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文化> 傳承中華文化演講稿

傳承中華文化演講稿

關於傳承中華文化演講稿三篇

  演講稿可以幫助發言者更好的表達。在現在社會,演講稿的使用越來越廣泛,相信寫演講稿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傳承中華文化演講稿3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傳承中華文化演講稿 篇1

  中華五千年的悠久歷史,孕育了底蘊深厚的民族文化, 而華夏源遠流長的經典詩文,是文化藝苑中經久不衰的瑰寶。它猶如春日的百花,散發著馥郁的芳香;又如夏日的繁星,閃爍著奪目的光彩。它記載了中國五千年來的悲與苦,蘊含了五千年來中國人民的喜與樂。

  經典是文化的精粹,是人類文明的積澱,“腹有詩書氣自華”,祖國優秀的文學經典,是寶貴的精神財富,我們在讀經誦典中培養德行,學會做人,它不僅豐富了我們的知識,更重要的是教會我們怎樣做人,它像雨一樣無聲地滋潤著我們的心靈,使我們自然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優秀的道德育品質,同時了增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誦讀經典就像喝上一杯好茶,需要我們入情入心,細細品嚐,才能在樂中學會享受,憂中學會思考。

  以詩詞歌賦觀人文精神,在歷史縱橫中尋千年文化。中華經典將我們帶入了一場真實的穿越。在這裡,我們可以和智者進行穿越時空的心靈對話:渾然天成的陳子昂;清朗雄健的王之渙;恬淡嫻靜的孟浩然。他們從散發著油墨清香的古詩詞,沿著字裡行間的陣陣豪情向我們走來。上下五千年,縱橫九萬里,巍巍大中華,浩浩民族風。那鏗鏘有力的吟唱,那憂心天下的胸襟,那回眸一笑間的柔情,怎能不讓我們為之折服?

  幾聲蟬鳴,幾縷殘風,嘈雜難訴心腸,一輪孤月,一雙棹槳,淅瀝雨絲之後,卻無奈對離傷,千鍾風情縱難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千里煙波,惜別之情已餘,千種風情,相期之願又賒。

  不學詩,無以言,我們需要以傳統文化塗亮人生底色,滋養心靈家園。

  為了不讓這些隔世經年的藝術就這樣在它們誕生的地方,黯然地消亡,每一箇中國人,尤其是我們這些正值青春的少年,在面對幾千年經典文化時,都應是渺小而謙遜的。這一條路,從淺嘗到深愛,從瞭解到發揚,是我們一輩子的職責。讓我們去學習,去珍愛。我們會發現生活裡靜靜的美好,看見血脈裡的東西,無比鮮亮。

傳承中華文化演講稿 篇2

  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曾子曰:“士不可弘毅,任重道遠。”中國有著上下五千年的歷史,可以說我們這泱泱大國創造了輝煌的中華文明,對人類文明作出了偉大貢獻,也是世界文明上不朽的傳奇。我們要做的是——傳承。

  《紅樓夢》《水滸傳》《三國演義》《西遊記》。這些都是中國浩如煙海的文化典籍。中國的文化在與其它各國文化相比之下,有著不同的韻味。其中包含的是我中華的思想和千年的夢想與成就,這些思想、精神中所韻含的精華滲透在民族的性格與心中具有強大的能力,至今也有著重大的影響。

  中國瑰麗的古代文學。《詩經》、楚辭、唐詩、宋詞,無一不體現出古代文學的燦爛輝煌,就拿詩經來說吧!《詩經》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收錄了西周初年到春秋中葉500年間詩歌。《詩經》每篇都可合樂歌唱,按性質和樂調不同,分為“風”“雅”“頌”三部分。可是現代的人都喜歡看些小說,還是言情小說,如此風格樸素貼近生活的《詩經》漸漸沒什麼看了,在我們的生活中就應多看一些中國古代文學的書。外國要說孔子和孔子所寫的書是他們國家為什麼能如此輕易?是因為我們對我們的古代文學不重視,沒有好好的傳承它。所以我們更應該傳承,發揚中華文化。

  正因為中華文化如此異彩紛呈,絢麗多姿,我們就要保護它,不讓被別人爭奪去。而且要多看看中華文化的典籍,多發表自己的意見這才是一個傳承人,華夏子孫,應該做的事。我們的華夏文明如此輝煌,我就應做到傳承,發揚,珍惜它。不能再不重視它了!傳承中華文化共築精神家園!為了我們明天的幸福生活。中華文化是我們幸福一個很重要的組成部份,擁有精彩的文化生活就等於擁有了未來的幸福生活!

傳承中華文化演講稿 篇3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禮。中國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演化而彙集成的一種反映民族特質和風貌的文化,它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不但歷史悠久,而且博大精深。它是中華民族幾千年文明的結晶,除了儒家文化這個核心內容外,還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態,如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等。我今天所說的便是儒家文化——禮。 儒家鼓吹的理想封建社會秩序是貴賤、尊卑、長幼、親疏有別,不同的身份有不同的行為規範,這就是禮。中國乃禮儀之邦。古往今來人們非常講究禮儀。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有一次他在孔子身邊侍坐,孔子就問他一個問題。曾子聽了,明白老師是要指點他道理,於是立刻從坐著的席子上站起來,走到席子外面,恭恭敬敬地回答道: “我哪裡能知道,還請老師教我。”在那時, “避席”是一種非常禮貌的行為,當曾子聽到老師要向他傳授時,他站起身來,走到席子外向老師請教,是為了表示他對老師的尊重。這是師生之間的禮儀。孔融讓梨的故事大家應該都聽過,四歲的孔融每次吃梨都將大的遞給哥哥將小的留給自己。對於爸爸的發問,他認真的回答:“我是弟弟,我最小,應該吃小的,大的還是留給哥哥吧。”孔融小小年紀就懂得兄弟姐妹相互禮讓、相互幫助、團結友愛的道理,使全家人都感到驚喜。從此,孔融讓梨的故事也就流傳千載,成為團結友愛的典範。這就是注重兄弟之禮、互助友愛的典型。儒家文化中有一本名著叫《禮記》。它相當透徹地宣揚了儒家的禮治主義。《禮記》有載:禮事起源於隧皇,禮名源於黃帝。從古流傳下來的禮在中國已有幾千年的歷史,但漸漸有人開始漠視。像敬重師長,關愛同學,向人問好要尊重禮貌。這些簡單而又體現禮貌的基本禮儀,在學校有多少人做的一絲不苟呢?學校是育人的地方,如果在這種地方最基本的禮儀都被人忽視,怎麼使外人尊重我們?怎麼使外人相信他們所遊玩的國家是它們夢寐以求想看到的禮儀之邦呢?

  禮是中華傳統文化,我們作為龍的傳人理應繼承並傳承下去。怎樣做相信我不用再說,希望大家能揚我中國風,壯我中國魂。能讓老外豎起大拇指:不錯,這就是中國!

【傳承中華文化演講稿】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