記 篇3

  領悟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的思想:

  要使學生的只是不要成為最終目的,而要成為手段。

  為了使學生從思考中獲取知識,教師必須對學生的知識有充分的瞭解。

  不要讓學生去記誦那些還不理解、沒有完全弄懂的東西。

  只有要求學生在課堂上不犯任何一個錯誤,他才能成為讀寫無誤的人。

  懂得還不等於已知,理解還不等於知識,為了取得牢固的知識,還必須進行思考。

  請你毫不猶豫地在每一節課上儘量留出時間讓學生掌握新教材吧。

  評分寧可少一點,但是每一個評分都要有分量,有意義。

  如果學生感到沒有努力的方向,覺得自己什麼也不行,這對他的精神是最大的壓抑。

  盡一切努力使學生相信自己的力量。

  教師讀書筆記 篇4

  開學之後,天氣漸漸變得涼爽,人的心境也漸漸變得平靜。閒暇之餘隨手拿起餘秋雨的《行者無疆》看了起來。作者用詞華麗,語句質感十足,其實磅礴,終於越看越愛不釋手。於是每一篇文章細細品味,暢遊其中,全然一種享受。

  今天讀到了《流浪的本義》這篇文章,突然覺得想寫點東西了。每一個城市都會有一個主題,而巴塞羅那的主題則是流浪。因為該城市的中心大街的內容沒有別的,就是來自世界各地的流浪者在這裡賣藝賣物。作者說“有人把生命侷促與互窺互監、互猜互損,有人則把生命釋放與大地長天、遠山滄海”。於是流浪成了一種開通,成立一種高貴。這讓我很有啟發。中國有句俗語“知人知面不知心”,這種觀念在廣大老百姓心中已經根深蒂固,人們在日常行為準則中時時將它搬出來告誡自己注意提防,於是到處充斥著窺視,猜忌。這是社會的悲哀。為什麼我們不能學學流浪者的精神,把思想放駐於高遠,讓心境馳騁於開闊,不去因為一點小小的個人利益而過於費神於瑣碎問題。這也不失為一種好的生活態度。

  教師讀書筆記 篇5

  教師讀書筆記摘抄:

  1、每個有文化、有教養的人都向往創造性勞動的歡樂,以及由於勞動的創造性而帶來的生活上的充實。

  2、教學和教育的技巧和藝術在於,要使每一個兒童的力量和可能性發揮出來,使他享受到腦力勞動中的成功的樂趣。

  3、在你的科學知識大海中,你所教給學生的教科書裡的那點基礎知識,應當只是滄海一粟。

  4、學生的智力發展取決於良好的閱讀能力。

  5、不要讓學生去記誦那些還不理解、沒有完全弄懂的東西。

  6、懂得還不等於已知,理解還不等於知識,為了取得牢固的知識,還必須進行思考。

  7、評分寧可少一點,但是每一個評分都要有分量,有意義。

  8、盡一切努力使學生相信自己的力量。

  9、對每一節課,都要用終生的時間來準備,怎樣進行這種準備呢?就是讀書,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潺潺小溪,每日不斷注入思想的大河。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

  10、教師進行勞動和創造的時間好比一條大河,要靠許多小的溪流來滋養它。

  11、為了使學生從思考中獲取知識,教師必須對學生的知識有充分的瞭解。

  12、只有要求學生在課堂上不犯任何一個錯誤,他才能成為讀寫無誤的人。

  13、如果學生感到沒有努力的方向,覺得自己什麼也不行,這對他的精神是最大的壓抑。

  14、複習是學習之母,不要讓它變成後孃。

  15、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感力量。

  教師讀書筆記感悟:

  領悟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的思想:教師進行勞動和創造的時間好比一條大河,要靠許多小的溪流來滋養它。學生的智力發展取決於良好的閱讀能力。

  記憶是靈活的,很敏感的,如果你善於使用它,不使它負擔過重,它就會成為你的第一個助手。

  兒童的學習越困難,他在學習中遇到的似乎無法克服的障礙越多,他就應當更多的閱讀,閱讀能教給他思考,而思考會變成一種激發智力的刺激。只有當知識成為精神生活的因素,佔據人的思想,激發人的興趣時,才能稱之為知識。

  1、教師的服飾-----服飾是信任的外衣

  本書反覆強調教師服飾的重要性,對學生的影響非常的重要,特別強調教師服飾的細節,衣服破損、紐扣的缺少、內衣外露、穿超短裙、無袖衫、低胸衣、薄緊身衣、戴大耳環、戒指等等,一些不符合教師身份的服飾。容易對我們這些青春萌動的高中生在不明事實的情況下造成誤導,不修邊幅,不符合教師的形象要求,教師的形象在學生的眼中會大大折扣,學生對教師的評價也大大降低。在生活中發現有極少數教師就很不注重這一點,穿衣隨隨便便,很不注重個人形象,望這些教師自覺改正。

  2、教師的規劃-----自主思考並規劃教育人生

  書中說我們部分教師缺乏對自我專業發展的規劃每天沉溺於瑣碎繁雜的事務之中,不進行自我成長的規劃。這些對教師今後的發展極為不利。我們要擺正心態,作好如下的打算:教師的規劃可分為自我專業生涯設計和學校教師專業成長促進計劃、近期計劃和遠期規劃等不同的型別。我自己在這方面沒有注意這點,沒有給自己制定人生規劃,從本學期起,我要制定一個規劃,完成自己的宏偉目標。讓自己的教學和生活充滿陽光和色彩。

  3、教師的寬容---一種教師美德

  寬容的教師,往往是自信的教師,寬容的教師,往往是具有親和力的教師,寬容表明這位教師寬宏大量,胸襟大度,表明他能屈能伸,不斤斤計較;表明他有涵養、有耐心、不急功近利。表明他理解、尊重和信任學生,是教師的一種優秀品質,也是一種教育手段和有效手段,當然教師的寬容與嚴格要求學生並不矛盾。寬容不是縱容,寬鬆不是放鬆。縱容是對學生錯誤和缺點無原則的放縱,任其發展,不加約束。但嚴格要求學生也並不等於不容許學生犯錯誤。當然,寬容學生不等於不批評學生,而是理解在先,批評在後,是在尊重學生基礎上的批評。一切不分青紅皂白的批評,都是對學生自信心的傷害,都是對學生的不尊重。所以我們老師要做寬容的老師。

  作為新世紀的教師,我們任重而道遠,只有把感動自己生命的體驗融入到自己的日常教學中,這樣才能不愧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的殊榮。我深愛我的工作,我願終身在這充滿希望的土地上默默耕耘、無私奉獻,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無愧於“教師”這個神聖的名字。

  教師讀書筆記 篇6

  我覺得一個人要是有了一顆無私的愛心,就會是一個擁有一切高尚品質的人。在〈〈愛的教育〉〉這本感人的書中,處處都是這種擁有高尚品質的人。

  〈〈愛的教育〉〉這本書是以主人公——一個四年級男孩安利柯的眼光,以日記的方式,從4年級10月份開學的第一天,一直寫到第二年7月份。記錄了安利柯身邊各式各樣感人的小故事、父母在他日記本上寫的勸誡啟發。

  教師讀書筆記 篇7

  自從開展讀書活動以來,我再次以飽滿的熱情跨入讀書的行列,與大家一道遨遊書海,重新領略書的韻味,品嚐書的甘甜,繼續秉燈夜讀,沉醉書香。學生時代讀的是教科書,走出社會讀的是故事書、文藝書,參加工作讀的是教案與參與書,說實在話,在沒開展讀書活動之前,我沒有認認真真地、象模象樣地讀過一本教育名家的教育專著,偶爾讀的都是一些零零星星的教育雜誌上的文章,有點興趣時讀一點日常雜用方面的書籍,象現在這樣靜下心來讀一本本名家名著,並且還要寫讀書筆記,讀後感悟與體會,幾乎從未有過。透過一年多的讀書,使我大開眼界,精神世界為之更加豐富多彩,生命得於昇華,對書籍的看法也有一個新的認識,新的評價。書籍確實能安慰我們的心靈,美化我們的心靈,靜化我們的心靈。它裡面有星光的閃耀,有雨露的潤澤,也有花草的芳香,既有黃金屋,也有顏如玉;它既能把人生引入歧途,使你飲恨終生,也能使人生輝煌,無限幸運。以前,書籍對我來說是一種折磨一種痛苦,枯燥無味;現在是一種吸引一種味道,讀後心懷豁達,是一條河流,一片天空和大地,心曠神怡,雖然說不上陶醉,但也說得上是一種享受,一種幸福與快樂。

  讀了李鎮西老師的《做最好的老師》,使我真正領會了沒有愛就沒有教育,離開了情感一切教育都無從談起的真正內涵。讀了朱永新老師的《我的新教育之夢》,帶我走出了對日常教學的'困惑與迷茫,走進了新的教育理念。讀了《素質教育觀念學習提要》一書後,讓我學會了理解、寬容、善待學生,明白了師生之間的民主、平等的魅力,懂得了因材施教的真正含義。這本書,讓我改變了教育態度、改變了教育行為,改變了對學生的看法。按書中的觀點,方法去嘗試、去面對教學,確實使我重新為師,重新領悟到教育的真諦和愉悅。

  以前也曾讀過這樣的文章,介紹人家是怎樣寬容、善待一個學生,但自己總也不知道怎樣才算最大限度的理解、寬容、善待學生。讀了《素質教育觀念學習提要》一書後,終於找到了一個很好的答案:問題學生不一定是壞學生。還舉了一個例子:英國科學家邁克勞德,上小學時曾在玩耍中殺死了校長家的一隻狗,這個錯可犯大了,大家都為他擔心,為他捏把汗,不知校長該會如何處罰他,哪知他遇到了一位寬容大度的校長,允許他解剖那隻狗,不過要畫出狗的血液迴圈圖和骨骼結構圖,就算對他這次行為不當的處罰。正是這個包含理解、寬容、善待心懷的懲罰,使小邁克勞德愛上了生物學,並最終發現胰島素在治療糖尿病中的作用,從而登上了諾貝爾獎的領獎臺。這個故事使我明白,原來寬容、善待也能很好地融入懲罰,關鍵是要用對方法。因而,本學期我結合這個事例,進行了大膽的嘗試,對以前的教學態度,教育行為進行了深刻的反思,進一步認識到以前的教學中取得的一點點成績都是靠對學生懲、壓、擠、嚇逼出來的,真正沒有好好地善待他們,是逼他們學、壓他們讀,罰他們做、騙他們考,一步一步的高壓政策,把他們看作是一個個裝知識的容器,不斷地往裡塞,特別是對待問題學生、學習差的學生,只要看到他們就沒有好心情,就有一種厭惡感,只一點小錯就會拉下一張臉,怒目圓睜,甚至於高聲大罵,象訓賊一樣說的一無是處,批得狗血淋頭,純粹把學生當犯人對待,有時罰站、罰抄、罰做,餓飯,甚至動板子,用鞭子,扇巴掌、扯耳朵對其進行所謂的教育,既傷害了學生心靈,又侮辱了學生人格,失去了學生尊嚴,現在回想起來真不應該,總有點內疚感。這個學期我一改常態,對待學生滿面春風,關懷倍增,熱愛有加,心裡總是有一顆相信、信賴學生的心,決心既當他們的老師、長輩、又要成為他們的朋友、夥伴。讓學生有話跟你說,有事幫你做,有問題向你請教,喜歡與你親近。一學期下來,發現每個學生確實都有優點,都有可愛之處,都是可塑之才,例如我們班上的舒小龍,愛動,常常惹事生非,喜歡打架,而且學期初經常打架,開學後不久便夥同他人去偷群眾的甘蔗,被人當場抓獲,並繳掉了腳踏車。蔗主要求每人罰款2元,以示賠償,才能贖回腳踏車。他家裡本來就困苦,又是偷盜賠償,他那敢向家裡要錢,只好天天步行。我經過耐心的教育,並替他交了2元錢領回了腳踏車,他很感動,決心好好改正,聽老師的話,遵守紀律,後半學期有比較大的轉變,不那麼惹事生非了,他的畫畫的很好,還為班上出了幾期黑板報。還有方羽同學,是個學習基礎差,經常不交作業,書寫極為馬虎了事的學生,人又生的不怎麼好看,你如果心情不好去看他,肯定是一隻眼出膿,一隻眼出血,但我沉著性子,心平氣和,耐心細緻地找他談話,指出他的錯誤和毛病,並發現他很樂意助人,經常幫助同學抹黑板掃地,幫老師開啟水,打掃辦公室,我每次都表揚他,作業也能按時交,而且書寫得越來越好,有一次他做得非常端正、正確,我就寫了一幅書法給他,他受寵若驚,很感動,也很驚訝,因為老師的書法只送給每次考試出眾的同學作為獎勵,今天送給我,我能不高興嗎?從此,他每次作業都能認真對待,認真完成,字也越寫越好。從中可以說明寬容、善待的教育是成功的教育。透過讀這本書,使我充分認識到,作為教師,要善於從學生身上找原因,學生產生的錯誤,多數是心理問題,有時是好奇心導致,有時是行為過失,有時是表現欲所致,有時是一時衝動。作為教師,我們應以平等、信賴、尊重去走近學生。多走近學生,與學生打成一片,你會發現學生需要的並不是一個管教者、而是一個讓他們能用欣賞的眼光去積極模仿的榜樣和示範者,是一位有寬容大度的慈祥溫和的長者,只有充分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才能真正因材施教,才不會因為你的懲罰而失去尊嚴、失去自信。因此,讀書能讓我陶醉,讀書能讓我思考,讀書能改變我的行為,讀書能伴我成長,走向更加成熟的自我。

  今天,當我站在書香伴我成長的演講臺上時,我雖然沒華麗的詞藻去讚美書籍,沒有動聽的語言去訴說讀書的快樂,但我深信,在往後那伴有書香的日子裡,我會過得更充實,過得更愉快。讓書與生命融為一體,以書為伴,相信明天會更好!

  最早了解張劉祥局長是去年在《山西教育》讀過他為“視點”欄目所作的文章《辦好學校,教師第一》和《讀書,應該成為教師的一種信念》,深深被這位書生局長新銳的觀點所觸動。寒假時間充裕,幾乎每天行走於網路論壇中汲取營養;不經意間,“教育線上”張劉祥的主題帖子“理想與行動”躍然跳入我的視線。認真讀之,就像孫明霞老師所描述的那樣“簡直就是一座豐富的寶庫,讓我欣喜若狂,喜形於色,終於找到了這樣好的學習地方”。激動之情溢於言表,不斷的關注、回帖、交流,並進駐到了他的部落格“秋水共長天一色”,深深被他的激揚文字所感動。這些精妙之言,給人以啟迪,助你以行動,激起了讀者對教育的熱情與追求。我還注意到了張劉祥局長已有兩部隨筆著作《且行且思——基礎教育工作收集》和《求真與創新——寫給中小學教師》問世初,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向張局長求取那座深藏經典的“藝術寶藏”。

  一、從愛生入手,感悟“教育的真義”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從義大利作家德·亞米契斯的《愛的教育》到當代教育家李鎮西老師的《愛心與教育》,始終以“愛生”為主線,來詮釋教育的真諦。教師只有自發成為播撒愛的使者,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用愛造句,用愛生活,才能“奏響愛的旋律”和教育最強音。當一名好教師,要關心學生,尊重學生,信任學生,理解學生,寬容學生,這五個方面詮釋教師的的標準——就是愛,進而達到師生心靈共呼應,奏響教育主旋律。“學會關心,為學生的幸福人生奠基”,“尊重每一個學生”“補上感恩教育這一課”等緊緊圍繞一個“愛”字,從每一個細節中洞悉教育之事,感悟教育之真,在點點滴滴,潤物無聲的教育中塑造孩子。讓教師們都知道,擁有一可愛學生的心是當一個好教師的最基本的條件。但願我們的每一位教師不在做陶行知筆下的“糊塗先生”,希望大家領悟愛的真諦,感悟教育的真義。

  二、從課堂切入,挖掘“教育的智慧”

  課堂是教師演繹人生的舞臺,是教師成長的生命綠洲,更是教師展現教育智慧的平臺。教育是藝術,是追求,需要教師智慧來表現,它正是教師在處理日常教育問題所表現出來的機智、技巧和藝術所在。德育專家王曉春的《教育的智慧從哪裡來——點評100個教育案例》一書,給出了詳盡的答案。作為教師,應該時刻研究課堂,梳理課堂,精心打磨每一課,醉心錘鍊每一句語言,讓課堂因生成而更精彩,讓教育的智慧盡情構建充滿活力和激情的溫馨課堂。大量讀書,深入實踐,及時總結,積極科研,促進教師專業成長,向名師學習,學他們的奉獻,學他們的敬業,學他們的創業精神,不斷完善自己,讓課堂扮演好教師演繹人生的舞臺,展示挖掘課堂中教育的智慧。

  三、從成長入手,培養“教師的精神”

  學習,是教師專業成長的“保鮮劑”。教師的成長關係著課堂教學的成敗。激情與理想並存,在學習中成長,在反思中感悟,突出教師專業的自主成長,讓教師有意願和能力進行教育教學的實踐性探究,實現自我發展的成長。這樣教師應做好“讀書、反思、寫作”三件事,堅守自己的個性,“不跪著教書”,堅持求真與求實,用終生的時間來備課,在逐漸反思中成長,書寫精彩的人生。學校的發展,學生主體的凸現,依靠教師來推動和實現,因此,“辦好學校,教師第一”。每一位教師都有自己的思想,具備獨立思考的精神,與時俱進,緊跟時代步伐,善於學習,勤于思考,勇於實踐、敢於超越,一次次用心點燃校園裡每一個幼小的心靈中渴望知識的火焰。

  沒有付出,哪來成功,沒有積累,哪來精彩!讓我們的每一位教師都用終生的時間來備好每一節課,在反思寫作中引領成長,執著的培養教師的精神。

  四、從行為入手,提高“教師的素養”

  北師大教授肖川認為“教師的素養包含三個層面:文化底蘊、教育追求和教育智慧。”筆者理解為教師的素養包含的範疇很廣泛,素質、人格、禮儀、健康和習慣等等,而這些都涉及教師的行為藝術。但目前中小學教師中普遍存在的“人文知識缺少、文化底蘊不足,藝術修養膚淺”三大問題是困擾著教師的人文素養,學校必須下大力氣、透過多種途徑提升教師的自身修養,書中提出的“讀名著、拜名師、遊名勝”“三名”策略,不失為好方法,從中汲取經驗,品嚐教育的力量,提升教育的智慧。陶行知“四塊糖的故事“作為教師我們耳熟能詳,就在於陶老有一顆寬容的愛生之心,善於與學生面對面交流。站在學生的立場多想想,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期待與信任。教師要有學習的習慣,從書中學,從網路中學,在工作中學,在反思中學,在寫作中學,做一個學習型、反思型教師,遨遊書海、衝浪網路,架構教師成長的“立交橋”,讓部落格為教師成長“添翼”,讓寫作為教師成長“催化”、“助推”,讓教師的一切行為成為教師的自覺行動,努力提高教師的素養。

  五、從校園切入,散發“書籍的芳香”

  莎士比亞說:“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生活裡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沒有書,不能稱其為校園”。讓師生多讀書、讀好書,書香定會綻放在校園,散落在每一個角落,滋潤著校園裡我們每一個人的心田。我們可以想象,師生生活在書籍的世界裡,透過多種途徑,補充精神元素,在閱讀中快樂成長,師生時時,處處充滿著閱讀的喜悅,一個個故事讓我們醍醐灌頂,一則則哲理讓我們豁然開朗。讓我們的每一位教師學生都把捧讀書籍作為一種生活習慣,讓校園裡的每一個角落見證師生讀書的熱情,我想我們的校園定會書香滿園,處處散發書籍的芳香。

  六、從成果切入,展示“讀書的收穫

  “讀書,讀書,再讀書!——這是教師教育素養這個品質要求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在任帕夫雷什中學校長時,就規定了教師讀書是“金科玉律”。讀書讓我們聆聽大師們的教誨,飽餐大師們的智慧,它猶如指路明燈,為我們指明瞭教育的方向,點亮了心中的希望,領略從大地深部湧出卻向著理想的天空升騰的“行知合一”的教育著作,享受著千姿百態、營養豐厚的“教育大餐”,伴隨著一部部追尋新理念,探求新實驗的教育大作,走進一個個智慧的世界,讓精神食糧滋潤我們的心田。

  讓讀書成為可能,讓讀書成為習慣。當一名讀書校長、教師,感悟人生,捕獲理想,是我們大家共同的理想。閱讀它,走進它,讓我們放飛理想,走向輝煌!用閱讀滋養心靈,用讀書豐厚底蘊,使我們內心開放、鮮活、細膩和溫和,從雲中漫步到日常教育中的潤物無聲,從理論延伸到實踐,我們深深的感受到讀書給我們的不只是啟迪,更是一種享受。書籍是無價之寶,讓我們用心領略、觸控教育的風景,展示讀書的收穫。

  從張劉祥局長的書中我們看到的是張局長的成長過程,他用心書寫的那些真實的、求真的、創新的激揚文字,不僅是寫給我們廣大中小學教師的,更是寫給他自己的,這不僅是對廣大中小學教師的殷切期望,更是他自己工作的真實寫照。讀著他,品著他,我們更加真實的感受到了這位讀書局長——張劉祥!

  教師讀書筆記 篇8

  非常欣賞上海一所學校的辦學理念:教學生四十年,為學生想四十年,為國家民族想四百年。

  那麼我們歷史教師承擔著怎樣的時代使命?通過歷史課,學生學到的應該是什麼?難道只是為了讓他們記住一些朝代,背下一些都城,瞭解一些屈辱,知道一些探索嗎?我認為問題可能出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傳統的教學目標基本上是以傳授知識和培養歷史思維能力為主,在思想教育方面,多為政治性的國家教育和民族教育,缺乏情感影響和人格教育。

  2、過於強調完整的學科知識體系,知識點羅列過多,授課時間不足,教師教學緊張,導致教法實施以灌輸、說教和畫重點最為普遍;教師包辦壟斷和一言堂,忽視學生主體性的存在,也導致學生和社會對歷史課程產生誤解和偏見,認為歷史的學習方法無非是死記硬背而已。

  新的《歷史課程標準》界定歷史學科的性質為人文學科即歷史教育要關注學生人文精神的塑造和思想境界的建設。所以我們要使學生樹立對國家、民族的歷史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國際意識。那麼,如何樹立對國家民族的歷史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呢?

  有一次,週一早晨舉行升國旗、唱國歌的儀式。讓我們感到尷尬的是站著一千多名學生的大操場,幾乎聽不到唱國歌的聲音。面對這樣的場面,我做了這樣的工作:南京大屠殺固然是日本犯下的不可饒恕的罪行,但也正是由於國家放棄了人民,將軍放棄了士兵,軍隊放棄了百姓,男人放棄了女人,兒女放棄了父母,大人放棄了孩子的因素,所以才會出現這樣束手

  待斃的情形。而在一個公民的社會里,每個人都是國家的主人,如果我們在任何時候能想到我就是國威,就是國儀,就是國家的尊嚴與安全,那麼,我們就能做到在空無一人的廣場上獨自一人長國歌升國旗,而那一個人的力量將勝過千百個不負責任的匹夫。這裡面沒有一句直接的說教,沒有一句直接的批評,但我想每一名學生都會被震撼,每一名學生都會深思。這件事告訴我們,歷史教育無處不在,歷史教育大有作為,歷史教育責任重大,它關係到國家、民族的存在與興衰。

  著力塑造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提升人的智慧,完善人的人格。從歷史學科內容看它包括了人的思想、行為等各個方面。對人各個發展側面的教育也應該是最全面最具體的,所以歷史教育應當具有養成和塑造健康向上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功能,它可以提升人的智慧、完善人的品格。有一次,我朗誦了《天才還是魔鬼》一文,然後發表了自己的感慨:哈伯因為攻克氨的合成這一世界難題,將無數人從飢餓的死亡線上拯救出來;他也因發明大量化學武器並用於戰爭,使無數人傷殘致死;他是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受人尊敬,他也是戰爭魔鬼遭人唾罵。我把問題拋給了學生,讓學說發表議論:你認為應該將諾貝爾獎頒發給哈伯嗎?請說明理由。學生們討論的非常熱烈,各執己見。面對這樣的爭論,我做了恰當的引導:哈伯為了國家贏得這場戰爭而製造毒氣,那麼他的國家德國為什麼要發動這場戰爭?你認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給人類帶來了什麼?我們該怎樣面對戰爭?怎樣面對科學發明?透過這一系列的問題的討論,是學生認識到科學發明既可以用來造福人類,也可用於毀滅人類文明,科學發明既可以用於正義的事業,也可以助長邪惡的勢力,這一切都取決於樹立怎樣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我們的歷史教學需要生動的故事、富於感情的 語言去打動感染學生,使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育在潛移默化中水到渠成。

  透過學習歷史,我們可以分清哪些是美的、善的,哪些是醜的、惡的;哪些是應該學習、發揚的,哪些是應該批評、鬥爭的,更讓我們明白:改造自然要符合自然的規律和必然性,改造社會要符合社會發展的規律和必然性。

  透過學習歷史,教師可以運用勞動對人類歷史發展的作用對學生進行勞動教育,運用人類改造社會的 曲折和艱難對學生進行思想和意志品質教育。

  透過學習歷史,使學生認識到為了實現偉大的理想,需要付出代價,有時甚至需要付出生命的代價,但應堅信正義終將戰勝邪惡,從而提高學生為美好社會奮鬥的自覺性。

  教師讀書筆記 篇9

  自從參與縣國培辦《教師閱讀與專業成長》課題後,不知不覺養成了讀書的習慣。每次讀完一本書,回味一下,順手寫寫不成熟的讀書心得體會。這次是讀了語文教師成長叢書《名師透視:語文教學智慧篇》。讀完後,讓我對語文教師有了新的認識,語文教師身上的關鍵詞:詩意、智慧、敏銳、灑脫、儒雅、激情、幽默、嚴謹、悟性、良心。也從一個個成功的教學案例弄明白:在語文教學中,一定要牢牢抓住語言這條根。許多新的教學理念固然重要,但若失去語言這條根,也就失去了語文學科的個性,失去了個性也就毫無價值可言,因為事物的價值大多附著在其個性上。在這本書中認識很多的語文名師,深深被他們的教學思想吸引。

  從這本書,走進王崧舟老師的詩意語文的"方寸田園"。透過反覆深讀,觸控到詩意語文的性情本色,深悟詩意語文的生命真義。詩意本是語文之基因,與生俱來,本體生成。用詩意語文育詩意之學生,實乃語文教育的最高境界,亦為語文教師的終極之追求。王崧舟老師的"詩意語文",其根本取向在於"用語文點燃學生的生命",促進"生命的總體生成",也透視他的"詩意語文"的教學智慧。

  從這本書,認識了史建築老師,他讓學生在語文的海洋裡遨遊。他認為,好的語文課之所以姓"語",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其緊緊抓住了文字語言這條主根。有了這條主根作為依託,再聯合其他提供養料和水分的側根、鬚根,才構成了枝繁葉茂的植株在地下的有力支撐。相反,如果削弱乃至缺少了這一支撐,植株的生命力可想而知。如今語文課的個性與己任卻有著不同程度的虛化和缺失,我們見到了許多這樣的課:大肆渲染地匯入,費盡口舌地繞彎子,遲遲走不進文字,剛走進文字,卻來了個"蜻蜓點水",急匆匆地走出了文字,架空分析,虛浮連結,"外圍戰"打得不少,"巷戰"打得不多,有時像歷史哲學課,有時像主題班會,有時像曲苑雜壇,有時像正大綜藝,就是不像語文課,"少、慢、差、費"帶來的貧瘠且不說,還"肥水不流外人田"。

  從這本書,還認識了孫建鋒老師,在讀孫建鋒老師的教學文字過程中,覺得他富有才氣、幽默風趣。你看他在"心靈獨白"中的用語:"我有點像羅文""學生是我的老師""處女課""我是一片茶葉"等等。特別是在孫建鋒老師的文字中字裡行間躍動著一種靈氣和心動的聲息,使人強烈地感受到一種"一種生命的情懷釋放"與"心靈的真誠召喚"。其中那些不斷跳入你眼簾的妙語佳句,緊緊牽動著你的眼球,傳達出讓你"心動"的語文教學真義,使你有一種啟迪心靈的震撼和豁然開朗的愉悅,也使你在閱讀的沉醉中頓然醒悟:"這不就是享受語文"嘛!

  在讀這本書的時候,由於語文名師較多,也沒有逐一羅列他們的思想了。總之,《名師透視:語文教學智慧篇》對全國卓有影響的語文名師的教學智慧作了全新的透視,可謂寫盡了語文名師教學智慧的美麗。他們打破了過去那種隱蔽教學心靈和內在教學情感的自我封閉模式,注重教學主體意識的坦誠表現,率真誠實地呈現自己的教學心態,吐我教學之情,言我教學之志,以自己獨特的教學智慧個性與姿容、敏銳的教學視角與感悟,傳達了對語文課程和教學改革的心靈體驗和理性思考,抒寫了對語文教學現象和課程改革真義詮釋。

  教師讀書筆記 篇10

  在這本書中我首先了解到《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對課程標準作用的描述是:國家課程標準時教材編寫、教學、評估和考試命題的依據,是國家管理個評價課程的基矗應體現國家對不同階段的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規定各門課程的性質、目標、內容框架,提出教學和評價建議。高中地理課程標準是高中地理教材、高中地理教學、高中地理教學評價和高中地理考試命題的依據,是高中地理教育的基本要求。

  相對於老版本的標準來說有較大變化的是:地理課程標準目標中出現了;過程與方法的說法,明確提出地理教學不僅要關注最終的學習結果,也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讓學生體驗必要的知識獲取和學習成果展示過程以及掌握必要的學習方法同掌握知識一樣是地理課程的總目標。此外,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也被列為地理課程的目標之一。而在人們以往的認識中,興趣多被看做是使地理教學更順利進行和學生取得更好成績的因素,學生對地理的興趣本身並沒有真正被看做是地理課程的目標。這是值得我們關注的變化。

  地理課程標準是地理教學的基本標準,是使用於全國範圍的最基本(底線)要求,地理教科書編寫和實際教學內容範圍往往會大於課程標準的要求,這些非地理課程標準要求的內容,可以被稱為拓展內容。這些拓展內容包括三部分:一是階梯內容,這部分拓展內容雖然在地理課程標準中未作要求,但與標準內容密切相關,是服務於標準內容教學的必要鋪墊;二是提高內容,這部分拓展內容屬於標準內容某一主題,但又獨立於標準要求內容之外,多試教科書編寫者或教師認為十分重要、根據教學需要加以適當補充提高的內容。三十探究內容,這部分內容是標準內容的課外延伸,往往是學生感興趣的學科前沿、時事地理和生活地理內容,作為學生探究性學習的主題,以彌補教科書的滯後性和難以完全適合地方教學的不足。

  另外在教學過程中要重新定位對高中地理新課程評價建議的理解,關注對學生能力的評價,關注對學生地理科學方法掌握的評價,關注對地理學習重要活動質量的評價,關注對學生髮展的評價。

  在地理1中主要是自然地理,相對於學生來說比較難,首先要了解大綱要求。地理教學大綱的自然地理教學按宇宙中的地球、大氣、陸地與海洋、自然資源與災害防治、地理環境的整體性和差異性”展開,重視對自然地理要素的教學設計。地理課程標準則提出了自然地理教學的新思路,對原有的一些具體指示點沒有提出明確的要求,如人類對宇宙的探索、瞭解二十四節氣與農業生產、大氣的組成和垂直分層、地形等因素對氣候的影響、陸地水體型別及相互關係、生物要素、土壤要素、海洋開發等,同時降低了一些內容的教學要求,如太陽活動對地球的影響、大氣運動等。有關大氣運動的課程標準共有四條,它們分別是運用圖表說明大氣受熱過程繪製全球氣壓帶、風帶分佈示意圖,說出氣壓帶、風帶的分佈、移動規律及其對氣候的影響運用簡易天氣圖,簡要分析鋒面、低壓、高壓等天氣系統的特點根據有關資料,說明全球氣候變化對人類活動的影響.有關地殼物質迴圈的課程標準有三條:運用示意圖說明地殼內部物質迴圈過程結合例項,分析造成地表形態變化的內、外力因素舉例說明地表形態對聚落及交通線路分佈的影響;。

  在地理2中主要是人文地理。同地理教學大綱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區域地理對比中可以發現,地理課程標準《地理1》的自然地理內容和《地理3》的區域發展內容變化更多一些,而人文地理內容的變化較小,但還是有些不同。有關人口的地理課程標準共有三條,它們分別是分析不同人口增長模式的主要特點及地區分佈舉例說明人口遷移的主要原因和說出環境承載力與人口合理容量的區別。也就是說,地理課結束後,有關人口的學習效果學生如果能夠達到上述三條標準,就表明學生已經達到基本要求。有關城市的內容標準也是三條,分別是運用例項,分析城市的空間結構,解釋其形成原因聯絡城市地域結構的有關理論,說明不同規模城市服務功能的差異和運用有關資料,概括城市的過程和特點,並解釋城市化對地理環境的影響。這三條標準從不同角度規定了有關城市地理的學習內容。工、農業生產活動與環境的關係,是中學地理課程的傳統內容,主要偏重各種自然和人文因素對工、農業分佈的影響。地理課程標準又增加了結合例項說明農業或

  教師讀書筆記 篇11

  作家曹文軒說:“每一個時代的人,都有每一個時代的人的痛苦,痛苦絕不是今天的少年才有的。少年時,就有一種對痛苦的風度,長大時才可能是

  一個強者。”也許,這正是他創作《青銅葵花》的初衷。所以,《青銅葵花》中的人物,在苦難面前,無一例外地呈現出一種詩意和淡定的姿態。除了青銅,還有青銅的父母、村裡的人們,還有城裡的兩個阿姨,他們都讓我們看到:苦難並沒有摧毀人,反而使他們呈現出人性熠熠的美麗的光輝。這就正如作者曹文軒所言:“我們需要的是面對苦難時的那種處驚不變的優雅態度。”而這,正是當今社會,無論是成人還是兒童,所普遍缺失的,從這個意義上講,《青銅葵花》不是一部普通的兒童小說,它對於我們這個時代具有深遠的意義。因為:苦難不是生命的意外,而是生命的常態。

  教師讀書筆記 篇12

  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承擔著“立人”責任的教育工作者應該靜的下心來,學習,思考,豐富知識,陶冶情操,讓自己徜徉在思想和知識的海洋中,多一些書卷味,多一些高雅,多一些深邃,所以讀書讓教師更加豐富,讀書讓教師更具魅力,讀書可以使我們在人生的道路上少走彎路,使我們更透徹地領悟教育真諦,從而變得更加成熟。因此教師的成長離不開讀書,作為一個新時代的人民教師,沒有學習新的理念和方法,課堂將會變得那麼空洞和無趣!

  書是我們人類智慧的結晶,是我們的好朋友,是我們人類進步的階梯,是開啟知識和理想大門的金鑰匙!書,我們身邊的東西,書,充滿了精氣神,這種東西依附在服飾上,會使服飾帶有生氣;這種東西瀰漫在課堂中,會把所有的人的心緊緊抓住;這種東西貫穿於生命中中,使它充滿了善意,充滿了真誠,充滿了生命的靈氣。

  作為教師,“教師要學會敬畏”,敬畏真理,敬畏權威,敬畏生命。 “敬畏真理”這是毫無疑問的,課堂上,當教師在知識傳授時出現錯誤,要勇於承認、及時改正;碰到自己也不確定的問題,可以和學生一起探討,真理面前,人人平等。“敬畏權威”就是對那些有德之人,有廣博知識的人,有才華的人,把他們當成是我們隊伍中較為優秀的普通一員,既學習他們的長處,也寬容他們的不足。“敬畏生命”這使我聯想到“尊重”兩個字,每一個學生都值得我們尊重,尊重他們的思想,尊重他們的人格,並不能把他們當成“小孩”來糊弄。

  “教師應設法讓知識本身吸引學生”,這應該成為每一個教師努力的方向,教師要精心設計教學,凸現知識的樂趣。在課堂上能深入淺出地講解給學生聽,不照本宣讀,讓學生自己去尋求知識,探究知識的形成過程,明白知識的意義、學習的樂趣,讓孩子們真正愛上“英語”。而教師的充電—————讀書,讓我們實現這一願望。

  一直以來,學校都注重培養我們教師的讀書習慣,透過讀書提高我們教師的個人修養。本學期,我認真貫徹學校的讀書活動方案,並制訂了閱讀計劃,按照計劃,我閱讀了必讀和推薦的書目。尤其是劉會賢老師推薦的《好孩子是誇出來的》這本書,它講述了一位聰明而有耐心的媽媽對女兒的教育培養過程。讀完次數,我感受到賞識的本質是讓每個孩子找到好孩子的感覺,目標是讓每個孩子享受自信的快樂!這本書使我對學生們的教育是有益的!

  在我平時的課堂上,我經常會誇獎學生,因為我知道適當的誇獎會激勵一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會改變一個學生的學習態度。我覺得只要學生有了進步,或者取得了成績,我麼當老師的就要及時發現,並加以誇獎。例如:學生值日干得好、作業完成得好,回答問題正確等。我們都要及時發現,從正面誇獎,常用的誇獎用語有:很好、好極了、真棒等。學生在受到誇獎後,心理上受到鼓勵併產生一種愉悅感,會更加努力,自覺地去做,而且會做得更好。我覺得差生尤其需要和渴望得到老師的誇獎,我們要注意觀察,發現他們的閃光點。他們平時受到的是同學的白眼和老師的歧視,在同學面前抬不起頭來,對學習失去信心和勇氣,這時候老師的一句“真棒”,會鼓起他們的勇氣,發生一個大的轉折,從而躋身於優等生的行列。我們班有個學生教張守慶,從我接他們班起他就一直不好好學習,上課不認真聽講,走神,心不在焉,下學回家後從來不復習當天講過的知識也不預習第二天要講的內容,可以說是得過且過,我第一開始就是直接的批評,說的話也很難聽,這個孩子也照樣無動於衷,但是時間一長,我就開始從我自己身上找原因,為什麼這個孩子不聽話?是不是我的教育方法有問題?於是我轉變態度,上課多叫他回答問題,如果回答錯了,我會鼓勵他讓他再想想或者不要著急,讓別人幫他補充,下課我會主動找他,問問課上有什麼聽不懂的儘管可以找我,如果他的字母寫的標準漂亮,我會誇他,只要他回答對了或者做對了幾道英語題我也會表揚他,課下也及時的和他的班主任還有家長聯絡。久而久之我發現這個孩子的成績大有提高,三年級下半學期的英語期末成績居然拍到了全班前十名,而且平時課上注意力非常集中,回答問題舉手的次數多了,真的讓我感到十分欣喜,看來真的應驗了這本書的書名了———《好孩子是誇出來的》。我們老師要愛生如子,關心學生、愛護學生,多從正面啟發、引導,讓學生切實感受到老師是在真心愛護他、呵護他。切忌對學生的進步熟視無睹,甚至對學生的小錯誤毫不留情,一棍子打死。不論用哪種方法,何種方式,老師一定要誠心誠意,只有這樣,學生才會從內心受到感動,愛屋及烏,這種內心的感動會遷移到學習上來,他們會在原來的基礎上有更大進步,進而成為優等生,成為有用人才。我真的要感謝書,是它讓我轉變了教育觀念和教學理念。

  總之,書,讓教師更加豐富;讀書讓教師更具魅力;讀書可以使我們在人生的道路上少走彎路,使我們更透徹地領悟教育真諦,從而更加成熟。我們每位教師都積極地來讀書吧!

  教師讀書筆記 篇13

  同樣是一節課40分鐘,為什麼有的老師效率高呢?怎樣才能打造出高效課堂呢?這就需要有效的老師,只有有效的教師才能促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有效教師》這本我們提供了有效教學的基本理念和實踐指導。

  所謂“有效”,主要是指學生透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後,學生所獲得了具體的進步或發展。教學有沒有效益,並不是指老師有沒有教完內容或教得認不認真,而是指學生有沒有學

  到什麼或學生學得好不好。就像小學語文教學生識字一樣,要求學生掌握10個生字,學生記住了10個字,我們說完成教學任務了,如果學生在能用他們組詞,造句,那這就是高效。

  我認為,在 “有效的課堂”、 “有效的教學”, “有效的作業”中,落實這一系列“有效”的,恰恰是我們老師,只有有效的教師才能促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才能為學生量身打造有效的作業。怎樣才能成為一名“有效”的老師呢?

  第一,教師必須對教育事業熱情、對學生摯愛,散發出教師的智慧的光芒。“教育需要熱情,需要愛”,“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更談不上成為一名有效教師。我們不要埋怨我們的環境不好,埋怨我們的學生不好教,我們要反思,是不是我們的方法太少?我們需要不斷地學習,提升自己、充實自己。

  第二,“合作交流”是新課程的重要目標。作為教師更應懂得合作交流的重要意義。多與學生交流、交往,你會更容易走進學生的世界;多與同事合作交流,你會得到更多身邊的長者、名師的指名和幫助。

  作為一名一線教師,深知當前教育的諸多弊端:師生壓力大,學生厭學等。透過學習《有效教師》,督促我從以下幾方面努力改進自己的教學:真正的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不要傷害孩子的自尊心、對學生的期不要太高、講究課堂管理的技巧、講究評價的方法。

  第三,成為有效教師的關鍵就是學會有效反思。在教育教學中,批判的考察自我的主體行為依據,透過回顧、診斷、自我監控等方式,或給予肯定的支援與強化,或給予否定的思索與修正,從而不斷提高教學效能的過程。教師要善與在教學有效教師讀後感前、教學中、教學後三個階段進行反思,也要善於透過閱讀思考反思比較自己的實踐效果,從其中發現差距。

  第四、教育的本源是愛的教育。在學生面前老師就是他們的一面鏡子,鏡子裡的我們要給學生更科學、更豐富、更健康的世界,這樣現實生活中他們會把世界看得更加豐富多彩、更有愛意。

【教師讀書筆記】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