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重陽節> 重陽節習俗

重陽節習俗

重陽節習俗(集合15篇)

重陽節習俗1

  祭祖

  潮俗在重陽節祭祖的都是家境比較清貧者,他們無力在每個祖先的忌辰都祭拜,便在這一天做個總的祭拜,求得祖宗諒解。

  登高

  《澄海縣誌》說:“九月九日,是重陽節,登高飲酒,簪菊花,插茱 萸,仍遵照古人遺留下習俗,諺語說:‘九月重九,登高飲酒。’”這天 稱為重陽節,是因為《易經》將九定為陽數,而九相重,稱為“重九”。 又因為日、月俱為“九”數,兩陽相重,又稱為“重陽”。

  重陽登高習俗,從西漢時期就已經流行。有關登高緣因,人們社撰了 這樣一個傳說。《續齊諧記》曰:東漢時汝南桓景,隨方士費長房學道術, 遊學多年。一天,費長房告誡桓景說:“九月九日這一天,你家有大災。 你可速回家,讓家人皆準備一隻裝有茱萸的絳色袋子,繫於臂上,登高飲 菊花酒,便可消災免禍。桓景聽罷,匆忙回家,遵從師傅所囑,令全家登 高。到傍晚回家一看,院中的狗、豬、羊、牛均已暴死。費長房聞訊說: 這是家畜代你全家受了禍。這傳說雖屬無稽之談,但反映了古人迫切期望 消災避禍、健康長壽的美好願望。

  隨著歲月流逝,重陽登高習俗中的迷信觀念日益淡漠,而登高習俗被 賦上新氣息。九月九日正值仲秋季節,天高氣爽,雲淡山青,金桂飄香。 當此之時,邀請三四親朋好友,欣然結伴出遊,登高環望,極目天舒。那 漫山紅葉,金黃果實,各種風光盡收眼底,頓覺心曠神怡,寵辱皆忘。

  食“九皇齋”

  潮汕重陽節保持中國傳統的風俗,如高人雅士登高遊賞,飲酒賦詩,老百姓翻曬衣物書籍、椅櫃頗有古意。潮安、澄海且有一處結緣風習,即炸油麻丸分送親友。丸與緣同音(粵語讀音),意在結緣。另舊時潮州戲班自初一日起至初九晚上要食齋,稱食九皇齋。自初一日起全班人員穿白衫褲,天天焚香敬奉,初九晚上,全體敬拜(連同玄武山佛祖和戲神田元帥一起拜)。民間也有拜九皇者。但在泰國潮籍華僑裔食九皇齋卻很隆重,自初一至初九或初十,普遍有食九皇齋,祀拜皇神之俗。他們所祀的九皇神,與中國神書上所說的北斗辰宿不同,也與潮汕本土民間傳說的人皇九個頭,有九個兄弟,分管九州的九皇神不同。他們拜的九皇神,傳說原是九個賊,後被觀音大士收服,改邪為正,大慈大悲,做了許多善事,成為佛門的大弟子,而受人們的崇拜,構成了有異於本土的潮汕華僑民俗的一部分。

  重陽糕

  重陽吃“重陽糕”。重陽糕就是用粉面蒸糕,輔料有棗、粟或肉。講究的重陽糕要做成九層高,象座小寶塔,上面還做兩隻小羊,以符合重陽(羊)的意思。

  放風箏

  清乾隆《揭陽縣誌》雲:“重陽,俗不登高,士大夫好事者或為之。是日,兒童多放紙鳶(即放風箏)。”九月風信好,兒童多放風箏。有童謠說:“九月九,風禽線斷滿天走。”

  潮俗又說:“九月九,風箏仔,滿街走。”說的是潮汕人在這一天的 一項特殊習俗:放風箏。潮汕地區春夏多雨,冬天太冷,秋天最宜室外活 動。金秋季節,秋風送爽,藍天下飄著一隻只造形別緻的風箏,使人覺得 生活充滿生機,全然沒有北方秋天的蕭瑟景象。

  潮汕地區的風箏不似濰坊風箏有名,但放風箏之俗較為普遍。 風箏多是小號的,削竹篾為架,糊上各種質量的白紙,再在自紙上畫上各 種圖案。常見的有鯧魚、章魚、蝴蝶、蜻蜒等動物造型。

  菊花餐

  重陽節古稱菊花節。古人有:“九月重陽都下賞菊”、“九月九日飲菊酒,人共黃花醉重陽”及“九月黃花插滿頭”等詩句。

  古往今來,潮汕人家,世代相沿,“九九”重陽有賞菊、餐菊、飲菊、插菊等風俗。古醫籍《神農本草經》中有“菊花,久服利血氣、輕身、耐老、延年”之妙效。故古人讚美菊花為“延壽客”,其功可知矣。

重陽節習俗2

  登高

  重陽節首先有登高的習俗,金秋九月,天高氣爽,這個季節登高遠望可達到心曠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

  吃重陽糕

  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五色糕,制無定法,較為隨意。九月九日天明時,以片糕搭兒女頭額,口中唸唸有詞,祝願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當今的重陽糕,並無固定品種,各地在重陽節吃的鬆軟糕類都稱之為重陽糕。

  賞菊

  重陽日,歷來就有賞菊花的風俗,所以古來又稱菊花節。節日舉辦菊花大會,傾城的人潮赴會賞菊。從三國魏晉以來,重陽聚會飲酒、賞菊賦詩已成時尚。在漢族古俗中,菊花象徵長壽。

  飲菊花酒

  重陽佳節,中國有飲菊花酒的傳統習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陽必飲、祛災祈福的“吉祥酒”。

  佩茱萸

  古代還風行九九插茱萸的習俗,所以又叫做茱萸節。茱萸入藥,可制酒養身祛病。插茱萸和簪菊花在唐代就已經很普遍。茱萸香味濃,有驅蟲去溼、逐風邪的作用,並能消積食,治寒熱。民間認為九月初九也是逢兇之日,多災多難,所以在重陽節人們喜歡佩帶茱萸以辟邪求吉。茱萸因此還被人們稱為“辟邪翁”。

  重陽節來源

  重陽節又叫“踏秋”,是漢族傳統的節日,在每年的農曆九月初九日,也是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的節日 ,重陽節早在戰國時期就已形成,到了唐代,重陽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此後歷朝歷代沿襲至今。重陽與三月初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傾室而出,重陽這天所有親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災”。

  重陽節燈謎

  1、九九重陽日,蜻蜓點點心、果實名

  答案:蘋果

  2、不妨風雨到重陽、四字常言

  答案:有點過節

  3、秋到重陽人重聚、商品

  答案:香菸

  4、“待到重陽日、古代科舉名詞

  答案:探花及第

  5、”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四字禮貌用語

  答案:後會有期

  6、九月九,釀新酒曆法用語二、重陽,

  答案:立春

  7、“大臣聞而薦之,天子以為諫議大夫、四字民俗

  答案:重陽登高

  8、重陽節前,門口邂逅、植物

  答案:蘆薈

  9、”重陽淚落如珠、2字勸慰詞

  答案:節哀

  10、重陽時節與君逢、香港導演

  答案:王晶

重陽節習俗3

  廣西壯族於農歷九月初九舉行“祝壽節”,凡是有壽滿60歲老人的家庭,其子孫都要專門準備一個壽米缸。節日中,要給米缸中添滿新米,平時裡面總有些米。不斷米,表示歲壽延續。

  雲南哈尼族:農曆每年十一月十五舉行老人節。清晨,小夥子上山砍青松枝佈置會場,婦女在家準備節日佳餚。請老人們邊吃邊欣賞歌舞,最後,有老人們輪流講評自家的子女及晚輩一年來對自己的孝敬情況。

  朝鮮族:1984年,吉林延邊朝鮮自治州,將農曆八月十五定為老人節,節日裡各地都舉行祝壽大會。

重陽節習俗4

  【河北省】香河縣九月九日,有姻親關係的家庭會互相送禮,稱為"追節"。永平府以重陽的天氣佔未來晴雨。重陽節若下雨,這幾個日子也都會下雨。清豐縣兒童於重陽節放紙鳶為戲。典周縣境內無山,縣民多於重陽節上城樓登高。

  【山東省】昌吧北部人家於重陽節吃辣蘿蔔湯,有諺語道:"喝了蘿蔔湯,全家不遭殃"。鄄城民間稱重陽節為財神生日,家家烙焦餅祭財神。鄒平則在重陽祭祀范仲淹,舊時,染坊及酒坊也在九月九日缸神。滕縣出嫁不到三年的女兒,忌回孃家過節,有"回家過重陽,死她婆婆浪"的說法。

  【陝西省】西鄉縣重陽節,親友以菊花、菊糕相饋贈。士子以詩酒相賞。據說婦女此日以口採茱萸,可以治心疼。

  【江蘇省】重陽節,南京人家以五色紙鑿成斜面形,連綴成旗,插於庭中。長洲縣重陽節吃一種叫做"駱駝蹄"的麵食。上海豫園於重陽節辦菊花會,以新巧、高貴、珍異三項評分定高下。無錫縣重陽節吃重陽糕、九品羹。

  【浙江省】紹興府重陽節互相拜訪,除非親友家有喪事,才往靈前哭拜。桐盧縣九月九日備豬羊以祖,稱為秋祭。同時也在重陽節綁粽子,互相饋贈,稱為重陽粽。

  【汞西省】德興縣九月九日割晚稻。

  【安徽省】銅陵縣以九日重陽為龍燭會,以迎山神。削竹馬為戲,據說可以驅逐瘟疫。

  【湖北省】武昌縣於重陽日釀酒,據說此所釀之酒最為清洌,且久藏不壞。應城縣重陽節是還願的日期,甚家皆於此日祭拜方社田祖之神。

  【福建省】長汀縣農家採田中毛豆相饋贈,稱為毛豆節。海澄縣重陽節放風箏為戲,稱為"風槎"。

  【廣東省】連川重陽,童男童女皆至城外相聚答歌,州人圍觀。南雄府九月九日請茅山道士建王母會,想求取子嗣的青年婦女都會前來參加。陽江縣重陽節放紙鳶,並系藤弓於其上,在半空中聲音十分嘹亮。臨高縣民重陽節早起,大家齊聲高喊"趕山貓",以此為安和富利之吉兆。

  【廣西省】懷集縣以重陽為元帝得道之辰。男女老少,傾城而出,賽神酬願,皆用大炮。隆安縣九月九日放任牛羊自行覓食,俗語說:"九月九,牛羊各自守"。

  【四川省】舊時南溪縣讀書人於此日在龍騰山岑山樓聚會,紀念詩人岑參,稱為"岑公會"。民間舊俗,重陽前後要以糯米蒸酒,制醪糟。俗話說:"重陽蒸酒,香甜可口"。

重陽節習俗5

  九九重陽節:重陽糕

  在中國重陽節時吃花糕的風俗早在漢代就有,據當時的《西京雜記》中記載: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食人長壽。其中食蓬餌,就是吃蓬糕的意思。糕與高同音,又有步步高昇、壽高九九之含義,所以重陽花糕成了普受歡迎的節日食品。

  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五色糕,制無定法,較為隨意,有糙花糕、細花糕和金錢花糕。

  糕上插五色小彩旗,夾餡並印雙羊,取重陽的意思。蒸重陽糕方法與蒸年糕相同,不過蒸糕要小一點,糕要薄一點。為了美觀中吃,人們把重陽糕製成五顏六色,還要在糕面上灑上一些木犀花(故重陽糕又叫桂花糕),這樣製成的重陽糕,香甜可口,人人愛吃。

  其後重陽糕更衍生出眾多品種,名目繁多,如配以梨、橙和玉榴等不同果料的春蘭秋菊;以慄黃、銀杏和松子肉為佐料並捏成獅子面目的獅蠻糕;也有於糕上置小鹿子數枚,與福祿壽中的祿諧音的食祿糕。

  九九重陽節:菊花酒

  菊花盛放於秋季,經霜耐寒,有卻風明目、清熱解毒的功效。因古時有飲菊花酒成仙的傳說,菊花向被視為寓意長壽的吉祥物。根據古籍的記載,重陽節飲菊花酒的風俗最遲於西漢已成定俗,並且多與重陽登高、賞菊等習俗緊密相連。菊花酒一般是在前一年的重陽節釀製,第二年重陽始熟而飲用。

  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陽必飲、祛災祈福的吉祥酒。到了明清時代,菊花酒中又加入多種草藥,其效更佳。製作方法為:用甘菊花煎汁,用曲、米釀酒或加地黃、當歸、枸杞諸藥。由於菊花酒能疏風除熱、養肝明目、消炎解毒,故具有較高的藥用價值。明代醫學家李時珍指出,菊花具有治頭風、明耳目、去瘻癉、治百病的功效。

  菊花酒由菊花與糯米、酒麴釀製而成的酒,古稱長壽酒,其味清涼甜美,有養肝、明目、健腦、延緩衰老等功效。菊花酒有枸杞菊花酒,花糕菊花酒,還有白菊花酒。

  九九重陽節:羊肉面

  羊與陽同音,要吃白麵。羊肉性溫,特別是冬季天冷時吃了防寒。秋天是羊兒最肥的季節,羊肉性暖,可以禦寒。

重陽節習俗6

  同學們,轉眼間又一個人重陽節又要到來了,在這一天,有好多習俗:登高、喝菊花酒、吃重陽糕、插茱萸等等。但是最後總要的一件事,就是敬老孝親,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平時對我們的疼愛,呵護,,雖然他們從不問我們的學習,但他們讓我們吃好穿好,不讓我們受一點委屈,在生活中更是沒二話說,他們有什麼好吃的首先就是想到我們‘我家有一個小孫子,我帶回家給我孫子吃’。

  我還記得又一次,是外公來學校接我,到了為婆家,外公去有事了,外婆從碗櫃裡那吃一塊肉,對我說:“寧寧,這是你外公去做工時。吃的中飯,這塊肉是他特地留給你的”,我反問道:“外婆你下次,叫外公不要帶給我了,讓他自己吃,別省,我學校有的吃”,我吃著那塊肉,差點哭下來。

  在這一天,我們應該給他們捶捶背,揉揉手臂……但做了這些,他們也不捨得讓我們做別的。到了冬天,他們不會給自己買衣服,也不會給自己買吃的,都把錢留給我們,我看了很心疼,要是他們年紀再大一點兒,該怎麼辦?

  所以我們一定要好好報答他們!

重陽節習俗7

  陝西重陽節習俗

  陝西西鄉縣在傳統佳節重陽節的時候,有當地特色的習俗,他們親友之間會以菊花、菊糕為禮物相互饋贈。士子之間則以詩酒相賞。據說婦女此日以口採茱萸,可以治心疼。

  陝北的重陽節一樣有著自己的特色,重陽節正值陝北正式收割的季節,有首歌唱道:“九月裡九重陽,收呀麼收秋忙。穀子呀,糜子呀,上呀麼上了場”。陝北過重陽在晚上,白天是一整天的收割、打場。晚上月上樹梢,人們喜愛享用蕎麵熬羊肉,待吃過晚飯後,人們三三兩兩地走出家門,爬上附近山頭,點上火光,談天說地,待雞叫才回家。夜裡登山,許多人都摘幾把野菊花,回家插在女兒的頭上,以之避邪。有的人家過重陽節,親友以菊花、菊糕相互饋贈,據說婦女此日以口採茱萸,可以治心疼。

  重陽節要插茱萸

  茱萸是一味中藥,分吳茱萸和山茱萸。《中國藥學大辭典》解釋,本品南北皆可,入藥以“吳地”為佳,所以又稱吳茱萸。以前有人認為“遍插茱萸少一人”中的茱萸是山茱萸,實為張冠李戴。山茱萸雖為傳統中藥,有滋補益精的功效。

  六味地黃丸中便有一味是山茱萸,但它聞起來沒有氣味,顯然起不到驅邪避災的作用。而吳茱萸藥名為吳萸、氣辣子、越椒等,吳茱萸是芸香科吳茱萸屬植物,吳茱萸的乾燥未成熟果實,性熱、味辛、苦、有小毒。入肝、脾、胃,有溫中散寒,止痛燥溼,疏肝下氣,降逆止嘔之功效。

  相傳,在春秋戰國時期,弱小的吳國每年都得按時向強鄰楚國進貢。有一年,吳國的使者將本國的特產“吳萸”藥材獻給楚王。貪婪無知的楚王愛的是珍珠瑪瑙金銀財寶,根本看不起這土生土長的中藥材,反認為是吳國在戲弄他,於是大發雷霆,不容吳國使者有半句解釋,就令人將其趕出宮去。

  楚王身邊有位姓朱的大夫,與吳國使者交往甚密,忙將其接回家中,加以勸慰。吳國使者說,吳萸乃我國上等藥材,有溫中止痛、降逆止吐之功,善治胃寒腹痛、吐瀉不止等症,因素聞楚王胃寒腹痛的痼疾,故而獻之,想不到楚王竟然不分青紅皂白……聽罷,朱大夫派人送吳國使者回國,並將他帶來的吳萸精心保管起來。

  次年,楚王受寒舊病復發,腹痛如刀絞,群醫束手無策。朱大夫見時機已到,急忙將吳萸煎熬,獻給楚王服下,片刻止痛,楚王大喜,重賞朱大夫,並詢問這是什麼藥?朱大夫便將去年吳國使者獻藥之事敘述。楚王聽後,非常懊悔,一面派人攜帶禮品向吳王道歉,一面命人廣植吳萸。

  幾年後,楚國瘟疫流行,腹痛的病人遍佈各地,全靠吳萸挽救成千上萬百姓的性命。楚國百姓為感謝朱大夫的救命之恩,便在吳萸的前面加上一個“朱”字,改稱吳茱萸。後世的醫學家又在朱字上加個草字頭,正式取名為吳茱萸,並一直沿用至今。

  茱萸屬芸香科植物,分佈於長江流域和華南一帶。茱萸苦辛性溫,功在溫中、行氣、止痛。茱萸對嘔吐吞酸、腹痛瀉痢均有奇效。茱萸外用對高血壓、慢性消化不良、口腔潰瘍等病也有一定的療效。

  重陽節重陽糕的由來

  後人在重陽節這一天,還有吃“重陽糕”的習慣。那是由於沒有山的地方無高可登,有人就由登高想到了吃糕。以吃糕代替登高,表示步步升高。因為專在重陽吃,就被命名為“重陽糕”。唐時,因為劉禹錫在做詩的時候不敢用“糕”字,以致重陽節又多了一個典故,叫做“題糕”。《邵氏聞見後錄》載:“劉夢得作《九日》詩,欲用‘糕’字,以《五經》中無之,輟不復為。”這樣,才被宋祁開玩笑說:“劉郎不敢題糕字,虛負詩中一代豪。”

  古時,重陽糕十分講究,糕上嵌以蜜餞、棗脯。初起,風力正緊,又是放風箏的良好季節。故人們於此時,都紛紛出遊到郊野放風箏。古代重陽節還是騎馬練兵、講武習射的節日。《禮記·月令》裡就記載著古代帝王九月狩獵練武的制度。南北朝時,規定重陽節是軍事操練的節日。據《南齊書》上說,宋武帝劉裕篡晉建立王朝前,在今徐州之地,重陽節騎馬登項羽戲馬臺,即位以後就規定九月九日為騎馬射箭、檢閱軍隊的日期。

  相傳,現在流行的重陽糕,就是從當年發給三軍士兵的乾糧演化而來的。唐德宗時,曾規定以“二朔”、“上巳”、“九月九”為歲時三節令。從那時起,重陽節的習俗活動,更是普及全國。在重陽登高的同時,唐德宗還鼓勵人民講武習射,鍛鍊騎術。此風一直沿襲到清代。直至民國,當時曾衍用重陽登高習武的意義,定九月九日為“體育節”。

  過去,重陽節要接已出嫁的女兒回家過節,故又稱“女兒節”。九月九日,正巧二九相逢,“九”又與長久的“久”同音,是長壽的象徵,所以我國政府近年又把九月九日定為“老人節”,也稱“敬老節”。在我國,尊老敬老蔚然成風,尊敬老人,孝敬老人歷來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這種傳統美德也體現在節令風俗中。重陽的飲食之風,除前所述的飲茱萸、菊花酒,吃菊花食品之外,還有好些,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吃糕。在北方,吃重陽糕之風尤盛。

  據《西京雜記》載,漢代時已有九月九日吃蓬餌之俗,即最初的重陽糕。餌,即古代之糕。《周禮》載餌用作祭祀或在宴會上食用。漢代又記有黍糕,可能與今天的糕已差不遠。蓬餌,想必也類似於黍糕之類。至宋代,吃重陽糕之風大盛了。糕與高諧音,吃糕是為了取吉祥之意義,因而才受到人們的青睞。

重陽節習俗8

  金秋送爽,丹桂飄香,農曆九月初九日的重陽佳節,活動豐富,情趣盎然,有登高、賞菊、喝菊花酒、吃重陽糕、插茱萸等等。

  登高

  在古代,民間在重陽有登高的`風俗,故重陽節又叫“登高節”。相傳此風俗始於東漢。唐代文人所寫的登高詩很多,大多是寫重陽節的習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寫重陽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處,沒有劃一的規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還有吃“重陽糕”的習俗。

  吃重陽糕

  據史料記載,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五色糕,制無定法,較為隨意。九月九日天明時,以片糕搭兒女頭額,口中唸唸有詞,祝願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講究的重陽糕要作成九層,像座寶塔,上面還作成兩隻小羊,以符合重陽(羊)之義。有的還在重陽糕上插一小紅紙旗,並點蠟燭燈。這大概是用“點燈”、“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紅紙旗代替茱萸。當今的重陽糕,仍無固定品種,各地在重陽節吃的鬆軟糕類都稱之為重陽糕。

  賞菊並飲菊花酒

  重陽節正是一年的金秋時節,菊花盛開,據傳賞菊及飲菊花酒,起源於晉朝大詩人陶淵明。陶淵明以隱居出名,以詩出名,以酒出名,也以愛菊出名;後人效之,遂有重陽賞菊之俗。舊時文人士大夫,還將賞菊與宴飲結合,以求和陶淵明更接近。北宋京師開封,重陽賞菊之風盛行,當時的菊花就有很多品種,千姿百態。民間還把農曆九月稱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陽節裡,觀賞菊花成了節日的一項重要內容。清代以後,賞菊之習尤為昌盛,且不限於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陽節前後最為繁盛。

  插茱萸和簪菊花

  重陽節插茱萸的風俗,在唐代就已經很普遍。古人認為在重陽節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難消災;或佩帶於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裡面佩帶,還有插在頭上的。大多是婦女、兒童佩帶,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帶。重陽節佩茱萸,在晉代葛洪《西經雜記》中就有記載。除了佩帶茱萸,人們也有頭戴菊花的。唐代就已經如此,歷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陽節的習俗是把菊花枝葉貼在門窗上,“解除兇穢,以招吉祥”。這是頭上簪菊的變俗。宋代,還有將綵繒剪成茱萸、菊花來相贈佩帶的。

重陽節習俗9

  重陽節習俗

  登高遠眺

  登高之所以受人重視,特別受老人重視,是因為人們認為登高意寓“登頂長壽“。除此之外,人們還相信登山能使人健康長壽。重陽節登高在唐代就開始盛行了。

  賞菊花

  菊花產自中國,最早記載始於公元前5世紀。菊花在陰曆九月盛開,它有一個美稱“長壽之花”。因此每年重陽節也是觀賞菊花的好時候。

  飲菊花酒

  菊花酒的釀造十分獨特。古時,人們在九月九日採摘新鮮的菊花和菊花葉,把它們和穀粒一起釀製成酒。等到來年的同一時間再開啟品嚐。據說,菊花酒具有清神明目,減肥降血壓,治療胃病的功效。因此,可以飲菊花酒可以使人長壽。

  插茱萸

  茱萸是一種中草藥,茱萸香味濃,有驅蟲祛溼、逐風邪的作用,並能消積食,治寒熱。古人重陽節會在帽子上插上茱萸,主要是為了避邪求吉。

  吃重陽糕

  重陽糕又名“菊花糕”或“花糕”。重陽糕的歷史可追溯到周朝。相傳,最初人們是為了慶祝秋收而製作重陽糕的。到現在,逐漸發展為在重陽佳節人們常吃的一種糕點了。常見於江浙滬地區。

  做重陽節賀卡和海報

  歲歲重陽,今又重陽。如果因為工作的原因,您遠離父母,不能在重陽節陪伴他們登高賞花。

  重陽節的意義

  重陽節其實是我國重要的祭祖節日,與清明、中元節一樣,都是拜祖、祭奠先人的節日。中國是有著悠久歷史文化的節日,祭祖傳統一直流傳至今,代表著對先人的孝敬。

  重陽節選在陰曆九月初九,寓意久久的意思,很多人把它賦予了長壽的意思,這一天也就被稱為“老人節”,代表了小輩對老一輩的祝福和孝敬。孝道為首是我國的優良傳統,所以重陽節裡要孝敬長輩。

  感恩。由上面講到的祭祖和敬老孝敬可以推測到重陽節還有一層感恩的意思。感恩是人的基本準則,只要心懷感恩,生活才會變得美好。

  古時候以二四六八十為陰數,一三五七九為陽數,九為陽數最大的一個數字,兩個九九想重疊,寓意重九,這也是九九重陽節日期的來歷。

重陽節習俗10

  農曆九月,古時又被稱為菊月,重陽節至,人們要飲酒賞菊。宋代著名女詞人李清照《醉花陰》詞:佳節又重陽,玉枕紗窗,半夜涼初透。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她借賞菊抒發了節日裡孤獨寂寞的心情。古人過重陽時還要飲菊花酒,《藝文類聚》引《續晉陽秋》說:世人每至九月九,登山飲菊花酒。《荊楚歲時記》載:九月九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雲令人長壽。菊花酒能延年益壽,不知現在有否此等好酒?

  菊花是多年生草本植物,葉子有柄,呈卵形,邊緣有缺刻或鋸齒,秋季開花,品種很多。菊花最早栽種於我國,相傳在8世紀初的唐代,東渡日本,成了皇室御用花,17世紀後傳遍歐美。在九月的秋陽和涼風中,惟有菊花迎風怒放,獨領風騷。農曆九月舊稱菊月,這個時候菊花盛開,重陽節恰為賞菊的黃金季節。在中國人的審美意念中,菊花高標逸韻,傲霜怒放,成為中華民族精神的一種象徵,人們在賞菊時產生了一種高尚的心靈感應。菊花的風骨,嬌美而又傲岸,剛強而又豔麗,歷來為人們所稱道和敬仰。所以,人們又稱菊花為長壽花和延齡客。以菊喻志,詠菊抒懷,成為文人墨客的最愛。東晉詩人陶淵明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詩句,寫得尤為樸素動人。

重陽節習俗11

  重陽節習俗1:賞菊

  歷來重陽節都有觀賞菊花的風俗,所以在古時重陽節又叫菊花節,人們認為菊花是長壽的象徵,重陽節期間很多地方都會舉行菊花大會、菊花展,全城的人都會出動賞菊。從三國魏晉以來,重陽聚會飲酒、賞菊賦詩成為一種風尚。

  重陽節習俗2:飲菊花酒

  我國古人在重陽節有飲菊花酒的傳統習俗,菊花酒被看作是重陽節必飲的吉祥酒,可祛災祈福,從漢代一直延續到明清時期,都盛行在九月九飲菊花酒。

  重陽節習俗3:登高

  在古代,民間在重陽有登高的風俗,故重陽節又叫“登高節”。相傳此風俗始於東漢。唐代文人所寫的登高詩很多,大多是寫重陽節的習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寫重陽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處,沒有劃一的規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還有吃“重陽糕”的習俗。

  重陽節習俗4:吃重陽糕

  據史料記載,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五色糕,制無定法,較為隨意。 九月九日天明時,以片糕搭兒女頭額,口中唸唸有詞,祝願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講究的重陽糕要作成九層,像座寶塔,上面還作成兩隻小羊,以符合重陽(羊)之義。有的還在重陽糕上插一小紅紙旗,並點蠟燭燈。這大概是用“點燈”、“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紅紙旗代替茱萸。當今的重陽糕,仍無固定品種,各地在重陽節吃的鬆軟糕類都稱之為重陽糕。

  重陽節習俗5:插茱萸和簪菊花

  重陽節插茱萸的風俗,在唐代就已經很普遍。古人認為在重陽節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難消災;或佩帶於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裡面佩帶,還有插在頭上的。大多是婦女、兒童佩帶,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帶。重陽節佩茱萸,在晉代葛洪《西經雜記》中就有記載。除了佩帶茱萸,人們也有頭戴菊花的。唐代就已經如此,歷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陽節的習俗是把菊花枝葉貼在門窗上,“解除兇穢,以招吉祥”。這是頭上簪菊的變俗。宋代,還有將綵繒剪成茱萸、菊花來相贈佩帶的。

重陽節習俗12

  重陽節的介紹:

  重陽節,又稱“踏秋”,漢族傳統節日。慶祝重陽節一般會包括出遊賞景、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

  每年的農曆九月初九日,也是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的節日 。重陽節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形成,到了唐代,重陽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此後歷朝歷代沿襲至今。重陽與三月初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傾室而出,重陽這天所有親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災”。

  國內各地重陽節習俗:

  【河北省】:香河縣九月九日,有姻親關係的家庭會互相送禮,稱為“追節”。永平府以重陽的天氣佔未來晴雨。重陽節若下雨,這幾個日子也都會下雨。典周縣境內無山,縣民多於重陽節上城樓登高。

  【山東省】:昌邑北部人家於重陽節吃辣蘿蔔湯,有諺語道:“喝了蘿蔔湯,全家不遭殃”。鄄城民間稱重陽節為財神生日,家家烙焦餅祭財神。鄒平則在重陽祭祀范仲淹,舊時,染坊及酒坊也在九月九日祭缸神。滕州出嫁不到三年的女兒,忌回孃家過節,有“回家過重陽,死她婆婆娘”的說法。

  【陝西省】:西鄉縣重陽節,親友以菊花、菊糕相饋贈。士子以詩酒相賞。據說婦女此日以口採茱萸,可以治心疼。

  【江蘇省】:重陽節,南京人家以五色紙鑿成斜面形,連綴成旗,插於庭中。長洲縣重陽節吃一種叫做“駱駝蹄”的麵食。無錫縣重陽節吃重陽糕、九品羹。

  【上海市】:上海豫園於重陽節辦菊花會,以新巧、高貴、珍異三項評分定高下。

  【浙江省】:紹興府重陽節互相拜訪,除非親友家有喪事,才往靈前哭拜。桐廬縣九月九日備豬羊以祖,稱為秋祭。同時也在重陽節綁粽子,互相饋贈,稱為重陽粽。

  【江西省】:廣豐縣九月九日打餈粑,德興縣九月九日割晚稻。

  【安徽省】:銅陵縣以九日重陽為龍燭會,以迎山神。削竹馬為戲,據說可以驅逐瘟疫。

  【湖北省】:武昌縣於重陽日釀酒,據說此所釀之酒最為清洌,且久藏不壞。應城縣重陽節是還願的日期,甚家皆於此日祭拜方社田祖之神。

  【福建省】:長汀縣農家採田中毛豆相饋贈,稱為毛豆節。海澄縣重陽節放風箏為戲,稱為“風槎”。

  【廣東省】:連川重陽,童男童女皆至城外相聚答歌,州人圍觀。南雄府九月九日請茅山道士建王母會,想求取子嗣的青年婦女都會前來參加。陽江市重陽節放紙鳶,並系藤弓於其上,在半空中聲音十分嘹亮。臨高縣民重陽節早起,大家齊聲高喊"趕山貓",以此為安和富利之吉兆。

  【廣西省】:懷集縣以重陽為元帝得道之辰。男女老少,傾城而出,賽神酬願,皆用大炮。隆安縣九月九日放任牛羊自行覓食,俗語說:“九月九,牛羊各自守”。

  【四川省】:舊時南溪縣讀書人於此日在龍騰山岑山樓聚會,紀念詩人岑參,稱為“岑公會”。民間舊俗,重陽前後要以糯米蒸酒,制醪糟。俗話說:“重陽蒸酒,香甜可口”。

  【山西省】:山西晉南地區自古就有九月九日登高的傳統習慣。飽覽大好河山,觀仰名勝古蹟,成為節日的盛舉。至今還在民間傳誦著“乾坤開勝概,我輩合登高”,“東風留不住,冉冉起峰頭”,“九月欣新霽,三農慶有秋”等名言。

  【河南省】:中國開封菊花花會始辦於1983年,開封是以菊花每年舉行一次年會的唯一的城市。

  國外各地重陽節習俗:

  【韓國】:吃花煎、花菜玩花煎遊戲,放風箏。

  【日本】:吃茄子,吃栗子飯祭菊。

重陽節習俗13

  很快就要到九月初九重陽節了。在這個傳統的日子裡有哪些飲食習慣呢?重陽節吃什麼?重陽節吃什麼好?潮州人怎樣過重陽節呢?下面就帶你看看潮州人的菊花宴。

  古往今來,潮汕人家,世代相沿,“九九”重陽有賞菊、餐菊、飲菊、插菊等風俗 。古醫籍《神農本草經》中有“菊花,久服利血氣、輕身、耐老、延年”之妙效。故古人讚美菊花為“延壽客”,其功可知矣。

  菊花雞湯將菊花撕瓣清洗乾淨,晾乾,然後將生雞肉刀切成薄片;用暖鍋盛著預先清燉的雞肉(骨)湯,原汁原葉,並調料用植物油、特等魚露、少許味精等,當加熱湯沸之時,投下雞肉片滾燙熟後酌量投入—撮菊花瓣於湯中,拌勻即成,入口雞肉嫩滑爽口,菊瓣美味清香。這道名饌也即時尚的清代京城“菊花火鍋”,清香可口,惹人饞涎。

  菊花肉絲將菊花清洗乾淨,晾乾、撕成絲,選用瘦豬肉切成肉絲,用豆粉或薯粉加入精鹽和水份充分拌勻。然後以鐵鍋置於旺火上,投入花生油旺火炒至肉絲鬆散發白時,再加點特級魚露、味精,再投入菊花絲略炒代拌合均勻即成,黃白菊絲,鮮美豔麗,美味清香,嫩滑爽口,令人喜愛。

  菊花蝦仁用鮮蝦仁刀切一口,剔去腸中內容物(勿剖開成片)用生蔥、生薑切成絲適量,將黃白菊花洗淨撕絲。用鐵鍋置於爐上旺火加油炒至蝦仁肉質變紅之時,以魚露、味精及點食醋為調味料,此時速將菊花絲投入,略炒均勻即成,蝦仁嫩滑,秋菊香美,海鮮美味,口感殊佳,食家無不讚美。

  菊花鱸魚清秋鮮鱸肥美,肉白如銀,嫩滑清香。先將鱸魚颳去鱗、剖腹除去內臟、洗淨血汙、浸漬後瀝去水分、置於盤中,用生蔥紅辣椒、生薑切絲,與醬油、味精調料,並用黃白色菊花撕瓣相間鋪放於鱸魚身上,隔水旺火蒸10-15分鐘即熟,色澤鮮豔,菊魚味香,入嘴更覺清香爽口。

  菊花粥大米100克,冼淨,加水煮成粥,當白稀粥將粘稠之時,將清洗乾淨的黃白色菊花切碎約20克加入稀粥中,拌勻即成。美食菊花粥具有清肝明目、疏風清熱、利氣血、輕身耐老延年之功效。

重陽節習俗14

  你們一定知道重陽節要登高處、喝菊花酒、插茱萸吧!為什麼會有這樣的一個習俗呢?如果你想知道這個美麗的傳說,就讓我來給你們介紹一下吧。

  傳說,在很久很久以前,有個瘟魔,他只要一出現就會有許許多多的人生病,甚至有的人還會死亡。

  有一位又高又壯的年青人叫恆景。恆景見自己的父母病倒不起,就下決心去找一位武藝高強的人為師。過了幾天,他聽一位老人家說“在一座陡峭的小山上,住著一位武藝高強的仙長......"恆景一聽高興極了,於是他爬山涉水、日夜兼程、風餐露宿。幾天後恆景看見一個小房子,他想:“我要找的師傅大概就住在這座小房子裡吧。”於是他就上前敲那扇門,那位仙長開啟門說:“你日夜兼程、風餐露宿把我感動了,所以我就收下你這學生了,不過你一定要勤學哦!”

  一年,二年,三年......一年又一年過去了,恆景的武藝也一年一年地變高了。師傅對恆景說:“你的武藝已經非常地高了,你可以下山除魔了。”恆景走之前,仙長送給他了一些茱萸和一杯菊花酒,還有一把降妖劍。

  恆景下山以後,那天正好是農曆九月九日,他等瘟魔出來。瘟魔一下子就聞到了茱萸和菊花酒的香氣了,就順著香氣走了過來,不一會就發現了恆景。瘟魔說:“我們比試一下武藝吧。”只聽恆景乾脆地說:“比就比,有什麼了不起的。”於是他們打了五十個回合還是沒比出勝負,最後恆景趁瘟魔不注意一劍刺死了瘟魔,為民除了害。

  你知道重陽節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習俗了吧,人們為了紀念恆景所以才會有這樣的習俗。

重陽節習俗15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繼承中華傳統美德,培養尊老新風尚。

  國慶的歡樂還在繼續,安靜的心情釋放內心的微笑。轉眼間,已經是九月初的第九個重陽節了。自古以來,九月九日就是思念的節日。古詩詞裡有一句話:知道兄弟往哪裡爬,山茱萸裡就少一個人。是古人對重陽節的嚮往之情。在古代,重陽節是一個團聚的日子。因為沒有團圓,國外的詩人思念家鄉的兄弟親人,寫下了代代相傳的詩篇。思念之心,字字流露真情。現在,我們國家賦予重陽節新的含義,它被定為老人節。像世界上許多國家一樣,照顧老人和他們的長輩已經成為全社會的責任。讓每個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會變得更加美好。總有一天你我也會老去。看看我們年邁的親人。幾十年過去了,那可能是每個人的寫照。

  老人也曾年輕過,有過美好的青春,有過追求,對社會有過貢獻。當你面對一對白髮蒼蒼的老人,翻看自己年輕時的照片,你的內心會被觸動!美麗的臉龐在時間的海洋中被描繪成蒼白而佈滿皺紋,每一條皺紋都有深深的愛意。當你看到這位老人在風景中相互扶持,在他慈祥的臉上綻放出過眼雲煙的笑容時,你的內心會不由自主地產生感動。還有當年一個六十歲左右的老人穿著運動服在那裡跑步的身影,令人羨慕;當然也有老人流浪街頭,苦著臉的生活,渴望幫助的眼神,讓人產生同情。

  人生最美的夕陽,沒有人會永遠年輕,老人有智慧,有閱歷,不要說老人囉嗦,句句有道理,字字也是願望。多和老人聊聊天會好的,理解和涵養都在。

  海水已經浸得很深了。沒有浮華,沒有虛假,只有憧憬。我想多陪陪我的兒孫們,多陪陪他們,讓我瞭解孩子們的生活,為孩子們高興,為每一個家庭成員祈禱。只要孩子們過得好,老人就沒什麼好擔心的。這是一個老人,一個可敬的老人。但是年輕人一般找不到這個。生活的壓力,學習工作的壓力和競爭讓人疲憊。你可以認為不回家想念老人是有理由的。這是不正確的想法。當你已經長大成人,父母一天天老去,你的思念和擔憂時常掛在心頭。一句話,一句問候,就能溫暖老人的心。

  中華五千年文明史蘊含著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傳統美德。男孩女孩們,記得關心長輩,多陪陪他們,讓老人的笑容綻放,不要讓自己以後活在遺憾中。你的心裡可以沒有遺憾。有一天你也會老。想想會是什麼樣子。生活是一面鏡子。敬老愛老是一種傳統美德,也是一種社會責任。讓老人在重陽節和每天都開懷大笑。把最美的祝福送給全世界的老人!

  我已經結束了我的演講,謝謝。

【重陽節習俗】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