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語文> 國小語文工作坊第三次培訓活動評課稿

國小語文工作坊第三次培訓活動評課稿

小學語文工作坊第三次培訓活動評課稿

親愛的老師們:

  很高興今天欣賞到幾節優質的課堂教學觀摩課,我們欣喜地看到:老師們都進入了一種狀態,即在實踐中積極探索、總結教學經驗並初步形成了個人的教學風格,對小學語文教學的課類教學在做積極地探索,把語文課程的理念和教學藝術較完美地結合在一起,呈現了一節節精彩的課堂教學。總體上呈現出三個特點:自信、自如、自主。自信,即教師們在交流自己的教學設計和實施教學過程中胸有成竹,有自己的教學主張;自如,即教學過程中無論是教學方法的選擇,還是處理教學中的生成問題,都顯得駕輕就熟,體現了較高的教學藝術;自主,即老師們對教材的處理有自己的思考,不一味依仗教學參考,他們能站在課程和學段教學的高度審視教學內容,靈活處理教學內容,恰當地設定教學目標,設計形式多樣的練習落實語文能力訓練。

  課堂上,趙灣中心學校的學生也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們活潑、靈動,語言表達流暢、思維活躍、閱讀積累豐富,課堂上的交流精彩不斷。學生這些優秀表現,是趙灣中心學校深厚的校園文化、優秀的教師隊伍和紮實的日常教學的綜合體現。

  劉老師執教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一課,充滿了詩情畫意,教學入情入境,教學過程寓教於學,德育滲透潤物無聲。無論是課前談話滲透生活常識,還是課堂教學中指導學生互相評價,老師都注重課堂的育人功能,潛移默化地滲透做人做事的教育。教學過程自然、平實卻處處彰顯高超的教學藝術。由課前談話到交流送別詩,交流作者資料,由解詩題認讀生字,學生板演,生生評價,教師示範,學生練習,以讀為主線,引導學生體味詩韻,體會意境,學生表演體會情境,整個教學過程流暢自然,訓練紮實,教師的引導和師生的交流相得益彰。劉老師的古詩教學準確地把握了基調,以培養興趣,感受詩韻、詩情、詩境為目標,以讀為主線,引導學生在充滿詩情畫意的情境中受到傳統文化的薰染。當然,理解詩人與朋友相送的情境上,教師不光可以讓學生演,也可以與學生互動,啟發他們體會詩人凝望朋友遠去的船帆久久不去的心情,進而領悟作者的文思,學習作者有感而發,直抒胸意的文人情懷。

  黃老師執教的《太陽》一課,是篇說明文。在教學目標的確定上,她靈活地安排了訓練學生透過概括段意抓住課文主要內容的方法。在教學過程中,精心設計教學環節,紮實訓練。比如,對於詞語的認讀,她提煉了二字、三字、四字詞語,指導學生分類認讀、識記,可以想象,學生在認讀時會有一種新鮮的感覺。教學中,她注重學生表達能力的訓練,比如,引導學生用“既……又……”表達。在領悟說明方法的靈活運用上,她精心地設計了介紹校園的古柏的內容,讓學生體會作比較的說明方法的應用。除此之外,在教學中,為讓學生對說明方法留下深刻印象,她靈活地插入了課外閱讀材料,引導學生體會說明方法的應用。這是一種靈活處理教學內容的能力,體現了一種大語文的理念。就這一節課的教學,對說明方法的領悟還可以再放開些,讓學生自己去發現,然後總結,這樣學生有一個更深刻的思考過程,或許體會更加深刻一些。

  孔老師為大家示範了一節口語交際教學《秋天的快樂》。他充分運用多媒體,給學生創設了秋意濃濃的交際情境,開啟學生的話匣子,然後讓學生分小組介紹秋天的見聞。然後,讓學生把自己眼中的秋天畫下來,寫下來。整節課上,學生思維活躍,交流積極。但是,我覺得,這一節課在口語交際教學的交際性和口語化上沒有突破。前面的看圖表達成了看圖說話,練就是表達能力,學生說的內容都侷限於圖上的水果,而沒有聯絡到自己的生活實際。後面的分組交流,學生的互動不強,說與聽,發問與應答的訓練沒有體現。對於老師提出的“說說做過哪些事,你最快樂的是什麼”則沒有展開交流。學生的表達也努力地傾向於書面語,表達起來不自如。至於畫和寫的環節,完全可以省去。因為口語交際課,一是要訓練學生的交際能力,即用口頭語言與他人交流話題,二是要訓練學生良好的交際習慣,要學會傾聽,抓住主要內容,針對不明白或感興趣的內容可以發問,被問的同學要恰當應答。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充分發揮評價的作用,引導學生互評,從表述的內容、交際的習慣等方面加以引導。由此,我以為,教師們要仔細研讀課程標準,對口語教學的意義和目標要準確把握,在策略和方法上也就做深入地探索。

【國小語文工作坊第三次培訓活動評課稿】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