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教育> 繼續教育反思

繼續教育反思

繼續教育反思精選8篇

  在快速變化和不斷變革的新時代,我們要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反思過往之事,活在當下之時。那麼什麼樣的反思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繼續教育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繼續教育反思1

  一、得意之處:

  我認真地做好教學備、教、改、輔、考、評、結等環節,透過集體備課、聽課等方式虛心向有經驗的同事請教和學習,積極地投入新課程改革中,將思想理論水平和教學水平提高結合起來,不斷的完善自己。要使學生養成優秀的學習習慣,提高教學質量,我認為必須做到:

  (一)做好統籌安排

  在新學期開學之際,我制定了切實可行的教學目標。怎樣的目標才符合實際呢?目標的制定要科學,千萬不可主觀武斷,其依據是教材、考試大綱和高考考試說明。在實施的過程中除要依據班級的實際情況不斷微調外,還應分層次對待學生的學習情況。

  (二)選好學生助手

  科代表是學科的骨幹,也是任課教師搞好教學工作的得力助手。一個好的科代表學習狀態可為一個班級起到表率作用,對全班學生的自我約束,自我管理,以及處理問題的能力將起到良好的帶頭作用。因此,平時我不僅注意使用科代表,而且更注意對其工作能力的培養。我要求科代表對各小組長督促到位,小組長及時反映組員的情況,這樣分工明確,各司其職,責任到人,這樣一方面讓學生自己管理自己,使其工作能力普遍得到提高;另一方面又可減輕科代表的壓力,不影響其它功課的學習。

  (三)加強學習管理

  學生輕視學習的心理將影響他們的學習效果。我引導他們明確學習目標,端正學習態度。課後或者考後召開學習交流會,彼此交流對學習的認識及學習方法,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同時,對一些有愛好或特長的同學,給他們提供發揮特長的機會,以此體現自我價值。對於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則安排學習好的同學給予幫助,激發其學習自覺性和積極上進的的學習氣氛。

  (四)做好示範引領

  教師的一言一行對學生都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我嚴格要求自己,做好學生的示範引領。要求學生做到的事,我首先做到。如講課時要求學生分析問題時認真審題,有理有據,循序漸進,使學生形成清晰的思路。

  (五)更新教育理念

  新的教育形式不允許我們在課堂上重複講書,我們必須具有先進的教育觀念,才能適應教育的發展。所以我積極參加外出培訓、網路培訓、集體培訓,加強理論學習,認真學習仔細體會新形勢下怎樣做一名好教師。

  (六)備好課,上好課

  1、備好課。認真鑽研教材,對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話、每個字都弄清楚,瞭解教材的結構,重點與難點,掌握知識的邏輯,能運用自如,知道應補充哪些資料,怎樣才能教好。為了適應這種新的要求,在教學中,我不斷的學習讓我有了鮮明的理念,全新的框架,明晰的目標,讓我的教學水平又上了一個新的臺階。

  2、上好課。在課堂教學中突出基本知識、基本概念、基本規律。針對重點的概念和規律,我讓學生透過對現象、演示的觀察分析,力求推導引出新的概念和結論,使學生清楚地理解知識的形成過程,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想象能力。組織好課堂教學,關注全體學生,注意資訊反饋,調動學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對穩定性,同時,激發學生的情感,使他們產生愉悅的心境,創造良好的課堂氣氛,課堂語言簡潔明瞭,克服了以前重複的毛病,課堂提問面向全體學生,注意引發學生學數學的興趣,課堂上講練結合,佈置好家庭作業,作業少而精,減輕學生的負擔。

  3、輔導好學生。做好對學生學習的輔導和幫助工作,尤其在後進生的轉化上加強督促檢查和個別談話指導。

  4、做好交流學習。積極參與聽課、評課,虛心向同行學習教學方法,博採眾長,提高教學水平。

  5、做好培優轉差工作。對於學習能力相對好的學生注重他們在更深層次上的學習和探究;對於學習能力相對困難的學生,從基礎知識方面著手對其進行再一次針對性的教育教學,促使他們可以逐漸跟上其他同學的腳步。透過一學期的不懈努力,本班的優生在在探究問題、預習、解決問題等方面有了較大的提高;後進生學習積極性也有所提高,能自覺完成作業,考試不及格的人數也逐漸減少。

  6、做好教學反思工作。授課後及時記載本課教學的成功和失誤,能夠比較真實地從教法的選擇、教師的備課、教學目標的要求與學生的認知水平及教材的編寫等方面加以分析,尋找問題出在哪裡。

  (七)在工作上,我嚴格要求自己,工作實幹,並能完成學校給予的各項任務,為提高自身的素質,我不但積極參加各項培訓,到各地聽課學習,平時,經常查閱有關教學資料。同時經常在課外與學生聯絡,時時關心他們。

  二、不足之處:

  1、班級的學困生還比較多,我對他們的知識過手、練習過關、方法指導等方面感覺還很薄弱,投入很不夠。

  2、平時的學習還不夠,自身的教學理論還比較缺乏,尤其是對新時代下對教育教學提出新的理念把握不夠。

  3、對教育教學活動的反思不夠,在教學經驗論文的撰寫方面比較少動筆。

  4、對教育教學相關課題知識掌握少,對科研課題認識不到位,對課題研究摸不著邊。

  三、自己想說的幾句話:

  1、加強研究,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與特色。努力將新課程理念落實到課堂上,從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入手,不斷探索現代課程改革的路子。

  2、加強學習,勤於動筆。每學年學習一本教育教學專著並做好學習體會,平時認真閱讀有關教學理論刊物,結合自己的教學研究每學期撰寫一篇比較有價值的教育教學論文,從而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理論水平和科研能力。

繼續教育反思2

  (一) 教師專業是動態發展的、終身持續的過程,現代教學應是建立在教師學習基礎上的。

  必須在加強和發展教師教育,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的同時,加快教師專業化程序,以適應學習化社會、終身化學習的需要。

  由此透過對教師專業觀發展歷程的回顧,透過對教師專業能力的時代內涵以及教師繼續教育課程改革原則的論證和闡述,探討教師繼續教育課程創新的機制,明確教師的專業成長與教學的發展性是一種不斷演進、不斷超越的創造發展歷程。

  因此,努力實施繼續教育工程,加強中小學師資隊伍的建設,開展面向21世紀的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是面臨新形勢的需要,是增強縣域經濟實力、綜合實力的需要,教師整體素質的提高,為教育夯實了基礎,教育的發展必將迎來一個美好的春天。

  教師繼續教育是教師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提高全體在職中小學教師整體素質和促進教師專業化的有效途徑,也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

  學習期間,在與實際相結合不斷的實踐,取得了非常大的進步。

  現將一些學習體會做個小結。

  一、透過學習,我首先是更新了觀念:對教師來說,研究是學習、反思、成長、發展的同義詞,與專業人員的研究具有質的區別。

  它是 以解決問題為目標的診斷性研究及實踐者對自身實踐情境和所做的多視角、多層次的分析和反省。

  透過學習,從 過去的我 與 現在的我 的對話交流,是努力擺脫 已成的我 ,為不斷獲得新生的過程。

  努力研究自己,其目的就是為了提高自己、發展自己、更新自己。

  教師是學生成長的守護人。

  他將教師角色定位於學習者、研究者、實踐者。

  教師首先是學習者,不僅要善於向實踐學習,向理論學習,而且要向學生學習。

  教師是研究者,帶領學生主動積極參與科研課題的研究。

  教師是實踐者,實踐的內涵是 變革 。

  二、教育無小事。

  一個細節可能會影響一個孩子的一生。

  一個教師最可貴的品質在於他能從日復一日的教學生涯中領悟和體會到教育的真諦,開掘出散發著新鮮芳香、體現著高尚情操的教育細節。

  學生是具有極大可塑性的個體,是具有自立發展能力充滿創造力的生命體。

  概括地說,教育的真諦在於啟發自覺,在於給心靈以向真、善、美方向發展的引力和空間。

  三、就人格而言,無論在任何時代、任何地域、任何學段,師生之間都應該是天然平等的。

  教師和學生不但在人格上、感情上是平等的朋友,而且也是在求知識的道路上共同探索前進的平等的志同道合者。

  在教育中,教師要用自己的行動去感染學生,要用自己的言語去打動學生,把自己對人或事的真情實感流露出來,以此使師生間產生心靈的共鳴。

  學生只有感受到教師的善良和真誠愛心,才樂於聽從老師的教誨。

  正所謂 親其師,信其道 ,教師要抓住機會,適時地把自己的喜、怒、哀、樂表現給學生,與學生透過交流達到心與心的溝通。

  教師的語言要有魅力,要富有人情味、趣味,同時又要富有理性。

  這樣的語言才能讓學生願意接受,達到教育的目的。

  暖人話語,滋潤心田。

  溫暖的的話語,可以使學生深深感到教師真誠的關愛,從而拉近師生的距離。

  教師對學生還要有一種充滿責任感和理智感的愛,這種愛就是嚴格要求,嚴而有度,更要嚴而有理。

  除了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學理念之外,我們還需要結合個人情況及教學環境和特色來很好的貫徹和應用它們。

  這個過程也是一個自我發現和自我完善的過程,除了需要不斷客觀的看待 過去的我 ,我們更需要一份持久的熱情,一份對教育、對學生、對社會的神聖信仰與追求! 有人說,教師是春蠶,是蠟燭,是航標燈,是導航員。

  而我要說,教師就象一棵枝繁葉茂的大樹,需要吸收多方面的營養:有科學的教育思想,有先進的教育理念,有符合時代特點的教育言論,有廣博的學識,有令人佩服的教學藝術,有較強的人格魅力,有不斷開拓進取的精神。

  為了達到這一目標,我始終在做著一個 好學生 。

  多年來,在教學工作的同時,我積極學習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

  新課程改革這股春風吹來之後,我更感覺到如魚得水,反覆翻閱新課標,領會其中的真諦,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反思。

  學校組織的各項活動,我都積極參加。

  教師應有一種苦讀,苦學的精神。

  苦讀、苦學應該是教師的 天性 。

  學習研究新課標新課程,讓我有了方向從學習中我懂的了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的道理。

  我在不斷的學習,也在不斷的研究、不斷的探索,從教材、教參、課程標準中去觸控新課改的靈魂,準確把握教學的尺度。

  研究中考題體會其中蘊涵著的教學思想,教學方法。

  在同行身上學到的好方法也及時去應用。

  我和學生們相互學習,共同成長。

  我想,所謂的教學相長就是這個意思吧!

  如此種種,我在做 好學生 的基礎上,也在努力的做好教師。

  做 好學生 是磨練我的重要歷程;而做一名好教師是我的終極目標。

  總之,繼續教育學習的收穫是非常豐富,它引發我更多的思考,也讓我收穫了很多的知識。

  然而,憧憬未來,我知道前方的道路依然是曲折的,畢竟這些思考和理論需要我在今後的教學實踐中不斷的去嘗試和運用,並最終將其轉化為自身的東西,我想只有這樣才算是真正達到培訓的目的。

  最後用一句話和大家共勉: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新課程給了我們教師機遇,同時對我們提出了挑戰。

  要求教師必須更新知識結構。

  新課程內容的出現迫使教師更新自己原有的知識結構,一方面準確把握任教學科中學生終身發展所必需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另一方面透過各種渠道不斷學習,擴充套件自己的知識儲存。

  新課程還要求教師必須有開發課程的能力。

  教學內容從過去的以教材為中心的單一書本知識轉變為以教材為軸線,以活動為紐帶,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絡,充分挖掘本土資源和校本資源,充實教材內容。

  教師還必須發展整合課程內容的能力。

  新課程理念下,學生的學習方式也發生了重大變化。

  傳統的學習方式中,課堂成了 教案劇 出演的 舞臺 ,好學生是配角中的 主角 ,大多數學生只是 觀眾 與 聽眾 。

  在課堂上,學生被當成是單獨的學習個體,而教師往往居高臨下地對待學生,有點為老師獨尊的架勢,而且一味地強調學生接受老師灌輸的現有知識,很少甚至沒有考慮過學生的真實感受。

  新課程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能力。

  為此,新課程倡導自助、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它變沉悶、閉塞的課堂為歡聲笑語,是師生的交流、學習過程以及學習過程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情感體驗,它還注重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習和做人的品性。

繼續教育反思3

  隨著意味新課程改革,對語文教師又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儘管在每次培訓中,我都能認真參加,刻苦鑽研,對語文這門課程的性質;語文的讀、說、聽、寫四種基本能力的培養;倡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以及教學實踐中的綜合實踐性學習等方面,在頭腦中形成一定的理念系統,有比較正確的教育觀、學生觀和自我發展觀。

  在具體的新教材使用,教學過程中,能緊扣語文課程標準中規定:“重視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的規律和語文教學規律,選擇教學策略。”在課堂教學中,尤其重視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能力,儘量讓每堂課都有琅琅的讀書聲、能點燃學生思維碰撞的火花,每一個學生或多或少地享受到多資多彩的精神生活。新課程理念中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真正在教學中,自主合作可以組織,但在探究方面存在一定的困惑和難度。一分組,學生自主合作,這樣自由度大,學生在規定的教學時間內不可能完成最基本的學習任務,再加上探究方面學生缺乏課外資料的收集、閱讀,探究不出新意,也就不能建構新知。

  透過學習“新課程與教師專業發展”內容,才知曉其中的奧秘:新課程自由度大,需要教師精心設計,巧妙安排,要有創造性實施力,恰當合理地調整教學進度和內容,要對教材有重新整合的能力。新教材安排的課時內容具有靈活性,這就需要教師要認真觀察、瞭解、分析學生,密切聯絡生活,要立足於人的培養,我認真反思了幾年來的語文教學,有以下幾點體會:

  一、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就是使全體學生都能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一個要點是面向全體,落實到人人;一個要點是全面提高語文素養。語文課程標準,有意識地把“語文素養”凸現出來。

  語文素養內涵十分豐富,其特點是綜合性和實踐性。它以語文能力為核心,是語文能力和語文知識、語言積累、思想情感、思維品質、審美情趣、學習方法、學習習慣的融合。語文素養不僅表現為有較強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作文能力和口語交際能力,而且表現為有較強的綜合運用能力――在生活中運用語文的能力以及不斷更新知識的能力。一句話,語文素養是整合的、能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和諧發展的語文素質。在今後相當長的時間裡,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將成為廣大語文教育工作者的共識和不懈追求。

  二、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

  在這方面,主要應體現在發揮語文教育的人文性,加強實踐性,遵循漢字、漢語自身規律上。

  語文課程人文內涵十分豐富,它對一個人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因此,要在語文教學中重視和發揮語文課程對學生價值觀的導向作用,要既學語文,又學做人。還要重視語文課程對學生在文學、情感諸方面的薰陶、感染作用。語文學習極具個性化,對閱讀材料的理解往往是多元的,常言說“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因此,要尊重學生的個人感受和獨特體驗,鼓勵學生髮表富有個性的見解。這是提高語文能力的需要,也是形成良好個性、啟用創造力的需要。

  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這種能力必須在豐富的語文實踐中培養。以往我們有一種失之偏頗的認識,認為學生語文能力的形成,要靠系統的講授語文知識,要靠在嚴整體系指導下的一步一步的語文訓練。我們忽略了語文是母語教育課程這一基本事實,忽略了母語教育的諸多特點。母語教育與外語教育有本質的不同。母語教育有基礎,有語境,有資源,這些是母語教育得天獨厚的條件。

  三、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由被動的接受學習,轉變為主動的探究學習,是這次課程改革的重點之一。改變學生學習的過程與方式的根本目的,是使學生學會學習。

  要切實實現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自主學習是基礎。學生是學習的主人,發展的主體,是“教學之本”。要保護每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熱愛祖國語文的感情,使每個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意識得以長久地保持,做到樂學,主動地學,學有所得,越學越愛學。

  合作、探究是實現有效學習的重要方式。要倡導在自學、自悟基礎上的各種形式的合作學習,透過互相啟發、共同探究,不僅有所發現、學有所得,而且培養了合作精神和協作能力。

  語文綜合性學習是全面提高語文素養,特別是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重要途徑。語文綜合性學習,是語文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從學習專題的提出,到學習過程的安排、學習方法的確定,乃至學習成果的呈現,學生有更大的自主性,有更多實踐的機會,有更大的創造空間。學生會全身心地投入,使他們的主動精神和探究精神得到充分的發揮。語文綜合學習,看重的主要不是學習成果的呈現方式,不是結果,而是學生學習、探究、實踐的過程,是在一次次的綜合性學習的過程中不斷提高的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蒐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綜合運用語文的能力和創造性以及責任感、合作精神等等。這些既是十分重要的語文素養,又是現代人必備的基本素質。

繼續教育反思4

  幼師專業是動態發展的、終身持續的過程,現代教學應是建立在幼師學習基礎上的。必須在加強和發展幼師教育,促進幼師專業化發展的同時,加快幼師專業化程序,以適應學習化社會、終身化學習的需要。由此透過對幼師專業觀發展歷程的回顧,透過對幼師專業能力的時代內涵以及幼師繼續教育課程改革原則的論證和闡述,探討幼師繼續教育課程創新的機制,明確幼師的專業成長與教學的發展性是一種不斷演進、不斷超越的創造發展歷程。因此,努力實施繼續教育工程,加強中小學師資隊伍的建設,開展面向21世紀的中小學幼師繼續教育,是面臨新形勢的需要,是增強縣域經濟實力、綜合實力的需要,幼師整體素質的提高,為教育夯實了基礎,教育的發展必將迎來一個美好的春天。

  幼師繼續教育是幼師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提高全體在職中小學幼師整體素質和促進幼師專業化的有效途徑,也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學習期間,在與實際相結合不斷的實踐,取得了非常大的進步。現將一些學習體會做個小結。

  一、透過學習,我首先是更新了觀念:對幼師來說,研究是學習、反思、成長、發展的同義詞,與專業人員的研究具有質的區別。它是“以解決問題為目標的診斷性研究及實踐者對自身實踐情境和經驗所做的多視角、多層次的分析和反省。透過學習,從“過去的我”與“現在的我”的對話交流,是努力擺脫“已成的我”,為不斷獲得新生的過程。努力研究自己,其目的就是為了提高自己、發展自己、更新自己。

  幼師是學生成長的守護人。他將幼師角色定位於學習者、研究者、實踐者。幼師首先是學習者,不僅要善於向實踐學習,向理論學習,而且要向學生學習。幼師是研究者,帶領學生主動積極參與科研課題的研究。幼師是實踐者,實踐的內涵是“變革”。

  二、教育無小事。一個細節可能會影響一個孩子的一生。一個幼師最可貴的品質在於他能從日復一日的教學生涯中領悟和體會到教育的真諦,開掘出散發著新鮮芳香、體現著高尚情操的教育細節。學生是具有極大可塑性的個體,是具有自立發展能力充滿創造力的生命體。概括地說,教育的真諦在於啟發自覺,在於給心靈以向真、善、美方向發展的引力和空間。

  三、就人格而言,無論在任何時代、任何地域、任何學段,師生之間都應該是天然平等的。幼師和學生不但在人格上、感情上是平等的朋友,而且也是在求知識的道路上共同探索前進的平等的志同道合者。

  在教育中,幼師要用自己的行動去感染學生,要用自己的言語去打動學生,把自己對人或事的真情實感流露出來,以此使師生間產生心靈的共鳴。學生只有感受到幼師的善良和真誠愛心,才樂於聽從老師的教誨。正所謂“親其師,信其道”,幼師要抓住機會,適時地把自己的喜、怒、哀、樂表現給學生,與學生透過交流達到心與心的溝通。幼師的語言要有魅力,要富有人情味、趣味,同時又要富有理性。這樣的語言才能讓學

  生願意接受,達到教育的目的。暖人話語,滋潤心田。溫暖的的話語,可以使學生深深感到幼師真誠的關愛,從而拉近師生的距離。幼師對學生還要有一種充滿責任感和理智感的愛,這種愛就是嚴格要求,嚴而有度,更要嚴而有理。

  除了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學理念之外,我們還需要結合個人情況及教學環境和特色來很好的貫徹和應用它們。這個過程也是一個自我發現和自我完善的過程,除了需要不斷客觀的看待“過去的我”,我們更需要一份持久的熱情,一份對教育、對學生、對社會的神聖信仰與追求!

  有人說,幼師是春蠶,是蠟燭,是航標燈,是導航員。而我要說,幼師就象一棵枝繁葉茂的大樹,需要吸收多方面的營養:有科學的教育思想,有先進的教育理念,有符合時代特點的教育言論,有廣博的學識,有令人佩服的教學藝術,有較強的人格魅力,有不斷開拓進取的精神。

  為了達到這一目標,我始終在做著一個“好學生”。多年來,在教學工作的同時,我積極學習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新課程改革這股春風吹來之後,我更感覺到如魚得水,反覆翻閱新課標,領會其中的真諦,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反思。學校組織的各項活動,我都積極參加。

  “幼師應有一種苦讀,苦學的精神。”苦讀、苦學應該是幼師的“天性”。學習研究新課標新課程,讓我有了方向從學習中我懂的了“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的道理。我在不斷的學習,也在不斷的研究、不斷的探索,從教材、教參、課程標準中去觸控新課改的靈魂,準確把握教學的尺度。研究中考題體會其中蘊涵著的教學思想,教學方法。在同行身上學到的好方法也及時去應用。我和學生們相互學習,共同成長。我想,所謂的教學相長就是這個意思吧!

  如此種種,我在做“好學生”的基礎上,也在努力的做好幼師。做“好學生”是磨練我的重要歷程;而做一名好幼師是我的終極目標。總之,繼續教育學習的收穫是非常豐富,它引發我更多的思考,也讓我收穫了很多的知識。然而,憧憬未來,我知道前方的道路依然是曲折的,畢竟這些思考和理論需要我在今後的教學實踐中不斷的去嘗試和運用,並最終將其轉化為自身的東西,我想只有這樣才算是真正達到培訓的目的。最後用一句話和大家共勉: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繼續教育反思5

  【周次:第一週】

  內容:充分利用輿論的力量,學生秀成績,有進步就要表揚、肯定。有過錯,無論他以前成績優劣,品行好壞都要巧妙地指出。如果忽略了這一點,就會導致品德教育的失敗。因為,善意的批評和讚揚可以激發學生的榮譽感和責任感,學生就會力求用自我鼓勵的方式來消除缺點和積極培養自己的優良品質,從而激起一種向上的內在力量。

  【周次:第二週】

  內容:尊重、理解、信任學生是消除教育盲點的基礎。尊重學生要尊重學生的人格。教師與學生雖然處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的不同的地位,但在人格上應該是平等的,這就是要求教師不能盛氣凌人,更不能濫利用教師的地位和權力;理解學生要從青少年的心理發展特點出發,理解他們的要求和想法,理解他們幼稚和天真;信任學生要信任他們的潛在能力,放手讓學生在實踐中鍛鍊,在磨練中成長。

  【周次:第三週】

  內容:讓學生了解自己的優缺點,抑缺揚優。啟發學生相互監督,適時幫助他們克服困難。幫助學生制定目標和任務,鼓勵他們透過自身的努力去實現目標,完成任務。對學生的努力無論成功與失敗,都要幫助學生分析原因並鼓勵其繼續前進。不這樣做,就會使學生因為失敗失去自信,放棄一切自學的嘗試,或者由於感到教師的冷漠而誤認為這種努力是不必要的,並放鬆對自己的嚴格要求。

  【周次:第四周】

  內容:正確運用各種激發意志的手段,如自我暗示,自我鼓舞,自我誓約,自我禁止,自我監督等培養學生意志能力。要承認和允許學生行為的反常,並認真分析行為反常的原因,切記簡單粗暴,否則會影響學生良好性格的形成,導致破罐子破摔的局面。

  【周次:第五週】

  內容:要搞好學生思想教育,形成學生良好的品德,除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外,更需要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充分運用培養學生自學的能力,促進學生良好個性及優良品德的形成。要使學生明確教師對他提出的教育要求,相信他的正確性,並且透過自己的努力是可以達到這種要求的,在這種動機的支配下,學生會主動地到處尋找榜樣。在教學過程中,要經常向學生介紹道德高尚的人物的生活事例,有時從學生熟悉的人中去找,使他們瞭解自學的意義和實現途徑。

  【周次:第六週】

  內容:上課叫人感到累,累得要酸臂疼,聲嘶力竭。原因是教師講得太多,太細。有一課堂卻是給了我很大的啟發:上課要不累,話要講得少。只有講得少,講得精,學生才容易記住知識要點,聽覺才不至於疲勞,他們才會有更多的時間去獨立思考,去探索知識。不是說“實踐出真知”嗎?教師講的理論知識,學生要經過課堂上的討論、思考、親手操作,才能獲得知識為己有。因此,課堂上,教師要少講、精講。這就離不開課前的多讀、多想。

  【周次:第七週】

  內容:愛學生就是要嚴格要求學生,對學生不嬌慣、不溺愛。對其缺點錯誤,不縱容、不姑息、不放任。師愛既蘊含著強烈的情感色彩,又表現出深刻的理智,不僅著眼於學生目前的得失和苦樂,更注重學生未來的發展和前途。教師要“豐富孩子們的精神生活,培養他們那會有道德價值的需要、要求和興趣,揭開他們身上的一切優點,弄清他們最強的才幹。”教師在批評學生時要發現學生的潛力和優點,這樣做才是最有效的。

  【周次:第八週】

  內容:換個角度,根據學生的特點,採取合適的“懲罰”手段。我曾遇到這樣一個學生,剛上課時,我在上面講,他在下面描摹山水人物。我不動聲色,一連觀察了幾日。這是“你有千條妙計,我有一定之規”那種學生。經過深思熟慮,有一天,我把他叫到辦公室,請他當班上的義務辦報員,他先是驚訝,然後很爽快地答應了。他辦報非常賣力,還受到了學校的表揚。趁熱打鐵,我開導他,國內外著名畫家,他們不僅畫藝高,還文化素質也很高。一個沒有一定文化素養的人,是很難在繪畫方面有所建樹的。經過多次開導,他對其它文化課也漸重視了起來。

  【周次:第九周】

  內容:教師承擔著培養人才的歷史重任,教育的本質就是“育人”。因此,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必須以育人為本,能夠根據學生的情況制定教學計劃,採取靈活多樣的教育方法,以滿足不同知識基礎和心理品質的學生的發展要求。我們要做到:制定教學計劃,認真鑽研課程標準和教材,認真分析自己所教學生的實際,努力採集和整合教育資源,制定出自己的具有個性化的教學工作計劃,注重個性化發展和培養創新思維與創造能力,使每一個學生都學有進步。

  【周次:第十週】

  內容:讀得多了,才不會“大腦一片空白,茫然不知所措”,才能做到“胸中有數”;想得周到、細緻了,思路才清晰,語言才會有所凝練,講起來才通暢。所以,備課是上好課的關鍵,如何備課就不容忽視了。備課沒有在腦子裡,上課離開教案本就講得混亂不清。想翻教案本又擔心聽課的教師對自己的評價不好,於是就只有將亂就亂,誤人子弟。

  【周次:第十一週】

  內容:教案的詳略要得當。備詳案時需要參照有關資料,略案就是思路,非常概括的幾大步驟,用以防忘記。然後,每上完一節課後,在教案最後寫上簡短的富有哲理的心得體會。這樣,看得多,思得多,而寫得少,備課不因抄寫教案窮於應付而佔去過多的時間和精力,充分做到胸中有數,上課時才會得心應手,過後才會有所感悟,使教學水平不斷進步,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

  【周次:第十二週】

  內容:在課堂上喜歡說話的學生,都被老師以影響他人學習加以否定,輕則置之不理,重則罰其站立或掃地,或沖廁所,或掃清潔區,因此,一部分學生為了討好老師在教室裡爭做紀律的好學生,靈活的同學,大腦隨著老師的講解、提問進行運動,部分學生就無動於衷,在教學活動中,一直處於被動狀態,我們不能一概而論地加以排斥,要學會運用肯定的語言,親切的目光善待學生,這樣既能縮短師生的距離,又能調節課堂氣氛。

  【周次:第十三週】

  內容:這些日子,抽空讀著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建議》一書,心裡有許多想法,感覺到自己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中的一些觀點是存在問題和有待改進的。

  其中印象最深的是第十九條——閱讀是對“學習困難”的學生進行智育的重要手段。反反覆覆讀了多遍,並摘錄了一些自己認為精闢的語句。同時,開始反思自己在日常教學工作中的行為,慢慢地分析、思考

  是的,大多數教師總認為,那些基礎差的學生,只要他們能夠把課本上的知識弄懂就不錯了。“不是有‘笨鳥先飛’的說法嗎?別人看一遍,你就看十遍。”老師們往往如此教育自己的學生,讓學生一遍遍地去死記硬背課本上的詞彙、公式、定理等基礎知識。有的學生記住了基礎知識,卻無法運用。於是教師們會說:“沒辦法,太笨!”真是如此嗎?現在我開始懷疑自己,開始反思,同時讓自己平心靜氣地回憶自己作為學生時的種種。我的英語成績曾經很糟糕,在整個中學時代,最好的時候也僅僅是成績平平,也許那個時候,我的老師也罵過我“太笨”!想想其中的酸甜苦辣,想想自己是怎樣從一個英語成績平平甚至可以說糟糕的學生到今天的高中英語教師的歷程。終於明白,其實,不是我們的學生太笨,而是我們的教學存在很大的問題!

  【周次:第十四周】

  內容:前幾天是期中考試,所以這個週末比較閒,老師也沒有佈置作業。於是便想上上網,寫寫部落格。已經有一個月沒寫部落格了,再不寫的話就說不過去了,寫部落格在我看來還是一個不錯的習慣,所以這是一個不能荒廢的事情。開啟電腦之後,在“百度”上搜了“小學日記”這四個字。結果令我非常的意外,我的部落格竟然排名第一,雖然我對“第一”沒什麼興趣,但是心情還是不錯的。這就像被別人誇,自己可能並不在意誇的對不對,即使你很煩誇你的人,...

  【周次:第十五週】

  內容:作為一名語文班主任,我教育學生的主要方法是談心。我認為只要能把握學生的思想動態,那麼我們的工作就會很順利的開展。談心的方法很多,由於我近一年時間嗓子疼,所以我選擇了寫反思日記的方法談心。每天晚自習時間,我到班級視察工作的同時,深入每個小組詢問今天班級是否有事?他們就會把事情寫在紙上,並加入自己的看法。誰有事誰就寫,時間長了,形成習慣,每天我一進班級,有事的學生就會把反思日記拿出來。我看了以後,做出回答或處理。假如有事的學生沒有寫,週日的時候,我都要求學生寫周反思。有的學生除了寫自己之外還寫近一週班級的大事小情。因為我把學生當朋友,學生有什麼話都願意對我說,我對班級的動態就瞭如指掌了。

  【周次:第十六週】

  內容:一看你就是小朋友,我剛教過我家孩子寫反思日記,順便也幫助你一下。

  寫反思日記,記住以下三步。

  第一,先寫你這次考試情況,各科都得了多少分,你自己滿意不滿意。哪些科目你非常滿意,哪些科目你不滿意。說說自己的感想。

  第二,說一說你出錯誤的題都是哪些,原因是什麼,比如哪些題目錯了是因為自己不會,哪些題目出錯誤是因為自己粗心大意的等等。這些你自己一定很清楚。

  第三,寫你以後的決心,你怎樣克服過去的錯誤,辦法是什麼,將來怎樣做。

  切記,不要抄範文之類的,那些不能提高你自己的水平,也沒有真情實感,不能打動人。

  【周次:第十七週】

  內容:作為教師,應該知道,教學的目的不是單純地教給學生知識,而是教會學生如何學習的方法,教,是教師運用多種的教學方法,促使學生學得有序、有法,思維得到有效的發展。如果每一位教師都能摘下傳統的有色眼鏡如:男生說話,教師可以預設,女生說話,教師就說插嘴等等,如果真正把素質教育落到實處,用積極的態度善待“插嘴”的學生,那麼,就會有新的認識,新的發現。其實,“插嘴”的學生,專心聽講,思維靈活,求知慾望強烈,老師只要在學生“插嘴”時加以正確的引導,使學生在課堂上得到人格的尊重,情感的釋放,同時要求他們兼顧全域性,就能使課堂充滿生命的活力。

  【周次:第十八週】

  內容:作為有責任感的教育工作者,必須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覺性,及時發現、研究和解決學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新情況、新問題,掌握其特點、發現其規律,盡職盡責地做好工作,以完成我們肩負的神聖歷史使命。用我的心去教誨我的學生,我用我的情去培育我的學生,我無愧於我心,我無悔於我的事業。通過幾年來的不斷學習和總結,雖已具備點滴的經驗,但還覺得是那麼微不足道,感到自己生活在這個社會中就像一滴水在大海中一樣的渺小,還需進一步提升自己的學歷,積極參加各種學習和培訓,同時,也將更加充滿熱情地工作,不斷完善自己。

  【周次:第十九周】

  內容:德育是學校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而班主任德育工作的秘訣就是"愛"。師愛是偉大的、神聖的。師愛是人類複雜情感中最高尚的情感,它凝結著教師無私奉獻的精神。師愛是"超凡脫俗"的愛。這種愛沒有血源和親情,沒有私利與目的,然而這種愛卻有一種巨大的力量。學習好的要愛,學習一般的要愛,學習差的也要愛;活潑的要愛,文靜踏實的要愛,內向拘謹的更要愛。

繼續教育反思6

  有人說,幼師是春蠶,是蠟燭,是航標燈,是導航員。而我要說,幼師就像一棵枝繁葉茂的大樹,需要吸收多方面的營養:有科學的教育思想,有先進的教育理念,有符合時代特點的教育言論,有廣博的學識,有令人佩服的教學藝術,有較強的人格魅力,有不斷開拓進取的精神。

  在鎮中心校的組織下,我們有計劃地進行繼續教育的學習活動。透過不斷地學習,使我不但在理論上對教育、教學有了更深層次的體會,從而在教學中取得了一定成效。 透過學習,使我重新認識了自己的責任,樹立了科學的教育觀。幾曾一度從上中學到上大學,我們見到的老師都是極有威嚴的,幼師的觀點是不容質疑的,這就使得幼師真正成為了頗有權威的“傳道、授業、解惑”之人。然而在傳授知識的同時,幼師的社會道德品質也在一併的傳授給學生,或者由學生間接體會。因此幼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播者,他還要為培養下一代可塑型人材做出貢獻。

  在教育實踐中,我們幼師還要處理好對學生關心尊重與嚴格要求的關係。關心、尊重學生不等於不嚴格要求學生,也不是對學生的錯誤姑息,而是要嚴格有度,要求有法。不能一味地強調學校的統一要求。透過繼續學習,首先使我認識到了自己的教學水平距離優秀幼師還有很大差別。

  要儘可能多的開展集體活動,給學生,尤其是給後進生----展示自己個性特長的機會。很多時候我們認為,集體活動是統一時間、統一地點、統一內容、統一行動的要求統一的活動,這樣的活動培養學生的紀律性和服從性,限制學生的個性和自由性。實則不然,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己的與眾不同之處,都能在某方面優於其他人,尤其是學習成績一般,在集體中毫不起眼的學生。只有透過多種形式的集體活動,才能為這樣的學生提供一個施展身手,顯露才華的`機遇和舞臺,使他們打破以往的自卑,建立應有的信心。儘可能多的提供給學生親自實踐的機會。學生的各種能力都是在主體與環境的相互作用下形成和發展的,學生參與什麼實踐活動,就發展什麼能力。參與活動的程度和水平決定了學生能力的程度和水平,幼師要為學生的學習與發展提供很好的外因條件,創設符合學生全面學習與發展的氛圍。

  霍姆林斯基說過:“教育的技能全部奧秘就在於熱愛每個學生。”從教育心理學的角度出發,情感在學習過程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信念的催化劑,我國教育家曾說過:“教育之沒有情感,沒有愛,就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成為池

  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因此,熱愛學生,尊重學生,信任學生,嚴格要求學生是政治幼師道德威信形成的根本保證,職業學校幼師只有以良好的感情,崇高的道德去關愛學生,才會激發學生積極向上的力量,受到學生的尊敬與愛戴。如果教學中忽略了這種情感的關愛,就等於抽掉了教學的靈魂。幼師在授課中的情感以及伴隨而發的語言,不僅能啟用學生聽課的情緒,而且能增強說理性,可以收到感人至深的效果。只有用發自內心的真情實感去打動學生,感染學生。學生才會在情感上與幼師產生共鳴,才會“親其師,信其道”對待學生要溫和、微笑、多讚揚

  微笑體現了幼師對學生的熱忱、關心和愛護,是“愛”的一種表現。實踐也證明,幼師的微笑,能取得多方面的教育效應,從教育心理學的角度說,凡是幼師寄予希望的學生,感愛到幼師的關心,愛護和鼓勵,他們就常常以積極的態度對待老師,對待學習和對待自己,但如果被幼師冷淡或厭惡的學生,則勢必走向反面。要以情動心,與學生心與心的交流

  俗話說:情通才能理達,情不通則理不達。如果幼師不講情,就會把課講得乾乾巴巴,枯燥無味,影響教學效果。一位心理學家說,青少年的心靈像一架多絃琴,其中有一根弦是和音,只要找到它彈一下,就會使其它弦一起振動,發生共鳴,協奏起來產生美妙的音樂。如果幼師能用真情撥動這根弦,使它在學生心中產生共鳴,教學就會收到更好的效果,因此幼師在教育學生時要講實話、真話、要理論聯絡實際,這樣學生就會感到親切,不知不覺地在思想感情上產生共鳴,從而受到生動深刻的思想教育。

  一切為了學生,我認為要做好學生的服務,主要是幫助學生能夠有效地進行個別化自主學習,必須轉變學習觀念,採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切實轉變觀念,牢固樹立“一切為了學生”開放教育,以學生個別化自主學習為主,採用現代資訊科技和教育手段為學生提供多種媒體教學資源和多種形式的教學組織活動,以學生為中心提供多種學習支援服務。只有圍繞“以學為中心”,才會千方百計尋找資源,一心一意提供服務,把搞好對學生服務變為我們的自覺行動,並貫穿於教學的全過程,使學生在自主學習中的所求所需都能得到較好的滿足。對學生的支援服務不只是針對某一個人、某一門課程、某一個時期,而是全方位、多層次、多功能的縱橫交錯的支援服務體系。

  總之,透過繼續教育的學習,使我感到自己的幼師修養有了深一層次的提高,使我更加如飢似渴的追求新知的攝入,為今後的教學奠定堅實的基礎。

繼續教育反思7

  篇一:繼續教育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需要跳出自我,反思自我。所謂跳出自我就是經常地開展聽課交流,研究別人的教學長處,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透過學習比較,找出理念上的差距,解析手段、方法上的差異,從而提升自己。當然,無論是運用行動研究法還是比較法,我們都需要學習先進的教育教學理論,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達到“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境界。這種解決和分析問題的思路做法毫無疑問可以鍛鍊和提升我們解決問題的工作能力,我們循著這種思路可以徹底找到問題發生的根源,以及找出預防問題的有效方法。這種方法與企業中所倡導的全員持續改善的管理手法也不謀而合,不論是理念還是方法,都是一脈相承,只是集體反思學習有更進一步的深入。

  隨著素質教育的進一步深化,現代教育最重要的特徵就是高揚人的主體性,追求個人的主體性,追求個人的全面發展,充分發揮每個人的主觀能動性,以期取得最大的效益和最好的發展。因而社會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種要求不僅僅體現在對教師學歷層次的追求上,更重要的是體現在對教師綜合素質、教學效益的要求上。

  篇二:繼續教育教學反思

  雖然在學校裡接受過教育學理論及一般教學技能的培養,並經過短暫的教育實習。來到教學第一線承擔起繁重的教學任務,由於受各種條件的制約,很難直接把所學的理論運用到自己的教學實踐中去,久而久之,教學就變成一個單調和常規性的工作,每天疲於應付,逐漸失去了開始的魅力,教師專業發展的動力也隨之減弱。實踐越來越遠離理論的指導,造成教學實踐和理論的脫節。教師慢慢演變成“操作型”教師——依賴經驗教學,對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缺乏意識或者抓不住重點和本質,缺乏對教學診斷、調整、糾錯的能力,教學缺乏新意和創意,難以適應當今教育改革的需要。最經濟有效的繼續教育——教學反思,教師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隨時隨地強化反思意識,提高對教學問題的敏感度,養成一種對教學的自覺反思行為、習慣,而且能衝破經驗的束縛,常教常新,從而使自己從“經驗型”教師走向“學者型”教

  即把自己的教學實踐作為一個認識物件放在歷史過程中進行思考和梳理。同時不斷地獲取學生的反饋意見,並把它作為另一個認識物件進行分析,最後把兩個具體的認識物件揉在一塊兒整合思考。教學反思貫穿於你的教學生涯,而不是某一階段的特殊任務。我思故我在,我思故我新。

  篇三:繼續教育教學反思

  反思作為哲人們的工作方法,越來越被我們普通人來使用,特別是管理者。反思是經驗學習的工具,經歷必須經過反思,才能昇華為經驗知識。生活和工作都需要反思,其實我們每一個人無時無刻不在思考中,但對思想的思考還是需要進一步加強。

  當今社會和環境的快速變化要求組織和個人具備優秀的學習能力,學習和適應這種變化對我們提出了新的挑戰。讓我們對學習有了新的認識,個人學習已經延伸為終身學習、組織學習,不僅是學習理論知識,而且更要在實踐中、新事物中快速學習,向社會經濟生活中所有物件學習。學習的方式也在不停地更新,除了傳統學習方式,基於網路媒介的學習更是為我們的工作生活帶來了巨大的變化,培養學習型組織和知識管理為我們的未來提供了方向。認識不到學習的這些變化就給集體反思學習帶來了一定困難。

繼續教育反思8

  教師繼續教育是教師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根本著力點就是提高教師的師德素養和教育教學業務能力,提高教育工作質量奠定基礎。本年度,我嚴格要求自己,在基本功技能、現代資訊科技學習、新課程理念、教育的藝術以及教育科研能力培養等諸多方面積極參加活動或主動學習,勤勤懇懇,兢兢業業,使自己的教學工作有計劃,有組織,有步驟地開展。現將我的個人繼續教育小結如下:

  一、夯實理論素養,細讀教育專著

  作為一名新時代的教師,不能只鑽研教科書,還要有高屋建瓴的教育思想,有先進的教育理念,而這些資訊的獲得,讀書則是一條很好的途徑。本學期結合學校“讀書節”活動,我靜下心來,細細研讀一本教育專著,從中發現,從中反思,從中轉變,從中實踐,從中總結,力爭做一名與時俱進的新型教師。

  二、把握培訓機會、及時進行內化

  外出參加教育教學活動的相關培訓是教師提高綜合素質的主要形式。我在本學期裡緊緊抓住每一次外出的機會,進行海綿吸水般的學習。並且利用業餘時間和雙休日進行消化,做好相關的自學筆記。並且將一些理論成果付諸於我的教育教學實際當中,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使得繼續教育的意義落到了實處。

  三、重視教學反思、做好反思實踐

  反思是教師發現問題,分析問題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我結合大量教學雜誌、教學參考書中的觀點及案例,找出自己在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並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以及由此產生的教育後果特別是對於本學期的幾堂公開課、展示課,我都會進行進行“課前反思——課中反思——課後反思—思後實踐”並且寫好反思案例等,及時總結好理論成果。

  四、以名師為榜

  大膽探索實踐透過參加各類培訓也好,自己進行教學研究也好,我總會以名師名家,這當然也包括我身邊好多優秀的老師。他們有的課上得精彩,有的班級帶得漂亮。於是他們都會成為我追隨的目標,我會以他們為榜樣。但是,我也不會迷失自己,我會大膽探索、實踐自己的教學感悟。把自己用心悟的教學原理透過最樸實、簡單的教育教學手段來進行實踐。讓每個孩子都能感受到來自老師愛的教育。

  五、加強責任意識,學會主動學習

  時代在不斷的進步、發展,對教師也有了更高的要求,為了提高個人教學水平,我認真學習新課標,領悟新課標精神,努力做好教學工作,保質保量完成教學工作。本學年,我認真的備課、編寫教案,設計適應學生的教學方法,開展的有效的教學。在教學中我把學生放在首位,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同時積極參加學校的徵文活動《教師的名字叫責任》,從多角度談教師的責任。

  六、具體任務落實

  1、加強專業能力的培養,促進知識結構發展,具備新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和手段。我利用課餘時間加強專業知識的學習,開展同伴互助活動,多聽課,學習經驗豐富的教師先進之處,運用於教學。

  2、積極參加各部門、各層次的學習,提高思想覺悟和業務素質,每週堅持政治學習,認真筆記。

  3、觀摩、討論、學習,提高思想認識和教學水平。認真學習教育教學理論,研究教育教學方法,開展聽課評課活動,以此提高教研能力。

  4、認真參加區級、校級教研活動,多聽課,多學習。

  5、參加了學校組織的公開課,優質課評選的聽課,評課活動。

  6、積極撰寫教教學經驗文章,教師師德文章,學年累積在學校交流一次。

  7、積極參加了主管部門的規範性培訓。

  透過繼續教育培訓,使我在教學工作中能“因材施教”,對學生能給予學習上的指導,生活中的關心,認識的點撥,思想的疏導。並能公正、公平地對待每一個學生,滿足他們求發展、求進步的需要,並且能悉心研究每位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興趣愛好和個性特長,不遺棄,不淘汰任何一個學生,為學生的健康成長和發展牢牢打好各方面的基礎。我深切感覺到,做為一名教師,不僅要有崇高的奉獻精神、高標準的師德,也需有先進完備的教學策略與方法,這些都需要我們去努力、去學習、去實踐。

【繼續教育反思】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