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生物/化工/環保/能源> 生物教案:生物圈

生物教案:生物圈

生物教案:生物圈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生物教案:生物圈,歡迎閱讀與收藏。

生物教案:生物圈1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瞭解綠色植物的蒸騰作用。

  (2)描述氣孔的組成及開閉原理。

  (3)描述綠色植物在生物圈水迴圈中的重要作用。

  能力目標:

  (1)透過測定植物的蒸騰作用和觀察葉表皮氣孔的實驗,培養分析和綜合的能力、畫圖能力以及實驗探究能力。

  (2)培養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認同綠色植物對於維持生物圈中水迴圈的重要意義,自覺形成愛護綠色植物的美好情感,初步形成節約用水,保護森林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製作並觀察葉表皮的臨時裝片;

  (2)描述氣孔的組成及開閉原理,氣孔的開閉與蒸騰作用的關係。

  (3)蒸騰作用的概念及意義以及植物體是怎樣參與生物圈水迴圈的。

  教學難點:

  探討綠色植物如何透過蒸騰作用促進生物圈的水迴圈,形成保護森林,保護環境的情感意識。

  教學過程

  序言:多媒體展示“山水風景如畫”和“水分缺乏的非洲大陸”的比較,顯示出水對生命非常重要,要想保持生態系統的穩定,必須保持水的良性迴圈。

  在水的迴圈中,綠色植物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綠色植物的蒸騰作用。(引入第 1 節)

  (一).情景匯入:

  請大家看一組漫畫(多媒體展示),學生就此圖開展短暫討論:為什麼說“大樹底下好乘涼”?

  討論後請學生嘗試回答此問題。

  (二).實驗探究及分析:

  1.請部分小組展示課前準備的實驗,並對實驗現象進行分析(有學生準備實驗過程的錄象)

  老師在多媒體課件中進行總結分析:

  多葉:試管中水位下降明顯,袋內壁水珠多。

  少葉:試管中水位下降稍明顯,袋內壁水珠較少。

  無葉:試管中水位下降不明顯,袋內壁水珠極少。

  2.提出問題:水從葉的什麼地方散發出來?

  實驗(請學生上來):取一片葉子,浸在盛有熱水的燒杯中,觀察。

  現象:從上下表皮上冒出了氣泡,且下表皮冒出的氣泡多

  結論:水以氣體形式從葉的上下表皮中散發出來的,這就是蒸騰作用。而且,下表皮散發出來的水分要多於上表皮散發出來的水分。

  3.提出問題:水又是從上下表皮的什麼地方散發出來?

  組織學生開展“觀察植物葉表皮的氣孔”實驗:

  (1)製作葉表皮的臨時裝片

  (2)用低倍鏡觀察葉表皮

  (3)畫圖

  總結實驗,對學生的實驗過程和實驗報告完成情況作評價,對一些學生的實驗失敗進行分析,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分析葉表皮、氣孔的結構。

  4.氣孔的結構

  多媒體展示圖片並講解:葉表皮的結構

  多媒體展示圖片並講解:氣孔的結構

  當保衛細胞吸水膨脹時,較薄的外側細胞壁容易伸長,引起整個保衛細胞向外側彎曲,於是氣孔就開放了;當保衛細胞失水時,整個細胞的體積縮小了。

  氣孔的張開或閉合可以調節蒸騰量的大小使植物體內經常持著適量的水分。

  5.綠色植物的蒸騰作用過程,多媒體展示圖片,並用一個FLASH動畫演示

  講述:科學家們測定,植物體因蒸騰作用而散失的水量是驚人的。

  例如:一株玉米一生中要消耗200千克以上的水,其中,只有1%左右的水真正用於各種生理活動和保留在植物體內,而99%左右的水則被蒸騰掉了。

  問題引入:“根吸收進來的水,絕大部分都散失掉了。這不是一種很大的浪費嗎?”

  (三).蒸騰作用的意義

  讓學生現場體會一:給每位學生分發酒精棉球,在手上塗抹酒精,會有什麼感覺?為什麼?

  請學生說出體會並解釋:塗抹酒精的手感到涼爽。這是因為酒精蒸發會帶走手上的熱量。

  意義1、蒸騰作用同樣可以降低植物體的溫度,使植物體不至於在炎熱的夏天受高溫的傷害。這是因為透過植物體內水分的散失,帶走了植物體內一部分熱量的緣故。

  讓學生現場體會二:(分發給每位學生半杯橙汁和吸管)我們用塑膠管喝飲料時,如果嘴不用力吸,飲料能進入到口中嗎?為什麼?

  請學生說出體會並解釋:不能。因為缺少使飲料沿著吸管上升的動力。

  意義2、蒸騰作用同樣可以促進根對水分的吸收,原因何在?這是因為葉片裡的水分蒸騰出去之後,葉肉細胞缺水,就要吸收葉脈中導管裡的水分,從而促進水分從根透過導管上升到葉裡,這也促使根從土壤中吸收了水分。

  感受:我們喝飲料時,吸入的不僅是水,還有溶入其中的無機鹽、糖分等

  意義3、促進植物體內水分和無機鹽的運輸。這是因為無機鹽只有溶解在水裡,才能被根吸收。導管中的水分裡就溶解有各種無機鹽,所以隨著水分在導管中的上升,無機鹽也隨著上升,並且最終進入到葉片。

  (四).綠色植物在生物圈水迴圈中的作用(FLASH動畫)

  總結:綠色植物透過蒸騰作用,將大量的水分以蒸汽的形式送入大氣,然後以降水的形式落到地面。這些降水一部分滲入地下,一部分流如海洋湖泊,還有一部分被植物吸收,經蒸騰作用再返回大氣。

  (五).愛護植被,綠化家園

  1.請同學上臺扮演主持人,播報昨日“新聞”:

  xxxx年,長江兩岸經歷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的侵襲。調查表明,由於長江上游森林覆蓋率由建國初期的35%下降為10%,長期的濫砍亂伐,毀壞了大片的生態保護林造成嚴重的水土流失,使河水變渾、河床升高是造成洪水的重要原因之一。由此可見一片森林就是一座綠色水庫,綠色植物對生物圈的水迴圈有重要作用。

  2.算算賬:一棵樹的價值

  一棵樹到底值多少錢?印度加爾各答農業大學的教授德斯先生對一棵樹算了兩筆賬:“一顆正常生長50年的樹,按市場上的木材價值計算,那麼最多值300多美元。但是,如果按照它的生態價值來計算,其價值卻多得多。據粗略估算,一顆生長了50年的樹,每年可以生產出價值3 1250美元的氧氣和價值2 500美元的蛋白質,可以減輕大氣汙染價值6 2500美元,涵養水源價值37 500美元,為鳥類及其他動物提供繁衍場所價值31 250美元。將這些價值綜合在一起,一棵樹的價值就是165 000美元了。

  3.保護自然遺產

  人類從森林古猿發展而來,森林是人類誕生的搖籃。但到20世紀中葉,全球森林減至40億公頃,至1980年僅有20億公頃,人均森林面積為工業革命開始時的1/80。生態學家認為,森林是地球上最寶貴的自然遺產,20世紀人類對森林的亂砍濫伐使這一寶貴資源受到“傷筋動骨”的損害。森林破壞帶來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生物多樣性減少等其他生態災難。綠色代表著生命,代表著希望,代表著未來。植樹造林,綠化祖國。

  透過以上的活動,來增強同學們保護森林,保護環境的情感意識。

  教學反思

  課後學生反應,整個上課的過程不僅是學生在聽老師講,而是同學們在“做”,不會開小差,思想很集中,上課的積極性很高,一改以往的“被動聽課”為“積極主動的過程參與”,親身經歷的事情很難忘,與之相聯絡的知識也就掌握得很牢。

  在教學中老師要充分尊重學生,包括尊重學生的思維。記得讓學生喝飲料感受吸力時,有個學生說:“吹,也能把飲料吹到嘴巴里”。我當時感覺該生瞎扯,然後對他說:“那請你吹給我們看看”。學生說杯子裡的不行,要密封的剩下半盒的。課後我按照他的說法做了一下,果然如此。吸,是減少口腔裡的空氣壓力;吹,是增加飲料盒裡的壓力,都是造成壓力差。所以,老師雖然年齡大,知道的、經歷的不一定就多,師生間的學習是相互的。

生物教案:生物圈2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能舉例說明人類的哪些活動能改善生態環境,哪些活動會破壞生態環境。

  能力目標:

  1.透過利用報刊、書籍、網際網路等媒體收集有關人類活動對生態環境影響的資料,培養學生收集和提取有用資訊的能力,並激發學生關注生物資訊的興趣。

  2.透過對資訊資料的分析,培養學生分析資料、判斷是非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透過分析人類活動對生態環境的影響,能認同人類活動對生物圈的影響,並且能夠認識到每個人都有保護生物圈的責任。

  教學重點

  1.分析人類活動對生態環境造成破壞的例項。

  2.認同人類活動對生物圈的影響,形成環境保護意識。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形成環境保護意識。

  教學方法

  分析討論。

  課前準備

  師生共同收集有關人類活動對生態環境造成影響(正、反兩方面)的資料。

  教學過程

  【創設情境,引入課題】

  生感受生物圈的美,和自己生活在其中的快樂與幸福。

  學生列舉一些人類活動對環境造成正面影響的例項。如:植樹造林、生態農業、三峽工程、三北防護林工程等等。

  師生共同分析正面影響例項在改善生態環境方面所引起的積極作用。

  教師:人類活動對生物圈的影響都是這般美好嗎?

  學生:不是的,有的活動會破壞生態環境,對生物圈造成不利影響。

  教師:現在,我們就一起來關注一下人類活動對生物圈的影響,尤其是對環境造成破壞的影響。

  【問題引導,自主探究】

  教師展示環境遭到破壞的資料,如荒蕪的草原,西北挖掘甘草後的遍地是坑的土地,黑水淤泥的河流,海鳥被石油包裹的慘景等等,重點集中在課本112頁的四幅圖片:“罪惡的偷伐”、“沙塵暴滾滾襲來”、“小鳥何辜”、“何日重現太湖美”。

  學生以四人小組為單位,圍繞以下問題展開討論和交流。

  1.森林遭到了嚴重濫伐後居民的生存環境將會發生哪些變化動植物的生活將受到什麼樣的影響?

  2.分析一下沙塵暴的起因中哪些是與人類活動有關的?這將產生怎樣的後果?

  3.除了用網捕殺外,有些人還用哪些手段殘害鳥類?如果鳥類日益減少,自然環境交會發生哪些變化?這些人為什麼要這樣做呢?

  4.請你分析一下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有哪些?假如你是當地的一名負責人你將採取哪些措施?

  【展示交流,釋疑解惑】學生交流探究成果,並結合自己在研究過程中收集的一些有關方面的資料,進行進一步分析探究。

  教師強調:

  1.森林在環境保護中所起的防風固沙、涵養水源、保持水土、調節氣候、保護野生動物和美化環境等作用。另外,森林還能吸收有毒氣體和放射性物質。監測大氣汙染,驅菌和殺菌,消減噪聲。

  2.太湖出現的這種現象叫“水華”,也叫水花、藻花,是湖泊、池塘等淡水水體中某些藍藻過度生長的水汙染現象。主要是由於氮、磷等植物營養元素過多所致。流入湖裡的汙水、廢水中的有機物會被微生物分解成含氮、含磷的無機鹽,為藍藻生長提供營養。藍藻大量發生時,水面形成一層厚厚的綠色藻層,並釋放出有毒物質,殺死水中的魚蝦等動物。藍藻和水生動物死亡後,會被微生物分解,從而消耗大量的水中溶解氧,導致水體產生惡臭。如果這種現象發生在海里,就叫“赤潮”。

  【視野拓展,感悟提升】

  1.在我們生活的周圍有哪些破壞環境的例項,假如你是泰安市市長,你將採取什麼措施治理泰安?

  2.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公民,我們應該對自己提出怎樣的要求呢?

  (投影柔美的“思鄉”曲下的泰安風貌片做背景,美麗的泰山風光進一步激發了學生作為泰安人的自豪感,更加愛我泰安,爭做環保小衛士。)

  引導學生暢所欲言,激勵學生積極行動起來,投身到保護生物圈的行列中去。

  閱讀課本113頁的“生物入侵及其危害”,進行分析討論:

  1.保護野生生物和警惕生物入侵相矛盾嗎?

  2.野生生物對生態環境以及對人類的影響都是正面的嗎?

  3.我們應該如何看待野生生物的價值?

  【鞏固訓練,自我檢測】

  1.完成鞏固訓練,進行自我檢測。

  2.推薦學生代表回答,學生互評。(個別題目說出做題思路)

生物教案:生物圈3

  教學過程

  引 言:

  一個人一天平均消耗一千克氧氣,地球上有六十多億人,每天要消耗60多億千克的氧氣,同時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為什麼我們沒有感覺到缺氧呢?以此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創設問題情景,匯入新課。

  第一部分:光合作用產生氧氣

  教師出示事先準備好的實驗裝置,請同學觀察金魚藻在光下放出氧氣這一現象。在觀察的基礎上請學生思考氣體的成分,根據自己已有的知識做出假設,並思考驗證方法。(可提示學生:氧氣能夠助燃。)師生雙方根據學生提出的方法對氣體的成分進行實驗,得出結論:光合作用產生氧氣。

  第二部分: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作為原料

  教師利用展示普利斯特利的三個實驗。請學生分組討論下列問題:

  1.把點燃的蠟燭和活著的小白鼠分別放進密閉的容器,蠟燭為什麼會熄滅?小白鼠為什麼死掉?

  2.點燃的蠟燭或小白鼠與綠色植物分別從對方那裡得到了什麼?

  3.普利斯特利為什麼要設計三個實驗?

  透過對以上三個問題特別是最後一個問題的討論,培養學生綜合看問題的意識,並讓學生初步得出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作為原料的結論。小組討論的過程中,教師巡視並參與到小組的討論中,注意讓每一個學生都要參與討論。小組交流的過程中,教師鼓勵其他小組大膽的發表不同的意見,培養學生敢於質疑、敢於爭論的科學作風。

  探究活動:教師出示討論提綱:

  1.這個實驗中除二氧化碳以外能否出現別的變數?

  2.如何確保實驗中只有二氧化碳一個變數?

  3.你認為對照實驗應該如何設計?

  4.你準備選取哪些材料用具?如何應用?

  學生根據討論提綱進行分組討論,每一小組根據自己討論的結果制定探究計劃,實施探究。因為本實驗設計難度較大,需注意的問題較多,所以教師在此透過討論提綱為學生降低學習難度。然而本實驗又是本冊書中最後一個探究實驗,要求學生能較為獨立地完成探究活動,以考察學生對各項綜合技能的運用情況,所以教師出示討論提綱後並沒有在全班給予統一答案,而是讓各小組根據自己的理解情況獨立設計井完成探究活動。

  探究活動:在教師主持下學生交流探究報告,教師與學生根據討論提綱共同分析實驗設計的合理性及嚴謹性。教師對每個小組實驗的合理方面都給予充分的肯定;對於實驗結果與假設不一致的,與其他小組一起幫助他們分析原因,並請他們在以下三種方案中做出選擇:(1)否定原來假設,得出與假設相反的結論;(2)按照原來的實驗方案重做一遍,檢驗自己的實驗結果是不是可以重複;(3)重新設計實驗方案,並透過實驗重新檢驗假設。交流結束後,教師請每一個小組的組員對在活動中的表現進行自評與互評,並結合教師的評價作為一個階段性成績收錄入學生成長檔案袋中。

  第三部分:光合作用及光合作用與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教師引導學生回顧學過的有關光合作用的實驗,(光合作用在光下製造有機物。光合作用產生氧氣、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作為原料,以及光合作用進行的條件和地點)請學生討論後根據光合作用的實驗對光合作用做一個初步的小結。(學生歸納)教師進一步完善光合作用的概念並利用展示光合作用的公式。在瞭解了光合作用的概念及公式後,教師請學生思考:由光合作用的公式來分析,同學們能闡述一下光合作用對於生物圈的意義嗎?(學生討論後回答:光合作用可以提供食物,產生氧氣供生物呼吸,把太陽能轉化成我們可以直接利用的能量等等)教師對以上回答予以充分肯定,然後指出:光合作用除了以上種種好處外,還有非常關鍵的一點就是維持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接著教師出示129頁的系列資料請學生比較分析。(學生比較分析,對於綠色植物在維持碳氧平衡方面的重要性有了初步瞭解)在此基礎上教師請學生進一步思考:

  1.碳-氧平衡會被打破嗎?出現什麼樣的情況會打破碳-氧平衡?我們應該採取何種措施來預防?

  2.你認為二氧化碳增多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3.如果環境中的二氧化碳過多,會對生物圈造成什麼影響?請你預測一下。

  (學生對以上問題進行分組討論,發言交流)透過對以上問題的討論交流,加深了學生對綠色植物在維持碳-氧平衡方面重要性的理解,並提高了學生的環保意識。

  第四部分:光合作用在農業生產上的應用

  教師利用逐一展示,三種不同種植密度的植株結出的果實。請學生分析植株結果情況與種植密度之間的關係,並思考它們這種差異與光合作用的內在聯絡。(學生思考後得出結論:合理密植會使植物充分利用單位面積上的光照,而不會造成浪費。)教師請學生進一步思考:你知道農業上還採取哪些措施來充分利用光照提高產量嗎?(學生思考回答)

  第五部分:課堂小結

  教師用親切的語言與學生進行交流:你認識了光合作用了嗎?你知道綠色植物對於生物圈的重要意義了嗎?讓學生對本節課的重要內容再做一個簡單的回顧。

生物教案:生物圈4

  第五章綠色植物與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教學過程引言:一個人一天平均消耗一千克氧氣,地球上有六十多億人,每天要消耗60多億千克的氧氣,同時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為什麼我們沒有感覺到缺氧呢?以此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創設問題情景,匯入新課。第一部分:光合作用產生氧氣教師出示事先準備好的實驗裝置,請同學觀察金魚藻在光下放出氧氣這一現象。在觀察的基礎上請學生思考氣體的成分,根據自己已有的知識做出假設,並思考驗證方法。(可提示學生:氧氣能夠助燃。)師生雙方根據學生提出的方法對氣體的成分進行實驗,得出結論:光合作用產生氧氣。

  第二部分: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作為原料

  教師利用課件展示普利斯特利的三個實驗。請學生分組討論下列問題:1.把點燃的蠟燭和活著的小白鼠分別放進密閉的容器,蠟燭為什麼會熄滅?小白鼠為什麼死掉?2.點燃的蠟燭或小白鼠與綠色植物分別從對方那裡得到了什麼?3.普利斯特利為什麼要設計三個實驗?透過對以上三個問題特別是最後一個問題的討論,培養學生綜合看問題的意識,並讓學生初步得出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作為原料的結論。小組討論的過程中,教師巡視並參與到小組的討論中,注意讓每一個學生都要參與討論。小組交流的過程中,教師鼓勵其他小組大膽的發表不同的意見,培養學生敢於質疑、敢於爭論的科學作風。

  探究活動:教師出示討論提綱:

  1.這個實驗中除二氧化碳以外能否出現別的變數?2.如何確保實驗中只有二氧化碳一個變數?3.你認為對照實驗應該如何設計?4.你準備選取哪些材料用具?如何應用?學生根據討論提綱進行分組討論,每一小組根據自己討論的結果制定探究計劃,實施探究。因為本實驗設計難度較大,需注意的問題較多,所以教師在此透過討論提綱為學生降低學習難度。然而本實驗又是本冊書中最後一個探究實驗,要求學生能較為獨立地完成探究活動,以考察學生對各項綜合技能的運用情況,所以教師出示討論提綱後並沒有在全班給予統一答案,而是讓各小組根據自己的理解情況獨立設計井完成探究活動。探究活動:在教師主持下學生交流探究報告,教師與學生根據討論提綱共同分析實驗設計的合理性及嚴謹性。教師對每個小組實驗的合理方面都給予充分的肯定;對於實驗結果與假設不一致的,與其他小組一起幫助他們分析原因,並請他們在以下三種方案中做出選擇:(1)否定原來假設,得出與假設相反的結論;(2)按照原來的實驗方案重做一遍,檢驗自己的實驗結果是不是可以重複;(3)重新設計實驗方案,並透過實驗重新檢驗假設。交流結束後,教師請每一個小組的組員對在活動中的表現進行自評與互評,並結合教師的評價作為一個階段性成績收錄入學生成長檔案袋中。

  第三部分:光合作用及光合作用與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教師引導學生回顧學過的有關光合作用的實驗,(光合作用在光下製造有機物。光合作用產生氧氣、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作為原料,以及光合作用進行的條件和地點)請學生討論後根據光合作用的實驗對光合作用做一個初步的小結。(學生歸納)教師進一步完善光合作用的概念並利用課件展示光合作用的公式。在瞭解了光合作用的概念及公式後,教師請學生思考:由光合作用的公式來分析,同學們能闡述一下光合作用對於生物圈的意義嗎?(學生討論後回答:光合作用可以提供食物,產生氧氣供生物呼吸,把太陽能轉化成我們可以直接利用的能量等等)教師對以上回答予以充分肯定,然後指出:光合作用除了以上種種好處外,還有非常關鍵的一點就是維持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接著教師出示129頁的系列資料請學生比較分析。(學生比較分析,對於綠色植物在維持碳氧平衡方面的重要性有了初步瞭解)在此基礎上教師請學生進一步思考:1.碳-氧平衡會被打破嗎?出現什麼樣的情況會打破碳-氧平衡?我們應該採取何種措施來預防?2.你認為二氧化碳增多的主要原因有哪些?3.如果環境中的二氧化碳過多,會對生物圈造成什麼影響?請你預測一下。(學生對以上問題進行分組討論,發言交流)透過對以上問題的討論交流,加深了學生對綠色植物在維持碳-氧平衡方面重要性的理解,並提高了學生的環保意識。

  第四部分:光合作用在農業生產上的應用

  教師利用課件逐一展示,三種不同種植密度的植株結出的果實。請學生分析植株結果情況與種植密度之間的關係,並思考它們這種差異與光合作用的內在聯絡。(學生思考後得出結論:合理密植會使植物充分利用單位面積上的光照,而不會造成浪費。)教師請學生進一步思考:你知道農業上還採取哪些措施來充分利用光照提高產量嗎?(學生思考回答)

生物教案:生物圈5

  知識目標:

  1、 瞭解生物圈有哪些價值。

  2、 明確人類應怎樣合理利用生物圈中的資源。

  自學內容

  一人類的生存依賴於生物圈:

  1舉出幾種生活用品來自哪裡?看與生物圈的關係如何?

  2總結一下生物圈有哪些價值?

  二人類對生物圈中資源的合理利用:

  1、自然資源根據是否再生,分為哪兩種?各舉3例。

  2、怎樣合理利用資源,實現可持續性發展?

  你存在哪些疑問?

  視野拓展:

  1、面對全球的能源危機,我們應該怎麼辦?

  2、亂砍亂伐樹木,會造成哪些危害?

  達標檢測

  1、下列哪項不是人類活動對生物圈的影響?

  A 使水土流失,土地質量下降 B森林資源匱乏,許多物種瀕臨滅絕

  C環境汙染 D恐龍的滅絕

  2、目前世界上干擾生態環境最嚴重的是:

  鼠害 颱風 地震 人類

  3、維護生物圈穩定的根本產生措施是:

  A減少環境汙染 B保護、恢復、擴大森林資源

  C控制人口增長 D 擬訂環保守則

  4、下列哪一項不是森林的作用?

  A減弱噪音,防止火山噴發 B涵養水源,增加降水量

  C保持水土,防風固沙 D製造氧氣,淨化空氣

  5、近年來,長江水的含沙量逐年增加,水質變渾著,其原因是:

  A河道不流暢 B雨量過大

  C上游過度開發,植被嚴重破壞 D沿江圍湖造田

  6、大面積植樹造林,對改善氣候有什麼好處?

生物教案:生物圈6

  教學過程

  引言:一個人一天平均消耗一千克氧氣,地球上有六十多億人,每天要消耗60多億千克的氧氣,同時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為什麼我們沒有感覺到缺氧呢?以此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創設問題情景,匯入新課。

  第一部分:光合作用產生氧氣

  1.教師出示事先準備好的實驗裝置,請同學觀察金魚藻在光下放出氧氣這一現象。

  2.在觀察的基礎上請學生思考氣體的成分,根據自己已有的知識做出假設,並思考驗證方法。(可提示學生:氧氣能夠助燃。)

  3.師生雙方根據學生提出的方法對氣體的成分進行實驗,得出結論:光合作用產生氧氣。

  第二部分: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作為原料

  (一)教師利用課件展示普利斯特利的三個實驗

  1.請學生分組討論下列問題:

  (1)把點燃的蠟燭和活著的小白鼠分別放進密閉的容器,蠟燭為什麼會熄滅?小白鼠為什麼死掉?

  (2)點燃的蠟燭或小白鼠與綠色植物分別從對方那裡得到了什麼?

  (3)普利斯特利為什麼要設計三個實驗?

  2.透過對以上三個問題特別是最後一個問題的討論,培養學生綜合看問題的意識,並讓學生初步得出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作為原料的`結論。

  小組討論的過程中,教師巡視並參與到小組的討論中,注意讓每一個學生都要參與討論。

  小組交流的過程中,教師鼓勵其他小組大膽的發表不同的意見,培養學生敢於質疑、敢於爭論的科學作風。

  (二)探究活動:教師出示討論提綱

  1.這個實驗中除二氧化碳以外能否出現別的變數?

  2.如何確保實驗中只有二氧化碳一個變數?

  3.你認為對照實驗應該如何設計?

  4.你準備選取哪些材料用具?如何應用?

  學生根據討論提綱進行分組討論,每一小組根據自己討論的結果制定探究計劃,實施探究。

  因為本實驗設計難度較大,需注意的問題較多,所以教師在此透過討論提綱為學生降低學習難度。然而本實驗又是本冊書中最後一個探究實驗,要求學生能較為獨立地完成探究活動,以考察學生對各項綜合技能的運用情況,所以教師出示討論提綱後並沒有在全班給予統一答案,而是讓各小組根據自己的理解情況獨立設計井完成探究活動。

  (三)探究活動:在教師主持下學生交流探究報告,教師與學生根據討論提綱共同分析實驗設計的合理性及嚴謹性。

  教師對每個小組實驗的合理方面都給予充分的肯定;對於實驗結果與假設不一致的,與其他小組一起幫助他們分析原因,並請他們在以下三種方案中做出選擇:

  (1)否定原來假設,得出與假設相反的結論;

  (2)按照原來的實驗方案重做一遍,檢驗自己的實驗結果是不是可以重複;

  (3)重新設計實驗方案,並透過實驗重新檢驗假設。

  交流結束後,教師請每一個小組的組員對在活動中的表現進行自評與互評,並結合教師的評價作為一個階段性成績收錄入學生成長檔案袋中。

  第三部分:光合作用及光合作用與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教師引導學生回顧學過的有關光合作用的實驗,(光合作用在光下製造有機物。光合作用產生氧氣、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作為原料,以及光合作用進行的條件和地點)請學生討論後根據光合作用的實驗對光合作用做一個初步的小結。(學生歸納)

  教師進一步完善光合作用的概念並利用課件展示光合作用的公式。、在瞭解了光合作用的概念及公式後,教師請學生思考:由光合作用的公式來分析,同學們能闡述一下光合作用對於生物圈的意義嗎?(學生討論後回答:光合作用可以提供食物,產生氧氣供生物呼吸,把太陽能轉化成我們可以直接利用的能量等等)

  教師對以上回答予以充分肯定,然後指出:光合作用除了以上種種好處外,還有非常關鍵的一點就是維持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接著教師出示129頁的系列資料請學生比較分析。(學生比較分析,對於綠色植物在維持碳氧平衡方面的重要性有了初步瞭解)

  在此基礎上教師請學生進一步思考:

  1.碳-氧平衡會被打破嗎?出現什麼樣的情況會打破碳-氧平衡?我們應該採取何種措施來預防?

  2.你認為二氧化碳增多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3.如果環境中的二氧化碳過多,會對生物圈造成什麼影響?請你預測一下。

  (學生對以上問題進行分組討論,發言交流)透過對以上問題的討論交流,加深了學生對綠色植物在維持碳-氧平衡方面重要性的理解,並提高了學生的環保意識。

  第四部分:光合作用在農業生產上的應用

  教師利用課件逐一展示,三種不同種植密度的植株結出的果實。請學生分析植株結果情況與種植密度之間的關係,並思考它們這種差異與光合作用的內在聯絡。(學生思考後得出結論:合理密植會使植物充分利用單位面積上的光照,而不會造成浪費。)

  教師請學生進一步思考:你知道農業上還採取哪些措施來充分利用光照提高產量嗎?(學生思考回答)

  第五部分:課堂小結

  教師用親切的語言與學生進行交流:你認識了光合作用了嗎?你知道綠色植物對於生物圈的重要意義了嗎?讓學生對本節課的重要內容再做一個簡單的回顧。

生物教案:生物圈7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①闡明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過程中氣體變化;

  ②認識綠色植物在維持生物圈中碳—氧平衡方面的重要作用。

  2、技能目標

  透過分析、設計實驗完成本節探究活動,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不斷探究新知識的精神,養成實事求是、嚴謹的科學態度;培養學生愛護綠色植物,熱愛大自然,保護環境的美好感情。

  【重難點】:

  重點:

  1、進一步探究光合作用的實質。

  2、認識綠色植物在維持碳—氧平衡方面的重要作用。

  難點:

  設計並分析“檢驗二氧化碳是否真的是光合作用的原料”的實驗。

  【教學準備】:

  影片、二氧化碳檢驗裝置、氧氣檢驗裝置、掛圖

  【教學過程】:

  【匯入】

  師:我們腳下的地球如同一艘大船航行在宇宙中,有著穩定的生態系統,多少億年來這船上的生命生生不息,沒有因為物質耗盡而崩潰。未來人類一定會離開這個搖籃,進行載人深空探測和地外星球定居與開發。想象一下,現在我們把門窗都密閉,教室就是我們長時間、遠距離乘坐的宇宙飛船或太空基地,一段時間後最先出現的會是什麼問題?又是為什麼?

  學生討論

  :如果我們現在就把教室密封,由於大家的呼吸不斷產生二氧化碳、消耗氧氣,不要1天時間,最先出現的問題是缺氧窒息。這是因為教室這個密閉系統裡只有人和一些微生物,缺少綠色植物等構建一個穩定的生態系統。

  下面,我們觀看新聞影片(“長期載人航天飛行環控生保技術取得重大進展” http://tv.people.com.cn/n/20xx/1203/c61600-19777895.html),我國的科技工作者正在進行這方面的研究。請認真觀看,準備回答兩個問題:

  1、實驗艙中如何做到水利用的平衡?

  2、實驗艙中試驗者呼吸所需的氧氣來源、排出的二氧化碳如何解決?

  學生回答

  :全世界的生物呼吸和燃料燃燒消耗氧氣平均為10 000千克/秒,而我們生活的大氣層中氧氣只佔21%,按照現有的消耗速度只能維持3 000年,可是,許多年過去了,而大氣中的氧氣含量並沒有減少,這是為什麼呢?

  學生回答:是由於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氣】

  :在初一,我們已經學習了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請回憶一下光合作用是怎樣的過程。

  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光合作用: 光

  二氧化碳 + 水 有機物 + 氧氣

  葉綠體

  綠色植物光合作用原料中的二氧化碳和產物中的氧氣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生物圈碳——氧平衡”所涉及的兩種物質,下面分別進行探討。

  【探究一】驗證綠葉在光下吸收二氧化碳

  :先探究二氧化碳,生物在呼吸作用中產生的二氧化碳釋放到大氣中後,能夠作為光合作用的原料嗎?這就要透過實驗來探究,探究如何“驗證綠葉在光下吸收二氧化碳”。

  這個實驗有幾個變數?回憶一下上一節課“葉的蒸騰作用實驗”有幾個變數,變數是什麼?如何設計實驗?

  學生回答,教師總結,指出實驗設計的基本原則:科學性原則、單因子變數原則、對照性原則。這個實驗的變數有兩個:“光照”和“植物”。

  圖片展示實驗設計,分析探究結果。

  【大氣中二氧化碳——氧氣的平衡】

  在小環境中透過實驗,我們探究了綠色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氣,那麼放眼整個現實世界:生物圈中的二氧化碳——氧氣的平衡,綠色植物又起怎樣的作用呢?請看圖思考,討論:

  1、生物圈中的氧氣的主要來源是什麼?

  2、生物圈中的二氧化碳是怎樣進入生物體內的?

  3、綠色植物對維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重要嗎?說說你的理由。

  學生討論,教師總結,板書:

  呼吸作用、燃燒等

  有機物 + 氧氣 二氧化碳 + 水

  綠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製造氧,超過了自身呼吸作用對氧的需要,其餘的氧氣都以氣體形式排到了大氣中;綠色植物還透過光合作用,不斷消耗大氣中的二氧化碳,這樣就維持了生物圈中二氧化碳——氧氣的相對平衡,簡稱碳—氧平衡。

  一個人一天平均吸入25千克空氣,消耗其中約1千克氧。當空氣中的氧含量下降到7%~8%時,人就會昏迷、窒息、甚至死亡。有人曾做過這樣的計算:1公頃樹林的葉片的總面積約為50000~70000平方米,每天能吸收150~500千克的二氧化碳,放出60~400千克的氧氣。可見綠色植物在維持碳—氧平衡方面的作用是多麼重要。

  從19世紀後半葉起,隨著工廠、汽車、飛機、輪船等迅速增多,人類大量使用化石燃料,排入大氣的二氧化碳大量增加,已經出現超出生物圈自動調節能力的趨勢。要維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一方面,要尋求國際合作,限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另一方面,綠色植物的作用顯得更加重要了。作為生物圈中的一員—人類,為了我們的生活環境空氣永遠清新,我們應該做些什麼?

  學生回答: 參加綠化校園或社群活動,植樹造林綠化祖國。

  結束:

  課後拓展練習:請你預測一下,如果環境中的二氧化碳再繼續增多,將會使我們的生活環境發生什麼變化,對人類有什麼影響?

生物教案:生物圈8

  目標:1.舉例說明生命活動建立在細胞的基礎之上;

  2.說出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認同細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統。

  目標:培養分析較複雜的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的。

  重點與難點:生命活動建立在細胞的基礎之上;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

  自主學案

  一、任何的生命活動都離不開細胞

  1.病毒的生命活動離不開細胞

  ⑴病毒_________細胞結構,只能營______生活,只有在 內才具有生命現象。根據宿主不同,病毒可分為______病毒(如菸草花葉病毒)、______病毒(如雞瘟病毒)、______病毒(噬菌體)。

  ⑶SARS病毒破壞人的 等處的細胞;乙肝病毒破壞___細胞;脊髓灰質炎病毒破壞____________,導致小兒麻痺症;HIV破壞 ,使人喪失免疫力。

  2.單細胞生物如草履蟲、眼蟲、細菌、藍藻、衣藻、酵母菌、瘧原蟲(引起人患瘧疾的病原體)等,_ __個細胞就是一個完整的個體,能完成相應的各種生命活動,如運動、攝食、繁殖、對刺激作出反應等。

  3.多細胞生物如人,由很多細胞構成,但其生命開始於一個細胞——_______,經過細胞分裂和分化,最後發育成成熟個體;在許多____________的密切配合下,生物體能完成一系列複雜的生命活動,如縮手反射、人的生殖和發育等。

  4.生物的運動、繁殖、生長和發育、應激性和穩態五個方面可以說明生命活動是建立在______基礎之上的,細胞是生物體______和______的基本單位。

  5.單細胞生物,如細菌、單細胞藻類、單細胞動物等,單個細胞就能完成各種生命活動。許多植物和動物是多細胞生物,它們依賴各種分化的細胞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一系列複雜的生命活動。例如,以_____ ___為基礎的生物與環境之間物質和能量的交換;以細胞增殖、分化為基礎的________;以細胞內________為基礎的遺傳與變異,等等。

  6. 不僅現存各種生物的________是在細胞內或在細胞參與下完成的,地球上最早出現的生命形式,也是具有________的單細胞生物。原始的單細胞生物經過漫長的________過程,演變為今天多種多樣的生物個體、________,生物與環境經過長期的相互作用,形成多姿多彩的生態系統和生機勃勃的生物圈。________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統。

  二、理解生命活動的結構層次

  1.生命系統的層次性及例項

  結構層次 概念 舉例

  細胞 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

  組織 由形態相似,結構、功能相同的細胞聯合在一起

  器官 不同的組織按照一定的次序結合在一起

  系統 是指彼此間相互作用,相互依賴的組分有規律地結合而形成的整體

  個體 由各種器官或系統協調配合完成複雜的生命活動的生物。

  單細胞生物由一個細胞構成生物體

  種群 在一定的自然區域內,同種生物的所有個體是一個種群

  群落 在一定的自然區域內,所有的種群組成一個群落

  生態系統 生物群落與它的無機環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統一整體

  生物圈 由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和這些生物生活的無機環境共同組成

  典型例題

  1.下列組合中,依次屬於種群、群落和生態系統的一組是

  ①生活在人大腸內的細菌 ②某一池塘中的全部魚類

  ③肺炎患者肺部的肺炎雙球菌 ④一根枯木及枯木上所有生物

  A.①②④ B. ②③④ C.③②① D.③①④

  2.生物學家認為病毒是生物,其主要理由是( )

  A.由蛋白質和核酸構成 B.能夠侵染其他生物

  C.能夠在寄主體內複製產生後代 D.具有細胞結構

  3.下列不屬於種群的是

  A.森林中的全部昆蟲 B.農田中的全部水稻

  C.草地上的全部中華狗尾草 D.海洋中的全部大黃魚

  4.農貿市場上有新鮮的白菜、蘿蔔、菠菜,活的雞、豬以及附在上面的細菌等生物,它們共同組成一個( )

  A.種群 B.群落 C.生態系統 D.以上都不是

  5.(選做)夏日,取池塘中的一滴水製成裝片,在顯微鏡下觀察,你會發現一些生物的存在,你確認它們是生物的根據是(列舉三點):

  (1) _______________;(2) ___________________;(3) _______________;

  第五章生物的生殖和發育

  第一節、生物的生殖

  一、生殖的型別

  名詞:1、生物的生殖:每種生物都能夠產生自己的後代,這就是~。

  2、無性生殖:是指不經過生殖細胞的結合,由母體直接產生出新個體的生殖方式。易保持親代的性狀。

  3、有性生殖:是指經過兩性生殖細胞(也叫配子)的結合,產生合子,由合子發育成新個體的生殖方式 高中地理。這是生物界中普遍存在的生殖方式,具有雙親的遺傳性,有更強的生活力和變異性。

  4、分裂生殖(單細胞生物特有):是生物體由一個母體分裂成兩個子體的生殖方式。如變形蟲、細菌、草履蟲。

  5、出芽生殖:母體→芽體→新個體,如水螅、酵母菌。

  6、孢子生殖:母體→孢子→新個體,如青黴、麴黴。

  7、營養生殖:植物的營養器官(根、莖、葉)發育為新個體,如馬鈴薯塊莖、草莓的匍匐莖,秋海棠等。

  8、嫁接:一種用植物體上的芽或枝,接到另一種有根系的植物體上,使接在一起的兩部分長成一個完整的新植物體的方法。

  9、植物組織培養技術:外植體(離體組織或器官)→消毒→接種→愈傷組織(組織沒有發生分化,只是一團薄壁細胞)→組織器官→完整植株。

  10、配子生殖:由親體產生的有性生殖細胞——配子,兩兩相配成對,互相結合,成為合子,再由合子發育成新個體的生殖方式,叫做~。

  11、卵式生殖:卵細胞與精子結合的生殖方式叫做~。凡是種子植物用種子進行繁殖時,都屬予卵式生殖。

  12、受精作用:精子與卵細胞結合成為合子的過程,叫做~。

  13、花粉管:是萌發的花粉粒內壁突出,從萌發孔伸出而形成的管狀結構。主要作用是將其攜帶的精子和其他內容物運至卵器或卵細胞內,以利於受精作用。

  14、雙受精:一個精子與卵細胞結合成為合子,又叫受精卵(染色體為2N);另一個精子與兩個極核結合成為受精極核(染色體為3N),這種被子植物特有的受精現象叫做雙受精。

  15、被子植物:凡是胚珠有子房包被著,種子有果皮包被著的植物,就叫做~。

  語句:1、凡是種子植物用種乎進行繁殖時,都屬予卵式生殖,因為要產生種子,必須經過雙受精作用,即一個精子與卵細胞結合,另一個精子與兩個極核結合。所以必然是卵式生殖。

  2、有性生殖產生的後代具雙親的遺傳特性,具有更大的生活能力和變異性,因此對生物的生存和進化具重要意義。

  3、無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根本區別是有無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

  4、植物組織培養的優點是:A、取材少,培養週期短,繁殖率高,便於自動化管理。B、便於花卉和果樹的快速繁殖、便於培養無病毒植物等方面得到廣泛應用。C、易保持親代的性狀。

  5、克隆:無性生殖中一種方式。克隆的特點是由一個生物體的一部分(包括細胞、組織、器官)形成一個完整的個體,克隆出來的個體以及同一無性繁殖系內的各個個體遺傳基礎在正常情況下完全相同。

  6、植物組織培養技術的原理是植物細胞的全能性,克隆技術是利用動物細胞核具有全能性。

  高中生物四種學習方法,精學精用

  1、分析和綜合的

  分析就是把的一個整體分解成各個部分來進行考察的一種方法,綜合是把的各個部分聯合成一個整體來進行考察的一種方法,分析和綜合是學中經常使用的重要方法,兩者密切聯絡,不可分割。只分析不綜合,就會見木而不見林;只綜合不分析,又會只見林而不見木。

  2、比較和歸類的方法

  比較是把有關的知識加以對比,以確定它們之間的相同點和不同點的思維方法。比較一般遵循兩條途徑進行:一是尋找出知識之間的相同之處,即異中求同;二是在尋找出了事物之間相同之處的基礎上找出不同之處,即同中求異。歸類是按照一定的標準,把知識進行分門別類的思維方法。生物學習中常採用兩種歸類法:一是科學歸類法,即從科學性出發,按照生物的本質特性進行歸類;二是實用歸類法,即從實用性出發,按生物的非本質屬性進行歸類。

  3、系統化和具體化的方法

  系統化就是把各種有關知識納入一定順序或體系的思維方法。系統化不單純是知識的分門別類,而且是把知識加以系統整理,使其構成一個比較完整的體系。在生物學學習過程中,經常採用編寫提綱、列出表解、繪製圖表等方式,把學過的知識加以系統地整理。

  具體化是把理論知識用於具體、個別場合的思維方法。在生物學學習中,適用具體化的方式有兩種:一是用所學知識應用於生活和生產實踐,分析和解釋一些生命現象;二是用一些生活中的具體事例來說明生物學理論知識。

  4、抽象和概括的方法

  抽象是抽取知識的非本質屬性或本質屬性的一種思維方法,抽象可以有兩種水平層次的抽象:一是非本質屬性的抽象;二是本質屬性的抽象。概括是將有關知識的非本質屬性或本質屬性聯絡起來的一種思維方法,它也有兩種水平層次:一是非本質屬性的概括,叫做感性概括;另一種是本質屬性的概括,叫做理性概括。

  細胞的多樣性和統一性知識點總結

  梳理:一、高倍鏡的使用步驟(尤其要注意第1和第4步)1. 在低倍鏡下找到物象,將物象移至(視野中央),2. 轉動(轉換器),換上高倍鏡。3 。調節(光圈)和(反光鏡),使視野亮度適宜。4. 調節(細準焦螺旋),使物象清晰。二、顯微鏡使用常識1調亮視野的兩種(放大光圈)、(使用凹面鏡)。2高倍鏡:物象(大),視野(暗),看到細胞數目(少)。低倍鏡:物象(小),視野(亮),看到的細胞數目(多)。3 物鏡:(有)螺紋,鏡筒越(長),放大倍數越大。目鏡:(無)螺紋,鏡筒越(短),放大倍數越大。三、原核與真核主要類群:原核生物:藍藻,含有(葉綠素)和(藻藍素),可進行光合作用。細菌:(球菌,桿菌,螺旋菌,乳酸菌)放線菌:(鏈黴菌)支原體,衣原體,立克次氏體真核生物:動物、植物、真菌:(青黴菌,酵母菌,蘑菇)等四、細胞學說1創立者:(施萊登,施旺)2內容要點:共三點。1.新細胞可以從老細胞中產生 2.一切動植物都由細胞發育而來,並由細胞和細胞產物所構成。 3.細胞是一個相對獨立的單位,既有他自己的生命,又對與其他細胞共同組成的整體的生命起作用。3揭示問題:揭示了(細胞統一性,高中語文,和生物體結構的統一性)。

  高中生物知識點歸納1

  1、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依次為:細胞→組織→器官→系統→個體→種群→群落→生態系統

  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統是細胞

  2、光學顯微鏡的操作步驟:對光→低倍物鏡觀察→移動視野中央(偏哪移哪)→

  高倍物鏡觀察:①只能調節細準焦螺旋;②調節大光圈、凹面鏡

  3、原核細胞與真核細胞根本區別為:有無核膜為界限的細胞核

  ①原核細胞:無核膜,無染色體,如大腸桿菌等細菌、藍藻

  ②真核細胞:有核膜,有染色體,如酵母菌,各種動物

  注:病毒無細胞結構,但有DNA或RNA

  4、藍藻是原核生物,自養生物

  5、真核細胞與原核細胞統一性體現在二者均有細胞膜和細胞質

  6、細胞學說建立者是施萊登和施旺,細胞學說建立揭示了細胞的統一性和生物體結構的統

  一性。細胞學說建立過程,是一個在科學探究中開拓、繼承、修正和發展的過程,充滿

  耐人尋味的曲折

  7、組成細胞(生物界)和無機自然界的化學元素種類大體相同,含量不同

  8、組成細胞的元素

  ①大量無素:C、H、O、N、P、S、K、Ca、Mg

  ②微量無素:Fe、Mn、B、Zn、Mo、Cu

  ③主要元素:C、H、O、N、P、S

  ④基本元素:C

  ⑤細胞乾重中,含量最多元素為C,鮮重中含最最多元素為O

  9、生物(如沙漠中仙人掌)鮮重中,含量最多化合物為水,乾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為蛋白質。

  10、(1)還原糖(葡萄糖、果糖、麥芽糖)可與斐林試劑反應生成磚紅色沉澱;脂肪可蘇丹III染成橘黃色(或被蘇丹IV染成紅色);澱粉(多糖)遇碘變藍色;蛋白質與雙縮脲試劑產生紫色反應。

  (2)還原糖鑑定材料不能選用甘蔗

  (3)斐林試劑必須現配現用(與雙縮脲試劑不同,雙縮脲試劑先加A液,再加B液)

  R

  11、蛋白質的基本組成單位是氨基酸,氨基酸結構通式為NH2—C—COOH,各種氨基酸的區

  H

  別在於R基的不同。

  12、兩個氨基酸脫水縮合形成二肽,連線兩個氨基酸分子的化學鍵(—NH—CO—)叫肽鍵。

  13、脫水縮合中,脫去水分子數=形成的肽鍵數=氨基酸數—肽鏈條數

  14、蛋白質多樣性原因:構成蛋白質的氨基酸種類、數目、排列順序千變萬化,多肽鏈盤曲摺疊方式千差萬別。

  15、每種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個氨基(—NH2)和一個羧基(—COOH),並且都有一個氨基和一個羧基連線在同一個碳原子上,這個碳原子還連線一個氫原子和一個側鏈基因。

  16、遺傳資訊的攜帶者是核酸,它在生物體的遺傳變異和蛋白質合成中具有極其重要作用,核酸包括兩大類:一類是脫氧核糖核酸,簡稱DNA;一類是核糖核酸,簡稱RNA,核酸基本組成單位核苷酸。

  17、蛋白質功能:

  ①結構蛋白,如肌肉、羽毛、頭髮、蛛絲

  ②催化作用,如絕大多數酶

  ③運輸載體,如血紅蛋白

  ④傳遞資訊,如胰島素

  ⑤免疫功能,如抗體

  18、氨基酸結合方式是脫水縮合:一個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與另一個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相連線,同時脫去一分子水,如圖:

  HOHHH

  NH2—C—C—OH+H—N—C—COOHH2O+NH2—C—C—N—C—COOH

  R1HR2R1OHR2

  19、

  DNA

  RNA

  全稱

  脫氧核糖核酸

  核糖核酸

  分佈

  細胞核、線粒體、葉綠體

  細胞質

  染色劑

  甲基綠

  吡羅紅

  鏈數

  雙鏈

  單鏈

  鹼基

  ATCG

  AUCG

  五碳糖

  脫氧核糖

  核糖

  組成單位

  脫氧核苷酸

  核糖核苷酸

  代表生物

  原核生物、真核生物、噬菌體

  HIV、SARS病毒

  20、主要能源物質:糖類

  細胞內良好儲能物質:脂肪

  人和動物細胞儲能物:糖原

  直接能源物質:ATP

  21、糖類:

  ①單糖:葡萄糖、果糖、核糖、脫氧核糖

  ②二糖:麥芽糖、蔗糖、乳糖

  ③多糖:澱粉和纖維素(植物細胞)、糖原(動物細胞)

  脂肪:儲能;保溫;緩衝;減壓

  22、脂質:磷脂:生物膜重要成分

  膽固醇

  固醇:性激素:促進人和動物生殖器官的發育及生殖細胞形成

  維生素D:促進人和動物腸道對Ca和P的吸收

  23、多糖,蛋白質,核酸等都是生物大分子,基本組成單位依次為:單糖、氨基酸、核苷酸。

  生物大分子以碳鏈為基本骨架,所以碳是生命的核心元素。

  自由水(95.5%):良好溶劑;參與生物化學反應;提供液體環境;運送

  24、水存在形式營養物質及代謝廢物

  結合水(4.5%)

  25、無機鹽絕大多數以離子形式存在。哺乳動物血液中Ca2+過低,會出現抽搐症狀;患急性腸炎的病人脫水時要補充輸入葡萄糖鹽水;高溫作業大量出汗的工人要多喝淡鹽水。

  26、細胞膜主要由脂質和蛋白質,和少量糖類組成,脂質中磷脂最豐富,功能越複雜的細胞膜,蛋白質種類和數量越多;細胞膜基本支架是磷脂雙分子層;細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動性和選擇透過性。

  將細胞與外界環境分隔開

  27、細胞膜的功能控制物質進出細胞

  進行細胞間資訊交流

  28、植物細胞的細胞壁成分為纖維素和果膠,具有支援和保護作用。

  29、製取細胞膜利用哺乳動物成熟紅細胞,因為無核膜和細胞器膜。

  30、葉綠體:光合作用的細胞器;雙層膜

  線粒體:有氧呼吸主要場所;雙層膜

  核糖體:生產蛋白質的細胞器;無膜

  中心體:與動物細胞有絲分裂有關;無膜

  液泡:調節植物細胞內的滲透壓,內有細胞液

  內質網:對蛋白質加工

  高爾基體:對蛋白質加工,分泌

  31、消化酶、抗體等分泌蛋白合成需要四種細胞器:核糖體,內質網、高爾基體、線粒體。

  32、細胞膜、核膜、細胞器膜共同構成細胞的生物膜系統,它們在結構和功能上緊密聯絡,協調。

  維持細胞內環境相對穩定

  生物膜系統功能許多重要化學反應的位點

  把各種細胞器分開,提高生命活動效率

  核膜:雙層膜,其上有核孔,可供mRNA透過

  結構核仁

  33、細胞核由DNA及蛋白質構成,與染色體是同種物質在不同時期的

  染色質兩種狀態

  容易被鹼性染料染成深色

  功能:是遺傳資訊庫,是細胞代謝和遺傳的控制中心

  34、植物細胞內的液體環境,主要是指液泡中的細胞液。

  原生質層指細胞膜,液泡膜及兩層膜之間的細胞質

  植物細胞原生質層相當於一層半透膜;質壁分離中質指原生質層,壁為細胞壁

  35、細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是選擇透過性膜

  自由擴散:高濃度→低濃度,如H2O,O2,CO2,甘油,乙醇、苯

  協助擴散:載體蛋白質協助,高濃度→低濃度,如葡萄糖進入紅細胞

  36、物質跨膜運輸方式主動運輸:需要能量;載體蛋白協助;低濃度→高濃度,如無機鹽

  離子

  胞吞、胞吐:如載體蛋白等大分子

  37、細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是選擇透過性膜,這種膜可以讓水分子自由透過,一些離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透過,而其他離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則不能透過。

  38、本質:活細胞產生的有機物,絕大多數為蛋白質,少數為RNA

  高效性

  特性專一性:每種酶只能催化一種成一類化學反應

  酶作用條件溫和:適宜的溫度 高中學習方法,pH,最適溫度(pH值)下,酶活性最高,

  溫度和pH偏高或偏低,酶活性都會明顯降低,甚至失

  活(過高、過酸、過鹼)

  功能:催化作用,降低化學反應所需要的活化能

  結構簡式:A—P~P~P,A表示腺苷,P表示磷酸基團,~表示高能磷酸鍵

  全稱:三磷酸腺苷

  高中生物必修1實驗:探究影響酶活性的因素

  原理:澱粉遇碘後,形成藍色的複合物。澱粉酶可以可以使澱粉水解成麥芽糖,麥芽糖遇碘後,不形成藍色的複合物。

  1、材料:新配置的澱粉酶溶液,新鮮肝臟研磨液,可溶性澱粉溶液,過氧化氫溶液等。

  2、步驟:

  (1)探究溫度對酶活性的影響

  溫度對酶活性的影響

  在溫度對酶活性的影響的實驗中 高中生物,三支試管的條件,除溫度外均相同。3號試管處在60℃的溫度條件下,酶活性最大,試管中的澱粉被分解,滴入碘液後不會變藍。2號試管的溫度條件是100℃, 這樣高溫度條件下,澱粉酶已失去活性,1號試管的溫度條件是O℃,低溫抑制澱粉酶的活性。所以2號和1號試管中的澱粉都沒有被分解,滴上碘液後都會變藍,此實驗可以證明;酶的催化作用需要適宜的溫度條件,溫度過高和過低都將影響酶的活性。

  (2)探究pH對酶活性的影響

  2號試管內加入了鹽酸,溶液的pH較低,3號試管內加入了氫氧化鈉,溶液的pH較高,在過低或過高pH環境中,過氧化氫酶失去活性,不能使過氧化氫分解,沒有氧氣產生而1號試管沒有加入酸或鹼,溶液近似中性,過氧化氫酶將過氧化氫分解成水和氧氣,使木條復燃。

  實驗2

  實驗現象記錄如下:1號試管有磚紅色沉澱生成,2號試管無磚紅色沉澱生成,3號試管無磚紅色沉澱生成。

  2號試管內加入了鹽酸,溶液的pH較低,3號試管內加入了氫氧化鈉,溶液的pH較高,在這樣的pH環境中,澱粉酶失去活性,不能使澱粉分解,所以試管中加人斐林試劑後並無磚紅色沉澱生成。1號試管內沒有加入酸或鹼,溶液近似中性,這樣的pH適於澱粉酶發揮催化作用,所以澱粉被分解並與斐林試劑反應,生成磚紅色沉澱。以上實驗可以證明,酶的催化作用需要適宜的pH,pH偏低或偏高都能影響酶的活性

  例、①酶濃度對酶促反應的影響:在底物足夠,其它條件固定的條件下,反應系統中不含有抑制酶活性的物質及其它不利於酶發揮作用的因素時,酶促反應的速度與酶濃度成正比,如下圖①所示。

  ②底物濃度對酶促反應的影響:在底物濃度較低時,反應速度隨底物濃度增加而加快,反應速度與底物濃度近乎:成正比,在底物濃度較高時,底物濃度增加,反應速度也隨之加快,但不顯著;當底物濃度很大且達到一定限度時,反應速度就達到一個最大值,此時即使再增加底物濃度,反應也幾乎不再改變。如下圖②所示。

  ③pH對酶促反應的影響:每一種酶只能在一定限度的pH範圍內才表現活性,超過這個範圍酶就會失去活性。其特點如下圖③中曲線變化所示。在一定條件下,每一種酶在某一定PH時活力最大,這個pH稱為這種酶的最適pH。

  ④溫度對酶促反應的影響:酶促反應在一定溫度範圍內反應速度隨溫度的升高而加快;但當溫度升高到一定限度時,酶促反應速度不僅不再加快反而隨著溫度的升高而下降。在一定條件下,每一種酶在某一定溫度時活力最大,這個溫度稱為這種酶的最適溫度,如下圖④所示。

  高中生物如何培養學生實驗能力

  摘要:我國對新世紀的生提出:“學會求知、學會做人、學會審美、學會創造、學會發展”的素質要求中,其核心是新時期的創新精神和創造。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實驗教學在教學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傳統的實驗教學往往是講,按照課本上和所講的要求進行驗證

  因此,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成了當今的首要任務。在進一步深化素質的今天,應該認真領會生物新課程標準精神,在生物教學中加強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筆者結合生物教學的實際,淺談在生物新課標下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體會和認識。

  一、教師教育觀念要轉變

  在生物教學中要解決的問題是教師教育觀念的轉變。生物教師肯定會注意到生物新課程與舊課程的顯著差別在於多了學生的參與,少了老師的說教。因此,生物教師應該認識到,教育不應該僅僅是訓練和灌輸的工具,它應該是發展認知的手段。素質教育的實施,將徹底改變以往的封閉式教學,教師和學生的積極性都得到了極大的尊重,由於學生積極參與,由於每個學生的創造性都受到重視,指令性和專斷的師生關係將難於維繫,教師的權威將不再建立在學生的被動與無知的基礎上,而是建立在教師藉助學生的積極參與以促進其充分發展的能力之上。

  二、在備課中要有意識地滲透創新教育的思想

  為了在生物課堂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教師在備課中就要在教學設計中始終滲透對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並且要制定適用於不同層次學生的多層次教學目標(即所制定的創新教育目標能夠使每一個學生都有所創新)。教師要在挖掘新課程教材的基礎上,精心設計有利於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教學切入點,這些切入點可以是教學難點和重點、演示實驗,也可以是生物學家的創新經歷和體驗,或者是學生自己的創新成果展示,以激發學生的求知和創新慾望。教師要善於引導和遷移學生的創新意識,以使其發展成為對科學真理的追求與探索。

  三、營造創新教育的課堂環境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注意營造和諧、民主的課堂教學氛圍,使師生交往的狀態達到最佳水平,以保證學生心情舒暢、思維敏捷,使各種和非的創新因子都處於最佳活動狀態,從而提高教學。當學生的思維活動和結論超出教師所設計和期望的軌道時,教師不應強行把學生的思維納入自己的思維模式之中,用自己或教材上的結論束縛學生的創新思維。教師要善於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歡迎學生與自己爭論,要給予學生髮表意見的機會,使學生逐步具有創新的意識。如在生物課堂教學過程中,某個學生提出了與教師截然不同的見解,教師不應該只是簡單的否定學生,而應引導學生審視其觀點,並得出正確的結論。這樣做可以保護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樹立起進行獨立及創新的自信心,使其創新思維處於活躍狀態。

  四、重視生物課堂中的實驗教學

  在生物課堂的實驗教學中,不僅要讓學生學會實驗的具體做法,掌握一些基本的實驗技能,還要引導學生學會研究生物問題的實驗,為培養他們的生物創新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礎。如常用的&ldquo 高中語文;控制條件”的實驗、“顯微觀察法”的實驗、“自然考察法”的實驗方法等。教師透過選擇典型的實驗(可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演示實驗、學生實驗等內容),透過多種實驗方案的設計、討論和辨析來培養學生的生物創新能力。

  五、注意課堂教學中學生創新人格的培養

  人們的價值觀念正經歷著從重視人的創造物的價值到重視人自身的價值的轉變,而對人的品質評價已趨向於提倡人的創造性、開拓型的性格。因此,我們最終應把創新能力的培養落實到學生創新人格的塑造上。凡是有利於創新活動的個性品質,都是創新需要的,這些個性品質稱之為創新個性。創新個性具有相當的完整性和永續性,對學生今後的發展將產生積極的和決定性的影響。

生物教案:生物圈9

  教學目標

  ①描述生物圈的範圍。

  ②說出生物圈為生物生存提供的基本條件。

  ③嘗試收集和分析資料。

  ④認同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園,我們應當瞭解和愛護這個家。

  難點和重點

  重點:

  ①生物圈為生物生存提供基本條件。

  ②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園,我們應當瞭解和愛護這個家。

  難點:收集和分析資料(因為收集和分析資料是科學探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學生開展探究活動,需要對圖片、文字和數字資料進行分析)。

  課前準備

  教師:有條件的學校可使用多媒體,展示宇宙中各大星球的外貌,從而和地球作出對比;沒有條件的學校可收集各大星球的資料,在課堂上給學生們講解,另外,還準備一個地球儀。

  學生:課前收集有關太陽系中各大星球的資料。

  教學設計

  生物圈的概念

  ①學生觀看生動的課件,然後根據自己在課下收集的資料,共同討論太陽系中各星球的狀況。

  ②學生們根據自己手中的地球儀,討論生物圈的範圍,然後總結生物圈的概念。

  ①教師透過展示課件,把一幅美麗的太空畫面展示在學生面前,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引出地球上生物圈的概念。

  ②教師事先讓學生們拿出地球儀,讓學生從直觀上了解生物圈的概念。

  生物圈的範圍

  1、學生分組開展競賽,看誰能用最短的時間、最精確的語言說出生物圈的範圍。

  2、生將自己的設想記錄下來,然後在全班評比最具創造獎若干名,日後進行一次模型比賽。

  3、教師組織學生開展競賽。

  4、教師佈置學生設計生物圈的模型。

  生物圈為生物生存提供基本條件

  ①學生髮揮自己的想像力和創造力,並且利用手頭的資料進行分析,討論,最後總結出結果。

  ②學生分別扮演動物和植物在各個星球上的生活狀況,表現出它們對食物、水、氧氣的依賴。

  教師佈置學生扮演角色,充分發揮他們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課下作業:

  請同學們根據今天所學的知識自己設計一個生物圈的簡易模型。

生物教案:生物圈10

  一、教學目標

  1、簡述什麼是微生物,列舉常見的微生物型別

  2、概述微生物的生活及其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3、探究我們身邊是否存在微生物

  二、課前準備

  1、提前一週準備學生活動“探究我們身邊是否存在微生物”的實驗材料,如用瓊脂製作無菌培養基

  2、提前準備用於課堂教學的細菌、真菌、病毒等的圖片和錄影資料

  三、課時安排:2課時

  四、教學重點:

  微生物及其種類、代謝方式及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繁殖特點

  五、教學難點:

  探究身邊是否存在微生物;微生物的代謝方式及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六、教學過程

  引入:食用的蘑菇是植物嗎?食物的腐敗與哪種生物有關?引起非典型肺炎(sars)的病原體是生物嗎?匯入本節課的學習主題。

  指出教材中p53圖18-2中的第三個圖是電鏡下看到的冠狀病毒。xx年春季在我國廣東、北京及世界許多地區流行的非典型肺炎(sars),其病原體就是冠狀病毒的變種(世界衛生組織xx年4月確定)。此處可結合預防“非典”,稍做展開。

  問題串:

  問題1:什麼是微生物?

  在生物圈中,凡是個體微小、結構簡單的低等生物,統稱為微生物。

  問題2:微生物生活在怎樣的環境中?

  微生物種類繁多,在生物圈中分佈廣泛。上至10000m的高空,深至11000m的海底,都有微生物存在。土壤裡有微生物生活需要的各種營養物質,是微生物的主要活動場所。動植物體表和體內的各種條件適宜微生物生活,也是微生物活動的重要場所。此外,科學家們在營養貧乏的岩石、礦山、荒漠都發現了微生物的蹤跡。

  問題3:微生物有哪些種類?

  大多數微生物是單細胞生物,如細菌、放線菌、支原體、立克次氏體、衣原體、藍藻、以及酵母菌、單細胞藻類等;少數微生物是多細胞生物,如各種黴菌和大型真菌等,此外,還有一些沒有細胞結構的微生物,如病毒、類病毒和朊病毒等。

  問題4:我們的身邊是否有微生物?

  〖學生活動〗探究我們身邊是否存在微生物

  微生物個體微小,我們無法用肉眼觀察到。如果製作一種培養基,為微生物生活提供需要的營養物質,微生物在培養基上會迅速繁殖和生長,並形成肉眼可見的微生物群落。根據這個原理,可以透過實驗探究我們身邊是否存在著微生物。

  【問題】

  組內圍繞“探究我們身邊是否存在微生物”的主題,進行充分討論後提出一個進行探究的問題: 。

  【作出假設】

  我們組對這個問題所作的假設是: 。

  【材料器具】

  根據我們組的實驗假設,需要的實驗材料是: ;

  需要的實驗器具是: 。

  【方法步驟】

  我們組實施實驗的方法和步驟是:

  【實驗預期與結果】

  我們組預期的實驗現象是: 。

  我們組觀察到的實驗現象是: 。

  【實驗結論】

  我們組分析實驗結果並得出的結論是: 。

  【思考】

  1.本組的實驗結果與假設的預期結果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你認為可能的原因是什麼?

  2.全班交流了各組得出的實驗結論後,你對身邊微生物的分佈狀況有哪些新的認識?

生物教案:生物圈11

  1教學目標

  ㈠知識目標:

  1.能描述生態系統的型別及各自特點。

  2.能理解並能說出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態系統。

  ㈡能力目標:

  (1)透過查閱各種生態系統的特點,培養學生查閱、整理和分析資料和小組合作的能力;

  (2)透過闡述各種生態系統之間的聯絡,培養學生表達、交流的能力。

  ㈢情感目標:

  (1)透過分析各種生態系統之間的聯絡,形成整體與部分相統一的觀點。

  (2)透過對多種多樣的生態系統和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態系統的認識,培養愛護生物的情感和保護生物圈的意識。

  2學情分析

  新的課程標準倡導,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要著眼於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需要,全面提高每一個學生的科學素養,倡導探究性學習。學生只有透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研究探討的方式來獲取知識,這樣才能滿足他們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需要。所以在“生物圈”的教學過程中,要進一步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勤於動手,課下收集有關生物圈的資料,逐步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多渠道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合作與交流、思考與辨析、創新與實踐的能力,同時還要不失時機地對學生進行情感、態度以及價值觀方面的教育。

  3重點難點

  (一)重點:

  1.各種生態系統的結構特點

  2.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態系統

  (二)難點:

  各種生態系統之間的聯絡

  4教學過程 4.1 第一學時 教學活動

  活動1【匯入】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上節課我們說到了我們的生態系統是有自動調節能力的,例如我們的草地上鼠的數量多了,使的貓的數量也多,最後鼠就會減少從而維持了生態平衡。我們知道我們的生物圈中存在著許多的生態系統,這些生態系統的調節能力,以及組成成分和特點都是一樣的嗎?

  這節課我們就來介紹一下各種各樣的生態系統。

  活動2【匯入】問題引導,自主探究

  ①根據生活常識和收集的資料說出你所瞭解了幾種生態系統?

  ②觀看看各種生態系統的影片,你又瞭解了幾種生態系統?

  ③你能否以口頭作文的形式把各自的生態系統表述出來?(組內先交流)。

  聽了其他同學的表述後,你又瞭解到了有關生態系統的哪些知識?

  ①這些生態系統雖然各有特點及作用,但從生態系統的組成上來說它們都有哪些共同之處?

  ②你認為在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設是什麼?

  ③假設其中某一個生態系統遭到破壞了,會對其他的生態系統產生什麼影響?由此你認識到了什麼?

  ④在你身邊有哪些人為的活動對生物圈產生了嚴重的破壞?

  ⑤觀看影片,分析資料中生態系統的惡化情況,你有何感想?。

  ⑥從自身做起,如何保護我們的生物圈?

  ⑦小組內交流討論,制定保護學校花園和草坪的實施方案。

  活動3【講授】展示交流,釋疑解惑

  活動4【活動】視野拓展,感悟提升

  觀看生物圈二號生態系統圖片,拓展知識。瞭解人類對自然環境的種種破壞行為,如亂砍濫伐、亂捕濫獵、過度放牧、環境汙染等,都直接或間接地威脅著生物圈的穩定和繁榮。近些年來,區域性的環境問題已開始發展成為全球性的環境變化,威脅著包括人類在內的整個生物圈。為了挽救這場危機,很多國家的政府和人民都積極行動起來,認真研究生物圈的現狀和發展趨勢,總結以往的經驗教訓,為保護生物圈的穩定而努力。我們相信,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人類一定能夠處理好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係,人與生物圈的關係會朝著更加和諧的方向發展。

  活動5【練習】鞏固訓練,檢測反饋

  1.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是()

  A.水圈 B.生物圈 C.草原生態系統 D.森林生態系統

  2.施用農藥“DDT”的地區,雖然只佔陸地面積的一小部分,可是遠在南極的動物體內也發現了DDT,

  這種現象說明()

  A.DDT揮發性極強 B.這些南極動物可能是從施藥地區遷去的

  C.考察隊把DDT帶到南極 D.人類活動對環境的影響有許多是全球性的

  3.每一個生態系統都與周圍的其他生態系統相 ,這種 性表現在方方面面。例如,我們的母親河——長江和黃河,作為 生態系統,源自西部源頭的 生態系統、 生態系統。河水奔流東去,滋潤著沿途的 生態系統,養育著億萬人口和其他生物。它們沿途還形成 生態系統、 生態系統,最終夾裹著陸地上的土壤和其他物質,融入 生態系統。

  4.數千年的黃土高原,曾經生態優越、氣候宜人。草原上鼠歡兔跳、狐走蛇行、鷹擊長空……一派盎然生機,但後來由於砍伐樹木、植被破壞,現在正成為一片禿山禿嶺,不毛之地。每年雨季到來,大量泥沙衝進黃河,使黃河成為世界上罕見的“懸河”。請你分析:

  (1)該草原生態系統的成分,除了已提到的生物外,還應包括 。

  (2)寫出該草原生態系統的一條食物鏈: 。

  (3)草原生態系統的特點是 。

  (4)看了上述黃土高原遭到破壞的事實,你認為在“西部大開發”時,應注意些什麼?

  活動6【活動】梳理總結,反思昇華

  1、 生態系統的種類,他們各自的特點。

  2、各個生態系統是如何構成一個完整的生物圈的。

生物教案:生物圈12

  一、教學設計思路

  中國人有句古老的問候語:“你吃飯了嗎?”。生物課多安排在下午,本課的教學就從“你中餐吃的什麼?”的話題展開教學,以活動《建立食物鏈和食物網》為主線,在構建食物鏈和食物網的過程中,穿插學習“動物是生物圈中的消費者”、“動物是食物鏈的結構成分”等知識內容並完成相關問題的討論。將知識的獲得、能力的培養和情感的體驗寓於探究活動中,而不是為了活動而活動。

  二、教學目標

  1.知識:(1)概括動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2)知道消費者的分類,以及食物鏈和食物網的概念。

  2.能力:(1)透過對圖片及影片等資料的觀察、對比、分析,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及思維能力;(2)透過小組探究活動,培養學生的合作共事的能力、語言表達的能力。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在討論活動中,學會交流與表達,學會與人合作;(2)樹立保護動物及生態環境的意識。

  三、課型 新授課

  四、教學重點1.動物是生物圈中的消費者;2.動物是食物鏈結構的成分。

  五、教學難點動物是食物鏈結構的成分。

  六、教學方法以“啟發—探究”法為主,輔之以談話法和講授法。

  七、教學裝置1.活動報告;2.用powerpoint製作的課件;3.實物抽影儀。

  八、教案內容

  (一)新課的引入師:我們中國人有句親熱的問候語“你吃鈑了嗎?”。現在我要借用這句話問一問大家“你們吃鈑了嗎?”“吃的是什麼?”“一個一個地說,否則我招架不住。”老師點名讓一學生起來說,老師將菜名寫在黑板上。師:請同學們對這些食物進行分類。“動物和植物是生物圈中兩大重要的家族,那它們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一樣嗎?”

  (二)新課學習師:這就是本節課我們要學習探究的內容。(板書)第17章 生物圈中的動物 第1節 動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師:“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我們在七年級上冊中已經學過,誰還記得,請起來告訴大家。“動物能進行光合作用嗎?”“要是我們人類能進行光合作用該多好啊!曬曬太陽不吃鈑肚子就飽了。”(板書)

  一、動物是生物圈中的消費者“剛才我看到很多同學都想來報菜名,請原諒老師的不是,冷落了大家,現在老師滿足你們的要求,因時間關係要換一種方式,不是說出來,而是寫出來,怎麼寫?請大家依照書上p41活動中的方法步驟的要求來寫。”(教師來回巡視,及時指導、點撥、釋疑。)教師提示學生:如果你的中餐食物種類單一,影響你構建食物網,你可以將你早餐的食物加進去,如果還不行,可以將你昨天乃至前天甚至近段時間吃過的食物加進去。(估計學生完成得差不多了)師:步驟4、5中提到了“植食動物”、 “肉食動物”。現在我們一起來認識認識這兩類動物。(利用課件播放動物取食方面的影片。)問:你們看到了什麼?“動物的食性相同嗎?”講:由於植物、動物營養方式的不同,動物的食性不同,這樣就在“植物”、“植食動物”、“肉食動物”之間建立了一種食物聯絡。我們把這種聯絡叫食物鏈。請同學在書上找出“食物鏈”的概念,並檢查一下自己建立的食物鏈合不合理。展示:課件中的一個flash動畫。讓學生觀看並要求用文字和箭頭將它們之間捕食與被食的關係表示出來,然後分析動物在食物鏈中的作用。(抽一學生起來分析。)老師讚揚學生分析回答得好。(板書)

  二、動物是食物鏈的結構成分。講:現在我們回過頭看一看根據我們的食物建立起來的食物鏈。有誰願意將自己的成果拿出來讓大家分享呢?(教師有意讓做得好的和有缺陷的依次放到實物投影儀上展示出來)引導學生自己找出存在的問題強調:“→”指向的重要意義:反映能量流動的方向。因此“→”只能指向捕食者。師:大家看一看,你所建立的食物鏈是一條,還是有多條?到底有幾條?如何數?課件展示:一個比較複雜的食物網。讓學生數出食物鏈的條數。“為什麼大家數出來的條數不一樣,到底誰的數字準確?”“現在我們請幾個不同答案的代表上來數一數,下面的同學當裁判,看誰是真正的英雄。”(讓數對的同學告訴大家是怎麼數的。)“不同食物鏈之間有沒有聯絡?”“這樣就形成了一個以食物為聯絡的交錯網狀結構,我們叫食物網。”問:大家想一想,食物網中的食物鏈是越多越好,還是越少越好?為什麼?教師舉例闡述食物網中食物鏈越多越好的意義:有利於生態環境保持平衡和穩定。並適時進行情感教育:珍愛動物、保護環境。師:最後我們根據建立的食物鏈和食物網來討論3個問題:(見書上p41—42)同時用課件展示出來。1.分析說明不同食物鏈之間的關係。2.找出食物網中最長的食物鏈,這條食物鏈有幾個環節?3.設想一下,如果沒有動物,人類的食物結構將發生怎樣的變化?

  三小結

  1.生物圈中的動物必須直接或間接地以綠色植物為食,是生物圈中的 消費者 。

  2.透過建立食物網的活動,我們認識到動物是食物鏈和食物網中不可缺少的成員。因此,我們要珍愛它。保護它。動物的存在會對環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呢?

  九、教學反思

  1.成功之處:重新整合了課程資源,以活動為主線,將知識的講授、能力的培養、情感的體驗與活動有機地結合起來。

  2.不足之處:過渡語言應更最佳化些,時間分配應更合理些。十、教學點評程勇老師這節課的教學設計,創造性地整合了課程資源,以活動為主線,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透過學生參與建立食物鏈和食物網的活動,真正使學生 “在做中學”,也就使教學目標得以較好地落實。特別是活動的引入、動畫的插播、成果的展示、問題的爭論、知識的延伸、幽默的語言、恰當的評價、善意的提示等教學環節及手段,都較好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既節省了教學時間,又使學生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形成能力,獲得知識。在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為學生的活動不但給予了有效的指導,而且還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教學資源,使學生的活動得以順利進行,充分體現了教師在教學中的重要作用,也體現了教師為提高學生生物科學素養和全面發展,在物質上和精神上所給予的關心和支援。此外,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始終跟在學生的後面,放手讓學生在前面探索,讓學生髮表見解、闡述觀點,讓學生自己解決問題,力圖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體現了“倡導探究性學習”的理念。總之,這節課由於教師教學方式的改變,教學內容呈現方式的改變,促使學生的學習方式也在發生著改變,這是值得提倡的。

生物教案:生物圈13

  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第一節生物圈教學目標①描述生物圈的範圍。②說出生物圈為生物生存提供的基本條件。③嘗試收集和分析資料。④認同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園,我們應當瞭解和愛護這個家。

  難點和重點

  重點:①生物圈為生物生存提供基本條件。②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園,我們應當瞭解和愛護這個家。難點:收集和分析資料(因為收集和分析資料是科學探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學生開展探究活動,需要對圖片、文字和數字資料進行分析)。

  教學設計

  生物圈的概念①學生觀看生動的課件,然後根據自己在課下收集的資料,共同討論太陽系中各星球的狀況。②學生們根據自己手中的地球儀,討論生物圈的範圍,然後總結生物圈的概念。

  ①教師透過展示課件,把一幅美麗的太空畫面展示在學生面前,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引出地球上生物圈的概念。

  ②教師事先讓學生們拿出地球儀,讓學生從直觀上了解生物圈的概念。

  生物圈的範圍

  ①學生分組開展競賽,看誰能用最短的時間、最精確的語言說出生物圈的範圍。

  ②學生將自己的設想記錄下來,然後在全班評比最具創造獎若干名,日後進行一次模型比賽。①教師組織學生開展競賽。②教師佈置學生設計生物圈的模型。學生髮揮自己的想像力和創造力,並且利用手頭的資料進行分析,討論,最後總結出結果。教師佈置學生扮演角色,充分發揮他們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課下作業

  請同學們根據今天所學的知識自己設計一個生物圈的簡易模型。

生物教案:生物圈14

  一、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二章的最後一節,本節課是在前面學習了生物圈中的生物和生物圈中的生態系統以,對本單元作宏觀性的總括,描述了各種生態系統的型別和特點,從多個角度分析說明生物圈是一個統一整體,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共同家園。情感態度價值的內容多於知識性的內容。

  二、教學目標:

  ①描述生態系統的型別及特點。

  ②闡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態系統。

  ③“生物圈Ⅱ號”這個典型事例,使學生初步認識到地球仍是人類和其他生物的唯一家園,增強愛護環境的意識。

  三、重難點分析:本節課的教學重在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教育。透過對多種多樣的生態系統和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態系統的認識,培養學生愛護生物的情感和保護生物圈的意識。

  四、教學方法

  講授法、討論法、CAI法相結合

  五、課時按排

  1課時

  六、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

  一、匯入提問複習上節課的內容,生態系統的組成、食物鏈和食物網。

  過渡:回憶上節課所學的內容,思考、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對教學內容起承上啟下作用。

  二、各種各樣的生態系統提問學生:

  根椐自己的瞭解你們知道有多少種生態系統嗎?

  根據自己的瞭解列舉種種生態系統。在課堂的開頭抓住學生的注意力。

  三、各種生態系統的特點和作用

  1、CAI展示各種生態系統的圖片和特點。

  2、播放影片“各種各樣的生態系統”1、分析老師展示的幻燈片猜出該圖片和特點是屬於那一種生態系統。

  2、觀看影片加深對各種生態系統的認識。1、讓學生猜猜看,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提高學習積極性。

  2、影片可以加深和補充一些知識。

  四、生物圈是一個統一的整體

  1、展示一幅企鵝哭訴自己被DDT害慘的漫畫,讓學生當一回偵探找出兇手。

  2、創設問題情境:我國的母親河黃河,起源於那裡?最後又到達那裡?來講述河流生態系統與其他生態系統之間的聯絡。

  3、CAI展示各生態各種生態系統的關係圖。

  4、播放影片“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態系統”提出問題:人類可以摸擬另外一個生物圈嗎?1、學生看書本的材料找出害慘企鵝的是人類。從企鵝故事中悟出生態系統是一個統一個整體。

  2、學生小組討論分析書本30頁資料分析,說出各個生態系統之間的聯絡。

  3、系統的認識生物圈是一個統一整體。

  4、學生從影片認識到人類不可以摸擬另外一個生物圈。地球仍是人類和其他生物的唯一家園。

  1、做一回偵探可以引起學生的興趣,提高教學效率,讓學生客觀認識人類破壞生物圈的行為,保護我們共同的家園要從我們身邊的事情做起。

  2、由問題引起學生的注意,層層引導學生理解各種生態系統的聯絡。

  3、進一步理解生物圈是一個統一整體。

  4、培養學生保護環境的意識。

  五、小結

  地球上有多種多樣的生態系統,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態系統,它是一個統一的整體,人類活動對環境的影響有許多是全球性的。

  七、鞏固練習

  1.把與對應生態系統相關的內容用線連線起來。

  ①草原生態系統在涵養水源,保持水土方面起重要作用

  ②森林生態系統人的作用突出,且以農作物為主

  ③農田生態系統年降雨量少,以草木植物為主

  ④溼地生態系統以浮游植物為主,主要受光照、溫度影響

  ⑤海洋生態系統消費者主要是人類,植物種類、數量少

  ⑥城市生態系統沼澤植物佔優勢,動物種類多,蓄洪抗旱能力強

生物教案:生物圈15

  一、課前分析

  (一)教材分析

  1、對教材的認識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態系統”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試驗教材(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本章共分五節內容。第一單元生物與生物圈共兩章:第一章認識生物,透過觀察和調查,瞭解生物有別於非生物的共同特徵以及我們身邊的生物;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透過系列科學活動,瞭解生物與環境之間的關係,初步認識各種各樣的生態系統,理解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態系統,是所有生物的家園,認識到保護生物圈是每一個地球人的責任。本單元內容環環緊扣,層層深入,從認識生物個體、群體、生態系統以至生物圈,其最終的知識落點在第五節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態系統上,這一內容是第一單元的教學重點,透過本節課的學習可以培養學生愛護生物的情感和保護生物圈的意識。

  2、教學目標

  2.1知識目標:會進行調查、查閱資料以及描述生態系統的型別及特點並進行交流。

  2.2技能目標:能選取具體事例來闡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態系統;運用資料說明問題的能力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2.3情感目標:增強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的情感,初步具有保護生物及生物圈的意識,拒絕破壞環境的行為。

  3、教學重點和難點

  ①教學重點:保護環境人人有責,而這種習慣的養成要從小培養,因此確立保護生物圈的意識是本節的教學重點。

  ②教學難點:學生逐個認識各個生態系統,難以從單個的認識過程飛躍到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態系統的整體理解,需要教師給予適當的指導,因此闡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態系統是本節的教學難點。

  (二)學情分析(主要根據四點來分析:①學生年齡特點分析;②學生已有知識經驗分析;③學生學習能力分析;④學生學習風格分析)

  大部分的生態系統學生比較瞭解,但有一些生態系統有的同學不大熟悉,這時讓學生提出一個他不熟悉的生態系統,由其他的同學幫助他,給他介紹一些透過閱資料所獲得的有關這個生態系統的特點及作用,使學生從其他同學那裡獲得知識,體現團結協作的重要性。這些生態系統雖然各有特點及作用,但從生態系統的組成上來說都有共同之處。並由學生討論找出共同點,從而得出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態系統。

  學生主要採用“主動參與、主動探究、交流與合作”的學習方法。引導學生樂學、會學;透過各種學習活動,讓學生動手做一做、動腦想一想、動耳聽一聽、動眼看一看、動嘴說一說,讓他們在活動中掌握知識,培養能力,形成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從而達到課程目標。

  二、教學設計思路

  按照《課程標準》的要求,本節的教學思路是透過學生主動學習和教師引導學習,配合運用多媒體技術,給學生創造一個生動、有趣、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在學習中培養學生個性的發展。

  三、課型與時間(課程型別的組織方式有:講授課、實訓課、實驗課、演示課、展示課、實習課、作業課、操作課、調查課、複習課、小結課、答疑課、見習課等。)

  1、課程型別:新課。2、授課時間:1課時。

  四、課前準備

  1、學生準備:學生課前調查收集有關生態系統的資料。

  2、教師準備:師準備一些與生態系統有關的以及生態系統遭到破壞的多媒體影像資料。收集和剪輯圖片、影片等來製作多媒體課件,查閱報紙、書籍,上網查詢與本節課有關的資訊。五、教學策略

  1、教法選擇:①探究學習法;②觀察法;③歸納法。

  2、學法指導: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和合作學習,體現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

  3、學生學法:學生可採用觀察、討論、生生互動、歸納法等進行分析、歸納和總結方式學習。

  4、媒體利用:(略)

【生物教案:生物圈】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