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機械/重工/工業自動化> 《簡單機械》教案

《簡單機械》教案

《簡單機械》教案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教案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我們應該怎麼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簡單機械》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簡單機械》教案1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認識定滑輪和動滑輪;知道定滑輪、動滑輪和滑輪組的作用;會根據要求使用和組裝滑輪組;瞭解其他簡單機械的一些應用,其他簡單機械教案。

  2.過程與方法:

  經歷探究定滑輪、動滑輪工作特點的過程,進一步掌握用觀察、對比來研究問題的方法。經歷組裝滑輪組的過程,學會按要求組裝滑輪組的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關心生活、生產中有關滑輪、輪軸、斜面的實際使用;對實踐中的滑輪、輪軸、斜面的工作特點具有好奇心;具有利用簡單機械改善勞動條件的願望。

  教學重點

  實驗探究定滑輪、動滑輪的使用特點教學難點實驗探究定滑輪、動滑輪的使用特點

  教具準備

  滑輪、細繩、大鉤碼(一盒)、鐵架臺、彈簧測力計

  教學方法

  邊實驗邊學習,講授法,實驗法,討論法

  教學過程

  複習

  1.上節課我們學習了槓桿,槓桿可以分為哪幾類?

  2.其中省力槓桿、費力槓桿各有什麼優點和缺點?

  學生代表回答新課引入今年長春市的雨下得特別大,導致我們教學樓多處漏雨,開學之初學校重新做了防水,把大量的油氈紙運到樓頂,哪位同學細心觀察過,工人師傅是怎樣把油氈紙運到樓頂去的。傾聽、思考、回答

  新課教學

  一、認識定滑輪與動滑輪

  剛才同學們提到的滑輪,就是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另外一種簡單機械,下面我們利用手邊的器材現場模擬一下向樓頂運送重物的情形。

  介紹現在使用的器物:鐵架臺、細繩、滑輪、鉤碼。說明一下用鉤碼代替重物,用四個書包疊放代替樓房。

  要求:只用一個滑輪,試試看有幾種方法把重物送到樓頂。

  實驗結束後,請同學來展示提重物的方法,問同學們還有沒有其他的提法。

  用多媒體演示兩種提法,問:用這兩種提法提重物時,滑輪工作情況有什麼不同?

  解:根據滑輪工作情況不同把滑輪分為兩類,一類是定滑輪,指的是工作時滑輪軸固定不動(滑輪只能旋轉,不隨物體運動);另一類是動滑輪,指的是工作時滑輪軸可以隨物體一起運動(除了旋轉,軸隨物動)開啟第二個幻燈片,問學生哪個是定滑輪、哪個是動滑輪。

  二、使用定滑輪與動滑輪時的特點

  作為一種機械,人們使用它,自然會給人們帶來一定的好處,下面我們接著用實驗來探究一下定滑輪、動滑輪使用時的特點,分析一下它給人們帶來的好處。下面我們根據表格提示的資訊首先探究定滑輪的使用特點。

  (大螢幕切換到表格一)指導學生分組實驗利用幻燈片從理論上分析使用定滑輪不省力(幻燈片展示定滑輪實質圖)評估學生的實驗資料(由於彈簧測力計倒置、摩擦等因素的存在導致實際與理論不符)得出實驗結論(用大螢幕展示)用同樣的方法探究動滑輪的使用特點

  板書:使用定滑輪時不省力,但可以改變拉力的方向。使用動滑輪時省一半力,但不能改變拉力的方向。

  三、滑輪組定滑輪的好處是?動滑輪的好處是?

  在實際應用滑輪時,人們在想,能不能用動滑輪省力,同時用定滑輪改變拉力的方向呢?

  下面我們就用一個定滑輪、一個動滑輪嘗試一下它們組合起來的使用效果。組織學生分組實驗展示實驗結果總結兩種繞線方法(用幻燈片展示)同樣是一個定滑輪一個動滑輪,繞線方法不同,使用它們提升物體時用力情況相同嗎?

  結論:使用滑輪組時,滑輪組用幾段繩子吊著物體,提起物體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幾分之一。(用幻燈片展示,同時教會學生判斷用力情況的方法)

  四、滑輪在生活中的應用

  組織學生展示蒐集到的資料,看看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滑輪。

  其他的簡單機械,我們下一節課繼續學習清點桌上的物品,按要求進行分組實驗展示提升方法回答聽講,做筆記

  回答觀看大螢幕思考所提出的問題

  小結

  由同學總結本節課學習內容代表小結

  練習

  用大螢幕展現練習題,分發統一印好的課外練習做練習

  佈置作業

  最佳化練習

《簡單機械》教案2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知道什麼是槓桿及槓桿的五要素。

  2、理解槓桿的概念;能確定動力臂和阻力臂。

  3、理解槓桿的平衡條件。

  能力目標

  培養動手操作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

  培養愛科學、愛動手,事實求實的學習態度。

  教學方法

  實驗探究法

  課前準備

  學生自制蠟燭蹺蹺板:長蠟燭1支,大號縫衣針1根,杯子2個,薄鐵皮(或塑膠板)1塊,小碟2個。

  教具準備

  槓桿和支架,鉤碼,尺,線,彈簧測力計。

  教學難點

  動力臂和阻力臂的畫法。

  教學重點

  用實驗探究的方法來研究槓桿的平衡條件。

  教學過程

  一、引入:出示幻燈片1、2

  二、出示教學目標,明確學習目的,出示幻燈片3、4。

  三、展示收集的槓桿,出示幻燈片5、6,激發學生的研究興趣。

  四、分組討論:什麼叫槓桿?學生回答,教師總結,出示幻燈片7,槓桿的定義,學生齊讀。

  五、看一看、想一想、說一說:

  展示撬石頭的幻燈片,讓學生觀察,說一說,什麼叫支點?什麼叫動力?什麼叫阻力?。

  出示幻燈片8,教師歸納總結。講解什麼是動力臂?什麼是阻力臂?

  出示幻燈片9—12說明做圖過程。

  六、實驗探究:

  提出問題:你想探究的問題是______________。

  作出假設:你作出的假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槓桿要平衡:

  1、只與力的大小有關;

  2、只與力臂的大小有關;

  3、只與力的方向有關;

  4、只與力和力臂的乘積有關。

  制定計劃:

  根據小組確定的探究課題,制定探究計劃。

  討論和完善計劃:

  實施計劃:你可以參考下面的'實驗裝置(出示幻燈片15)和實驗步驟(出示幻燈片17、18),讓學生分小組實驗。

  得出結論:

  你得出的資料是___________________,填入設計的表格中,結論是_______________。

  展示學生的分析結果,並給以評價:

  總結出槓桿的平衡條件出示幻燈片17。

  板書:槓桿的平衡條件:

  六、趣味小實驗:自制蠟燭蹺蹺板

  目的:證實槓桿的平衡條件。

  實驗設計:

  1、把蠟燭底端的蠟刮掉一些,讓它象頂端一樣露出燭芯。

  2、把縫衣針從蠟燭中部穿過,露出的針頭、針尾架在兩隻杯子的邊緣上。

  3、用薄鐵皮(或塑膠板)剪成兩個小人,用腿間的尖頭插立在蠟燭上,兩個小人的位置到縫衣針的距離相等。

  4、點燃蠟燭兩頭,就做成了一個蠟燭蹺蹺板。

  做出總結:槓桿的平衡條件是:

  出示幻燈片18

  七、比拼臺:出示幻燈片18(透過超連結和19—25相連),組織學生進行分組,答題,競賽。學生競爭選取題目,搶答題。目的:活躍課堂氣氛,鞏固課堂教學,並頒獎鼓勵。

  八、小結本節內容:出示幻燈片26。

  1、槓桿的定義。

  2、槓桿的五要素。

  3、槓桿的平衡條件。

  九、作業:出示幻燈片27。

《簡單機械》教案3

  第十二章 簡單機械

  瞭解並掌握力臂及其畫法5in

  [教學和活動過程]

  讓學生觀察滑輪的結構

  小組交流合作解決展示的問題,小組代表展示。

  學生投影展示

  新知導研:

  有用功額外功總功

  6.老師引入機械效率的概念

  老師例舉:起重機的效率60%的含義,讓學生將理論與實踐相聯絡。

  新知導練:

  7.課本例題

  8.實驗:

  測量油輪組的機械效率

  教師先讓學生明確:要測滑輪組的機械效率,首先要測那些量,然後展示課本中的表格。學生每四人一組,進行分組實驗。

  9.各級彙報實驗情況。同時請同學回答:提高機械效率的辦法有哪些?

  三.小結

  功的原理:

  學生快速回答

  學生計算拉力做功

  並舉手回答

  學生動手過完成實驗。

  學生討論,然後小組發言

  學生從具體的滑輪中得出有關“有用功、額外功和總功”的有關概念。

  學生思考,並舉手回答,提高機械效率的方法新舊知識聯絡

  測力計提升重物,讓學生體驗做功的過程,引發學習興趣與慾望,將學生從生活引向物理。

  同時也為下面與動滑輪做功進行對比,埋下伏筆。

  意在過渡到機械做功,與上述直接做功對比,引入有用功和額外功等概念。

  意在讓學生自已自然而然的引出“有用功”,“額外功”等。

  這個討論內容是學生從舊知引出的新知,知識的“生長點”引出自然。

  “功的原理”雖在新版教科書中沒要求,但有必要提出來,讓學生了解。其實課上到這裡,得出“功的原理”是水到渠成的事。

  從具體的事例出發,從舊知出發,得出新知,很自然,學生自己得出,而不是強加,只是給這些功一個專用名詞:有用功、額外功和總功。

  在讓學生能加深理解有用功和額外功的含義。

  學生思考換成質量大的動滑輪後,各個量的變化,為下面引入機械效率作鋪墊。

  這是本節課的中心。

  理論聯絡實踐是物理的根本。

  讓學生加深理解和運算能力

  透過實驗:學生一方面加強理論與實踐的聯絡,將知識內化為自身的能力;同時在實驗中培養合作精神和動手的能力。

  實驗的目的除養成動手能力之外,最重要的是解決問題:提高機械效率的辦法才是我們要解決的問題。

《簡單機械》教案4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腳踏車運用了輪軸、斜面、槓桿等簡單機械的原理,是應用廣泛的交通工具。

  過程與方法:發現並分析腳踏車上更多的機械種類和作用

  情感態度價值觀:透過整理已認識的各類機械和機械的作用,一時倒機械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

  【教學重點】對鏈條和齒輪的研究

  【教學難點】對其他簡單機械的原理解釋

  【教學準備】每個小組自帶一輛腳踏車(最好能變速)

  【教學過程】

  一、引入

  我國是一個腳踏車大國,腳踏車是重要的交通工具,那麼腳踏車是利用一個怎樣的工作原理前進的呢?以前同學們可能覺得很神奇,但在你們學習完這章後再回頭來思考這個問題,那很多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二、對鏈條和齒輪的研究

  1、在腳踏車上的各個部分中,你最好奇的是哪個部分?(一般學生會指向鏈條和齒輪)

  思考:鏈條與兩個齒輪齧合,能起到什麼作用?

  2、 觀察前後2個齒輪,你發現了什麼?齒輪的大小對腳踏車速度有什麼影響?

  3、 對腳踏車的前後2個齒輪進行觀察研究,並做好記錄工作。

  觀察內容 記錄資料

  大齒輪齒數

  小齒輪齒數

  大齒輪轉一圈,小齒輪轉幾圈?

  小齒輪轉一圈,大齒輪轉幾圈?

  4、小組內進行探究討論,發現2者之間的關係,並進行總結(大齒輪帶動小齒輪,轉動速度變( ) ,小齒輪帶動大齒輪,轉動速度變( )。

  三、尋找腳踏車上的簡單機械

  1、 腳踏車上應用了許許多多的機械原理,找找看,我們能在腳踏車上發現哪些簡單的機械的應用。

  2、 和小組的同學交流,把大家的發出記錄下來。

  腳踏車部件 簡單機械型別 所起到的作用

  3、 選擇一個自己感興趣的關於腳踏車的機械問題,和小組同學一起制定一個研究計劃,然後開展研究。

  四、本單元小結

  透過本單元的學習,同學們學到了哪些知識,現在我們就一起來回憶一下。

  指名學生髮言,對學生沒回答完整的請學生補充,實在沒說清的由教師給出正確定義。並組合生活中的問題進行理解鞏固.。

【《簡單機械》教案】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