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教師> 教師讀書隨筆

教師讀書隨筆

教師讀書隨筆

  在現實的學習、工作中,大家或多或少都對隨筆有些瞭解吧?隨筆是散文的一種,可以不受體裁的限制,靈活多樣,不拘一格。你見過的隨筆都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教師讀書隨筆,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教師讀書隨筆1

  喜歡讀書是我學生時代的一大“嗜好”,徜佯在書的世界裡,真得讓人有一種忘我的感覺。成家之後喜歡讀得書由一些哲理書、勵志書,轉為一些家教之類的書,從家教一類的書中我知道了閱讀對於孩子的重要,因此我常常與兒子同讀一本書,並與他交流一些他容易懂的感受,對於閱讀的情有獨鍾也影響到我教學中,儘管我是一名數學教師,但我經常提倡孩子們多讀書,開闊自己的視野。特別是開學初看了朱永新教授的《開啟快樂教室》,我更加覺得孩子們不是不愛讀書,而是沒有形成一個靜心讀書的環境,讓孩子喜歡讀書,首先教師要愛讀書,因此,我也利用起了課餘這寶貴的讀書時間,與學生一起走進閱讀世界。對於讀書我覺得首先教師必須樹立正確的讀書觀。讀書的目的是促進自己專業的發展,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有效地指導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有了這樣的思想,便了有讀書的動力。其次,圍繞自己的專業發展去讀書。如今我們特別強調實施新課程改革,在這樣大的教育改革背景下,必須多方面地學習新課程改革理論,從而把握新課程改革的基本精神與實質,這是有效實施新課程改革的大前提。

  俗話說:“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知識就是力量,”多學些知識是永遠不會錯的。自從走上了三尺講臺之後,由於這職業的原因,我更加喜歡看書、看報,並逐漸對教育書刊有所涉獵,其中我最喜歡《小學數學教師》。

  在我的心目中,《小學數學教師》就是我的良師。我與它的相識源於我實習時候的師傅老師,她訂書了這本書,看得很投入,便推薦給我看。書中的一些新的教育資訊、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育教學方法,對我今後的教學幫助很大。

  做為一名小學數學教師,我更加希望能在教學方面得到一些切實具體的幫助,《小學數學教師》將怎樣處理教材難點,怎樣設計創造性教學方案等都為我們想到了。《小學數學教師》不僅有吸引人的故事,閃光的教育思想,精妙的育人藝術,還讓我認識與瞭解到教育界的精英人物及他們先進的教育理念,從他們的教學中學習先進的教育手段,慢慢運用到自己的教學工作中。

  《小學數學教師》滋潤了無數數學教師的茁壯成長,也為許許多多的青年數學教師架起了走向成功的橋樑,是培育教師成長的搖籃。她的風格十分樸素平實。她的百家講壇特吸引人,教學點評忠懇,教案設計新穎,教學隨筆精緻。她貼近教改前沿,是小學數學教改的衝鋒號。

  據瞭解,《小學數學教師》滋潤了無數數學教師的茁壯成長,也為許許多多的青年數學教師架起了走向成功的橋樑,是培育教師成長的搖籃。她的風格十分樸素平實。務實、樸實、平實是其魅力的源泉。樸素、精緻、人文是其獨具的特點。她的教學點評中,教案設計新穎,教學隨筆精緻。她貼近教改前沿,是小學數學教改的衝鋒號。

  在轟轟烈烈的教改之風中,《小學數學教師》宣揚對學生做為“人”的尊重;宣揚對學生生命的喚醒與賞識;宣揚人格平等基礎上的情感交流;教育我們用心靈感受心靈,用生命點燃生命,用智慧開啟智慧。因此,每當我竭盡所能地傳授知識給學生卻看到學生似懂非懂的目光時,我都能從《小學數學教師》中再次找尋到信心的起點;每當遇到教學中我自己也弄不太清、搞不太懂的知識時,《小學數學教師》為我解決了燃眉之急;每當我想在教學上有所突破、有所創新時,都是《小學數學教師》為我導航,讓我有所創想,尋到教學的“亮點”……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我一直堅信多讀一些好書,一定會有許多意外收穫,在這人生的黃金時間,我想我會一如繼往地多讀好書,在書的海洋中揚帆遠航。

  如今,做為一名小學數學教師,我更加希望能在教學方面得到一些切實具體的幫助,《小學數學教師》將怎樣處理教材難點,怎樣設計創造性教學方案等。

教師讀書隨筆2

  暑假期間,我閱讀了《做不抱怨的教師》一書,感受頗深。剛開始看到書名,心裡想著,哪有老師會不抱怨呢?要抱怨的事情太多了。一直以來,教師這一職業被認為是天底下最光輝的事業。可是隨著時代的發展,獨生子女是越來越多,家長對教師的要求也是越來越高,這就無形之中給我們教師帶來壓力。抱怨,似乎也成為“釋放”壓力的一種方式。但是這本書裡的第一章有這麼一句話:“抱怨是懦弱、無能的最好詮釋,他像幽靈一樣到處遊蕩、饒人不安。”所以我們教師要調節好自己的心態,對生活充滿信心,對工作有較好的滿意度,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抱怨產生不了任何喜悅,也不會讓我們的生活與工作添姿加彩,反而會讓我們的負面情緒不斷疊加,從而產生更多的不快。教育是一種智慧,教師要具有育人的智慧。在我們的教育工作中,如果拋棄讓學生人人“燦爛”的想法,順應自然,那麼孩子們的笑臉會不會更多些呢?就像有些老師,學生考了96分還是不夠,似乎只有100分才能算優秀。我們教師總是不滿足於孩子的成績。就像有的學生上課稍不認真,一旦被老師抓住,馬上就會被批評一頓;下課跟同學有些小摩擦,又被認為是打架。其實冷靜下來,仔細想想,一堂課40分鐘,誰能保證什麼小動作也不做。只要學生改正過來就行了。“很多時候,學生之間的小摩擦,也不那麼緊要。”這正如自然萬物的生長一樣,在摩擦的過程中,學會了與他人相處的藝術。因此,我們教師讓學生在摩擦中學會生存,在摩擦中成長,這是一種自然選擇的過程,而在此過程中,我們教師不必代勞。

  我們教師經常也會抱怨:現在的孩子怎麼那麼不聽話?怎麼那麼坐不住?怎麼那麼難教?怎麼那麼不愛學習?家長怎麼也不管管等等。其實,冷靜想想,可能是我們教師有些小題大做了,上課思想開小差,我們提醒一下就行了;與同學鬧矛盾,告訴他們要友好相處,不能太沖動。其實轉臉他們也就忘了所有的矛盾了。有的同學作業沒做齊,可能確實是家裡有事,給耽誤了,也只是偶爾沒有完成。有的同學考試沒考好,因為他就只能考成那樣,也就那水平,他已經盡力了。當面對學生的問題時,我們教師要試著相信自己的學生,試著控制自己的情緒,這樣一來,不但問題能迎刃而解,師生雙方都學會了好多道理。

  有的事情,我覺得只要跟孩子好好說說就行了。畢竟沒有不犯錯的孩子,關鍵是他不要放棄學習,繼續努力,我們沒必要嚴加管教,另眼看待,不能帶著有色眼鏡看學生,對學生要多加鼓勵,少些批評,鼓勵他們。

  每個孩子成長階段的需要不盡相同,懵懂無知的時候要知道灌輸引導;漸漸長大些便要放手;等他完全獨立了還有鞭策鼓勵。愛不是隻用單一的方式一路貫徹到底,愛是講層次的。只要善於引導,靈活多樣的使用教育方法,對症下藥,天才可能就出現我們的手中。我們應該更用心的去教學生,去感受學生。去感受生活帶給我們的另一份財富。如果用心,是可以教給學生很多東西的,不僅僅是學科知識!學生成不了博士不要緊,使他們成為一個有用的人,對社會有貢獻的人意義更大一些!我們給學生希望,他們就成為我們的希望了。你是笑著面對自己的希望呢,還是苦著面對自己的希望呢?笑著面對希望,希望會越來越多,你會找到越來越多的快樂!

  生活就是一面鏡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時時注意,保持快樂的心情,做個陽光老師。用一顆寬容的心對待每一個孩子!這樣才能生活的簡單而充實。

教師讀書隨筆3

  讀蘇霍姆林斯基著作《給教師建議》,我受到深深感觸。確,這些建議使作為教師我們有更明確方向,給我們極大幫助,它就象一盞指路明燈一樣。

  儘管今天教育形勢比之蘇霍姆林斯基所寫書年代有很大變化,但他閃光思想、精練語言,對今天教育工作者來說,絲毫不顯過時,它仍像一場及時雨,滋潤著一顆顆乾渴靈魂。它像與教師面對面一樣,針對著教師苦惱與困惑娓娓道來。在讀到“教師時間從哪裡來”一段時,確實讓我產生很大共鳴。作為一名年輕教師,確發現時間總是不夠用,每天總是備課、製作教具、上課、寫反思等,仰望時鐘,一天時間卻又過去,可收穫卻不大。

  《給教師建議》這本書給我們一個很好建議:那就是讀書,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友誼。他還在書中舉一個例子:一天,一位老教師上一堂非常精彩公開課,她風采吸引在場所有老師。當別人問她:“你花多少時間來準備這節課”時,這位老教師說:“對這節課,我準備一輩子,而且,對每一節課,我都是用終生時間來準備!”感動之餘,我也豁然開朗。我們總在抱怨著時間流逝如水似箭,可老天總是最公平,它給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天24小時,問題還是出在疲於應付上,整天是事情在後面追著自己而沒有主動去做是事。

  想想自己更是如此,做事急於“抱佛腳”。有時為一節公開課,花大量時間在網上和雜誌上搜索著相關圖片和知識;有時為寫一片論文也是絞盡腦汁,趴在電腦前浪費時間。想起來真是可悲!我想這就是平時不學習,急來“抱佛腳”後果。書中提到:“讀書是節約老師時間有效方法之一。讀書不是為應付,而是出自內心需要和對知識渴求!”試問,從古到今,哪位成功者不是“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呢?俗話說:“活到,學到老”,作為一名新時期教師,我更應當主動地學習。因為只有不斷豐富自己知識,才能學會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贏得自身發展,這是作一個‘真正教師’所不可缺“精神底子”。蘇霍姆林斯基也說:“一個真正人應當在靈魂深處有一份精神寶藏,這就是他通宵達旦地讀過一二百本書。” 我再反省自己:我又看多少書呢?

  蘇霍姆林斯基用他30多年教學實踐經驗向我們闡述許多偉大真理,雖然他來自於不同年代,不同國度,但他閃光思想對我們這一代來說,絲毫不顯過時。我想教育問題是共性,它不會因為時代變遷而改變或消失。今天,我淺談讀《給教師建議》後一些感想,其實它裡面很多經驗都值得我去一一聆聽和反思!這些都將成為我一生將享用不盡財富!

教師讀書隨筆4

  寬容,就是寬恕容忍,指能容納異已和理解與願望不符的事物。是一個人對社會對人生所抱有的進取的生活態度。是一種做人的品質,也是一種美德。所以,家長必須讓孩子學會寬容,那麼,如何讓家長學會寬容呢?

  1、寬容在社會生活中起著重大的作用。記得小時候,爺爺曾教我古代的一首詩:“千里捎書為一牆,讓它幾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怎樣不見秦始皇?”講的就是寬容平息鄰里糾紛的故事——故事,張家與李家是鄰居,一天為佔用一堵牆而吵得不可開交,一向鬧到知府衙門。知府大人一時也難斷此案。張家主人想把自我有嫡親在京城朝廷做大官,便修書一封,求嫡親幫忙打官司。而這位嫡親素來“性寬”,寫了這首詩作為回信。張家主人頓時醒悟,採取了“寬容”態度。於是,一場民事糾紛和平解決了。

  2、能寬容的人實際上“棋高一著”,並非膽怯懦弱。《史記》中廉頗和藺相如的故事更是世人皆知。藺相大智大勇,功勳卓著。但為了不至於“內耗”,對廉頗一而再、再而三地忍讓。廉頗獲悉真相後,十分內疚,親自到藺相如門上請罪並感嘆道:“鄙賤之人,不知將軍寬之至此也。”此例正是藺相如的寬容避免了內訌,換來了友誼,維護了國家的利益。這就是用故事教育孩子。

  3、作為一種做人的品質,寬容也是我們偉在的中華民族諸多優秀品質中一個重要的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且千百年來源遠流長,發揚光大。然而,在今日的現實生活中,有些年齡的父母時常對自我的孩子灌輸“不能吃一點虧”的思想觀念。有的家長臨送孩子上幼兒園前,叮囑孩子最多的是,不能被人欺侮,誰打你一下,你必須還誰一下。有的家長見孩子用手打架“吃虧”,便教孩子用腳踢,用牙咬,總之不能“吃虧”。有的家長見自我的孩子“吃了虧”。(其實,孩子間正常的打鬧,遊戲,打一下,碰一下又會厲害到哪裡呢)便心如刀絞,非拉著孩子去找對方家長討個說法不可;我還目睹過一次“雙方不相讓,上陣父子兵”的場面,一個公園裡,兩個孩子為爭打一個鞦韆相持不下,各不相讓。這引起雙方父母大動肝火,相互指責、怒斥,不就為玩一個鞦韆嗎?不玩有怎樣呢?而雙方父母見孩子發生爭執,不但不好言勸開,反而“隨行就市”地加入紛爭的行列。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這樣的行為會給正在成長過程中的孩子的心靈留下什麼樣的人格烙印呢無非是“寧可我負人,不可人負我”罷了。這樣會使孩子再成長的道路上吃大虧。

  所以,愛孩子就要為孩子的長遠做打算。孩子終歸有一天要長大,要離開父母獨立應對生活的。而當今與未來的社會是為生存激烈競爭的社會,若要讓孩子能在社會上立足,就絕不應教他在一時一事上與人錙銖必較,寸利必爭。相反,應培養其具有寬廣的胸懷,能容的度量。力求寬容謙讓,而力戒心偏性狹,貪圖小利。古人云:有容乃大,無欲則剛,至大至剛,何所不克這話說得多麼深刻而富含人生指導意義。作為目光遠大的父母,僅有把孩子培養、塑造成“至大”“至剛”的人,才會使其成為真正的強者,才能最終使其在激烈的生存競爭風浪中站穩腳跟。

教師讀書隨筆5

  紮紮實實多讀一些書讀書可以夯實教師人文底蘊,是提高思想境界與文化品味的基礎工程。任何出類拔萃的寫作者,首先必然是永不間斷,長於吸收的閱讀者。於永正老師這樣說:“最應該而且最值得站的是理論家這些巨人的肩膀。站在他們的肩膀上,將使我們看得更遠。”作為我來說,雖然說也從教了12年了,但在新課程標準面前,在新教育實驗面前,還只是像孩子一樣剛剛學習走路,剛剛走上講臺上的人生路。為了使自己紮實掌握教育真諦,我開始與書為伴,勤於學習,充實自我。在我家的會客室裡,有一整架書。每每夜深人靜,妻兒都進入夢鄉之時,一切都歸於沉寂,只有牆上的石英鐘還在不急不慢地丈量著夜的深度,此時,我就獨自摩挲大小不一的書,聞吸飄飄蕩蕩的油墨香,心中總是充溢著一股歡欣與怡悅,取書一冊,慢慢翻閱,怡然自得。不論風霜寒暑,只要開啟書本,古今智者便乘著晚風與夜色翩然而至,無須客套,不用茶煙,高山流水,促膝談心,上下幾千年,縱橫數萬裡,一任歌哭怒罵,聽憑雲倦雲舒。

  明代的王心齋曾經寫過一首《樂學歌》:“樂是樂此學,學是學此樂。不樂不是學,不學不是樂。”他把學和樂視為一體,的確是極好的見解,當然,學習並不僅限於讀書,但讀書卻是學習的重要途徑,也是人生的一大樂趣。正因為如此,古往今來,有多少學者或讀書人嗜書如命,我現在讀書也入了迷。在幽靜斗室,伴一盞檯燈,手執一卷,全身心投入,任思緒如駿馬奔騰,盡情馳騁,覽遍名師名作,目睹中外教育史興衰榮辱。與蘇霍姆林斯基、馬卡連柯等大師一起體驗教育真諦,品嚐咀嚼魏書生、於永正、李吉林等名師睿智和超凡的教育技巧,讓理性之光粲然於腦海。靜靜地揣摩教育的快樂,時而拍案叫絕,在心底引發陣陣莫名的感動,一股控制不住的激奮和靈感奔湧,總想寫些什麼,說些什麼。於是乎,就端坐在電腦前,輕輕敲擊鍵盤,隨著“啪啪”聲響,一篇篇隨筆、日記、論文盡也汩汩而出。於是,也就有了我在“行知論壇”上的《佐明手記》,有了我在“教育線上”上的《瀾溪花》。一邊讀書,一邊寫作、發帖,一邊反省,漸漸讀書寫作的興趣越發濃厚,於是我就越發渴求好書,到學校圖書館借,去書店購買,在網上尋覓。一旦遂得心願,無不興奮久久,歌之舞之,從《沒有語文的語文課》、《讓語言與生命同構共生》到《魏書生文選》、《教海漫記》,然後是《教育的視界》《細數陽光》……懷著珍愛的心情,細心拜讀,那一篇篇優美的文章彷彿一股股甘泉滋潤著我的心田,又似飲進醇香的佳釀,讓人心醉神馳。一旦與同事談論起“書經”幸甚至哉,帶著一種迫以狂熱的虔誠。書是傳播思想的能啟發人思維,但也不能過分迷信。所以我認為讀書即要能入,又要能出。莊子說過:“筌者所以在魚,得而忘筌;言者所以在薏,得意而忘言。”我想這裡的“得意”既指書中之意,又指自得其意、自得其樂。大概這就是王心齋的:“樂是樂此學,學是學此樂。”吧!有時書中的做法,對我們的教育實際並不合適,我們就應該“吸取精華,去其糟粕”“因材施教”了。勤於學習,充實自我,這是成為一名優秀教師的基礎。

  我們每一個教師都要紮紮實實地多讀一些書,與書本為友,與大師對話,在人類優秀文化遺產中淨化自己的靈魂,昇華自己的人格。讀書,使我告別無知無識無能;讀書,使我獲得接天通地的感悟;讀書,使我對教育多了一份自信……在讀書中,我實在是得到了許多難以形容的樂趣,在樂趣中學到了教育的真諦,提升了思想理念。

教師讀書隨筆6

  前一段時間讀《有效課堂管理:方法與策略》這本書,如同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師在手把手地教授課堂管理技巧。本書最突出的特點是實用性強,接地氣。全書基於作者多年的教學經驗收集很多課堂管理方面的資料。是實證性和實踐性的研究成果。討論內容聚集於課堂管理中的真問題、真情境,遵循一定理論指導,有針對性地提出具體的課堂管理策略和方法。既有對班級的整體組織管理,又有對學生行為的引導和指點。如:有效管理的課堂是什麼樣的。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支援合作學習的策略和要求。特殊群體的管理和要求等等……涉及中學課堂管理的方方面面,著眼於課堂管理中的常見問題與解決方法。如合作學習,問題學生的行為管理,設計和管理教學,交流技巧和教學等等。

  課堂管理是指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所進行的管理,即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與學生遵循一定的規則,有效地處理課堂上影響教學的諸多因素及其之間的關係,使課堂教學順利進行,提高教學效益,促進學生髮展,實現教學目標的過程。課堂管理的有效性是課堂管理的關鍵。

  一、備課是課堂管理的重要部份。

  1、備學生。

  全面解學生,只有這樣才能在課堂上有良好的互動。

  2、用心專研教材。

  教師要把教材吃透,才能站在知識的至高點,才能夠很好的引領課堂。

  3、設計教學模組。

  改變原來一層不變的教學模式,在教學中,要做到充分的互動,為學生的活動留出時間,甚至有時可以設計多個教學模組。

  二、上課是關鍵。

  1、課上關注學生。

  課堂上給學生更多的鼓勵和關愛,讓他們愛上老師,愛上學習,從而享受學習這個快樂的過程。

  2、注重知識的啟發。

  改變填鴨式教學方式,運用啟發式教學,尤其是數學,靠灌是灌不出來的。

  4、注意因材施教。

  5、注意分層教學。

  有效課堂管理的理念要求我們應當注意以下內容:首先關注學生的進步和發展,特別是學生自我控制水平和能力的進步與發展;其次,關心在教學中師生的互動狀況;第三、關注管理的效益,這種效益取決於單位時間內學生的行為結果與過程的變數;第四、關注策略的使用,策略是教師在課堂管理過程中使用的解決問題的一系列的方式方法。

  總之,在以後的教學中,以新課程為依據,在課堂上力達高效,為學生的終身健康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教師讀書隨筆7

  書上殘留的墨香,對我而言是最大的誘惑,清新淡雅,少了一份俗世負載的喧譁,它往往安靜得如同幽寂的湖畔。每翻開一頁的不經意,總會帶著點漣漪漾漾的欣喜。

  喜歡讀書,已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了。

  記得小的時候,我總是孤僻的,不善言詞的我,沒有玩伴。看著窗外,那些滿街瘋跑的他們,心裡溢位的是那酸酸的羨慕。無奈,無奈於我的寡言,只能去面對那一本本的書了。說實話,一開始我對書的感情並未是那麼的深,甚至有些痛恨。天真而幼稚的思想認為,它們只能如此死死地“躺”著,無法那樣放肆的動,放肆的笑,最主要的是無法和我玩……

  不知是何時,開始真正愛上了讀書。突然的變,可能是源於我的成長,後知後覺地成長。

  書中的世界是多麼的廣闊,它不僅容納了我的感情,更豐富了我的思想。與往不同的是,我理解並體會到了,書存在於世上的實體的確是不會動、不會笑的,但它不是死物,更甚者,它是一個至聖的天堂,且不同的書,擁有著不同的天堂,或喜、或悲、或荒誕、或現實,諸如此上,無論是哪一個天堂,都令我倍感新奇。不可思意的是,最終放肆地笑的人是我,而製造者卻是書。漸漸地,我可以坦然去看待那些依舊在窗外的他們了,也漸漸的懂得了如何去交流。朋友多了,孤僻少了,顯著地變化,令自己也驚異於自己的活潑。但清楚的還是自己,是書改變了我,甚至改變了我的性格。

  書墨的濃香還未散盡,朦朧間那縷香意,更加的飄逸了。讀書的人,捧著書看,眼中露出的幸福,裹著書香,忘我的境界,好似已在書中的天堂神遊。與其說時間淡漠了我,更不如說是我遺棄了時間……

教師讀書隨筆8

  全面推薦素質教育,是當前我國現代化建設一項緊迫任務,是我國教育事業一場深刻變革,是教育思想和人才培養模式重大進步。作為有”世界通用語”之稱英語,它使用價值越來越高,越來越受到世界各國人民重視。該書以現代英語教學理論為指導,重點介紹小學英語教學基本原則和方法以及編者多年進行兒童英語教學實踐,從事小學英語教學法課程教學和研究經驗和體會。

  書中指出,小學生學習外語具有模仿力強,記憶力好,勇於開口等特點和優越條件,對今後進一步學好英語,培養用英語進行交際能力,將起著及其重要作用。因此,作為一名小學英語教師,我們注意力和精力應該放在其語言技能培養上,而不是放在單純語言知識上,要激發學生學習英語興趣和動機;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使學生獲得英語一些感性知識;打下較好語音基礎,學習一定量詞彙,接觸一定量日常交際用語,從而具有以聽說能力為主初步交際能力;使學生在英語學習中受到良好思想品德教育,個性得到健康和諧發展。

  作為一名小學英語教師,要搞好英語教與學活動,運用恰當教學方法,透過小學教學活動趣味性,直觀性,實踐性使小學生愛學,會學,主動學。小學英語教學法課是一門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專業課。不是會講英語人就能教好英語。我們不僅要具有堅實英語基礎知識和運用語言能力,還必須學習有關英語教學理論,提高自身教學能力。

  歌謠,充滿童趣,合轍壓韻,琅琅上口,迎合少年兒童心理與口味。簡筆畫,一種具有普遍推廣意義直觀教學手段,它運用最簡單線條和平面形概括地勾畫出物象主要特徵,用筆簡練,形象簡潔,應用簡便。它有利於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興趣,化解教學難點,變抽象為具體,化複雜為簡單,並能增強記憶,提高學習效果。運用歌曲和音樂學習語言也是外語教學有效方法之一。用教唱英語歌曲方法把兒童引入英語廣闊殿堂,無疑是符合兒童心理發展規律,它具有以下作用:激發學習下去;提高學習效益;完善學習品質;充實文化知識等。我們可以從各類兒童英語教科書中選擇一些旋律較熟,唱詞簡單適合歌曲。當然還可以自己編歌。英語課外活動與課堂教學有著密切聯絡,它與課堂教學目是一致,是英語課堂教學必不可少輔助形式。開展好課外活動可使學生儲存一些學好英語潛在能量,對課堂教學起到很好促進作用。它有利於提供更多語言實踐機會,因材施教,開發智力,拓寬視野,培養合作精神,但在開展英語課外活動時候要防止隨意性和盲目性等。要根據學生不同年齡,性格,興趣和特長,採取不同活動方式,常見活動形式有英語競賽(小學生表現欲和榮譽感都比較強,適當地在課外開展一些競賽活動,既能提高學生學習英語興趣,調動他們積極性,又能對學生思維,記憶,理解,反應等能力進行綜合訓練,有利於綜合素質培養),英語晚會(有利於發揮學生作用和獨創精神,鍛鍊學生組織能力,培養學生對藝術興趣和藝術才能),英語角,英語學習園地等。

  作為一名小學英語教師,在具備與其他學科教師共性素質,如敬業精神,良好師德,廣博文化知識之外,還應具有良好心理素質,因為在教育過程中,教師心理品質對學生心靈影響,是任何其他教育手段無法代替。它不僅表現為一種教育和教學工作成敗,而且作為一種巨大教育力量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人格。同時要具有系統而紮實語言基礎知識和聽說讀寫幾方面技能和能力和較強教學能力,包括語言示範能力,綜合教學技能等。還要有改革創新意識,要隨著時代發展變化重新設計塑造自己形象。

教師讀書隨筆9

  《給教師的建議》是杜殿坤先生根據我國教育的實際情況和需要,選擇了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的精華部分翻譯而成,另從蘇氏的其他著作裡選擇了有益於教師開闊眼界、提高水平的精彩條目,作為補充,全書仍有一百條,讀《給教師的建議》有感。

  第一,內容全面而又清晰。

  這本書是將原書的兩冊合併而成,是一本沉甸甸的“厚書”。它囊括了學生與教師、上課與下課、勞動與學習、時間與知識等各方面的問題,內容充實。它又將這些內容用一百個小標題分別標註,每一條談一個問題,相互割裂而又有機統一。比如說,它的第2條建議談到,“教師的時間哪裡來?一晝夜只有24小時。”結尾時它指出,“教師的時間問題是與教育過程的一系列因素和方面密切相關的。”緊接著,它的第3條建議就談了“教師的時間和教學各階段的相互依存性”。就這樣,它在追求完整性的同時注重獨立性,把一本厚書變成了一百篇小文章,讓讀者倍感輕鬆。

  第二,見解通俗而又深刻。

  作為一本教育著作,理論的表述是及其重要的。而這本書與其他教育著作的不同之處在於,它的理論分析十分精闢,但通俗易懂,而且都是由生動的實際事例揭示出來的,對讀者在教育實踐中碰到的各種問題有很強的指導意義,幼教之友《讀《給教師的建議》有感》。比如說,在第19條“對學習有困難學生進行智育”的問題上,它根據很多教師要求後進生只讀教科書,甚至只背書不思考的現象,提出自己的觀點:“那是完全錯誤的。”“不要靠補課,也不要靠沒完沒了的‘拉一把’,而要靠閱讀、閱讀、再閱讀。”然後,它用一位姓特卡琴柯的優秀數學教師的成功事例佐證了自己的觀點,讓人信服。

  第三,語言樸實而又生動。

  追本窮源,這是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作品,它富有獨特的幽默,但在杜殿坤先生的編譯下,它同樣具有了語言的樸素美。比如說,在第14條建議的開頭這樣寫“民間教育常說‘複習是學習之母’,可是,善良的母親常常變成兇狠的後孃。”試問,這麼樸實的詞語,這麼經典的比喻,我們又能在多少教育著作中見到呢?再比如說,在第76條中論述怎樣對待學習有困難的兒童時這樣說“正像醫生細心地研究病人的機體,找出疾病的根源,以便著手進行治療一樣,教師也應當深思熟慮地、仔細耐心地研究兒童的發展……”類似深入淺出的文字在本書中比比皆是,極便閱讀。

  《給教師的建議》是一本好書,閱讀這本教育著作,正如向名師學習,又如和同事交流,輕鬆而又愉快。

教師讀書隨筆10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必須注意從學生身邊的生活情景和學生感興趣的事物出發,為他們提供參與的機會,使他們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因此在數學教學教師應從生活實際出發,把數學內容與“數學現實”活動聯絡起來,讓學生親自體驗生活情境裡的數學問題,感受數學源於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關係;從而激發學生不斷尋找數學問題,不斷求異創新,不斷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那麼如何讓生活與數學“親密接觸”呢,我有以下看法:

  一、在生活中尋找數學。

  一提“數學”二字,人們總是認為數學最貼近我們的就是計算,卻忽略了數學起始於我們的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絡。因此,作為一名21世紀的數學教師,要自覺地關注學生的生活,密切知識與學生生活的聯絡,幫助他們接觸實際,瞭解生活,明白生活中充滿了數學,數學就在身邊。

  例如,在開學的第一節數學課上,我向學生提出了一個問題:“你們都會哪些數學知識?”學生們有的說:“我會從1數到100。”有的說:“我會做一些加減法2+5=7 30+10=40 9-3=6 15-5=10等。”“我還知道3-4=-1 4-7=-3。”……接著我又提出:“你一天的生活能不能離開數學?”老師的發問引起學生們的爭議。有的學生提出:“你做電梯不按數字能上、下樓嗎?”“買東西花錢時,不用數學能行嗎?”“你上學不看錶能知道幾點嗎?”“媽媽給你買了5個蘋果,吃了2個,還剩幾個,你不用數學知識去算一算,怎能知道還剩幾個?”……同學們,你一句我一句議論了起來。透過議論,從中發現到我們的生活中隨時都在用數學,真切的感受到了周圍處處有數學,數學就在我們中間,體會到數學源於生活,學數學就是為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這樣不僅激起了學生從小愛數學、學數學,用數學的情感,而且使低年級的孩子們養成了自覺把所學知識應用於實際生活的意識。

  二、創設生活情境來學習數學

  既然數學源於生活,那麼我們的數學教學就應聯絡生活、貼近生活。這樣才能拉進學生與數學知識之間的距離,使之產生親切感,誘發學生的內在知識潛能。作為教師要設計更多的情境,為學生提供觀察、操作、實踐及小組合作、交流的機會,使他們增強學習數學的主動性,發展求異思維,培養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勇於探索、創新的精神

  1、透過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教學

  心理學研究表明,當學習內容和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越來越貼近,學生自覺接納知識的程度越高。根據這一點,教師在教學中採用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新課的方法。

  例如,在講“前後”這一新課時,教師提問:“你們大家還記得前幾天學校舉行的運動會嗎?我們班的同學參加了低年級組的跑步比賽,下面讓我們重溫一下當時緊張又激烈的場面。”這時教師出示本班學生參加學校運動會跑步比賽的一段錄影,讓學生認真觀看,然後教師把畫面定格在比賽開始不久,接著向學生提出問:“你透過觀看,知道當時誰跑在最前面嗎?誰跑在最後面嗎?”從而引出今天這節課所要研究的有關問題“前後”。這樣引入,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再比如“認識物體”,先讓學生看一段錄影(家裡的各種傢俱、擺設),使學生初步感知各種幾何物體的樣子,然後再觀察、觸控自己桌子上擺放的各種形體的學具,這樣從視覺到觸覺,從大物到小物,充分發揮各種感官的作用,在學生已經構建了一定的表象的基礎上,再引入新課。這些都是從學生生活實際入手匯入新課,不僅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無處不在,而且也增強了學生理解和應用數學的信心,同時又強有力的激發了學生的興趣,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

  2、創設生活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生活是思維的源泉,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如果聯絡學生的日常生活與學習,從學生熟悉的景與物、人與事、學習與生活中提供觀察和操作的機會,使他們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感受到數學的樂趣與作用,對數學產生親切感。我在教學中,注意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一些情境。

  例如,在教學“20以內的加減法(二)”這一課時,我設計了一個“我是一名小小郵遞員”的遊戲,將口算卡片製成信件,請“郵遞員”將信件投到與口算卡片得數相同的信箱裡,再集體檢驗“小小郵遞員”送信的結果是否正確。在優美的音樂聲中,孩子們的一張張天真活潑的笑臉,一副郵遞員的姿態,把自己做的口算卡片愉快的投到自己認為該投的“信箱”裡。教師根據孩子們好動、好說、爭強好勝的特點,將枯燥的計算寓於教學遊戲中,使學生既鞏固了知識又突出了數學知識在實際中的應用價值。又例如,在教學“分類”這一課時,教師提問:“同學們,在休息日裡,你們喜不喜歡跟父母一起逛商場選東西呢?”“下面老師請同學門看一組照片,你們看一看這是什麼地方?照片上的物品是怎麼擺放的呢?”教師出示照片(大商場各種物品擺放的幾組照片)讓學生觀察並讓學生說一說觀察的結果。教師:“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只是商店裡的物品是分類擺放的許多事情都需要我們分類整理,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分類。”商場是學生比較熟悉的購物環境,透過多媒體再現了商場物品分類擺放的優越性,使學生直觀的感受到分類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3、不斷向學生滲透應用數學的意識

  向學生滲透應用數學的意識要從小做起。 如一年級下冊數學教材“位置”一課,除了教室中的“位置”外,還可以想到什麼地方有“位置”題,這樣可以使學生聯想到影院、列車、書架等生活中與“位置”有關的問題。這些看來不算難的內容,如果不多加那麼一兩句話,學生就可能不會聯想到生活中還有那麼多的數學內容,也可能當拿到一張火車票時,不會有數學應用的意識,當然就不知道利用火車票去尋找自己的“位置”。相反,如果一個小學生(7歲左右)有了這種意識,當和父母一起乘車時,就會高高興興地手拿車票幫助父母找“位置”。可以看出,使學生從小就學會用數學的眼光來看待周圍的事物,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是多麼的必要。

  三、指導學生運用數學知識來理解生活世界

  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將數學問題生活化,有利於縮短數學與生活的距離,既滿足了學生學習和理解數學知識的需要,又讓學生體會數學的價值,培養數學興趣。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要儘可能地讓學生帶著數學問題接觸生活實際,指導學生用數學的眼光看問題,用數學的頭腦想問題,加深學生對生活中數學問題的理解。

  例如:在教學“圓的認識”一課中,我曾向學生提出一個生活問題:“你能說出為什麼下水道的蓋子是圓形的,而不是方形的?”有的學生很快說出:因為圓形的蓋子美觀。我適時引導他們:“能否用我們學過的知識去解釋這個問題呢?”學生及時地聯絡所學過的知識去思考、交流。最後得出:因為圓的直徑相等,圓形的蓋子翻起時,不怕掉下去這一結論。經常這樣指導,讓學生把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緊密聯絡起來,學會用數學的眼光去看生活問題,用數學的知識和頭腦去想生活中的現象。不但使學生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而且能讓學生感受數學知識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

  四、用數學知識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

  數學源於現實並用於現實,運用數學知識解決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實際問題是學習數學的歸宿。人人要學習有用的數學,教學中必須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重視挖掘教材與生活實際有聯絡的因素。教師要隨時引導學生把所學知識應用到生活的實際中去,從而體驗到所學知識的意義和作用。如學習了“分類”後,可以讓學生自己動手來整理自己的書包和書桌,讓整理好的學生來說一說他是按什麼進行分類整理的;學習了“生活空間”的前、後、左、右後,可以讓學生說出自己座位的前、後、左、右分別是誰,學校的前、後、左、右分別是什麼地方;學習了“統計”,讓學生統計教室內各種清潔用具的數量、統計一年級各班學生人數及男女生人數,統計班裡學生是在那個季節出生的;在學完“20以內的加減法”後,有意識的帶領學生搞一次社會實踐活動,讓每個孩子拿20角錢去菜市場買菜。在這次活動中,就有許多學生出現了不會算賬的想象,有的是口算不過關,有的是弄不清元、角的關係……無論是哪一種原因,都使學生深刻的認識到數學對於我們的生活有多麼重要,學數學的價值有多麼大,從而激發了他們學好數學的強烈慾望。

  學生從活動中不僅理解、掌握了數學知識,而且能觀察生活中存在的數學問題,並加以解決。在解決中又會出現一些小問題,再開動腦筋加以完善解決,從而獲得應用的技能。

  總之,要讓數學與生活“親密接觸”,我們的數學教學必須由書本數學走向生活數學,生活與數學密切聯絡起來,只有加強數學知識與學生生活實際之間的聯絡,促使數學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體驗到生活中到處都是數學,運用數學知識能較好地解決生活實際問題,從而增強學習的動力,產生積極的數學情感,使運用數學知識成為每個學生的本領。

教師讀書隨筆11

  拜讀了韓興娥老師的《讓孩子踏上閱讀快車道》,通俗易懂,淺入淺出,無高深的理論,只有樸實的做法,樸實的話語。令我印象最深的、對我有如此幫助的有以下幾處:

  一、 語文教學至簡為上

  1、韓老師的課堂備課簡單,形式簡單。一個簡單的課件,慣用的聽錄音、朗讀、認讀螢幕上的詞語、簡單理解課文(不強求學生的“深刻理解”,學習陶淵明的“好讀書,不求甚解”是千古不變的真理)等形式。韓老師的絕招:學新東西誰不喜歡?第一遍聽錄音的教室裡一片寂靜,第二遍、第三遍時要求孩子們模仿著小聲念,老師悠閒得很,有精力去注意他們,那些不張嘴、不看書的小傢伙一偷懶就會被老師發現。

  2、課外讀物的教學,韓老師提的問題具備兩個特點:一是簡單,絕大部分學生能答出來,差點的學生想一想也能答出來;二是總領全文,提領而頓,百毛皆順。韓老師的備課一氣呵成:讀幾遍課文,把生字詞輸到電腦上,印發給學生,再揣摩一下重難點。韓老師追求的就是簡單,追求的就是自在。

  二、語文教學“讀”才是硬道理

  低年級閱讀教學的主要做法是淡化理解,強化朗讀。

  朗讀可以透過語調的輕重緩急、抑揚頓挫,淋漓盡致地表達感情,補充文字上的不足,古人就有三分文七分讀的說法。學生聽了這種生動又感情的朗讀,可以加深對讀物內容的理解,產生朗讀的願望。有了朗讀的興趣,在朗讀的過程中學生就能逐漸掌握規律,並把書面上的文字變成頭腦中的形象,連成一幅幅活動的畫面,這些畫面可以喚起學生的想象,加深學生對讀物的理解,自然提高了閱讀的能力。

  三、“學以致用”“歸類誦讀”是學習語言的妙招

  學以致用是對所學知識最好的複習,韓老師在讓學生背誦《增廣賢文》的同時,倡導學生與學生、老師與學生、學生與家長都要現學現賣,每有所學,力求馬上運用,就像我們小時候用詞造句那樣。韓老師儘量不讓學生過了夜,讓所學知識沉沒在記憶深處,時間長了便了無痕跡。

  四、讓課堂靜下來

  1、剛入學初學拼音時規定:老師手指黑板時學生念,老師手放下時學生停止出聲;老師手持卡片時學生念,老師把卡片從胸前放低或藏身後時學生停止出聲;老師伸出一個指頭,示意學生只念一遍;老師兩隻手做暫停的姿勢,學生要立即安靜下來。

  2、佈置寫字母的時間要在下課前10分鐘,一旦讓學生動筆,老師再講或讓學生再讀學生們的心裡就有了牽掛的事,他寫不完是不會抬頭的,而等全班每一個學生都寫完,需要很長時間,課堂紀律就沒法控制了。不要頻繁地更換教學內容,看書、看黑板、看螢幕的時間不要太短,學生從一個環節轉到另一個環節,需要花一定的時間組織教學。

教師讀書隨筆12

  小學數學教師教學隨數學作為開發人腦資源,培養創造力的主力學科,對課堂氛圍,學生集中精力,進入角色的速度要求尤其高,數學課的匯入能以最少的話語,最少的時間,使學生進入數學王國,並且能承上啟下,溫故知新,激起學習慾望,又能聯絡以前知識,為進入學習高潮作準備。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重培養好學生的非智力因素。以下是我的兩點總結:

  一、用懸念匯入,激發學習興趣

  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各種有效情境,為學生提供學習數學活動的機會,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以及學好數學的願望。尤其是對於小學生來說,直觀的、具體的、形象的方式更能吸引他們,因此我們在課堂教學中要自始至終創設各種方式的情境,以此來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更好地參與到數學學習中來。

  例如:在講授一節新知時,我這樣設計新課匯入,在教學“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徵”時,老師先寫出一個數“321”,問學生這個數能不能被“3”整除,經過計算後,學生回答:“能!”接著老師讓每個學生自己準備一個多位數,先自己計算一下能不能被3整除,然後來考考老師,每個同學報一個數,看老師不用計算,能不能迅速判斷出哪些數能被3整除,哪些數不能被3整除。這時,教室裡氣氛十分活躍,大家似乎都想來考倒老師。但老師對學生所報的多位數都能快速準確地判斷能否被3整除,學生們感到十分驚訝。接著,老師進一步質疑:“你們自己不用計算,能準確地一眼就看出一個數能否被3整除嗎?”學生們一個個搖搖頭,都被難住了。此時,掌握新知便成了學生們最大的願望。

  二、培養師生情感,使其親師通道

  古人云:“親其師,信其道”。要使學生親師通道,必須改變過去“一言堂”的課堂環境,充分發揮學生潛能,使學生不再受束縛,使教學向民主化、人性化方面發展,允許學生有想法,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在課堂上,要把問題交還給學生,激勵學生在互動中解決問題。教學中遇到能讓學生自己說出自己歸納的知識內容,教師絕對不說;能讓學生做的教師絕對不包辦;能讓學生自己發現找出答案的教師絕不再作指導。只有在不規範不準確的地方教師才可以作補充說明,絕不允許教師將自己的結論強加給學生。這樣師生間的距離近了,感情增加了。而積極的情感能提高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的活動能量,從而提高思維和學習潛能。學生聽課也伴隨一定的情感,真正做到親其師,信其道。

  當然,新課的講授方式還有很多,但最終目的都要圍繞一個目標,那就是為學生學習新知創造一個愉悅、和諧的教學氛圍,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喚起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創造性,讓學生願學、善學、樂學。

  (一) 數學教學生活化

  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應用於生活,它是人類在生活實踐中不斷探索總結的經驗、揭示的規律,是人類幾千年來智慧的結晶。我們教學生學數學,就是教他們發現數學來源於生活,並存在於我們的生活中,使學生能夠在生活中更好的使用數學,把數學同生活融為一體,緊密地聯絡起來,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新課標》中也指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教學,教師要緊密聯絡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體會到數學的用途,並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因此,教師應該把學生的生活實際與數學學習結合起來,讓學生熟知、親近、實在的生活數學走進學生視野,進入數學課堂,使數學教材變的具體、生動、直觀,使學生能切實領悟,發現“數學”這一基礎性學科在日常學習、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學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周圍的客觀世界,增強數學實用意識。那麼,現行的數學教材與生活的緊密聯絡體現在何處?在教學過程中,如何讓學生感受它們之間聯絡?教師應該怎樣處理教材,才能體現數學教學新理念,怎樣組織教學才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呢?現將觀點闡述如下:

  首先,數學與生活實際的聯絡具體體現在那些方面?

  新的數學教材與以往的教材有很大的區別,它不再以單一的學科知識為主,而是著眼於學生的終身可持續發展為藍本,取學生的生活實際作為素材,著眼於小問題,昇華出科學性的知識和技能,把學生生活中的鮮活題材引入到大課堂,使得學生融入其中,其樂無窮。如小學低年級課改課程中,開篇以符合孩子心理的智慧老人、機靈狗、淘氣、笑笑等作為主人公,貫穿於整冊教材,學生和活靈活現的主人公一起,暢遊數學這個充滿智慧的王國,寓教於樂。教材中包括如《人民幣》、《觀察物體》、《統計與猜測》、《時分秒》等直接聯絡生活實際的課題,使得學生能夠寓學於用,活學活用,樂學樂用,直觀而又真切的感受到生活中的數學和學習數學的樂趣和用處。課堂練習的設計,摒棄了枯燥的寫寫、算算,而是以比一比、賽一賽等遊戲形式呈現,學生在情境中充滿激情的完成知識練習和個性形成,高質、高效的達到教學目標和要求,體味到學習數學的樂趣。

  其次,如何處理教材和課堂教學,讓學生感受所學的數學知識和方法是有用的?感受到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應用於生活?

  一、創設教學情景,使“數學教學生活化”。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主要包括:

  1.新課匯入生活化,激發學習興趣

  枯燥而又幹涸的語言環境,會禁錮學生的思維和創造力,使得學習變成生硬的知識灌輸過程。然而,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所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就顯得尤為重要。因此,教師要善於發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在教學中,要從孩子的心理特點出發,設計孩子感興趣的生活素材以豐富多采的形式展現給學生。以講故事,做遊戲,表演等趣味性的形式匯入,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慾,讓學生體會到學習數學的樂趣。如:在教學《可愛的企鵝》一課時,可以以談話匯入:“同學們,你們看過動畫片《海爾兄弟》嗎?海爾兄弟經常和爺爺一起到世界各地去探險,春暖花開的這一天,海爾兄弟和爺爺又登上熱氣球出發了,不一會兒,熱氣球飄到了南極,在這裡他們看到了許多可愛的小企鵝(出示圖片:可愛的企鵝)。這是,海爾兄弟又發現了新的數學問題,同學們,你們發現了嗎?小組互相說說,看哪一個小組發現的問題多。”這樣,孩子們的情緒很快就被調動起來,投入到快樂的學習情境中去。

  2.運用多媒體創設情境

  多媒體教學具有直觀、形象、具體、生活化的特點,運用多媒體創設情境,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具體化、直觀化,使難以理解的問題簡單化。如在教學觀察物體時,利用多媒體課件可以直觀的像學生展示不同方位下的立體圖形,學生透過看、想,交流,更加具體直觀的瞭解物體的方位特性。

  3.教學例題簡單易懂 創設生活情境

  以往的教師在把握教材是,大都是有什麼教什麼,不能夠靈活的使用教材。而今的數學教學要求把學生的生活經驗帶到課堂,要求在簡單的知識框架和結構上創造性的使用教材,讓課堂變得有血有肉。如在一節三年級的《鐘錶的認識》中,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把加菲貓這個孩子們熟知而又非常喜愛的卡通形象帶到課堂上來,生動而又形象地給學生展示了加菲貓一天中的作息時間,讓孩子們主動說出主人公每個活動的準確時間,藉此聯絡自己的生活實際,對時間的知識有了深刻的瞭解。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反應是積極的、熱烈的,充滿興趣的,這就使得學生把生活和知識融會貫通,對生活和學習產生了熱情和濃厚的興趣。

  4.模擬生活 創設情境

  既然數學來源於生活有應用於生活,因此,如果在課堂上將學生的生活經驗帶到課堂上來,那麼,就真正實現了生活和學習的統一。例如,在進行《人民幣》的教學中,可以為學生創設購物情境,讓學生用人民幣進行購物實踐活動,在此過程中,孩子們不僅可以真實的感受到實踐的細節,合作的樂趣,而且還能夠學習到購物時要守秩序,講文明,用過錢後洗乾淨手,買自己需要的東西,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等生活經驗,切實地在課堂上學會生活。

  5.動手操作 創設情境

  好動是人的天性,孩子更是如此。在課堂上,可以透過讓學生親身體驗、實踐操作、合作與交流,各種感官積極參與,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操作與表達能力,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和與人合作的意識。如在教學《有幾枝鉛筆》時,讓學生自己動手把鉛筆擺一擺,和同伴一起列算式,實踐與合作能力都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一擺,和同伴一起列算式,實踐與合作能力都得到了最大程度的發揮。

  6. 運用實物(掛圖)創設情境

  直觀具體的圖和物是學生最為感興趣和最能調到學生積極性的,生動的圖畫和具體的形象可以很讓學生快樂的陶醉在其中,不知不覺地把知識牢牢掌握。如在教學《找規律》時,可以準備小熊、兔子、猴子、青蛙等生動多彩的形象圖片來吸引孩子主動發現其中的規律。“動物園裡舉行運動會,小動物們可高興了,你瞧,他們排著整齊的隊伍走出來了。”教師分步出示圖片,讓學生觀察並試著自己貼出圖片,說出理由。

  創設情境應注意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合知識背景出發,讓學生感覺到所面臨的情境是熟悉的,常見的,同時優勢新奇的,富有趣味和挑戰性的。使學生在輕鬆和諧的氛圍中,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產生強烈的探索慾望,真正做學習和生活的主人。在數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學生的認知規律,已有的生活經驗和數學的實際,轉化“以教材為本”的舊觀念,靈活處理教材,根據實際需要對原材料進行最佳化組合。只有這樣才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與動機,加深學生對“身邊處處有數學”的體會。

  二、研究生活中的數學,使數學課堂教學生活化

  數學教學不單單是為了把書本上的知識教給學生,而是要讓學生髮現知識及規律產生的過程,長一雙充滿智慧、善於捕捉問題,發現問題和研究問題的眼睛。所以,引導學生髮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採擷生活數學例項,提煉生活中的實踐素材,為課堂教學服務。

  1.指導學生髮現 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讓學生觀察生活中的數學,既可以幫其積累數學知識,更是培養學生徐錫數學的最佳途徑。低年級的學生數一數路上的交通燈、家裡的凳子、家用電器的數量,比一比身高、體重,認一認周圍的平面圖形和立體圖形。知道中高年級學生觀察數學美,如形體美、結構美等。感受生活中數學無處不在,養成主動發現數學問題、學習數學知識、解決數學問題的好習慣。

  2.挖掘生活素材 豐富教學知識

  在教學過程中,課本上所展示的知識相對來說是非常單一、靜態的,那麼,如果把學生的生活經歷拿來作為素材,就可以豐富課堂氣氛,使課本知識和生活經歷更好的結合起來,讓學生整體、客觀的感知數學,在生活中靈活的用數學,達到相輔相成的作用。如在教學小數的意義時,可以讓學生自己去留意或收集平時的學習用品或生活用品的價格資料,如一枝鉛筆、一塊橡皮的價錢,或者一條毛巾、一斤蔥的價錢是多少,在課堂上把這些資料展示出來作為題目資源,學生自然會覺得非常親切、真實,培養其熱愛生活的精神,也能在課堂這個小小的空間裡感受生活中的數學給自己帶來的樂趣。

  3客觀展現生活中的數學原形

  在進行教學時,讓學生從自身的生活經驗出發,蒐集資料,瞭解生活,提煉生活。例如在教學《計程車上的數學問題》時,教師沒有自己把資料展示給學生,而是讓學生在課前自己蒐集搭乘計程車的有關資料,如出租成的起步價,每公里幾家及等待時間與價格之間的問題,熟悉瞭解這些問題後,學生在課堂上大膽的發表自己的見解,使得課堂成為師生、生生之間生動交流的平臺,種種生成性的問題在交流與研討中產生。學生藉此走進了生活,又瞭解到了生活中的數學,真誠成為了生活和學習的主人。見解,使得課堂成為生動交流的平臺,產生很多生成性的問題。學生藉此瞭解了生活中的數學,真正成為了生活和學習的主人。

  三、數學練習生活化,做到學以致用

  設計生活化的問題,讓數學從生活中走來,再將數學知識迴歸生活,既能讓學生感受生活化的數學,用數學眼光看待周圍的生活,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感受到數學的趣味和作用,體驗到數學的魅力,增強學生生活中的數學意識,又有利於發掘每個學生自主學習的潛能,這對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數學課程標準》中也指出:“學生能夠認識到數學存在於現實生活中,並被廣泛應用於現實世界,才能切實體會到數學的應用價值。”學習數學知識,是為了便於更好地去服務生活。應用與生活,學習致用。因此,在課堂教學結束後,可以設計符合學生口味的實際行的練習,培養學生運用的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與實踐活動、生活問題相結合。

  1.具有生活化、應用性的練習

  《數學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教學中,教學應該努力發掘出有價值的實習作業,讓學生在現實中尋求解決方案。因此可以設計具有可操作性、趣味性和開放性的練習,讓學生喜歡主動地完成。如低年級學生年齡小,形象思維佔優勢,喜歡生動形象地事物。因此,可以使用過關遊戲、兒童樂園和數學王國等形式,激發學生的熱情和興趣,高年級學生可以進行實際生活中數學問題的探索研究,找到最佳解決方案,改變學習和練習是學生負擔的狀況。

  2.數學練習的合作性和實踐性,使學生自主完成

  現行的數學教材使得教師不斷思考,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性與合作性。為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與實踐能力,為形成良好的生活學習個性和品質,可以定期讓學生以班或組等為單位,製作內容豐富多彩又充滿生活樂趣的《數學手抄報》或《數學牆報》,學生自主收集生活或透過圖書、網路等發現的數學問題或數學常識,透過交流、研討,製作出趣味性、綜合性、啟發性的報紙,學生易於養成主動發現數學問題、自主交流合作解決問題的習慣。

  3.學科生活結合 綜合發展

  學生可以在已有基礎上,把生活中發現的已解決或尚未解決的數學問題,道聽途說的或充滿趣味的數學問題,透過《數學日記》的形式記錄下來,不限制內容和形式,根據自己的興趣,自主獲取數學知識,使得數學練習更具有時代性、自主性和個性。學生對發現和探索生活中數學問題的能力更加深入。

  4.評價生活化 充分發揮評價的激勵功能

  以往的數學評價往往只是單一的等級評價,只是起到了調查反饋學生的學習情況,以調整教學策略和教學方法,枯燥而又起不到對主體的激勵作用。而生活化的數學評價,恰恰彌補了這些。在對學生知識的掌握情況作以評價之餘,從學生的解題思路、能力、習慣、情感、品質等多方面進行綜合性評價,表揚優點,提出不足,指出方向,使學生在真實而又生活化的情境中認識自我,肯定自我,樹立學習的資訊,大大提高了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如對認真踏實、書寫工整地的學生評價:你的作業書寫的真漂亮,批改起來可真是一種美的享受啊!繼續努力吧,相信你一定會更加優秀!對聰明而又馬虎的學生:你的想法可真不錯,但是卻出了問題,好好查一查,看看問題出在哪裡?希望你告別粗心,和細心交朋友,老師相信,你一定會成功的!等等諸如此類的語言,會讓學生更愛學數學,更會學數學。

  總之,在新課程理念下,我們的數學教學,需要靠教師積極的為學生創造條件,在教學中為學生儘可能的創設生動有趣、貼近生活、富有生活氣息的生活問題情景和練習,把生活例項融入數學,數學問題迴歸生活,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認真發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切實體驗到“生活離不開數學”,“人人身邊有數學”,用數學可以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透過貼近生活的評價方式激勵學生學數學,從而對數學產生親切感,和濃厚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應用意識,培養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學習有用的數學,學會用數學。

教師讀書隨筆13

  看到此刻的孩子進入圖書館的自如,不由得讓我記起小時候對圖書的奢望……

  每一天最大的奢侈就是看小人書,有幸教咱們數學的韓教師就兼管著學校的圖書,韓教師是一個平易近人,不苟言笑的中年男教師,給咱們留下最深刻的的記憶就是長長地脖子,一走進教室首先出現的就是韓教師特有象徵的脖子,咱們還偷偷的給教師起外號呢!“長脖子教師”,可是,咱們只敢在私底下偷偷的議論,可從來不敢叫出聲來,那時的我最感興趣的就是上數學課,不是正因我的數學成績太好,而是為了得到看小人書的允許,正因每當韓教師給咱們佈置完數學作業,他就蹲在門口,等待咱們的完成,這個時候也是咱們紀律最好,作業速度最快、最認真的時刻,正因誰做的作業全對了,就有看一本小人書的權利,你想,那是多麼愉悅的時刻啊,也就是從那時起,我的數學成績一向都是考一百分的緣故吧,所以,那時候的咱們,誰先拿到小人書,就是最大的獎勵,遠比獎勵一個鉛筆頭來的慾望大。(小時候班主任教師每當週六上午放學時,會把一週學生們撿來的鉛筆頭,根據表現分到個人手裡,這就是當時最好的物質獎勵。)

  看看此刻的孩子,隨著新圖書不斷地增加,想看就看,想買就買,有時候還不懂得去珍惜,家裡的新書到處都是,什麼全綵的、動畫的、連載的、漫畫、帶香味的、帶聲音的,真是無奇不有,無所不能,正正因物質生活的提高,此刻的孩子們遠沒有咱們那時對圖書的珍惜。來之不易的感覺,也許僅有“物以稀為貴”才該有的吧,說歸說,圖書的不斷改善,為此刻的孩子領悟知識帶來了方便,孩子們能夠盡情的在知識的海洋中暢遊,並且還能夠根據畫面資料隨手進行貼上與創作,既動腦又動手,有時候咱們大人看不懂得,小孩子也會看得津津有味,真所謂是,時代的提高,書籍的變遷。

  此刻隨便走進一家書店,琳琅滿目的書籍裝滿各個架子,不一樣的書籍分佈明確,讓看書的人一目瞭然,既省時又省事,你看吧,原先看書可是小孩才有的功夫,此刻是一家人都在不斷地充實自我,“好的書籍,讓人受益終生”,真是領悟的時代啊!所以,我珍惜我每次進圖書館的機會,我更會對書籍情有獨鍾,即使電腦的時代,我也會抽時刻看我的書,書籍給我帶來意想不到的精神財富。

教師讀書隨筆14

  我有幸讀了《學學孔子怎樣當老師》這本書,深受啟發,真是受益匪淺。只感覺自我教學的心旅又多了一份堅定和從容。讀完此書,如沐春風,豁然開朗。做教師若不學孔子乃是一種缺憾。孔子不僅僅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和政治理論家,而且是我國古代的教育家,曾被評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他所積累的豐富教學經驗,構成的博大精深、獨具風采的教育思想,是我國傳統教育思想中的寶貴遺產。

  孔子的教育思想十分廣泛而全面:從教育理念到治學理念,從治學原則到教學目的,從教學態度到教學方法,從教師修養到教育手段,構成一套他獨創的、完整的教育思想體系。這是我們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學工作中,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教育思想源泉。

  透過讀《學學孔子怎樣當老師》這本書,我覺得在今後生活、教學工作中就應像孔子一樣誠實守信、以身作則、像孔子一樣約之以禮、重視自省、做到終身學習、不斷進取。像孔子一樣誨人不倦,對待學生一視同仁,關愛每一位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運用啟發式教學,讓學生自主學習。像孔子一樣學思並重,因材施教。像孔子一樣教學相長、重視實踐,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潛力。培養學生正確的思想觀念,科學的思維方式,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審美情趣和用心的人生態度,讓學生在簡單愉快的學習中學到知識,使學生得到全面的發展。

  總而言之,孔子的教育思想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我們需要取其精華融於現代教育的實踐中,這是保證我們的教育,個性是教育健康、持續發展的寶貴財富。

教師讀書隨筆15

  一、知識與能力的關係

  課堂教學不僅是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要透過傳授知識來培養學生的能力。能力包括什麼?對此有各種看法,應該說,最基本的能力是學生的思維能力,即善於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知識是能力的基礎,無知肯定是無能的,然而,傳授了知識絕不等於就發展了能力,發展能力必須有意識的進行,所以教師應該既是善於傳授知識的教者,又是善於培養能力的導者,要培養能力,教師首先要在備課時,挖掘教材裡的能力因素。每部分教材中都有培養學生能力的因素,尤其是有關練習,只要我們用心分析研究,透過傳授知識與技能訓練,培養學生能力的問題是不難解決的。

  例如牛頓萬有引力定律的發現過程,是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好教材,它是根據開普勒定律和牛頓運動定律先推匯出太陽和行星之間的引力定律,進而推論太陽和行星之間、地球和月球之間、地球與地面物體之間的引力具有共同的.本質,最後得出萬有引力定律。嚴格地說,萬有引力定律直到卡文迪許用實驗驗證以後才最後完成。透過這個推論過程,使學生了解到從已知的知識出發經過嚴密的邏輯推理,可以獲得新知,認識新的規律。從觀察、分析到形成假說,從假說再到理論,這種認識客觀規律的辯證思維方法對學生有很好的影響。又如根據物理規律總結解題思路不但能幫助學生加深對物理定律和概念的理解,而且也是培養學生分析總結和抽象概括的思維能力的好方法。例如學習氣態方程時,不少學生能夠套用公式: ,但不能靈活運用它來解決具體問題。教師在鑽研教材時不但要選擇典型例題給以示範,更重的是研究如何透過例題的分析,總結出解題的思路。即:①明確研究物件即研究的是哪一部分“氣”,因為氣態方程是反映一定質量的理想氣體的狀態變化規律,因此解決問題的第一步就必須抓住“一定質量的理想氣體”這個研究物件;②分析研究物件的初、末狀態,因為方程的等式兩邊是氣體的壓強、體積和溫度的初、末兩狀態之間關係;③建立並求解方程;④檢驗計算結果是否符合物理事實。前三步是利用氣態方程解題的基本思路,最後一步是所有解題都應注意的問題,所以簡單地說,運用氣態方程解題的方面就叫“氣”、“態”、 “方程”。可見,解題思路是從物理定律中分析抽象或引申出來的,是規律本身的一種要求,而不是外加的。我們在鑽研教材中注意研究這種物理規律和解題方法的關係,並在教學實踐中經常用以訓練學生,則學生在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提高方面,必將受益不淺。

  二、知識傳授與思想教育的關係

  教師應該是既教書又育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為建設祖國培養人才,而人才必須是全面發展的。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任何一個教師的言行在客觀上都會影響學生的思想和世界觀,這一點是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的。因此,每一個科任教師應該自覺地以正確的政治觀點和高尚的品德去影響學生。物理教材中也蘊含著豐富的教育因素,如愛國主義思想、唯物主義思想、辯證思維方法以及科學家們的勤奮、獻身以及創造精神等等。教材中的這些教育因素,需要把它滲透到教學中去,這不但豐富了我們的教學內容,而且所帶來的思想教育效果往往是意想不到的。例如,講到力的概念時,我們可以舉出我國古代哲學家、科學家墨翟提出的關於力的觀點,在墨翟的著作《墨經》中有這樣的記載:“力形之所以奮也。” “形”指物體,“奮”指由靜而動或由慢而快。全句的意思正是體現了力的作用在於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遠在兩千四百多年前(戰國初期),墨子就對力的概念做了如此科學的闡述,這個事實將對學生在振奮民族精神,克服民族自卑感方面起著積極的作用。

  三、理論與實驗的關係

  物理學是實驗科學,實驗對物理教學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物理教材中的演示實驗和學生動手的實驗在教材中佔有很大的比重。因此鑽研教材時,應在研究實驗原理、實驗裝置以及實驗技能技巧上投以很大精力,否則無法完成物理教學的任務。由於種種原因,我國中學目前對物理實驗仍然缺乏應有的重視,課堂教學常常側重於理論和概念上的分析,教學常常是從概念到概念,從理論到理論,一支粉筆,一張嘴成了主要的教學工具。我們的中學生物理思維能力較強,解題能力較高,而動手實驗的能力很低,與這種教學狀況是有極大關係的。這種狀況應該及早改變。一方面,應該充分利用現有實驗裝置;另一方面,也應動手製做一些“土”的、簡單的實驗儀器,以滿足教學要求。例如:為了使學生了解動量定理,就可以利用垂直著的鋼筆帽下壓一張紙條做一個簡單的實驗來說明。因為筆帽與紙條之間的摩擦力 f 是一定的,當以極快速度撤走紙條時,f 作用於筆帽上的時間Δt很小,於是筆帽下端的速度 ΔV 也就很小,當ΔV→0 時,筆帽就不倒。若使 f 作用時間加長,例如在拉動的逆方向留有較長的紙條,則筆帽就會傾倒。當然,這個簡單的小實驗,還可以引導學生認識慣性、重心等物理概念。總之,備課時,要認真設計實驗,尤其是初中物理教師應當用更多的精力來研究各種演示實驗和學生實驗。因此,學習新的實驗技能和自行設計簡易實驗,應該是物理教師的一項重要任務。尤其是青年教師應該有一個集中的時間深入到實驗室工作,這對青年物理教師的培養是十分重要的。

  四、物理與數學的關係

  實驗是基礎,數學是工具,實驗與數學這是物理教學的兩大支柱。高中物理涉及到的初等數學知識面是很廣的,特別是方程求解,函式圖象、三角函式以及平面幾何知識,幾乎在高中物理的每個分科中都有應用。同時物理概念和規律要用數學方法來表述,因此,學生要具備正確理解物理知識的數學表示式的能力、運用數學知識進行理論推導的能力、運用數學知識對物理問題進行定性分析和定量運算的能力、運用數學知識進行理論推導的能力,這些都是物理教學中的重要內容,也是物理教師在教學中要培養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物理問題的能力的重要問題。如果物理教師不具備相當基礎的數學知識,這個任務就很難完成。因此物理教師應該力求對中學數學比較熟悉。備課時,應注意研究相關的中學數學知識,而且還要注意熟悉一些高等數學,這對於深刻理解物理概念和規律,也是十分必要的,學生在學習物理時常常是理、數脫節,他們學了不少數學知識,但缺乏應用數學知識聯絡物理問題的實際的能力,備課時就要注意到怎樣促進學生使數學知識向物理問題的遷移。如圖 所示的力的合成問題,ΔOCE是力向量的三角形,這是一種物理現象的數學抽象,ΔABO 是支架三角形,這是物體的數學抽象。可以證明Δ OCE∽ΔABO,學生常常想不通,也不敢作這種“相似性”的論證,因為兩個三角形的實質不同,他們忽視了這實質不同的兩個三角形都是一種數學抽象,從數學來看,它們是“同一”的,可見如何使學生善於運用脫離具體事物的數學的抽象來解決具體問題,是物理教學應加以研究和解決的問題。因此,提倡物理教師讀一點中學數學教材,並且認真研究物理教材中的數學問題是十分必要的。

  五、難與易的關係

  物理這門學科“難教難學”,可能是一個帶有國際性的普遍問題,物理學的概念和理論具有較高的概括性和抽象性,學習物理除了要求學習者具有較好的思維能力外還要求有較好的數學基礎和實驗動手技能。因此,物理這門學科的教和學確有難的一面。物理知識與自然環境、生活實踐以及生產實踐有著密切的聯絡,這就存在著激發學生學習物理興趣的極大潛在動力,這也是不應該忽視的。

  物理教材中形成教學難點的原因,其情況是較為複雜的,從物理教材的某一章某一單無或某一部分來看,其“難”大體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客觀上比較難,例如靜摩擦力、電勢、電動勢等概念;另一種“難” 是人為的,例如把連線體問題搞得很複雜,引入“慣性力”等超綱內容,這就人為地給學生學習造成困難。教師備課,就是要設法化“難”為“易”。我們應該經常總結化難為易的好經驗,比如分散難點、多做實驗、搭橋過河,進行類比等等都是行之有效的化難為易的辦法。例如電磁感應現象中的楞次定律,是一個難點知識,尤其是定律的表述,學生很難領會。我們可在實驗基礎上,透過分析使學生認識到這個定律的核心是研究感生電流的磁場和原磁場之間的關係,由於原磁場的變化而產生感生電流,感生電流又形成自己的磁場,這個磁場又為原磁場產生阻礙或反抗作用。這個物理過程是比較複雜的,但可以看出原磁場的變化與感生電流的磁場之間存在一種互相作用的因果關係,原磁場的變化是“因”,感生電流的磁場是“果”,此“果”又對“因”產生阻礙或反抗作用。這個因果關係好比“父子”關係,不過在這裡“兒子”總是反抗“老子” 的。這樣在實驗基礎上透過對過程的分析,抓住了過程中的因和果的辯證關係,並對這個困果關係作了一個人格化的比喻。這種分析和比喻使學生不但在思想上受到啟迪,而且在心理上產生了趣味感,“難”就化為“易”了。一個物理教師應該學點哲學,還要注意從文學藝術中汲取營養,加強語言修養,廣泛閱讀科普資料,這對搞好物理教學也是很重要的。

  六、區域性與全域性的關係

  有人說,教學也好比下圍棋,只有全域性在胸才能下好每一個子,這的確是很恰當的一個比喻。這個區域性與全域性的關係問題,在備課中不可忽視。若以整個中學物理為一個全域性,那麼力、熱、電、光、原子諸部分就是組成這個全域性的各個區域性。中學物理以經典物理基礎知識為主,力、電是兩個重點區域性;若以力學為全域性(主要是質點力學),則牛頓運動定律、動量定理和動能定理就是重點區域性。教師只有胸中有全域性,處理好各章各節教材內容之間的關係才能做到心中有數,才能知道把主要力量應下在何處。為此教師要通讀全部教材,然後對全部教材的知識結構作出分析。對每一節教材的處理,要從全章這個全域性出發,在對全章知識結構分析的基礎上,確定全章重點、難點,並對全章作出一個整體安排。全章設計得好,重點就能突出。從課堂教學的總體來看,每一節課是一個區域性,但對教師備課來說每一節課又要把它作為一個全域性來考慮。從每一堂課的教學內容來看,要研究如何做到講好基礎知識、突出重點,培養能力,思路清楚,密度適當。從每一堂課的教學方法來看,要做到啟發引導,有講有議,動手動腦。總之,課堂教學的 45 分鐘要精心設計,全面安排。區域性會影響全域性,尤其是那些關鍵性的區域性更起著決定性作用。因此,上好每一節課不但是一個教師的責任心的表現,也是教學客觀規律的要求。

  七、新與舊的關係

  物理學各部分知識之間有著緊密的內在聯絡。例如,中學物理的力學體系具整體性就較為突出內在聯絡很強。在教學中如何揭示這種內在聯絡,使學生根據已有知識透過推理來獲得新知識,這是課堂教學中的重要問題。要深入研究這個新與舊或未知與已知的關係,力求處理好這個關係。從“舊”中如何引出“新”,如何利用“新”來鞏固和深化“舊”。這個新、舊的辯證關係,是我們課堂教學中應注意掌握的一般原則。以上所述是從物理知識的內在聯絡的角度,分析在教學過程中產生的“新” 與“舊”的關係。其實就學生本身頭腦中的知識結構來看,對於學習物理來說,他們並不是白紙一張,他們從自己的生活實際中,從對周圍自然環境的觀察中,從課外閱讀中,總之從社會的各種資訊傳播渠道中,他們已經具有不少與物理有關的知識,不過其中有相當一部分是表象的,有的是錯誤的。但對教學過程來講,這些都應該成為引入新知識或正確理解新知識的參照條件,我備課時注意研究學生,其根據之一就在這裡。

  研究一章教材時,應該把這章知識裡學生的已有知識排列出來,研究如何利用已有的知識,如何加深學生已有的知識。例如,動量這一章,衝量、動量、動量定理以及動量守恆等均為新知識,而牛頓運動定律、向量的和差計算、機械能守恆定律等都是舊有知識。這些舊知識有利於本章新知識的學習,又在研究動量等新知識、新問題時得到鞏固和深化。

  例如,利用牛頓第二定律和牛頓第三定律就可以直接匯出動量守恆定律。但牛頓運動定律只適用於宏觀低速情況,而動量守恆適應的範圍更為普遍,不論是宏觀物體還是微觀粒子,低速運動還是高速運動,也不論相互作用是什麼性質的,都遵守動量守恆定律。也就是說動量守恆是反映了比牛頓第三定律更為普遍而深刻的互相作用規律。可見透過牛頓定律得到了動量守恆定律,而動量守恆定律使我們對牛頓定律的認識更深化了。所以,在新舊知識的聯絡上多下功夫,是十分必要的一件事。

  八、初、高中物理與普通物理的銜接關係

  初中物理、高中物理、普通物理都是物理學的基礎理論部分,初中物理的教材內容大部分屬於感性認識,高中物理的概念性和理論性比較強,而普通物理就具有比較完整的理論體系了。對於高中物理來說,下有初中物理,上有普通物理,教師如何處理好這個“上”“下”之間的銜接關係是值得研究的。高中物理教師應該鑽研初中物理和普通物理,以便了解學生的基礎和普通物理要求,很多物理概念和定律,在初中、高中、普物的不同階段的要求和提法是有差別的,是根據學生接受能力逐步深化的。例如,質量的概念,在初中定義為物體所含物質的多少叫做質量。這是牛頓關係質量的最初定義,這個定義是牛頓的機械的原子論觀點的產物,牛頓認為物質都是由完全相同的、不可再分的基元粒子——原子構成的。而所謂物體的質量就是整體物體所包含的這種絕對原子的多少。這個定義存在明顯的缺陷。其一,完全相同的絕對原子根本就不存在;其二,無法透過測定物體所含原子的數目來測定物體的質量。那麼,為什麼至今在初中物理中仍然沿用這個定義呢?原因之一就是初中學生容易理解和接受,其次是人們憑經驗知道了物體所受重力與其質量成正比,從而用比較物體所受重力的方法可以測定質量。牛頓正是根據自己對質量的理解和這種量度質量的方法,建立起了牛頓第二定律。牛頓定律的建立使人們對質量的認識深化了,產生了慣性質量、引力質量等新概念。高中物理把質量定義為物體(質點)的慣性大小的量度,這個定義和初中的定義並不矛盾,而是深化了。只有學習普物時才去深入研究引力質量問題以及質量的相對論效應問題。可見,鑽研教材時要注意沿著物理學發展史,去研究一些概念的不斷深化的過程,解決好不同教學階段的不同要求之間的銜接關係。

  九、講與練的關係

  講與練的關係,一般提法是“精講多練”,即用“精”和“多”解決這一對矛盾。其實“精講多練”是我國廣大教師在繼承、借鑑的基礎上,透過教學實踐形成的一種新的教學思想,也是一種具有中國特色的教學方法,它符合學生的認識規律,也符合教學過程雙邊活動的特點。它克服了教學中單純“先生講學生聽”的弊端,有利於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所謂精講,即把精華的內容,不但講得深刻,而且講得精彩,研究精講的教學藝術,不但使學生學到知識,而且在課堂教學中使學生在心理上得到一種美的滿足和享受。物理教師要把學生必須掌握的,特別是不容易理解的基礎知識、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以精煉的語言,準確地講授給學生。精講不是少講,而是好與少的結合。這是我們在備課中最為耗費心思和要著實下功夫的地方。所謂“多練”,是學生的練習要多一些,只有透過反覆練習,學生才可能真正學到一點東西。多練的含意有三:一是指一定數量的練習;二是經常性練習,即“學而時習之”;三是多層次、多形式、多種方法的練習。“多練”實質上是使學生對所學的理論知識,在反覆實踐中鞏固、深化。根據心理學的遺忘規律,新舊知識的前後干擾現象等,必須有目的有計劃地安排練習,才能保證學生靈活而牢固地掌握知識。

  “練”的目的是利用一些練習題來讓學生正確理解概念,掌握規律以及訓練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技巧。因此,如何精選或設計一些有利於學生掌握知識和培養能力的練習題,是備課中應認真研究的問題。有經驗的教師都十分明白,精選,尤其是設計習題是一項既費精力又需要有業務水平的工作。每道題目從內容到形式,都要具有科學性,題目中所設定的物理情境,既要符合物理實踐又要有新穎性和針對性,還要符合教育心理學要求,在修辭方面和使用標點符號上都要規範化。總之,適量的有針對性的精選或設計一些習題讓學生練習是很重要的。只有如此,才能檢查學生對知識理解的正、誤、漏、缺,進一步引導學生總結分析解題思路,並使學生把學到的知識擴充套件和活化,這種“練”和那種盲目地、機械地、大量地、毫無選擇地搞題海戰術的“練” 是有原則區別的。所以“精講多練”的“多練”是相對於精講而言的。

  總起來說,教師在教學中要抓住教學過程中的主要矛盾,從教學目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三個方面處理好各種關係,這就有可能從多層次、多角度上理解和把握教學過程,為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建立基礎。

【教師讀書隨筆】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