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歷史> 古代歷史歷史教案

古代歷史歷史教案

古代歷史歷史教案(彙編13篇)

  作為一名教師,總歸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那麼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古代歷史歷史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古代歷史歷史教案1

  通史概要:

  古代希臘、羅馬由於其獨特的地理環境和特殊的歷史條件,創造了輝煌的古代文明,被稱為“海洋文明”。在學習本專題內容前,可以引導學生先回顧初中的相關知識,或者讓學生去收集一些自己瞭解的有關希臘羅馬的神話故事,相互交流,以激發其探究這一專題的興趣。

  古代希臘羅馬是西方文明的搖籃。希臘民主和羅馬法制是古代西方政治文明的精華,是西方民主政治制度發展史的光輝起點,是古代世界留給後人的一筆彌足珍貴的政治文化遺產。本專題分三節內容詳細介紹了這一政治文化遺產:教材第一節主要介紹古代希臘民主政治形成的地理條件、希臘城邦特點和希臘公民的素質表現;第二節主要介紹希臘民主最為完備的城邦——雅典民主政治的建設過程、表現和評價;第三節主要介紹羅馬法的產生和發展、主要內容及作用影響。學習本單元,要求準確掌握雅典民主政治和羅馬法的概念和主要內容,重點探究雅典民主政治和羅馬法的基本特徵、實質和歷史作用。

  第三節 羅馬人的法律

  教案

  課標要求:

  瞭解羅馬法的主要內容及其在維繫羅馬帝國統治中的作用,理解法律在人類社會生活中的價值。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識記的基礎知識有羅馬法、《十二銅表法》、公民法、萬民法、自然法;透過對上述知識的學習,學生應掌握羅馬法的發展過程,認識羅馬法的演變是古羅馬歷史變遷的反映,在發展過程中具有明顯的連續性、統一性;理解羅馬法對世界文明程序的影響;學會分析羅馬法對於維繫羅馬帝國的作用;從中西曆史發展的兩個方面比較羅馬法的影響。

  (2)、過程與方法:對羅馬法的起源與發展,採用資料研讀與問題探究法;對羅馬法的內容採用情境再現與歷史對比法;對羅馬法的作用和影響透過查閱資料、問題探究與歷史比較。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認識羅馬法是通行於整個古代羅馬世界的法律,對於維繫和穩定龐大的羅馬帝國的統治起到了重要作用。羅馬法代表統治階級的利益,為維護羅馬帝國統治而存在;認識羅馬法是重要的人類文化遺產,對後世尤其是近代文明產生了重要影響;認識中國現行的《民法通則》和《繼承法》也受到羅馬法的影響,深入瞭解羅馬法的歷史沿革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最終肯定法制在現實社會中是一種最合理的國家治理方式,具有不可替代性。

  教學課時:1、5課時

  重點難點:

  重點:羅馬法的主要內容。

  難點:羅馬法的歷史作用和現實價值。

  教學建議:

  (1)、製作,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學生收集資料(網路、圖書館等)、討論、編排課本劇、師生互動與問題探究法、啟發式教學法等形式。

  (2)、設問:如果某個古希臘公民與他人發生債務或財產糾紛,那麼他將向什麼機構提出訴訟請求?這種方式的效率如何?如果古羅馬公民遇到同樣事情將會採取何種方式?解決起來效率怎樣呢?由此匯入新課。

  (3)、教師透過大量豐富的圖片,向學生展示古羅馬恢弘的歷史,並解釋羅馬法的含 元前6世紀塞爾維烏斯改革至公元7世紀中葉古羅馬奴隸制國家制定和實施的全部法律制度)。

  (4)、教師利用多媒體演示有關羅馬法的資料:

  ①、引導學生梳理羅馬法演進的線索(城邦時代——習慣法→羅馬共和國——成文法“十二銅表法”、公民法→羅馬帝國——形成體系的萬民法、《民法大全》)。

  ②、引導學生詳細瞭解“十二銅表法” 、公民法、萬民法的主要內容及特點、作用。

  ③、在上述基礎上使學生認識到:羅馬法的演變是古羅馬歷史變遷的反映,在發展過程中具有明顯的連續性和統一性;它是通行於整個古代羅馬世界的法律,對於維繫和穩定龐大的羅馬帝國的統治起到重要的作用。羅馬法代表統治階級的利益,為維護羅馬帝國統治而存在。

  (5)、課前引導學生研讀羅馬法的主要內容,模擬羅馬法庭開庭的情景

  編排課本劇,深入理解羅馬法的主要內容、構成、規定的權利和義務、保護的物件以及遵循的原則。

  (6)、投影資料,引導學生討論:羅馬法律對羅馬帝國乃至後世都有哪些影響?它有哪些缺陷?

古代歷史歷史教案2

  一、知識目標

  1.掌握努爾哈赤統一女真各部建立後金政權。

  2.掌握清朝的建立及對全國的統治。

  3.掌握清朝強化君主集權的措施。

  4.掌握清朝製造文字獄及其危害。

  二、能力目標

  透過引導學生分析滿洲的興起及清朝建立對全國統治的歷史,分析清朝強化君主集權的影響,清朝製造文字獄的影響等問題,培養學生初步運用歷史唯物主義分析問題的能力。

  三、德育目標

  透過本課學習,使學生認識文字獄的危害,理解政策制定得當與否直接影響社會發展的道理。

  教學重點

  清朝的建立和清朝君主集權的強化

  教學難點

  君主集權強化的利弊

  教學方法

  1.講述法。對於滿洲的興起和清朝君主集權的強化,可採用講述法。

  2.例示法。有關文字獄的內容,透過例子使學生明白清朝文字獄的特點。

  3.歸納法。清朝文字獄的特點,學生可透過例子來歸納得出。

  4.討論法。可以引導學生對清朝君主集權的強化的利弊進行討論。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

  5.比較法。可以對北京故宮和瀋陽故宮作比較,在比較中認識清朝君主集權的強化。

  教具準備

  投影儀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匯入語例示一:

  同學們請看課本上匯入框中的內容。“殺牛羊,備酒漿,開了城門迎闖王,闖王來時不納糧。”是明末的民謠。由於明朝後期統治的腐朽,闖王李自成率農民軍,於1644年攻佔北京,推翻明朝。興起於東北的清朝趁機派兵南下,駐守山海關的明將吳三桂投降清朝。闖王率兵同吳三桂在山海關鏖戰,清軍突然殺出,農民軍敗退,被迫撤出北京,轉戰各地,最後失敗。清朝入主中原。清朝建立後,君主集權得到強化,那麼,清朝的君主集權是怎樣強化的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個內容。

  匯入語例示二:

  同學們,北宋時,女真族建立了金,那麼你知道女真族這個少數民族後來發展的情況嗎?後金又是怎麼回事?女真族與滿族以及我國曆史上的清朝有什麼關係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方面的內容。

  匯入語例示三:

  請同學們先來看一組投影。

  [投影顯示]

  努爾哈赤即位

  同學們,螢幕上顯示的是後金的建立者努爾哈赤即位時的情景。那麼,努爾哈赤是一個怎樣的人物?他建立的後金又是怎麼回事?後金和歷史上的金政權之間是什麼關係?透過今天這一節的學習,我們來了解這一方面的情況。

  [板書]第17課 君主集權的強化

  一、滿洲的興起和清朝的建立

  1.滿洲的興起

  2.清朝的建立

  [教師引導]請同學們先把課本上相關的內容看一下,從中找出有效資訊。

古代歷史歷史教案3

  (一)教學目的:

  1.基礎知識目標:

  象形文字;楔形文字;字母文字;世界上最早的太陽曆;兩河流域的太陽曆和星期制度;卡爾納克神廟;巴比倫的空中花園;阿拉伯數字;兩河流域的十進位法和六十進位法;印度的《摩訶婆羅多》和《羅摩衍那》史詩;諾亞方舟神話

  2.思想教育目標:使學生認識

  (1)科學知識產生於生產鬥爭的需要和實踐。

  (2)在奴隸和勞動人民勞動的基礎上,產生了。

  (3)古代亞非人民在文字、天文、曆法、建築、數學、醫學等方面的傑出成就,標誌著古代亞非地區是人類文明的發祥地。

  3.能力培養目標:

  使學生掌握古代亞非地區多方面的成就和影響,從而提高綜合、分析能力,併成批判、繼承的意識。

  (二)教學重點,難點和要點:

  1.重點:古代東方文字的影響,太陽曆,阿拉伯數字,建築奇蹟。

  2.難點:史詩和神話

  3.要點:

  一、古老而神秘的文字

  1.象形文字

  2.楔形文字

  3.字母文字

  二、天文和曆法:

  1.太陽曆

  2.太陰曆

  3.星期制度

  三、雄偉的古代建築

  1.卡爾納克神廟

  2.空中花園

  四、數學

  1.阿拉伯數字

  2.十進位和六十進位法

  五、古埃及木乃伊

  六、史詩與神話

  1.《摩訶婆羅多》與《羅摩衍那》

  2.“諾亞方舟”神話

  (三)授課時數:

  1課時

  (四)教學方法:

  講述法

  (五)教學過程:

  [複習提問]

  1.漢謨拉比的主要事蹟是什麼?

  2.佛教的主要教義是什麼?

  [匯入新課]古代亞非地區是人類文明的發祥地。這些地區在發展的過程中,創造了光輝燦爛的文化成就,對人類文明與進步起了重要的作用。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下這些地區的文化。

  文字,是人類文明的標誌之一,早在公元前3000多年,文字就在這裡出現。

  一、古老而神秘的文字:

  1.象形文字:

  為什麼叫象形文字呢?就是因為它用圖形來表示事物。請同學們看課本15頁《象形文字》。在這裡可以看到,埃及人畫了兩條腿,表示“走”,畫了一隻眼睛,眼睛下面用三條豎槓表示眼淚,以此表示“哭”。古埃及的象形文字一共有700多個。後來,這些符號除了表示意思外,也表示一定的音節,在此基礎上,音節字中的一部分簡化為字母符號,共24個。因此,這種文字為以後的字母文字的產生奠定了基礎,說明了象形文字對世界文化是有影響的。(找學生讀15頁彩框內文字)埃及的象形文字複雜難懂,只有少數祭司和書吏掌握,因而在埃及有專門以抄寫、記錄為職的書吏。請同學看課本15頁插圖。(讀古埃及滅亡後……)這塊石碑是在羅塞塔發現的,所以又稱羅塞塔石碑。請同學們看16頁插圖,這塊石碑是用黑玄武岩做成的。長114cm,寬72cm,上面有三種文字:上面是世俗體,即象形文字的草寫體,中間是象形文字,下面是希臘文。法國語言學家商博良,根據十多年的刻苦鑽研,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於1822年成功地釋讀出托勒密的名字,終於使象形文字的釋讀獲得了決定性突破。圖中引出的方框中的文字就是托勒密的名字,上面是象形文字的草體,下面是希臘文字。

  在古埃及人創造象形文字的同時,兩河流域的蘇美爾人又創造了楔形文字。

  2.楔形文字:

  那麼,什麼是楔形文字呢?(找學生讀P16彩一句)請同學們看16頁《楔形文字》。楔形文字起源於象形文字,為了書寫簡便,人們逐漸對一個事物不全畫出來。而是隻畫出其中最能表現出其特徵的部分,於是原來的圖畫逐步轉變為直線圖形。19世紀中葉,英國人羅林生在波斯發現了刻有古波斯文、埃蘭文、巴比倫文三種楔形文字的貝希斯敦銘文。他借鑑前人成果,對照比較三種文字,終於釋讀了楔形文字。當時,這種文字在西亞地區廣泛傳播。西亞各民族對它略加修改後,作為自己的文字長期使用。

  由於楔形文字往往一符多義,難以掌握,逐步被字母文字所取代。

  3.字母文字:

  腓尼基人在象形文字和古西亞文字的影響下,創造了22個拼音字母。說起腓尼基字母的發明,還有一個有趣的傳說。相傳,有一個叫卡德穆斯的腓尼基木匠,是個遠近皆知的聰明人。有一次,他在別人家裡幹活,需要一件工具,恰好忘記帶來了,他隨手拿起一塊木片,用刀在上面刻了點什麼,然後讓一個奴隸送給在家中的妻子。卡德穆斯的妻子看了木片,什麼都沒說,遞給奴隸一件工具。奴隸驚呆了,認為他的主人是在用一種神秘的方式,透過木片上的符號表示他需要的東西。據說卡德穆斯在木片上劃的就是腓尼基第一次出現的字母文字。許多人知道這件事以後,來向卡德穆斯請教。卡德穆斯就將他發明的字母文字教給了其他人,這樣腓尼基字母就逐漸傳播開來。請同學們看課本16頁《字母文字演進表》和17頁《西方字母淵源》,希臘人在腓尼基字母的基礎上創造了希臘字母,羅馬人又在希臘字母的基礎上創造了希臘字母,羅馬人又在希臘字母的基礎了創造了拉丁字母。拉丁字母是現在世界上最通用的字母。

  在農業發展的基礎上,古代亞非的人民又制定了天文、曆法。

  二、天文和曆法:

  1.太陽曆:

  埃及的太陽曆早在6000多年前就問世了。馬克思曾經說過:“計算尼羅河水的漲落期的需要,產生了埃及的天文學”,充分肯定了天文、曆法與生產的關係。埃及人為了不違農時,發展農業生產,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逐漸掌握了尼羅河氾濫的規律。他們發現兩次氾濫之間大約為365天。同時,還發現,每年6月17或18日早晨,尼羅河開始變綠,這是尼羅河氾濫的預兆。當尼羅河水的潮頭來到(孟斐斯)今天的開羅附近時,天狼星和太陽同時從地平線升起,埃及人把它作為一年的開始,兩次氾濫期間為一年。以此為依據,把一年分為氾濫期、播種期、收穫期,生動地反映了天文曆法與農業生產之間的密切關係。埃及人又把一年定為365天,分為12個月,每月30天,年終加5天節日,這是世界上最早的太陽曆。雖然每隔4年就誤差一天,但它使用起來簡單方便,後來傳入歐洲,經過羅馬凱撒和教皇格利哥里不斷改進,成為今天通用的公曆。

  兩河流域的人們,透過對月亮圓缺變化規律的觀察,制定了太陰曆。

  2.太陰曆與星期制度

  它將一年分為12個月,每月以剛剛露出月牙來的這一天為開端,以月亮最圓的一天為月中,以月亮又變成月牙的那天為一月的終結。那麼太陰曆對每月天數又是怎麼規定的呢?請同學們開啟課本17頁,讀……

  當時,兩河流域的人們已經能夠區分五大行星和恆星,對五大行星的執行軌道觀察得相當準確,他們將星宿和諸神聯絡起來,星就是神,因此星的符號也就用來表示神的概念。每天有一個星神值勤。七天一輪迴,所以把七天作為一週,請同學們看17頁表格,它分別用日、月、火、水、木、金、土七個星球的名稱來命名。所謂星期,就是星的日期。後來,隨著科學的進步,去掉了加在星期上的迷信色彩。星期制度一直沿用至今,這就是現在通行的七天一星期制度的來歷。

  最後,我們來看一下印度的天文曆法,我找一位同學讀一下17—18頁……,其他同學思考一下,它與埃及的太陽曆有何異同?

  三、雄偉的古代建築

  在古代埃及,除了舉世聞名的金字塔外,還修造了大量的神廟,其中最壯觀的要算卡爾納克神廟了。

  1.卡爾納克神廟

  卡爾納克神廟,就是阿蒙神廟,因為它位於埃及的卡爾納克村而得名。阿蒙是底比斯的庇護神,後來被尊為太陽神,成為國家的最高神。埃及國王認為自己是太陽神的兒子,每次對外戰爭的勝利,都認為是阿蒙神保祜的結果。戰爭結束後,就把大量的戰利品獻給阿蒙神廟。經過幾百年埃及國王的不斷添造,阿蒙神廟終於形成了一組龐大的寺廟建築群,那麼,何以能體現出它的雄偉壯觀呢?請同學讀課本18頁彩框內第一段和《卡爾納克神廟貴遺址》。

  2.空中花園

  請同學們看課本18頁《巴比倫空中花園》這幅想象畫,空中花園是新巴比倫時期建造的,當時新巴比倫的國王為討好王后,下令在首都巴比倫建造空中花園,它實際上是一座假山花園。它採用立體造園的方法,將花園置於高高的平臺之上,遠遠看去,花園就像在天空中一樣。請同學看18頁彩框內的部分。空中花園建成以後,成為巴比倫城建設的最主要部份,與金字塔一樣,成為古代世界的八大奇蹟之一。

  後來,波斯佔領新巴比倫後,空中花園隨之被毀。

  四、阿拉伯數字和古埃及木乃伊

  1.阿拉伯數字:

  提問:阿拉伯數字是指哪些數字符號?(……)除此之外,印度人還發明瞭定位計算的十進位法。由於定位計算,同一個數字處於不同的位置,就表示不同的數值,如果某一位沒有數字,就在該位上寫“0”。“0”的應用,使十進位法臻於完善,意義重大。那麼,這些數學符號由印度人發明的,卻為什麼稱為阿拉伯數字呢?(因為這些數字符號是由阿拉伯人傳人歐洲的)由於採用十進位法,加上阿拉伯數字筆畫簡單,書寫方便,一目瞭然,因而很快在世界上流傳起來,成為世界各國通用的數字。

  2.六十進位法:

  而兩河流域的人們不僅採用十進位法,還採用六十進位法。巴比倫人認為整個天穹每24小時一次迴轉,每小時60分鐘,我們不能不驚歎他們的聰明才智。這種晝夜和時間的劃分,以及六十進位法,一直沿用到今天,他們還將圓周劃分360°。

  恩格斯曾經說過,和其它一切科學一樣,數學是從人的需要中產生的:是從丈量土地和測量容積,從計算時間和製造器皿產生的。隨著生產的需要,古埃及摸索出計算長方形、三角形、甚至圓形面積的方法,推算出圓周率為3。16。

  3.古埃及的木乃伊。

  木乃伊,是希臘語的譯音,意為被儲存下來的屍體。古埃及人相信人死後還要在冥世,即陰間生活,請同學們看課本19頁《冥世之神稱心臟重量》圖,這幅畫是從一座墓葬中出土的。畫的右側坐的是冥世之神奧西里斯。狗(或豺狼)頭人身的阿努比斯正在給一個婦女的心過秤,天秤另一端放著象徵“真理”的羽毛或神像,天平上端坐著一個狒狒模樣的神正在記錄結果。古埃及人認為,人們在世時幹環事,他的心就變小,減輕,死後就受到審判和懲罰,但只要保住肉體,靈魂就會依附於肉體萬世長存。木乃伊就是經過防腐處理的乾屍。製作木乃伊的最好辦法是“先用鉤子把死者腦漿從鼻孔中取出,再把一些藥水灌進去清洗其它部分,接著在屍體腹部割一個口,把內臟全部取出,用和有香料的酒沖洗腹腔,然後用桂皮、乳香等香料把它填滿,最後按原樣縫好。把屍體在小蘇打、鹽水或其它防腐液中,溶去油脂泡掉表皮,經70天后,把屍體取出沖洗、晾乾,用麻木裹緊,外塗樹膠,以免屍體接觸空氣,這樣製作成的木乃伊可以儲存幾千年。

  五、史詩和神話:

  1.《摩訶婆羅多》和《羅摩衍那》

  《摩訶婆羅多》和《羅摩衍那》是世界文化寶庫中的著名長詩,起源於人民群眾的口頭創作。《摩訶婆羅多》梵語的意思是“偉大的婆羅多族”。全詩20萬行,講的是婆羅多族國王的兩支後裔的一場大戰。古代婆羅多族國王是一個瞎子,國事全由弟弟來處理。國王有100個兒子,組成俱盧族。國王弟弟有五個兒子組成班度族。國王的弟弟死後,他的兒子全由國王撫養。五個兄弟個個武藝高強,遭到俱盧族兄弟的嫉妒,一次又一次受到他們的迫害。他們找了些盟國進行決戰,結果,俱盧族大敗。老國王的99個兒子被殺死,太子逃脫後最後也被殺,由於相互殘殺,血流成河,屍橫遍野。班度兄弟決定和俱盧族講和,化戰爭為和平,化仇恨為友誼。這部長詩反映了古代戰爭的場面和社會生活面貌,是一部印度社會的百科全書,被馬克思喻為印度的“伊利亞特”。《羅摩衍那》梵語中的意思是羅摩的漫遊。他的主要內容是什麼呢?請看課本20頁……

  在古代西亞,也曾經流傳著一個關於洪水的故事,即諾亞方舟的故事。

  2.諾亞方舟的故事

  請同學們開啟課本20頁。(找學生讀)這就是《聖經》中著名的諾亞方舟的故事,後來人們就用鴿子和橄欖枝來象徵和平。現在聯合國徽記上也畫著兩根金色的橄欖枝。

  [鞏固小結]這節課,我們學習了,通過了解產生的過程,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科學知識產生於生產鬥爭的需要和實踐,古代亞非在文字、天文、曆法、建築、數學、醫學和史詩等方面的傑出成就,是奴隸和勞動人民辛勤勞動的結果和智慧的結晶,它標誌著古代亞非地區是人類文明的發祥地。

  (六)板書:

  第四課

  國家或地區

  類別

  埃及

  西亞

  印度

  文字

  象形文字

  楔形文字

  天文和曆法

  太陽曆

  太陰曆和星期制度

  每年12月,每月30天

  建築

  金字塔,卡爾納克神廟

  空中花園

  佛塔

  數學

  圓周率

  十進位和六十進位

  阿拉伯數字

  醫學

  木乃伊

  史詩和神話

  諾亞方舟神話

  《摩》《婆羅》史詩

  (七)作業:

  1.古代北非和西亞產生了哪些古老的文字?

  2.古代亞非有哪些重要的文化成就?

古代歷史歷史教案4

  教學目標

  透過本課內容的教學,使學生了解和掌握:愛琴文明、斯巴達和雅典、全盛時期的雅典、希臘奴隸制經濟的繁榮、希臘城邦的衰落、亞歷山大帝國。

  透過比較斯巴達和雅典的異同,培養學生的比較分析能力;透過分析亞歷山大東侵的後果,培養學生用唯物主義評價歷史事件的能力,並正確評價伯利克里、亞歷山大。

  透過對本課的學習,領略古希臘愛琴文明的深厚底蘊,民主制度之完善美和馬拉松戰役之精神美。

  教學建議

  “古代希臘城邦的興衰”是本課的重點。斯巴達和雅典是古希臘城邦國家中最強大的,但斯巴達和雅典屬於不同型別的城邦:兩者雖都是奴隸主統治的城邦,但斯巴達是貴族寡頭專政的軍事大國,被統治者沒有任何自由和權利;而雅典隨著社會的發展,平民上層(富商、船主和手工業作坊主)參政機會不斷擴大。公元前6世紀末,雅典成為著名的奴隸制共和國。

  關於亞歷山大,教師要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一分為二,對他作出評價。建議教師結合課文最後的思考題“想一想,你如何評價亞歷山大的東征?”啟發學生討論,以活躍課堂氣氛。學生髮言後,教師針對回答情況作一小結。

  “全盛時期的雅典”是本課的重點,其中對伯利克里的評價是本課的難點。

  由於雅典在希波戰爭中起了主要作用,所以也就從戰爭勝利中獲得了巨大的利益。它依靠大量流入的奴隸充分發展了經濟。

  在公元前5世紀中期伯利克里執政時期,雅典成為希臘經濟、政治和文化的中心。他十分重視發展工商業和移民,同時實行一系列的政治改革擴大了平民的權利,當時雅典的奴隸主民主政治達到了古代世界的高峰。他還大力提倡文學、藝術,文學家和藝術家受到優厚待遇。在此時期,文化昌盛,出現大量不朽的文藝作品。

  教師可在講完“古代希臘城邦的興衰”一目後,可畫一張表,逐條引導學生對這兩個城邦國家進行對比。

  條目如下:

  1、地理位置

  斯巴達位於希臘半島南部的伯羅奔尼撒半島上。

  雅典位於希臘東南沿海,海上交通便利

  2、社會結構

  斯巴達:統治者,斯巴達人

  雅典:公民,分為貴族和平民兩部分。

  3、政治制度

  斯巴達:雖然全體的斯巴達人是奴隸主,但是真正掌握大權的只是其中少數奴隸主貴族,並帶有深厚的軍事鎮壓的色彩。

  雅典:政權大權也掌握在奴隸主手裡,但隨著社會的發展,平民上層人物參政機會不斷擴大。

  4、經濟制度

  斯巴達:被征服居民都淪為國家奴隸,被分配給斯巴達人,併為他們種地。(在表格填寫完畢,教師可補充說明:斯巴達將全國的土地分成小份地,期巴達人每家各得一份,但不準買賣、轉讓。同時由“......種地”引申出斯巴達人經濟活動是農業。)

  雅典:充分利用其地理位置的優勢,航海業、工商業、手工業頗為發達。

  這樣,使學生對它們間的不同有一個清晰的整體認識。

  教學設計示例

  重點和難點:

  重點:斯巴達和雅典,希臘奴隸經濟的繁榮,雅典的全盛時期。

  難點:對伯利克里和亞歷山大的正確評價。

  教法設計:教授法、啟發誘導法、自學輔導法

  教學過程:

  (一)複習提問(投影)

  古代亞非文明發源於什麼地區?

  (二)引入新課

  繼亞非古代文明的興起,歐洲也出現了古代文明。希臘文明是歐洲早期文明,它是以

  海洋為中心的,那麼古代希臘的情況如何呢?

  講授新課

  播放《古文明發祥之一》影片

  (提問誘導)古代希臘的地理範圍是怎樣的?它以什麼海洋為中心?

  明確希臘的地理範圍,愛琴海島希臘半島的位置,並培養讀圖能力。

  一、愛琴文明(板書)

  提出問題

  愛琴文明的起止時期、發祥地及後來的中心分別是什麼?

  讓學生帶著問題看書。

  二、古代希臘城邦的興衰(板書)

  1.兩個城邦(板書)

  (啟發誘導)斯巴達和雅典都是什麼階級專政的城邦?

  2.它們在政治、經濟上有何不同?

  (過渡)公元前6世紀,古代波斯挑起希波戰爭,其結果是波斯軍隊被趕出了希臘,這也使希臘空前繁榮起來,雅典進入了空前繁盛時期。

  3.城邦的興衰(板書)

  (投影)下列問題

  (1)希臘經濟的繁榮主要指的是什麼?

  (2)奴隸的來源是什麼?

  (3)斯巴達的奴隸制經濟繁榮體現在什麼上?

  (4)雅典奴隸制經濟的繁榮體現在哪些方面?

  (5)雅典處於全盛時期是在誰當政期間?(板書)

  (6)我們怎樣看待伯利克里這個人物?(板書)

  培養學生辯證地分析評價歷史事件的能力。

  (7)希臘是如何衰落的?

  (過渡)希臘衰落時,它北部的馬其頓國強大起來。後來成為一個地跨三洲的大帝國。

  三、亞歷山大帝國(板書)

  1.馬其頓國什麼時候控制了希臘?

  CAI演示《亞歷山大東侵路線圖》,回答問題。

  (提高學習興趣,對亞歷山大帝國及東侵有整體的正確認識。)

  2.亞歷山大帝國是怎樣建立起來的?它的版圖包括幾大洲?首都在哪?亞歷山大東侵結果如何?

  3.亞歷山大帝國的命運如何?

  4.亞歷山大東侵的影響如何?

  在教師啟發下回答,培養學生辯證地看待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的能力。

  5.亞歷山大是怎樣一個國王?怎樣看待亞歷山大東侵?

  小結

  這節課我們認識了西方文明之源--古代希臘,知道了當時兩個最重要的城邦是斯巴達和雅典,雅典處於全盛時期以及希臘衰落後,亞歷山大帝國的強盛。

  板書設計

  西方文明之源--古代希臘

  二、古代希臘城邦的興衰

  1.兩個城邦

  2.城邦的興衰

  (1)希臘奴隸制繁榮

  (2)雅典的全盛時期(伯利克里當政時)

  (3)希臘城邦的衰落

  三、地跨三洲的大帝國

  1.馬其頓控制希臘

  2.亞歷山大帝國和亞歷山大

  (1)亞歷山大帝國的版圖

  (2)亞歷山大東侵的影響

古代歷史歷史教案5

  (一)教學目的:

  1、基礎知識目標:

  愛琴文明;斯巴達和雅典;希臘奴隸制經濟的繁榮;伯利克里統治時期的雅典;希臘城邦的衰落;亞歷山大東侵和亞歷山大帝國

  2、思想教育目標:使學生認識:

  ①古代希臘是歐洲文明的發源地。奴隸經濟在希臘達到高度發展,希臘的繁榮是建立在奴隸制經濟的基礎上的。

  ②希波戰爭是希臘人民反抗波斯帝國入侵的正義戰爭,透過希臘人民英勇鬥爭的史實,使學生受到愛國主義教育。

  ③亞歷山大東侵給被征服地區的人民帶來了極大的災難,但他把廣大地區統一為一大帝國。加強了這一地區經濟、文化的交流和發展。

  3、能力培養目標:

  ①指導學生區分斯巴達和雅典在經濟和政治制度方面的不同,知道它們代表希臘奴隸制城邦的兩大型別,從而培養比較歷史現象異同的能力。

  ②指導學生從正反兩方面認識亞歷山大東侵的結果,培養學生運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評價歷史人物的能力。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1、重點:斯巴達和雅典,希臘奴隸制經濟的高度發展,雅典的繁榮。

  2、難點:對伯利克里和亞歷山大的正確評價

  (三)教學時數:1.5課時

  (四)教學方法與手段:

  (五)教學過程:

  [複習提問]在亞非的幾大河流域,產生了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下面,請同學們思考一下,這些亞非古代文明是在哪些地區發生的?它們分別是在什麼時候進入奴隸社會的?

  [匯入新課]繼亞非古代文明的興起,歐洲也出現了古代文明,古代希臘是歐洲文明的發祥地。與亞非古代文明不同的是,它的發祥地不是在大河流域,而是以海洋為中心,豐富多彩的古希臘歷史,給世界,特別是歐洲,留下了深遠的影響。那麼古希臘社會有什麼特色,它的影響又是怎樣開始傳播的呢?這就是本節課要學習的。

  (板書課題)

  一、歐洲最早的文明(板書,懸掛古希臘地圖)

  古代希臘以愛琴海為中心。包括希臘半島、愛琴海諸島和小亞細亞西部海岸。希臘半島是主要組成部分,半島境內山巒起伏,只有些不大的平原,發展農業不如大河流域的國家。但半島東臨愛琴海,海上島嶼星羅棋佈,有曲折的海岸線和許多天然的良港。為工商業的發展提供了極其有利的條件。

  希臘文明源於愛琴文明,因此,愛琴文明是古希臘歷史的開端,那麼,什麼是愛琴文明呢?

  1、什麼是愛琴文明

  愛琴文明是指公元前20世紀至公元前12世紀間的愛琴海域的上古文明。請看《愛琴文明》圖,愛琴文明發祥於愛琴海南端的克里特島,後業又以伯羅奔尼撒半島的邁錫尼為中心,歷時約800年,因此,又稱克里特一邁錫尼文明。

  2、克里特和邁錫尼

  在當時出現了一些奴隸制城邦,有的盛極一時,如克諾索斯和邁錫尼。

  約公元前1700年,克里特文明進入了繁榮時期。以北部的克諾索斯城為代表。傳說當時的米諾斯王擁有一支強大的海軍,曾統治著愛琴海諸島。傳說他建造了一座迷宮,人進去就別想再出來。在迷宮深處有一隻人身牛頭的惡獸,叫米諾牛。國王命令雅典每年貢奉七對童男童女給兇惡的米諾牛吃。輪到雅典第四次進貢時,雅典王愛琴的兒子特修斯,為使人民免遭這種災難,決心去克里特島,殺死米諾牛。他與父親約定,如果事情成功,在返航時船上的黑帆將換成白帆。特修斯到達克裡特島後,那裡國王的女兒愛上了他,送給他一把劍和一團線。聰明勇敢的特修斯把線頭系在宮門上,放著線進入迷宮深處,用劍殺死了米諾牛。然後沿著線順利走出迷宮,並且和國王的女兒一起,登船揚帆歸國。在興奮中特修斯忘記換下黑帆,等在海邊的愛琴王看到駛進的船掛著黑帆,以為兒子死了,在絕望中跳海自殺。這就是愛琴海名字的由來。

  19世紀末20世紀初,西方考古工作者在克里特半島北部挖掘出克諾索斯王宮的遺址,請同學們看課本23頁《克諾斯王宮遺址圖》:王宮依山而建,佔地約三公頃,大多是三層建築。宮內有浴室、倉庫和庭園,有供水和排水裝置。王宮千門百戶,階梯走廊曲折相通,故在古代希臘神話中有“迷宮”之稱。同時出土大量青銅和金銀器物。克諾索斯王宮遺址重見天日,證明了當時奴隸制政權的存在,說明迷宮傳說有一定史實背景。

  後來,克里特文明逐漸暗淡下去,代之而起的是邁錫尼文明,請同學們看課本23頁“木馬計”。據說3000多年前,邁錫尼等許多城邦遠征小亞細亞的特洛伊,十年攻城不克。一天,希臘人燒燬自己的營帳,揚帆而去。第二天早晨,特洛伊人發現城外戰場空蕩蕩的。以為希臘人撤回去了,高呼“我們勝利了!”蜂擁出城。在海灘上發現一隻巨大木馬,特洛伊人把巨木馬作為戰利品拖入城內。當晚,特洛伊人慶祝勝利狂飲狂歡。夜深了,20名全副武裝的希臘戰士從巨大的木馬裡爬出來,迅速開啟城門,和假裝返回。事實上在不遠處隱蔽起來的希臘大軍裡應外合,終於取勝。這就是經久流傳的“木馬計”的故事。

  19世紀末20世紀初,西方考古工作者發掘出特洛伊、邁錫尼古城的遺址。請同學們看22頁《邁錫尼城堡獅子門》圖。邁錫尼人用巨石修築了堅固的城堡宮殿。這是邁錫尼城堡的獅子門,它由四塊巨石砌成,高達三米多,門頂上雕著兩頭獅子,活靈活現,威武雄壯。巨石城堡的遺址也證明了奴隸制國家政權的存在。

  公元前12世紀,一些相對落後的北方部落征服了邁錫尼城,愛琴文明衰落下去。

  直到約公元前8世紀至公元前6世紀,希臘本土和小亞細亞西海岸又開始出現希臘人建立的城邦。所謂的城邦,就是以一個城市為中心,包括附近若干村落的小國。其中,最重要的是斯巴達和雅典。

  二、兩個最強大的城邦

  1、斯巴達:

  請看《古代希臘》圖,斯巴達位於希臘半島的南部,是一個以農業為主的國家。處於統治地位的是來自北方的征服者的後裔,叫斯巴達人,他們人數不多,但都是奴隸主,真正掌握政權的只是其中少數的奴隸主貴族。被征服地區的居民淪為國家奴隸,給斯巴達人種地。因而,斯巴達是一個貴族寡頭專政的國家。由於斯巴達是斯巴達人在征服原有居民的過程中建立起來的國家。當時,斯巴達人只有9000戶,為了有效的統治數倍於己的被征服者,必須經常保持強大的軍事力量。因此,斯巴達是個尚武的國家。下面請同學開啟課本24頁,(找一個學生讀彩框內的文字)斯巴達依仗強大的軍事力量,威脅鄰邦,擴張勢力,成為希臘南部最強大的軍事大國。

  2、雅典

  請看地圖,雅典在希臘的東南沿海,海上交通便利,工商業很發達。奴隸主掌握著國家政權,雅典平民對貴族進行了長期的鬥爭。雅典又經歷了幾次政治改革,參加政治生活的雅典公民越來越多,統治基礎不斷擴大,公元前6世紀末,雅典成為著名的奴隸制共和國。

  波斯帝國興起以後,為了控制愛琴海地區,三次出征希臘,挑起了希波戰爭。

  三、希波戰爭

  請同學們開啟課本24頁。(找一學生讀有關部分)

  希波戰爭,是希臘歷史的轉折點。公元前5世紀,希波戰爭結束以後,希臘各主要城邦進入經濟繁榮時期。

  四、全盛時期的雅典

  1、希臘奴隸制經濟的繁榮:

  這一時期,奴隸的人數劇增。奴隸的來源有兩個,一是戰俘,二是海盜掠賣的人。奴隸制經濟高度發展,希臘各城邦空前繁榮,斯巴達的農業生產完全依靠奴隸。雅典的奴隸制也充分發展,是希臘奴隸制的典型代表。奴隸被廣泛地應用於農業、手工業等各個部門,在製陶、冶鐵、釀酒、造船、紡織等大大小小的作坊裡,總有幾個或幾百個奴隸在勞動。礦山是使用奴隸勞動最集中的地方。有時甚至有成千上萬個奴隸。雅典還有一些國家奴隸,用來守門、看門、當文書、管檔案,在軍隊裡擔任運輸工作,等等。奴隸勞動已經成為整個社會的主要生產形式。

古代歷史歷史教案6

  教學目標

  透過本課內容的教學,使學生了解和掌握:羅馬共和國的建立與發展;共和國的衰亡;帝國的建立;羅馬和平;西羅馬的滅亡。

  透過羅馬和平的教學,使學生認識倒社會安定有利於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透過學習羅馬帝國取代共和國的歷史過程,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辯證看待歷史事件和人物的能力。

  透過對本課的學習,明白古代羅馬先有共和國後有帝國這一史實,從而感悟歷史發展的序列美;斯巴達克起義的發生和失敗,表明了勞動人民的力量,也顯示了悲壯之美。而且斯巴達克起義推動了奴隸社會向前發展。

  教學建議

  “羅馬和平”一目,教師首先講清“羅馬和平”出現的原因,並使學生認識到內戰停止、社會安定是羅馬和平時期出現的主要原因。然後從農業、手工業、商業、對外貿易等方面來說明羅馬和平時期的情況,其中羅馬與中國的貿易關係,可以聯絡中國歷史課本中的有關知識。

  “西羅馬帝國的滅亡”一目,教師不必補充其它材料,只讓學生了解羅馬帝國的分裂和西羅馬帝國滅亡的基本情況就可以了。但教師要明確指出:西羅馬帝國的滅亡標誌著西歐奴隸社會歷史的結束,開始了向封建社會過渡的歷史程序。

  共和國的危機和帝國的建立

  教師可首先指出羅馬奴隸制發展是建立在長期侵略戰爭基礎上的。然後從奴隸的來源、數量、地位和狀況等方面說明羅馬奴隸制發展的情況:對於羅馬帝國的建立,教師可結合斯巴達克起義,說明羅馬奴隸制已出現了危機;社會危機激化了奴隸主階級的內部矛盾,羅馬共和國政權已沒力統治,結合軍事獨裁統治的出現,說明奴隸主要以此穩固強化其統治,由此羅馬共和國被羅馬帝國所代替。並且明確指出無論是羅馬共和國還是羅馬帝國都是奴隸主專政的國家,都是奴隸主階級掌握政權,對奴隸進行殘酷剝削壓迫統治的社會。關於羅馬進入帝國時期的過程,教師可以簡要講述,不必補充其它材料。最後教師可以掛出《21世紀的羅馬帝國》地圖,以使學生了解羅馬帝國的版圖狀況,即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大帝國。

  教學設計示例

  重點和難點

  重點:羅馬成為地中海上的霸主;羅馬帝國的演變。

  難點:共和國的危機和帝國的建立

  教具學具準備:投影、CAI、錄影

  教學過程()

  匯入:

  古代羅馬就誕生在義大利半島中部的臺伯河畔,是在臺伯河七丘之城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羅馬奴隸社會大致分為三個時期--王政時期,共和時期,帝國時期。

古代歷史歷史教案7

  課堂教學設計:

  一、武王伐紂

  1、紂王的_

  建議教師讓學生回憶夏桀的_,使學生理解凡是違背歷史發展潮流、違揹人民意志實施_的統治者最終都會遭到人民的反對的。

  2、周國的強盛

  讓學生閱讀教材,分析周國強大的原因,從而使學生明白周的發展、強大是周人經過艱苦奮鬥,和特別是重視人才的而得來的。

  3、武王伐紂

  教師讓學生閱讀有關武王伐紂的故事,同時引導學生捕捉故事中一些有效資訊,讓學生根據以前學過的商湯滅夏桀的原因,用比較的方法,從主、客觀兩個方面進行分析周勝商敗的原因?然後教師組織學生討論:為什麼武王伐紂是一次正義的戰爭?:(①商紂王的_,使商朝統治已成為歷史發展的絆腳石,失去了民心,引起人民的不斷反抗和陣前倒戈。②周武王順應民心,聯合西方和南方部落,共同伐紂,解除了商紂對奴隸和平民的殘暴統治,有利於歷史的進步。③是否順應民心,是否有利於社會的發展和進步是衡量正義與非正義戰爭的重要標準。)

  二、西周政治、經濟的發展

  1、周的建立

  時間、建立者(區分周文王、周武王)、都城。建議教師給學生講解西周的並不是當時的名稱,而是歷史學家為了研究加以說明,為以後如西漢、東漢等名詞的講解打下基礎。

  2、分封制和等級制

  讓學生帶著[周朝為什麼要實行分封制?分封了哪些人作諸侯?它們與周天子之間的關係如何?分封制的效果如何?]等問題閱讀教材並加以討論:學生能夠回答出:分封的目的是為了加強和鞏固奴隸主的政權。周朝對建國功臣、親屬和先世的後代等進行分封。諸侯與周天子的關係是:周天子是的統治者,諸侯是天子的臣屬,必須服從周天子的命令,定期朝見天子,並向天子納貢,帶兵隨天子作戰(即聽王令,納王貢,隨王徵,見王面)。其效果是:西周加強了統治,成為一個疆域廣大的奴隸制國家。

  3、奴隸制經濟的發展

  ⑴農業的進一步發展

  ⑵手工業的發展

  結合夏商農業和手工業狀況,請同學比較並概述一下西周農業和手工業發展有什麼特點。在學習奴隸制經濟的發展後,教師應結合教材指出西周奴隸制經濟的發展是建立在廣大奴隸和勞動人民辛勤勞動的基礎之上;是建立在對奴隸的壓迫和剝削之上的。(介紹《詩經》中《碩鼠》、《伐檀》)

  三、國人_和西周滅亡

  1.國人_

  教師在指導學生閱讀教材有關周厲王的_並解釋"國人"、"防民之口甚於防?"等名詞後,可讓學生在自己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角色表演。在介紹完"共和行政"後,師生一起討論"國人_"對西周的影響。

  2.西周滅亡

  讓學生講述周幽王烽火戲諸侯的故事。

  3.東周建立

  時間、建立者、都城。建議教師結合西周、東周具體名稱和地理位置,再次向學生講解西周的並不是當時的名稱,而是歷史學家為了研究加以說明,為以後如西漢、東漢等名詞的講解打下基礎。

古代歷史歷史教案8

  教材解讀:

  本課課標要求學生知道古代中國農業的主要生產工具和耕作方式,理解古代中國農業經濟的基本特點。學習時應從生產力角度提綱挈領地分析概況古代農業經濟的基本特點。農業是古代世界最重要的生產部門,也是我國古代經濟發展的重要內容。隨著生產工具的不斷改進,逐漸形成了精耕細作的農業生產方式,也促進了生產組織的小型化,以家庭為單位的“男耕女織”式的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形成,小農經濟成為中國古代封建社會形態的基礎。小農經濟具有頑強的生命力,對中國社會產生了深遠影響。在中央集權制度形成發展時期適應了生產力發展的水平,有利於社會經濟的發展。但是隨著社會生產力和商品經濟發展,成為阻礙生產發展的因素。

  方法指導:

  為了更好地把握本課,課前要求學生分別蒐集整理中國古代農業的相關知識,充分預習好課本知識。課上採用多種教學手段,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通過歷史圖片和歷史資料提出問題、設定懸念,巧妙地引導學生主動認識歷史和探究歷史。透過情境再現,讓學生身臨其境,走進歷史。鼓勵學生進行問題探究,層層剖析和比較,大膽回答,積極發言,為學生展示自我提供機會和平臺。

  教材整合:

  本課一條重要的線索就是生產力的提高,而生產工具的改進是生產力發展的重要標誌。

  隨著生產工具的不斷改進,耕作方式不斷髮生變化,從刀耕火種到石器鋤耕再到鐵犁牛耕,至此鐵犁牛耕成為主要耕作方式,精耕細也成為主要生產技術。精耕細作是對中國傳統農業技術的一種概括,萌芽於夏商周時期,戰國、秦漢、魏晉南北朝是技術成形期,隋唐宋遼金元是精耕細作的擴充套件期,明清是深入發展期。鐵農具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廣是精耕細作技術發展的基礎。

  商周時期,由於生產力低下,工具簡陋,勞動者集體耕作;春秋戰國時期,鐵農具出現和逐步推廣,以家庭為單位的個體農業經營成為可能,小農經濟逐步形成,集體耕作被小農經濟取代,男耕女織成為主要生產的組織方式。

  教學過程

  匯入新課

  首先給學生放映黃梅戲《天仙配》中《夫妻雙雙把家還》影片選段。歌詞是“(七)樹上的鳥兒成雙對,(董)綠水青山帶笑顏。(七)從今不再受那奴役苦,(董)夫妻雙雙把家還。(七)你耕田來我織布,(董)我挑水來你澆園。(七)寒窯雖破能避風雨,(董)夫妻恩愛苦也甜。”提問學生,七仙女和董永所向往的生活是什麼樣的?這種生活方式有什麼特點?帶著問題進入新課。

  感知目標

  透過整合教材,整體感知目標,並透過多媒體展示,1、早期的農業生產2、精耕細作的傳統農業3、男耕女織的小農經濟4、中國古代農業的特點,使學生在掌握基礎知識前提下,把握本課重點。

  講授新課

  (一)早期的農業生產

  1、請同學們看地圖冊《南北兩大農業經濟區的形成》,讓學生了解中國的農耕經濟形成了南北兩大經濟區,形成南稻北粟的格局,認識到國古代農業經濟的特點之一是以種植業為主以家畜飼養業為輔。

  2、進行歷史遺蹟探究,透過展示河姆渡遺址、半坡遺址和馬橋文化遺址的相關資料讓學生明白當時使用的工具是石斧、石鏟、石鐮、木耒、骨耜,分析歸納在原始社會、商周時期耕作方式。

  (二)精耕細作的傳統農業

  1、採用列表的方法,按照原始社會、商周,春秋戰國、兩漢、魏晉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順序,從生產工具、耕作方法、農作物種類和水利灌溉等方面,說明中國古代農業發展的基本情況。

  2、展示春秋戰國以及西漢和唐宋農業生產的基本工具,使學生意識到中國古代農業生產工具的變革。

  3、透過圖表讓學生明確我國傳統農業耕作方式的演變方式,形成精耕細作技術的基礎,分析出早期農業生產發展進步的根本原因,使學生了解生產工具和耕作方式的關係,最後瞭解中國古代農業在古代世界居於領先地位,使學生增強愛國意識。

  (三)小農經濟的艱難成長,

  1、展示小農經濟的幾個問題,把學生分成四個小組讓每個小組分別討論某個問題然後各個小組有一個代表進行回答。第一小組討論小農經濟形成的條件,第二小組討論小農經濟的特點,第三小組討論小農經濟的有利影響,第四小組討論小農經濟的不利影響。透過分組討論,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

  2、展示材料

  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今使烏獲、藉蕃(大力士)從後而牽牛尾,尾絕而不從者,逆也。若指之桑條以貫其鼻,則五尺童子牽而週四海者,順也。”

  材料二:“徐州古豐縣,有村曰朱陳。去縣百餘里,桑麻青氛氳。機梭聲札札,牛驢走紜紜。女汲澗中水,男採山上薪。縣遠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財不行商,有丁不入軍。家家守村業,頭白不出門。······”

  材料三:春耕夏耘,秋獲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給徭役。春不得避風塵,夏不得避暑熱,秋不得避陰雨,冬不得避寒凍。四時之間,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來,弔死問疾,養孤長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覆被水旱之災,急政暴賦,賦斂不時,朝令而暮改。 ——西漢晃錯《論貴粟疏》

  請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什麼生產技術?

  (2)材料二反映的是怎樣的生產方式?它有什麼特點?

  (3)材料三反映了小農的生產生活狀況,概括該則材料的觀點。

  (4)根據以上材料,結合所學知識,歸納我國古代農業發展需要哪些條件?

  學生討論回答後展示答案:(1)牛耕技術。(2)生產方式:“男耕女織”式的小農經濟。特點:①以家庭為生產、生活單位。②農業與家庭手工業相結合。③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

  (3)主要觀點:農民長年勞累、生活貧困;賦稅和徭役負擔沉重:農民生產規模小,生產資料有限;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差;生產、生活條件艱苦。

  (4)古代農業發展需要的條件:①生產工具的不斷改進、生產技術的不斷進步、水利的興修。②政府要減輕對農民的剝削。③優越的自然環境。④穩定的社會環境。

  (四)概括古代中國農業經濟的基本特點

  從歷史地位、生產結構、基本特徵、基本模式等幾方面,小組討論古代中國農業經濟的特點,然後展示。

  1、歷史地位:中國是獨立發展、自成體系的世界農業起源中心之一。

  2、生產結構:種植業和家畜飼養業相結合,以種植業為主,家畜飼養業為輔。

  3、基本特徵:農業生產精耕細作。

  4、基本模式:一家一戶的小農經濟。

  知識拓展

  當今中國農村人口膨脹,農民生活條件急需提高,如何處理好“三農”問題是中國社會走向和諧健康發展的重要課題,回顧中國古代農業的發展歷程,結合農業發展的現狀,談談你的看法和建議。

  展示:1. 因地制宜,發揮各地特色優勢2、精耕細作和現代科學相結合; 3.保護生態環境,堅持可持續發展;4.完善水利設施,政府重視。

  課堂小結:

  我國農業歷史悠久,在世界眾多文明古國中居於領先地位。在有利的自然條件下,由於生產工具的不斷改進,水利工程的興修,中國農耕文明得到發展。春秋戰國時期,形成精耕細作的農業生產方式, 以家庭為生產單位、“男耕女織”式的小農經濟也成為中國古代社會的主要基本模式。鑑古知今,瞭解我國古代農業的發展規律和特點,將有利於促進現代中國的農業發展。

  教學反思:

  本課以學生所熟知的戲劇入手,化抽象為具體,便於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易於接受。在教學中,結合教學目標,圍繞著四個問題,由淺及深,展開問題探究,有利於形成學生的思維主線。在充分利用課本資源的基礎上,教學中又整合了鮮活的歷史圖片和資料,使學生易於建立知識結構。突破傳統教學模式,運用多種教學手段,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本課試圖透過各種途徑,活化歷史教材,使學生在學習中得到快樂,在快樂中追求知識,在掌握歷史知識中,提高自己認知水平,促進社會的發展。

古代歷史歷史教案9

  一、課標要求:

  (1)瞭解希臘自然地理環境和希臘城邦制度對希臘文明的影響,認識西方民主政治產生的歷史條件。

  (2)知道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內容,認識民主政治對人類文明發展的重要意義。

  二、設計思想

  本課教學設計以《高中新課標》為依據,主要圍繞“示今通古”的宗旨,努力體現時代精神。備課活動依靠課標;從教教材到用教材教,整合不同的課程資源;本課的教學遵循新教材中中外史合編體例的設計,即注意展示歷史發展的縱向聯絡和橫向聯絡,把中國歷史與世界歷史有機聯絡起來進行考察;遵循新教材編寫原則,即注重歷史演變與現實生活的聯絡,遵循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

  三、學情分析

  學生對政治文明的內涵還不甚明瞭,對古代西方的歷史更是陌生,加上本課涉及內容繁多,知識比較深奧難懂,從高一學生的認知水平出發,達到課標要求確有難度。教師應力求將知識化繁為簡,化難為易,以靈活多變的教學形式將知識深入淺出地傳授給學生。另外,本課涉及的民主政治話題可能會使部分學生產生片面理解或是偏激言論,這時就需要教師的正確疏導,幫助他們形成健康向上的世界觀。

  四、教學重點:

  古代希臘民主政治的典型——雅典民主政治

  (伯利克里時期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內容及特點)

  教學難點:自然環境對人類早期文明和政治制度模式的影響、古代希臘雅典民主政治的利與弊。

  五、過程與方法

  1、透過分析古代希臘的特殊地理位置以及特殊城邦政治景觀,探究其與古代希臘民主政治之間的關係。

  2、在分析雅典民主政治相關資料時,引導學生剖析、歸納古代希臘民主政治的實質。

  3、透過開展讓學生合理想象和自編自導活動,設定歷史情景,讓學生體會歷史的發展過程。

  六、教學過程

  Ⅰ、匯入新課

  同學們,請看大螢幕,這四個圖片分別代表哪些古代文明,大家來猜想。

  這些文明包括中華文明都是古人留給人類的共同文化遺產,其中四個在大河流域起源,被稱為大河文明,中華文明起源於黃河、長江流域,印度文明是印度河和恆河流域,古巴比倫文明是底格里斯河、幼發拉底河流域,埃及文明是尼羅河流域。希臘文明呢沒有大河,但它有地中海,被地中海環抱,它又吸取了埃及文明、古巴比倫文明的一些養分,既綜合又有自己的創新,也就有了同樣輝煌燦爛的海洋文明——希臘文明。

  一提起古代文明,人們往往想起大型的工程、偉大的建築等,兩千多年前,雅典公民在這裡(露天劇場)欣賞戲劇表演,不僅不用花錢買票,還可以拿錢,(國家給錢)。甚至還能參與決定某一個人的生死。這是喝下毒酒前的蘇格拉底,判他死刑的不是皇帝、君主,而是公民,公民竟然有這樣的政治權利,而且是在20xx千多年前,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請大家翻開課本22頁。我們將透過第二單元第5課來了解。

  Ⅱ、講授新課:

  古代希臘民主政治體制的確立,經歷了長期的發展過程,是在特定的條件下才最終形成。

  一、古代希臘民主政治確立的條件

  馬克思曾指出:越往遠古,自然環境對人類的制約作用就越大。在歷史學中,有一種觀點叫地理環境決定論。特別強調地理環境對古代社會的極大影響。確實,希臘被稱為海的寵兒,獨特的自然地理環境對希臘社會發展有比較深切的影響。

  自然條件——希臘的自然地理環境

  這是希臘的地理位置圖,古代希臘包括希臘半島,愛琴海諸島和小亞細亞半島西部沿海地帶。

  地理範圍:包括希臘半島,愛琴海諸島和小亞細亞半島西部沿海地帶

  這是希臘地形圖、地貌圖,從中可以看出地形上有哪些特點

  (2)地形特點:①海岸線曲折,多島嶼,天然良港眾多;

  ②多山、山巒起伏;形成彼此相對孤立的山谷和海島

  但隔而不絕,不是崇山峻嶺,島嶼之間的距離比較近。這種地形有利於從事什麼樣的經濟活動希臘境內多山地,不適合發展農業,天然良港多,特別適合從事商業活動。而因為有較豐富的礦土資源,使得雅典等城邦出現了較發達的手工業,如製陶業非常有名。

  2、經濟條件——商業、手工業比較發達

  希臘的地理環境,影響了它的經濟活動,一些城邦例如:雅典,它的商業、手工業比較發達,形成了有較強經濟實力的工商業奴隸主階級,正是在工商業奴隸主不斷推動下,希臘一些城邦逐漸走上了民主政治的道路。

  而不少地區彼此相對孤立,難以形成真正統一的政治中心,使得希臘不容易建立領土廣大的中央集權國家,而是出現了200多個城邦。

  3、政治條件——城邦的形成

  閱讀教材,歸納、思考:

  (1)什麼叫“城邦”

  古代希臘城邦的形成及特點。

  歸納:(1)城邦(city—state),希臘語“polis”。原指公民集體、城池,引申為城市國家,城邦一般包括市區和周邊的農村地區。希臘城邦專指古代希臘長期存在的一種國家形態。

  (2)形成:公元前8世紀~公元前6世紀希臘出現了200多個城市國家。

  (3)突出特徵:

  1、小國寡民

  透過與潮州市的比較理解小國的“小”,潮州市面積約3000多平方公里,雅典約20xx多平方公里,比潮州市還小,它還是比較大的城邦,就是一個國家了。而寡民呢,雅典約40萬人口中,公民只有3萬多。奴隸占人口約一半,但沒有公民權。

  2、處於奴隸制階段

  3、城邦之間摩擦不斷,戰事頻繁

  希臘城邦之間為什麼戰爭不斷呢

  古希臘人認為城邦意味著同一血緣人群的共同團體、共同地域和政治經濟的絕對獨立。而200多個城邦林立,為爭奪有限的資源,必然有摩擦與衝突,用什麼方式來解決摩擦與衝突如何才能取得戰爭的勝利可以透過兩種途徑:專制或民主。專制國家可以最大限度的調動國家力量,民主可以極大的激發公民的積極性,如何才能讓公民為了城邦可以捨生忘死呢這需要讓他們把城邦真正當成自己的家國,是國家的主人翁,也就是給予什麼權利而專制也好,民主也好,都是當時國家選擇的結果。

  正是在這些特定的條件下,逐步形成了古代希臘民主政治。其中,雅典民主政治是古代希臘民主政治的典型。

  二、古代希臘民主政治的典型——雅典民主政治

  1、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與發展

  民主——Democracy,希臘語,“人民”和“權力”兩詞合成

  民主就是人民主權,即主權在民,人民管理國家事務。

  雅典民主政治經過了200多年的發展,才建立了比較完善的民主政治體制。

  大家看課本23~24頁,找出雅典民主政治中的三個重要時期、三個傑出人物分別是誰

  階段內容作用梭倫改革

  公元前6世紀初

  按財產多寡劃分社會等級奠定基礎

  克里斯提尼

  改革

  公元前6世紀末

  (1)用地域部落取代血緣部落

  (2)設立五百人會議、

  (3)成立十將軍委員會、

  (4)實行“陶片放逐法”確立架構

  伯利克里時期

  公元前5世紀

  (1)擴大公民的參政範圍、

  (2)改革公民大會、

  (3)改革五百人會議、

古代歷史歷史教案10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

  透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了解和掌握努爾哈赤統一女真各部、建立後金政權,瞭解和掌握清朝的建立及其對全國的統治,瞭解和掌握清朝強化君主集權的措施,瞭解和掌握清朝製造文字獄及其危害。

  2、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引導學生分析滿洲興起及清朝建立對全國統治的歷史,分析清朝強化君主集權的影響,培養學生初步運用歷史唯物主義分析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為君主集權的強化。本課的難點是君主集權強化的利弊作用。君主集權的強化一方面加強了君主的權力,有利於政治安定;另一方面加強了對人民的控制,不利於社會的發展。教師應引導學生從強化君主集權的目的與作用等方面進行分析和理解。

  教學過程

  1)複習提問上節內容。

  2)匯入新課:教師也可以結合關於清朝時期的文物遺址或影視作品引出課題。如:北京的中心有一處名聞世界的博物院,它叫什麼?在這裡進行統治的最後一個王朝是什麼王朝?(清朝)那麼清朝是怎樣建立的?清朝的皇帝是怎樣進行統治的?透過上述提問激發學生的興趣,引出要學習的內容。

  3)講授新課:

  一、清朝的建立:

  1、滿洲的興起:明朝後期,建洲女真的首領努爾哈赤統一女真各部,並創立八旗制度。

  2、1616年,努爾哈赤建立後金,1619年明朝與後金在薩爾滸激戰,後金取得對明朝作戰的主動權。

  3、薩爾滸戰役後,後金把都城遷到瀋陽,以後稱盛京;1635年,皇太極改女真族為滿洲;1636年他在盛京稱帝,改國號為清,皇太極就是清太宗。

  4、1645年,李自成犧牲;張獻忠佔領成都,後來犧牲。

  二、朝強化君主集權:

  在學習清朝強化君主集權這一重點內容時,教師可以指導學生觀看兩組圖片,並閱讀有關圖片的文字說明。一組圖片包括乾清宮和乾清門外的軍機處,另一組圖片是瀋陽故宮的大政殿和十王亭。文字說明指出了這幾組建築物的用途。在學生觀看閱讀的時候,可鼓勵學生髮揮自己的想像力,說一說上述建築不同佈局的意圖。北京皇宮中乾清宮與軍機處的建築突出了皇帝的至高無上地位和大臣的低下地位,說明君主權力的加強。

  三、清朝製造文字獄:

  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大興文字獄,有康熙“明史案”“南山集案”,乾隆“胡中藻獄”.

  (在學習清朝製造文字獄的有關內容時,教師可以在補充有關資料的基礎上,提出問題:文字獄往往是一些詩歌、文章中的文字引起的,清朝

  統治者為什麼要小題大做,掀起文字獄?透過引導學生的討論,分析清朝製造文字獄的目的。可以從清朝之前的明朝以及滿洲貴族統治者與漢族民眾的矛盾等方面進行提示。在分析文字獄的影響時,也應鼓勵學生從其禁錮知識分子的思想、使人不敢過問政治等方面進行討論。)

  四、學生分組進行活動。

  一組學生總結君主集權加強後,對解決當時清朝政治矛盾、減少官僚之間的扯皮、鞏固清朝統治方面的作用;另一組學生總結君主集權加強後,對皇帝的獨斷專行、大臣的惟命是從、不利於正確決策等方面的弊端。這不僅可以引導學生認識君主集權強化的利弊影響,而且可以起到鍛鍊學生思維及概括能力的作用。

  4)利用多媒體進行小結:

  可設計如下演示圖。

  皇帝

  內閣和六部 軍機處 議政王大臣會議

  5)練習:問題探究-想一想,努爾哈赤同宋元時期的幾位少數民族首領有哪些共同之處?

  6)作業:活動與探究-小討論:清朝君主集權的強化,在後來的歷史上產生了什麼影響?

古代歷史歷史教案11

  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目標:理解農耕文明擴張的原因,瞭解各文明古國發展的不同特點,並分析、認識這些特點形成的不同時空條件;認識古代各大帝國的區域性影響和不同文明之間的早期聯絡,認識古代文明交往的總趨勢和表現。

  重點和難點:認識古代各大帝國的區域性影響和不同文明的早期聯絡是本節課的重點,

  同時也是本節課的難點。

  教學過程(表格描述)

  教學環節

  主要教學活動

  設定意圖

  圖片匯入新課

  觀察古代主要文明示意圖,概括文明區域範圍呈現的趨勢

  第2課古代世界的帝國與文明的交流

  一、古代文明的拓展

  文明拓展的原因

  透過識讀地圖,理解古代文明擴張是由農耕文明的優勢決定

  文明拓展的方式

  比較大河文明和海洋文明的地圖,知道文明拓展的不同方式

  文明拓展的影響

  觀察拓展後的各文明地圖,認識古代文明各自的拓展,使不同文明區相互連線起來

  透過識圖,理解農業文明隨著時間的推移範圍擴大

  講授新課

  理解農耕文明拓展的動力

  瞭解各文明古國發展的不同特點

  認識古代各大帝國的區域性影響

  呈現古代文明拓展的空間,引出古代的帝國

  探究不同文明之間的早期聯絡

  總結提升

  二、古代世界的帝國

  對外擴張

  利用圖片,明確不同帝國的興衰發展、統治區域的變化等情況

  對內統治

  透過閱讀和解讀材料,歸納概括各帝國的統治政策和統治思想,得出帝國對前代文明的繼承與發展,促進帝國的穩定與發展。

  歷史與反思

  利用表格總結帝國的統治措施,戰爭雖然促進了文明的交流,但文明的交流大多是在和平情況下進行。

  三、文明的交流

  文明的縱向傳播

  比較字母文字和楔形、象形文字,得出文明的傳播有利於人類社會從低階向高階發展

  文明的橫向傳播

  透過早期中西交流的圖片和材料,得出文明的傳播有利於世界歷史發展從分散走向整體

  課程小結

  農耕文明拓展的潛能是前提,帝國是擴張的表現,文明的交流是農耕文明和帝國擴張的邏輯結果

  瞭解古代帝國的時間和空間

  認識古代各大帝國的區域性影響

  歸納總結帝國的措施;理解文明之間的聯絡與繼承發展

  瞭解文明的傳播方式

  提升認識

古代歷史歷史教案12

  一、設計思路

  本課的教學設計,是在新的課程標準理念下,從以前的備課依靠大綱,到今天的依靠課標;從教教材到用教材教,整合不同的課程資源;從而轉變教師的個人觀念,更好地實施新的課程改革。本課的教學設計,從分析課程標準、分析教學物件、分析教學內容入手;從而確定整個的教學過程的設計;然後設計教學評價,檢測教學的效果,從而對整個教學作出反思性的評價。

  二、目標分析

  1、課程標準要求

  《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實驗)》〈歷史Ⅰ〉中,古代希臘的政治制度的規定:

  (1)瞭解希臘自然地理環境和希臘城邦制度對希臘文明的影響,認識西方民主政治產生的歷史條件。

  (2)知道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內容,認識民主政治對人類文明發展的重要意義。

  根據課程目標,我們要了解古代雅典的城邦制度,雅典的民主政治制度的主要內容。希臘獨特的地理環境和特定的歷史條件下,希臘城邦古代民主政治發展到了頂峰,民主政治機構的相對完善,成為了西方民主制度的.源頭。今天的西方人把希臘的思想文化視為自己文化和政治制度的淵源。

  根據歷史必修I模組課程目標,“學會從歷史的角度來看待不同政治制度的產生、發展及其歷史影響,理解政治變革是社會發展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並能對其進行科學的評價與解釋。”故此要科學分析希臘的自然地域的因素、經濟發展的情況、人文素養、及政治因素的考慮等等,從而引導學生認識西方民主政治產生的歷史條件。

  瞭解城邦制度的發展、希臘雅典民主政治制度的形成過程等,認識民主是在不斷的鬥爭中發展的,認識民主政治對人類文明發展的重要意義。“理解從專制到民主是人類社會一個漫長而艱難的歷史過程,樹立為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而奮鬥的人生理想。”

  2、教學目標

  根據上述分析,本節教學目標是:

  (1)知識目標包括:希臘的自然地理環境;希臘的城邦制度對希臘文明的影響;西方民主政治產生的歷史條件;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內容、基本特徵、實質;

  (2)過程與方法目標:運用地圖分析雅典的自然規律地理環境;收集有關古代雅典的民主政治制度的資訊和資料,進行初步的歸納與分析;學會從歷史的角度來看待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產生、發展及其影響;並對其進行科學的評價。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透過這課的學習,體會古代希臘的輝煌文化為世界文明所留下的重要遺產;感受雅典民主政治的輝煌,分析古典希臘文明對世界文明的貢獻;認識民主政治對人類文明發展的重大意義。

  三、學生情況分析

  高一的學生具備一定的綜合素質。包括具備一定的獨立思考和初步的辯證分析問題的能力;具備一定的知識基礎和認知能力;在初中學習的基礎上,對歷史知識和歷史的事件有一定的掌握;加上初中的地理基礎知識,和對中國古代政治制度內容的理解;有利於同學們對古代希臘民主政治的學習。

  前面的第一單元學習了中國古代的政治制度,同學們對古代中國政治制度的特點有了瞭解,對古代東方大國專制主義中央集權有了一定的認識。課前設計思考題目:“比較古代中國選擇專制主義與西方的希臘雅典選擇民主政治的不同原因的分析”。要求同學們運用所學的各方面的知識,透過查閱史料、閱讀有關的資料,進行分析、整理,得出自己的認識,並就自己的觀點進行探討,得出新的認識。

  這樣將加深學生對舊知識的鞏固、掌握和新知識的認識、理解。有利於學生理解雅典民主政治制度的內容和認識西方民主政治產生的條件,從而認識民主政治對人類文明發展的重要意義。

  四、教學內容分析

  為了達致本課的目標,參考普通高中歷史課程四個版本的實驗教科書不同的編寫,包

  括內容、引用的圖片、資料、設計探討的問題等等,找出它們內容、結構上的異同。

  《四種版本教材內容的比較》

  知識內容

  《人教版》 1、希臘文明的搖籃(希臘的自然環境、城邦制度、雅典民主政治制度的形成)

  2、雅典民主的“黃金時代”

  3、輝煌中的陰影(進步性、侷限性)

  《嶽麓版》

  第5課

  愛琴文明與希臘城邦制度1、克里特文明與邁錫尼文明

  2、古希臘城邦

  3、古希臘城邦政體

  第6課

  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

  4、從君主制到民主制

  5、人民主權與輪番而治

  6、雅典民主的得失

  《人民版》

  一民主政治的濫觴

  1、蔚藍色的希臘

  2、充滿活力的城市國家

  3、希臘公民

  二卓爾不群的雅典4、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

  5、“黃金時代”的公民民主

  6、雅典民主政治的得與失

  《大象版》

  1、希臘的自然地理環境和城邦制度

  2、雅典奴隸主民主政治的產生、發展和歷史意義

  共同點:

  1、古代希臘的自然地理環境

  2、古代希臘的城邦制度

  3、古代雅典民主政治制度形成和內容

  4、古代雅典民主政治制度的評價上

  選用的地圖、圖片、資料等等都圍繞這些內容展開,並且進行較詳盡的分析。

  不同的是,《人民版》和《嶽麓版》對這一內容的講述都用了兩節的課時,前期的鋪墊增加了大量的篇幅。

  《人民版》用了很多的筆墨在描述希臘的自然地理環境、氣候的基礎上,廣泛的海外貿易、殖民及其經濟和文化交往活動,使古希臘形成寬鬆自由的社會環境,並較早地接受平等互利的觀念;同時展現了古代希臘城邦民主政治的氛圍,比較發達的商品經濟和繁榮的思想文化;以及公民整體素養,呈現了奴隸社會時期雅典社會的美麗畫卷。

  而《嶽麓版》從克里特文明到邁錫尼文明,加插了許多的圖片、資料,直觀地再現了古代希臘文明興起發展的歷程,分析希臘城邦政治制度的演變,古代希臘民主政治產生的條件。

  根據《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實驗)》的規定,以及普通高中歷史課程四個版本的實驗教科書的不同的編寫,找出他們的共同點,分析本課的知識結構,合理取捨,整合課程的資源,從而明確本課教學的重點內容。

  五、教學過程與方法的設計

  教學過程就是教與學的過程,是師生互相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在新的課程標準理念下,本課的教學過程,注重使教學過程成為學生不斷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探索過程;指導學生蒐集和利用學習資源;注重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學生學習歷史方式的改變;以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等。據此思路設計這一節課。

  1、課前佈置學生作業:

  “比較古代中國選擇專制主義與西方的希臘雅典選擇民主政治的不同原因的分析”

  (讓學生自己找出論點,然後自己蒐集、查閱資料,結合所學的地理知識、和第一單元學習的有關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內容,學會自己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2、學主要過程的圖示

  教學主要內容學生活動教師活動

  希臘雅典輝煌的畫面直觀感受、體驗歷史創設情景

  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處理史料、分析、整理設問、引導、分析

  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內容觀看、閱讀史料、感悟歷史提供圖片、資料,再現雅典的輝煌;綜合分析

  比較東西方政治制度的選擇查閱、蒐集資料(課前);合作討論、分享交流;獲取新知識;設疑、引導對比、分析、整理

  3、教學目標:根據新課程標準的具體要求,結合本課在整書知識體系中的地位和學生的認知水平,確定這一課的目標:

  知識與能力:

  1)掌握重要概念城邦、雅典民主政治等。

  2)結合歷史材料分析雅典民主政治的特點。認識雅典民主政治的價值和意義在於為後世提供了一個最值得參照的政體形式,為人類文明中的政治組織形式的完善提供了一條可供選擇的道路,並從歷史發展的高度來理解民主政治對於人類文明發展的作用和意義。

  3)分析雅典民主政治與其地理環境和城邦制度的關係,懂得每個國家政治制度的形成與其國情、經濟發展等因素相關。

  過程與方法:透過展示背景材料,生成問題,讓學生運用歸納、對比、概括、探究等方法來感悟歷史,即感知新知識——思考問題——合作、探究問題——體會歷史,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和團結合作精神。

  情感、態度、價值觀:體會地理環境對古代希臘民主政治形成的影響;感受雅典民主政治的輝煌及對後世產生的影響;理解希臘奴隸制度是把雙刃劍的含義;體會人類文明的源遠流長。

  4、教學重點、難點:重點:地理環境對希臘民主政治的影響;伯利克里改革的內容、作用。

  難點:雅典民主政治的特點、實質;古希臘民主政治的作用和影響

  二、說學情

  高一學生在初中學習九年級上冊歷史時已經對古希臘雅典城邦的民主制度有了一定的瞭解。但由於初中階段不重視對歷史學科的學習,因此對相關內容的印象比較模糊,而且學生對政治文明的內涵還不甚明瞭,對古代西方的歷史更是陌生,加上本課涉及內容繁多,知識比較深奧難懂,從高一學生的認知水平出發,達到課標要求確有難度。因此我們應力求將知識化繁為簡,化難為易,以靈活多變的教學形式將知識深入淺出地傳授給學生。另外,本課涉及的民主政治話題可能會使部分學生產生片面理解或是偏激言論,這時就需要我們的正確疏導,幫助他們形成健康向上的世界觀。

  三、說學法

  新課程的設定,要實現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倡導主動探究式學習。

  自主學習:在一定知識經驗積累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自主閱讀自主思考、自我探索自我評價,形成有感情投入、有內在動力支援的有效自主學習的習慣。

  合作學習:教師創造寬鬆、和諧、開放的課堂環境,學生共同探究本課問題,開展互助性學習,充分交流,相互借鑑,取長補短。這種方法不僅能提高學習歷史的效率,而且有助於培養學生團結合作的精神。

  探究學習:懷疑是走向真理的第一步,帶著質疑走進課堂,帶著對歷史的質疑走進生活,這樣才能獲取知識和技能,發展態度與情感。

  四、說教法

  1、以高中新課標為依據,主要圍繞“示今通古”的宗旨,努力體現時代精神及素質教育思想。

  2、備課活動依靠課標;從教教材到用教材教,整合不同的課程資源;3、遵循新教材中中外史合編體例的設計,即注意展示歷史發展的縱向聯絡和橫向聯絡,把中國歷史與世界歷史有機聯絡起來進行考察;

  4、遵循新教材編寫原則,即注重歷史演變與現實生活的聯絡,注重培養學生的公民意識及政治參與意識,遵循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透過情境設定、角色扮演及撰寫歷史論文,給學生留下大量的學習與想像的空間

  五、說教學過程1、新課匯入透過設定一系列的問題引發懸念:“你知道以下這些英語名詞的最初來源嗎你知道這偉大的雕塑作品產生於何時何地嗎你知道以下這兩位偉人誕生的地點嗎他們產生於同一塊土地,同一個時代,他們一起演繹了那個時代的輝煌。那麼,是什麼造就瞭如此輝煌的文明”讓學生在對即將學習的知識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之後,教師發出召喚:讓我們一起參觀西方文明的搖籃,探尋西方文明之根……

  2、問題探究(1)總論:指出古希臘羅馬文明是歐洲文明之源,被稱為“海洋文明”

  一句話概括本單元主要內容:文明表現:從政治文明看,古希臘的奴隸主民主政治和古羅馬的法律制度對世界文明貢獻良多。

  概念剖析:民主政治的含義古希臘語中意思是人民掌握權力。今天的民主通常是指與專制相對立,少數服從多數的人民(或公民)當家作主的一種政治模式。民主意味著在形式上承認公民一律平等,承認大家都有決定國家制度和管理國家的平等權利。

  (2)講解民主的形成過程:首先多媒體展示古希臘地圖,加深學生的直觀印象,並解釋古希臘的地理位置。

  資料引入:利用圖片和文字立體的展示古代雅典民主政治形成的程序:公元前6世紀初梭倫改革,奠定雅典民主政治基礎;公元前6世紀末克利斯提尼改革,確立雅典民主政治;公元前5世紀伯利克里主政,雅典民主進入“黃金時代”。

  (3)民主政治的特點情境創設:“設想一下,如果你是一名生活在伯利克里時代的30歲的雅典男性公民,你能享有哪些權利為什麼”透過此題,培養學生分析運用知識的能力,並強化學生對民主政治內容的理解。

  角色扮演:“如果你是一名報社記者,你的上司要求你寫出一篇有關希臘民主政治的內容、操作流程及評價的報道,你將會採訪哪些人,提出哪些問題去參觀哪些地方採訪後你將會給你的報告擬一個怎麼樣的題目如果你是被採訪者,你又將如何回答提問,評價希臘民主政治”完成此題的要點是教師必須指給學生明確的操作程式,並作好示範,如教師分別示範記者與希臘公民,並在最後作好評價。設定此題的目的是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合理的想像能力、觀察分析能力以及對歷史現象辯證的評價能力,強化學生對雅典民主政治的得失的認識。

  最後,在已經充分了解民主政治內容的基礎上,分析歸納雅典民主政治的特點,這樣,結論顯得水到渠成。

  (4)評價民主透過對雅典公民享有充分的言論自由的介紹及展示伯利克里的講話、陶片放逐法,使學生認識到,雅典的民主在統治階級內部已經達到了非常高的層次,並促進了希臘人完整人格的形成。

  透過伯利克里講話、圖片、文字分別講述希臘人重責任感、渴求知識的民族性格,並請學生朗讀有關雅典人生活的有關文字,讓學生在閱讀中感情逐漸升溫,引發學生對民主的充分認同及對雅典人重精神生活的無限神往。

  3、問題設定:讓學生思考雅典民主政治對後世西方政治制度的重大影響。同時指出“民主是不可抗拒的歷史潮流!”讓學生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認識民主政治的必然性。

  用書中的兩段材料分析希臘民主政治的特徵和實質,分析其影響。

  4、課堂小結對本課內容進行概括性的總結

  5、知能訓練,運用遷移體現一定的層次性,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要求。

  6、佈置作業撰寫歷史論文

古代歷史歷史教案13

  教學目標

  1、瞭解趙州橋、唐都長安、雕版印刷術、李白、杜甫、白居易

  2、感知唐代的文學藝術成就,提高對唐詩、書法等的欣賞能力。

  3、學習前人為科學而獻身的精神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感知唐代的文學藝術成就

  教學難點: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詩歌特色

  教學過程

  一、匯入教課:

  “李白斗酒詩白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白稱臣是酒中仙”。這首詩是誰的作品?與這位詩人同時代的還有哪幾位?李白的詩有何特色?人們為何稱他為“詩仙”呢?

  二、讀一讀,看一看,議一議。

  (一)趙州橋

  1、學生思考:趙州橋是誰主持修建的?是何時修建的?

  2、趙州橋的建築有怎樣的特點?

  3、趙州橋在世界橋樑史上有什麼地位?

  (二)唐都長安:唐都長安平面圖及大明宮含元殿復原圖。

  教師設問:唐都長安建築佈局及特色是什麼?

  學生根據課本內容回答,教師作簡要說明。

  (三)雕版印刷術的發明

  教師引導:印刷術發明以前,人們用手抄書,這既費時耗力,又易出錯,到隋唐時人們發明了雕版印刷術,什麼是雕版印刷術呢?

  我們的祖先從蓋章中得到啟示,發明了雕版印刷術。

  雕版印刷術的工作流程:把要印的文字反刻在一塊木板上,讓文字凸出,然後在字面上塗上墨,覆上紙,輕輕一刷,字跡就印在紙上成了正字了。

  在隋唐時期,一些流通較大的書籍,如佛經、日曆、詩集,已經雕刻出版。

  (四)光耀千古的詩壇

  唐朝是我國詩歌的黃金時代,流傳下來的有兩千多位詩人的近五萬首詩歌。其中大家最熟悉的有哪些詩人?

  情景體驗:(人物像)李白、杜甫、白居易

  在學生看書基礎上教師啟發提問:古語:“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湊”這一諺語本身說明了什麼?(唐詩歌繁榮)

  學生討論:李白、杜甫、白居易三個偉大詩人有哪些傳世各作?各有什麼特色?

  三、課堂鞏固

  回顧知識要點,快速記憶,多媒體展示檢測題目。

  課後習題

  思考:

  李白和杜甫的詩歌風格迥異最主要的原因是什麼?

【古代歷史歷史教案】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