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傳統文化> 傳統文化教學計劃

傳統文化教學計劃

傳統文化教學計劃

  日子如同白駒過隙,不經意間,我們又將續寫新的詩篇,展開新的旅程,該好好計劃一下接下來的工作了!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計劃很難寫?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傳統文化教學計劃,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傳統文化教學計劃1

  一、學情分析

  我班共有學23人。他們學習習慣、生活習慣等各方面差異很大,況且,大部分學生家長忙於家事,對孩子的學習和生活關心不夠,養成了孩子自由散漫的生活作風和學習習慣。但經過一段時間的相處,我發現本班大部分學生對我國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有了初步的瞭解。在前段時間,學生對《三字經》等的內容有了初步的背誦基礎,大多數學生對祖國的文化表現出較濃郁的興趣,藉此時機,將傳統文化精髓灌輸課堂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立志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讓學生做個具有傳統文化素養的中國人。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包括“經典驛站”“名人長廊”“名勝佳境”“藝術樂園”四個單元。這一學期,我們重點學習“經典驛站”“名人長廊”這兩個部分。

  “經典驛站”:學習、瞭解中華民族傳統原創經典,受益於千古美文的文化滋養,培養對傳統文化精髓的喜愛之情。分為三個部分《三字經》、《幼學瓊林》以及《山海經》

  “名人長廊”:學習和了解古代歷史名人,借鑑他們為人處事的方法。本章節主要介紹了“孔子”“孟子”“晏子”“孔融”四位歷史名人的故事。

  “名勝佳境”:瞭解黃河、泰山等名勝。在教學時,適當補充一些圖片文字和課外資料,引導學生感受傳統文化的繼承,樹立對待傳統文化的正確態度,使其具有初步批判繼承傳統文化的能力。

  “藝術樂園”:步入民族文化的藝術殿堂,領略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與絢麗繽紛,增強民族自豪感和信心。本章節主要分為“歇後語”和“民謠”兩個部分。

  教材基本呈現形式為:“經典回放”(呈現原創經典中精華部分);“溫馨點選”(借教師之口將作者的思想和教學的意圖呈現出來,提出學習依據,明確學習要求);“活動廣角”(設計豐富多彩的活動,使學生在自主學習、探究、嘗試、交流中完成學習活動)

  本教材突出了原典性、知識性、情感性、趣味性、實踐性和地方特色,透過誦讀、感悟、薰陶、探究、交流、合作等基本活動方式,達到提高學生綜合文化素養的目的。

  具體體現在以下三方面:

  1.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興趣特點,營造濃厚的探索實踐氛圍。

  2.以提升學生素養為目的,逐步培養其良好得到人文素養,塑造其誠信向上的民族氣節和人生信念。

  3.注重培養學生的探究學習能力,培養其初步的探究學習能力,形成其積極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三、教學目標

  1.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2.感受傳統文化的繼承,樹立對待傳統文化的正確態度,使其具有初步批判繼承傳統文化的能力。感悟繼承傳統文化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道理

  3.養成良好品德。中國的傳統文化強調自強不息、以德化人,其最終目的是要培養出正直、頑強、善良、對社會有用的人。此外,在道德培養方面,中國文化強調氣節,所謂"士可殺不可辱";強調情操,所謂“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強調禮義,一舉一動要符合社會規範和道德標準;強調廉恥,要有所為,有所不為;強調奉獻,所謂"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強調良心,就是要時刻意識到自己是一個有道德之人,不做傷天害理事。所有這些,在今天的素質教育中仍具有積極的借鑑意義。

  四、教學重難點

  1、感悟繼承傳統文化。

  2、養成良好品德。

  五、教法學法

  1.要關注學生的主體性。本教材形式多樣活潑,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符合學生的心理體驗,教學中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品德。

  2.要尊重學生的主動性。教學要以“活”為基礎,以“動”為特徵,旨在倡導研究性學習方式。

  3.要體現教學過程中的層次性,關注結果更要關注過程。

  4.創設學生喜聞樂見的學習情境,引導學生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形式學習。

  5.加強學科的交叉和滲透,拓展學科知識,改善知識結構。

  6.開發和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創造性地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

  六、教學採取的基本方法、措施及應注意的問題

  1、充分利用課程資源,加強課內外結合、校內外溝通,如參觀文化館、博物館,遊覽文化古蹟、文化名勝等,使學生直接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接受傳統文化的薰陶感染。

  2、充分展示圖片,作品等教學手段,教師加以示範。認真鑽研教材,進一步領會課標精神,制定切實可行的教學計劃。

  3、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興趣特點,營造濃厚的探索實踐氛圍。

  七、教學活動安排

傳統文化教學計劃2

  一、指導思想:

  其中,以“一山一水一聖人”為代表的齊魯文化最為突出。本套課程設計,以誦讀原創經典、感懷名人志士、遊歷名人勝水、品味藝術之樂為基本活動內容,旨在使民族文化得以血脈相承,使少年兒童受到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滋養,從而陶冶情操,開啟心智,提升志趣,提高綜合文化素質,激發愛國情感,培養民族氣節。

  二、教材分析:

  本套教材以齊魯文化為主,反映中華傳統文化精髓。

  本套教材包含“經典驛站”、“藝術樂園”兩個單元。

  “經典驛站”:學習、瞭解中華民族傳統原創經典,受益於中千古美文的文化滋養,培養對傳統文化精髓的喜愛之情。包括:《聲律啟蒙》、《增廣賢文》、《弟子規》、《幼學雜詩》、《中華改良雜字》、《千家詩》、《神童詩》《隨園詩話》、《世說新語》節選部分內容,共17課。

  “藝術樂園”:步入民族文化的藝術殿堂,領略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絢麗繽紛,增強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摘抄部分格言警句供同學們欣賞。教材的基本呈現形式為:“經典回放”(呈現原創經典中的精華部分);“溫馨點選”(借教師之口將作者的思想和教學的意圖呈現出來,提出學習的依據,明確學習要求);“活動廣角”(設計豐富多彩的活動,使學生在自主學習、探究、嘗試、交流中完成學習活動);“成長袋”(為學生提供一個總結評價、積累沉澱的空間)。

  三、教學措施

  1、要精心備課,做到備教材、備教法、備學生。全面蒐集教學材料,做到講解全面,便於讓學生更全面的瞭解經典。

  2、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興趣愛好,結合少年兒童的個性生活體驗,為他們學習中華民族文化拓展了廣闊的空間,營造了濃厚的探索實踐氛圍。

  3、拓展學生的認識領域、情感領域和實踐領域,逐步培養學生良好的人文素養,塑造其誠信向上的民族氣節和人生信念。

  4、教學以“活”為基礎,以“動”為特徵,倡導研究性學習方式,透過學生自己的誦讀、感悟、參與和交流等學習方式,使學生在自主探究、合作、嘗試和實踐的過程中豐富情感,獲取知識技能。

  5、努力作到四個“最佳化”,即最佳化教學目標,最佳化課堂教學結構,最佳化教學方法,最佳化師生關係,以學生髮展為本,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圍繞以活動反饋機制為主題,以活動串起學生表現,提高教學質量。

傳統文化教學計劃3

  一、學生情況分析

  二年級的每個孩子都活潑可愛,純潔善良,好奇心強,求知慾強。《傳統文化》是一門趣味性很濃的學科,豐富多彩的畫面和膾炙人口的兒歌,使他們喜歡傳統文化。大部分學生遇到問題能積極動腦思考。總的來說學生學習風氣濃厚,上課能專心聽講,積極動腦,主動大膽的回答問題。大部分學生學習認真,能夠背誦課文,並能說出其中的道理。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包括“經典驛站”、“藝術樂園”兩個單元。“經典驛站”:學習、瞭解中華民族傳統原創經典,受益於千古美文的文學滋養,培養對傳統文化精髓的喜愛。教材基本呈現形式:“經典回放”(呈現原創經典中的精華部分);“溫馨點選”(借教師之口將作者的思想和教學的意圖呈現出來,提出學習依據,明確學習要求);“活動廣角”(設計豐富多彩的活動,使學生在自主學習、探究、嘗試、交流中完成學習活動);“成長袋”為學生提供一個總結評價積累沉澱的空間)等。

  本學年傳統文化課本共分兩個單元:第一單元經典驛站;第二單元藝術樂園。共分為18課。

  第一單元經典驛站:共17課。學習本單元,就要讓學生明白,我們生在中國,長在中國,當然要做一個堂堂正正的、真正的中國人。要做一個真正的中國人這不是想想就能做到的,需要很好地學習。正所謂千學萬學,學做中國人。

  第二單元藝術樂園:只有18課,學習這一課,要學生領略到流傳了上百年甚至幾千年的民族藝術。

  三、教學目標

  1、透過第一單元的學習,使學生感悟到我們傳統文化的魅力,會聆聽到古代聖賢關於做人、處世的語重心長的教誨。

  2、透過第二單元的學習,使學生領略到流傳了上百年甚至幾千年的民族藝術。

  3、當學生知道這一切,使學生真切體會到:做一箇中國人,真好!

  四、教學重點難點

  培養學生對祖國傳統文化的熱愛和學習慾望,正確理解背誦傳統文化中的選文。

  五、教學措施

  根據以上的情況分析和本冊的教學目標,本學期的傳統文化教學採取以下幾點措施:

  1、要關注學生的主體性。本教材形式多樣活潑,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符合學生的心理體驗,教學中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品德。

  2、要尊重學生的主動性。教學要以“活”為基礎,以“動”為特徵,旨在倡導研究性學習方式。

  3、要體現教學過程中的層次性,關注結果更關注過程。

  4、要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

  5、注重評價的過程性和激勵性。

傳統文化教學計劃4

  一、學情分析

  我班共有學生46人。他們學習習慣、生活習慣等各方面差異很大,況且,本班男孩子較多,自我約束能力較差。大部分學生家長忙於家事,對孩子的學習和生活關心不夠,養成了孩子自由散漫的生活作風和學習習慣。但經過一段時間的相處,我發現本班大部分學生對我國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有了初步的瞭解。在前段時間,學生對《三字經》等的內容有了初步的背誦基礎,大多數學生對祖國的文化表現出較濃郁的興趣,藉此時機,將傳統文化精髓灌輸課堂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立志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讓學生做個具有傳統文化素養的中國人。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包括“經典驛站”“名人長廊”“名勝佳境”“藝術樂園”四個單元。這一學期,我們重點學習“經典驛站”“名人長廊”這兩個部分。

  “經典驛站”:學習、瞭解中華民族傳統原創經典,受益於千古美文的文化滋養,培養對傳統文化精髓的喜愛之情。分為三個部分《三字經》、《幼學瓊林》以及《山海經》

  “名人長廊”:學習和了解古代歷史名人,借鑑他們為人處事的方法。本章節主要介紹了“孔子”“孟子”“晏子”“孔融”四位歷史名人的故事。

  “名勝佳境”:瞭解黃河、泰山等名勝。在教學時,適當補充一些圖片文字和課外資料,引導學生感受傳統文化的繼承,樹立對待傳統文化的正確態度,使其具有初步批判繼承傳統文化的能力。

  “藝術樂園”:步入民族文化的藝術殿堂,領略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與絢麗繽紛,增強民族自豪感和信心。本章節主要分為“歇後語”和“民謠”兩個部分。

  教材基本呈現形式為:“經典回放”(呈現原創經典中精華部分);“溫馨點選”(借教師之口將作者的思想和教學的意圖呈現出來,提出學習依據,明確學習要求);“活動廣角”(設計豐富多彩的活動,使學生在自主學習、探究、嘗試、交流中完成學習活動)

  本教材突出了原典性、知識性、情感性、趣味性、實踐性和地方特色,透過誦讀、感悟、薰陶、探究、交流、合作等基本活動方式,達到提高學生綜合文化素養的目的。具體體現在以下三方面:

  1。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興趣特點,營造濃厚的探索實踐氛圍。

  2。以提升學生素養為目的,逐步培養其良好得到人文素養,塑造其誠信向上的民族氣節和人生信念。

  3。注重培養學生的探究學習能力,培養其初步的探究學習能力,形成其積極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三、教學重難點

  1、感悟繼承傳統文化。

  2、養成良好品德。

  四、教學目標

  1。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2。感受傳統文化的繼承,樹立對待傳統文化的正確態度,使其具有初步批判繼承傳統文化的能力。感悟繼承傳統文化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道理

  3。養成良好品德。中國的傳統文化強調自強不息、以德化人,其最終目的是要培養出正直、頑強、善良、對社會有用的人。此外,在道德培養方面,中國文化強調氣節,所謂"士可殺不可辱";強調情操,所謂“富貴不能888淫888,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強調禮義,一舉一動要符合社會規範和道德標準;強調廉恥,要有所為,有所不為;強調奉獻,所謂"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強調良心,就是要時刻意識到自己是一個有道德之人,不做傷天害理事。所有這些,在今天的素質教育中仍具有積極的借鑑意義。

  五、教法學法

  1.要關注學生的主體性。本教材形式多樣活潑,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符合學生的心理體驗,教學中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品德。

  2。要尊重學生的主動性。教學要以“活”為基礎,以“動”為特徵,旨在倡導研究性學習方式。

  3。要體現教學過程中的層次性,關注結果更要關注過程。

  4。創設學生喜聞樂見的學習情境,引導學生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形式學習。

  5。加強學科的交叉和滲透,拓展學科知識,改善知識結構。

  6。開發和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創造性地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

  六、課時安排

  周次教學內容日期

  1《人之初》(節選一)9。14——9。18

  2《子不學》(節選二)9。21——9。25

  3《昔仲尼》(節選三)9。28——10。2

  410。5——10。9

  5《師生》(節選)10。12——10。16

  6《花木》(節選)10。19——10。23

  7《精衛填海》10。26——10。30

  8《大禹治水》11。2——11。6

  9《萬世師表》11。9——11。13

  10為人處事的準則——《孔子語錄》11。16——11。20

  11《中國儒學第二奠基人》11。23——11。27

  12民本思想的先聲《孟子格言》11。30——12。4

  13《歷仕三朝的賢相》12。7——12。11

  14《晏子春秋》12。14——12。18

  15《才華橫溢的孔融》12。21——12。25

  16《愛惜人才的孔融》12。28——1。1

  17複習1。4——1。8

  18複習1。11——1。15

  19複習1。18——1。22

傳統文化教學計劃5

  一、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經過一、二年級的學習大部分學生對我國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有了初步的瞭解。在以前的學習中,學生對《三字經》、《弟子規》等的內容有了一定的學習積累,對《論語》等的內容有了初步的背誦基礎,大多數學生對祖國的傳統文化表現出較濃郁的興趣。我們生在中國,長在中國,理應把傳統文化致使精髓灌輸課堂之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立志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讓學生做個堂堂正正、真正的中國人。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包括“經典驛站”“名人長廊”“名勝佳境”“藝術樂園”四個單元。

  “經典驛站”部分主要學習、瞭解中華民族傳統原創經典,讓受益於千古美文的文化滋養,培養對傳統文化精髓的喜愛之情。分為《三字經》、《幼學瓊林》以及《山海經》三個部分。

  “名人長廊”部分主要學習和了解古代歷史名人,借鑑他們為人處事的方法。本章節主要介紹了“孔子”“孟子”“晏子”“孔融”四位歷史名人的故事。

  “名勝佳境”:部分主要了解黃河、泰山等名勝,引導學生感受傳統文化的繼承,樹立對待傳統文化的正確態度,使其具有初步批判繼承傳統文化的能力。

  “藝術樂園”部分引領學生步入民族文化的藝術殿堂,領略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與絢麗繽紛,增強民族自豪感和信心。本章節主要分為“歇後語”和“民謠”兩個部分。

  本學期,我們重點學習“經典驛站”“名人長廊”這兩個部分。

  教材基本呈現形式為:“經典回放”(呈現原創經典中精華部分);“溫馨點選”(借教師之口將作者的思想和教學的意圖呈現出來,提出學習依據,明確學習要求);“活動廣角”(設計豐富多彩的活動,使學生在自主學習、探究、嘗試、交流中完成學習活動)。

  三、教材的三維目標:

  1、知識與技能

  中國的傳統文化強調自強不息、以德化人,其最終目的是要培養出正直、頑強、善良、對社會有用的人。此外,在道德培養方面,中國文化強調氣節,所謂"士可殺不可辱";強調情操,所謂“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強調禮義,一舉一動要符合社會規範和道德標準;強調廉恥,要有所為,有所不為;強調奉獻,所謂"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強調良心,就是要時刻意識到自己是一個有道德之人,不做傷天害理事。

  2、過程與方法

  1、學習傳統文化精髓。

  2、養成良好品德。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2、感受傳統文化的繼承,樹立對待傳統文化的正確態度,使其具有初步批判繼承傳統文化的能力。感悟繼承傳統文化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道理。

  四、教材的重難點:

  1、感悟繼承傳統文化。

  2、養成良好品德。

  五、教學措施:

  要關注學生的主體性。本教材形式多樣活潑,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符合學生的心理體驗,教學中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品德。

傳統文化教學計劃6

  一、學生分析:學生經過學習,對我國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有了初步的瞭解。在七年級語文課本中有《論語·十則》,學生對《論語》的內容有了初步的背誦基礎,大多數學生對祖國的文化表現出較濃郁的興趣,藉此時機,將傳統文化精髓灌輸課堂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立志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讓學生做個具有傳統文化素養的中國人。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包括十個單元,共有34課。當你暢遊於這套教材的時候,你會看到一個豐富多彩的人生世界。你會感悟到我們民族語言的魅力,會聆聽到古代聖賢關於做人、處事的語重心長的教誨,會學到讀書的方法和道理,會領略到流傳了上百年甚至上千年的中國的民族藝術。

  三、課程目標

  (一)

  認識傳統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傳統文化的智慧,初步感悟、瞭解傳統文化的精神、審美理想、審美情趣等,感受中華民族的文化魅力,增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

  培養愛國主義感情、社會主義道德品質,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不斷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不斷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三)初步瞭解傳統文化的基本內容和形式,自覺拓展學習視野,積極參與校內外的傳統

  文化活動。

  (四)培養熱愛傳統文化的情感,掌握學習傳統文化的科學方法,養成學習傳統文化的良好習慣。

  (五)學習傳統文明禮儀,提高個人修養。

  (六)初步學會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培養合作意識。

  四、實施措施

  (一)充分發揮教師的主體作用,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傳統文化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教師應積極發揮主導作用,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

  (二)重視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透過傳統文化課程內容的薰陶感染,潛移默化,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

  (三)注重學生學習方式的多樣性透過活動性學習,使學生在誦讀、感悟、討論、交流的過程中不斷提高對傳統文化學習的興趣。

  透過開展豐富多彩的傳統文化學習活動,如詩歌朗誦、書法

  比賽、藝術節等,充分感受中

  華傳統文化的魅力。透過參觀遊覽文化古蹟、尋訪歷史文化名人、親身體驗傳統文化的社會意義。

  (四)重視對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習慣的培養,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和認知水平組織學習活動,要注意培養學生對傳統文化學習的興趣,使學生從小養成喜歡讀書、認真書寫、勤于思考、踴躍發言等良好的學習習慣。

  (五)體現教學的層次性教學中要根據不同年級的學生在知識能力、過程方法、情感態度等方面的不同特點,體現教學要求的層次性,使每個學生都能獲得成功的喜悅和自信,在原有基礎上都能循序漸進,得以發展提高,不可盲目拔高教學要求。

  (六)重視對學生的文化薰陶學習經典重在積累感悟。透過品味經典之韻、感受志士之魂、領略山水之美、參與藝術之樂,使學生受到傳統文化的薰陶和滋養,獲得文化積累,從而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和文化品格。要重視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情感體驗。力求以情動人、以情啟智、以情養德,激發學生情感共鳴。

  (七)培養學生對傳統文化初步的鑑別意識傳統文化因歷史的侷限,也存在一些不符合現代價值觀念的內容。教學中要逐步培養學生初步的辨別和鑑賞能力,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具有初步的鑑別意識。

  (八)教師要不斷提高自己的文化素養,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傳統文化是一門新課程,教師要加強對傳統文化內容的學習與研究,不斷豐富自己的專業知識,同時也要在教學過程中大膽探索新的教學形式和教學方法,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

  (九)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本地文化資源要建立開放的課程資源網路,充分利用農村、社群等本地文化教育資源,並發展校外指導教師隊伍,選擇不同的教育活動方式和型別,對學生進行教育。

  (十)注意處理好本課程與其他課程的關係

  本課程既有自己的獨特性,又與其他課程有一定的聯絡,在實施本課程的過程中,應注意與語文、品德等學科的教學或校內外其他教育活動相結合,相互促進,實現綜合教育效益。

  五、教學進度

  本教材共十個單元,本學期教授前五個單元。每課一課時,合計共18課時。

傳統文化教學計劃7

  一、教材分析:

  小學“傳統文化”教科書共分六冊,其中二年級學習第一冊,課本共分兩個單元:第一單元經典驛站;第二單元藝術樂園。共分為18課。

  第一單元

  經典驛站:共17課。學習本單元,就要讓學生明白,我們生在中國,長在中國,當然要做一個堂堂正正的、真正的中國人。要做一個真正的中國人這不是想想就能做到的。

  第二單元

  藝術樂園:只有18課,學習這一課,要學生領略到流傳了上百年甚至幾千年的民族藝術。

  二、教學目的和任務

  1、透過第一單元的學習,使學生感悟到我們傳統文化的魅力,會聆聽到古代聖賢關於做人、處世的語重心長的教誨。

  2、透過第二單元的學習,使學生領略到流傳了上百年甚至幾千年的民族藝術。

  3、當學生知道這一切,使學生真切體會到:做一箇中國人,真好!

  三、學生情況分析:

  二年級孩子年齡小,活潑好動,興趣保持時間短,因此課堂設計要生動有趣,內容要精短而淺顯,還要聯絡生活實際讓將學習的興趣保持到課外。

  大部分學生遇到問題能積極動腦思考。總的來說學生學習風氣濃厚,上課能專心聽講,積極動腦,主動大膽的回答問題。大部分學生學習認真,能夠背誦課文,並能司出其中的道理。

  四、教學措施:

  1、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首先讓學生對傳統文化這門學科產生濃厚的興趣,能使學生在學習中自願的學、主動的學。充分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讓優生幫助差生學習。

  2、採取讀、誦、記、背的方法,讀熟了,背過了,再慢慢品味、感悟,品出滋味來,悟出道理來。

傳統文化教學計劃8

  一、學情分析

  五年級大部分學生對我國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有了初步的瞭解。在前段時間,學生對《論語》、《弟子規》等內容有了初步的背誦基礎,大多數學生對祖國的文化表現出較濃郁的興趣,藉此時機,將傳統文化精髓灌輸課堂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立志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讓學生做個具有傳統文化素養的中國人。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包括“經典驛站”“名人長廊”“名勝佳境”“藝術樂園”四個單元。

  “經典驛站”:學習、瞭解中華民族傳統原創經典,受益於千古美文的文化滋養,培養對傳統文化精髓的喜愛之情。分為四個部分《詩經》、《韓非子》《淮南子》《戰國策》。

  “名人長廊”:學習和了解古代歷史名人,借鑑他們為人處事的方法。本章節主要介紹了“姜尚”“管仲”“孫武”“司馬遷”“蘇武“五位歷史名人的故事。

  “名勝佳境”: 瞭解濟南、嶗山等名勝。在教學時,適當補充一些圖片文字和課外資料,引導學生感受傳統文化的繼承,樹立對待傳統文化的正確態度,使其具有初步批判繼承傳統文化的能力。

  “藝術樂園”:步入民族文化的藝術殿堂,領略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與絢麗繽紛,增強民族自豪感和信心。本章節主要分為“對聯”和“成語”兩個部分。

  教材基本呈現形式為:“經典回放”(呈現原創經典中精華部分);“溫馨點選”(借教師之口將作者的思想和教學的意圖呈現出來,提出學習依據,明確學習要求);“活動廣角”(設計豐富多彩的活動,使學生在自主學習、探究、嘗試、交流中完成學習活動)

  本教材突出了原典性、知識性、情感性、趣味性、實踐性和地方特色,透過誦讀、感悟、薰陶、探究、交流、合作等基本活動方式,達到提高學生綜合文化素養的目的。具體體現在以下三方面:

  1. 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興趣特點,營造濃厚的探索實踐氛圍。

  2. 以提升學生素養為目的,逐步培養其良好得到人文素養,塑造其誠信向上的民族氣節和人生信念。

  3. 注重培養學生的探究學習能力,培養其初步的探究學習能力,形成其積極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三、教學目標

  1.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2.感受傳統文化的繼承,樹立對待傳統文化的正確態度,使其具有初步批判繼承傳統文化的能力。感悟繼承傳統文化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道理

  3.養成良好品德。中國的傳統文化強調自強不息、以德化人,其最終目的是要培養出正直、頑強、善良、對社會有用的人。此外,在道德培養方面,中國文化強調氣節,所謂"士可殺不可辱";強調情操,所謂“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強調禮義,一舉一動要符合社會規範和道德標準;強調廉恥,要有所為,有所不為;強調奉獻,所謂"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強調良心,就是要時刻意識到自己是一個有道德之人,不做傷天害理事。所有這些,在今天的素質教育中仍具有積極的借鑑意義。

  四、教學重難點

  1、感悟繼承傳統文化。

  2、養成良好品德。

  五、教法學法

  1.要關注學生的主體性。本教材形式多樣活潑,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符合學生的心理體驗,教學中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品德。

  2.要尊重學生的主動性。教學要以“活”為基礎,以“動”為特徵,旨在倡導研究性學習方式。

  3.要體現教學過程中的層次性,關注結果更要關注過程。

  4.創設學生喜聞樂見的學習情境,引導學生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形式學習。採取自學法、感情誦讀法、點撥法、討論法。

  5.加強學科的交叉和滲透,拓展學科知識,改善知識結構。

  6.開發和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創造性地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

  周次

  1 . 第二單元

  2 第二單元

  3 第二單元

  4 第二單元

  5 第三單元

  6 第三單元

  7 第三單元

  8 第三單元

  9 第三單元

  10 第三單元

  11 第三單元

  12 第三單元

  13 第四單元

  14 第四單元

  15 第四單元

  16 第四單元

  17 複習

  18 複習

  19 1.4~1.8

  20 1.11~1.15

  21 1.18~1.22

傳統文化教學計劃9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轉眼,一個學期的教育教學工作已經結束了,回顧這一學期以來,在學校領導的大力支援和直接領導下,在各任課教師的積極配合下,較好地完成了教育教學工作任務,經過了一年的教育,學生的整體素質有了一定的提高,但也存在著差距。為了更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將在今後的活動中探索知識,瞭解知識,學習知識。

  培養學生遇到問題善於動腦,勤與思考,樂於動手的好習慣。學會觀察自然,認識自然,探索自然的方法,培養學生學科學,用科學的學習態度。

  傳統文化的重點之一是,經常讓學生輕鬆並有韻律感的吟誦《弟子規》、《增廣賢文》,倡導學生先求熟讀,並初步背誦所學內容;國學教學的重點之二是,在教學中,有許多品德教育滲透其中(尊敬長輩、孝敬父母、友愛兄弟等),注重教育學生學以致用,要用實際行動體現國學的學習內容,加強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弘揚中華傳統美德。

  傳統文化教學的難點是學生正確理解所學內容;這些蒙學經典都是古文,古文與白話文相比,會有更多的生僻字和多音字,學生不容易理解,因此學生初步理解學習內容就成為教學難點,如果這些難點得到突破,將會不斷增強學生的文化素養。

  一、同伴互助,資源共享。

  由於地方課程教材沒有參考書,老師們備課時經常要收集大量的資料,教學難度增大。在這種情況下,同伴間的.互助尤其重要。特別是同年級的老師更應相互切磋,互相交流。在這點上,大家做得很好,一個個學而不厭,潛心鑽研,經常與組內的骨幹教師交流教學方法,共享教學資源,確實讓人感動。

  二、深刻反思,共同進步。

  具備一點反思能力,是每位教師的必修課。針對教學中的共性問題,如“在教學中如何體現地方課程的活動性、整合性、評價性的三條原則”以及“落實地方課程的多元評價”等問題進行了探討。老師們認為,本課程可以不進行書面考試,但要加強促進學生髮展的過程性評價。相關教材可以設計多種形式探究活動,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情況,對相關問題進行討論或反思。教師可以透過課堂活動的參與記錄、學生自己的自我報告來及時瞭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其目的不是給學生評分,而是讓學生學會自我評價,進而促進教師改進教學,促成課程目標的達成。本課程評價對教師的要求較高,因為倡導評價目標先行的原則,所以,需要教師在上課前,結合課程與學生實際情況,進行評價目標的分析與準備,設計評價形式及評價標準。

  三、物化成果,不斷完善。

  一份耕耘,一份收穫。經過我的努力,我取得了一些成果,但與別人相比,我的收穫甚少,也還存在許多不足,如對課程的研究還欠深入,教學成果寥寥無幾,但我相信,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作為三級課程之一的地方課程一定能取得長足的發展。

  充分開發和利用各種閱讀課程資源,實現課內外閱讀教育的銜接和整合,加強對學生課外閱讀興趣的激發和閱讀方法的指導,為小學生的健康成長打下堅實的“精神底子”。

傳統文化教學計劃10

  教材分析

  傳統文化課程是對少年兒童進行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啟蒙課程,是我省義務教育地方課程中的必修課程之一。本冊共有26課,包含“經典驛站”、“名人長廊”、“名勝遊蹤”和“藝術樂園”四個單元。內容具有活動性、趣味性。

  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本班學生活潑好動,因入學不久,每個人的思想,品德都不成熟,處於形成的初步時期。學習目的還未明確,學習習慣正處於逐步形成的階段。但學生學習的興趣濃厚,求知慾望很高。

  教學目標

  1、能夠熟練背誦經典古詩文(篇或段),能大體瞭解其意思。

  2、在老師的指導下,透過誦讀等活動,能結合教材插圖理解詩文大意,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

  3、瞭解中華傳統節日、民俗風情,培養自己熱愛中華傳統習俗的感情。

  4、初步瞭解繪畫、書法、建築等藝術形式,提高自己對傳統文化的感知能力。

  5、瞭解本地的歷史文化名人、名勝古蹟等,能在教師和家長的幫助下,嘗試參加校內外的傳統文化活動。

  6、逐步產生學習傳統文化的興趣。

  7、瞭解傳統文明禮儀方面的常識,生活中講文明,講禮貌。

  教學重點

  1、熟練背誦經典古詩文(篇或段),大體瞭解其意思。

  2、瞭解中華傳統節日、民俗風情,培養自己熱愛中華傳統習俗的感情。

  3、瞭解傳統文明禮儀方面的常識,生活中講文明,講禮貌;自覺接受傳統文化的教育,初步具有誠實守信、關心他人的意識。

  教學難點

  在老師的指導下,透過誦讀等活動,結合教材插圖理解詩文大意,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

  教學措施

  1、教學形式多樣化。時而教師講解、時而學生講故事、時而讀書、講歇後語比賽等。

  2、注重遊戲教學。教學中要善於激發學生興趣,我將運用遊戲“對句、接龍、找寶藏、小老師、鱷魚吃人”等。

  3、注重面向全體和個別差異。集體、小組、個人展示等交錯進行,使每一個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都有所提高。

  教學進度

  九月:唐詩

  十月:宋詞

  十一月:元曲及名人長廊

  十二月:三孔長江

  一月:謎語諺語

  教學時間分配

  每課一課時

傳統文化教學計劃11

  一、教材分析:

  小學“傳統文化”教科書共分六冊,其中二年級學習第二冊。本學年學習第二冊。課本共分兩個單元:第一單元經典驛站;第二單元藝術樂園。共分為18課。

  第一單元經典驛站:共17課。學習本單元,就要讓學生明白,我們生在中國,長在中國,當然要做一個堂堂正正的、真正的中國人。要做一個真正的中國人這不是想想就能做到的,需要很好地學習。正所謂千學萬學,學做中國人。

  第二單元藝術樂園:只有18課,學習這一課,要學生領略到流傳了上百年甚至幾千年的民族藝術。

  二、教學目的和任務

  1、透過第一單元的學習,使學生感悟到我們傳統文化的魅力,會聆聽到古代聖賢關於做人、處世的語重心長的教誨。

  2、透過第二單元的學習,使學生領略到流傳了上百年甚至幾千年的民族藝術。

  3、當學生知道這一切,使學生真切體會到:做一箇中國人,真好!

  三、學生情況分析:

  大部分學生遇到問題能積極動腦思考。總的來說學生學習風氣濃厚,上課能專心聽講,積極動腦,主動大膽的回答問題。大部分學生學習認真,能夠背誦課文,並能司出其中的道理。

  四、教學措施:

  1、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首先讓學生對傳統文化這門學科產生濃厚的興趣,能使學生在學習中自願的學、主動的學。充分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讓優生幫助差生學習。

  2、採取讀、誦、記、背的方法,讀熟了,背過了,再慢慢品味、感悟,品出滋味來,悟出道理來。

  五、教學進度:

  教學進度 課號 內容 課時 周次

  一 《聲律啟蒙》(節選一) 2 1-2

  二 《聲律啟蒙》(節選二) 2 3-4

  三 《續小兒語》(節選) 2 5-6

  四 《增廣賢文》(節選一) 2 7-8

  五 《增廣賢文》(節選二) 2 9-10

  六 《弟子規》(節選一) 2 11-12

  七 《弟子規》(節選二) 2 13-14

  八 《幼學雜字》(節選) 2 15-16

  九 《中華改良雜良》(節選) 2 17-18

  十 《千家詩》(一) 2 19-20

  十一 《千家詩》(二) 2 1-2

  十二 《千家詩》(三) 2 3-4

  十三 《千家詩》(四) 2 5-6

  十四 《神童詩·卷首詩》(一) 2 7-8

  十五 《神童詩·卷首詩》(二) 2 9-10

  十六 《隨園詩話》(讀書) 2 11-12

  十七 《世說新語》(王戎識李) 2 13-14

  十八 格言警句 2 15-16

傳統文化教學計劃12

  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讓學生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對於構建學生的精神世界,提升學生的人才素養,傳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起著重要作用。傳統文化教育是學校開展正常教育教學工作必不可少的一門課程,為切實搞好這一工作,特定教學計劃如下:

  一、學生情況分析:

  本班學生活潑好動,共有學生42人,其中女生22人,男生20人。四年級的學生正處於思想品德形成的初步時期。學習目的還未明確,學習習慣正處於逐步形成的階段。但學生學習的興趣濃厚,求知慾望很高。經過以前時間的學習,我發現本班大部分學生對我國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的瞭解有一定的基礎,在古詩的朗誦、欣賞和背誦上已經有了一定的自主能力,對我國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有了初步的瞭解大多數學生對祖國的文化表現出較濃厚的興趣,藉此時機,將傳統文化精髓灌輸課堂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立志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讓學生做個具有傳統文化素養的中國人。

  二、教材分析:

  傳統文化課程是對少年兒童進行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啟蒙課程,是我省義務教育地方課程中的必修課程之一。本冊共有26課,包含“經典驛站”、“人物長廊”、“名勝遊蹤”和“藝術樂園”四個單元。本教材以齊魯文化為主,反應中華傳統文化精髓。以誦讀原創經典、感懷名人志士、遊歷名山勝水、品味藝術之樂為基本活動內容,旨在使民族文化得以血脈相承,使少年兒童受到中華傳統文化的滋養,從而陶冶情操,開啟心智,提升智趣,提高綜合文化素養,激發愛國情感,培養民族氣節。內容具有活動性、趣味性。本冊教材內容如下:

  1.“經典驛站”:學習、瞭解中華民族傳統原創經典,受益於千古美文的文學滋養,培養對傳統文化精髓的喜愛之情。

  2.“名人長廊”:展示中華民族歷史長河中有代表性的名人志士,領悟其智慧、風骨、胸懷和操行,引導學生確立正確的人生座標,為塑造人生信念奠定基礎。

  3.“名勝佳境”:展示齊魯名勝中突出的自然文化遺產和人文景觀,主要包括“山文化”和“水文化”,瞭解山水中蘊含的文化內涵,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感。

  4.“藝術樂園”:步入民族文化的藝術殿堂,領略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與絢麗繽紛,增強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這學期我們只學前兩部分。

  三、教學目標:

  1.能夠熟練背誦經典古詩文(篇或段),能大體瞭解其意思。

  2.在老師的指導下,透過誦讀等活動,能結合教材插圖理解詩文大意,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

  3.瞭解中華傳統節日、民俗風情,培養自己熱愛中華傳統習俗的感情。

  4.初步瞭解繪畫、書法、建築等藝術形式,提高自己對傳統文化的感知能力。

  5.瞭解本地的歷史文化名人、名勝古蹟等,能在教師和家長的幫助下,嘗試參加校內外的傳統文化活動。

  6.逐步產生學習傳統文化的興趣。

  7.瞭解傳統文明禮儀方面的常識,生活中講文明,講禮貌。

  四、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熟練背誦經典古詩文(篇或段),大體瞭解其意思。

  2.瞭解中華傳統節日、民俗風情,培養自己熱愛中華傳統習俗的感情。

  3.瞭解傳統文明禮儀方面的常識,生活中講文明,講禮貌;自覺接受傳統文化的教育,初步具有誠實守信、關心他人的意識。

  難點:過了解古代的名人志士,引導學生領悟他們的智慧、風骨、胸懷和操行,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座標,堅定正確的人生信念。瞭解齊魯文化遺產,瞭解山水中所蘊含的文化內涵。

  五、教學措施:

  1.教學形式多樣化。充分發揮教師的主體作用,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時而教師講解、時而學生講故事、時而讀書、講歇後語比賽等各種形式相結合。集體、小組、個人展示等交錯進行,使每一個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都有所提高。

  2.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興趣特點,營造濃厚的探索實踐氛圍。

  3.以提升學生素養為目的,逐步培養其良好得到人文素養,塑造其誠信向上的民族氣節和人生信念。

  4.注重培養學生的探究學習能力,培養其初步的探究學習能力,形成其積極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5.教師要不斷提高自己的文化素養,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

  六、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等。

  七、教法學法:

  自學法、感情誦讀法、點撥法、討論法

  八、教學進度

  第1周 《南園十三首》

  第2周 《無題》

  第3周 《問劉十九》

  第4周 《塞上聽吹笛》

  第5周 《走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

  第6周 國慶放假

  第7周 《生查子》

  第8周 《望江南·超然臺作》

  第9周 《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

  第10周 《訴衷情》

  第11周 《揚州慢》

  第12周 《壽陽曲·漁村夕照》

  第13周 《南仙呂傍妝臺·無題》

  第14周 《蔡文姬》

  第15周 《陶淵明》

  第16周 《李白》

傳統文化教學計劃13

  一、指導思想

  中華傳統文化,蘊天地之精神靈魂,藏天地之生命力量,以永不竭息的生命力量孕育著人類生生不息,以永不竭盡的智慧光明,照耀著每一個眾生。對學生進行中華傳統文化的啟蒙教育,旨在使民族文化得以血脈相承使學生受到中華傳統文化的滋養,從而陶冶情操,開啟心智,提升志趣,提高綜合文化素養,激發愛國情感,培養民族氣節。

  二、教學目標

  1、使學生喜歡經典,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熟讀成誦。

  2、初步掌握經典誦讀的方法,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誦讀。

  3、基本瞭解誦讀內容,提高語文素養。

  4、訓練學生掌握聲韻格律,從中得到語音、詞彙、修辭的訓練,從中受到傳統文化的薰陶。

  三、教學內容

  1、中華傳統文化經典彙編(第三冊)中的《大學》。

  2、弟子規中的總敘及〈入則孝〉。

  3、千字文選句:劍號巨闕,珠稱夜光。果珍李柰,菜重芥姜。

  4、初三語文課本中的國學內容。

  四、教學措施

  1、以誦讀為主,教學形式多樣化。教師講解、學生講故事、讀書、多形式誦讀比賽等。

  2、充分利用多媒體平臺,播放影片、錄音等,讓學生直觀地感知、理解所學內容,提高學生學習國學的積極性。

  3、注重遊戲教學。教學中要善於激發學生興趣,合理運用遊戲“對句、接 龍、找寶藏、小老師”等。

  4、注重面向全體和個別差異。集體、小組、個人展示等交錯進行,使每 一個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都有所提高,最終達到人人熟讀成誦的目標。

  5、充分利用班級牆報,年級宣傳欄等營造濃郁的傳統文化氛圍。

  五、教學進度

  第一學期

  第三週 語文園地一中的對聯:

  霧鎖山頭山鎖霧

  天連水尾水連天

  綠水本無憂 因風皺面

  青山原不老 為雪白頭

  水水山山處處明明秀秀

  晴晴雨雨時時好好奇奇

  重重疊疊山 曲曲環環路

  丁丁冬冬泉 高高下下樹

  古詩兩首:

  《題西林壁》《遊山西村》

  第四周《弟子規》總敘 <入則孝> (初學,正音)

  第五週《弟子規》總敘 <入則孝>;《千字文》選句(理解,背誦) 第六週《大學》第一段

  第七週《大學》第二段

  第八週《大學》第三段

  第九周《大學》第四段

  第十週《大學》第五段

  第十一週 語文園地五中的對聯:

  一徑竹陰雲滿地

  半簾花影月籠紗 (北京頤和園月波樓)

  樹紅樹碧高低影

  煙淡煙濃遠近秋 (四川青城山真武殿)

  四面荷花三面柳

  一城山色半城湖 (山東濟南大明湖)

  清風明月本無價

  近水遙山皆有情 (江蘇蘇州滄浪亭)

  大學》第六段

  第十二週 古詩兩首: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送元二使安西》

  第十三週《大學》第七段

  古詩:《過故人莊》

  第十四周《大學》第八段

  第十五週 語文園地七中的名言:

  有志者事竟成。《後漢書》

  莫以善小而不為,莫以惡小而為之。(劉備)

  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韓愈)

  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陶淵明)

  第十六週《大學》第九段

  第二學期

  第一週 古詩詞三首:

  《獨坐敬亭山》 《望洞庭》 《憶江南》

  第二週 複習《大學》一至九段及弟子規

  第三週 語文園地一中的古詩名句: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王維)

  幾行紅葉樹,無數夕陽山。(王士禛)

  落木千山天遠大,澄江一道月分明(黃庭堅)

  浮天水送無情樹,帶雨雲埋一半山。(辛棄疾)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張若虛)

  第四周《大學》第十段

  第五週 語文園地二中的名言:

  言必信,行必果。《論語﹒子路》

  與朋友交,言而有信。《論語﹒學而》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論語﹒顏淵》

  精誠所加,金石為開。《後漢書﹒廣陵思王荊傳》

  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孟子﹒離婁下》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第六週《大學》第十一段

  第七週《大學》第十二段

  第八週《大學》第十三段

  第九周《大學》第十四段

  第十週《大學》第十五段

  第十一週《大學》第十六段

  語文園地六中的古詩名句: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陶淵明)

  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王維)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蘇軾)

  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趙師秀)

  鵝湖山下稻梁肥,豚柵雞棲半掩扉。(王駕)

  獨出前門望野田,月明蕎麥花如雪。(白居易)

  第十二週 古詩詞三首 :

  《鄉村四月》 《四時田園雜興》 《漁歌子》 第十三週《大學》第十七段

  第十四周《大學》第十八段

  第十五週 語文園地八中的歇後語:

  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

  早開的紅梅——一枝獨秀

  砌牆的石頭——後來居上

  關羽失荊州——驕兵必敗

  王羲之寫字——入木三分

  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

  第十六週 複習

傳統文化教學計劃14

  一、學生情況分析:我班共有學生130人,經過以前時間的學習,我發現本班大部分學生對我國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的瞭解有一定的基礎。而且在前幾年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對《三字經》以及古詩文等內容有了初步的背誦基礎,大多數學生對祖國的文化表現出較濃郁的興趣,藉此時機,將傳統文化精髓灌輸課堂。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立志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讓學生做個具有傳統文化素養的中國人。

  二、教材分析:本教材突出了原典性、知識性、情感性、趣味性、實踐性和地方特色,透過誦讀、感悟、薰陶、探究、交流、合作等基本活動方式,達到提高學生綜合文化素養的目的。具體體現在以下三方面:

  1.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興趣特點,營造濃厚的探索實踐氛圍。

  2.以提升學生素養為目的,逐步培養其良好得到人文素養,塑造其誠信向上的民族氣節和人生信念。

  3.注重培養學生的探究學習能力,培養其初步的探究學習能力,形成其積極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本教材以齊魯文化為主,反應中華傳統文化精髓。以誦讀原創經典、感懷名人志士、遊歷名山勝水、品味藝術之樂為基本活動內容,旨在使民族文化得以血脈相承,使少年兒童受到中華傳統文化的滋養,從而陶冶情操,開啟心智,提升智趣,提高綜合文化素養,激發愛國情感,培養民族氣節。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瞭解中國文化精髓,積累一定的經典名篇,全面提升學生的古典文化素養,初步瞭解古代大詩人的生平行跡。

  2、過程與方法目標:引導學生透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會學習,開啟心智,提升志趣,並透過蒐集更多的關於教材的資料的過程中習得自主學習的有效方法。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透過詩詞教學進行閱讀積累,培育審美情感,培養對祖國文化的熱愛之情,塑造健康向上的人格。

  四、教學重難點:

  重點:瞭解我國古代的一些傳統工藝,詩詞教學的重點在於反覆誦讀,感悟繼承傳統文化。

  難點:過了解古代的名人志士,引導學生領悟他們的智慧、風骨、胸懷和操行,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座標,堅定正確的人生信念。瞭解齊魯文化遺產,瞭解山水中所蘊含的文化內涵。

  五、教材結構:本冊教材包括“蒙書誦讀”“詩歌誦讀(一)(二)(三)”“古城建築”“文學巨匠(一)(二)”“對外交流”“傳統工藝”“詩陶瓷藝術”十個單元。 “詩歌誦讀”:學習、諒解中華民族傳統原創經典,受益於千古美文的文化滋養,培養對傳統文化精髓的喜愛之情。 “文學巨匠”:學習屈原、李白、杜甫等人的高尚品質,學習他們的愛國精神。“傳統工藝”領略觀賞流傳了上千年甚至幾千年的中國的風情民俗的多姿多彩與豐富的文化內涵,從這裡體味到我們中國人的品格與生活的情趣。

  六、教學措施:

  1.要關注學生的主體性。本教材形式多樣活潑,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符合學生的心理體驗,教學中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品德。

  2.要尊重學生的主動性。教學要以“活”為基礎,以“動”為特徵,旨在倡導研究性學習方式。

  3.要體現教學過程中的層次性,關注結果沒更關注過程。

  4.要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

  5.注重評價的過程性和激勵性。

  七、課時安排:

  周次

  時間

  內容

  課時

  1

  2.25—2.26

  孔府

  1

  2

  2.29—3.4

  背誦孔府並且交流

  1

  3

  3.7-3.11

  孔林

  1

  4

  3.14—3.18

  小組交流對孔林的理解

  1

  5

  3.21—3.25

  孔廟

  1

  6

  3.28---4.1

  交流對孔廟的理解

  1

  7

  4.5—4.8

  長江之歌

  1

  8

  4.11—4.15

  背誦長江萬里圖、卜算子

  1

  9

  4.18—4.22

  巴山蜀水

  1

  10

  4.25—4.29

  背誦渡荊門望楚、上三峽

  1

  11

  5.3—5.6

  古楚風光

  1

  12

  5.9—5.13

  交流並背誦黃鶴樓、念奴嬌

  1

  13

  5.16—5.20

  吳越音韻

  1

  14

  5.23—5.27

  交流並背誦臨江仙

  1

  15

  5.30—6.3

  謎語

  1

  16

  6.6—6.10

  畫謎

  1

  17

  6.13—6.17

  諺語

  1

  18

  6.20—6.24

  學智篇

  1

  19

  6.27—7.1

  綜合複習傳統課

  1

  20

  7.4—7.8

  期末測評。

  1

傳統文化教學計劃15

  【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為根本的指導思想,以新課程理念為行動指南,以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為根本目的,立足現實,著眼未來,遵循規律開發和利用好校本課程,引領廣大學生閱讀經典、閱讀思想、閱讀文化、閱讀精神,無限相信書籍的力量,為學生的幸福人生奠定堅實的發展基礎。

  一、教材分析:

  小學“傳統文化”教科書共分六冊,其中六年級學習第六冊。本學年學習第六冊。課本共分兩個單元:第一單元經典驛站;第二單元藝術樂園。共分為13課。

  二、教學目的和任務

  1、喜歡經典文章,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為熟讀成誦奠定基礎。

  2、初步掌握經典誦讀的方法,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誦讀。

  3、基本瞭解誦讀內容,提高語文素養。

  4、訓練兒童應對、掌握聲韻格律,從中得到語音、詞彙、修辭的訓練。

  三、學生情況分析:

  大部分學生遇到問題能積極動腦思考。總的來說學生學習風氣濃厚,上課能專心聽講,積極動腦,主動大膽的回答問題。大部分學生學習認真,能夠背誦課文,並能司出其中的道理。

  四、教學措施:

  1、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首先讓學生對傳統文化這門學科產生濃厚的興趣,能使學生在學習中自願的學、主動的學。充分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讓優生幫助差生學習。

  2、採取讀、誦、記、背的方法,讀熟了,背過了,再慢慢品味、感悟,品出滋味來,悟出道理來。

  五、教學進度

  每週一課

  六年級環境教育教學計劃

  學生情況分析:

  六年級兩個班共有學生34人,學生有一定的環保意識和環保知識,但不繫統、不全面。極少開展綜合實踐活動。透過本冊教材的學習,使他們掌握環保的有關知識,透過開展大量的實踐活動,做環保的小主人。

  教學總目標

  1、學生了解一些生態環境問題的產生和發展,感知這些環境問題帶來的危害,樹立環保意識,轉變浪費資源、破環環境的生活方式。

  2、學會從自己做起,從身邊做起,持久地採取適當措施保護生態環境。

  教學措施

  1、精心準備,不斷探索,提高自身素質,切實加強健康教育。

  2、充實教學內容,拓展教學空間。

  3、設定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4、充分利用各種資源,開展豐富多彩的綜合實踐活動。

  5、課堂中滲透思想品德教育。

  問題研究與教改設想:

  透過一系列的活動,學生認識環境汙染的危害,瞭解一些環境保護的知識,激發學生自覺保護環境的決心。

  執行說明:

  1、學生組成若干調查小組,選定調查主題。

  2、廣泛閱讀報刊雜誌,藉助豐富的網路資源蒐集環境汙染及如何保護環境的資料。

  六年級校本課教學計劃

  一、指導思想

  本學期透過寫字教學,增強學生的寫字興趣,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發揮寫字教學的育人功能,培養學生的基本素質,基本技能,讓學生能夠規範、端正、整潔地書寫漢字,有

  效進行書面交流,並對學好

  語文及其它學科,培養終身學習能力,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教材分析:

  本學期選用的是《寫字同步教材》(硬筆)這套教材注重基礎,配合教學進度,安排合

  理,循序漸進,

  實用性較強,十分適合該年級學生使用。

  三、學情分析:

  六年級學生由於年齡特點,接受能力較強,透過集體演示與個別指導相結合,能夠達

  到理想效果。

  四、教學目的:

  1、繼續規範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寫字習慣。

  2、達到書寫規範、端正、整潔。

  3、抓住一切機會,指導學生參加各級各類比賽活動。

  五、教學重點:

  1、掌握漢字的框架結構和一些常用的偏旁部首,瞭解漢字的基本筆畫、筆順規則、

  框架結構、

  偏旁部首。

  2、對小學生寫字提出要求即:規範、端正、整潔

  3、強化學生練習,要求學生做作業要和練字一樣認真,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

  六、教學措施:

  1、 規範學生正確的寫字姿勢(包括執筆姿勢、坐姿、運筆技巧),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寫字習慣。

  2、教師要對學生寫字做好認真的指導。

  3、與各科教師取得配合,共同督促學生,讓學生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

  4、發動同學互相督促,互相檢查寫字姿勢。

  5、教師做好表率,給學生一個良好的榜樣示範,透過言傳身教,使學生潛移默化地受到教育。

【傳統文化教學計劃】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