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語文> 《七顆鑽石》評課稿

《七顆鑽石》評課稿

《七顆鑽石》評課稿範文

《七顆鑽石》評課稿範文1

  《七顆鑽石》是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的一篇童話。這篇課文情節比較簡單,但內涵比較深,從水罐的一次次變化中體會愛心的神奇力量是本課的重點,同時引導學生感知童話豐富的想象力,體會愛心對別人乃至對社會的意義,懂得關心別人,用愛心對待生活是本文的意圖所在。這堂課的教學較好的抓住課文的主線,引導學生走進文字,進行朗讀、想象與感悟,確保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一、抓住主線,走進文字

  老師在一開始就丟擲了:這個水罐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神奇)從哪些地方發現它的神奇?這樣兩個問題,雖然簡單,可是卻成為後來學生學習課文的主要線索。請同學們快速默讀課文,畫出水罐發生神奇變化的句子。教師歸納:

  (1)裝滿水

  (2)水沒有灑

  (3)變成銀罐。

  (4)變成金罐。

  (5)跳出七顆鑽石

  (6)變成七顆星星。

  這是本文的明線,接著作者圍繞這條主線展開教學:為什麼水罐會產生這些神奇的變化呢,就讓我們一起走進童話故事,去了解水罐變化的真正原因。課堂上,無論是朗讀還是想象,都圍繞教學的主線展開,為教學重點(暨隨著故事情節發展體會逐漸升華的愛心)服務。而文中愛的情感的逐漸升華則是本文的又一條線索,兩條線一明一暗,相輔相成,可見教師設計之精心。

  二、注重方法,閱讀文字

  在指導學生了解了文字的基礎上,讓學生進一步走進文字,探尋文字的主題,挖掘文字的內涵。這是由文字表層的故事進入文字豐富內涵的主體環節。《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教師要以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為基礎展開教學,透過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引導學生自讀自悟,在經歷感知、思考、質疑、探究、發現、交流等多種學習活動中,從而讓他們在積極的思維活動中加強理解和體驗,進而有所感悟和生成。本課也體現了以上思想的運用。在這個環節中,教師特別注重了閱讀方法的滲透與指導。

  1、抓想象促感悟

  這篇課文在文字表達上,比較含蓄,學生只是在一次一次的水罐變化中去感受、體會,並從中得到感情的昇華。但是這較之傳統教材就有更多可供師生自由發揮的空間。我們在試上的過程中,發現學生容易停留在文字表面,很難深入其中,身臨其境地體會出文章的內涵。所以教師設計了想象的練習來作為引導的切入點,比如想象一下:小姑娘會去哪些地方找水?學生在想象的同時就加深了對小姑娘累倒在草地上的體會。又如,讓學生轉換角色,你就是小姑娘,望著清亮清亮的水,你會怎麼想怎麼做:這時學生的思維打開了,他們完全投入在那種情景之中,急著為母親去送水啊!這時學生便超越了文字,體會到女兒對母親的愛。隨著故事情節發展,學生的情感也在教師的引導中更加升華,如母親如果喝了這水會怎麼樣,可是她怎麼樣做的。又如小姑娘渴到了什麼程度?你有過這種感受嗎?小姑娘比你渴千萬倍。可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小姑娘依然把水罐遞給了——過路人。我們想想,小姑娘遞給的是一位——過路人。這又使你感動些什麼?你能代這個過路人來讚美一下小姑娘嗎?透過這些想象使學生漸漸體會到愛的偉大。在學習完第五節後,教師也出示了這樣的練習:水罐裡湧出了新鮮而清澈的水流,此時此刻,小姑娘還會將這水帶到哪些地方?大地會出現什麼樣的景象?學生很自然地聯絡上文,展開了想象,他們非常願意說,願意把自己的想法告訴別

  人,而此時,再加上教師親切的評價語引導學生說,加以提煉、昇華,在打動人心的總結語中,學生自然可以體會出“愛”這一主題。教師挖掘出教材中的訓練點,引導學生進行想象的練習,既豐富了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又拓展了文字的內容。

  2、抓情境促感悟

  由於兒童生活區域的侷限性,這篇文章與我們孩子生活仍相距甚遠,那麼就需要我們教師針對學生的最近發展區提供引導性材料,建立起與課文的聯絡,以引導學生的注意與興趣,誘發積極情感。於是課上,教師充分利用文中兩幅插圖的作用,使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情感體驗。如:第一幅插圖讓學生仔細觀察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狗喝了水後變得歡喜起來。從而認識到水對小狗的重要性。水就是小狗生存的希望,有了水,小狗才能繼續生存下去,沒有了水,等待小狗的只有死亡。第二幅插圖則是本文的重點與難點所在。為了突破難點,教師設計了這樣的環節:A看圖說說小姑娘遞水罐時的表情。B想象小姑娘當時想喝水嗎?哪裡看出來C過路人又會怎麼來讚美小姑娘?抓住這兩個情境,讓學生自己置身於故事中,既能調動學生課堂的積極性,還可為凸顯文中小姑娘廣博無私的愛心做鋪墊。

  3、抓比較促感悟

  教師扣住重點詞“抱”,引導學生與“拎”、“提”、“拿”等字進行比較,透過仔細推敲使學生體會到:簡單一個“抱”字,卻精確地反映了小姑娘對這罐水的重視與珍惜,從而體會她急切想給母親送水的孝順之心。又如小狗喝水前後不同的表現:“哀哀地尖叫”與“歡喜起來”的對比,感悟水對小狗的重要,體會小姑娘善良的美好心靈。在比較中,學生不僅初步學會鑑賞文學作品形象精確的語言,在譴詞造句上受到一定的感染和啟迪,而且他們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和思考,可進一步領悟作品的.豐富內涵,體會其藝術表現力。

  4、抓學法促感悟

  課堂上,教師注重教給學生讀書的方法,授人以漁。由於2——5自然段結構及表述方式基本相似,因此老師以第2自然段的教學為主,讓學生在讀中找出自己感動的地方透過朗讀、品詞、析句體會小姑娘的一片孝心,這也就是指導學生學習這一自然段的方法,為下面學生的自學打下基礎。有了剛才學法的滲透,學生在學習“水罐變金”與“跳出鑽石”時就得心應手。走進這一環節,學生的學習始終處於主動和獨立的狀態,生與生的合作不斷閃現思想的火花,學生的個性和思維得到充分展現。從而能自我感悟到“愛”這種博大的感情,進而陶冶自己的情操。而教師的傾聽和適時點拔,又讓學生的自主學習保持了科學性和有效性。整節課下來,總體效果還可以,學生的參與面比較廣,學習的興趣很濃。教師則整合學生思想的閃光點,形成本課的板書,“孝心感天、善心如銀、母愛似金、愛如鑽石”,突出文章的重點,昇華了課文的情感。

  三、拓展延伸,超越文字

  這篇文章篇幅短小,情節簡單,但“愛”的主題非常鮮明。學生在感知課文“愛”的同時,可以讓學生以課本為引子,感悟生活,關注社會。本課的教學的難點也是讓學生感受生活中的關愛,樹立正確的“愛心”觀。在課堂的結尾,老師有感情地誦讀愛的名言:愛是雨露,――――為下一步學生的討論做了無言的指點。接著總結:愛不僅在童話的世界裡,也

  發生在我們的身邊,請同學們說說身邊的愛心小故事。全班同學交流描述自己感受到的生活中“愛”的點點滴滴。這一環節讓學生由課堂走向生活,由他人的感受引發自己對生活的思考,進行心靈的交流,為學生課後的行動作無聲的提示。作為課堂的延續和補充,又設計了以下兩個題目作為課後作業:複述故事給爸爸媽媽聽。四人小組,演一演這一課本劇。讓學生的課堂思考延續到課外,讓學生的課堂激情成為課後的行動。

《七顆鑽石》評課稿範文2

  《七顆鑽石》是人教版課標本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第五單元中的一篇童話故事。故事以生動離奇的情節讚揚了小姑娘如鑽石般閃亮、美好的心靈,為學生懂得關愛他人,同情幫助有困難的人提供了鮮活的範本。整個故事充滿了神奇的色彩,刻畫了鮮明的人物形象和細緻生動的人物語言、動作、心理活動,令人讀來興趣盎然,從而潛移默化地受到心靈的薰陶和淨化。

  在教學觀摩活動中,#老師,針對三年級學生對童話有濃厚興趣的特點,把教學目標設計為———在對語言文字充分理解感悟的基礎上,培養大膽想象的能力,同時教育學生要做一個有愛心的人。注意根據學生對課文的內容容易把握,對情感體驗卻不是很深的特點,在課堂上創設一定的情境,用富有激情的教學方式,進行正確的引導,使學生從水罐的一次次變化中體會愛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話豐富的想象力。體會出要懂得關心別人,懂得用愛心對待生活的道理。教學過程中,教師透過富有感染力的語言渲染學習氣氛,帶領學生進入了神奇的童話世界。使得教學效果非常的突出。

  在開課匯入引發話題時,教師就以課件展示鑽石,介紹鑽石,使學生對鑽石的高貴有了認識,再板書齊讀課題,質穎“看到課題你有什麼問題?”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從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入手,一下子就調動起了學生參與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而讓學生圍繞課題質穎,則更激發了學生學習課文的慾望與激情,達到了綱舉目張的效果。

  在學習課文初始,教師抓住重點,出示詞語“旱災”“乾涸”“乾枯”“焦渴”等加以品析,提出:“看到這些詞語,你彷彿看到了一幅怎樣的畫面?”來引導學生想象情景後自由表達,並利用多媒體極力加以渲染,使學生真切地感受到旱災的嚴重以及生命對水的強烈渴望,為解讀後文小女孩到處找水及數次奉獻愛心做了良好的鋪墊,創設了課伊始,情已生的境界。

  在學習課文中,教師緊緊抓住描寫水罐變化和刻畫人物動作、心理的重點語句引導學生讀、畫、品、悟來理解並感知想象,領悟愛心的神奇與偉大,抓住“哪兒也找不著”,“累得倒在上”,“喜出望外”,“真想喝個夠”“趕緊”,“嚥了一口唾沫”等詞句,重點指導朗讀,感受這些詞句所蘊含的情感。這樣由表及裡,由淺入深,由整體到區域性,然後再回到整體,引導學生與文體對話激發情感,使學生在研讀中有所感悟,有所思考,有所啟迪。一句話,一顆心,一件事,一片情,經歷了與文字的對話,學生會為小姑娘對母親的孝心而感動,會為小姑娘對過路人的關心而讚歎,也會為母親對小姑娘的愛心而震撼……

  《七顆鑽石》透過一個小小的童話故事,寄託了一個道德期盼:要儘量為別人著想。教師在教學中透過多形式、多層次地有感情地朗讀引導,使學生感受到了小姑娘純潔可愛的形象,引導學生透過水罐的神奇變化,領會到了愛的神奇力量。

  在這樣富有激情的教學活動中,教師緊抓一個“情”字,緊扣一個“愛”字,突出一個“讀”字,強化一個“悟”字,實踐一個“學”字。讀悟結合,各有則重,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讓學生受到潛移默化的人格薰陶,真正達到了“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七顆鑽石》評課稿】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