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語文> 八年級語文《端午鴨蛋》評課稿

八年級語文《端午鴨蛋》評課稿

八年級語文《端午鴨蛋》評課稿

  汪曾祺《端午的鴨蛋》是我很喜歡的一篇文章,好就好在一份散淡,一份從容,一份家常,還有一份純美。很多老師選它來上公開課,我聽過幾堂名師的公開課,看過好多教學設計,各有精彩的亮點。不過,走上講臺才半年的新教師黃芸芸老師執教的這堂課卻給我帶來耳目一新的感覺。如果用三個詞來形容,就是清新、靈性、靈動。

  首先,定位準確。這堂課將教學目標、重難點定位:品味本文平淡而有味的語言風格,體會作者對家鄉的熱愛之情。直接關注語言的本身直達作者情感的核心。定位明晰之後,黃老師帶領學生品味最感興趣的語句: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頭”用筷子挖著吃。筷子頭一紮下去,吱——紅油就冒出來了。針對此處的描寫,學生品析、朗讀,細節描寫的生活化、生動性就不言而喻了。

  其次,示範引路。在學生討論“吃法講究”時,黃老師進行了很好的總結、提升與示範。小小的一處描寫,老師選出了四個品析的點:一處破折號,一處擬聲詞,兩處動詞,品析生動、有情趣。示範之後,老師讓學生進一步從文中繼續找出句子來品析,在學生聲情並茂的朗讀中,品出了鴨蛋的滋味,品出了作者兒時的生活情趣,更是體味到了汪曾祺先生對兒時生活的親切懷想,對故鄉的無比熱愛。所以,在講到“鴨蛋背後的`故事”這個環節就水到渠成。

  第三,過渡靈動。黃老師在開始上課時就讓學生讀課題,讓學生從課題中發現一些資訊,然後就圍繞著“鴨蛋”、“端午”、“端午的鴨蛋”“鴨蛋背後的故事”幾個話題展開,思路清晰有新意,如剝筍一樣,層層深入,直至讓學生領會到汪曾祺先生寫作此文的深意。

  美中不足的是課堂上朗讀的時間太少,對學生還不夠放手。希望黃老師今後注重先學後教,讓學生有充分的預習的時間,在課堂上多給學生自己討論的機會,相信效果會更好。

【八年級語文《端午鴨蛋》評課稿】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