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藝術> 《教育的情趣與藝術》讀後感

《教育的情趣與藝術》讀後感

《教育的情趣與藝術》讀後感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何不寫一篇讀後感記錄下呢?那要怎麼寫好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教育的情趣與藝術》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教育的情趣與藝術》讀後感1

  品讀這部書的時候,有人評價說這部書理論性太深,沒有實用性。不過我讀的時候,總感覺如沐春風,像和作者在促膝長談一般,總給人以心靈的啟迪。我們也需要不時的好的理念的注入,不是麼?

  之前一直有一個困惑,聽電視上的節目主持評說某一本書時,即使這本書我從來沒聽說過,在他們的“忽悠”之下,我就會聽的入迷,而且會對這本書產生極大的興趣。像《子午書簡》之類的讀書或者評書節目是非常喜歡。回過頭來細想一下,作為一名語文老師,我在上課時不惜花費全部精力,但是在讀書上卻是推薦的極為可憐。記得初一來時,學生有讀書課,為了作為一個好的引導,我總會在課堂結束前的幾分鐘介紹幾本好書。

  而且當時突發奇想,給班級的學生辦了班級報刊,報刊的一欄就是好書推薦,好的電影也在其中。但是,由於學生學習任務太緊,這項工程也就夭折了。不過現在想來,推薦好書確屬我心中所願。只是苦於沒有一個良好的途徑。

  肖川在《教育的情趣與藝術》裡邊有一章節就是“做個好書的鼓吹者”,我覺得這話很是符合當下的情境。學生學習壓力大,平時上課任務趕得緊,學生對書幾乎快絕緣了。這個時候,就需要老師“振臂一呼”,“鼓吹”某一本或者一類好書,讓學生能在學習之餘能夠多品讀經典、收穫感悟。雖然作者在文中只是向讀者推薦一些比較好的作品,讓人從其中受益良多。我們作為語文老師,在課堂上也應如此,將書中之精華、精彩之處向學生展現,讓學生愛上讀書、多讀好書!

  肖川先生在寫這些理論時,一邊強調課堂內外的人性關懷,一邊就在闡釋讀書的好處。這給我們以極大的啟發。以後再課堂當中,我們不妨將這種理論運用到實際當中,在講解一篇文章之後,不妨多推薦幾部和這個作家相關、而且也適合學生讀的作品。

  在假期之餘,也可以讓學生多讀好書。記得有一次放假,學校給每位學生布置了4本好書來閱讀,當時的情況發展到這4部書不僅在開封市,在網上都是好書難求。在網上,這幾本書的銷量直接是遙遙領先的。我在此並不是想說求實的影響力有多大,只是覺得這種舉措對學生、對家長乃至對社會都形成了這樣的一種文化影響力——多讀好書!

  所以,不妨在學習之餘,都鼓吹好書,讓老師們行動起來,給學生以啟迪,引領他們遨遊書海,這何嘗不是一種享受呢?

《教育的情趣與藝術》讀後感2

  近期,我們求實學校東校,開展了向肖川老師學習的熱潮,大家紛紛閱讀肖川老師的大作《教育的情趣與藝術》。我對其中的一篇《好教育與好人生》特別有感受。肖川老師說出了好教育與好人生的真諦。當今的教育界,普遍是急功近利,追求名利者多。為了學校的名聲,為了追求高升學率,把學生當成製造分數的機器,一切向分數看,誰得高分,誰就是英雄,誰得低分,誰就是狗熊。不管學生的.死活,讓學生起早貪黑,天不明,就讓學生開始學習,天黑後,晚自習要上到很晚很晚。學生們的分數上來了,但是,學生們失去了很多很多,學生們的身體垮了,戴眼鏡的學生越來越多,甚至有些學校提倡學生在吃飯時也要看書!殘忍呀殘忍!學校裡死氣沉沉,沒有了歡歌笑語,沒有了操場上學生們活動的身影。

  還有些學校為了提高升學率,甚至只開主課,取消副科,完全不顧學生全面發展的需要。學生們得到了分數但卻失去了其它的一切。肖川老師認為,好教育包括重視健康人格的培養,重視人類核心價值的侵染,重視理智訓練,重視充分和得體的自我表達,好教育還包括學習內容是能夠引發學生的探索興趣和學習的內在需要的,是充滿人道主義精神的代表著人類文明的前進方向。好人生是寬闊而又有所堅持的豐富而又清純的,富有而又淡泊的,有情趣而又有境界的。在文明求實學校,張建平校長的教育理念與肖川老師的教育理念非常接近,為了學生的全面發展,開滿所有副科,為了學生的身體健康,儘可能多地安排各種各樣的課外活動,要求每天保證學生有8小時睡眠時間,為了開闊學生的視野,帶領學生外出旅遊,幾千人的隊伍到北京去,到上海區,到杭州去,到黃山去 ,到泰山去……求實學校學生的足跡踏遍了祖國的山山水水。文明堅信,好教育是為了人生的教育而不是為了任何外在目的教育,不管這個目標如何神聖,動聽和崇高;文明堅信,如果學生處於一種充滿支援和鼓勵的學習氛圍中,她們就更願意挑戰有難度的任務並嘗試各種各樣的學習策略。

  在這個過程中,師生共同分享對於學習的激情,校園生活是能夠令人沉醉於怡然的,好教育必然內含著某種心靈的引導和精神的激勵,這是好教育把人引向卓越與高貴的根本所在。我們堅信,求實學校在張校長的帶領下,一定會一步一個臺階,奔向好教育的更高峰。

【《教育的情趣與藝術》讀後感】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