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調查報告> 養老情況調查報告

養老情況調查報告

養老情況調查報告

  在當下這個社會中,越來越多的事務都會使用到報告,報告根據用途的不同也有著不同的型別。那麼你真正懂得怎麼寫好報告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養老情況調查報告,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養老情況調查報告1

  為了真實地掌握全區老年人在基本養老保障、醫療保障、養老方式、社會活動、文體娛樂、家庭親情等方面的需求情況,以便為政府更加關注與改善老年民生,進一步加快老齡事業發展科學決策提供服務,區老齡辦會同有關部門單位,組織開展了河口區老年人生活需求問卷調查活動,並達到了預期效果。

  一、調查工作基本情況

  此次問卷調查活動自20xx年10月20日起組織籌備,具體制定工作方案、印製調查問卷、與相關單位溝通協調;11月15日進入調查實施階段,調查人員發放問卷開始調查工作;截止12月20日基本調查與問卷回收工作全面結束;12月25日起實施整理、統計、分析、彙總、總結等工作。此次問卷調查的範圍,包括新戶、義和、孤島、仙河、河口、六合等6個鎮(街),轄區內勝利河口採油廠、河口社群管理中心、渤海鑽井總公司及濟軍生產基地等單位。問卷共設定問題30個、選項142項,調查瞭解的主要內容體現在老年人基本養老保障、醫療保險、中意的養老方式與養老機構、社會活動、家庭親情需求等方面。問卷調查的重點人群為80歲以下的老年人。這次活動共發放調查問卷1300份,收回1210份,收回率93%.

  此次問卷調查活動,採取了入戶調查與到公共場所集中調查、召開座談會調查相結合的方式方法,調查工作始終堅持嚴細認真、實事求是、真實客觀、科學合理的原則,防止調查工作流於形式、走走過場,浪費人力物力。設定問卷問題與選項以及安排調查工作時,充分考慮問卷調查物件受教育程度、家庭經濟狀況、原從事職業、居住地、是否空巢或獨居等綜合因素,力爭做到調查結果客觀翔實、科學合理,能夠真實反映廣大老年人的需求,尤其是日常生活、養老服務等方面的需求。透過開展老年人需求調查,使我們更加貼近實際、貼近群眾、貼近老年人,今後的工作更加有的放矢,更能夠立足於老年人所急所盼,著眼於老年人所想所需,進而為黨委政府科學決策提供更好的服務。

  二、主要調查情況分析

  從調查統計資料來看,問卷調查物件中,80歲以下的老年人佔91.5%;高中以下文化程度的佔82%,小學文化程度與文盲及半文盲的佔58%;原職業為農民的佔40%,城鎮非離退休人員佔10%,機關、企事業單位人員佔48.2%,其他人員為1.8%;只有1個子女的佔14.5%,2個以上子女的佔84.5%;需贍養1個老人的佔29.2%,贍養2個老人的佔23.8%,贍養3個以上老人佔12.2%,只有34.8%的問卷調查物件無贍養義務。透過分析日常生活需求及願望情況,可以看出廣大老年人對現實生活狀況以及政府制定出臺的老年人優待政策比較滿意,切實感受到了經濟社會發展給自己生活帶來的實惠和好處,但同時對今後和未來仍充滿著期待,熱切關注某些社會熱點問題,思想上存有較大的擔心和疑慮。

  (一)贊成政府惠老政策,滿意目前生活狀況。調查情況與資料顯示,94.1%的老年人對現在的生活狀況感到滿意或比較滿意,僅滿意的就達總人數的61.8%,只有6%的不滿意或不好說;對政府制定出臺的老年人優待政策感到滿意和比較滿意的佔90.8%,不太滿意和不滿意的只佔9.2%,不滿意的僅佔總人數的1.5%.能有這樣高比率的老年人對當前生活狀況滿意,對政府的惠老政策充分認可和肯定,絕非偶然,而是經過幾十年的改革開放,經濟快速發展、社會不斷進步,人民生活得到極大改善,廣大群眾得到的實惠越來越多的緣故。近幾年來,國家、省、市、區不斷制定出臺惠老為老政策,老齡事業投入逐步加大,老年服務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加強,老年人物質和精神生活條件不斷得到改善,成績有目共睹。()對於那些歷經過交公糧、出工程、"三提五統"困擾,飽嘗過經濟落後、物質貧乏、生活難以為繼滋味,甚至是舊社會苦難的老年人來說,那些經過和記憶刻骨銘心,而對現在生活的幸福、經濟的繁榮、社會制度的優越性他們體會的更深,感受的更透。就河口而言,不僅國家、省、市一系列惠老政策都得到了認真的貫徹落實,區委區政府還從本區實際出發,制定出臺了加快促進老齡事業發展、扶持民營養老機構建設等方面的意見辦法,將切實提高老年人保障水平列為政府為民辦實事來抓,把關注和改善老年民生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老年人保障和救助不斷"提標擴面",為民為老實事看得見、摸得著、感受真。全區老年人合作醫療、基本養老、生活救助等方面的保障水平列全市全省前茅,"銀鈴安康"工程、農村"五保"老人集中供養工作走在了全省前頭。

  (二)選擇養老服務懷有較重政府情結。這次問卷調查專門設定了養老服務需求和願望調查題目,著重突出了"舉辦養老機構是政府責任嗎"、"您樂意入住政府舉辦的養老機構還是民營養老機構"、"您對政府舉辦的養老機構和民營養老機構的印象如何"、"政府在社群舉辦的居家養老服務中心、託老所是不是您最中意的養老方式"等選題及選項。據統計,調查中認為舉辦養老機構是政府責任的老年人比率為83.1%;有90.5%的老年人選擇樂意入住政府舉辦的養老機構;對政府舉辦的養老機構整體印象較好的老年人比率為34.8%,整體印象較差的比率為3.2%,不瞭解的為25.8%;對民營養老機構整體印象較好的比率為22.1%,整體印象較差的比率為13.3%,不瞭解的為38.3%;對"政府在社群舉辦的居家養老機構是不是您中意的養老方式"選項中選擇"是"的為885人次(此題為多選題),選擇"不是"的為325人次;在"為什麼選擇入住養老機構"選項中,選擇"自己身體多病或不能完全自理時入住養老機構"的人明顯多於其他選項的人。透過這幾組資料的比對,不難得出在養老服務需求和願望選擇上,老年人有著較重的政府情結。這一情形可以說明,老年人對於養老寄厚望於政府,政府在加強養老服務機構建設、促進養老服務業發展上,還有著十分艱鉅的任務和使命。當然,正確引導和鼓勵個人及社會力量積極參與養老服務,大力促進和發展民營養老服務業,也是政府及其有關部門的重要職責。從客觀上講,政府舉辦的各類養老機構不可能完全滿足社會養老服務的需求,民營養老機構可作為公辦養老機構的有益補充,承擔起部分社會養老任務,有效地解決社會需求問題。

  (三)醫養結合的機構養老模式具有推廣前景。調查統計顯示,有相當一部分老年人選擇在自己有病或不能完全自理時入住養老機構,這樣選擇明顯多於因其他原因才入住養老機構的人,這一情況在前面已有分析。再如,一選題為"您會在什麼情況下選擇入住養老機構",選項分別為"高齡適"、"生活不能自理後"、"只有自己一人時"、"子女無法照顧時"、"什麼時候都不去",選擇生活不能自理時入住養老機構的佔29.4%,選擇其他的依次為22%、15.6%、21%、12%.在"您最看中養老機構的哪些方面"選題中,27.7%的調查問卷物件選擇了最看中養老機構"醫療"這一選項,選擇率明顯高於其他選項。由此看來,不少老年人在選擇養老機構時,對其是否具備醫療條件還有一定的考量,同時也說明醫養結合是部分老年人的養老需求,醫養結合模式具有一定的推廣前景,醫養結合有著一定的市場。

  (四)老有所樂是老年人社會活動的重要選擇。廣大老年人尤其從機關企事業單位崗位上退下來的老年朋友,如何愉快地度過幸福的老年生活時光,這既是老年人自身關心的一件大事,又是子女、家庭和全社會關注的重要問題。因此,做好這方面的調查瞭解,較為準確地瞭解把握老年人的精神生活需求,為他們營造良好的精神生活氛圍和環境,是我們的重要責任。調查問卷中設定了"您參與的社會活動類別是什麼"一題,其結果是,44.5%的人選擇了"文體娛樂";29.8%的人選擇了"社會公益活動"、10.7%的人選擇了"科技服務"、10.5%的人選擇了"關懷教育"、4.5%的人選擇了"參政議政".在"您平時最主要的業餘生活是什麼"的選題中,選擇最多的是"體育鍛煉"選項,比率為36%,遠高於選擇比率相對較高的"養動植物"、"讀書看報"等選項。調查統計說明,人到老年,自以前的勞動工作中解脫出來,衣食無憂、清閒愜意,特別是現在經濟飛速發展、物質極大豐富,百姓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多數老年朋友的生活需求也隨之發生根本性變化。他們在物質生活得到保障和滿足的同時,將進一步豐富精神生活擺上了重要位置,透過積極參加參與文化娛樂、社會公益、志願服務、關心教育下一代等系列活動,愉悅身心、健康快樂、頤養天年,已成為當今多數老年人的重要追求。

  (五)在生活上既有期待也有憂慮。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和為老惠老政策的相繼出臺,老年民生不斷改善,老年人生活水平顯著提高。儘管如此,但關注關心老年人的日常生活需求不容忽視,反而要切實抓好。搞好調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資料,是做好這方面工作的重要前提。透過此次問卷調查發現,老年人在家庭親情、身體健康、老年產品、老齡事業投入、尊老敬老等日常生活需求方面仍有不少期待,同時對一些社會熱點問題有著憂慮和擔心。如,針對"最希望子女怎樣孝敬您"、"您現在最大的願望是什麼"的問題時,希望子女常回家看看與交流、希望身體健康的老年人分別是41.4%、51.9%,遠遠高於希望子女經濟上幫助、生活上照料、自己收入增加、老有所為等選項的比率。調查顯示,老年人在社會對其關注及政府的老齡事業投入上仍有較高希望與期待,81.6%的問卷調查物件認為政府還應增加老齡資金投入,老年民生進一步改善,生活更加美好;29.9%、22.1%、12.7%和18%的問卷調查物件認為,最急需的老年產品分別是老年書報等文化產品、老年食品、老年旅遊產品和其它。老年人期待政府增加老齡資金投入的人數多、比率高、願望強烈,而對老年產品的需求除書報文化產品外分佈較為均衡。在回答"您最擔心的問題是什麼"時,29.1%的老年人選擇了"生病時沒錢醫治"、27.5%的選擇了"物價上漲"、22.7%的選擇了"需要時沒人照料"、12.3%的選擇了"社會不安定"、8.4%的選擇了"沒有生活來源".由此看出,仍有不少的老年人在面對醫療、物價上漲、生活照料、社會治安等社會熱點問題時表現出了擔心和憂慮。

  三、幾點意見和建議

  透過綜合分析問卷調查情況,結合我區實際,提出以下主要意見和建議。

  (一)未雨綢繆,切實做好養老機構建設規劃。截止20xx年底,我區社會老齡化程度一達18.5% %,高於全市水平,養老的緊迫性、重要性越發凸顯,應對任務更加重大和艱鉅。目前,全區共有公辦養老機構1家(區中心幸福敬老院)、民營的2家,總床位不足300張,距發展規劃的要求相差甚遠。隨著社會老齡化程度的進一步加劇,加之人們養老和選擇養老方式觀念上的轉變,願意入住養老機構的老年人會逐步增加,因此對養老床位的需求也會不斷擴大。如果養老機構的規劃建設嚴重滯後於社會需求的話,屆時供需矛盾將十分突出。基於此,我們應及早規劃,合理佈局,未雨綢繆,積極應對。

  (二)加大財政投入,促進為老服務基礎設施建設。從目前我區實際來看,不但現有養老服務機構難以滿足老年人未來養老需求,並且文化娛樂等基礎服務設施建設也相對滯後,歷史欠賬較多,與廣大老年人的實際需要還有一定差距。因此,政府及有關部門應從實際出發,使為老服務設施建設投入與經濟增長相適應,拿出更多的資金用於為老服務基礎設施建設,探索建立為老服務"油、地、軍"融合機制,整合資源共享共用,為廣大老年人提供舒適的休閒娛樂場所和環境。

  (三)加大政策扶持,促進民營養老服務業健康發展。儘管公辦養老服務業尤其養老機構更受老年人青睞,但民營養老機構在養老服務中仍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它對公辦養老機構的有益補充功能應對得到政府及社會的重視。當前民營養老機構的建設發展還受不少因素的制約,歸納起來主要瓶頸在於用地、融資、從業人員短缺等幾個方面,除此,自身推介欠缺、輿論宣傳不夠也是不可忽視的原因之一。只要正確引導,加強政策推動,切實幫助扶持,民營養老機構及服務業必定有大的發展空間和良好前景。

  (四)重視養老服務從業人員的培養培訓。隨著養老服務業的不斷髮展,各類服務需求會趨於旺盛,服務人員會大量增加,甚至能形成一個頗具發展潛力的產業。但從目前情況來看,由於觀念認識、社會偏見、服務報酬等多方面的原因,相當一部分人不願意從事養老服務業,而導致從業人員短缺,需求矛盾突出,對整個養老服務業帶來不利影響。這種局面如若得不到改觀甚至持續下去,今後養老服務從業人員將更加短缺,矛盾更加突出,養老服務業面對的問題和困難更加嚴重。為及早做好應對,有效防止以上問題的發生,保障養老服務業的健康發展,從業人員培養培訓和人才隊伍建設工作至關重要,因此建議政府有關部門,把養老服務從業人員培養培訓納入全區職業培訓計劃,作好人才儲備,將來讓更多的人透過職業培訓走上養老服務崗位。

  (五)著力解決老年人普遍關心的熱點問題。透過調查發現,為數不少的老年人對醫療、社會穩定、物價上漲、尊老敬老風氣等群眾普遍關注的社會熱點問題比較關注。為了減少老年人的擔憂和困惑,讓廣大老年人生活的更踏實、更安心、更幸福,各級政府及部門要從解決看病貴看病難、嚴厲打擊違法犯罪行為維護社會穩定、採取有效措施平抑物價、大力倡樹尊老敬老之風等工作入手,著力解決老年人關注的社會熱點問題。

養老情況調查報告2

  為認真做好《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國發〔2013〕35號)的貫徹落實工作,及早研究具體實施辦法,按照市政府領導批示精神,經市民政局研究決定,於2013年11月6日啟動了對全市60歲以上老年人養老服務需求狀況調研。本此調研採取普遍調研、抽樣調研和典型調研相結合的方法,採用入戶問卷,調查走訪和召開座談會的形式進行。全市共抽查了10個縣區,24個城鎮社群,51個行政村,成功訪問了19048位老人。

  一、我市養老服務業發展現狀

  (一)人口老齡化形勢嚴峻

  經過逐村逐戶普查統計,全市60歲以上老人41.6166萬人,佔全市人口總數的13.73%,其中農村老人24.54萬人,城鎮老人17.06萬人,分別佔老年人總數的59%和41%。透過對比分析,我市60歲以上老年人口呈現“一快二化三多”的狀況,一快就是增長快。年增長速度為3.2%,預計到2020年,將達47萬人,約佔總人口15%以上。二化是指高齡化和空巢化,我市70歲以上高齡老人19.25萬人,佔全市老年人口總數的46%;由於我市主要以勞務輸出為增收專案,農村“留守老人”達12萬人,城市“空巢老人”5萬人,分別佔到全市老年人口的29%和12%;三多就是貧困老人、失能、半失能老人多。全市“三無”老人2525人、“五保”老人50633人、貧困老人41664人,三類人員共佔老年人總數的21%;失能老人12488人,半失能老人21626人,分別佔老年人總數3%和5%。

  (二)養老保障體系日趨完善

  近幾年來,市委、市政府從構建和諧社會的大局出發,堅持民生為本,積極構建城鄉養老保障體系。城鄉養老保險實現了全覆蓋,全市已有50299位企業離退休職工和城鎮其他就業職工按月領取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347292位老人按月領取農村養老保險;城鎮醫療保險和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制度全面建立;70週歲以上高齡補貼有序發放,全市享受高齡補貼老人192514人;城鄉低保、醫療救助、臨時救助等社會保障制度更加規範,惠及全市8.5萬老年人口;農村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政策全面實施,18104位老人享受到了每年1200元的計劃生育獎勵扶持資金;“五保”和“三無”老人供養政策不斷完善,農村敬老院建設全省領先,全市已建成敬老院200個、社會福利院5個,共有床位25860張,五保集中供養率達到了61.5%;養老設施建設步伐加快,全市已建XX縣級老年公寓4個,民辦老年公寓3個,社會化養老床位達到了1640張;居家養老服務、社群日間照料、農村幸福院建設試點取得明顯成效;養老惠老、愛老助老等志願者服務活動進入常態;各職能部門都能從各自的職能出發,加大養老保障投入,老齡事業步入了良性發展態勢。

  (三)養老服務機構管理基本規範

  目前,全市200所敬老院、5所社會福利院和7個社會化老年公寓,由機構編制部門批准為事業單位的144所,註冊為民辦非企業組織的6個,落實管理服務人員編制250人,聘用服務人員2198人,50%達到持證上崗;管理及服務工作人員工資逐年提高,達到了2300元/月;集中供養服務機構運轉經費每人達到1200元/年。同時,各級敬老院積極開展以院養院、以副補院工作,基本保障了入住院民的生活水平。

  二、全市養老服務需求現狀

  從調查問卷分析看,作為貧困地區,我市老年人整體經濟收入低,自我保障力差,全市有基本工資保障的老年人75646人,佔老年人總數的18.2%,其中機關事業單位離退休幹部25347人,企業離退休職工27090人,領取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23209人,81.8%的老年人主要依靠自己勞動創收或子女供養。

  (一)服務需求多樣

  由於老年人的收入差距、居住地域、家庭情況不同,對養老服務的需求也多種多樣。從問卷的19048位老年人回答的情況看,15619人選擇居家由子女養老,佔被訪問老人的82%;1905人選擇社群養老,佔被訪問老人的10%,1524人選擇機構養老,佔被訪問老年人的8%。因受傳統觀念影響,只要是身體健康,生活能自理的老人都習慣住在家裡由子女贍養,希望村(社群)能經常組織開展適合老年人的文化體育健身活動;身體一般,子女又不在身邊的老年人,最需求的是村(社群)能提供上門送餐、日間託老、家政服務、服務熱線、文化娛樂和上門看病就醫服務;真正需要機構養老的是生活不能自理的失能、半失能老人和家庭困難老人。從調查的1.9萬老年人的反饋情況看,老年人普遍對社群開展助餐、家政、醫療護理、日間託老、呼叫熱線等便民服務有需求;對社群文化體育健身活動場所、社群老年文化活動有渴盼。

  (二)能承擔養老費用不高

  從調查情況看,老年人及老年人家庭能承受機構養老費用2000元以上佔被訪問老年人10%,主要是本人有離退休工資或子女條件較好的老人;21%的老年人能承受的機構養老費用在1500元左右;69%的老年人只能承受1000左右的機構養老費用,特別是農村沒有固定收入的失能、半失能老人和生活困難老人,承受費用均在1000元以下;對居家上門服務能接受的服務費用是10元/次。

  三、我市養老服務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1、養老服務供需矛盾突出。我市41.6萬老年人口,僅有7所不足2000張床位的社會化養老服務機構,以安康城區為例,5.1萬老年人,僅有一所容納30人的低標準社群日間照料中心;而大量居家養老的老人需要社群為其提供上門送餐、醫療護理、家政料理,呼叫熱線等服務,而社群居家養老服務才開始探索,投入方式、服務內容、執行模式、管理辦法還不成熟,能為老年人提供的服務十分有限。

  2、養老服務機構功能單一,覆蓋面窄。我市雖然建設了一大批容量大、高規格的敬老院,但敬老院對入住老人要求必須是生活自理的“五保”老人,且配套設施簡單,服務單一,以吃住為基本保障,而留守老人、貧困老人、失能和半失能等社會老人本身無條件入住,而另一方面敬老院配套功能也無條件滿足。當前最缺乏醫護結合的養老服務機構,滿足失能、半失能老人的特殊養老服務需求。失能、半失能老人主要依靠家庭養老,生活狀況十分惡劣。一個家庭要有一名失能老人,就必須有一個勞動力專門在家照護,不但不能從事經濟創收,還要支出基本的醫療費用,給家庭也帶來了沉重負擔,這部分老年人的養老問題十分突出。我市養老服務機構主要以政府投入建設為主,決定了我市只能建設保底兜底作用的低檔次養老機構,部分收入高的離退休幹部、條件優越的空巢老人想入住功能完備的高、中檔養老機構還相對較少。特別是近幾年來,我市透過建立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和國家衛生城市,吸引來安休閒養老、“候鳥式”養老、生態養老的老人越來越多,集休閒、養生、娛樂為一體的高檔次養老服務機構還沒有建立。

  3、養老服務機構自我保障力差。公辦養老服務機構供養標準低,醫療設施配備不到位,每個機構配備1-2名管理人員,聘請2—5名護理人員,管理和服務水平都在社會低狀態下運營,勉強維持。目前正在運營的3家民辦養老機構,因政府沒有給予任何政策優惠,全靠自己融資,主體房屋建成後,後期房屋裝修、防火、防滑、無障礙設施等配套裝置受資金或政策影響,無法一次性到位,需要入住機構養老的失能、半失能老人,因民辦養老機構醫療設施不配套,不能入住,而真正能掏出錢又願意在老年公寓頤養天年的老人,又嫌民辦養老機構條件差,不願意入住,這樣就造成了民辦養老機構入住率低的尷尬境地。養老機構本來就是一個投入大、風險大、利潤低、週轉時間長的微利行業,這就造成了民辦養老機構負債大,執行艱難狀況。

  4、養老服務業發展缺乏剛性的政策支援。我市雖然出臺了《關於加快養老服務業發展意見》(安政辦發【2010】42號),但政策扶持粗線條,支援力度不強。如:民建老年公寓、康復中心、臨終關懷醫院、醫療保健中心、老年活動中心等老年服務設施,對政府及相關部門土地供應、資金扶持、財政補助、政府補貼、購買服務等沒有明確規定,只是提出號召和意向,由於政策的彈性,到了具體專案就無法落實了。養老服務業發展由於缺乏剛性獎勵扶持政策,所以目前社會力量投入社會養老服務業積極性不高,全市僅有民辦老年公寓3所,且規模不大,配套不完善,不能滿足老年人迫在眉睫的養老服務需求。

  四、我市養老服務業發展目標

  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大工程,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客觀要求,有利於滿足老年人養老服務需求、保障老年人權益,有利於拉動內需、擴大就業、形成我市服務業發展新的增長點。根據我市區位優勢、生態環境和養老服務業發展現狀,提出我市養老服務業發展目標是:以打造獨具陝南特色的生態養老基地為引領,構建公辦養老機構為支撐、社群居家養老為依託、民辦養老機構為特色的養老服務體系。到2020年,使全市各類養老床位達到39250張,其中農村敬老院總床位達到33000張,集中供養率達到65%,淨增床位7500張;市、縣社會福利院總床位達到1100張,“三無”老人的集中供養率達到43.6%,淨增床位660張;公辦養老床位達到2150張,淨增床位1450張;民辦養老服務床位達到3000張,淨增床位2500張。100%的城鎮社群建設起日間照料中心,50%的村建立起幸福院互助院。

  五、養老服務業發展意見和建議

  1、合理規劃。科學制定全市城鄉養老服務體系建設規劃。在重點規劃好生態養老服務產業園區的同時,將老年休閒娛樂場所(公園綠地)、老年活動中心、老年公寓、日間照料中心建設納入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規劃,根據人口總量,統籌規劃養老服務設施的類別、規模、規格,切忌不顧社會需求,一哄而上,浪費資本資源。在實施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規劃的過程中,注意整合資源與新建設施相結合,設施改造與功能提升相結合,佈局結構與服務需求相結合。按照“建設一批、立項一批、儲備一批”的原則,進一步最佳化專案佈局,滿足可持續發展的要求。要明確新建住宅小區500戶以上的,要求配套建設養老服務設施,列入土地出讓合同,與住宅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驗收,由開發商移交給民政部門統一調配使用;老舊小區沒有養老服務設施或現有設施不能滿足需要的,要限期透過購置、置換、租賃等方式完成達標建設。農村養老服務設施要納入農村公共服務設施統一規劃、優先建設,依託行政村、較大自然村,充分利用農家大院、閒置校舍等建設託老所、老年活動站等互助性養老服務設施。透過科學規劃,逐步推進以家庭養老為基礎,社群養老為依託,機構養老為補充的大格局的形成。

  2、分類實施。圍繞“打造一個生態養老服務產業園區,實施兩個投入機制,重點推進五項工作”的思路,分類推進養老服務體系形成。打造一個生態養老服務產業園區,即依託高新開發區、恆口示範區、瀛湖旅遊風景區,統籌規劃建設一個集老年產品研發、生產、物流配送、展覽展銷等一體化的養老服務產業園區。充分發揮我市森林覆蓋率高、空氣清新、水質豐優、富硒保健、交通便利的區域資源優勢,透過政策扶持,廣泛吸引民間資本投入建設3-5個功能突出、特色鮮明、輻射面廣、帶動力強的休閒養生、特色醫療、文化教育、科技服務養老基地,打造獨具陝南特色的養老新模式,引領全省養老服務業發展。實行兩個投入機制,即公辦和民辦兩個投入機制。政府要重點建設公辦保障性養老機構,發揮公辦養老機構兜底、託底保障作用。公辦養老機構要重點為城市“三無’老人、農村“五保”老人提供集中供養,為低收入老人、經濟困難的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低償優惠供養。政府投入建設的養老服務機構要以實用適用為原則,避免講奢華鋪排場;政府通過出臺優惠政策,推行公辦民營,民辦公助等方式,鼓勵社會資本投入養老服務行業,推進生態養老、休閒養老等不同檔次、不同類別養老服務機構的應運而生,滿足不同層次社會老年人的需求。重點推進五項工作:一是推進公辦社會福利性老年公寓建設。到2020年末,每個縣區要有一所醫養結合的面向社會失能、半失能老人開放的老年公寓。同時,城市近郊要建成一所300張床位的社會福利院、一所200張以上床位的回民老年公寓、一所200張床位的老年人康復醫院或臨終關懷醫院。二是全面推進社群居家養老服務。要透過新建、改擴建或專案引導的方式,整合社群服務中心、社群文化、社群醫療等資金,合理規劃佈局設立具有一定規模、適應社群需求的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使老年人不出社群就能享受到人性化、親情化服務。依託日間照料中心,採取政府補助困難老人、購買服務、協調指導、評估監管等方式,鼓勵網路平臺、家政公司等各類服務實體進入居家養老服務領域,開展生活照料、家政服務、精神慰藉、康復護理、緊急呼叫等服務,滿足絕大多數老年人的居家養老服務需求。三是有序推進農村幸福院建設。要選擇人員居住集中,村幹部熱心,老年協會建設完備的村開展農村幸福互助院建設。整合農村黨建活動室、衛生室、農家書屋等資源,完善農村互助院功能,按照“政府主導、村級領導、社會參與、老協運營”的建設管理模式,透過發揮村民自治功能和老年協會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監督的社會組織作用,組織開展鄰里互助,志願服務,倡導低齡為高齡服務、會員間互助幫扶,實行互助養老服務儲蓄,解決農村留守老人養老實際問題。經過多年運營,達到良性發展,實現政府省心,老人滿意的雙贏目的。四是持續加強老年協會建設。實踐證明,基層老年協會是老年人活動的場所、維權的靠山、傾訴的孃家人,在活躍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家庭糾紛調解,開展互幫互助,傳承孝老文化等發麵發揮著積極作用,要切實貫徹《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關於加強基層老年協會建設的意見》精神,協調解決老年協會活動場所、活動經費、活動器材問題,積極為老年人老有所為、開展活動搭建平臺。透過整合農家書屋、全民健身、社群建設、幸福院建設專案資金,完善配套設施,豐富活動內容,讓更多的老年人都能參與到老年協會組織的活動中來。五是積極推進醫療衛生和養老服務相結合。衛生管理部門要促進醫療衛生資源進入養老機構、社群和居民家庭,支援有條件的養老機構設定醫療機構,要探索醫療機構與養老機構合作新模式。鄉鎮衛生院、農村衛生室、社群衛生服務中心應當為老年人建立健康檔案,建立社群醫院與老年人家庭醫療契約服務關係,開展上門診視、健康查體、保健諮詢等服務。對於養老機構內設的醫療機構,納入醫保定點範圍,入住的參保老年人按規定享受相應報銷待遇。要鼓勵全科醫療人才到基層服務,配齊鄉鎮醫院基本醫療裝置,確保小病不出村(社群),大病不出縣,重病不出市,分層分解就醫,緩解市級以上醫院人滿為患的詬病。

  3、政策扶持。要儘快出臺鼓勵扶持民辦養老機構的辦法,主要解決民辦養老機構的困難和問題。一是社會融資政策。增加養老服務業專案信貸投入,適當放寬信貸條件,提供優惠利率,在必要情況下政府的財政可以予以貼息補助。二是土地供應政策。對民辦養老機構徵地,可按照公益性用地予以徵用,並減免相關地方性收費。三是醫療服務政策。鼓勵養老機構內設醫院、門診等機構,經審批合格後,納入城鎮基本醫療保險和農村合療定點範圍。沒有條件的機構,也可以與當地條件好的醫院建立定點合作關係,醫院要給予優惠和支援。四是稅費優惠政策。要減免相關的營業稅、所得稅以及土地使用稅和房產稅等。對城市養老機構捐贈的企業,可以抵扣企業稅收。各類養老機構要實現與居民用電、用水、用氣、同地同價。五是政府補貼政策。各級政府的財政要每年列支一筆資金,對民辦養老機構給予一定的開辦補助和運營補貼。建議:新建養老床位每張補助3000元,一個民辦養老機構最高補助不超過100萬元;運營費按每年養老機構入住人員每人500—1000元/年予以補助,一個養老機構年補助總額不超過10萬元。六是政府購買服務政策。將失能半失能老人、低收入家庭困難老人情況進行分類,不同類別的老人可享受到不同標準的政府貨幣化養老補貼(發放代金券),老人可拿代金券在社群日間託老所、農村幸福院享受就餐、休息、學習、娛樂和託管等服務,在醫院及社群衛生服務中心可享受醫療服務,在家可享受村(社群)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提供的家政、養護等服務,也可以在公辦或民辦養老服務機構入住養老等,儘量為困難老人居家或機構養老提供優惠保障。七是人才培養和就業政策。教育、人力資源社會保障、民政部門要支援高等院校和中等職業學校增設養老服務相關專業和課程,加快培養老年醫學、康復、護理、營養、心理和社會工作等方面的專門人才,制定優惠政策,鼓勵大專院校結業生從事養老服務工作;根據養老服務機構、社群照料中心、農村幸福院的規模大小安排適量的公益崗位,透過對農村轉移勞動力、城鎮就業困難人員等免費專業培訓後,安排到養老服務機構工作;養老機構應當積極改善養老護理員的工作條件,依法繳納養老保險費,提高職工工資待遇;要對養老機構就業的專業技術人員,執行與醫療機構、福利機構相同的執業資格、註冊考核政策。

  4、規範管理。依據民政部《養老機構設立許可辦法》和《養老機構管理辦法》等相關規定,結合我市實際,出臺我市《養老機構設立許可辦法》、《養老服務機構管理辦法》、《養老服務機構年度檢查辦法》、《老年人建築設計規範》、《養老機構服務質量標準》、《養老服務質量星級評定工作標準》、《社會福利機構建設及服務管理工作考核評估標準》等規範性檔案;民政、老齡、財政、衛生、住建、質量技術監督等相關部門,根據檔案規定對養老服務機構開展年審、年檢,促使養老服務機構的硬體設施、內部管理、服務水平不斷的改善和提高。要成立養老服務機構行業協會,加強行業自律,透過組織開展互查互評和交流,促進養老服務機構自我管理、自我提高,保證養老服務市場的健康有序發展。

  5、齊抓共管。堅持按照“黨政主導、社會參與、全民關懷”的工作方針,高度重視,密切協作,有序推進我市養老服務業的發展。要成立由市政府分管領導為組長,相關單位負責人為成員的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協調領導小組,定期召開會議,協調解決問題。發改、財政、規劃、人社、公安消防、質檢、工商、供電、稅務、食品藥品監管等部門要各司其職,密切配合,及時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努力形成民政、老齡部門組織協調、相關部門齊抓共管、社會廣泛參與的工作體制和執行機制。各級建設養老服務機構,必須進行法人登記。明確由民政、老齡部門實地考察初審後,下達籌辦行政許可通知,建成竣工,經相關部門質檢合格後下發設定行政許可檔案,並每年接受一次年檢;發改部門負責立項和審批;規劃部門根據全市總體規劃負責養老服務機構的規劃和布點;國土部門負責按照需土地的審批劃撥;財政部門應根據社會化養老工作所需的資金比例,列支一定數量的資金作為發展保障金;人社部門負責落實公益性崗位的相關政策;消防、供電、稅務、食品藥品監督等部門配合落實相關減免政策。民政、老齡部門作為總牽頭單位,要做好各類養老服務機構的組織、管理和指導工作,加強與各單位協作,搞好政策銜接,每年要牽頭組織召開一次協調小組會議,通報情況,協調解決養老服務業發展過程中的具體問題。

養老情況調查報告3

  摘要:近年來,隨著無錫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城市化建設步伐的日益加快,勞動力需求量急劇擴張,吸引了大量外地民工進錫務工。這些分佈在全市各行各業,從事著不同職業的外地民工,以自己的辛勤勞動為推進無錫城市化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然而作為外地民工,他們該享受的社會保障卻處於較為滯後的狀態,很多人沒有雙休日,沒有簽訂勞動合同,工傷、醫療、養老、失業保險的覆蓋面仍然很低。

  隨著我國工業化、城鎮化程序的加快,素有太湖明珠之美譽的無錫,是全國十五個中心城市之一,同時也是中國十大經濟活力城市之一。這裡人傑地靈、氣候宜人、交通便捷、生活富庶。優越的自然環境,繁榮的經濟基礎,以及和諧宜人的社會氛圍,每年都吸引著大量外地農村勞動力來錫務工。

  作為一個經濟發展快速的城市,作為工業化程度較高的城市,其鄉鎮企業也迅速蓬勃發展,勞動力需求量急劇擴張。其中無錫市佳盟服飾有限公司就遇到了這樣的情況。該公司位於無錫市胡埭鎮,是一家小型的鄉鎮企業,由於服裝企業的特殊性,許多當地勞動力都不願意加入,所以外來民工成了他們唯一的選擇。在本企業有二十多名員工,其中除了老闆自己的親戚之外,其餘都是外地民工,如何管理好他們,也著實讓老闆大傷腦筋,為了規範他們的行為,企業和他們簽訂了勞動協議,協議大致如下:雙方在平等自願,協商一致的基礎上籤訂本合同,規定了合同期限,期滿後雙方有意可以續簽;乙方同間廠方的工種安排,應遵守各項勞動紀律及規章制度,執行勞動安全規程;乙方不能勝任工作的、違反規定的、嚴重失職造成重大損失的、患病或因非工傷有能從事原工作的、有違法犯罪行為的,甲方可以解除合同;合同期間職工工資按規定支付,乙方在合同期內自動離廠的,需扣工資500元,作為厂部補償損失;乙方在工作期間,不準飲酒,酒後不得上班,酒後上班造成事故,後果自負;乙方在工作期間,不得偷盜工廠任何物品,一經發現,按情節輕重,予以處罰等。綜述上面的合同協議,不難看出,企業是本著自願平等的態度訂下了此勞動協議,在整個協議中,對工資,工作年限都作了一定的規定,然而對員工除了義務,好像沒有什麼應該享受的權利,特別是在此協議中,自始至終都沒有提及外地民工關於養老保險的問題,無錫市從開展大規模的擴面工作,市人大和市政府發文明確規定,城鎮企業招用1個月以上的,不論戶口性質,都必須簽訂勞動合同和辦理社會保險,,市委又提出了用三年時間,把農村各類企業及其職工全部納入企業基本養老保險的目標。

  那到底是什麼原因,讓企業在合同中沒有明確規定養老保險的問題呢,是企業自身的,還是外來民工自己不願意參保呢,為了瞭解服裝廠外地民工的參保狀況,近期做了一次農民工養老保險問卷調查。調查結果表明,隨著各項保障政策的逐步落實,本廠外來民工的生存狀況較之以往有了很大程度的改觀,廠裡提供食宿,水電費都由廠裡承擔,但同時也發現,由於觀念和制度的桎梏,外地民工的參保狀況仍存在急待提高的地方,應當引起厂部領導的密切關注。在服裝廠工作的絕大多數員工為青壯年勞力,躍出“家門”很大一部分動力來自於經濟上的需求,調查問及外出務工最大的原因時,大多數人選擇“多掙錢,改善生活”,外出務工已成為外發民工增收的主要渠道,他們上有老,下有小,家裡都希望他們多掙點錢回去養家餬口,所以多掙錢是他們外出務工的主要目的。隨著近年來外地民工數量的不斷增多,他們在產業工人中的比例逐年提高。

  他們在為城市創造財富的同時,也為改變自己的境遇做著不懈奮鬥。服裝廠是一個勞動密集型單位,由於服裝企業的特殊性,加班加點成了他們的家常便飯,很多人沒有雙休日,作為高工時、超負荷的外地民工,他們的社會保障卻處於較為滯後的狀態,工傷、醫療、養老、失業保險的覆蓋面很低。工傷、醫療、失業、養老保險參保率不高。調查中我感到,他們從事著繁重而長時間的工作,但他們的付出與獲得卻不成正比,特別是社會保障很不健全。調查中可以看出,企業沒有為他們辦理養老和醫療保險。從養老保險來看,無錫市早在就明文規定,企業員工養老保險的繳費方式,按照國家規定應是員工個人自繳一小部分,企業為員工繳一大部分,調查中發現,他們對此規定一無所知,甚至有的都不知道什麼是養老保險,有的雖然知道一點,但對於企業能否為他們繳納養老保險不抱任何奢望,他們覺得這是隻有當地人才能享受的特權,雖然目前無錫市對企業為農民工購買養老保險提出了要求,但企業主還是不願意為外地民工購買養老保險。外地民工出來做工,依靠工資收入維持生計,在做工期間就是工人,就是產業工人的重要組成部分,應依法享受產業工人的應有待遇。

  誰都不能否認,農村出身的工人與城市出身的工人應同樣對待,應一視同仁,但實際是天壤之別。他們的勞動條件很難得到公平的合法的對待,他們的社會保障權益得不到公平體現,他們的子女教育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歧視,;他們在別的城市更享受不到公民的選舉權和被選舉權。究其原因,一是體制障礙;二是政績考核標準障礙。市場經濟必須逐步改變這種局面,因而體制要創新,政策要調整,法治要跟上。這種調整是利益格局的調整,這種創新是符合發展要求的體制、機制和政策的創新,在調整和創新過程中解決“外地民工”問題。在調查中問及是否想參保時,多數人表示不想,問及原因,大多數人都表示服裝廠是流動性最大的單位之一,今年雖然在這裡幹,但是至於以後會不會長期在這個企業幹,誰都不會對此保證,因為出來打工都希望能多掙點錢,所以哪裡工資高就往哪裡去也就成為理所當然,也正因為如此,他們對是否參保不抱太大的希望,再者他們工資低,參加社會保險的意識也不強,“依靠兒女防老,依靠土地養老”的養老模式根深蒂固的嵌在他們腦中,一代又一代地影響著他們的行為。

  綜合來看,養老保險覆蓋農民工層面仍很低,究其原因,主要是單位為了降低成本,不願為農民工辦理保險,再加服裝廠的外地民工流動性大,工人自己參保意識弱,個人帳戶在地區間的轉移還無法銜接,從而導致了農民工參保情況不容樂觀。調查顯示,在被調查的15名外地民工中,已由單位幫其購買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和失業保險的為零,至今沒有購買以上保險的各佔100%。造成外來民工參保率低的原因有三方面:一是服裝企業由於技術含量低,產品附加值不高,為了追求利潤,維持低成本競爭,只能千方百計減少人工成本,不願為外來農民工繳納社會保險;二是服裝企業工人自身流動性大,工作不穩定,再加入外地民工對社會保險的政策不瞭解,對享受社會保險,感到遙不可及,喜歡現實惠多拿錢,調查中發現對於絕大多數外來農民工來說,如果他們打工後能夠按時足額的拿到工資,那就已經是非常幸運了。

  對於社會保險,他們一般不敢奢求;除了工傷保險外的其他險種,農民工本人還要按照工資數額支付一定的保險費,這對他們來說,不如不交保險費而直接拿到現錢來得更實惠;加之部分地方政府把徵繳農民工的社會保險費作為填補本地城鎮職工社會保險資金缺口的一種途徑、在農民工離開用人單位後不能把社會保險費予以移轉,導致農民工本人也不願意繳納社會保險費,更不去關心用人單位是否為其繳納社會保險費。;三是目前無錫社會保險的繳費基數是以在崗職工平均工資為標準的,外來農民工認為繳費基數太高,靈活就業的外來農民工參保不穩定,斷保現象較為突出。

  農民工長期在外務工,受勤儉節約的飲食,工作強度大和經常加班加點的勞動等諸因素的影響,難免有頭痛腦熱的時候,面對昂貴的醫療費用,農民工更多的採取大病拖、小病扛的態度由於外來農民工沒有醫療保險,醫療無保障,醫療保險覆蓋面低,他們有病不敢輕易上醫院。而農民工生病不願上正規醫院看病的主要原因是醫療費用太高,近一半的農民工生病後無力承受高額的醫療費用,不敢輕易去醫院看病,小病能熬則熬,實在熬不過了,才選擇自己到藥店或個體診所去看病或買藥,如果得了病情較重,一般都選擇回老家治療,因為對他們來說,無錫的生活水平較高,費用較大,而相較之於無錫,老家的各項檢查治療費用較低。據瞭解,目前外來農民工參加醫療保險的費用要佔年收入的17%左右,而城鎮職工參加社會保險的個人支出約佔工資比例的7%,最高也不過10%,這種不平等讓本就處於弱勢地位的外來農民工難以接受。再者由於尚未實現養老保險的全國統籌,如果農民工要異地轉移保險金,則只能轉移個人賬戶部分,即相當於自己的沒有利息的儲蓄,企業和社會統籌部分大都不能轉移,而輸出地也沒有接受農民工養老保險的銜接措施。

  “農民工具有流動性和短期性,他們人走了,頂多只能帶走自己繳納的那一部分,只佔其養老保險金的30%,他們很難享受到足額的養老保險金。其次,很多農民工也不願意買養老保險,因為他們不大可能在一個企業幹15年,而即使滿了15年,離開打工之地時,仍然很難享受到。儘管農民工對公共財政的貢獻也十分巨大,但他們並未享受到公共財政帶來的相應的福祉。周慶行認為,這是計劃體制遺留下來的一個制度缺陷,在二元經濟結構下,“農民工”存在了20年,直接導致“一城兩制、一企兩制”,而在社會福利上又往往優先考慮城市人口,包括養老保險問題,因此,除了財政、稅收等體制需做調整外,必須對具有某種經濟待遇和社會福利的戶籍制度進行改革,只有這樣,農民工才能真正享受到養老保險。對於異地轉移問題,必須實行全國統籌,辦理統一的保險卡,將農民工個人、企業和地方統籌部分都打進卡里,一旦離開,所有賬戶也隨人走,接受地區的社保部門也不難辦理轉移手續。“要想靠企業主的良知來推行養老保險是不現實的,因為有80%的企業主不贊成為農民工購買養老保險,”現在開始全面推行農民工的養老保險的條件已經具備,但應當“逐步推進、區別對待”。

  具體而言,企業首先是對勞動關係比較穩定的農民工,如技術骨幹、管理人員等,可與當地職工並軌,享受同等的養老保險待遇,由當地政府組織實施。

  其次,對於大量流動性強、工期較短的農民工,可以從工傷、大病的養老保險開始,這對他們而言,更為緊迫也更易接受。

  再次,養老保險可以採取“低進低出”,降低門檻,擴大覆蓋面,尤其企業繳納的部分,可以考慮降低至10%左右。再一點就是關於養老保險的異地轉移問題,對於異地轉移問題,必須實行全國統籌,辦理統一的保險卡,將農民工個人、企業和地方統籌部分都打進卡里,一旦離開,所有賬戶也隨人走,接受地區的社保部門也不難辦理轉可以採取全國聯網的方式,透過商業保險等渠道,實現農民工養老保險的發放。

  同時,要嚴格執行勞動合同制度,切實履行最低工資標準。本次調查發現,無錫市佳盟服飾有限公司不與農民工簽訂合同的現象倒是沒有,但是,在合同工中沒有明確規定外來民工參保的事情,由於沒有勞動合同規定的保護,導致外地民工在和企業發生參保糾紛時,利益受到損害。因此,應切實規範企業的用工制度,按照平等自願的原則和農民工簽訂勞動合同,享受應有的權利和義務。有了這層保護傘,他們基本權益才會得到根本保障,外地民工“工傷、醫療、失業和養老”四大保險缺失問題才能夠得到妥善的解決。

  其實,要解決外地農民工的勞動保險問題,最主要的還是要提高企業主的思想認識,只有使農民工能夠享受產業工人的合法待遇,企業才能提高自身的競爭能力,積極主動逐步地為外來民工辦理好養老,醫療,失業等社會保險,讓他們有一種當家作主人的感覺,讓他們覺得企業為自己付出了那麼多,我應該主動為企業多做貢獻。

  參考文獻:1企業設計2市場營銷3(人權新聞)4《經濟》雜誌3月號5《無錫社會保障》

  附:調查問卷

  調查問卷

  現在的.的社會保障制度越來越完善,越來越普及,為了瞭解單位外地民工對社會保障的想法和意見,特設計了這張調查問卷,以便能及時瞭解你們的意見、心態、想法。

  姓名 性別 年齡 籍貫 工種

  1請問你參加社會保險了嗎? □有 □沒有

  2請問你參加了哪些社會保險?

  □ 基本養老□醫療、補充醫療□工傷□失業□生育

  3你希望單位為你繳納保險金嗎?

  □非常想□想□不想 □無所謂

  4你對社會保險繳納的規定清楚瞭解嗎?

  □很清楚□知道一點□不知道

  5對於個人承擔部分你願接受嗎? □願意 □不願意

  6你對目前單位的狀況滿意嗎? □滿意 □不滿意

  7如果單位要為你們繳納社會保險,你們最願意先繳納哪一部分?

  □基本養老 □醫療,補充醫療 □工傷 □生育 □失業

  8你對社會保險有什麼想敘述的問題嗎?

  9你想繳納或不想繳納社會保險,為什麼?

  謝謝你的協助!非常感謝!

養老情況調查報告4

  按照全年工作安排,區政協組織部分委員就我區居家養老服務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現將調查情況報告如下:

  一、目前我區居家養老服務的現狀

  我區現有總人口26.5萬人,60歲以上人口5.94萬人,佔全區總人口的22.4%。 75歲以上空巢獨居老人317戶,“三無”人員406人。

  (一)居家養老服務覆蓋面逐步擴大。自20xx年底以來,為滿60週歲以上的城鄉低保老人每人每年發放生活補貼300元、購買助老健康預險;為滿85-99週歲的老人每人每年發放生活補助1000-1200元;對百歲老人每月發放300元生活補助;20xx年政府出資10萬元,為全區75週歲以上空巢獨居老人購買了500部老年機。20xx年區財政為高齡老人發放生活補貼410.6萬元,目前累計1641萬元。

  (二)服務模式趨向多樣化。一是全區建成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站)56個,實現了居家養老服務區、街、居三級網路全覆蓋。以此為支撐,打造了集日間生活照料、康復保健、老年教育、精神慰藉、文化娛樂於一體的居家養老服務綜合體,如XX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福樂園社群、新華家園服務中心等。二是政府為城鄉困難老人購買居家養老服務。由政府出資購買服務、以社會服務機構加盟承接方式,為老人提供上門服務。依託“12349便民服務熱線”資訊平臺,為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潔、助醫、助購、助急及精神關愛等居家養老服務。自20xx年底開始至20xx年8月底,為462名居家老人提供服務154次,居家養老服務試點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全社會對居家養老認識不足,尚未形成綜合合力。居家養老管理工作涉及民政、財政、老齡、人社、發改、衛生、食藥監局等多部門,從我區情況來看,此項工作基本是民政部門在單打獨奏,沒有形成政府、市場、社會、家庭資源合力;沒有充分發揮企業和社會組織的作用。委員們認為,這些因素一定程度阻礙了我區居家養老服務工作的規範開展。

  (二)社群服務功能尚不健全,缺乏有力地推動機制。從調研情況看,社群養老服務中心所能提供的日常照料服務只限於打掃衛生、走訪等相對簡單的上門服務,更高一級的如日間陪護、醫護、家電維修、上門理髮、提供送餐等家政服務在我區還是空白,而這些服務卻是老年人十分需要但自己又無法提供的,形成了需要的服務沒人提供,而提供的服務又不是老人最需要的。20xx年我區投入建設了“電子保姆”呼叫系統,因受人員、服務內容的限制,並沒有真正發揮其作用,造成了資源浪費,裝置空置。20xx年由市民政局牽頭重啟了“12349便民服務熱線”,試點設在XX區養老服務中心,透過一段時間的執行情況看,雖然為老人提供了一些服務,但實際執行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一是提供服務的加盟商服務水平和價位高低不等,老人消費水平不一樣,對服務價位的需求不一樣,供求雙方容易產生矛盾。二是老人對政府購買服務的理解有偏差,老人往往提出超出服務範圍要求,認為政府服務應該是全包,不應讓個人產生費用,如送老人去醫院打車的費用不在政府購買服務範圍內,而被服務的老人認為應在政府購買的服務裡,達不到本人的要求,就質疑服務的真實性。

  (三)服務覆蓋範圍有限,可持續財力支撐不足。一是我區居家養老服務主要由政府出資,其他社會力量很少涉及這個領域,導致資金投入單一,數量不足。二是居家養老服務工作沒有專門的工作經費保障。各社群雖然成立了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啟動了居家養老工作,開展了針對老年人的一系列服務,但是因後續資金來源有限,使服務受到制約,各社群的服務中心成了“擺設”。三是政府為高齡、特困、低保等老人每月提供購買居家養老服務的資金,解決了一部分老人的困難,但要提供較為全面的居家養老服務,這些資金是遠遠不夠的。由於政府財力的制約和社會參與的不足,真正享受政府購買的服務和社會提供的低償服務的老年人數量佔特殊困難老人的比例偏低。

  (四)缺乏專業的服務平臺和服務隊伍,服務質量不高。一是由於居家養老工作社會參與度低,基本是在政府主導下,依託社群,由社群工作人員負責,而目前社群承擔街道和政府部門轉移的大量行政性工作,就目前人員配置而言,工作已超負荷,無法抽調專職人員開展居家養老工作。二是從事居家養老服務的人員以下崗人員和農民工為主,文化水平低,又沒有接受過正規、專業的培訓,很難保證居家養老的服務質量,而服務質量的高低影響老人及家屬對居家養老服務工作的認同感和接受度。

  (五)社會各界對居家養老的認知度和關注度低,無發展後勁。雖然養老問題已經引起社會各界的關注,但關注的重心大多在建立養老機構、增加床位等供養能力上。對切合老年人情感和心裡特點的居家養老形式,缺乏瞭解和認知,一些社群服務中心還處於應付上級檢查、面子工程上。調查中發現,有相當一部分老年人缺乏“花錢買服務”的生活理念和消費意識,走訪過的老年人及子女、社群幹部等,均認為居家養老就是“住在家裡養老”,導致此項工作推動過程中既缺乏政府的有效引導,也缺少群眾的鼎力支援和廣泛參與。

  三、意見和建議

  (一)建立我區居家養老服務新模式。一是加強領導,制定規劃。建議由民政局牽頭、各社群參與,對各個社群居家老人進行摸底,分類,結合我區實際情況制定出我區居家養老規劃及服務專案、服務標準等。二是試點先行,逐步推進。充分利用現有社群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的設施,明確一名專職工作人員負責居家養老工作,以助餐、護理、照料等服務專案為切入點,在具備一定條件的1-2個社群進行試執行,發現問題及時修正,借鑑試點經驗逐次推開。三是健全工作監管機制。要認真細化居家養老各項服務標準,要對收費的服務專案進行公示,體現公平公開原則;要根據老年人服務需求,制定長期、短期、定期、臨時的居家養老服務辦法,採取協議方式與老年家庭明確雙方的權利義務、服務專案、標準、價格,建立完善“無償、低償、有償”服務的市場信用體系,保證供需服務長期穩定;要聯合公安、工商、人社、衛生、食藥監等部門定期對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站)的服務質量、服務範圍以及服務收費的收支情況進行全程監管。

  (二)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居家養老服務業建設發展。建議政府:一是將“居家養老專項資金”列入財政預算,要明確標準、細化專案、專款專用,一事一表列入財政預算計劃,保證居家養老融入的公共經費足額到位,為老年人提供看得見、感受到的實實在在的服務。二是要加大政策支援力度,提供有利條件,創造寬鬆環境,吸引更多社會資本進入養老服務領域。同時,藉助慈善組織、企業捐贈等方式充實居家養老服務保障資金,實現服務多元化投資。

  (三)加強居家養老服務隊伍建設。一是要建立專業化服務隊伍。立足社群優勢,充分挖掘和整合社群現有人力資源,擴大網格化專業服務隊伍,為老人進行有償結對服務。二是加強服務人員培訓。從培養、評價、使用、激勵等環節入手,培養一支數量適度、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居家養老服務的專業隊伍。建議政府將其作為免費培訓支援範圍。三是完善志願者工作機制。逐步完善老年志願者招募社會化、管理正規化、服務常態化工作機制,促進老年志願者隊伍發展壯大,成為居家養老服務的重要力量。

  (四)加強宣傳引導提高思想認識。一是高度關心重視老年人的養老問題。真正把養老工作放到重要位置,在思想上提高認識,在行動上凝聚力量,在落實上狠下功夫。二是大力宣傳老年人選擇居家養老方式。各街道社群要組織力量“進門進戶”,做好宣傳發動工作,摸底普查轄區老人養老意願,為政府提供居家養老情況的翔實資訊資料。

養老情況調查報告5

  一、全區老年人口和社會養老服務機構的基本情況

  20xx年底,全區總人口86萬,其中60週歲以上常住人口16.53萬人,佔總人口的19.2%,高於全國平均水平4.3個百分點,老齡人口呈現出規模大、增長速度快、日趨高齡化的特點。全區共有養老機構42個,床位5126張(其中民生工程建設床位3775張)。其中:(一)農村敬老院28所,床位 4291張(含開發區敬老院228張),農村五保供養物件4092人,五保機構供養能力已達100%。目前供養標準散居五保戶人年均不少於2250元,集中供養物件年人均不少於3750元。(二)社群養老機構2所,床位數75張,活動人數15人。(三)社會辦養老機構12所,其中經過民政部門審批並登記的 5所,床位數500張,收養物件170人。(四)XX區福利院床位數260張,入住院民228人。

  二、全區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主要成效

  (一)政府主導,加大投入,社會養老服務機構基礎設施逐步改善。自20xx年將敬老院建設納入民生工程以來,我區堅持政府主導,多方籌集建設資金,加強養老服務機構硬體建設,先後投入建設資金10806萬元,共建設養老服務機構37個,新增建設床位3775張(其中農村敬老院33個,3570張),均購置傢俱、電視機、電扇等相關配套設施,有效改善了養老服務機構的設施及生活條件。自建院開始,鄉鎮政府就安排敬老院配套生產用地,供種植蔬菜、養殖牲畜用,以解決、提高院民的生活水平。目前,我區敬老院的環境面貌煥然一新,所到鄉鎮,最醒目的就是民生工程建設的敬老院、學校及幼兒園。

  (二)完善政策,建立機制,五保老人的生活、醫療得到基本保障。區委、區政府先後出臺了《關於加強農村敬老院管理工作的意見》、《關於紮實做好農村五保物件集中供養工作的通知》、《關於印發XX區農村敬老院建設實施方案的通知》等,對做好五保老人的養老保障工作提出了明確要求,完善了具體措施,各鄉鎮養老服務機構也建立了一系列的規章制度。一是認真落實供養及管養經費。20xx年全區“五保”老人集中供養標準為3400元/年、人,分散供養生活費標準為 20xx元/年、人(分散供養按季打卡),全部列入財政預算並按期撥付;全區建立了敬老院及院民供養經費機制,並按600元/人、年的標準將管養經費納入財政預算(區財政負擔50%),每半年撥付一次,保證管養經費的足額到位,不足部分由鄉鎮兜底。二是切實解決醫療保障問題。全區所有五保老人全部納入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和醫療救助範圍,全額資助五保老人參加“新農合”,五保老人住院的給予“新農合”補償和醫療救助,住院看病不設起付線,對住院結算後由五保老人個人負擔的費用納入醫療救助範圍,再給予50%的比例救助,五保老人生活實行用水補貼等等。三是切實提高供養水平。全區共為養老服務機構安排生產基地 70畝,用於發展生產,改善老人生活。

  (三)加大力度,增加覆蓋,社會養老保障制度建設穩步推進。近幾年來,我區不斷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建立覆蓋不同人群的社會養老保障制度,促進了社會養老保障水平的提高。一是建立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城鎮居民醫保、城鄉醫療救助等重大醫療保障制度,實現了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全覆蓋。二是建立了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制度,補充、完善被徵地農民和村幹部參加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的制度,實現了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全覆蓋,五保老人除享受五保生活補助外,與其他居民一樣同等享受60元/人、月的城鄉居民養老補助。三是從20xx年起已連續兩年向高齡老人發放高齡補助,20xx年發放高齡補貼664.5萬元。

  (四)強化管理,積極創新,社會養老服務質量和水平不斷提升。按照民政部門頒佈的《農村敬老院管理暫行辦法》、《農村敬老院管理服務規範》的要求,我區不斷細化措施,強化管理,促進了社會養老服務質量和水平的提升。20xx年,我區投入管養資金907萬元。其中,院民生活費496萬,工作人員工資203 萬,工作人員及院民管理費96萬元,日常維修管理費用100萬元,工作人員養老保險12萬元。具體做法:一是完善制度,規範管理。全區統一制定了敬老院基本服務規範、院長責任制度、飲食生活安全管理制度等規章制度。各養老服務機構進一步完善了內部管理,建立了院務、財務、門衛、食堂管理制度,建立了院民臺帳、健康檔案,同時對院內服務人員堅持進行定期考核,強化服務人員的責任。二是積極探索,不斷創新。在區養老服務機構推行經營方式改革,實行“公建民營” 試點。沈村敬老院採取“公建民營”方式,在不改變其用途及保障五保老人入住的前提下,將沈村敬老院新院轉租實行社會化入住,放開讓有入住要求的老人入住併合理收費,政府以購買服務的方式支付給經營人一定的補助等。

養老情況調查報告6

  《關於農村養老問題的分析與思考的調查報告》前言:社會實踐的參加者:一幫大學同學。實踐的主題:透過調查與分析農村老年人的養老情況而讓我們村裡的子女以及幹部懂得如何最最佳化最合理地處理這些問題,以讓老年人快樂幸福地安享晚年。時間:20xx年1月27—1月31日。地點:我所居住的那個村子。現將此次實踐活動的有關情況告如下。

  一、活動內容

  (一)活動目的:為了更深入地瞭解農村養老狀況,發現其中存在的優缺點,從而提出自己的想法以及建議。

  (二)活動準備:由於我所在的農村地區人口比較多,所以我和一幫同學首先選取一個有很多老年人居住的村子作為重點調查目標。我們須向村委會那裡得知目前我們這個村子的所有老人的人數;其次,我們瞭解了總體上老人目前生活的狀態;之後打聽到村幹部在致力於農村養老這個問題上所做的貢獻。

  (三)活動形式:

  1.選取重點目標實地走訪;

  2.詢問村幹部實際農村養老實際情況;

  3.查閱相關資料。

  (四)活動過程:

  1.從資料中瞭解相關情況。我們首先在實踐活動的第一天上網先搜尋到了一些關於我國農村養老的普遍狀況和一些資料以及存在的問題。接著,我們便來到了我所在的村委會向他們瞭解農村養老情況,同時查閱了很多資料,瞭解到了農村裡一些特殊老人目前的生活狀況。

  2.實地瞭解情況。接下來的幾天,我和一幫同學就一個個地到農村裡有老年人居住的家裡,仔細詢問他們當前的生活情況,兒女的贍養狀況,村裡的幹部為此所做的努力以及他們目前對生活的態度。

  3.記錄資料。我們把一些資料記錄下來,之後再總結討論農村養老中存在的優缺點,最後我們彙總出關於這個問題的意見向當地的村委會提出。

  二、調查資料

  實踐活動中的調查資料分為三部分。

  (一)上網搜尋到的資料。透過網路資源,我們瞭解到如今中國政府在農村養老這個問題上做出了一些惠民政策。從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制度提出,到20xx年已經在全國10%縣市開展了新型農村養老保險試點工作,再到20xx年開始,新型農村養老保險試點開始逐步推廣,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影響逐步擴大。它的主

  要內容是:堅持“保基本、廣覆蓋、有彈性可持續”的原則。目前我國農村860歲以上的老人已達8000多萬,佔農業人口的10%以上,按照國際社會通行的標準,我國農村已成為老齡化社會。而村家庭結構的小型化,家庭養老負擔沉重,使得生活富裕受到了一定的影響。

  (二)從村委會那裡得來的資料。我們瞭解到了目前我們村裡的老人大約有100多位,而且子女不在家的老人竟然佔到了80%,“空巢”老人現象普遍存在。調查發現農村養老保險制度惠及面甚少,但是由於農村醫療合作社的建立,我們村裡的只要是農村戶口的人都會享有醫療保險的福利,可惜的是,資金上報比例還是很少。

  (三)實地走訪所取得的資料。我們走訪了很多位老人,還專門為那些“空巢”老人幹了一些我們力所能及的家務活。我們發現有些老人還在以種地維持生計,有些老人則靠子女的收入生活,而有些老人因為種種原因,只能靠村裡的資助生活。同時他們的生活態度會有些消極,他們不願意麻煩自己的子女,有的老人甚至不為了不讓兒女擔心,隱瞞了自己生大病的事實,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

  三、調查結果

  (一)農村逐步呈現老齡化,農村養老問題不容小覷。由於城鄉差距越來越大,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再安於靠種地維持生活,所以他們選擇了外出打工,把老人和孩子留在農村。加之如今的醫療水平也在不斷改善,尤其是新型農村醫療合作社的建立後,很多老人的看病難得問題得以解決,因此農村老年人人口在不斷上漲,農村老齡化的時代已經到來,隨之而來的農村養老問題也接踵而來。

  (二)政府、子女在農村養老問題中的表現

  1.執行農村養老保險制度。形成了以養老保險為主,醫療保險為輔的制度,但是在調查過程中,村幹部在資金保障方面做得還不到位。

  2.實行農村社會救濟。透過網上資料,我瞭解到很多經濟發達省市如北京、浙江、廣東等已經全面實行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當然我們省也不例外。我們村裡的貧困老人都會獲得村裡的幫助,每個月也都會有幾十元的保障。雖然這些錢遠遠不夠他們的消費,但是至少表明了政府在這方面所做的工作,以後的路任重而道遠。

  3.雖然金錢可以給老年人生活保障,但他們的精神活動更應被關心。調查走訪中發現一般子女都會定期或者不定期地給父母錢財讓他們安享晚年,但還是有一部分老年人依然堅持在田間忙碌,靠自己的能力賺錢。大多數的老年人生活簡樸,開銷甚少。閒暇時由於子女不能陪伴左右,只能和其它老人一起聊聊天,看看電視,基本上沒有什麼娛樂活動。而且村裡對這方面也不是很重視,基本上沒有開展過什麼集體活動。所以,不僅是村裡的幹部,還有他們的子女,不能簡單地認為物質上的滿足就可以讓老年人過的很好,其實不然,在調查中,我們發現,他們最大的願望還是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夠經常回來看看他們。

  四、經驗體會

  (一)我們在選擇做調查實踐活動時,需要將我們的視野擴大,從影響到我們身邊的事情開始考慮,即取材有針對性,要有意義,同時需要從多個角度辯證的看待,從由表及裡的思維著手,在這個主題上,我們不僅看到了農村老年人目前所缺的物質是什麼,更體會到了他們精神領域所缺的那份情感。

  (二)“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這句話說明我們在做一件事情前要有充分的準備。這次活動我和我的一幫同學們就做足了準備,我們不僅在網上找到了相關的資料,更是針對我們村的情況,找到了我們村裡的關於農村養老問題的資料。

  (三)我覺得任何一個政策的實施都不是一帆風順的,中間都會存在種種問題,因此要加強從上級到下級的執行能力,真正把福利和好處帶給農民。

  五、理性思考

  (一)我國農村社會保障機制建設存在一些主要問題。

  1.農村社會保障制度還不完善與合理,缺乏有力地監督保證。相關的《社會保障法》依然未制定出臺,可見這項機制仍未被列為法律條例,所以給執行帶來了困難,因此導致農民對社會保障的認識不足,對受益缺乏信任感。

  2.社會養老保障制度覆蓋範圍小,但這是民生問題,需要政府加大力度擴大農村養老保險範圍。據瞭解,大多數老年人對養老保險的瞭解不足,只有少部分老年人參保,就算是這樣,因為繳費農民可以自由選擇,不少人選擇每月最低檔,這樣繳費10年後的農民每月也只領到很少一部分的錢,所以對於保障老年人的生活幫助不是很大,並未起到很大的作用。

  3.農村養老資金執行低效,農民信心下降。如今的體制下,有誰能確保證國家財政撥下來的資金絲毫不偏差地到達農村老年人手中。我恐怕沒有人能擔保吧!因為我們深知在資金執行過程中,一些資金挪用貪汙的現象偶爾會存在,這值得我們嚴肅審視與處理,政府人員必須要抱著對人民負責的態度,一直秉持著公正廉潔的原則。

  六、問題與建議

  (一)透過立法途徑的形式約束和強制執行農村養老保障制度。農村社會養老必須得到全社會的普遍重視,農村與城鎮之間的差距應該透過社會多方的努力不斷減小。

  (二)在給農村老人帶來保障機制的同時,千萬不要忘了關注他們的內心世界。每個人都會變老,每一位老人都期待擁有一個健康幸福的晚年,所以不僅政府要給老人們應有的關心,更重要的是他們的子女要時刻記住常回家看看。

  (三)加大社會保障力度,希望國家大力扶持並真正做到對人民負責。就以我們村為例,我們的幹部們首先要大力向村民們宣傳農村養老保險的益處,其次希望他們工作更具人性化,在分發養老金的同時可以主動到那些老年人的家裡與他們聊聊天。平時可以想方設法得組織一些娛樂活動來豐富老年人的生活。

  以上便是我和我的同學們所做的成果,也希望那些幹部們真正地明白我們的

  用意,實事求是地一心一意地為人民著想。全社會全部行動起來,農村養老問題才會得以解決。

【養老情況調查報告】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