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語文> 美術《蒼松翠柏》評課稿

美術《蒼松翠柏》評課稿

美術《蒼松翠柏》評課稿

  老河口市三中李建華老師主講的《蒼松翠柏》這節美術課,是一節造型表現課。從這節課的效果看,這是一節很成功的美術課。李老師的教學思路很清晰:基本理論的講述—基本技巧的強調—演示—評述。教學過程中,重點突出,難點分散,激發創造精神,發展美術實踐能力,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陶冶高尚的審美情操,完善學生人格。

  下面,我將對李老師這節課作如下幾個方面的評述。

  一、本節課處處體現美術課的人文性質。

  課堂中讓學生講故事、完成範畫、完成作業並展示學生的大量作業等,這些方面,李老師很注意學生的個性發展,並且也很尊重學生的個性表現。面向全體學生,以學生髮展為本,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和審美能力,促進學生健全人格的形成,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了基礎。

  二、讓美術與其它學科相結合。

  李老師在新課的開始講山石的畫法時,講到山石乃“天地之骨,流雲之根”,為了讓學生正確理解其中的含義,李老師讓學生講“盤古開天地”的傳說,把美術與文學巧妙地聯絡在一起,學生心中便豁然開朗。在講山石的紋理常用的表現技法“皴”時,讓學生用地理中地殼運動的知識來解釋山石紋理的形成,把美術與地理知識有機地融合在一起,這些都說明李老師對美術中的“綜合探索”領域的要求掌握很好。

  三、緊抓重點,分散難點。

  初中二年級的學生在本學段已對美術知識有一定的基礎,在此基礎上,把重點突出,學生就能更好掌握技法,這一點李老師做的特別出色。本節課重點學習了皴法之一“披麻皴”。李老師花了很長時間講解“披麻皴”的基本技法,課中反覆強調皴時所用的“拖筆”以及皴時的用墨,這樣以來,就把深奧的“中國畫技法”化為較為簡單的拖筆“皴”,化難為易。

  李老師在示範山石的畫法時,把較難的“皴”化為塊面的“拖筆”,學生掌握的又快又好,把難點分散在老師示範,學生演示之中,學生在實踐中探索筆墨的特點和繪製技巧,這是一種事半功倍的教學方法。

  四、教學態度嚴謹。

  課前,李老師準備了大量的範畫,對教材的內容掌握的較為透徹,挖掘的較為深入,演示技法準確熟練,這些都說明了李老師的教學態度是嚴謹的',認真的。

  另外,對李老師的這節課還有點不成熟的想法:

  1、美術與生活聯絡不夠緊密。

  作為一個社會人,學習美術不是為了成名成家,而是為了使自己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使自己每天徜徉在美的海洋裡,特別是中國畫,要

  是家中有一幅自己喜愛的中國畫,不僅美化了居室,提高了口味,更重要的使自己賞心悅目,心情愉悅,這一點李老師應該在課的拓展中提出來,同時也能夠增強學生學習美術的舉趣。

  2、沒有較好的引導學生參與文化的傳承和交流。

  中國畫——傳統的中國藝術,是每個中國人都應該瞭解的藝術形式。李老師在講這節課的時候,把技法和規則講得透徹準確,但始終沒有帶出讓學生在享受中國傳統的藝術美的同時,積極參與文化的傳承與交流,並對文化的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

  3、發現問題後沒有及時糾正。

  李老師在出示樣畫,讓學生分析技法時,學生的意見不統一,老師發現了問題但沒有及時糾正。比如:學生對同一幅範畫的基本技法有說“披麻皴”的,也有說“折帶皴”的,學生的認識不統一,老師應該講一下這兩種皴的主要區別,再讓學生分析,效果就不一樣了。還有讓學生演示皴的技法時,有個別同學皴錯了方向,老師應該講一下皴的方向性,再演示,學生會掌握的更好。

  4、評價學生以多鼓勵為主。

  在義務教育階段的美術教育中,評價主要是為了促進學生的發展,評價標準要體現多維性和多級性,適應不同個性和能力的學生的美術學習情況,幫助學生了解自己的學習能力和水平,鼓勵每個學生根據自己的特點提高學習美術的興趣和能力。李老師在評價學生的美術作業時,沒有靈活的挖掘出不同學生的個性特點,沒有努力保護和發展學生的個性。學生們的自我再現力很強,很短時間內都完成了作業,李老師在評價作業時,沒有注重發現學生的優點進行鼓勵,而是泛泛而談。我想,如果長期這樣,在以後的課堂中參與的學生將會越來越少。

【美術《蒼松翠柏》評課稿】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