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語文> 二年級上語文《淺水窪裡的小魚》評課稿

二年級上語文《淺水窪裡的小魚》評課稿

二年級上語文《淺水窪裡的小魚》評課稿

  今天,再聽蘇老師上《淺水窪裡的小魚》這一課,我深有感觸。這是第四次聽蘇老師上這一課,每一次,感覺都不一樣,同樣的課文,同樣的老師,面對不同的學生,以及課堂上學生有時的意外回答,讓我感覺到沒有一模一樣的課堂。也讓我感覺到要上好一節課,不是花多少工夫就能解決的,那其中的精力是挺折磨人的。

  《淺水窪裡的小魚》是一篇能給人帶來心靈震撼的文章。成百上千條小魚被海水送上了淺水窪裡,小男孩的做法讓我們震驚,他身上所折射出的“珍愛生命”的品質令我們感動。這篇文章語言簡潔、樸實,但意蘊深遠。這增加了教師把握教材的難度,但蘇老師執教時,無論是對教材處理還是對學生能力的培養都是成功的。

  蘇老師透過播放課件,讓學生了解到魚在大海里自由自在地快樂生活。當蘇老師提出“你們覺得這群小魚在大海里生活得怎樣?”,就激發了學生們對美麗的海底世界的嚮往,對可愛小魚的喜愛。隨之,話鋒一轉,“可是有一天,海浪把它們衝到岸邊,無數小魚被擱置在淺水窪中,這些小魚快要死了。”前後對比,讓學生初步體會到小魚面臨的困境,強烈的反差激起了孩子們的同情,在接下來感受文字思想的時候,就有水到渠成的效果。

  低年級識字教學是重點,也是難點。本節課蘇教師在生字的處理上採用了隨文識字的方法。將學生帶入到具體的語言環境中去學習、理解字詞,真正做到了新課標所提出的識字教學和閱讀教學的緊密相連。聽完這節課的整體感覺是,隨文識字紮實有效,學生能夠學得很愉快、很輕鬆。例如:學習“繼續”這個詞。這兩個字都有部首“絞絲”。部首“絞絲”都與絲線有關,“續”就是指把斷了的'線接起來。蘇老師在指名學生朗讀時,別有用意地說:請你繼續讀,你接著繼續讀,你再繼續讀。當學生讀完後,蘇老師又說:孩子們,像剛剛這樣不間斷地一個同學接著一個同學連續下去的讀就是?孩子們脫口而出——繼續。蘇老師教學“叨唸”的“叨”時,先讓學生理解不停地重複說就是叨唸了。怪不得“叨”有個口字旁!你看,這個詞很有趣,把“叨唸”反過來就是“唸叨”,它的意思跟叨唸一樣。教學蒸時,蘇老師透過字理識字的方式來理解。出示古漢字及圖片幫助理解字形及字義,中間這一橫,就像蒸板,草字頭就像蓋子。一切準備好了,就差一把火讓它燒起來了。課件一放,四點底變成了一把火熊熊燃燒著。蘇老師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不僅讓學生在形象中認識,在感性中理解,而且注重了學生學習的情趣。在複習鞏固部分,蘇老師還設計了一封信,這封信既概括了課文內容,又巧妙地把生字藏在裡面。這樣的理解,這樣的積累詞語,學生學得主動,學得快樂,可謂一舉多得。

  蘇老師對“困”字的教學,可以說是課堂的一個亮點。蘇老師從偏旁入手,引導學生看看這個“困”字,它是什麼偏旁?然後蘇老師邊口述四面都被封得嚴嚴實實的,邊用方框把成百上千困起來,緊接著問被困的小魚們能出去嗎?能像以前一樣在大海中那樣自由自在地游來游去嗎?還能和小夥伴快樂地玩耍嗎?你是小魚,你有什麼感受?那請你帶著這種感受來讀讀這句話。透過對“困”的品讀,深入文字字詞句,咀嚼感悟,在學生的心中塑造了這樣的形象:成千上萬的小魚困在淺水窪裡,正遭受太陽的炙烤,水正悄無聲息地被太陽蒸乾,正悄無聲息地被沙礫吸乾。隨著時間的流逝,小魚正一步一步瀕臨死亡。在體驗和表達體驗的過程中,學生的思維、情感、語言得到了全面的發展。

  老師們,教學永遠是不完美的藝術!因此,本節課也有一些地方值得我們去探討:

  1、在《淺水窪裡的小魚》中,老師對“在乎”一詞的處裡時,讀的時間浪費太多。我們所倡導的“讀中感悟”,學生只要透過朗讀,體會到了字裡行間的意思,感悟到了人物的內心感受就可以了,如果對本來是很簡單很容易理解的句子,一味沒完沒了的讀,那就顯得南轅北轍了。

  2、可能跟蘇老師沉靜的性格有關係,她在語調上也是比較的平淡,如果能抑揚頓挫點會更親切,更符合低段學生的特點。

  老師們,其實說的容易,做的難,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該怎樣適度點撥、引導,不讓學生朗讀只能停留在個別學生的初步感悟中,對於我這樣平常的教師也像是被困在淺水窪裡的小魚一樣。每次聽課,我覺得都是一次學習,讓我這條淺水窪裡的小魚離新課程的海洋更近了一些!謝謝!

【二年級上語文《淺水窪裡的小魚》評課稿】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