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讀書筆記> 《影響力》讀書筆記

《影響力》讀書筆記

《影響力》讀書筆記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領悟呢?何不寫一篇讀書筆記記錄下呢?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影響力》讀書筆記,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影響力》讀書筆記1

  最近看完了一本書,《影響力》,感覺挺好的書,作者美國羅伯特·西奧迪尼,主要講生活中影響力的邏輯,舉例很多,還有如何迴避、威脅等各要素,感覺對工作、生活中與人溝通,推動協調專案進展,有很多可以參考的方法。

  這本書很經典,《財富》雜誌鼎力推薦的“75本商業必讀書”之一,社會心理學相關的經典書籍,我覺得對提高情商有很大幫助。

  書裡講了影響力有關鍵作用的六大原則:互惠、承諾和一致、社會認同感、喜好、權威、稀缺;

  1,互惠,先給予,再索取,再索取;舉例:商場、蛋糕店等,會有免費試吃,本來人們沒有想法要買蛋糕或水果,但是看到有免費試吃,就過去嚐嚐,如果旁邊還有服務人員,試吃之後,好多人感覺不錯,就不好意思不買,哪怕少買點,尤其身邊還有朋友、情侶在場的情況下,不能小氣了,那就消費了。

  互惠也有的場景是,總有一些人,或機構,經常免費派發、贈送一些小東西給你,時間長了,你就覺得如果有機會了、碰到了,不消費一下也不好意思,那就心理上去消費一下,避免心理一直記著這個事情,覺得有虧欠。

  2,承諾和一致,就是前面答應了一些小事,後來被要求一些相關的小事,也不好意思拒絕,就跟前面保持一致了。書中舉例:如果有人敲門說在你家門口草坪立一個牌子,寫禁止超速(或酒駕),你可能不答應。但是換個方法:有人上門先搞調查問卷:問是否支援保護環境,你一般都同意,並且簽名。第二天那些人又來了,說保護環境背景下,想在你家門前立一個牌子,寫禁止超速,調查顯示:同意機率很高

  3,社會認同感,就是你看到周圍有人群做了一些事情後,你覺得你也應該跟隨。書中舉例:酒吧前臺調酒師面前有個罐子,每次開業時,自己先放裡面幾個紙幣,讓來人看到前面有人認可調酒師,並給了小費,你拿了酒後是不是也給點小費,喝完第一杯,再去前臺買酒感覺酒也不錯,是不是也給點,前面有人給了,你也會給點;一些寺廟、募捐的錢箱子裡,看到有錢,你判斷是前面人群捐贈的,你也想跟著捐點;你看到馬路邊有個烤鴨店前排長隊,大家都說很好吃,你也想排隊買一個嚐嚐。

  4,喜好;人們更喜歡偏向自己喜歡的人或事務;前面排了幾個美女,發傳單,你是不是更喜歡去自己感覺漂亮的美女前面拿傳單;選舉調研,大家也會偏向選舉自己感覺長的比較好看的人,儘管大家都否則選舉誰跟長相沒有關係;有一個汽車推銷員,努力做的事情只是讓顧客喜歡他,不是直接推薦車有多好;同樣差不多的兩個汽車,調研顯示旁邊有個美女車模的那輛車更受歡迎

  5,權威,在自己不熟悉的事情上,如果有個“權威”站臺說他好,你就接受了,比如知名醫療專家健康專家說,吃苦瓜對腸胃非常有好處,可以預防重大疾病(可能作用微乎其微),雖然你不知道苦瓜到底有什麼作用;但是你接受了,有機會也多吃苦瓜了;甚至有的洗手液廣告,專家說可以有效抑制細菌,你去超市買的時候,價格不太離譜的情況下,你也傾向於買那個抑制細菌的(可能作用微乎其微)

  6,稀缺,物以稀為貴;你想買一個二手車,去市場轉了轉,看到一個感覺差不多合適的,但是還想再看看,但是剛要走,又來一個看上這個車的人,也想買,這個時候商家問你要不要,因為你先來的,不要的話,就賣給別人了,說不定又來了第三個買家,反正這個車就一輛,賣了就沒有這麼合適的了,你就開始著急了,要不還是買了吧。但是可能後面來的商家可能是託。

《影響力》讀書筆記2

  經周圍的朋友強烈推薦《影響力》一書,最近擠時間閱讀了此書,作為略知心理學知識的我,讀後感慨萬千,受益匪淺!下面是本書的書摘,供大家參閱!本書作者羅伯特-西奧迪尼(RobertB.Cialdini)先生是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的教授,作為一名實驗社會心理學家,他在順從心理學領域勤耕不輟三十餘年。

  招式一:互惠原理

  中國有句俗話:吃了人家的嘴軟,拿了人家的手短。互惠的道理其實就是透過人際交往中的“給予-索取-再給予-再索取”的模式,用相對自己較小的付出,換取相對自己較大的彙報。在社會總體資源(關係、聲譽、時間、金錢)的交換和重組中,有計劃地實現自身交際網路的延伸和資源水平的提升。

  招式的要點是先主動給予對方一些好處,而且應該是非常自然的好處。“情感帳戶”中第一筆款應該是自己存入的,而不是預先透支。

  在商業實戰中,對方可能先提出一個比較大的、極有可能會被拒絕的請求,然後,當這個請求被拒絕後,他可能會再提出一個小一些的、他真正感興趣的請求,因為他覺得,第一個請求被拒絕後,你會有負疚感,做為互惠,你可能就會答應他的第二個請求。呵呵,這時就要小心了。同理可得,產品的“免費試用”也是為了透過消費者的負疚感而漁利;推銷員對客戶慷慨的讚美也是希望觸發不等價的交換。

  招式二:承諾和一致原理

  信守承諾和保持一致往往被認為是優良的個人品質,但很遺憾,也常常被“別有用心”的商家利用。當一個承諾具有主動性、公開性且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做到時,人們更願意努力維護先前建立的自我形象,也就改變了自己未來的行為。

  招式的要點是見微知著、循序漸進,繼而釜底抽薪!汽車銷售員往往先向客戶報一個總體的低價,在你表示出購買意願後,他會發現自己犯了一個“錯誤”:忘了把一個主要部件的錢算進去。由於部件的價格相對汽車來說微不足道,你會慨然應允,但就在你計劃將車開走的一霎那,他又發現……這就是書中所舉的例子,不乏真實性。

  這也告訴我們,在商業實戰中,應該促使消費者透過各種方式表達自己對公司的傾向性,哪怕這種傾向性是微不足道的。因為一旦建立這種傾向,消費者就會在這個方向上憑藉慣性越走越遠,最終達到商家的目的。在公司內部管理上,應該讓自己的員工儘可能地將工作計劃和目標寫下來,最好能掛在顯眼的位置上。

  招式三:社會認同原理

  我們處在一個資訊爆炸的社會里,每天接觸太多的資訊,需要做很多的決策,很多時候無法對整個局勢進行周密的分析,因而越來越多地把注意力集中到通常比較可靠的單一特徵上,如社會大眾對這個事物的判斷來進行決策,但這種思維的惰性也就成就了形形色色的Sales。

  招式的要點是要有不確定性和相似性。不確定性是指對自己該怎麼做不是很有把握,需要依靠他人的行為來決定自己應該怎麼做;似性是指我們往往會仿效那些與我們類似的人,而不是與我們不同的人。

  在商業實戰中,國內很多大眾消費品,如移動公司,就採用了這一招式。為何總是有一家人的畫面在電視上出現呢?既因為它代表了多數人社會性的認同,也因為在那樣的畫面中,我們每個人都能找到一個自己的影子。

  招式四:喜好原理

  人以類聚,物以群分。人總是喜歡和自己相似的人或熟悉的事物。

  招式的要點是刻意建立好感時應該在時間上遠離現實的利用(如在讚美別人之後,緊接著提出一個要求),而不必擔心遠離真相(如明顯誇大某人相貌中的優點),當然,適度的策劃和針對不同人採用不同的方式也是需要的。此外,人和人的接觸並不能必然帶來喜好,有時甚至是產生更多的衝突,只有接觸併合作,最好是為著同一個目標的合作,才能真正建立喜好。

  招式五:權威原理

  人們思維的惰性往往也表現為決策時,對權威意見的無條件順從,在中國,這種情況尤為明顯。書中提到的電擊實驗非常引人思考,一群本性並非邪惡的人因為對權威的過度倚賴,做出了令人匪夷所思的冷酷行為。教授更是進一步指出,“即使是具有獨立思考能力的成年人也會為了服從權威的命令而做出一些完全喪失理智的事情來”。甚至有時僅僅是因為一個人具有某項權威的象徵,如穿了權威的衣服,有張尺寸略大一些的名片,我們就會對其畢恭畢敬。

  招式要點是裝扮成權威時,最好能在開始階段說一些明顯違背自己利益的話,如公司產品中無足輕重的缺點,以充分建立權威客觀公正的形象,繼而再對產品優點大書特書。“歐萊雅,稍微有點貴,但完全值得!”

  在商業實戰中,對於一些需要擁有相當的專業知識才能做出購買決策的產品,廣告宣傳就要請用權威人士,哪怕這位仁兄只是在電視劇中扮演過“專家”!

  招式六:短缺原理

  俗話說:物以稀為貴。從社會心理學的角度,人們對失去某樣東西或商品的短缺有種與生俱來的恐懼,往往願意不加思索地用金錢去消除這種恐懼。人們的滿足感不是來自於對短缺商品的(使用)體驗,而是來自於對它名義上的佔有。

《影響力》讀書筆記3

  《影響力》這本書解釋了影響人們日常決策的一些心理學方法,分析人們無意識順從別人的心理學原因,讀罷收穫頗多。對於我們來說,合理運用書中給出的一些技巧,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解決一些事情,此外,明白了生活中讓我們無意識順從的手法的運作機理,亦可幫助我們抵制住這些誘惑和陷阱。應該說,這本書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它沒有抽象高深的理論,而更多的是生活中常見的案例,讀完對我們的生活會有很大幫助。

  這本書列出了六種影響力的武器,分別為互惠、承諾和一致、社會認同、喜好、權威以及稀缺,這六個武器巧妙利用人們心理深處的漏洞。人類在上萬年的進化當中,形成了一種“自動反應機制”,這類似於動物的本能反應,只不過人類這種反應機制是在總結生活經驗的基礎上形成的,這種機制可以幫助人們快速地處理問題,但是缺點之一是人們看到某種“觸發事件”往往會不假思索地作出決定,原因是我們覺得這麼做往往是正確的,舉幾個例子來說,別人給我們施與恩惠(不管多麼微不足道),我們會覺得有必要給予報答,有時候報答的程度遠遠超過別人施與的程度,我們覺得“知恩圖報”理所當然,一方面因為我們接受的教育告訴我們知恩圖報是美德,另一方面,我們的“自動反應機制”會讓我們不假思索地認為應當報答,推銷員利用我們這種反應機制可以很巧妙地讓我們接受他們的購買建議,比如超市會讓我們免費試用一段時間,或者先給我們一些小禮品,我們一旦接受了這些恩惠,往往會購買他們的商品,這就是本書中所說的互惠原理。另一個例子是關於稀缺原理,它表明人們對於變得稀缺的東西往往會高估其價值,這一原理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是非常常見的。比如超市裡經常掛著清倉大處理,限時搶購等標牌,它是想告訴我們東西在變得越來越少,我們下意識的認為這些東西變得更有價值,因此一個常見的現象就是超市生意異常火爆。這兩個例子都說明我們生活中的很多行為都受到以上六種影響力武器的影響,讀完這本書,我們會清楚的知道自己無意識犯的錯誤並學會怎樣抵制這些誘惑。一言以蔽之,學會獨立思考而不是隨波逐流,多用自己的理性來判斷周圍的事情,而不是過於依賴別人的行動,這就是這本書教給我們的。

《影響力》讀書筆記4

  《影響力》裡介紹的第二個原理是:承諾和一致,意思是我們都有一種要做到(而且顯得)與過去的行為相一致的願望。一旦我們做出了一個決定,或選擇了一種立場,就會有發自內心以及來自外部的壓力來迫使我們與此保持一致。在這種壓力下,我們總是希望以實際行動來證明我們以前的決定是正確的。

  這主要是因為我們這個世界崇尚前後一致,而認為做不到前後一致的人是混亂的、不道德的、智力缺乏的、不能堅持的......

  在“承諾和一致”的影響下,我們甚至會做出一些明顯違背自己利益的事情來:在一場偷盜實驗中,研究者的同事在海灘上隨機找路人作為實驗物件,把海灘浴巾鋪在實驗物件旁邊,並在浴巾上躺下,還隨身攜帶著收音機。隨後自己朝海灘走去並把收音機留在原地。幾分鐘後,扮成小偷的研究者走過來假裝要偷走收音機,而20個實驗物件中會站出來阻止小偷的只有4個人。可是如果研究者在動身前往海灘前對實驗物件說一句:注意一下我的東西,則會挺身而出阻止小偷的實驗物件從4人增加到了19人。

  承諾和一致原理的慣常使用方法是,先讓對方做出一個與你想達到的目標相吻合的,但是遠比你的目標更微小、更容易達到的承諾,並且這個承諾最好是公開的、書面的。這就給對方貼上了一個標籤,或者俗稱戴上了一個高帽子,而後再提出自己真的的要求,這時對方為了維護自己之前樹立的形象,就會答應你的要求。

  比如為了讓市民參加公益活動,在招募期前一週先做個單純的“市場調查”,只是市民如果有時間,你會不會參加公益活動。因為這只是一個假設的問題,不需要付諸行動,一般人都會為了樹立一個良好的形象回答:我願意。此時,他其實已經做了一個承諾。而如果你再誇他一句:你真是一個有社會責任感的公民,效果會更好。而後在一個星期後,是真正的招募時間,再向他提出具體的公益活動要求,他為了維護自己原先樹立的形象,往往過答應你的要求。

  當然,這裡還有一個更簡單直接的應用:你想要一個人怎麼表現,你就怎麼誇他。這同樣能起到一定的“承諾-一致”效用。

《影響力》讀書筆記5

  回顧【影響力】這本書,作者把“影響力”描述為對生活和工作上的一把利器,使其可以勇敢,從容的面對生活和工作上的種種挑戰。我總結出“影響力”的以下幾點特徵:

  1、互惠互利

  2、承諾和一致

  3、社會認同

  4、喜好

  5、權威

  6、稀缺

  以上的6把利器,都在各自充分的解釋了什麼是“影響力”,當我們在決策時頻繁,機械地使用互惠,承諾和一致,社會認同,喜好,權威以及稀缺的原理時,每個原理本身都能夠極為可靠的提示我們,什麼時候說“是”比說“不”更加有力。更多時候,學會對生活,對工作說“yes”是一個好的開始。

  我對其中的“互惠互利”和“承諾和一致”在工作上有深刻的體會,在讀完本書後,我曉得了,一些VIP客戶的產生,不是偶然,是我無意識中運用了這兩種“影響力”武器,跟這些客戶達成的一種合作默契。

  首先。“互惠互利”原則,在最初和客戶拜訪時。都是低效率和不理想的,但在經過一次,兩次,三次的小禮品拜訪後(俗稱禮多人不怪)。客戶在無形中,漸漸接受了我,也願意和我聊天,主動了解我的生活和銷售的產品情況,並在近期嘗試著使用我的產品。

  這是一個好的開端,接著我運用了“承諾和一致”的原則,借與客戶聊天的機會,跟客戶達成優先支援我的產品的承諾,讓客戶瞭解到產品的優勢,迫使我們的言行與其原則保持一致,在這樣的壓力下,我隔三差五的間隔拜訪,讓客戶意識到自己所承諾的立場,以此來達到一個客戶使用產品上量的目的。

  透過此書,也自身意識到,如果僅靠以上兩點原則來與客戶溝通還是不夠的。如“社會認同”原則,也是相當重要的,讓客戶能真正認可,以及客戶身邊的同事,對產品的一致認同,才能讓產品在客戶的心中,留存的更久,更長遠。

  在得到客戶認同的同時,我相信“喜好”就自然而然的來了,我覺得他們倆是共生的,到了這個時候,我的客戶名會更容易答應自己認識和喜愛的人所提出的要求或建議。

  最後,我想說我喜歡這本書,對生活和工作上的儘可能簡單的分析,讓我能透過現象看事物的本質,讓我在接下來的工作中,能很好的尋找成功的捷徑,少走彎路。也能讓自己更加從容的面對生活和工作上帶來的各種挑戰。根據“稀缺”原則,對失去某種東西的恐懼似乎比對獲得同一物品的渴望,更能激發人的行動力。我的行動力來源於“窮”,每天都在把票子不斷花出去,所以要更加努力的把票子已數倍的形式再賺回來。

  自己以前也是學習營銷方面的學生,在上學的時候就聽說過這本書啦。《影響力》這本書作為斯坦福大學的權威教材、有史以來發行量最高的書。美國相關評論曾說到:這是一本同領域無爭的、最好的書,是營銷心理學的奠基之作。公司讓我們讀這本書,也使我受益匪淺。在沒看《影響力》這本書之前,我對影響力的見解很簡單。以為就是個人魅力。我在做業務的時候也大都靠著個人魅力去做一些事情,但真正讀完這本書,我對影響力有了新的認識,自己也是在讀書中總結了六條:

  第一條:互惠原則,這也是我們平時工作中運用最多的一個原則,以前不瞭解其中為什麼這麼做,後來才明白,每次拜訪客戶帶點小禮品去拜訪的成功率要遠遠大於不帶小禮品的時候。

  第二條:承諾和一致原則,這也是作為銷售臉上必須要有的牌子,作為一名銷售必須要做到言行一致。否則不按原則去辦事情會讓自己自食其果。

  第三條:社群認同原則,對於那些心裡搖擺不定的客戶我們透過身邊人去影響他,是不是更加容易達到我們想要的目的。

  第四條:喜好原則,人們都喜歡和自己相似的人。所以我們會裝作和客戶有很多相似之處,我們會從各種角度客戶的喜好。從而達到我們的目的。

  第五條:權威原則,人們潛意識裡會服從權威,而且其程度遠超乎人們的想象。我們做好某領域的權威,在覆蓋下面縣市的時候我們能更好的利用權威宣傳我們。

  第六條:稀缺原則,這一點我們可以運用於我們的活動,我們的活動機會難得,我們可以藉助這一點進行上量。

  這本書裡好多的原則也都在日常工作中有所應用,只是沒有像作者那樣總結歸納。讀起來不是很費力,頗為享受。望公司繼續推薦好書。

《影響力》讀書筆記6

  為什麼我們總是被小販、投資理財、保險、保健醫療機構的運營商當成好捏的軟柿子?為什麼我們老是會買些根本不需要的東西?《影響力》給了我們答案。《影響力》從順從心理學角度,圍繞左右人們行為力量的互惠、承諾和一致、社會認同、喜好、權威、稀缺六大原則,分析它們如何在購買、捐贈、讓步、選舉或贊成等請求之中,發揮巨大的力量。

  互惠:

  互惠原則最簡單的解釋就是給予、索取、再索取。人類祖先在互惠和有債必償的信譽網裡分享食物和技巧,得以生存繁衍。因此,人類社會必須保證社會成員全都被同化,遵守並信任這一原理。正如我們每個人從小就被灌輸知恩圖報、不能忘恩負義的思想和理念,互惠原則所向披靡,甚至適用於強加的恩惠、觸發不對等交換。那我們對何拒絕互惠原則的請求者呢?倘若別人的提議我們確實贊同,就接受,倘若這一提議別有所圖,就置之不理。

  承諾和一致:

  承諾和一致原則來源於人們言行一致的願望。一旦我們作出了一個選擇,或採取了某種立場,立刻就會碰到來自內心和外部的壓力,迫使按照承諾說的那樣去做。因此我們在接受瑣碎請求時務必小心謹慎,因為一旦同意了,它就有可能影響我們的自我認知。它不光能提高我們對分量更大的類似請求的順從度,還能使我們更樂意去做一些跟先前答應的小要求毫不相關的事情。特別是每當人當眾選擇了一種立場,他便會產生維持它的動機,因為這樣才能顯得前後一致。

  社會認同:

  社會認同原理指出,在判斷何為正確時,我們會根據別人的意見行事,尤其適用於我們對正確行為的判斷,特定情形下判斷某一行為是否正確時,我們的看法取決於其他人是怎麼做的。然而問題來了,我們對社會認同的反應方式完全是無意識的、條件反射式的,這樣一來,偏頗甚至偽造的證據也能愚弄我們。《紐約時報》皇后區的一起街道兇殺案說明了這一點,半個小時內,兇手公然對一名婦女三次襲擊,而38位公民卻漠然視之。原因就在於每個人都根據別人的反應進行判斷,既然沒人在乎,就應該沒什麼問題,旁觀者群體沒有幫忙,不是因為他們無情,而是因為他們不能確定。

  喜好:

  喜好原則很容易理解,我們大多數人更容易答應自己認識和喜歡的人所提出的要求。然而,特百惠利用朋友聚會營銷的方式告訴我們,我們完全不認識的人,可以想出上百種方法利用這條簡單的原理,讓我們順從他們的要求。

  權威

  我們每個人從小就被灌輸服從權威人物的命令,總是能給我們帶來一些實際的好處,部分是因為他們有智慧,部分則是他們能對我們獎懲。讀後感很多情況下,只要權威人士說話,其他本來應該考慮的事情就變得不相關了。這點在我們日常工作中體現的較多,如領導決定某事了,下屬一般不會去思考決定是否正確,而直接執行。

  稀缺:

  俗語“物以稀為貴”,說的就是機會越少,價值就越高,而對失去某種東西的恐懼,要比獲得同一物品的渴望,更能激發人們的行動力。渴望擁有一件眾人爭搶的東西,幾乎是出於本能的身體反應。如在拍賣會,眾人爭搶一件物品,物品往往被抬高價格。拍賣中的贏家看起來更像輸家,而輸家看起來則更像贏家。

  透過《影響力》一書的透徹分析,我們對日常生活中很多現象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如收藏、拍賣、談判、粉絲、贈品、逆反心理等等。也許以後我們還是會被互惠、承諾和一致、社會認同、喜好、權威、稀缺等左右或是影響,但至少我們能更客觀冷靜的進行分析,從而做出更正確的選擇。

《影響力》讀書筆記7

  這篇文字是用來描述自己看完書單上的《影響力》的感受的,一方面是為了完成自己的承諾和計劃——凡走過必留痕跡;另一方面,也是希望讀過的東西能慢慢的忘掉,內化成自己的一部分。

  在這本書中,著名的心理學家羅伯特。西奧迪尼博士為我們解釋了為什麼有些人極具說服力,而我們總是容易上當受騙。隱藏在衝動地順從他人行為背後的6大心理秘笈,正是這一切的根源。那些勸說高手們,總是熟練地運用它們,讓我們就範。

  在這本書中,羅伯特。西奧迪尼博士為我們一一拆解他們的招術,學會保護自己以及讓這6大秘笈為我們所用。

  讀過此書之後,定能使你做到以下兩件事:一是當你真正的意圖是要說“不”時,你不會再說“是”,二是可以令你自己變得比以前更具影響力。

  讀這本書的時候,常常有種“原來如此”、“我又被套路了”的感覺。很多人運用足夠的技巧成為順從大師,讓人不自主的認同他們的觀點,達到他們的意願。當然,如果可能的話,這會是極為成功的“共贏”。而要提防這些技巧,違背“大師”的意願,常常是在跟這麼久以來,整個社會的界限進行對抗。

  技巧本身無可厚非,甚至在我讀來,偶有撥雲見日的感覺。如果不把其作為技巧來理解,當成為人處世的一種方式,想來會少不少內心的抵抗。那如果把他作為和《菜根譚》一類的書來理解,想來更容易在固有的知識體系當中構建連線點。只是對於我這樣的“小白”來說,這樣尤為直白的書籍,或許更加有價值。

  不說廢話,對我從這本書裡獲得的有效知識,我想用三個詞和一句話來概括,三個詞分別是“共贏”、“冷靜”和“底線”;一句話則是:讓自己獲得舒適。

  “共贏”這詞在這本書中出現多次,很多時候,共贏不是一個目的。是的,我必須再次重申自己的觀點,沒有標準的評判是沒有意義的——正如沒有標準的制度是沒有價值的。這裡的共贏只是讓人產生“共贏”的感覺。簡單來說,順從大師們從某些角度,讓你覺得獲得了好處(這種好處可能是贏得什麼便宜,或是避免的什麼損失甚至是咬牙維護了自己的形象),然後依從他們的建議,達到對方的目的,實現“共贏”。那麼你說,如果你看到這裡,你會怎麼想,是的,這只是你自己覺得你獲得了好處。

  事實上,當每個人在足夠冷靜和獨立思考的前提下,很有可能,這位美麗的女士,你櫃子裡買來卻從未穿過的衣服要少上一大半還多。那麼,應對這種“共贏”的最好的方式,自然是“冷靜”。

  “冷靜”,有時候戲稱,深夜十點之後,人類開始有了靈魂。我相信,很多人在這個時候,開始思考白天怎麼都不可能花心思去思考的問題,比如人生的終極意義,比如明天和意外哪個先到來等等……雖然更多的情況是,在沒有思索出任何意義的迷糊中,明天就意外的到來了。所以,可能,對於更多的人來說,更迫切的是認識“現在”。但這並不是代表“冷靜”就沒有價值。很多人在選擇之後,為了證明我沒錯,我不會錯。不斷的投入更多的時間、精力和情感,試圖讓事情向著自己理想的方向前進,甚至不斷的說服自己,我是對的,世界不一樣了。那麼,你只需要在“冷靜”的時候想一想,如果當初我知道現在的情況,我會不會做同樣的選擇,如果答案是“不,我絕不會明知道是個坑我還往裡跳”,那麼,現在趕緊出坑吧,這是止損。如果不需要自己說服自己,答案還是堅定的“是”。那麼不妨多付出點什麼,這叫投資。

  可是,我們知道,不是時時刻刻我們都能冷靜。甚至有些人一年也冷靜不了幾次去反思自己。是不是這些人就註定被大師們“牽著鼻子走”呢?

  如果我說是呢?比如你明明很不願意答應朋友的請求,比如你明明不需要別人推銷給你的按摩器,比如你根本不想吃超市裡導購請你品嚐的試吃甜點……

  那麼第三個詞或許有點用,“底線”。

  “底線”,某種程度上來說,這個詞也是非常主觀的。而一旦說到這個詞,就會讓我不由得再次想當《金瓶梅》裡的潘金蓮。從某種意義上說,她反而是全書中最真實最有底線的人,尤其是在愛情上。只是她的底線,更多的也許是出於無力改變事實的“我和我最後的倔強”。而在本文中,如果你向這位女性學習,或許會有不一樣的收穫。你必須設定你的底線,你必須瞭解你的底線,你也必須在別人觸及它時還擊——或是保護自己的底線。人性的可悲在於他有極強極強的可塑性,而且,在從惡方面不需要人教導。因為我們社會道德中,惡是獲得利益和部分需求滿足的最簡單的方式。所以,在你認為自己該說不的時候,堅決說不。不然,你可能會失去說不的機會。

  讓保護自己的底線成為潛意識中的東西,這樣會輕鬆許多。

  前幾日看別人的公眾號,看到一段很勵志的故事,說誰來著我忘了,大致的意思就是撇開細枝末節,做你認為最重要的事,然後儘量避免接觸你認為“也挺重要”的事。也就是說,如果你接觸到了“也挺重要的”,就會影響到“最重要的”。是的,精力有限,想做的事情,要麼全心去做,要麼不去做。對於我來說,某種東西,如果它“不得不去做”,那麼,給自己一個程度。比如說書法,天可憐見,我是真的對其無愛,但是字卻實在太醜,覺得會影響到別人對我的印象,那麼自然而然,讓字“工整、整潔、乾淨”就是我練字的目的。是不是挺簡單的呢?

  看完這本書呢,好像學到了挺多,可是又好像什麼都沒學到。所以,最後的那句話,就是讓自己獲得舒適。

  人和人的交往,說到底是有目的和需求的。或許是出於利益,或許是出於情感,甚至或許是出於百無聊賴和生理需求……人的意識可能會一再的說服自己去接受“我不太樂意”的事物,但是身體可能更誠實。就像張愛玲的名句,也只是告訴你,身體更誠實。當我們“不得不”答應什麼或是捨棄什麼的時候,你的腸胃會告訴你,不,我不樂意。或者是,你的雙腳會想“逃跑”。親愛的們,這時候,你真的是非常不樂意了,你身體的所有細胞都在叫囂,好可怕,他在套路我。那麼,就逃吧,不要怕。偶爾的成為“弱者”或者“不那麼好的人”,很有必要,因為他會讓你在其他的,你樂意的“好”上更加熱情。畢竟,你我一樣,都是普通人啊。

  《聖經》上有一句話,我常常對自己誦讀,“凡事都可做,只是不都有益。”這是上帝之子對於信他的人的應許:因為有了他的救贖,信者做什麼就都可以,只是,不一定是好的。如果作為人生哲學,那麼,請告訴自己,在道德的範圍裡,甚至是在法律的框架內,我做什麼都是被允許的。只是,對我,不一定有益。判斷有益的標準,請你們自己制定,比如讓你的“最重要的”事更容易完成、讓你“最在意的人”更加快樂。至少,我說的是至少,也請別忘了讓自己“獲得舒適”。

  最後的話,很多人不知道怎麼做,對未來很迷茫。也許更重要的原因是,他們對現在缺乏認知,對自己缺少接納,對理想缺少熱愛——低估了自己,高估了“束縛”。然後告訴自己,我也很無奈啊……你真的竭力之後再說“無奈”好麼,或許,你力竭之後,反而不會覺得“無奈”呢?

《影響力》讀書筆記8

  讀者本書的收穫:認清自己的需求,透過自己的思考和分析,辨明真正值得自己爭取的東西,善用自己的良知和責任感,避免不自覺地被一個預謀用施恩的手段來讓你達到順從目的的人利用,做出違背自己原則的事。適當地利用影響力的武器去影響別人,在人際交往中能熟練利用其中的技巧為自己服務,以激發人的無限潛能。

  書中講了六個影響別人的武器:互惠、承諾和一致、社會認同、喜好、權威和短缺。每種武器都指向了我們非理性的弱點,而且這種弱點通常不被我們察覺的。

  1、互惠原理。“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與人共苦才能同甘,也許付出了不一定有回報,但不付出就一定沒回報。一般說來,社會對那些只知索取不知償還的人有一種普遍的厭惡感,人們往往都會極力避免這份沉重的心理負擔,這就導致這樣一種情況,有時不公平的交換我們也是願意接受的。在互惠原理的影響下,人們很輕易地就會答應一個在沒有負債心理時一定會拒絕的請求。相互退讓和妥協就是利用互惠原理來使他人答應自己的請求的一種方式。

  2、承諾與一致原理。表裡如一,言行一致是一種良好的美德,如果是朝秦暮楚,經常失信於人,將很難在社會立足。一個人一旦做出了決定,或選擇了某種立場和觀點,就會面對來自內心和外部的壓力,迫使我們找到各種理由,使做出的言行與它保持一致。

  3、社會認同原理。很多時候人們的判斷不是依照理性思考所作出的,而是從社會大眾的普遍選擇出發,做一個可能不太合理,卻滿足了自身追求社會認同感的選擇。在生活中,人們進行是非判斷的標準之一就是看別人是怎麼做,參照別人的行為來決定我們要採取的行為。一般來說,當缺乏信心時或當形勢不很明朗時,當不確定性佔上風時,人們最有可能參照別人的行為。

  4、喜好原理。理性上,個人喜好因素與人的判斷決策並無關係,可是人是有感情的,感情會不可避免地使人的判斷產生偏移。如果一個陌生人自稱認識自己的朋友或和自己有類似的經歷和愛好,就會因有很多共同話題而和他迅速熟悉起來,從而使他輕易達到自己的目的。

  5、權威原理。有些報道,為了讓公眾接受其表達的觀點或立場,往往會引用“專家觀點”,強調錶達觀點的人的頭銜,這是因為,即使是具有獨立思考能力的成年人,也會下意識地接受“權威”的觀點,為了服從權威而做出違背自己意志的事情。

  6、短缺原理。物以稀為貴。當某種東西變得短缺,必須透過競爭才有可能得到時,人們想得到它的願望會更強烈。在資訊爆炸的時代,抉擇的成本日益高昂,我們習慣於藉助外力,卻失去了自己的判斷。這個世界有太多未知的事物,我們信任權威,信任朋友,相信大眾的選擇,相信物稀則貴,借鑑他人或以往的經驗,能為自己帶來很大的方便。但正是這種依賴別人做決策的思維習慣和心態,使人們在很多時刻不自覺地捲入了別人設計的影響力漩渦,所以最重要的是我們應該思考著生活。

《影響力》讀書筆記9

  最近心裡比較毛躁,無意翻到了之前在某社交平臺寫的關於《影響力》這本書的讀書筆記。當時拜讀時的是電子書,羅伯特·B 西奧迪尼的《影響力》,還感興趣地去關於influence的網站上測試了influence 的 IQ,因為是讀過這本書才去測試的,所以只錯了一道題(要是是中文題目的話也許不會出錯,那段時間看英文也沒有靜得下心)。個人感覺這本書值得一讀,下邊是我在讀書的過程中做的一些筆記。

  六則原理“讓人們說是”:

  互惠、承諾和一致、社會認同、喜好、權威以及短缺

  1、影響力的武器

  當我們請別人幫忙時,如果能夠講出一個理由,那我們得到別人幫助的可能性就更大。如:

  請求+原因(因為...)

  認知對比:先將比較貴重的商品展示給顧客可以賺到更多的錢(顧客會認為另一件更便宜)

  2、互惠

  互惠原理認為,我們應儘量以相同的方式報答他人為我們做的一切。

  “拒絕-退讓”策略(讓步-對比相結合)。

  請求:先提出一個比較大、極有可能被拒絕的請求,然後被拒絕後再提出一個小一些或者你真正感興趣的請求。(先大後小請求順序)

  3、承諾和一致

  如果我讓你作出承諾(即選擇某種立場),我就為你下一步機械地、無意識的保持一致的行為準備了舞臺。一旦選擇了某種立場,固執地堅持這個立場是一種自然的趨勢。

  每一種承諾策略都會先誘使我們採取某一種行為或者發表某種宣告,然後再利用我們要與過去的言行保持一致的壓力迫使我們就範。

  △作為一種獲得承諾的手段,書面宣告有著巨大的優勢,因為這是一種物質證據,而且可以出示給其他人看。

  一旦人們主動作出一個承諾,自我形象就會受到一致性原理的雙重壓力。一種是來自內心的壓力,它迫使我們的所作所為要與我們的形象保持一致;另一方面是來自外界無形的壓力,它要求我們要按照他人的看法來調整自己的形象。

  4、社會認同

  我們進行是非判斷的標準之一就是看別人是怎麼想的,尤其是當我們要決定什麼是正確的行為的時候。(如果我們看到別人在某種場合做某件事情,我們就會斷定這樣做是有道理的)。

  △社會認同原理髮揮作用的條件

  (1)不確定性:當人們對自己不是很有把握時,他們依靠其他人的行為來決定自己應該怎麼做的可能性更大。

  (2)相似性:當我們看到別人的行為恰好與我們自己的行為一模一樣時,社會認同原理就能發揮更大的威力。

  5、喜好

  光環效應:一個人的某一正面特徵會主導人們對這個人的整體看法。

  (1)外表的吸引力:外表有吸引力的人在需要幫助時更容易獲得幫助,而且在改變人們的意見時更有說服力。

  (2)相似性:我們喜歡那些與我們相似的人,如穿著、興趣和背景等

  (3)一般來說,我們會相信別人的讚美並喜歡那些說好話的人,即使明知道那是奉承並且與事實不符。

  △中國式迎合:對方說結論,補充支援結論的現象;對方說現象,可以補充類似的現象以創造相似性。

  (4)接觸和合作:一般來說,我們總是比較喜歡自己熟悉的東西。

  我們過去看到某種東西的次數會影響我們對它的態度(在給客戶發郵件時,最關鍵的是把握對方使用的`語言習慣、用詞習慣以及平時都看什麼詞彙,才能確保對方容易接受)。

  透過接觸產生的熟悉感通常會引起人們更多的好感,在建立起好感的過程中,合作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5、關聯

  不管是在好事還是壞事中無緣無故站了邊,都會影響到我們在旁人心目中的形象(如請明星做廣告)。參考名人與商品的聯絡。

  “當所有其他因素都一樣時,你會為同性別、同文化、來自同一個地方的人加油鼓勵。而你想要證明的是,你比其他人更優秀。你為之加油的那個人就是你的代表,當他勝利的時候,你也勝利了”。

  透過彰顯正面的聯絡、掩蓋負面的聯絡,我們試圖讓旁觀者對我們有更高的評價,並對我們產生更多的好感。

  △如何保護自己

  我們不應該把注意力直接放在那些令我們對讓人順從的行家們產生過多好感的事情上,而是要把注意力放在自己是否已經對他產生了過多好感這一事實上。如果我們發現自己對這種人的喜愛程度已經超乎尋常,那這時我們就要採取行動保護自己。

  當我們作出任何一個順從他人的決定時,都應該把我對請求者的感情與他提出的要求分開。

  6、權威

  即使是具有獨立思考能力的成年人也會為了服從權威的命令而做出一些完全喪失理智的事情來。

  不需要權威的實質,只要帶點權威的象徵,就足以讓我們停止思考,進入唯唯諾諾的順從狀態。

  (1)頭銜權威的象徵

  一種權威的象徵對人們行為的影響與權威本身一樣有效。

  (2)衣著

  制服。

  (3)外部標誌

  珠寶、汽車等。

  △如何保護自己

  (1)這個權威是不是一個真正的專家?

  (2)對這個權威要相信到什麼程度?

  7、短缺

  愛一樣東西的方法就是意識到你可能會失去它。

  即使是時隔1年,回頭看到這讀書筆記,依然振聾發聵,對我而言,好記性真不如爛筆頭,讀一本書,要是沒有做任何筆記,時間久了,就成了過眼雲煙。畢業後就很少讀書,非工具書。這些年關於攝影的書籍買了不少,然而像《影響力》這類好書,讀得確實是少了些。

《影響力》讀書筆記10

  同事上個月借了一本書,但是因為書的內容太乏味而放棄,我順手借來翻閱,發現這是一本關於心理和社會學的書,講的都是一些生活中的簡單而沒有被看透的事例,一直對心理學和社會學感興趣,這本書用一種簡單平實的語言和生動又有說明力的故事或者實驗向我們證明了這些被我們所忽略的或者壓根兒沒意識到的原理在生活中有著多麼巨大的影響力。

  順從原理,機械反應與固定思維模式:當我們請別人幫忙時,如果能夠講出一個理由,那我們得到別人幫助的可能性就更大。

  對比原理,經常看嘔吐劇的人總是覺得生活中的人長得都難看。當你買下一大件昂貴的東西時,總覺得原本比較貴的配件顯得不那麼貴了,有時候衝動消費就是這樣產生的。

  互惠,給別人一點好處,別人也會幫你。社會中的人大多在仁義道德、正人君子的束縛中會不知不覺的做些自己原本不想做的事。互惠是一把雙刃劍,被好心的人用了是福祉,被心黑的人利用則會讓很多人成為冤大頭。我向來屬於被人騙了還不覺察的那種人,只有用吃虧是福這種阿q精神來平衡自己了。這個原理可以很好的運用於買東西跟人砍價的情況,尤其是金五星那種漫天亂要價的地方。先使勁兒砍,再適當讓步,買東西的人一定算不過賣東西的,但至少不會損失太多。

  承諾和一致原理,一旦我們做出了某個決定,或選擇了某種立場,就會面對來自個人和外部的壓力迫使我們的言行與它保持一致。和社會認同原理一樣,我們常常會由此做一些違背自己意願的事情。這個原理讓我最為之一驚,回想過去和現在的一些選擇,我明白了命運的推手其實是自己不理性的大腦和有限的閱歷和知識。高中老師曾說應該改命運為運命,但多少人又有如此的能力和資源呢?一旦我們在內心不堅定的情況下選擇了某種東西,就會形成一套自我的支援系統,每個人都免不了有社會稱許性,於是總是執著的要自己相信,我的選擇是對的,哪怕我自己也不確定。真正可怕的可能不是外部的壓力,而是來自自我內心的支援系統,自己欺騙自己的人是最無可救藥的。看完這一章之後,我開始懷疑自己的很多選擇和想法了,不知道這是一種收穫還是一種干擾,總之,認清內心的想法是最重要的。

  關於書中闡述避免受社會認同影響的兩種方法:環顧左右之後,別急著往前衝,向前看;抬頭跑。這讓我想起了劉總說過的一句話:在埋頭苦幹的同時,別忘了抬頭看看方向是否是正確的,既要仰望星空,也要腳踏實地。我相信很多時候,從眾是人們所避免不了的情況,但偶爾,在決定自己命運的選擇面前,一定要找到一條適合自己的路。相信自己!

《影響力》讀書筆記11

  前言:該書為著名社會心理學家西奧迪尼所著,是一本通俗的社會心理學讀物。本書語言較少用專業性術語,讀起來不會覺得枯燥乏味且從實際案例出發,深度剖析影響力的邏輯。

  正文:書中介紹了六種影響力的武器,分別是互惠、承諾與一致、社會認同、喜好、權威、稀缺、其實,這些都是利用了人性的弱點。

  1

  互惠

  互惠原理認為,我們應該儘量以類似的方式報答他人為我們所作的一切。簡單地說,就是對他人的某種行為,我們要以一種類似的行為去加以回報。互惠源於我們內心的負債感和感恩圖報的心理。當別人給我們一些小恩小惠,就能提高我們照其要求做的機率。

  2

  承諾與一致

  承諾與一致深深地紮根在我們心裡,無聲無息地影響我們的行動。人人都有一種言行一致的願望。一旦我們做出了一個選擇或採取了某種立場,就會碰到來自內心和外部的壓力,迫使我們按承諾說的那樣去做。在這樣的壓力之下,我們會想方設法地以行動證明之前的決定是正確的。

  為什麼人的一致性動機如此強大?其實,依照人們普遍的感覺,言行不一是一種不可取的人格特徵。信仰、言語和行為前後不一的人會被看成表裡不一,易遭人詬病。另一方面,言行高度一致大多跟個性堅強、智力出眾掛鉤,它是穩定性和誠實感的核心。

  3

  社會認同

  社會認同原理指出,我們進行是非判斷的標準之一取決於他人是怎麼做的,尤其是我們要決定什麼是正確的時候。而產生這種心理的原因是:當我們自己不確定、情況不明或含糊不清意外性太大的時候,我們才有可能覺得別人的行為是正確的。

  提個技巧:當我們需要緊急救助的時候,最佳的策略是減少不確定性,讓周圍的人注意到你的狀況,搞清楚自己的責任。儘可能精確地說明你需要什麼樣的幫助,而不要讓旁觀者自己判斷,因為尤其是在人群裡,社會認同原理有可能會使他們認為你的情況並不緊急。

《影響力》讀書筆記12

  卡耐基一直是我所仰慕的國際級演講大師,如果沒有看過《影響力的本質》這本書,根本無法理解他的成功原來經歷那麼多的挫折,讀後感。常羨慕為什麼成功人士的人格魅力如此之強,原來都是在克服困境中成長起來的,決非一個幸運便能創下一個天空。貧窮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追求夢想的野心和動力。

  人生按年齡分大概可分為少年、中年、老年,卡耐基的少年雖然頑皮卻也是辛酸的,貧困生活,經歷曲折。家中因為洪水而沒了豐收不得不遷移,母親過世的打擊,失戀的痛苦,貧困受到嘲笑的自卑。他是一位早熟的少年,學院的演講屢屢失敗,可是他不斷的練習,失敗灰心籠罩著他的心靈,但也正是頑強不息的奮鬥精神終於能夠在學院的比賽中屢屢獲勝。

  我自覺拿自己已走過的短短人生路與卡耐基的同一時期作比較。我們的童年是快樂的,無憂無慮的生活,到了少年擁有良好的教育環境,可惜卻不好學,父母的庇廕而無大磕大碰的走到了大學時代。看吧,卡耐基此時都在做什麼了,一顆不甘平庸的心,一顆高貴的心,一種實實在在的行動和決心,他比我們成熟多了。卡耐基的童年既有歡樂,也有憂鬱,正如我們每個人的童年一樣。所以,卡耐基後來的成名並不是因為他的童年比我們優越,而是卡耐基頑強地從童年的憂鬱中走向未來,走向成功。

  常想我們也要創業,要有好的環境要有足夠多的資金,要有良好的機遇,讀後感《讀後感》。這很完美的景遇想必不會出現。什麼叫做白手起家?靠的是運作能力,市場靠的是創造,資金資本幾乎沒有。卡耐基主動開辦演講培訓班是種對事業的熱愛,並沒有純碎為來賺錢更希望能夠幫助更多人能夠透過演講培訓後擁有更好的發展優勢。演講培訓不斷擴充套件後遭到諸多非難,人們的批評和懷疑沒有阻止卡耐基前進的步伐,影響力的不斷擴大甚至引起了總統的關注。《影響力的本質》在美國經濟蕭條時期竟然還能銷量超過一千萬本,幫助了許多失業灰心的人們找回往日的激情,勇敢奮進的精神大概就是這時候開始成為美國的文化。《人性的弱點》、《人性的優點》至今還被人奉為關於人際關係的經典。卡耐基的眼光描向了國際,希望更多人能夠獲得成功。因為他理想的偉大才在就了卡耐基的偉大。

  不管你是個怎樣偉大的人,你真正的生活都離不開朋友的支援,成功的背後是許多的辛痠痛楚的總結。卡耐基有三個摯友幫助他支援他令他的事業達到了頂峰,他的命運和林肯極為相似,所以他寫了一本關於林肯一生的書籍。林肯是他的榜樣,那我們的榜樣又是什麼?也許我們在確立了理想的同時也該以哪位偉人為榜樣,而傑克偉爾奇是我最為崇拜的商界奇人。沒有朋友的人是最孤獨的,我視朋友為手足,沒有朋友的日子難以想象。在你困難的時候,沒有人願意幫你;在你苦悶的時候,沒有人聽你傾訴;在你迷茫的時候,沒有人為你指點謎津。真正的朋友是永遠的。

  卡耐基先生遇到最大的挫折是什麼?我想是戀愛和婚姻。他曾幾度失戀,幾度傷心欲絕。第一次婚姻,幾乎摧毀了卡耐基。女人嘮叨抱怨的缺點令他一度失去勇氣。原來男人真正想從女人那裡得到的是鼓勵。終於離婚,後來有了第二次婚姻,這次卻無比幸福,直到卡耐基去世。這段時間,卡耐基從自己的失敗教訓中總結出婚姻融洽的原則,由於夫人的鼓勵和支援,卡耐基的事業再次攀上高峰,奠定了國際級演講大師,人際關係大師的地位。

  人世滄桑,我們所需要的是氣魄和膽識,勇氣和信心去戰勝一切困難。

《影響力》讀書筆記13

  在談感想之前,我想先分享一下剛工作半年的神奇經歷。承蒙學校及領導的厚愛,我在一踏上工作崗位就接到了一年級一班班主任的工作。雖然這項任務只有短短的三個月,卻極大地鍛鍊了我的能力,也讓我和孩子們結下了深厚的情誼。我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每次出現在他們面前時,都是明星般地待遇。孩子們裡三層外三層地把我團團圍住,讓我動彈不得。另一方面,經過了一個學期的磨合,我和所教資訊學科四五年級的孩子們也成功地打成一片,亦師亦友,贏得了他們的喜愛。

  在閱讀《影響力》之前,我沒有用心去思考過這些現象背後的原因,只是單純依著自己的性子,亦或是憑藉對孩子們好的一顆本心出發。而現在的我明白了,這是自己在影響力的基本原則上堅持並做下來的成果。

  對於教育而言,最重要的是承諾和一致。法國著名思想家、教育家盧梭曾經說過,做老師的只要有一次向學生撒謊漏了底,就可能使他的全部教育成果從此為之毀滅。孩子們來到學校第一次見到老師,第一個選擇是信任自己的老師。

  在這一個方面,讓我印象很深刻的是晟軒這個孩子。有一天他曾向我求助,有一個問題不知道該怎麼處理。由於當時還有其他孩子在,我覺得他的問題不那麼著急,便敷衍的說老師等會再幫你解決。多次求助無果後,他不再來找我。再次提醒我想起這件事的,是好幾天後發生在晟軒身上的事。當時,由於孩子間發生了口角,昇軒和高年級的孩子打了起來。事後我問道,“晟軒,老師平時怎麼教你的,遇到問題第一件事能不能動手。”

  晟軒自知理虧,低下頭說:“不能,第一件事是找老師。”而後,我聽到他不經意間說道:“但是上次老師也沒幫我解決,是我自己想辦法的呢!”

  聽完這句話,我當時就愣住了。可能是不經意的隨口一句承諾,卻是孩子的整個世界。之後我一方面批評了他隨意動手打人的行為,另一方面肯定了他懂得自己解決力所能及問題的行為,對自己言而無信的行為進行了自我批評。說到就要做到,言必信行必果,以理服人並以情感人,這些都是我和孩子們相處中收穫的最寶貴的財富。

  另一個我想提到的是,社會認同這個因素。對於孩子們而已,老師和同伴對自己的看法尤為重要。一名優秀的教師,想要營造良好的班級氛圍,就要學會從多方面發現孩子的優點,並善於運用榜樣的模範作用。不僅僅是教師,更重要的是孩子們之間互相的影響力。還記得在我接過班級一個月後。不少老師反映我們班的孩子在有和沒有老師在教室的表現截然不同。我為此百思不得其解,救助經驗豐富的黃主任之後,她給我的回答是——班級缺少能站出來的領頭人,沒有學生榜樣。

  我不禁回頭反思這一個月以來,我處處親力親為,反而讓他們過於依賴老師,失去了鍛鍊自己能力的機會。透過對孩子們性格的初步瞭解,我把全部55個孩子分成11個小組,每個組有一個特別的名字。透過自評、組評、師評、家評等多種維度的相互認可,組與組間、孩子與孩子間形成了良性競爭,班內風氣也越變越好。

  我很慶幸自己能在工作伊始就遇見《影響力》,對自己的過去進行反思總結。我也非常感謝這次機會,能讓我和同行們、學弟學妹們一起分享自己“新師”乍到的兩個小感悟。最後,我以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名言作結——沒有自我教育就沒有真正的教育。這樣一個信念在時刻提醒著我們,老師和孩子們在成長的道路上一同前行。

《影響力》讀書筆記14

  《影響力》這本書解釋了影響人們日常決策的一些心理學方法,分析人們無意識順從別人的心理學原因,讀罷收穫頗多。對於我們來說,合理運用書中給出的一些技巧,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解決一些事情。

  此外,明白了生活中讓我們無意識順從的手法的運作機理,亦可幫助我們抵制住這些誘惑和陷阱。應該說,這本書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它沒有抽象高深的理論,而更多的是生活中常見的案例,讀完對我們的生活會有很大幫助。

  這本書列出了六種影響力的武器,分別為互惠、承諾和一致、社會認同、喜好、權威以及稀缺,這六個武器巧妙利用人們心理深處的漏洞。人類在上萬年的進化當中,形成了一種“自動反應機制”,這類似於動物的本能反應,只不過人類這種反應機制是在總結生活經驗的基礎上形成的。這種機制可以幫助人們快速地處理問題,但是缺點之一是人們看到某種“觸發事件”往往會不假思索地作出決定,原因是我們覺得這麼做往往是正確的。

  舉幾個例子來說,別人給我們施與恩惠(不管多麼微不足道),我們會覺得有必要給予報答,有時候報答的程度遠遠超過別人施與的程度。我們覺得“知恩圖報”理所當然,一方面因為我們接受的教育告訴我們知恩圖報是美德,另一方面,我們的“自動反應機制”會讓我們不假思索地認為應當報答。推銷員利用我們這種反應機制可以很巧妙地讓我們接受他們的購買建議,比如超市會讓我們免費試用一段時間,或者先給我們一些小禮品,我們一旦接受了這些恩惠,往往會購買他們的商品,這就是本書中所說的互惠原理。

  另一個例子是關於稀缺原理,它表明人們對於變得稀缺的東西往往會高估其價值,這一原理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是非常常見的。比如超市裡經常掛著清倉大處理,限時搶購等標牌,它是想告訴我們東西在變得越來越少,我們下意識的認為這些東西變得更有價值,因此一個常見的現象就是超市生意異常火爆。

  這兩個例子都說明我們生活中的很多行為都受到以上六種影響力武器的影響,讀完這本書,我們會清楚的知道自己無意識犯的錯誤並學會怎樣抵制這些誘惑。一言以蔽之,學會獨立思考而不是隨波逐流,多用自己的理性來判斷周圍的事情,而不是過於依賴別人的行動,這就是這本書教給我們的。

《影響力》讀書筆記15

  今天是《影響力》讀書筆記的最後一章,寫完這本讀書筆記,如果寶寶還沒發動,那麼接下來我就繼續寫《稀缺》的讀書筆記,或者從孕婦的角度推薦一些好用的東西。

  說實話,我覺得看外國人(尤其是歐美人)寫的書,還是很有些困難的。不知道究竟是因為他們的邏輯與我們不同,還是由於譯者的種種原因。總感覺書中的觀點反反覆覆,不夠清晰。

  當然,最有可能是我的學術水平不能達到大師的級別,所以讀起來略感糾結。《影響力》是,《稀缺》也是。因此,我決定,《稀缺》的讀書筆記不按照章節來寫,自己重新梳理歸納一下思路,分成三部分左右。假如你去買衣服,並且同時看上兩件衣服。你很猶豫,不知道該買哪一件。此時,你突然從導購小姐口中得知,其中一件就只剩下你手裡這最後一件;而另外一件則還有很多存貨。此時,這兩件衣服在你心裡的地位還一樣嗎?

  我想,顯然是不一樣了。如果你最終只買一件的話,很可能會買那件只剩下一件的衣服。因為經驗告訴我們,稀有的就是好的。

【《影響力》讀書筆記】相關文章:

影響力讀書筆記03-26

《影響力》讀書筆記12-23

影響力讀書筆記範文09-15

《影響力》讀書筆記700字08-25

影響力讀書筆記2000字12-15

《影響力》讀書筆記(15篇)10-26

《影響力》讀書筆記15篇09-15

父親影響力作文09-13

書籍的影響力作文08-01

【《影響力》讀書筆記】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