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藝術> 大班藝術教案

大班藝術教案

大班藝術教案集錦15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我們該怎麼去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大班藝術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大班藝術教案1

  活動目標:

  1.幼兒初步的感知月亮的變化。

  2.能夠根據詩歌創編出有關月亮的想象畫。

  3.激發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活動重難點:

  1.讓幼兒瞭解月亮是在不斷變化的。

  2.能夠透過月亮的變化創編出關於月亮的想象畫。

  活動準備:

  1.畫紙、彩色筆。

  2.關於月亮變化的圖片。

  3.讓幼兒注意觀察月亮,幫助幼兒瞭解月亮的變化過程。

  活動過程:

  一、詩歌匯入

  1.引出主題:教師講述詩歌《彎彎的月亮》

  2.教師提問:“小朋友們,你們在這個詩歌中聽到了什麼?他變成了什麼形狀?”

  二、欣賞圖片

  1.複習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讓幼兒知道月亮每天都在變化,有時像小姑娘的眉毛,有時像彎彎的小船,有時像一把鐮刀,有時像個圓盤。教師出示不同形狀月亮的圖片,讓幼兒知道有關月亮變化的常識。

  2.引導幼兒欣賞《幼兒用書》上的《月亮變變變》,豐富幼兒的感性經驗,激發幼兒創作的興趣。

  三、討論與想象

  1.讓幼兒相互討論在詩歌《彎彎的月亮》中,自己看過什麼樣形狀的月亮,它像什麼。

  2.請幼兒說說自己畫過什麼樣的月亮,還可以創造出什麼樣的月亮,可以在月亮上畫什麼,它們可以給人類帶來哪些好處?

  四、作品創作

  指導幼兒畫出與詩歌相配的月亮,在幼兒遇到困難時給予幫助和鼓勵。

  五、活動延伸

  幼兒畫好自己的作品時,放到作品欄裡展示。

大班藝術教案2

  活動目標:

  1、探索啤酒桶的製作方法。

  2、在做做玩玩中感受物體的滾動現象。

  重點:通探索啤酒桶的製作方法。

  難點:在做做玩玩中感受物體的滾動現象。

  活動準備:

  1、教師自制的啤酒桶範例,膠帶紙、剪刀、彩紙、顏料、小石子若干。

  2、各種大小的一次性塑膠(紙)杯飲料瓶,牛奶瓶,泡麵碗等等。

  活動過程:

  (一)設疑引起幼兒興趣

  教師;小朋友,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一件禮物,你們想知道是什麼嗎?:出示啤酒桶範例,讓幼兒猜猜老師做的像什麼(啤酒桶)

  二、做個多彩的啤酒桶

  1、小朋友,我們聽過“啤酒桶的故事”故事中發生了什麼有趣的事情?教師與幼一起回憶《啤酒桶的故事》。

  2、出示啤酒桶製作的材料,(一次性塑膠(紙)杯,飲料瓶,牛奶瓶,泡麵碗等)請幼兒考慮用這些材料怎樣做成會滾動的啤酒桶。

  3、引導幼兒說說自己設想的製作步驟。

  4、請小朋友做設計師,怎樣讓“啤酒桶”外面設計的漂亮。引導幼兒大膽設計裝飾辦法吧,如;塗色、貼上彩條、畫上有趣的動物裡面放上小石子等。

  5、幼兒製作各種漂亮的“啤酒桶”——教師巡迴指導,幫助個別能力差的幼兒。

  (二)快樂的啤酒桶。

  1、“啤酒桶”評美大賽,比一比誰的“啤酒桶”設計得最漂亮。

  2、玩“啤酒桶”,每4人一組,在地上設一起點,舉行啤酒桶滾動大賽,比比誰的“啤酒桶”滾得最遠。

  活動延伸——讓幼兒到戶外嘗試用自己的身體做啤酒痛,體驗滾動的快樂。

大班藝術教案3

  活動目的:

  1.感受繽紛絢麗的海底世界,萌發對海底世界的探究興趣。

  2.積極觀察和聯想,大膽表現海底世界的各種奇觀。

  3.初步建立保護大海的意識。

  活動準備:《海底世界》影片、圖片、紙、水彩筆、油畫棒。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入活動。

  師:小朋友你們看過海底世界嗎?那你們能說一說海底世界裡都有什麼嗎?(幼兒自由回答)

  小結:小朋友說了那麼多動物,那現在我們就一起來看看海底世界裡到底有什麼吧。

  二、播放影片及圖片,組織幼兒觀看讓幼兒進一步感受海底世界。

  1.組織幼兒觀看影片。

  師:在美麗的海底世界裡你看到了什麼?你能說出它的形狀和顏色嗎?(結合圖片引導幼兒說出海底動物、植物的形狀和顏色)

  2.單獨出示圖片引導幼兒欣賞。

  師:小朋友觀察得真仔細,在美麗的海底世界裡有這麼多動植物,老師也特別喜歡,我們一起來看看吧!(播放蝴蝶魚、蝠鱝、珊瑚等圖片)

  提問:你們認識這些動物嗎?它的外形是怎樣的?它是什麼顏色的呢?(幼兒回答)

  三、思品教育。

  師:在美麗的海底世界裡生活著許多形狀不同、顏色鮮豔的動物和植物,那我們要怎麼做才能保護它們的美好家園?(幼兒回答)

  小結:對了,作為小朋友我們能做到的就是去海邊遊玩時,不要把垃圾扔進海里或留在沙灘上。只有保證了海水的乾淨,海底的這些動物和植物才能快樂、健康地生活在美麗的大海里。

  四、幼兒發揮想象,大膽作畫。

  1.出示材料,師提出繪畫要求。

  師:今天我們認識了這麼多的海底動物和植物,小朋友你們想不想自己也來設計一幅美麗的海底世界呢?今天老師給小朋友準備了一張畫有海草背景的畫紙,等等請小朋友在紙上畫上自己最喜歡的海底動物和植物,在畫之前你們要先想好它的形狀和顏色,畫的時候還要注意畫面的佈局要合理。

  2.幼兒作畫師巡迴指導。

  三、活動結束。

  師:現在請小朋友輕輕地把畫筆和畫紙收好,我們回到班上繼續塗色,讓我們的海底世界變得更加美麗。

大班藝術教案4

  活動設計意圖

  有一天下午上完玩彩泥課,在放學的時候。我班的黃雨悅小朋友用剩下的彩泥用不同顏色都揉捏在了一起,我看到後有點生氣,剛想去教訓他,沒想到雨悅看到我高興地說:“老師,你看我會變魔術了,五顏六色的真好看。”看到雨悅開心的表情我突然有了想法,可以運用彩泥讓幼兒學習到三原色變三間色的原理。幼兒對彩泥很感興趣也願意操作所以就設計了這節活動。

  活動目標

  1、能夠大膽探索嘗試,感受顏色帶來的樂趣和美感。

  2、透過操作,使幼兒知道三原色紅、黃、藍中任意兩種相混都會產生一種新的顏色。

  活動準備

  1、彩泥。用卡紙做好的門,門鎖,六色顏色娃娃及布娃娃一個

  2、記錄表。(與幼兒人數相等)

  3、手工剪刀、油畫棒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運用卡紙做成的顏色娃娃,激發幼兒興趣。

  1、看看這是誰?我們來聽聽它們的自我介紹。

  2、小結:紅、黃、藍這三種顏色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三原色。

  (二)探索三原色相互搭配可以調出多種顏色。

  1、今天三個顏色娃娃要去彩色城玩,怎麼才能開啟城門呢?聽聽彩色的主人的介紹。

  2、猜猜剩下的地方可能是什麼顏色?

  3、教師交代要求:三原色兩兩相加融合在一起,變化出一種顏色,並將變化過程記錄在記錄表上。

  4、幼兒運用彩泥操作記錄,教師巡迴指導。

  5、幼兒介紹各自探索結果,並由“彩色城主人”確認結果是否正確。

  6、小結:這三種顏色也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三原色,現在六種顏色都找到了,我們可以進來了嗎?

  (三)製作彩色帽圖形,感受多種顏色組合帶來的美感。

  1、顏色娃娃想交給我們我你一個新任務,你們願意幫助他們嗎?

  2、老師演示彩色圖形的製作方法,提醒幼兒注意用色。

  3、給幼兒佈置任務,把顏色娃娃送的彩色圖形減下來放在美工區,做好後送給喜歡的人和他們一起分享喜悅心情。

  4、活動結束。

  教學反思

  幼兒對設計的課件很感興趣,在觀看時聚精會神,很認真也很仔細。但是在第二個環節中,幼兒用彩泥來揉捏讓它們融合變色,因為怕孩子自己配的顏色比例不同造成顏色的深淺不同,所以我把發給孩子的彩泥都分得很平均。可是沒有預設到的是孩子的力道是不一樣的,所以出來的顏色深淺也不太一樣,不過大部分孩子做得還是比較成功的。在交代要求的時候沒說清楚,下回一定注意。透過這一點讓我瞭解到課前的預設是很有必要的,不管活動中是否出現,都應該提前預設突發情況。總體來說這節課還是比較順暢的,幼兒們都打到了預設的目標。課堂氣氛也比較活躍,幼兒興趣很高。

大班藝術教案5

  活動設計意圖:

  1、這首歌是來自電影《十字街頭》的小插曲,是早期大人喜歡唱的流行的歌曲。這首歌曲歡快活潑,旋律簡單明瞭。

  2、老師將這首流行歌曲的旋律與適合幼兒的歌詞巧妙結合。從幼兒的興趣入手,將流行歌曲,改編設計為音樂歌唱活動,活動關注幼兒快樂情感體驗,以美好的春天景象為主線,配上動聽的音樂旋律,幼兒特別樂於接受,吸收。

  活動目標:

  1、感受歌曲歡快活潑的情緒,初步學唱歌曲。

  2、在老師的提示下,探索如何使用圖示理解,記憶歌詞。

  3、體驗透過自己探索學會唱歌的快樂。

  活動準備:

  歌曲圖譜一張,歌曲內容小圖片

  活動過程:

  一、初步感受歌曲,欣賞教師範唱。

  提問:今天老師帶來一首好聽的歌曲,仔細聽,歌裡唱了什麼?

  二、學唱歌曲

  (一)初步學唱歌曲

  1、討論:你聽到歌裡唱了什麼?(教師提問,並根據歌曲的內容出示相關的小圖片。)

  2、師:還有些小朋友還沒有聽清楚歌曲的內容,看著圖,老師再唱一遍,看看有沒有漏掉的。再次欣賞教師的範唱,師幼共同討論歌裡有哪些內容,並出示相應的小圖片。(幼兒聽第一遍時無法完整的記憶,教師再次範唱,根據幼兒的回答,補充相應的圖片。進一步幫助幼兒完整地理解歌詞)

  3、利用撥浪鼓的小圖片,學習歌曲的副歌部分。

  教師引導幼兒根據範唱,仔細觀察辨別不同的撥浪鼓的小圖片的區別,討論並學習歌曲的副歌部分。(這首歌的難點在於撥浪鼓的的節奏,本次活動以這為切入點,讓幼兒先學習副歌部分,如:讓幼兒首先觀察辨別不同的撥浪鼓的小圖片,討論撥浪鼓出現了幾次並學習撥浪鼓的聲音和節奏。)

  4、討論歌曲的其他內容,並選擇匹配小圖片貼在圖譜的相應位置。(透過讓幼兒動手貼上小圖片這個環節,從而讓幼兒達到記憶歌詞的目的)

  (二)針對幼兒學唱情況進行重點學習。

  師幼共同看圖譜完整演唱歌曲,並根據幼兒演唱情況進行重點練習。(教師擯棄傳統一遍又一遍的唱法,巧妙的讓幼兒主動提出自己覺的難唱的部分。如教師提問:有沒有遇到什麼困難,需要我們拿出來唱一唱的;有沒有哪一句你覺的比較難唱的?)

  三、嘗試合作演唱歌曲。

  1、幼兒分成兩組合作演唱。一組唱撥浪鼓的節奏,一組唱有歌詞的部分

  2、幼兒和老師合作演唱。幼兒自己選擇喜歡唱哪一部分。

  四、向幼兒介紹這歌曲的出處。

大班藝術教案6

  目標:

  1、初步瞭解豫劇中的臉譜、服飾,運用廢舊材料進行戲曲服裝的創作。

  2、幼兒透過看、說、做,激發幼兒喜愛豫劇的情感,知道豫劇是河南特有的地方戲。

  準備:

  豫劇光碟,各種廢舊材料(舊報紙、舊毛線、珠子、舊毛線編的長辮子等)剪刀、固體膠棒

  過程:

  一、看光碟,激起幼兒的興趣。

  教師: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好看的碟子,我們一起來看看!

  二、幼兒討論,同伴之間互相說說。

  “和平時我們看到的動畫片一樣嗎?有什麼地方不一樣?

  誰知道這裡在表演的是什麼?”

  小結:我們剛才看到的是我們河南特有的地方戲曲---豫劇。

  是我們河南的傳統文化,人們透過唱、說,多變的臉譜,華麗

  的服飾進行表演,深受大家的喜歡。

  三、再播放一遍,佈置任務。允許幼兒邊看邊說。

  要求幼兒觀察豫劇中的臉譜、服飾與我們平時有什麼不一樣。

  小結:他們的臉上畫了很濃的油彩妝;服飾非常的漂亮、華麗

  頭上有很多美麗的髮卡,頭髮很長;鬍子也非常的長,而且多

  四、幼兒自己動手做服裝。

  引導幼兒看看準備的材料都可以幹什麼用?互相說說你想幹什麼?幼兒按照自己的意願進行選擇。

  幼兒可以分成四組進行操作:

  1、製作帽子

  2、製作臉譜

  3、製作鬍子

  4、製作辮子進行裝扮

  五、幼兒說說自己的創作

  六、利用自己的作品進行表演、展示。

大班藝術教案7

  活動目標:

  1、在竹竿遊戲中,豐富幼兒身體移動的經驗,提高身體的控制、協調、靈敏度。

  2、學習與同伴相互協作,培養小組及團隊協作精神,體驗合作遊戲的快樂。

  3、幫助幼兒瞭解身體結構,對以後的成長會具有一定的幫助。

  4、學會保持愉快的心情,培養幼兒熱愛生活,快樂生活的良好情感。

  [評析:能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實際情況,從認識、能力、情感角度提出了適合幼兒最近發展區的目標,目標符合《綱要》《指南》要求,能抓住關鍵性經驗,表達明確具體。]

  活動準備:

  背景音樂、1。5米長的竹竿8根、圖片、方位箭頭、隊標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熱身活動師:今天我要請小朋友們和我一起來做遊戲,在做遊戲之前我們要先活動一下我們的身體,那現在就請你們和我一起動起來吧!

  [評析:音樂節奏清晰、明快,能激發幼兒運動的興趣。同時,利用走、跨跳、雙腳跳、單腳跳等基本動作進行熱身,能為後續活動打下基礎。]

  二、基本部分

  (一)遊戲——巧過竹竿

  1、介紹玩法今天我們要和好朋友,一起合作過竹竿。怎麼玩呢?

  (1)一個小組一根竹竿。

  (2)5個人為一組,每個組員必須一起手拉手用相同的方法過竿。

  (3)5個組員要同時過竿。

  2、示範玩法[評析:師幼共同示範,便於幼兒快速準確地把握遊戲的玩法和規則。]

  3、提出要求

  (1)每組拿好和你相同顏色的竹竿,然後一個舒服的地方試一試。

  (2)在試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安全。

  4、分組遊戲[評析:提供了幼兒自主探索學習的機會。幼兒分成4組進行嘗試。教師指導有重點,一是鼓勵幼兒用各種不同的方式大膽嘗試,二是引導幼兒能同時過竿。]

  5、分享交流師:你們成功了嗎?過竹竿的過程中,有遇到什麼問題嗎?

  [評析:透過小組展示和教師丟擲的問題,幼兒踴躍將嘗試中遇到的問題大膽表達出來,教師組織幼兒思考討論,在討論中教師梳理出成功的秘訣。這種方法不僅符合幼兒學習發展的特點,而且也提高了幼兒解決問題的能力。]

  6、教師小結:我們過竹竿成功的秘訣是:首先要和同伴商量好方法,然後根據口令,同時過竿。

  [評析:本次遊戲主要讓5人合作用跳、走、下蹲等方法過竹竿,這些不同的動作對幼兒身體移動核心經驗的獲得極有作用。]

  (二)遊戲——與竹共舞

  1、介紹玩法教師結合圖片,講解遊戲玩法:小組成員要一起手握竹竿朝箭頭方向一起移動。

  [評析:藉助圖片,能讓遊戲玩法變得形象易懂。]

  2、提出要求(1)拿好竹竿,根據屏風上的數字找到位置去試一試。

  (2)每個方向都要嘗試。

  (3)在試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安全。

  3、分組遊戲[評析:每組一份操作圖示,不僅能讓幼兒的嘗試更有目的性、次序性,而且也利用於目標的達成———朝同一方向一起移動。]

  4、分享交流師:在和竹竿跳舞的過程中你們成功了沒有?有沒有遇到什麼問題?

  5、教師小結:在和竹竿跳舞的時候,每組組員要朝同一個方向一起移動,移動的速度也要一樣。

  [評析:小組遊戲後的經驗的梳理提煉能為後續集體遊戲打下基礎。]

  6、集體遊戲(1)提出要求:在跳舞的過程中4橫排要對整齊、速度和方向要一樣。

  (2)集體嘗試(3)分享交流;師:有的組移動速度不一樣,我們應該怎麼辦呢?

  (4)再次嘗試(5)隨樂移動[評析:音樂的使用,不僅增加了遊戲的趣味性,而且提升了遊戲的難度,使幼兒必須調動各種感官參與,去改變方向和動作,去適應環境,其協調、控制、穩定性都得到了一定的發展。]

  (6)教師小結:看來我們不僅要看著圖示方向統一移動,而且還要聽著音樂跟著節奏,用同一速度來跳舞,這樣跳出來的舞蹈才能整齊,又好看。

  [評析:本次遊戲側重幼兒腿部肌肉群的鍛鍊。透過小組遊戲——集體三次遊戲,讓幼兒在前進後退、左右側移動中體驗運動方向,鍛鍊腿部的靈活性,也促使幼兒身體協調能力有效提升。]

  (三)遊戲——開汽車1、第一次:四散開。

  (1)介紹玩法師結合圖片介紹:每組手握兩根竹竿;一邊一根,最前面的小朋友要握住竹竿的最前端,最後面的小朋友要握住竹竿的最後端。

  [評析:細節圖片的展示,讓幼兒明確了握竹竿的方法。]

  (2)提出要求:大家一起配合開汽車;汽車在馬路上行駛時不能和別的車輛相撞,要注意安全;等音樂停了之後,就要把竹竿放回原來的位置。

  (3)幼兒遊戲[評析:《小汽車》音樂的加入,增加了遊戲的情境性。]

  (4)分享交流:師:剛剛小朋友在開車的時候發現了什麼問題?

  (5)教師小結:開車的時候大家也要保持同一速度、同一方向,特別是最前面的小朋友,不僅要把握好方向,避免碰撞,而且還要隨時調整速度,這樣才能把車開好。

  2、第二次遊戲:集中開(1)介紹玩法師:剛才你們都是一組一組自由的開,現在我們要根據指示牌大家一起來開,比比哪組既能遵守交通規則,又能把車開好。

  3、大班音樂遊戲誰是灰太狼案例分析教案

  遊戲是孩子們所鍾愛的,同時也是孩子們的一個年齡特點,會玩才更會學習,兩者是相互聯絡的。音樂遊戲又是幼兒園遊戲中的一個新"產物"自然很受孩子們的喜歡,但是對我而言這還是比較欠缺的,需要專業的引領,這次我觀摩。

  了名師執教的音樂遊戲《誰是灰太狼》感受頗多。

  ※對選材的思考

  熱點:一部《喜羊羊灰太狼》讓孩子們著迷得不得了,幾隻小羊的可愛機智和的灰太狼不服輸的形象給孩子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次談起孩子們都能侃侃而談每個細節,足見孩子們的關注度。

  興趣:執教老師善於捕捉孩子的興趣點,以"灰太狼"形象展開,非常受到孩子們的關注,充分調動了孩子們想參與的積極性。

  思考:孩子們有了關注就有了經驗,有了興趣就有了參與性,老師抓住了一個很好的契機,選材非常符合孩子的年齡特點,這是一個活動成功的關鍵。

  ※對過程的設計

  ●環環相扣

  一環:雙圈舞聽聽小羊是在參加化妝舞會還是在尋找灰太狼。教師採用了圓圈舞的形式,在圓圈上尋找舞伴集體跳。

  二環:追組跑找找灰太狼,灰太狼在舞會上留下了腳印,找找誰是?聽音樂?教師演示?教師提問……強調遊戲的規則,找到灰太狼。

  三環:木頭人統一方向,綁帶子,往綁帶子手的方向跑,腳下是黑色圓點的為跑步者。灰太狼開始抓小羊了,根據音樂的強弱,轉身後小羊們馬上定住不動。

  四環:完整遊戲雖然是幾個不相干的遊戲執教老師能夠利用音樂本身將幾個遊戲巧妙地結合起來,體現了環環相扣的教學風格。

  ●層層遞進

  我們都知道孩子的學習規律都是從易到難,執教老師的每個環節都是遵循了從簡單到複雜,層層遞進的原則。《誰是灰太狼》的音樂遊戲可以說是由三個小遊戲組成的一個大遊戲,大遊戲的整合勢必離不開小遊戲的推波助瀾。

  一層:情景匯入參加舞會,以雙圈舞的形式配上簡單的拍手扭腰動作等熟悉音樂的旋律。

  二層:據音遊戲在瞭解音樂性質的基礎上開始深層,採用木頭人的形式進行音樂遊戲。

  三層:誰是灰太狼將最複雜的最難的放在了最後來完成,因為已經有了先前的經驗了,所以最後一部分對於認真遊戲的孩子來說並不算什麼。

  ●樂在其中

  樂思執教老師對於每一個步驟都考慮得很周到,善於發現孩子們在遊戲中存在的問題,隨機接過孩子們拋過來的球再用相同的方式拋還給幼兒。教師能用自身的情緒去感染幼兒,尤其是臉部德爾表情那份時而緊張時而誇張的神情感染著每個幼兒,加上肢體的動作讓孩子們融入在"灰太狼"的情景中。

  樂學執教老師創設了寬鬆愉悅的氛圍,每個孩子都是活動的主體,孩子們在遊戲時的那份自在那份"心情"都張揚著快樂的氣氛。每個孩子在老師的引導下或者說指導下都能主動投入到遊戲中,善於學習,善於思考,真正做到了快樂學習,快樂遊戲。

  其樂無窮遊戲分為三個小遊戲和一個整合遊戲,前前後後有10次左右,在我們平時的教學中的很多遊戲也很有趣又好玩,但是真正讓孩子做到盡情盡興的還真是不多,而這位執教老師的設計環節的=巧妙,同樣的時間內讓孩子們有了充分的參與機會,這是非常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同時讓我們的孩子在遊戲中感受那份音樂遊戲的其樂無窮。

  ※對我的感受

  每個活動都會有其不足的地方,本活動對我印象最為深刻的就是執教老師對整個遊戲活動的設計:環環相扣、層層遞進,善於抓住孩子的興趣,從孩子的經驗出發。其次是老師的機智,整個遊戲活動在開展的時候也遇到了一些困難,小朋友們遊戲進行時也不是一帆風順的,我很欣賞執教老師的那份從容那份尊重,將幼兒拋過來的難球進行點撥後又拋還給幼兒,在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中提高幼兒的思辨能力。

  《誰是灰太狼》的音樂遊戲很精彩,就如我的案例題目環環相扣、層層遞進、樂在其中!讓我們受益匪淺。

大班藝術教案8

  活動內容 製作標誌

  重點領域 美術

  相關領域 社會

  1、大膽設想、積極嘗試為班級和幼兒園製作標誌。

  2、會採用常用標誌的模式來進行繪畫。

  重點、難點

  1、 重點:瞭解標誌的作用並嘗試製作標誌。

  2、 難點:用繪畫形式創作標誌,如:紅色圓形加槓表示禁止標誌。

  活動準備

  1、 安全出口標誌圖一張。

  2、 掛圖:各種各樣的標誌。

  3、 圖畫紙、油畫棒、剪刀等材料工具。

  活動過程:

  一、出示“安全出口”標誌引起回憶。

  1、教師:“這是什麼?你在什麼地方看到過?它告訴我們什麼?”

  2、教師:“你還在什麼地方看到過什麼樣的標誌?”“標誌有什麼用?”

  小結:“我們的生活中到處都有標誌,有了標誌我們會感到十分方便,知道這是什麼地方,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什麼,要注意些什麼。”

  二、討論哪些地方需要標誌並嘗試設計。

  1、教師:“想想幼兒園哪些地方需要製作標誌?為什麼?”(引導幼兒從樓梯、臺階、滑梯、轉彎處等考慮)

  2、教師:“可以設計、製作一些怎樣的標誌?為什麼要設計這樣的標記?”

  3、教師:“幼兒自由結伴商量、交流。”建議每個幼兒設計 1~2個標誌。

  三、幼兒自己創作繪畫標誌。

  重點引導幼兒從安全方面考慮並進行設計,設計的圖案要簡潔、明瞭,讓人一看就清楚。

  四、交流自己設計的標誌。

  1、教師:“你設計了什麼標誌?”“它告訴我們什麼?”“你為什麼要設計這個標誌?”“這個標誌該貼在哪裡?”

  2、教師和幼兒一起有針對地選擇一些可行標誌,並把它們貼到合適的地方。

  五、延伸活動:

  尋找幼兒園需要張貼標誌的地方,並一起商討製作標誌。

大班藝術教案9

  活動目標:

  1、嘗試用抗沙包、築堤壩、搭人牆等抗洪搶險的動作表現樂曲《將軍令》鏗鏘有力、充滿豪情的風格。

  2、在小組討論的過程中,能和同伴共同用合適的動作表現樂曲。

  3、體驗與同伴在模擬情境中同心協力、克服困難、獲得成功的快樂。

  活動準備:

  解放軍抗洪搶險的光碟、錄音機、樂曲《將軍令》。

  活動過程:

  1、欣賞樂曲,感受樂曲鏗鏘有力、充滿豪情的風格。

  (1)完整欣賞樂曲,講述自己的感受。

  (2)嘗試用自己想象的有力動作表現樂曲。

  指導語:我們聽著音樂,試著用有力的動作做一做。

  2、欣賞錄影,嘗試用錄影中抗洪搶險的動作表現樂曲。

  (1)欣賞錄影,感受緊張的氣氛,瞭解抗洪搶險的動作。

  指導語:剛才我們在錄影中看到的抗洪搶險有哪些動作?(教師根據幼兒的表現出示相應的圖片。)

  (2)再次欣賞樂曲,嘗試將動作圖譜與樂曲進行匹配。

  (3)跟隨樂曲,在圖譜的提示下完整地用動作表現。

  3、小組討論,用不同的動作方案表現樂曲。

  4、分組表演,體驗與同伴在模擬情境中同心協力、克服困難、獲得成功的快樂。

  延伸活動:

  引導幼兒用其他符合樂曲風格的情景表現樂曲。

大班藝術教案10

  內容與要求:

  1、學做小木偶跳舞,和著音樂表現小木偶滑稽的樣子。

  2、瞭解身體各個部位都會活動。

  活動準備:

  “小木偶的舞蹈“、”會動的身體“、記錄紙、錄音

  活動與指導:

  一、表現舞蹈

  來,跟著音樂跳個舞蹈(聽音樂舞蹈)

  二、木偶的舞蹈:

  1、還是這段音樂,看看老師把它又跳成一段什麼樣的舞蹈?

  A)你感覺誰在跳舞?

  B)這個舞蹈和我們跳的舞有什麼不一樣?

  小結:人的身體是靈活的。

  2、一起討論並記錄:人的身體哪些地方是會動的?

  木偶舞蹈時,哪些地方是能動的?

  3、學跳木偶的舞蹈:

  1)提示;只有這些地方能動,才能跳得像小木偶。

  2)幼兒跳小木偶舞。我們剛才做的小木偶動作都是慢悠悠的,能不能讓小木偶的動作變得再快樂一點。

  3)幼兒和著節奏有快有慢地表現舞蹈。

  原來小木偶的舞蹈也可以像我們一樣跳得很快樂。

  其實小木偶還有很多動作,我們以後慢慢地表達。

  音樂響起,幼兒邊跳邊離開教室。

大班藝術教案11

  【設計意圖】

  隨著天氣的變化,氣溫的突然下降,樹葉紛紛飄落才將秋季的明顯季節特徵顯現出來,而這些變化也已引起孩子們的注意。根據我們班幼兒興趣與實際發展需要,結合季節特徵,我們正圍繞“多彩的秋天”主題開展教育活動。特設計了此活動。

  【活動目標】

  1.根據樹葉原有的形狀組合,拼貼圖案。2.發展剪、貼、添畫的美工技能。

  【活動準備】

  1.收集多種形狀顏色的樹葉,並進行壓制處理(葉子壓平整不要完全脫水)剪刀、膠水、雙面膠、畫紙。2.貼上畫範例。3.《小樹葉》音樂、課件。

  【活動過程】

  一、遊戲匯入,觀察樹葉。1.引導

  師:“小朋友,秋天到了,秋風把樹葉吹進了我們的教室裡,小朋友們撿起樹葉放在手上的手上。”(教師活動前邊說邊把樹葉撒到到教室的角落,聽《小樹葉》音樂)

  “請小朋友揀起來一片樹葉,和旁邊的小朋友比一比,看看你的葉子和小朋友的葉子有什麼地方相同,有什麼地方不同?”

  (新穎的匯入讓孩子們欣喜不已,氣氛變得輕鬆活躍)2.觀察樹葉

  “誰能向大家介紹介紹你的樹葉是什麼樣子的?(提示:形狀、顏色、和大小)它像什麼?”(教師及時給予肯定和鼓勵)

  二、出示範畫,請幼兒觀察,並引導幼兒仔細觀察貼上畫製作過程。

  小樹葉真神奇,形狀不同,可以像那麼多東西!看看我們把幾個樹葉拼擺在一起會變成什麼?1.出示範畫(金魚)

  這幅畫是用什麼做成的?貼上的是什麼?是有哪幾種樹葉貼上成的?請幼兒仔細觀察並回答。

  2.教師現場做貼上畫一幅

  師:(拿銀杏樹葉)小朋友們看老師手裡有一片什麼葉子,它像什麼?可以做什麼?讓孩子發揮自己的想象,自由的說。(有小朋友說像孔雀,像花裙子,像扇子)“這麼漂亮的樹葉,老師想用它做一幅畫,小朋友們幫老師一起做吧!”

  引導並示範孩子怎樣用剪刀、膠水、雙面膠等貼上添畫。和孩子們一起做一幅秋天的圖畫。(讓孩子觀察樹葉畫製作步驟,對過程有整體系統的印象)

  三、製作貼上畫

  1.幼兒自由選擇樹葉,初步嘗試拼擺。

  師:“小朋友,你最喜歡哪種樹葉,你想用樹葉貼上什麼呢?”請幼兒自由的選擇樹葉,構思自己的樹葉貼上畫,在畫紙上拼擺,調整。

  2.請幼兒跟同伴說說自己拼擺的是什麼,是怎麼做的?相互啟發更好的創意。3.讓幼兒貼上,製作作品。

  請幼兒適當調整或重新組合好的作品,貼上,添畫,美化自己的作品。注意用剪刀要注意安全,膠水塗抹在葉子的反面,並塗抹均勻。樹葉要輕壓,防止碎裂。教師對不同水平的幼兒分層指導。四、欣賞作品。

  將幼兒作品貼在主題牆上,讓幼兒之間互相評價欣賞貼上畫作品,獲得美感與經驗。放音

  樂《小樹葉》舞動身體學習小樹葉舞動,離開教室。

  【活動延伸】

  將幼兒的作品辦

  成“會變的樹葉”作品展,讓大家欣賞。

  【活動反思】

  孩子們對《樹葉變變變》這個活動很感興趣,他們開動腦筋用樹葉拼搭各種東西,一個個美麗生動的造型躍然於紙上,有孔雀、蝴蝶、金魚、小兔、還有小船等等,真是讓人讚歎不已。從這個活動中我發現,孩子們對於感性的、具有操作性的活動特別感興趣,探索慾望強烈,參與的積極性也比較高,完成的效果自然就好。

大班藝術教案12

  活動目標:

  1、啟發幼兒在同伴原有繪畫形象的基礎上大膽想象,為同伴的作品增添畫。

  2、感受同伴的不同思維方式和表現方式,體驗交換作畫的趣味性。

  3、鞏固幼兒用水粉塗底色的技能。

  活動準備:範例、畫紙、記號筆、蠟筆、水粉顏料等。

  活動過程:

  一、引導

  1、出示範例,引導幼兒觀察,發現範例畫中的秘密。

  2、出示基本圖形,讓幼兒思考、討論,啟發幼兒說說它像什麼。

  3、教師介紹幾種想象、增添畫的方式,以激發幼兒的興趣,拓展幼兒的思維。

  4、講解“我來變變變作畫”的方式和規則。

  ①自由找座位,用記號筆快速的在紙上畫下自己想表現的內容。

  ②當聽到教師說“我來變變變”時,幼兒之間快速按一定的順序交換座位。

  ③每個幼兒來到同伴作品面前時,先觀察和想象,然後在其原有的基礎上按自己的設想改畫、增添畫。

  二、創作

  1、鼓勵幼兒大膽聯想、想象,畫出與眾不同的畫面。

  2、要求獨立思考、作畫,不影響別人。

  3、教師參與作畫,及時肯定好的想法和作品。

  三、塗色

  1、幼兒創作完成作品後,先用蠟筆塗上自己喜歡的顏色,然後用水粉顏料塗上底色。

  2、引導幼兒大膽用色,豐富畫面色彩。

  3、讓幼兒知道水粉顏色和蠟筆顏色不相融,鼓勵幼兒大膽用水粉顏料塗上底色,並要塗得均勻,使畫面變得更美麗。

  四、小結,展示作品。

  延伸活動:鼓勵幼兒根據作品創編故事,並相互交流。

大班藝術教案13

  教學內容及學情分析:

  大班幼兒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動手操作能力,毛線又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色彩豐富、易於造型的一種材料。因此我們根據幼兒的實際發展水平,確立了毛線“變變變”作為一個活動主題,引導幼兒創造、探索毛線的玩法。

  活動目標

  1、使幼兒感受創作活動的樂趣,培養他們的合作能力及審美意識。

  2、探索、嘗試、交流毛線的玩法,發展社會交往能力。

  3、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活動準備:

  1、各色毛線、剪刀、膠水、鉛筆、白紙、卡紙等,儘量多準備一些輔助材料。

  2、毛線貼好的範畫。

  活動過程:

  1、師:小朋友們,今天老師帶來了一些毛線。誰能告訴大家毛線有什麼用途?幼:織毛衣、翻花繩等。

  2、師:毛線還可以用來變魔術呢!老師把它變成神奇的畫筆,用它來作畫。

  出示範畫請幼兒欣賞,並引導幼兒討論這些作品是怎樣做出來的?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3、教師引導幼兒討論:毛線還可以變成什麼?

  師:今天老師也為大家準備了許多漂亮的毛線,下面小朋友也可以用毛線來變魔術。

  幼兒自由取線,自主探索玩法。(幼兒動手操作前,提醒幼兒注意剪刀、鉛筆等工具的使用安全)

  4、教師引導幼兒相互交流各自的玩法,與幼兒協商確定幾種玩法,按照幼兒的意願分組活動。

  5、教師巡迴指導各小組的活動,啟發幼兒根據方案充分發揮想象,及時表揚好的構思。

  6、提醒幼兒注意互相學習,能力強的幼兒主動幫助能力弱的小朋友。

  7、作品展示、評價

  a、師:我們小朋友都很聰明,用你們能幹的小手,把毛線變成了美麗的作品,你們真了不起啊!誰為大家介紹一下你的作品,能讓我們一下子喜歡上你的作品呢?

  b、引導幼兒從的構思、色彩搭配、美觀度等方面對比欣賞各組的作品,提高幼兒的審美鑑賞能力。

  活動反思:

  玩毛線活動是一種創造性活動,但是如果在活動中提供的範例太多,直接告訴幼兒該怎麼做,會侷限幼兒的思路,幼兒的作品多數會以模仿為主,創新內容單一。因此,我們在指導幼兒活動過程中,注意採用了提問方法、討論方法,讓幼兒去思考,自己作出結論,讓幼兒在自己探索中主動學習。毛線變變變活動旨在讓幼兒由易到難,大膽表現富有創意的造型,但是自主創新不是放任自流,一些技能技巧還是需要老師去合理的指導,才不會使幼兒畏難而退,才能培養幼兒想象、創造能力,讓幼兒體驗創新的`樂趣。

  只要我們善於去挖掘,使每個幼兒勤於動手、動腦,建立起大膽創造的信心,把自己的潛在創造能力充分表現出來,將使幼兒終身受益。

  附:

  本次活動中涉及的玩法

  毛線繞畫框————把各種形狀的厚卡紙邊緣剪成均勻的鋸齒,按一定的規律用毛線在鋸齒間纏繞,做成好看的畫框。

  毛線球————把毛線剪成許多長短相同的段,然後在中間部位捆紮,做成毛線絨球。

  編辮子————將適量的毛線段平均分成三股,幼兒練習編麻花辮。

  編花籃————用毛線在成品小塑膠花籃的經條上按一定規律纏繞,進行編花籃。

  織漁網————先將毛線纏在梭子上,像織毛衣一樣起一個頭,左手拿一個像尺子一樣的竹板,然後用梭子在板上及上一層的網扣中來回穿梭係扣,這樣網越織越大。

  毛線貼上畫————先用鉛筆在紙上畫好圖,再沿畫好的輪廓塗上膠水,選好毛線,根據自己的構思選擇連線環貼、剪碎貼上、剪段貼

大班藝術教案14

  【設計意圖】

  大班幼兒具有相當地認知能力,他們探索慾望強烈,動手能力較強,具有一定地模仿能力和創作能力。於科學認知活動中的動物內容而言,他們已不能滿足於僅僅是認識動物的名字,他們會嘗試發現並總結每一種動物的細節,例如胎生孿生、食肉食草或者雜食性動物?同時在教師的引導下,大班幼兒也對動物身上五彩斑斕的顏色和圖案產生濃厚的興趣。

  捕捉到幼兒的這個興趣點後,透過園本教研和發動家長、社群資源,將一次科學認知活動予以進一步擴充套件,形成跨領域的藝術領域美術創作活動,以軍人的迷彩服為切入點,透過發掘幼兒的創造力和藝術表現力,以期更好的發展幼兒的觀察力。

  【活動目標】

  1、知道迷彩服的特點與作用;

  2、根據自己選定的環境,運用撕貼的方式來設計迷彩服;

  3、積極大膽地參與活動,體驗遊戲活動的快樂。

  【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

  知道迷彩服的特點與作用。

  活動難點:

  根據自己選定的環境,運用撕貼的方式來設計迷彩服。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

  1、教師準備:PPT《動物的偽裝服》、PPT《迷彩服》、舒緩背景音樂、黑板、迷彩服/褲若干件、手繪叢林背景大圖、手繪沙漠背景大圖

  2、幼兒準備:各色彩紙、剪刀、膠棒、各種衣服形狀的硬卡紙

  經驗準備

  1、幼兒知道生活在不同地方(叢林、沙漠、雪地)的動物,身上的保護色、圖案和當地的植被很像;

  2、幼兒知道動物身上的圖案可以起到保護自己的作用;

  3、幼兒熟練掌握撕貼的創作方法。

  【活動過程】

  一、活動匯入

  (一)出示不同的動物圖片PPT

  提問:小朋友們還記得這些動物嗎?他們都生活在哪裡?

  (二)分別出示“森林裡的孔雀”、“沙漠裡的駱駝”、“雪地裡的北極熊”的圖片

  提問:誰能說一說,孔雀生活在哪裡?駱駝呢?北極熊呢?

  二、活動展開

  (一)分別出示“森林裡的北極熊”、“沙漠裡的孔雀”、“雪地裡的駱駝”三張大圖

  1、“你們覺得這三隻動物藏的好不好?”

  2、小結:每一種動物的花紋都是不一樣的,為了保護自己不被其他動物發現,他們身上都會長出和自己家周圍很像的圖案。

  (二)出示穿著迷彩服、偽裝起來的軍人在叢林、沙漠和雪地裡的照片,請小朋友們找一找

  1、“為什麼我們不能很快的找到這些藏起來的軍人叔叔呢?”

  2、小結:打仗的時候,軍人為了更好的保護自己,不被敵人發現,都會穿著很周圍事物和環境長得很像的迷彩服。在叢林裡軍人會船上叢林迷彩服,在沙漠裡會船上沙漠迷彩服,在雪地裡會穿上雪地迷彩服。

  (三)教師演示

  1、“今天我們有一個任務,需要幫助軍人叔叔們設計一款迷彩服,請小朋友們自己選擇材料,設計一款叢林或者沙漠迷彩服!”

  2、教師身著叢林迷彩服,手持在衣服型硬卡紙上已經制作好的沙漠迷彩服,請小朋友們仔細觀察,說一說老師身上的衣服和手裡的衣服模型,適合在什麼環境裡穿(叢林、沙漠、雪地)?

  (四)幼兒操作,教師予以巡迴指導

  三、情境感知

  (一)請在衣服型硬卡紙上製作好迷彩圖案的小朋友,將自己的作品貼上於在懸掛手繪叢林/沙漠背景大圖的黑板上

  (二)請小朋友逐步後退,5米時候看的清楚嗎?10米呢?15米呢?

  四、活動小結

  動物身上的圖案不是隨隨便便就長出來的,軍人迷彩服上的圖案也不是隨便畫上去的,他們都是為了更好的保護自己!不同的環境要穿著合適的迷彩服,這樣才不會被敵人發現!

  五、活動延伸

  美工區—動物的新衣

  【活動反思】

  對於國防科技工業系統下的幼兒園的孩子們來說,軍人和迷彩服並不陌生,但是迷彩到底是什麼?瞭解的並不多。

  在之前的科學活動《藏起來的小動物》中,發現幼兒對於動物身上的圖案和顏色有著極大地興趣。後期經過園本教研,在請解放軍軍人入園展示搏擊操的基礎上,將該科學活動予以進一步地拓展美術活動,鼓勵幼兒觀察周邊的生活環境,從而形成新的跨領域活動—美術活動《迷彩服》。

  整個美術活動從前期經驗和組織可大致分為三個層面:

  第一層面是前期經驗的整合。在幼兒科學領域已有動物偽裝色的基礎上,我們以運動會開場舞為契機,邀請了周圍省軍區駐地計程車兵入園,為幼兒演示搏擊操。在幼兒觀看的同時,鼓勵幼兒仔細觀察解放軍叔叔身上的衣服和我們日常的衣服有什麼不同。

  第二層面就是利用直觀的多媒體形式,將生活在三種不同環境中的動物和環境予以識別,讓幼兒透過直觀的形式感受偽裝色和偽裝圖案的存在和作用,知道動物身上的偽裝色是和所處環境密不可分,高度相像的。

  第三層面就是透過創設“幫助軍人叔叔創造能保護好他們的迷彩服”這一情境,鼓勵幼兒大膽作用撕貼的方式,在仔細觀察的基礎上,選擇顏色合適的彩紙,透過撕貼的手法予以美術創作。並在活動尾聲,透過將幼兒作品和大幅真實環境背景圖的組合,並讓幼兒保持一定距離觀察,使幼兒直觀地感受到自己的美術創作作品是否合適。

  整個活動的難度並不大,重在突出幼兒的自身體驗,和細緻的觀察,較好地將幼兒的已有科學經驗和藝術活動予以了結合,滿足了幼兒的創作需要。整個活動氛圍輕鬆、有趣,幼兒專注度高。

  興趣是幼兒最好的老師,教師應具有捕捉幼兒興趣點的敏銳洞察力,並有著能將其予以梳理形成教育教學活動的能力。

大班藝術教案15

  【設計意圖】

  在演唱的過程中很多幼兒唱的沒有強弱變化,不能打動聽眾,為了讓幼兒對2/4拍的節奏變化有一定的瞭解,我設計了這次教學活動,但是單純的說教會使幼兒乏味,因此在教學中我利用各種幾何圖形體、各種幾何形體、本班幼兒和聽課教師等讓幼兒創造性的利用各種肢體活動在幼兒理解科學規律的基礎上,瞭解強弱變化規律,達到寓教於樂的的目的。

  【活動目標】

  1.透過圖與物的規律變化等形式進行拍手活動,瞭解2/4拍節奏的強弱變化規律,並嘗試性的利用強弱變化規律進行演唱。

  2.利用肢體語言遊戲性的學習鞏固新知。

  3.培養幼兒自主參與的意識,使幼兒在玩中學,達到學科間的相互滲透與寓教於樂的目的。

  【重點難點】

  1.活動重點:瞭解2/4拍的強弱變化規律

  2.活動難點:利用各種肢體語言展示出2/4拍的強弱變化規律。

  【活動準備】

  1.在日常遊戲活動中引導幼兒發現聲音,鼓勵幼兒利用各種肢體制造不同的聲音,培養幼兒的創造力。

  2.準備打擊樂器,熟悉打擊樂器的使用方法。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手遊戲《拍手歌》

  2.小朋友們最喜歡和老師一起玩拍手遊戲了現在老師要考考你們然後再拍手!

  二、基本部分

  (一)出示圓形

  1.這是什麼圖形?

  2.如果老師想再出示一個圓老師應該出示什麼圓呢?

  3.如果老師把第一個圓拍的大點聲,第二個小圓拍的小點聲。誰來試試怎麼拍?

  (二)出示兩種大小不同的沙包,並按上邊的規律加以展示。

  1.如果按上面的規律排列,接下來應出示什麼樣的沙包呢?

  2.如果把大沙包拍的大聲點,小正方形拍的小聲點,我們應該怎麼拍呢?

  3.根據情況加以肯定與鼓勵

  (三)師生合作

  1.誰願意邀請聽課的老師和我們一起遊戲呢?(請三到四名幼兒各請一位老師)

  2.如果我們請一位老師站在第一位,第二個位置站幼兒,按照上面的排列規律,我們其他的人怎樣排?

  3.我們用拍手的形式怎樣表示他們的排列規律?

  4.好,對於參與活動的園長與老師我們應該說―--謝謝

  (四)男女合作

  1.現在老師邀請四名上課不搞小動作的男孩、四名積極舉手回答問題的女孩來前面進行有規律的排隊,該怎樣排呢?(可安按一男一女的規律排列)

  2.如果站男孩的位置我拍的——大點聲,站女孩的位置拍的———小點聲,那麼誰願意來幫助我呢?

  3.請下面的小朋友一起來拍,並邊拍邊說出大聲小聲大聲小聲大聲小聲的變化規律。

  (五)肢體語言鞏固2/4拍的強弱變化規律

  1.我們可以用拍手的形式來製造大聲小聲的變化規律,還可以用身體的哪個部位來製造聲音,來展示這個規律?

  2.小朋友不僅能透過跺腳、拍腿、拍臉來反映這個規律,而且還能用牙齒、舌頭、嘴唇製造聲音來反應這個規律,為了獎勵你們我們來玩個遊戲。

  (六)遊戲:百寶箱

  1.出示百寶箱,摸出一樣寶貝並介紹寶貝名稱,介紹玩法。

  2.誰願意利用這個寶貝來反映大聲小聲大聲小聲大聲小聲這個規律呢?

  3.很多小朋友早已對老師的寶貝垂涎三尺了,現在誰願意從老師的百寶箱選一件寶貝一起合奏呢?(幼兒集體合奏)

  三.結束部分

  1.孩子們,我們今天掌握了一個什麼規律呢?

  2. 嘗試演唱歌曲

  寶寶們對大聲小聲大聲小聲這個規律掌握的相當好了,如果老師讓你們用大聲小聲大聲小聲這個規律來嘗試著唱支歌好嗎?

  好,現在我們邊拍手邊演唱——(選擇孩子說出的一首2/4拍歌曲進行演唱)

  3.小朋友唱的越來越好,以後我們還要按照這個規律唱許多歌曲。現在我們要去戶外活動對我們今天的客人說——再見!

  【活動反思】

  這節課我設計的是一個以2/4拍訓練為主的節奏訓練,但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既沒出現2/4拍,也沒出現強弱兩個字眼,取而代之的是大聲小聲,為什麼要這樣做呢?因為幼兒教育的主要目標是為幼兒後續學習和終身發展奠定良好素質基礎,所以沒必要把那麼高難的術語帶到孩子身邊!

  兒童的發展是一個整體,要各領域之間、目標之間的相互滲透和整合。當某人用餘光瞟了一眼我的教學設計就會認為是科學領域的內容,其實不然。

  這節課孩子們在玩中學習新知,課堂氣氛異常活躍,我覺得自己的課堂更多的時候應傾向於此!

  不足:

  有一個剛入園的幼兒在老師問“誰能用自己的身體制造聲音反應這個規律呢?”他趕緊去拍肚皮,並且搶答說:“拍肚子。”讓他去展示一下時,他卻怎麼也不肯。

  改進:

  可以試著換一種口吻對孩子說:“寶貝,為我們展示一下你的想法好嗎?”如果孩子還是不肯參與活動,那麼可提出另一個問題“誰願意來幫助他?”這樣效果會更理想!

【大班藝術教案】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