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教師> 教師的建議讀後感

教師的建議讀後感

教師的建議讀後感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後感了。你想知道讀後感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教師的建議讀後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教師的建議讀後感1

  當今社會對教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幼兒教師是孩子的啟蒙教師,更需要不斷的學習充電才能順應時代潮流,適應社會發展。

  今年寒假在工作室讀書活動倡議下,我選擇並閱讀了《給幼兒教師的建議》這本書,受益匪淺。這是一本用愛和經驗寫出的書,讀了之後讓我感到既親切又實用,它為我們幼兒教師指引了方向,讓我深深領悟到如何才能當好一名好的幼兒教師。書中有很多教育案例,像一盞盞明燈,為幼教育工作者指導航向。

  經常聽人說:“幼兒教師就是高階保姆。”也有人說:“幼兒教師就是孩子王”。其實幼兒教師“站起來是老師,蹲下來是媽媽”。每天超負荷的工作,練就了超強的工作效率,但其精神也高度緊張。幼兒園工作的核心是“愛”,老師們要學會熱愛。贊可夫說過:“當教師必不可少的,甚至幾乎是最主要的品質,就是熱愛兒童。”因此,教師要做到熱愛每一個幼兒,主動接近幼兒,用教師廣博而無私的愛去理解、寬容、尊重和關心每一個幼兒,使他們感受來自老師媽媽般的愛和溫暖。教學活動時用親切的態度、誇張的表情吸引孩子們的注意,教學活動外和幼兒一起玩耍,成為孩子們的好朋友,努力讓每一位幼兒在快樂中得到感知、獲得進步。

  幼兒教師,繁忙與瑣碎相容,責任與壓力並重,忙碌於疲倦同行,這正是幼兒教師工作的真正含義。為此,我們常懷一顆平常心並充滿自信,坦然地面對挫折,用一份愛、一顆心,獲得孩子的愛,贏得家長的心。這種被需要、被尊重和支援的體驗是幸福的。

  在幼兒園老師想上好課也是不容易的,首先要備課,備課之前先要研讀教材,把教材吃透才能上好一節課。尹紫昕老師用一個實際案例指出研讀教材對於一個教學活動的成功是非常重要的,這不僅適用於語言活動,在數學、科學、社會等教學活動中也是非常必要的。上好一節課,不僅要備好課,還要多準備教玩具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課後,還需要老師多進行反思,總結自己的教學經驗,反思,長則一二百字,短則寥寥數語,一個有用的活動反思將會對以後的教育活動有著指導意義。

  這本書,讓我讀懂了教育,也讀懂了人生。也許我們幼兒教師這個角色太小不起眼,擂不動那驚天大鼓,但我們可以時刻準備著,以智慧守望理想、以真情堅定信念,去追逐生命的完滿、去求索教育的真諦。

  我自豪,我奉獻於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我驕傲我是一名幼教工作者,我們的工作固然繁瑣和辛苦,但是,付出總有回報,給予本身不僅是一件快樂的事情,而且會帶給我們更多的快樂。我們給孩子真誠的愛,孩子也會給我們純真的愛,這就是我們得到的最好的回報。

教師的建議讀後感2

  於老師說:“如果讀書不與自己、與工作聯絡起來,學而不用,對我來說,讀書就失去了大半的意義。”一位教育專家也說過:“ 讀書,要和興趣相通,和工作相融,和研究方向相關,和應盡的責任相連。越讀書越能體驗樂趣,越讀書也越能感悟人生。”因此在學習生活中我也逐漸把讀書變成了自己的需要,在讀書中享受閱讀的快樂。

  我們常說要做一個有思想的老師,在學習、實踐、反思、總結中不斷成長。其中,善於思考是教師成長的推進器,是一個人成功的重要因素。我覺得讀書要思考,否則就像吃飯不消化。我在閱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中看到“教師的時間從哪裡來?一晝夜只有24小時” 這條建議,一看著題目我就被深深吸引了。是啊,我們經常聽到老師們這樣談論“我忙,沒有時間啊。”平時我也經常這樣地抱怨。一晝夜只有24小時,每天在單位工作的時間只有8小時,而且這8小時是排得滿滿的。那麼教師的時間到底從那裡來呢?帶著這個問題與煩惱我仔細閱讀了這一章節。書中寫到: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潺潺小溪,每日不斷,注入思想的大河。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這段話發人深省,讓我從本質領悟了一些教育技巧的奧秘。我不應該總是抱怨沒有時間,抱怨事情太多,我應當在自己的工作中學會學習,在知識的海洋裡我要學習的東西還很多很多,明白了這些道理,我就應該學會把抱怨拋到一邊。

  蘇霍姆林斯基不僅建議老師多讀書,也建議老師們多引導孩子們閱讀各類書籍。在蘇霍姆林斯基看來,閱讀不是口頭上的口號,而是要切實履行,因為孩子的首要任務就是學習,而學習離不開的是讀和寫,這就可以看出閱讀的重要性了。所以要真正把這項工作做好的,讓它能成為每一個學生都喜歡做的事情,也就意味著長久的學習有了良好的閱讀基礎。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教師不僅應該鼓勵學生閱讀,而且應該幫助孩子們選擇可讀的、適合他們各自特點的書。由此可見讀書對一個人成長的重要性。

  “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對於我們教師而言,要學的東西實在太多,而我們知道的東西又太少了。而又有古人云:“開卷有益”。 看來讀書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回顧自身,我以前在讀書方面還是有所欠缺。在今後的工作中自己應該多讀書,不再找各種理由為自己的不讀書而辯解,要讓自己在閱讀中享受教育的樂趣,找到思考的快樂。

教師的建議讀後感3

  最近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的建議》,其中有一封《教師,要愛護兒童對你的信任》讓我感觸很深。

  我們每天和孩子生活在一起,和孩子一起上課,吃飯,聊天……孩子其實是很單純的,在他們眼裡,老師的話總是對的,是神聖的,所以我們要愛護好兒童對你的信任。要做到這點,我們就要和孩子進行真正的心靈的交流,讓孩子走進你的內心,也讓自己走進孩子的內心。“建立師生之間的友誼,是要付出巨大勞動,花費許多經歷的,建立跟兒童的友誼,這是要用我們的力量,我們的思考、我們的明智、我們的信念和我們的情操去鼓舞兒童的思想和情感的事。”事實上,建立師生之間長久的友誼也不是一件易事。每個孩子的家庭不同,性格不同,對同一句話的認識也不同,因此我們不能對每個孩子都千篇一律。

  比如有的孩子自尊心比較強,那老師就不能常常用批評的方式去教育他。“教育技巧的頂峰——即師生之間心靈交往的和諧的境界。只有教師關心學生的人的尊嚴感,才能使學生透過學習而受到教育。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質來說,就在於讓兒童始終體驗到自己的尊嚴感:我是一個勤奮的腦力勞動者,是祖國的好公民,是父母的好兒女,是一個有著高尚的知趣,激情和不斷取得進步的完美的人。非常重要的是,要讓兒童始終能看到自己的進步,不要有任何一天使學生費了力氣而看不到成果。”所以對於這樣的學生,我們應該多以鼓勵的方式去教育他們。我們可以常常說:你真棒,你真勤勞,你真聰明……但是我們的鼓勵不應該浮在面上,而是發自內心的去表揚他,從事實出發去讚揚他。這樣孩子才會真正地信任你的鼓勵,他的積極性酒會越來越高。

  比如有的孩子比較頑皮,可能對這樣的孩子應該做到更嚴厲一些。但是,“為了避免那些不愉快的談話,特別是為了避免懲罰,兒童就開始耍滑頭,說謊話。”所以所謂嚴厲,並不是去懲罰,而是客觀的陳述事實,讓孩子真正的知道自己錯了,真正想改了。其實孩子一開始都是信任老師的,可是老師有時候不管三七二十一就一通懲罰,於是孩子覺得委屈,覺得老師也沒有想象中的神聖和偉大。後來的日子裡,便慢慢開始說謊,不再用心與老師溝通。這不論對老師還是對學生,都是十分不利的。因此,老師應該是在循循善誘,諄諄教導之中帶著嚴厲,曉之以情,動之以理之中帶著嚴厲。

  在我今後的教育生涯中,我想我一定要做孩子的知心朋友,愛護好孩子對我的信任。

教師的建議讀後感4

  最近讀了蘇聯當代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感覺受益匪淺。一直以來,都因為工作忙而疏於靜下心來讀書,總藉口沒時間而不能夠靜下心來學習。可前不久,讀過前蘇聯當代著名教育家瓦阿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卻讓我有體會很深。

  書中提到一個問題:教師的時間從哪裡來?一晝夜只有24小時啊!確實,做教師的都知道,每天必須做的幾件事佔用了我們絕大多數的時間:備課、上課、改作業、課外輔導、處理學生之間的種種問題……現在還要抽出時間來讀書搞科研。我真是不知道該怎樣才能做好所有的工作。在書中,蘇霍姆林斯基告訴我,教師的時間從讀書中來。只有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就像潺潺小溪,每日不斷注入思想的大河一般。就像書中那位成功的歷史教師說的:“對這節課,我準備了一輩子。而且,總的來說,對每一節課,我都是用終生的時間來備課的。不過,對這個課題的直接準備,或者說現場準備,只用了大約15分鐘。”

  讀到這裡,我突然之間明白了,為什麼有的特級教師能在課堂上得心應手、左右逢源、遊刃有餘,讓人覺得聽課是一種享受,而自己上課時儘管精心準備,教學環節的設計可謂精心,但在課堂上卻往往顯得捉襟見肘,感到語言貧乏,缺乏感染力。真是“書到用時方恨少啊!”原來,這是因為用一輩子來備課和用課前的幾小時來備課,效果肯定不同。大師讓我知道了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要知道作為教師,在科學知識的大海里,我們所教給學生的教科書裡那點基礎知識,只是滄海之一粟。若我們沒有“源頭活水”,怎可能教出好學生來?

  書中每談一個問題,既有生動的實際事例,又有精闢的理論分析,很多都是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學中的例項,用平實的語言娓娓道來。書中還特別重視德育教育,重視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重視對學生足夠的尊重,是真正以人為本的教育。在大師眼裡,德育教育絕對不是空洞的說教和口號式的響亮文字,而是生活中的細節,是一個微笑的眼神,一句親切的話語。“應當教會兒童去愛,而不是教他們去談論愛,應當教會兒童體驗和珍藏自己的感情,而不是教他們尋找詞句去訴說並不存在的感情……”教師應該反思自己的教育,是不是缺了些什麼?

  作為一線的教師,在讀完這些文章後,真有令人有豁然開朗的感覺,這也使我更加堅定了在奔向合格教育工作者道路上走下去的決心。我會更加努力的學習,提高自身的素質,讓自己培育出的桃李遍天下!

教師的建議讀後感5

  平時我是不怎麼喜歡讀書的,讀也是讀些《意林》、《讀者》、《青年文摘》之類的,消遣一下,教育學的書籍看的真是很少,但是我覺得作為一名老師,還是要多看看教育類書籍。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我一定要看看,我就在網上搜索了一下,終於把它涉獵完了!

  這本書是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對教師的教育教學工作提出的建議,不僅對教師的教育工作提出了寶貴的建議,也對教師的休息提出了良好的建議,是一本教師必讀手冊。這本書的主要思想是教師要協調各種教育力量,促進學生全面和諧地發展,注重用書籍去影響學生的心靈。作為一名小學教師,我深切地感受到我們教師要教給孩子的那點基礎知識,只是滄海一粟,要想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就需要持之以恆地讀書,不斷補充自己的知識,使自己的知識海洋變得越來越寬廣。

  作為一名教師尤其要注重賞識教育的思想,賞識每一個孩子,關注每一個個體,摒棄冷眼和偏見,用真情去澆灌,用愛心去培育,用親情去呵護。發現並準確把握每個孩子的閃光點,使他們的閃光點得以昇華。讓每個孩子都獲得不同程度的體驗與成功。使他們感到“我是最棒的!”“我能行!”從而正確地認識自己。因為只有成功才能讓孩子建立自信,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告誡教師們的那樣:“請記住: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可以促進兒童好好學習的願望。請你注意,無論如何不要使這種內在的力量消失。缺少這種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無濟於事的。”

  在蘇的建議中,最難啃的硬骨頭之一——後進生的工作,談了好多,最關鍵的一句是閱讀時對學習困難的學生進行智育的手段。對於班上的困難生,我們可能做的更多的是讓他重複做更多的練習,還害怕讀書影響到他做題的時間,學生的閱讀習慣沒有形成,和同伴的交流都沒有很順暢,見到老師就想的是做不出題怎麼辦?這樣,他會越來越落後。看了蘇的這些建議,我會注意讓孩子在感到驚奇、讚歎的時刻,喚醒他的大腦,迫使他加強工作,學生思考的越多,他在周圍的世界中看到的不懂的東西就越多,對知識的感受性就越敏銳。

  勞動教育也是這本書中提到很多次的教育方法,可是,在我們步伐節奏越來越快的城市生活中,好像已經絕跡了,蘇大家的各種建議肯定對我們的教師有很大的幫助,但我們每個人如何去使用它,才能達到最好的境界,就需要我們自己慢慢去實驗、體會,希望在這些大家的幫助下,我們能成長得更快更好些,也希望自己跟書籍結下終身的朋友!因為只有跟她的對話才會使自己的心更加靜下來!

教師的建議讀後感6

  龍山全體校教師在邵校長引讀下,我讀完前蘇聯當代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遺著《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感覺受益匪淺。一直以來,都因為工作忙而疏於靜下心來讀書,總藉口沒時間而不能夠靜下心來學習。可前不久,一本前蘇聯當代著名教育家瓦?阿?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卻讓我有如獲至寶、如遇知音之感。

  書中提到一個問題:教師的時間從哪裡來?一晝夜只有24小時啊!確實,做教師的都知道,每天必須做的幾件事佔用了我們絕大多數的時間:備課、上課、改作業、課外輔導、處理學生之間的種種問題……現在還要抽出時間來讀書搞科研。我真是不知道該怎樣才能做好所有的工作。在書中,蘇霍姆林斯基告訴我,教師的時間從讀書中來。只有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就像潺潺小溪,每日不斷注入思想的大河一般。就像書中那位成功的歷史教師說的:“對這節課,我準備了一輩子。而且,總的來說,對每一節課,我都是用終生的時間來備課的。不過,對這個課題的直接準備,或者說現場準備,只用了大約15分鐘。”讀到這裡,我突然之間明白了,為什麼有的特級教師能在課堂上得心應手、左右逢源、遊刃有餘,讓人覺得聽課是一種享受,而自己上課時儘管精心準備,教學環節的設計可謂精心,但在課堂上卻往往顯得捉襟見肘,感到語言貧乏,缺乏感染力。真是“書到用時方恨少啊!”原來,這是因為用一輩子來備課和用課前的幾小時來備課,效果肯定不同。大師讓我知道了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要知道作為教師,在科學知識的大海里,我們所教給學生的教科書裡那點基礎知識,只是滄海之一粟。若我們沒有“源頭活水”,怎可能教出好學生來?

  書中每條談一個問題,既有生動的實際事例,又有精闢的理論分析,很多都是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學中的例項,用平實的語言娓娓道來。

  書中還特別重視德育教育,重視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重視對學生足夠的尊重,是真正以人為本的教育。在大師眼裡,德育教育絕對不是空洞的說教和口號式的響亮文字,而是生活中的細節,是一個微笑的眼神,一句親切的話語……“應當教會兒童去愛,而不是教他們去談論愛,應當教會兒童體驗和珍藏自己的感情,而不是教他們尋找詞句去訴說並不存在的感情……”反思自己的教育,是不是缺了些什麼?

  作為一線的教師,在讀完這些文章後,真有令人有豁然開朗的感覺,這也使我更加堅定了在奔向合格教育工作者道路上走下去的決心。我會倍加努力的學習,提高自身的素質,讓自己培育出的桃李遍天下!

教師的建議讀後感7

  當你說了不該說的話,或者無心傷害了一個孩子的感情,或者講錯了什麼內容的時候,一定要立即道歉,並及時改正錯誤。承認錯誤,然後就不用去想它了。這樣做,你不但可以贏得同事、學生的尊敬,而且還可以教給學生這樣一個道理:錯誤,如果處理得當,反倒會成為學習和成長的良機。

  以上摘自安奈特·L·布魯肖的著作《給教師的101條建議》中其中一條建議。

  其實你在課堂上所說的話,學生們的耳朵最靈敏。他能感受到你的歡欣、你的鼓舞,你的氣憤、你的傷心,他亦能靈敏的感受到你的錯誤。只要你及時、大膽地承認錯誤,糾正錯誤,換來的不是學生對你知識底蘊的嘲笑,而是對你承認錯誤坦率的尊敬。

  在一節語文複習課上,我跟學生複習到“尷尬”一詞時,把“尷尬”的偏旁寫成了“九”字旁,絲毫沒察覺到自己寫錯了,還滔滔不絕地說:“尷尬這個詞是九字旁,大家千萬不要寫錯了喲!”就在這時,一個學生毫不猶豫地站起來指出了我的錯誤:“張老師,這個詞的偏旁應該是尤字旁,老師你寫錯了。”此時的我別提多尷尬了,面紅耳赤的站在講臺上。但是,我立即向學生們坦承了這個錯誤,並開玩笑說:“以後大家別和老師一樣,犯這樣低階的錯誤,這回,老師真是著實尷尬了一番啊!”此話一出,同學們會心一笑。這一番話,除了加深他們對這個字的記憶外,更得到的是他們對老師品性的尊敬。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在你改正錯誤時,傳授了道業,同樣也解答了他應該在現實生活中面對虛假時的態度,解答了他應用虔誠的心面對自己的錯誤······這些疑惑的解答,將會成就他們的坦承。一旦坦承培養成習慣,將會成就他們一生的坦蕩。

  所以,為師者應勇敢面對自己的錯誤,及時改正自己的錯誤,面對自己揹負的責任心,也從側面感染學生的品質。即使是一件小事,也要使學生認識到:每個人都會犯錯誤,所不同的是你面對錯誤的態度。你可以選擇坦坦蕩蕩,磊落的承認;你也可以選擇掩飾錯誤,良心受責。勇敢承認,獲得經驗,你在積累錯誤中不斷吸取經驗努力成長;掩飾錯誤,越抹越黑,你只能在錯誤的泥潭中越陷越深,無法前進。

  好的書籍讓人看了愛不釋手、倍感親切,《給教師的101條建議》就是這樣的一本好書,這本書為我們提供了最好的學習和實踐機會。這本書帶著她特有的魅力,引導我們做更有魅力的教師。

教師的建議讀後感8

  這本書第一句話是“不妨一讀此書,這是一本無害的書。”的確,這不僅是一本無害的數,更是一本充滿著教育智慧的書。“教師要有精神空間”、“做自己的主人”、“學校裡的三個世界”、“再多帶點東西進課堂”……這本書從實際的問題出發,總結原因,給出方法,是一本有趣新穎又實用的書。我想分享其中的幾個觀點:

  一、不培養乖孩子。

  乖,是中國人的專用詞。“乖孩子”是中國長輩對兒童的“最高獎賞”用於讚美孩子的服從和滿足成人心意的行為;“乖”是一種文化,滲透在每個中國人的血脈之中,成為我們的行為方式和思維方式,影響到我們對孩子言行和品格的價值判斷,這不僅是父母的專利,同時也是做老師的“武器”,雖然教師不太用“乖”這個富有兒童氣和人性化的詞語來評判學生,我們有其他更多更豐富的表達方式,“乖不乖”已經潛在地成為心中的尺度。

  當然,不培養乖孩不是說把孩子們培養成“壞孩子”,我們要培養多元的、個性化的、不同的孩子。我們要允許學生髮出不同的聲音,允許學生運用不同的解題方法,允許學生有不同的興趣愛好。相信這樣培養出來的“不乖”的孩子,日後在社會中才能放出不同的光彩,才能把控好自己的人生,才能敢於實現自己的規劃,而不是一路乖巧,丟失了自己的想法,迷失在社會里。

  二、做一名不斷學習的教師。

  在本書中,鄭傑校長多次提到教師的繼續學習。這種學習應該是教師自發的學習行為。隨著時代高速發展,面對思維活躍的學生,教師不得不拋棄因經驗豐富而擺出的架子,虛心向孩子學習。教師此時有一桶水也是不夠用的。所以教師要繼續學習,要對新知識保持長久的、好奇與敏銳。並對知識保持虔誠態度才使你能勝任現在工作。但是,如何投身入繼續學習中,並真正的有所獲呢?鄭校長告誡我們要做一名真正的學習者。他認為,真正的學習是終身的,以超越自我為目的的學習是一種真正的終身學習。真正的學習者並不是自己一人關起門來苦讀,而是藉助於有效地表達和傾聽,他能很好的表達自己的想法,並用開放的心靈容納別人的思想。

  三、做一名有想法的教師。

  作為一名教師,無論是讀書還是反思寫作,最終的目的還是要服務於課堂教學。課堂是體現一個教師教學魅力的舞臺。因此,要搞好我們的課堂教學,要多帶點東西進課堂。

  一百條建議,一百個法寶,似陽光,如雨露,滋潤著我乾涸的心田。從這本書中,可以讀出人生哲理,教育智慧;而讀出的更多是心靈的共鳴、靈魂的迴音。作為一名平凡的教師,此書讓我感動,更讓我深思。但願在其新銳思想的指引下,做一名幸福的教師。

教師的建議讀後感9

  利用閒暇時光,靜下心來,我認真的拜讀了蘇聯當代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一書,讀後感觸頗深。蘇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實踐經驗的教育理論家。讀著此書,就好像有一位智者站在你面前,他循循善誘,給你排解煩惱,給你指點迷津,又猶如一位和藹可親而又博學的老人,在我遇到困難的時候及時給我以幫助,讓你有著自信。很難想像幾十年前的教育理論在二十世紀的今天在這個日新月異的年代還有如此深刻的教育實用意義。難怪他要成為廣大教師心中追尋的偶像,成為心中的指明燈。

  書中每一條談一個問題,都有生動的實際事例,精闢的理論分析,很多都是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學中的例項,娓娓道來。書中眾多理論對我影響深遠,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二條“教師的時間從哪裡來?一晝夜只有24小時”。一看著題目我就被深深吸引了。是啊!一晝夜只有24小時,每天在單位工作的時間只有8小時,而且這8小時是排得滿滿的:備課、上課、、準備上課的材料,照顧孩子的學習生活、還要接待家長、處理學生之間發生的摩擦,另外搞好班級的環境佈置等等,已經是有點應接不暇,還要抽出時間來學習,以便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晚上回到家還要忙著家中瑣碎的事情。帶著這個問題與煩惱我仔細閱讀了這一章節。書中寫到: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潺潺小溪,每日不斷,注入思想的大河。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閒時間,不至於把備課變成單調乏味的死摳教科書,那你就要讀學術著作。對啊!這段話發人深省,讓我從本質領悟了一些教育技巧的奧秘。我不應該總是抱怨沒有時間,抱怨事情太多,我應當在自己所教學的學科中,使教材裡包含的那點科學基礎知識,成為入門的常識,在科學知識的大海里,我所教給學生的教科書裡那點基礎知識,應當只是滄海之一粟。明白了這些道理,一切抱怨都拋到了一邊。書中所舉的那個歷史教師的例子就是最好的證明。他的成功之處就是用他的終身的時間在擴大自己的知識海洋,持之以恆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技巧。教師的時間問題是與教育過程的一系列因素密切相關的。教師進行勞動和創造的時間好比一條大河,要靠許多小的溪流來滋養它。怎樣使這些小溪永遠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斷的流水,這是我們安排時間時應該首先考慮清楚的!

  古人云:“開卷有益”。 讀《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讓我的眼前一亮,讓我的心陡然地開闊,我將繼續地研讀下去,它將是我教育生活的引路人。

教師的建議讀後感10

  近日又拿起了《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這本書,讀了很多,想了不少,但,系統的回顧,說不好,就一些想到的和大家交流一下。

  我們的教育目的可以說是為了“促進人的社會化”,我們的孩子將來都是要走向社會的,必須在受教育期間教會他們適應社會生活,使他們從“自然人”變化為“社會人”。但就我們的過渡效果來看,並不是那麼有效。社會實踐能力和適應能力不強,走上社會,發現他們的所學不及所用,往往都是從頭學起,給他們的感覺是,唉!那麼多年的書白讀了,只是拿到了一張進入社會的文憑通行證。現在有許多家長讀書觀的改變也不是空穴來風,“考不上學不等於沒有好工作,學習不好不等於將來掙錢少”。因為在社會、家長看來我們生產的產品不適應社會需求。

  在我們的教育教學過程中,做了很多抑制孩子童真、天性的事,從孩子讀書的第一天起,我們即在讓我們的孩子快速的成人化。告訴他們,外面的世界競爭是多麼激烈,競爭很殘酷,因此,你們從小必須好好讀書,在班裡、學校就要和別竟爭,強烈的競爭意識把整個班級社會化了,用成人的語言教育天真的孩子。我們樂於用成人世俗的實用的功利的眼光來判斷孩子的是與非,阻止了他們出於天性的“美夢”。一切所謂的科學教育教學方法手段都應是必須符合孩子天性的,當我們認真反思我們的教育教學,就會發現我們有太多出於主觀願望卻違背客觀規律的事,太多的做法都在剝奪孩子們享受童年的權力。有人主張關起門來教學,關起門來讓孩子們做夢,讓老師成為學生的朋友,用他們的語言,理解他們的思維,尋找適合他們的方法。我們需要的不是孩子成人化,我們需要的是教師兒童化。

  我們面對自己的學生,想盡各種教育方法,因材施教,“駿馬能歷險,耕田不如牛”,揚其長避其短,讓每一位學生從各方面都得到發展。我認為不管成人還是孩子,在管理方式方法上萬變不離其宗,即人性化管理,但做到很難。人們常說,看看我們的學生,每一個都那麼有個性,那麼有天分,為什麼到了社會上都不見了個性,不見了聰明才智,都平庸的一個模樣。不管孩子還是成人,評價做到不憑印象,不抱成見,不以點蓋面,不偏愛,不求全,難。有容人之量,虛懷若谷,從善如流,更難。我們可以去做,不求百分百,只求盡力。

教師的建議讀後感11

  編者在序言裡寫到,現在出版的學前教育類書籍中,真正適合一線幼兒教師閱讀的偏少,而所有的書大體都會分為兩種,一種是理論性的,讓我們只能是望而興嘆;另一種是實用類的,像環境創設呀、活動方案呀,雖然實用,但是這樣我們就是“拿來主義”,不去再動腦筋,侷限了我們的創新和反思能力。而《給幼兒教師的建議》一書沒有大篇的理論,書裡幾乎都是些幼兒園有經驗的一線教師寫出來的他們對日常工作的經驗,涉及到了我們工作中的各個方面,看這本書真的能讓我找到自己的影子,從而對自己的工作進行思考和反思。

  在《給幼兒教師的建議》一書中,就對於幼兒教師,尤其是年輕教師最頭痛的家長工作,一些教師說出了她們的想法和在實踐中的做法,我看了也感想頗深。

  家長工作在是幼兒園工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這也是幼兒園工作的一個難點,在工作中,常常能聽到老師們關於家長的不滿,的確現在幾乎都是六個大人對一個孩子,家長的溺愛、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都會給教師的工作帶來一定的困擾,如果家長工作做不好,對於教師以後的工作都會有產生一定的影響。

  作為一名幼兒教師,首先我們要理解家長們的想法,要以平等的態度來對待家長,不能高高在上,自以為是,要尊重他們正確的觀點,也要耐心、虛心、誠心的聽取家長的一些合理的建議,這樣營造出來的環境,才會讓家長樂意聽你說話,願意與你交流。

  第二、要及時的將孩子的優點、點滴的進步及時的告訴家長,不要吝惜自己對幼兒的讚美。教師對孩子的一句微不足道的稱讚,都會讓家長感到高興。這種獎賞性的行為不僅讓孩子們樂於去努力,也讓家長更加輕鬆、自信、愉快的面對老師,更能主動地與教師交流孩子目前存在的不足或者困惑,以期待得到教室的指點與幫助。

  第三、因為家長的教育觀念和教育方法的不盡相同,這也需要教師更深入的瞭解家長,以便能有針對性的與家長溝通,針對家長的個性問題幫助其想對策、想方法。

  第四、教師要經常的換位思考,要體諒家長,因為在家長眼中,自己的孩子是最棒的,哪怕是孩子們犯了錯,也會認為孩子們年齡小等等,所以這就容易跟老師產生矛盾,影響兩者之間的關係,如果教師能多站在家長的角度去理解家長,讓家長感受到教師是真心喜愛、關心他們的孩子,家長就會變得更容易接受教師的一件和建議。

  第五、教師要以一顆真誠、善良、理解的心去表現對孩子的關愛之情,從而換來家長的心愛。

  在書中的最後寫了這麼一句話:因為理解,所以支援;因為支援,所以愛;因為愛,所以家園的教育才會更和諧。的確只有家園的目標只有一個就是孩子,如果我們都愛孩子,都互相理解、支援,那麼家長工作還有什麼可難的呢?

教師的建議讀後感12

  毫無疑問,一本好書給人的啟迪是多方面的,不同時期不同情形你往往會讀出不同的意味。

  初讀《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我只是作為一種消遣,對於其中的種種建議,並未深思。這次期中考試過後,偶爾看到了一篇長長的期中考試總結,是一個沉默寡言的學生寫的。他在裡頭說:“你成績不好,就會被集體忽視,當你是宇宙真空裡的空氣,不存在。”

  “如何證明自己的實力?考試——在考試中得首功的人,是老師心中的驕子。”

  “這是一個小社會,學習好,成績好,地位高。”

  ……

  我向來堅信我對每個學生都是一視同仁的,從不因為成績好而青眼相加,也絕不因為成績差而疾言厲色,我甚至還為此頗有幾分自得,以為自己就是真正做到平等對待每一位學生了。可從這份學生的總結中,我分明看到了我的不足。為什麼這個學生會有一種被忽視的感覺呢?問題到底出在哪呢?

  “關懷身邊的每一個普通人。”鄭傑的這句話忽然闖進我的腦中。我仔細想想,我平時是怎麼做的呢?我不能認為自己對學生不夠關注,在我的心裡,也許確實是每個學生都有著一席地位,可他們的地位確實完全相等嗎?我總是能在第一時間發現尖子生哪怕最細微的一點變化,及時提醒及時鼓勵;我總是能敏銳地從細節處把握後進生的思想動向,揣摩到他們的心理,防患於未然。可是,對於那佔大多數的中間生,對於他們常年不變的成績,對於他們的乖巧沉默,我又是怎麼做的呢?認為他們令人欣慰,不需要老師操心,不需要擔心他們的學習與表現會忽然給班級帶來“致命”的影響,換句話說,他們“很安全”。在疲於應付性格偏激生,疲於指導後進生,絞盡腦汁為尖子生指導學法的時候,這些中間生確確實實被“忽視”了!

  可正如書中所說,“普通人在片刻間可能成為弱者,這時他格外需要人們的關懷。其實再堅強的人,一生中都會有非常脆弱的時候,有時是身體上的',有時是心理上的,有時又或是精神上的。”我們那些普通的學生,既不拔尖,又不調皮搗蛋,總是默默做著自己該做的事,他們,難道就從不會在心底渴望老師的關注,難道就不會對老師久久不來的注目心生怨懟嗎?

  好在,一切還來得及。

  感謝《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感謝那位普通學生的一份不普通的總結書,我知道我會在我的路上又往前進一步。我也相信,隨著教學的不斷深入,我會從建議中讀出更多況味。

教師的建議讀後感13

  時間是擠出來的二語王啟環蘇聯當代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實踐經驗的教育理論家,我的暑假作業-讀後感。他寫的《給教師的建議》一書中共談了一百條建議,讀著此書,就好像和前輩交談,解答了我心中的疑惑,撫平了我心中的焦躁,點亮了迷途的夜燈。書中每的每一條建議都來自於他的實踐,加以理論剖析,令讀者歎服。其中有寫到老師的時間哪裡來,我常常苦於處理種種事情沒有多餘的時間讓自己好好讀書寫字,愛好也是需要時間來完成,並從中得到快樂,所以我常感疲憊,並不是教學上任務重,而是沒有時間去釋疑解惑,或者說沒有解得透,內心不輕鬆。每天備課、上課、批改學生的作業、輔導學習能力比較差的學生、還要時常接待家長、處理學生之間發生的摩擦,另外搞好班級的環境佈置,完成大隊部的工作等等,已經是有點應接不暇,晚上回到家還要忙著家中瑣碎的事情,管好女兒的學習、彈琴,做一個盡職的家長,讀後感《我的暑假作業-讀後感》。苦於身心疲憊間讀到了霍姆斯林的建議,心中逐漸坦然。那麼教師的時間到底從那裡來呢?帶著這個問題與煩惱我仔細閱讀了這一章節。書中寫到: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對話就是和愛人一起喝啡。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閒時間,不至於把備課變成單調乏味的死摳教科書,那你就要讀學術著作。誠然,我對學術著作的拜讀甚少,時常忘記時間是擠出來的,書籍永遠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我不應該總是抱怨沒有時間,抱怨事情太多,我應當在自己所教學的語文這門學科中,使學校教科書裡包含的那點科學基礎知識,成為入門的常識。在科學知識的大海里,我所教給學生的教科書裡那點基礎知識,應當只是皮毛。教師的時間問題是與教育過程的一系列因素密切相關的。既然選擇了教師這一行,就要樂安天命,平靜的接受,安靜的看待,清靜的對待。把師愛比作春雨,潤物細無聲最恰當,再轟轟烈烈的愛都要歸於平凡。常讀書、常思考、常反省、常進步,會使我們勇於和善於對自己的教育教學作出真實的反省和內省,敢於正視自己之短,又要努力探究補救途徑,更要擅於總結自己的或同行的成功經驗,從中提煉出可供借鑑的精華,為理論的突破夯實根基。讀《給教師的建議》,我想對自己說一句:不要找藉口不讀書。

教師的建議讀後感14

  《給教師的建議》是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對於自己教育教學生涯的闡述,拜讀這位異國教育家的著作,在他的教育世界裡領略教書育人的不一樣的思想薰陶,對於自己的教育教學成長之旅,注入陽光般的色彩。

  蘇霍姆林斯基在這一篇章中告訴過我們一個看似有些矛盾的思想:如果你想有充裕的時間,那你就要每天讀書。

  細想其實並不矛盾,沒有讀書,亦如一個人沒有開啟自己的眼界,思想也是固定在一個極其狹小的範圍內顫抖!教師尤為如此。

  我們教師的隊伍裡有很多優秀的人才,他們之所以成為一個時代的引領者,並不單單在於他們教學多麼優秀,更多的是他們的教育教學思想帶我們太多的思想衝擊和視覺衝擊。

  辦公室裡曾經聽到過這樣的聲音,教師是一個一眼就可以看到頭的職業,第一天上班到最後一天離開講臺,一直都在重複昨天的故事。這是一個很正常的事情,又是一個非常不正常的故事。

  一個教師的成長並不僅僅只是我們站到講臺上一直做一個教書匠,我們是不是可以把自己的理想再提升一點點:做一個滿腹詩書的先生呢?

  2020年的疫情改變了我們很多,我覺得對自己最大的改變就是從涉獵各種“雜亂書籍”到研讀“專業書籍”。網路課程的教學,改變了我們的傳統教學模式。對於手機電腦另一端的學生,我們都有些愛莫能助的感覺。

  如何提升自己,讓自己的課堂變得更有味道?這是我思考的一個問題,對此,我的結論是:借鑑別人的智慧。於是開始走進別人的教育世界像是一個飢餓的人一樣,貪婪的翻閱書頁,好像每一頁都能啟迪一個智慧的細胞一樣。

  對於新的學期,不再像以前一樣的充滿著恐懼,不正是因為自己不再那麼飢餓,已經第一次吃飽了嘛?我們需要做的是如何消化,新的學期啟程之日也就是自己開始消化之時。借鑑別人的思想來照亮自己的教育之旅,這樣的旅程一定是歡欣的。當然我們也不怕旅程中的任何挑戰。

  所以不用再去抱怨我們每天沒有時間去時間自己的東西,不再去埋怨時間去哪了?如果你想有充裕的時間,那你就要每天讀書。讓書籍充實自己飢餓的思想,點燃自己成就教育人生。

  我們經常要求學生做到自律,何不也要求一下自己,讓自己捧起一本書來,利用休閒時間為自己衝一點電,積蓄一點能量。那樣的話我們這個教書匠就會煥發新的希望,邁步行走在教育的道路上,和我們的學生、同事一起享受教育。

  為何不多讀一點書,做一個滿腹詩書的先生。

教師的建議讀後感15

  給老師的建議讀後感李春鋒推薦《給教師的建議》真是一本好書,我從來沒有像看這本書那樣地看一本教育書籍,給老師的建議讀後感。曾幾次水開了又涼了,也不記得去倒;曾幾次小鳥停在窗前嘰嘰喳喳地叫也不能喚醒我;曾幾次音樂停了也沒有感覺到……我認真地閱讀著裡面的每一篇文章。我感謝學校給我這樣一個閱讀的機會。 這裡的每一篇文章都振撼著我,看了後,我由衷地說:“蘇霍姆林斯基真偉大,不愧是世界著名的教育理論家和實踐家。”他如道家常般的每一句話是那麼實在又那麼在理,列舉的每個事例是那麼熟悉,就好像是自己曾經碰到過的許許多多的問題。

  他的思維方式和工作態度不得不讓人欽佩, 最先吸引我的是《教師的時間從哪裡來》、《關於寫教師日記的建議》,因為這是我迫切希望解決的幾個問題,看了後真的對我幫助很大,我也經常抱怨沒有時間,忙;我也想教育日記,但總是不能堅持;無論是誰,無論用什麼方法教育都是無濟於事的,很多道理只能從理論上行得通,而實踐中要想讓一個智力有問題的人有進步有發展是不可能的,要讓一個品質不好的人真正棄惡從善也是不可能的,也就是所謂的“秉性難移”,對現在很流行的一句話“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嗤之以鼻。但看了蘇霍姆林斯基的話後,從心底裡認可了這個道理,那個“費加”是蘇霍姆林斯基難忘的,也是我印象特別深刻的。我想,我們雖然不能像蘇霍姆林斯基那樣地去對待一個後進生,但至少我們可以從中得到啟發,不要讓像費加這樣的孩子在短時間裡一下子記住要背的課文,一下子理解這道應用題,不要把他們看得和優秀學生一樣的能幹,這樣只會越學越死,越學越笨。而要更注重鍛鍊他們的思維,發展智力,為他們今後的不斷學習,不斷髮展打磨“腦機器”。 另外,在那麼多文章中我注意到蘇霍姆林斯基對閱讀特別看重,如《怎樣靠閱讀擴充知識》、《閱讀是對“學習困難的”學生進行智育的重要手段》等,《談談學生的智力生活》中強調的也是說閱讀對智力的重要性。看來閱讀真的很重要,對我自己深有啟發,我一定要加強閱讀,否則會越來越落後,記憶力越來越差。 其實,這裡每一個我覺得可行的做法,我都想在自己的教學實踐中嘗試一下。蘇霍姆林斯基和他的《給教師的建議》鼓舞著我,是我心中真正的教育領域中的偶像!

【教師的建議讀後感】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