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語文> 《可能性》評課稿

《可能性》評課稿

《可能性》評課稿

  “可能性”是教材中出現的一個新的教學內容,屬於“統計與機率”這一知識領域的“機率”範疇,由於機率知識比較抽象,小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的困難。所以,沈老師在教學本節課時,主要是以直觀的內容為主,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資源,合理運用教學方法,充分發揮多媒體輔助教學的優勢,營造生動活潑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始終充滿信心,充滿激情地學習數學。不僅如此,教學中,沈老師還用飽滿的熱情、生動的語言、形象的活動材料、富有趣味化的活動形式,為學生創設了獨立思考、自我體驗、自我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情境,使得教學過程始終民主、平等、寬鬆、愉快。本節課條理清楚,層次分明,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亮點:

  1、讓學生在活動中親歷數學,體驗數學。《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讓學生在具體的數學活動中體驗數學知識。”基於這點,沈老師創設了讓學生抽不同顏色的紙牌的活動,學生在一系列的數學活動中,逐步豐富起對不確定及確定現象的體驗。如在理解“不可能”這個概念時,沈老師先讓學生抽紅桃,在好幾位學生試抽之後,都不能抽到,學生由此產生疑問:為什麼這幾位同學抽過後,居然沒有一個能抽到?由於疑問而引發思考,並作出猜測和推理,原來老師手裡根本就沒有紅桃。在此基礎上,教師再把手中的紙牌轉過來讓學生觀察,從而驗證自己的推想。這樣,整個教學過程就成為“遊戲——猜測——體驗——推想——驗證”的活動過程,使學生在活動中親歷數學,體驗數學。

  2、緊密聯絡生活,突出學以致用。“一定”、“可能”、“不可能”是三個比較抽象的概念,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在教學本節課時,沈老師設計的整個教學過程始終緊密聯絡了學生的生活實際,為學生創設了生活化的數學情境。如“猜人遊戲”、“國王選王子繼承皇位”的故事,學生喜聞樂見。在激發學生興趣的同時,又讓學生感受到數學是生活的一部分。又如,讓學生用“一定”、“可能”、“不可能”來描述生活中的事,更是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息息相關。同時還創設了學生喜愛的故事情境,真正做到了數學知識從生活中來,回到生活中去。

  3、關注情感與評價激勵。情感態度與自信心作為數學教育的目標之一,在學生的'數學學習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本節課中沈老師的教學語言很少,但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尤其是對學生的情感投入起著積極的激勵作用。如:“同學們真了不起”、“你的發言太精彩了”等。即有對學生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的評價,也有對學生髮現和解決問題能力的評價,更重要的是有對學生學習情感的評價。比如學生例舉生活中的可能性現象時,沈老師適時的引導和激勵,使得學生情不自禁地主動參與到數學活動中來,同時也一次次體驗到成功的愉悅和師愛的魅力。這樣的教學,學生不只是學到了一些數學知識,更重要的是學會了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生活,用比較準確的數學語言去描述生活中的可能性現象。

  總之,這節課充分體現了沈老師先進的教學理念和高超的教學藝術,充分體現沈老師追求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探索過程,給我們以深刻的啟示和借鑑。當然,沈老師如能在某些環節的設計上,進一步加以改進,比如讓學生動手操作,雖然紀律難控制,可能效果會更理想!

【《可能性》評課稿】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