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清明節> 清明節個人心得

清明節個人心得

清明節個人心得

  當在某些事情上我們有很深的體會時,有這樣的時機,要好好記錄下來,這樣有利於培養我們思考的習慣。那麼要如何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清明節個人心得,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清明節個人心得1

  我家,有兩件事我記憶很深:一是族譜清晰,用老人的話說,叫做“清三代”,爺爺輩取名兩個字,父輩三個字,傳承到我這兒,又是兩個字了;二是逢年過節,祭拜先祖,已成家規,當然,後者是本文的重點。

  爺爺說過:記住,人,一輩子像流水一樣,越流越遠,一晃就匯入大海了!雖說樹大分枝,但是,葉落歸根啊!家就是根,不論你今後做什麼,當了多大的官,都不要忘了老祖宗,落葉必須要歸根……

  爺爺還說:百善孝為先,祖訓不可丟!

  小時,不太經意爺爺說過的話,長大以後,這種感覺尤其沉重。雖然爺爺奶奶不在了,但是,我的父親像爺爺奶奶一樣延續著……如今,父母不在了,我站出來,像前輩們一樣,以家族長子的身份,承擔起了這份責任,併力爭盡職盡責。

  一應祭祖事宜,我都會周密安排,一次都不會缺席,直至現在,從不敷衍。

  至於外人怎麼看,懷著怎樣的心態去看,沒有過多的考究,我覺得,德行,要靠自己去修為,要做到問心無愧!至於外人是怎麼做的,因為與己無關,我也從不去妄加評論。

  那些年,一直工作在外地,回家祭祖的時間非常緊張,但是我沒有因為,離家遠或工作緊張,而耽誤過祭祖,經歷和歷練,還有我對於家這個概念的理解和認識,越發的覺得,懷念先人,追思過往,秉承家風,是對祖先的慰藉,同時,每一次祭拜,都是對自己及家人靈魂的一次洗禮。也是對晚輩積累禮數,提升道德水平的一次課外補習。這種補習,至少會影響到他們的現在。當然,如果堅持下去的話,也會影響到他們的將來,乃至一生,包括如何去做人!因為,祭拜先祖,涵蓋的內容很寬泛,譬如,道德,倫理等等很多。

  所以,每個春節前夕,我都會率領家族成員,淌過兩尺深的積雪,越過幾道山坳,去祭拜先祖。

  每年的清明節時,亦是如此。我和家人們踏著泥濘,在春寒料峭時,去大山深處,祭拜先祖!

  “勤儉持家家業盛,文明子子孫賢”,“不忘初心,葉落歸根”。

  這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傳承至久的美德。美德,孝道,要靠影響,重複地說;影響會比說教還要奏效。

  引申的講,沒有什麼可以替代這種潛移默化的滲透和影響,這不僅僅是對於一個家庭,乃至於對社會,也是至關重要的!

  值此清明節即將來臨之際,從前爺爺說過的話,又在內心深處開始盪漾了。

  我作為家族的老大,我絕對可以做到:不會丟掉祖訓的。稱謂上秉承“清三代”,讓孩子們記住,一字不差;祭拜上,告訴他們沒有祖宗,就沒有這個家庭!

  和諧一個個家庭,就會和諧全社會,因為,社會就是由一個個小家庭組成的。

  一個不懂家訓,不念先祖的人,操守、傳承家的理念,可能會很蒼白和淡泊。

  人說:世襲傳承慰先祖,葉落歸根秉鄉愁。規範德馨行孝道,不染奸詐不處憂。

  任何事情,只要預設成規矩了,也就規範了。“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其實,道理就這麼簡單。

清明節個人心得2

  一年一度清明節,國人已將清明節納入國假,讓我們在這個時節去祭奠故去的親人,知道何為孝?何為敬?知道我們來自何方?知道一個家族的煙火延續。對人、神、鬼三界多些敬畏,多些想象,多些自律。媽媽是教徒,生前是不喜歡偶拜香火的,即使父親去世後她也不履行這些儀式,只是我和姐姐打點。因為平日時常回家,所以也不一定清明趕回。但是在這裡也總是買點香火到路口祭奠一下。默默祝福天上父母安然,了卻人間記掛。記得媽媽剛去世的那年母親節,我曾寫過一篇悼文。我找找,如果還有,就發在這裡,權作對媽媽的祭奠。

  記得看過一篇文章評價一部電影:誰是主角?大意是:我們小的時候是媽媽的主角,父母全身心都在孩子身上。當我們長大了,父母也認為他們成了主角,殊不知長大的孩子眼裡的世界豈止是父母那個圈子。這時候父母慢慢淡出了孩子的圈子。也就是到了這時候做父母的才意識到:她還是她,她們不會成為什麼主角。想想一輩輩、一代代確實是這麼輪迴的。但是可憐天下父母心,還是無怨無悔、一如既往地把孩子當成主角,敢當孩子的配角。儒家文化倡導:父母在不遠游。經濟全球化的今天,這些“主角”們那一個不是撲稜著翅膀向外飛。有誰肯留在父母身邊。當他們功成名就,這時候的父母也人老珠黃風燭殘年了。子欲孝,親不在。我想只有經歷了方知道那切膚之疼吧!願父母還健在的孩子們,拿出時間多給父母一些愛:願父母已離開的兒女們,常思起故鄉的往事和父母在一起的日子,多些悲憫之情。

  清明時節還讓我想起過清明的童趣。小時候每當過清明節,按照當地的`風俗,要煮雞蛋、吃燒餅,還有用涼粉拌菠菜的美食。條件好了,涼粉拌菠菜還加上只有萊州灣我們那裡出產的這個季節的桃花蝦。有時候飯桌上還有春天鮮嫩的苦菜。那苦菜都是在麥地裡或者水渠邊上挖來的,根鬚很長、雪白細嫩。攢上豆醬,美味無窮。印象比較深的是揣上熱乎乎的雞蛋,一般不在飯桌上吃,而是放在兜裡,興致勃勃地去掃墓。小學階段在鎮上的烈士園裡掃墓,中學階段就到縣裡的烈士陵園掃。一路上和同學打打鬧鬧,還不時用手摸摸兜裡的雞蛋。唯恐丟了。什麼時候開始下肚不記得了,只記得這兩個雞蛋在身邊把玩很久。我家孩子少,媽媽給我和姐姐每人倆。家裡孩子多的只有一個了。清明節一年一度地是掃完墓,回來寫一篇作文:記清明節或者記一次掃墓。我總是帶著紅領巾站在隊伍前面給烈士致辭。自然有很多話說,所以每次的清明作文老師都在全班點評我的作文。想想那個年代所謂範文也多是套話,向烈士學習,烈士安息之類的標語口號。我想對雞蛋的感受是不能說的。

  現在想起一家人圍坐飯桌過清明的情景歷歷在目。想起來感覺那一天天也藍,水也清,家裡廳堂也敞亮起來,桌上的菜餚也是脆生生,鮮嫩嫩的。小時候不知道,祭奠長輩的事是父母去幹,孩子們只管留著口水盼著好吃的。現在回想起來。才知道這一切完全是春天的色彩,是春光灑滿了大地。鄉里的春天更是多了些大自然的原生味道。

清明節個人心得3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古人的詩句把清明時節人們的心情及氣候寫得入木三分。今年學校就安排我們六年級七個班的學生去慈城祭掃烈士墓。老師讓我們每人都手工做一朵白花,去敬獻給烈士。我回家忙乎二個多小時也沒做出個樣來,最後只能厚著臉皮請教媽媽,終於把兩條美侖美奐的白花做成,還帶著兩片綠葉,新鮮的宛若沐浴在春風裡帶著露珠的真花。慈城在我印象中只有年糕,雖然知道離市區不遠,但卻從沒去過,只知道媽媽買年糕時總挑慈城的買。究竟那裡有什麼風景?還有烈士們的感人事蹟是怎樣的呢?帶著大大的問號,晚上我怎麼也睡不著……迫不及待的我們經過一路的顛簸終於到慈城。故城的早晨籠罩在陽光下特別耀眼,古樸典雅的象是中國畫……

  祭掃烈士墓是一件很嚴肅的事情。烈士們用生命換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以前我寫祭掃烈士墓活動,都喜歡用一些“懷著沉痛的心情”、“對烈士無比崇敬”等句子,這次我實在不想用這些句子,因為我看到大家在烈士墓前嘻嘻哈哈;有的同學還不住地埋怨:用好大的力氣跑到這兒,也沒玩一玩;有的同學還玩起拍手遊戲;更有甚者,在向烈士默哀時,有的同學竟然哈哈大笑……

  回到家,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下來。同學們在烈士墓前的那份沉痛和崇敬到那兒去呢?我想:我們這些小學生,現在的生活都十分美好,平時吃穿不愁,大部分人是要什麼有什麼,誰也不會想起那段硝煙瀰漫的歷史,誰也不去問這美好的生活的怎麼得來的,又是如何的來之不易。加上平時對我們的革命歷史教育也不是太多,我們平時看電視專挑“神奇寶貝”、“奧特曼”等動畫片看,對烈士們“拋頭顱,灑熱血”的故事解得很少,對烈士們並沒有情真意切的感情,在烈士墓前怎麼會沉痛和崇敬呢?

  這就是我今天的一點感受。

【清明節個人心得】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