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觀後感> 《地球上的星星》觀後感

《地球上的星星》觀後感

《地球上的星星》觀後感

  當觀看完一部作品後,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吧,需要好好地對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觀後感了。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地球上的星星》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地球上的星星》觀後感1

  《地球上的星星》是一部十分感人的關於兒童成長的印度勵志電影。主要講述了一個患有先天性閱讀困難症的男孩,在老師的悉心照顧和培養下,逐漸擺脫自己的生理缺陷,迎接美好人生的故事。影片要詮釋的是:每一個孩子都是特別的星星,我們應該從不同的角度發現孩子的閃光點,並讓其放出璀璨的的光芒。當然,在這個過程中,父母和老師,必須扮演好“尋光”和“放光”的角色。

  一、 伊夏父母的“尋光”與“放光”

  縱觀整部影片,伊夏的父母和大多父母一樣,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成龍”。所以他們不停地為伊夏的生活和學習而忙碌。伊夏的母親每天夙興夜寐:一日三餐、伊夏的洗漱、以及其它凌亂的家務活。為了這個家,她甚至放棄了工作。所以,伊夏父親的養家任務也十分沉重,每天聞雞起舞。他們的出發點是正確的,但是忽略了伊夏的實際情況。因為他們根本沒有意識到伊夏是一個患有先天性閱讀困難的男孩。或許是因為伊夏的哥哥學習太優秀,更或許是伊夏的父母認為自己的IQ足夠正常,不會生下一個像伊夏這樣的孩子,所以他們想盡辦法讓伊夏“放光”:母親每天親自輔導,不停地更換學校,結果以失敗告終。因為他們從未經歷“尋光” 的過程,怎麼可以讓伊夏“放光”?他們對伊夏的強迫“放光”,使伊夏對學習、生活越來越沒有興趣、信心。直到遇到了他的新美術老師——尼庫巴。

  二、 伊夏老師的“尋光”與“放光”

  在正確的時間遇到錯誤的人是一直遺憾,在正確的時候遇到正確的人是一種幸福。伊夏之前不停地更換學校,是因為在正確的學習時間遇到了錯誤的老師。那些老師很少深入地瞭解伊夏的實際情況和他的內心世界。我可以大膽猜想:伊夏在那段時間過得之鬱悶,之痛苦。這也導致他乞求哥哥偽造病假條,幫助他逃課。同時也使伊夏學習生涯留下了絲絲遺憾:他在該學習的時候沒有學好,該和同學接觸的時候,他選擇了逃避。後來,尼庫巴老師終於在正確的時候出現了。他很快也發現了伊夏並不快樂,然後他開始了找尋原因。他發現尹夏最主要的問題是不能拼寫和閱讀。他是一位學習障礙的兒童。尼庫巴對尹夏採取了一系列的特殊輔導,從而最終幫助伊夏找回了自己,還有快樂。所以,伊夏在正確的時候遇到正確的尼庫巴老師,我想,他和尼庫巴老師在一起的那段學習時光,一定很刻骨銘心。對於伊夏,尼庫巴老師就是他的再生父母:尼庫巴老師從其他角度為伊夏“尋光”,最後也成功地為伊夏“放光”。

  三、我們工作中的“尋光”與“放光”

  我們辦學校的目的就是順利進大學,拿到高學歷,到成年有優勢的競爭力。而其他的可以無所謂,正如伊桑的父親反覆的問會畫畫有什麼用啊?能幫助他競爭嗎?教育工作者迫於升學率的壓力,一味的追求紀律,傳統,榮譽,規則。而忽視了最起碼的人文關懷。他們可以理直氣壯的說,給了他們一個愉快的學校生活,我們就欠缺了他們一個有競爭的成年。可是,如果學習只是聚焦在成績優秀的少數人身上,而同時忽視了沉默的那些,那麼這個代價是不是太大了一些?為什麼教育一定要這樣犧牲一部分人來造就另一些人啊?對於受傷的那一類人,如何才能消除他們心裡的陰影?什麼時候我們衡量一個人的標準變得如此狹隘了?很少有人能夠耐心的去發現一個人身上不同於其他人的優點,而簡單的一張試卷,一張量表就輕率的判斷一個人能力有多強,智商有多高。

  學生需要的是關注,重視,理解和接納,可是做起來又何其難?在平時的工作中我找過很多的人談心,瞭解他們的想法和學習生活中遇到的一切困難。我說:你們說,我聽,說一切你們遇到的困惑,說一切你們覺得可能不會被接受的觀點,說一切感興趣和欣賞的事物。每次進教室,當我笑著去面對每一個用眼神在說話的學生,心裡都感到無比的感動和溫暖。我希望他們明白,每個人都是平等的,與成績和排名無關。

  家長,老師,用人單位都習慣了用考試成績,學歷來評判人是否優秀,是否有價值。可是我們看到的終究是目前存在的狀態,然後就肯定的用過去的經驗急著貼上標籤,這個學生怎樣怎樣,可是心理學中霍桑效應不是證明了人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沒有被挖掘出來麼?在英語辦公室裡,我們有時私下交流說:雖然說教育要面向全體同學,實際上是不可能的,能夠顧及三分之二就很不錯了。聽了心裡只感到一陣陣悲哀!那麼剩下的三分之一?管住他們不鬧事,不影響到那三分之一就算教學目標達到了?就算是前面的三分之二,現行的教學模式下,教育者關注的也只是他們學的怎麼樣,而沒有關心他們過的好不好,壓力,抑鬱,自閉,很少有老師去了解。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即便成績很好很受老師關注的三分之二,業之後也很少再有人會感恩,懷念初的老師。

  古人云:“三十六行,行行出狀元”。我想對於孩子的教育也如此。我們應從多種角度發掘孩子的潛力,而不能只侷限於傳統的“高分”則“高能”的教育理念。我們不能強迫孩子養成學的習慣,當我們可以改變自己教的方法。對於家長而言,任何情況下都應細心觀察孩子成長的一言一行,幫助他們構建一些學習氛圍;對學校而言,任何情況下都應正確公平地對待每一位學生,幫助學生樹立信心。雖然我們不能讓每一個孩子都成為像愛因斯坦那樣的傑出物理學家,但我們可以給予孩子更多的關懷和愛,讓他們健康地學習,成長。或許三年五載後,當我們再回首這些“小星星”時,他們已經在燈火闌珊處發出了璀璨的光芒。

《地球上的星星》觀後感2

  《地球上的星星》是一部很感人的電影,同時它也能夠發人深省。

  電影裡講的是一個名叫伊桑的7、8歲小男孩走向成功之路的過程。他和常人不太一樣,他有先天性的學習障礙:他有空間定向障礙,在作業上經常犯把單詞的字母寫反的錯誤;他缺乏應變能力,對飛過來的球的大小、方位、速度沒有太多概念。他的學習障礙體現了集中性和差異性,儘管伊桑十分努力裡學習功課,但每次他的學習效果都不盡如人意。這些是他在感知、思維和語言方面存在障礙。而伊桑在這些的學習障礙導致他的自我概念差,自我評價低等行為、情緒和社會社會性方面存在障礙。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優缺點,伊桑也不例外。

  他有豐富的想象力。無論是在刷牙時還是在考試時,他總是能有讓人覺得很新奇的想象;他喜愛畫畫,總愛在自然世界裡尋求一些靈感;他有強烈的好奇心,喜歡觀察動物的行為並加以模仿;他嚮往自由,羨慕鳥兒可以在自己喜愛的藍天上自由自在的飛翔。

  然而伊桑的老師只看到了他的那些所謂的缺點,他們也經常因為這些“缺點”而責罵他,幾乎所有的老師都埋怨他。不僅老師不理解他,而且父母也十分地討厭他。他們希望的是伊桑能像她們的大兒子一樣學習成績優異、活潑開朗。他們也錯誤地認為伊桑成績不好是因。為他的學習態度有問題,學習不用心。他們認為伊桑所做的事都是淘氣的行為。老師抱怨和父母的無可奈何使他被送到了一個遠離父母的寄宿學校。

  被送往寄宿學校對伊桑來說是一個十分嚴重的打擊。在寄宿學校初期的每天晚上,他都會因為思念父母、思念家而傷心地痛哭流涕。他認為這裡的每一個人都是在接受懲罰。在學校的這段時間,他幾乎陷入了人生的低谷:幾乎所有老師都罵他是低能,很懶惰,經常在校長面前報告伊桑的惡劣行徑;幾乎所有的學生因為他的某些缺陷而挖苦諷刺他;當時的數學數字和英語單詞幾乎把他逼瘋。因此,在週末父母來看他時,他表現地極為冷淡;在學校裡,他也出現了厭學輕生的情緒。

  本來對於遲緩型、有學習障礙的兒童需要有足夠的耐心去關心和愛護他們。但父母和老師的這些行為使得伊桑的性格更加孤僻,甚至在他在學校的畫畫比賽中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績時校長讓他上去領獎他都表現的十分的怯懦。就像尼庫姆布斯老師說的一樣,他是個沉默、膽小、無助的小男孩。他的這種孤僻的性格給他帶來了深遠的影響。即使新來的美術老師尼庫姆布斯的第一堂課上,老師扮小丑、吹笛、唱歌來吸引同學的注意力。在那一堂課上,除了他以外的其他所有學生都深深地被這位老師吸引了,他們在課堂上他很high地和老師老師唱歌跳舞。

  新來的尼庫姆布斯老師他的教學方法也很特別,他讓學生在課堂上自由發揮畫出自己想要的畫。同時老師也有足夠的耐心和愛心來幫助每一個孩子:對於伊桑第一堂課上空無一物的白紙,老師也沒有發火,只是耐心地問他的名字;老師還親自到伊桑的家中瞭解情況,跟伊桑的父母說明他們兒子的情況。尼庫姆布斯老師耐心地翻查伊桑的作業,並幫助他一步一步向前走。在老師的幫助下,他在畫畫方面的天賦得到充分的發揮。他也逐漸有了自理能力的同時,他的讀寫能力也逐漸地提高了。在尼庫姆布斯和伊桑的努力下,伊桑終於找到了自信心。在學校的畫畫比賽上,尼庫姆布斯和伊桑分別拿了第二、第一名的好成績。而他在家庭裡也得到了應有的關心和愛護。

  電影的最後伊桑和自己的親哥哥在校園裡,高興地玩耍嬉戲,這是一個有學習障礙的孩子最好的結局。

  這讓我想起了高中時期。在高中時期,我在的班級不是一個十分優秀的班級裡,很多學生的成績不是很好,因此我們班愛學校的地位很低。當時有一個別班的老師說:讓他們鬧吧,學校就是個收容所,只要他們不把教室房頂掀翻就好。當時我聽到這句話覺得很傷心,雖然我們班很多同學學習成績不是很好但他們都有各自的才能。有人擅長跳街舞,有人擅長唱歌,還有的擅長唱雙簧。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優勢,我覺得都應該得到別人的認可。

  對於有學習障礙的孩子來說,關心對他們來說是很關鍵的,他們有著深遠的意義。他們需要一個像尼庫姆布斯一樣來挖掘他們潛能的啟蒙老師。當今中國更需要這樣的小學老師,他們需要有十分豐富的心理學和教育學方面的知識。現在的小學生需要有這樣具有愛心和耐心的老師來發現他們別人不能發現的潛能,並且激發這一潛能。他們需要的不僅是傳授知識與技能的老師,更需要能培養他們的思維方式、態度、情感與價值觀。新時代要求他們突出“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領域協調發展。

  不過有的學生很有可能就不會在學習生涯裡不會遇見可以開發他們潛能的啟蒙老師,但是每個孩子卻是有最疼愛他們的父母。即使可能不會遇到啟蒙老師,作為父母,有必要給自己的孩子更多的關心與愛護。我們不可以不必像伊桑父母那樣認為孩子的所學一定要能與別人競爭、養活自己。或許每個孩子能健康快樂地成長應該是父母最大的願望吧!就像伊桑一樣,雖然他有讀寫障礙,但他擅長畫畫有獨特想象力,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獨特的能力與理想,我們應該平等地關愛每一個小朋友不管他們的成績如何!

《地球上的星星》觀後感3

  有的孩子就像含苞待放的花朵,他們純淨無暇,帶來平和與融洽;

  有的孩子就像照亮世界的旭日,他們活潑可愛,帶來歡樂與溫暖;

  有的孩子就像蒙塵於世的星星,他們無助痛苦,渴望幫忙與理解。

  不管怎樣的孩子,在我看來,都是落於人間的天使。他們既然放棄天堂,選擇了你我,那我們就應當無條件的關愛他們。

  近日,有幸觀看了電影《地球上的星星》,對我觸動很大。

  首先,這是一部讓人揪心,讓人心痛,又讓人寬慰,讓人歡樂的電影。我覺得我們應當感激作為導演和演員的阿米爾汗,他給如今浮躁且缺乏關愛的世界帶來了一陣春風、一股暖流。

  伊夏,作為影片的小主人公,是一個已經8歲的小男孩,他出生在一個很標準的印度工薪階層的家裡。為什麼說是標準的家庭,不是因為這個家庭有一個溫柔賢惠的母親、一個為養家餬口而辛苦工作的父親和一個學習優秀的哥哥,我所說的標準是指那刻板到幾乎強制性的望子成龍。這是印度無數工薪階層家庭的一個縮影,又何嘗不是中國很多家庭的現狀。我對此不好做出評論,這應當是一個社會階段的必然過程。但我期望,這個過程儘量縮短,因為這個過程中充滿了無情與無奈,掩埋甚至磨滅了無數顆星星的光輝。

  小伊夏從出生到8歲,挺不容易。因為他從小學習任何東西都比其他人慢很多。可是,就像很多父母一樣,他的父母並沒有注意到這有什麼問題,都感覺大一點就會好了。也如他們想的一樣,隨著長大,伊夏能說會道,能跑會跳,很是活潑,甚至他還對畫畫很感興趣。就這樣,伊夏成為了別人眼裡一個淘氣的正常男孩。

  可是,當伊夏上學後,這一切都變得不再正常。他根本學不進去,即使復讀一年級,仍然沒有改觀。並且他也變得越來越淘氣,跟人打架,甚至逃課。說起逃課,這也許是他噩夢前最歡樂的一次經歷了。當看到小伊夏獨自一人流浪街頭,以他自我的視角觀察這個多彩的世界時,我彷彿也感受到了那種簡便與自在;當他坐在石頭上發呆時,我更加體會到了那種無奈與無助。

  隨著伊夏學習成績越來越差,做的事情越來越出格,而父母終究不願承認他智商有問題,在父親努力下,可憐的伊夏被送到了一所有名的寄宿學校學習。這是他噩夢的開始,也是他命運的轉折。

  噩夢是因為在只關注升學率而不管學生死活的學校裡,伊夏的愚笨被無限的放大並受到教師的嚴厲對待。這是一種殘酷的現實,正因為是現實,所以它不容易被改變,也正因為是現實,所以它才能夠被改變。但,這可能需要一代人甚至幾代人為之付出努力。試想一下,當你生活在這樣的一個世界:別人看到的鹿是鹿,而你看到的鹿卻是馬,當你誠實的說出來後,大家都會說你是錯的,甚至認為你是瘋子。你會如何?孤獨,無助,痛苦,崩潰,然後……。伊夏面臨著同樣的問題,到最終幾乎處於崩潰的邊緣,他封鎖了內心,將自我陷入無限黑暗。轉折是因為在這看似殘酷無情的社會里,還有很多熱心、熱情和善良的人。阿米爾汗飾演的尼克就是這樣的人。他作為伊夏的繪畫課教師出此刻了伊夏的世界裡,他熱愛生活,熱愛工作,善良質樸,思路活躍。經過了解,他成為第一個發現伊夏患有閱讀障礙症的人。然後他又經過科學的方法幫忙伊夏一步步走出了陰霾,獲得了新生。伊夏釋放了天性,就像蒙塵之星再次閃耀,並在繪畫方面展現出了非凡的天賦,獲得了家人和師生的誇讚。

  當然,這是電影,試想一下,如果尼克沒有出現會怎樣?即使尼克出現,伊夏沒有繪畫天賦又會怎樣?再換一種角度,為什麼父母沒有發現伊夏的問題?為什麼很多其他的教師沒有發現伊夏的問題?

  如果仔細深入的想這些問題,會讓人不寒而慄。這個電影反映出的問題並不是個例,而是一種現象,一種體制。請問,世間多少人裡邊才能出一個達芬奇、一個愛因斯坦或者一個愛迪生呢?一千,一萬,十萬還是更多?你能夠想象在這些患有閱讀障礙症的偉人的背後又有多少被埋沒的孩子嗎?

  這是一部嚴肅題材的電影,可是導演卻沒有一味誇大這種社會的悲哀,而是在凸顯問題的同時儘量舒緩而溫馨的方式來展現,我想他的目的在於喚醒人們內心深處的慈悲。正如電影中表達的一樣,再望子成龍的家長,當看到差點被自我逼瘋的孩子又獲得新生時,也會自責與悔恨,甚至痛哭流涕;再嚴格且追求業績的教師,當看到平時死氣沉沉的學生也有活潑可愛的一面時,也會勾起自我的回憶,甚至發現真我。到最終,你會發現,地球上的星星,指的不僅僅是被埋沒天賦的孩子,也是如伯樂般發現並拯救孩子的教師,是悔過自新重新認識自我的家長,是撥開迷霧重拾真我的所有人。

  總之,這是一部以歡樂結尾的電影,那麼我也衷心的期望所有人都能撥開迷霧,重拾真我,你會發現,原先自我以往也是天使。

《地球上的星星》觀後感4

  如果,對孩子的希望,用快樂和成績做一個選擇的話,我們一般會對外說選擇快樂,而對自己說成績。我們明知道快樂是多麼重要,但是,面對殘酷的當前教育,我們的行動,最終都會站到成績這一邊來。

  如果,我們也將這樣的選擇,擺到孩子的面前,我想,他們也一定會毫不猶豫地選擇前者,同樣,孩子們一面言著自己的心聲,另一面卻為著重點中學和名牌大學,把自己深深地埋在試卷的分數當中。

  面對如此的假設,人生中難以調和的矛盾,我們不禁要問,我們孩子的教育怎麼辦?我們應該給予他們什麼?在他們成長的道路上,我們做父母的,做老師的,應該怎麼做?

  含淚看完了印度電影《地球上的星星》,影片中伊桑是一個八歲的有些自閉男孩,他和別的小男孩不一樣,他對這個世界充滿了別人並不以為然的驚奇,他喜歡發呆,喜歡遐想,喜歡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而這些對於他的父母,對於所有的成人世界而言,並不那麼重要,他們只對家庭作業、分數和成績的排名感興趣。所以伊桑在學校,總顯得那麼孤立與卑微,在家裡,又總會因不如優秀的哥哥,遭來父母的漫罵。影片的起始就是在這樣的對比中,丟擲了尖銳的問題。有趣的是,在這部分中,導演把一些生活畫面留給了伊桑的母親,刻畫了她為丈夫,為大兒子和小兒子如何忙碌的一個早晨,很明顯,導演並不滿足要給我們展現一個勤勞的母親形象,而同時也在丟擲這樣的疑問:我們的父母除了給孩子,提供衣食上的保障外,是否還需要給予什麼?

  伊桑惹出的麻煩,終於超出父母能承受的範圍,他被送到了一家寄宿學校接受專門的“教育指導”。對於離開,伊桑做出了焦灼不安的反抗,但是現實實在是太強大了,孩子永遠在父母的掌控之中的。在新學校,一切並沒有什麼改變,伊桑的孤獨愈演愈烈,他的痛苦與日俱增。

  與同伴相比,小伊桑顯得如此的怪異:他不能像其他孩子一樣輕鬆地辨別日常事物,不善言談,表情呆板;他甚至不能像其他孩子一樣生活自理,一個8、9歲的孩子,如此這般,的確非常人之舉。但是他特別擅長畫畫,他能用繪畫來表達內心的感受。他的小小畫冊上記錄了曾經和父母在一切的歡樂,可是漸漸地,這個畫冊上沒有了自己,他用繪畫的方式表達了自己的疑問和反抗,但是這一切,他勤勞的母親和忙碌的父親卻全然不知,他們就像大多數父母一樣,忙碌於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卻絲毫不去關注孩子心裡的想法,不去關注他們點點滴滴的表達。其實孩子再年幼,也都是有思想的,會思考的。

  看到這裡,我被觸動了。我在想,伊桑的父母,與我們中國孩子的父母是多麼的相像,在大人的眼中,成績永遠是孩子的主旋律,排名永遠是孩子的指揮棒。有誰真正在意,我們幼小的孩子,面對學業的重壓,他人的嘲笑,心理的窘迫,他們的內心有哪些掙扎與吶喊?我們做大人的,應該怎樣陪伴我們的孩子?怎樣輔助孩子,為他們解決成長中的需求和困難?

  好在,影片中伊桑是幸運的。一位新美術老師尼克的突如其來,讓事件開始逆轉。尼克用快樂自由的教學風格,感染著每一個學生。他打破了“事情是如何完成”的所有規則,讓學生自己去思考,去夢想,去想象。尼克是個非常優秀的老師,他很快發現了這個叫伊桑的孩子並不快樂,甚至非常的危險。他開始了找尋原因。他發現伊桑最主要的問題是不能拼寫和閱讀,他是一位學習障礙的兒童,他找到了他的父母,在他的家裡找到了伊桑孤獨與痛苦的原因。尼克想起自己的童年,與此時的伊桑是那麼的相象,他決定要拯救這個孩子。他採取了一系列的特殊輔導,最終幫助伊桑找回了自己,也找來了快樂。影片的最後,尼克老師與伊桑幸福的擁抱,尼克老師將伊桑高高舉起的快樂畫面,不禁讓我們潸然淚下,也再一次引起我們反思。

  我們需要怎樣的教育?我們現行的教育制度將走向何處?為什麼擁有大量世界級學科競賽高手的泱泱大國,卻在創造與發明能力上遠遠落後於他國……

  伊桑是幸運的,尼克老師也是幸運的,彼此幸會的支點,來自兩人同樣的生活境遇和愛好,伊桑遇到了一個能讀懂他的老師,而尼克遇見了一個美術怪才的學生,於是關愛與接納,感應與共鳴,使得金石為開,厚積薄發。

  我想,我是羨慕尼克老師的,因為他不需要靠題海戰術來提高升學率,不需要深陷堆積如山的作業批改中,不需要整日輔導糾結於作業對錯的學困生,作為一名美術老師,尼克老師沒有來自上級學業成績考核的各項指標,沒有受到來自各方面的規則約束,他的課堂是開放民主的,是多元發展的,以至於那個野外舉辦的全校美術大賽,也是那麼的人文、平等與寬鬆……

  我想,我是敬佩尼克老師的,因為他詼諧活潑的教學風格,拉近了與孩子們的距離,令孩子們興趣盎然。他細緻的觀察,挖掘了伊桑潛在的繪畫天賦,他用自己美好的師愛,撐起了自閉男孩的豔陽天。教育的本質在於喚醒,尼克老師喚醒了伊桑的求知,他教育伊桑的成功案例,是我們每一個教育者的楷模。從尼克老師的身上,找到了我們應該怎樣做一個老師的正確答案。

  人世間,一花一草一世界,每一條生命都有著自己的人生軌跡,每一個孩子都是這個地球上的星星。如果,我們的教育制度,能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我們的上級,能少一點分數的硬性指標,讓我們的教育工作者從繁重的課業負擔中解放出來,能夠有時間親切的掬一彎水月,那麼,或許每一棵星星都能在浩瀚的人海中,熠熠生輝 。

《地球上的星星》觀後感5

  在心理學裡,把有自閉症的孩子叫做星星的孩子,就是你看得見他們,卻觸控不到真正的他們,就像星星一般。

  《地球上的星星》是一部印度電影,看完後被片中的美術老師尼克深深打動了。這是一位具有敏銳洞察力的老師,他真正讀懂了孩子,從根本處分析孩子,從而採取有效的干預措施,讓小男孩伊夏不僅在讀、寫方面有了進步,而且在美術領域施展了其特殊才能,成為超越老師的繪畫冠軍,體驗到了從未有過的成功的喜悅!現實生活中太缺乏這樣的老師了,並不是每一個孩子都能遇到這樣既懂教育又懂心理學,同時又具有無限愛心的老師。

  現在的社會過重地強調競爭,而在無形中忽視了對孩子自身的關注。正如影片中尼克老師所說:“我知道外面是一個無情,充滿競爭的世界,一個大家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世界。大家都要好成績,醫學、工程、管理……什麼都是隻要比別人差就是無法容忍的。100分考了95.5分…95.6分…95.7分,只要比別人差就是可恥的,對不對?看在老天的份上,你想一想,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天賦,才能跟夢想,不是,大家都只死想著要如何讓自己的手指脫穎而出……然後忙著去修飾,讓它們看起來更修長。如果哪天手指頭斷了,你們還要繼續嗎?”家庭教育中,需要父母和孩子更多的溝通,給孩子建構一個“說”的環境。讓孩子能自由表達自己的想法,與父母溝通。

  作為我們的學生家長,你們真正理解一個孩子嗎?孩子總有一天會長大,而教育所做的不是助其快快成長甚至不經意間壓抑他們的成長,教育只是引導與發現,讓他們順著自己的方向,走一條屬於他們自己的路,而不是把自己的野心強加給孩子!在學校教育中,現在更多地強調科學教育,而在無形中忽略了對學生的人文關懷。電影中的主人公伊夏,就是由於其語言和文字理解能力的不足,導致他被排斥在學校教育之外。

  誇美紐斯倡導班級授課制的前提是確信每一個個體的認知能力是一樣的,因為人具有“學問,德行與虔信”的種子,就像是樹植根泥土一樣,只要給予同樣的知識學習條件,學生就能實現相近的學習目標。但是由於遺傳和其它方面的原因,我們知道個體的認知能力還是存在差異的,面對這些“弱勢”群體,班級授課制似乎存在著一定的缺陷。因為它不能很好地做到“因材施教”,結合每個學生的特點進行教學。從而成就了大多數人,而犧牲了他們,使他們成為“陪讀”或是教育中的局外人。

  尼克老師翻閱著伊夏的畫稿和使他受到責罰的作業本、考試卷,漸漸的,心裡有盞燈開始變得明亮,那顆落在凡世的小星星的光芒刺痛的他的眼睛。“你有沒有注意到他犯錯的模式?他把字母寫成反向,同一個詞在一頁之中有不同的拼寫,相似的字就會混淆……所以,這些並不是普通的錯誤,他是一個有讀寫困難的孩子。發現這一問題後,尼克老師首先是給伊夏樹立信心,他在課堂上講到:“同學們你們是否知道,許多傑出的人物,如愛因斯坦、愛迪生、達芬奇、畢加索……其實小時候都有讀寫障礙……”

  尼克老師常常利用業餘時間和伊夏一起慢慢分析那些會跳舞的字母,從遊戲開始,在沙盤中先寫字母,再用彩筆寫,最後用鉛筆寫,一點一點,伊夏慢慢克服了讀寫障礙。為了讓伊夏顯露他的繪畫才華,尼克老師向校長建議要舉辦繪畫比賽,這也是整個影片的高潮部分。伊桑的畫勝過尼克老師而成為學校年鑑的封面,伊夏簡直不敢承受這巨大的成功喜悅。伊夏成功了,這更是尼克老師的成功,正是尼克老師智慧地發現伊夏的特點從而因材施教才發掘了孩子的天性,發揮了他的特長。

  在每個班級幾乎都會看到伊夏的影子。他們總是沒辦法集中精神上課,經常在自己的位置上玩各種各樣可以拿起來玩的東西。作為老師感到無奈:因為找不到有效的方式來治療和改變孩子的行為,老師和孩子都只能繼續痛苦著,煎熬著。這些孩子天生缺乏主動性,一點的小挫折就能打消他的耐心,一次求助沒有得到滿足就會打消下一次求助的主動性,他們需要太多的個體關注。當原本枯萎的花朵展現出內心的美麗,綻放出生命的光彩時,當信任和付出終於獲得豐收時,我們都感受到了同樣的喜悅,我想每一個老師都願意看到這樣的情景。只是太多的時候我們都成不了這位老師,不是我們不願意,而是因為現實中孩子的狀態要比電影更復雜,是因為即便我們關心,我們也不知道該怎麼做!

  《地球上的星星》這部影片更讓我知道了:靜候“花”開,要懂“花”的特點。面對教學實際我們有時感到無力從心,但我們還是要不斷的學習!不斷的嘗試!你一定要堅信,任何一個孩子都是一顆地球上獨一無二的小星星,是星星總會發光!希望每一位教師能真正關心、愛護、幫助每一個孩子,讓孩子們都能發出屬於自己的光彩。

《地球上的星星》觀後感6

  一個有閱讀障礙的男孩,字母和數字在他眼裡就像在跳迪斯科,因此他總是最後一名,大家都以為他品行極差,同學嘲笑他,老師責罵他,爸爸打罵他,只有媽媽關心、呵護他。就在他自信心即將崩潰的時候,一個特別的老師從天而降,改變了他的命運,發現了他對繪畫的天賦。並主動要求替他做遊戲,給他講那些和他一樣的名人的故事,用愛感化了他。使他恢復了信心與自信,成為一名優秀的孩子。

  觀看完《地球上的星星》這部印度電影,我感動和震撼不已!但又絕不是“感動”和“震撼”兩詞就足以表達內心的感受!阿米爾汗飾演的那位教師太偉大了!這世上能有幾個像這位教師一樣能夠真正開啟學生心靈窗戶並讓學生的潛力發揮到極致的呢?我認為劇中的這位印度小孩伊桑可算是一個“幸運的寵兒”,畢竟“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要不是遇到這位老師,恐怕伊桑這一生就這樣完了,在遇到這位老師之前,他的童真、熱情與天賦已被世俗無情地壓制——對於校方與家長來說,分數與紀律遠比前者重要。太喜歡天真爛漫的伊桑了,就連他家附近的兩條大狗兒都和他像親密的朋友一樣。但是,當他的調皮、活潑和純真被校方和家長無情地剝奪後,他的眼神充滿著無助和惶恐,看到這的時候,不知道大家是否和我一樣感到心疼。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優缺點,伊桑也不例外。

  他有豐富的想象力。無論是在刷牙時還是在考試時,他總是能有讓人覺得很新奇的想象;他喜愛畫畫,總愛在自然世界裡尋求一些靈感;他有強烈的好奇心,喜歡觀察動物的行為並加以模仿;他嚮往自由,羨慕鳥兒可以在自己喜愛的藍天上自由自在的飛翔。

  然而伊桑的老師只看到了他的那些所謂的缺點,他們也經常因為這些“缺點”而責罵他,幾乎所有的老師都埋怨他。不僅老師不理解他,而且父母也十分地討厭他。他們希望的是伊桑能像她們的大兒子一樣學習成績優異、活潑開朗。他們也錯誤地認為伊桑成績不好是因。為他的學習態度有問題,學習不用心。他們認為伊桑所做的事都是淘氣的行為。老師抱怨和父母的無可奈何使他被送到了一個遠離父母的寄宿學校。

  被送往寄宿學校對伊桑來說是一個十分嚴重的打擊。在寄宿學校初期的每天晚上,他都會因為思念父母、思念家而傷心地痛哭流涕。他認為這裡的每一個人都是在接受懲罰。在學校的這段時間,他幾乎陷入了人生的低谷:幾乎所有老師都罵他是低能,很懶惰,經常在校長面前報告伊桑的惡劣行徑;幾乎所有的學生因為他的某些缺陷而挖苦諷刺他;當時的數學數字和英語單詞幾乎把他逼瘋。因此,在週末父母來看他時,他表現地極為冷淡;在學校裡,他也出現了厭學輕生的情緒。

  本來對於遲緩型、有學習障礙的兒童需要有足夠的耐心去關心和愛護他們。但父母和老師的這些行為使得伊桑的性格更加孤僻,甚至在他在學校的畫畫比賽中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績時校長讓他上去領獎他都表現的十分的怯懦。就像尼庫姆布斯老師說的一樣,他是個沉默、膽小、無助的小男孩。他的這種孤僻的性格給他帶來了深遠的影響。即使新來的美術老師尼庫姆布斯的第一堂課上,老師扮小丑、吹笛、唱歌來吸引同學的注意力。在那一堂課上,除了他以外的其他所有學生都深深地被這位老師吸引了,他們在課堂上他很high地和老師老師唱歌跳舞。

  新來的尼庫姆布斯老師他的教學方法也很特別,他讓學生在課堂上自由發揮畫出自己想要的畫。同時老師也有足夠的耐心和愛心來幫助每一個孩子:對於伊桑第一堂課上空無一物的白紙,老師也沒有發火,只是耐心地問他的名字;老師還親自到伊桑的家中瞭解情況,跟伊桑的父母說明他們兒子的情況。尼庫姆布斯老師耐心地翻查伊桑的作業,並幫助他一步一步向前走。在老師的幫助下,他在畫畫方面的天賦得到充分的發揮。他也逐漸有了自理能力的同時,他的讀寫能力也逐漸地提高了。在尼庫姆布斯和伊桑的努力下,伊桑終於找到了自信心。在學校的畫畫比賽上,尼庫姆布斯和伊桑分別拿了第二、第一名的好成績。而他在家庭裡也得到了應有的關心和愛護。

  電影的最後伊桑和自己的親哥哥在校園裡,高興地玩耍嬉戲,這是一個有學習障礙的孩子最好的結局。

  我想,每個孩子都是特別的,並非同樣的教育方式都適合所有的孩子,永遠不要將教育格式化!也永遠不要將自己的期望強加給孩子!更多時候,與其責罵和懲罰孩子,不如多給他(她)們一些鼓勵。另外,比起那些強調分數和強調紀律的世俗偏見來說,孩子們自身的健康(包括身體上的和心理上的)要重要得多!不要讓世俗的觀念摧殘了可愛的孩子們!

《地球上的星星》觀後感7

  我以前沒有看過類似這樣題材的電影,或者說也只是看過,而沒有用一顆即將成為幼教老師的心去看、去想過這些問題。這部電影對我的影響很深遠,伊珊是一個活潑、喜歡幻想、喜歡畫畫,對一切沒有見過的事物充滿好奇,不願意受到束縛,想展翅飛翔的孩子,卻因為周圍的環境,家庭的環境以及老師、家長的教育方式而使他變得性格孤僻、暴躁、沉默寡言,到最後對一切事物都失去興趣。 老師的出現改變了他,看出了他的個別,並透過作業和家訪,發現他是個在拼讀上有障礙同時在繪畫上很有天賦的孩子。老師沒有放棄他,把拼讀練習融入到他喜歡的遊戲中,使他在拼讀上有了很大的進步,並且舉辦全校繪畫比賽,伊珊贏得了第一名,讓他對生活又重新充滿了興趣,找回了自信。一名好的老師對學生是非常重要的,他一定要有責任心、要善於觀察自己的每一位學生,觀察他們的特質、發覺他們的潛質,多與家長溝通,引導家長正確的教育方式,使他們能在各自的擅長領域得到好的發展,因為每一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

  整部電影我都很喜歡,最喜歡當巴庫老師出現後,一切都發生了轉變,我認為這是電影的高潮部分,也是對我影響很深,並且更加堅定了我當一名好的幼教老師決心的部分。這部分對我的觸動很深,我非常喜歡巴庫老師,他的那種氣質、品質感染了我,特別是當他發現伊珊是一個有拼讀障礙、畫畫很有天賦的孩子,但因為種種原因使他變得孤獨無助、焦慮、暴躁,對一切事物失去興趣的時候,他想挽救這個孩子,但與家長溝通後,發現他的爸爸並不能理解,老師的眼睛裡充滿了哀傷,電影的這個畫面,深深的刻在了我的腦海裡,讓我非常感動。

  學校是孩子除了家庭,另外一個大的社會環境,老師每天與他們共處的時間甚至超過了家長,所以作為老師要有加倍的責任心,來照顧每一個孩子。在學習中、活動中、遊戲當中要善於觀察每一個孩子,發現有問題的孩子,更要對他關心、愛護,並透過平時的表現,比如他的作業、他的作品、他與其他孩子互動時的表現,找出是什麼問題,然後及時與家長溝通,看是否能找出造成問題的原因。 老師要更加關注這些有問題的孩子,透過他們擅長的東西,往好的方向引導他們,比如電影當中伊珊喜歡畫畫,老師就把拼讀練習融入到畫畫遊戲當中,讓他更喜歡,也更容易接受。

  如果未來在我的班上出現類似的孩子,首先我會更加關注、關心他,然後與家長溝通,看他的家庭教育、成長環境是否存在問題。如果有問題,試著與家長溝通,看是否能夠被家長接受、理解並且配合老師彌補孩子的不足並往正確的方向引導;如果家長不能理解,也要起到告知的作用,同時作為老師的我,不能放棄這個孩子,要用自己的專業知識、老師應該具備的能力,來幫助他,因為每一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都有自己的特質,老師要因材施教,讓他透過自己擅長的領域來彌補自己的不足,發揮自己的長處,找回自信和周圍人們對他的認可。總之發現有問題的孩子,社會可以放棄、家長可以放棄,但老師決對不能放棄,因為如果老師也放棄了,孩子真的就像無助的稻草般脆弱,任由風吹雨打,最後被吞噬。

  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是所有要素中最活躍、最豐富多彩、也是教育工作中必須放在及其重要地位的一個要素,任何教學手段必須透過幼兒而起作用;老師則是孩子學習的促進者、設計者、幫助者和合作者。影響知識學習的因素分為內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內部因素主要指學習者自身因素,如人格適應不良、焦慮;影響知識學習外部因素有很多,比如,老師的教學方法、課堂心裡氣氛、環境因素等。所以老師和學生是教育工作中重要的兩個部分,任何一個部分出現問題都會影響到知識的學習。老師要善於觀察、察覺那些有問題的孩子,從他們的愛好、長處、興趣出發,從而引發他們的學習動力,引導他們往好的方向發展。學生很容易受到老師的態度與行為的影響,主要有兩方面:學生除了從老師那裡獲取知識,他們更重視老師對他們的愛與尊重,特別是存在問題的孩子,他們更渴望得到,如果他們得到愛與尊重,便會有更強的動機去獲得更大的成就,並且覺得自己有能力、有用處;相反他們便可能產生自卑感和無能感,失去自信心。一名好的老師,除了要有好的專業知識,更重要的是對每一個學生都要有很強的責任心,不止要傳授他們知識,也要注重他們人格的發展,要多給他們評價和鼓勵,讚賞他們付出的努力和獲得的進步,關心、信任和諒解他們,他們才會對學習更有興趣,能夠使每一個孩子都健康、快樂、自信的生活、學習。

《地球上的星星》觀後感8

  下午欣賞印度電影《地球上的星星》,感覺不錯。尤其教師和已為人之父母的朋友不該錯過。為什麼呢?因為這是探索孩子內心世界的影片。 在心理學上,把有自閉症的孩子叫做星星的孩子。因為他們,你只能看得見,卻觸控不到真正的他們。就像星星一樣,遙不可及。

  《地球上的星星》講述一個小男孩,他有著讀寫障礙症,卻被認為弱智,因此差點崩潰,所幸被美術老師鼓勵,展現繪畫天賦,重拾自信。我看完這部電影,不由想起《放牛班的春天》,感覺兩部電影異曲同工,但《地球上的星星》相比《放牛班的春天》,鏡頭更加詩情畫意一點,主題更加開朗一些。

  小男孩伊桑的長像很突出。大門牙、瘦弱、眼睛大大的。在他眼睛裡,世界神秘可愛充滿色彩,他喜歡天空、白雲、飛鳥、河流、小魚,甚至可以津津有味地注視小水坑,欣賞它被人踩出的水紋和倒影。

  只是小男孩讀寫字母非常困難,每個字母在他看來,都會跳舞似的,男孩為了掩飾自己在讀寫上的無力感,擺出不聽話的姿態,結果被扣上懶惰、淘氣、弱智的帽子。事實,這一切真不是他的錯,可他還是被逐出教室,被逐出學校,不得不轉學。有學習障礙的孩子,在功利性教育中都是不幸的,都要經歷這樣的心路——叛逆,痛苦,麻木或墮落。但電影裡的男孩最後綻開自信又快樂的笑容,如同老師為他創作的肖像畫。顯然電影不想拍攝的過於陰暗悲觀,所以讓男孩遇上樂觀又高明的恩師——拉姆,使得故事抹上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散發出溫暖的理想主義光芒。

  但在現實裡,大部分孩子沒有這樣幸運,他們都是僵硬教育制度的犧牲品。老師逼著學生達到他的知識要求,家長逼著孩子承擔他們的野心。孩子的成長是不斷“適應”現有社會文化、制度、道德的過程,不是去創造未來世界。學校培養孩子的目標,就是要孩子長大之後,能和他人競爭時候脫穎而出。成人生活有著強烈的功利性目標,同時,他們又把這些功利性目標強加到孩子身上,要求孩子延續自己無法完成的夢想。這是教育嗎?不是,這是悲劇——孩子的夢想被摧毀。正因為這樣的世界觀,男孩的父親反問老師:”繪畫有用嗎?能幫助他和別人競爭嗎?”

  影片中的這個故事我覺得講的很好。“在索羅門群島的原住民如果想要開墾農田,他們並不需要砍樹,他們是怎麼做的呢?很簡單,一群人圍著一棵樹,開始大聲的謾罵、詛咒……沒過幾天,這棵樹就死了!

  影片中以繪畫大賽結尾,我想,沒有其他什麼能比畫更好的讓我們去開啟孩子們的心扉了。然而真正開啟伊桑心扉的卻是美術老師親手畫的一幅畫……(自己看,比別人講得更震撼。影片中還有一個小細節,就是伊桑寄給媽媽的本自己畫的書,感人致深!我就不寫了。

  最後,伊桑在這次大賽上展現了非凡的才華!當校長宣佈伊桑獲得一等獎並做為學校年鑑的封面時,全場掌聲雷動,而我們的小伊桑,卻深深地把自己埋在人群之中,那躲閃的眼神,那膽怯的神態,讓我心疼落淚。

  我非常喜歡結尾的那一幕,即將回家的伊桑突然轉身奔向老師,臉上洋溢著久違的笑,露著大板牙肆無忌憚地笑著奔向老師。老師把伊桑舉起,拋向空中的那一個定格畫面——伊桑在飛……

  或許我們身邊就有這樣一群人,小腦袋裡充滿了無數的奇思幻想,但是卻與這個“傳統社會”的潛規則有些格格不入,社會排斥他們,他們憤怒地掙扎,眼裡一片無助,父母不理解,老師不關心,於是他們開始用叛逆偽裝自己,漸漸墮入黑暗。在我們周圍,很多星星都隕落了……鑽石早已沒有了稜角,再也折射不出璀璨的光輝。但是,可能還有更多星星將要遭遇隕落,悲傷嗎?

  星星,當它璀璨在天際時,多麼美好,銀色的光芒傾瀉大地;一旦它落到地面上,便只是一塊黑糗糗的醜石頭罷了,欣賞與讚美也走到了終點。或許有一天,它可以很幸運地碰到它的“伯樂”,成為另一匹“千里馬”,在天文史上繼續閃耀它別樣的光芒。

  深深記得《阿甘正傳》裡阿甘媽媽說的兩句:“Everyone is different。”“Don't let anyone tell you that you're different!”

  細心體會《地球上的星星》,就會更好的體會這句話。

  《地球上的星星》用它的內涵,越過繁縟形式,觸動心靈。我們學習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好的影視作品,同樣能洗滌人的靈魂!每位望子成龍的家長,我建議每一個肩負教育重任的老師,都應該認真的看一看!

《地球上的星星》觀後感9

  看完了《地球上的星星》,不知道該用怎麼樣的詞語來形容此刻的心情,一次次的淚流滿面,不僅為睿智的老師,嘔心瀝血為了幫助弱勢的學生重新面對生活,面對冷酷的生存環境。更多的是為伊桑感動而自豪,為他渴望被接納,勇敢走出自閉的世界而歡呼,也為他能幸運的遇到這麼一個伯樂老師而慶幸。

  看到這一幕幕,不禁讓我想起當年的我,在小學我不是一名優秀的學生(在學習上)。於是處處遭受白眼,受班裡好學生的欺負,自然不受老師的待見。記得上五年級的時候,暑假開學老師沒有來學校,於是我們所有的同學都在教室玩,有同學拿出撲克牌來玩,於是我也把撲克牌借給同學玩,正玩得開學,班主任李老師來了,看到班主任同學們趕緊收拾東西回到自己的座位上,但是已經晚了,李老師看到班裡的學生在玩牌,火氣一下子上來了,於是開始抓主謀,於是持牌者都被交出去了,一個一個接受李老師的訓斥,雖然我沒有玩,但我拿有撲克牌,於是我便成了李老師口中的主謀。當時在場的有班裡學習特別棒的幾個學生,李老師看到是他們,輕描淡寫地說了幾句便讓他們回座位上了。最後留在講臺上接受老師批評的自然是我這位不收老師歡迎的差學生。記得當時李老師說話特別難聽,我站在講臺上已經哭得像個淚人了,李老師還是不罷休,讓我當著全班同學的面檢討,自尊心超強的我恨不得找個地縫鑽進去。現在回想當年的事情我仍然心有餘悸。不過幸運之神很快就降臨我的身邊,我們5年級結束就升入初中,當時我們中學才學英語,學校調來了一名40多少歲的王老師擔任我們的班主任,經過一個星期的接觸,王老師發現了不愛說話、自卑的我,他從我的眼神裡看到我的恐懼。於是王老師便在英語課堂上鼓勵我回答問題,慢慢地讓我擔任班裡的小組長,在我的印象裡小組長只有學習好的學生才有資格擔任。對於王老師的決定同學們也是切切私語,終於迎來了第一次英語測試,我考了56分,於是班裡的同學便說:“考56分還當組長呢。”

  高考畢業時我毅然報考了師範,大學畢業後我選擇了河南省實驗學校鄭東小學,在學校工作的幾年裡,我儘自己的最大努力把自己的愛奉獻給班裡的孩子們。魏中陽是我剛參加工作時遇到的一名有個性的孩子。雖然這個孩子的年齡已經到了上學的年齡但是孩子的智商還沒到年齡,上課沒有一點上課的意識更別說遵守紀律了。記得剛開學那天,全班32名同學,只有他一人哭哭啼啼找媽媽,看得我直皺眉頭:都已經是小學生了,怎麼還跟剛上幼兒園的孩子似的?從那天起,我對魏中陽這個孩子就沒什麼好印象:這樣的孩子,學習上恐怕真的跟不上呢。

  事實確實像我想像的那樣,由於“年齡”小,他根本就管不住自己,上課了,他還在倚著桌子搖來晃去,老師講的什麼他根本就不聽,好像也聽不懂似的,上課時老師不提醒孩子都不知道拿書;下課了,別人要是碰了他一下他一定會以牙還牙,一副不依不饒的樣子。唉,這樣的孩子,讓我和語文老師只搖頭……突然間我從他的身上看到了我當年的影子,“不能讓他掉隊”我暗下決心。

  這之後,我仔細觀察他,發現他不是不想學習,而是不知道該如何聽講。比如,老師在講課的時候,他不轉頭搖晃的時候,就會在本子上寫呀寫的,走近一看,原來是在做老師還沒要求做的練習,問:“你在寫什麼呢?”他會特別理直氣壯地回答你:“我在做題呢!”“老師還沒要求你做呢,幹嗎這麼著急啊?”“我怕小朋友做的時候我做不完呢!”哦,原來如此,由於他“年齡”太小,書寫、算題的速度明顯比其他同學要慢,他為了能早點完成就提前做了,我的心裡突然地感到她是那麼地可愛,其實,他是一個很要強的小男孩啊!只是不會聽講罷了,心中不免後悔自己以前對他的偏見和不耐心,也慶幸自己今天問了他,否則恐怕真的要抹殺一個孩子的上進心和自信心呢。

  下課了,我把他叫到跟前“魏中陽,老師講課還有小朋友向老師提問題或者小朋友回答問題的時候,你應該仔細聽,這樣你才知道什麼樣的問題用什麼樣的方法去解決,並且還會發現你不明白的地方,把問題提出來大家一起來研究,來探討。如果像你那樣,不管什麼時候都在那裡埋頭寫呀算呀,你想想,不懂的地方是不是還會照樣不明白?老師知道你是一個特別有上進心的孩子,老師很喜歡你,不過老師更喜歡一個會聽講,能提出問題會解決問題的你。以後老師講課的時候能認真地聽嗎?”魏中陽很鄭重其事地點了點頭,我笑了。

  那以後的魏中陽,雖然上課時還有管不住自己的時候,但聽講是比以前認真多了,還能試著提問題了,別人提的問題她也會積極去思考了,性格也越來越開朗了。我知道,一個陽光的小男孩正在健康地成長著。

  就這樣我和班裡的孩子們一起健康成長,兩年過後我被重新調到了一年級,當和班裡的孩子們依依話別時,我們都淚流滿面,孩子們喊著:“張老師你別走,我們喜歡你。”有的孩子家長後來打電話說:“張老師謝謝您兩年來對孩子的關懷,尤其感謝您對孩子心理健康的關注。”我還能說什麼呢?我只想盡最大的努力去做一名像我的恩師王老師的一個人,讓世界上少一名自卑的孩子,如此而已!

《地球上的星星》觀後感10

  《地球上的星星》講述了一個滿腦子有奇思異想,富有繪畫天賦的九歲印度男孩伊桑,由於有閱讀障礙而表現得不愛學習,逃學,各門功課自然是零分。在老師眼裡他的智商有問題,父母無奈將他送到寄宿學校,小小的伊桑離開家,變得不再調皮,而是驚恐麻木,後來幸運地遇到美術代課老師拉姆,是他發現了伊桑的癥結所在,是他改變了伊桑父親的勢力觀念,是他幫助伊桑克服閱讀障礙,也是他挖掘了伊桑的繪畫天賦,幫助他找回自信,成為一顆正真閃耀的星星。

  觀完影片,我們都被拉姆老師感動,他和其他老師相比,用廣闊的胸懷愛學生,是的,學生應該是拿來愛的。雖然愛有多種含義,但真誠的愛,是教育學生的前提,一直以來,我都努力著,但,有時候真的會控制不住自己,露出自己“猙獰”的面目。

  剛開學,接手了一個新組建的班級,鼓足了信心想在開學階段幫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樹立良好的班風。開學剛過兩個星期,班級裡調皮的男孩子漸漸“原形畢露”。小L坐在第一排,在學生資訊情況表裡我瞭解到他是個單親的孩子,和爸爸一起生活,上課容易開小差,總是老師剛講完了要求,他又插話問老師要求,我總是按捺住自己的情緒,耐心地跟他再講一遍。一天上好數學課,我來到教室準備上語文課,從教室的後門走到辦公桌前,只見小L轉過身,用手推著第二排同學的桌子,第二排的男同學也用手抵著桌子,劍拔弩張,似乎“戰爭”一觸即發。我厲聲讓他們鬆手說明情況,第二排的男同學聽見老師的要求便鬆手了,可是小L倔強的像頭小牛,不僅不鬆手,而且任憑老師怎麼詢問都一言不發。向第二排的男同學瞭解了情況,原來是數學課上小L轉過來找後面的同學講話,被老師批評了,心情不好,下課將自己的凳子往後移動,遭到後面的同學的拒絕,便出現了我看見的一幕。因為下課時間有限,小L又完全不配合我的教育,我只有先將他後面調換了一位比較寬厚的男同學。

  誰知剛調換了沒兩天,上語文課,他上課又轉過身想和後面的同學說話,被我點名提醒後他就趴在自己的桌子上不看課本也不聽講了。下課他還是趴在自己的位置上,同桌的同學要出去他也不讓開,還不斷地把椅子往後擠,後面的男同學已經被他擠在位置裡動彈不得了。我一見這情形就火冒三丈,心想不能再慣你這個霸道的脾氣了,得給他個“下馬威”。於是我走過去,讓他站起來,請他到辦公室,想和他好好談談。可是他又顯出犟脾氣,趴在那裡紋絲不動,我火氣越發大了,聲音也不覺高了起來,一把把他從位置里拉了起來,人被我拉出來了,桌子上的書本文具也灑了一地,原本熱鬧的課間教室也安靜了不少,很多孩子都盯著我和小L。小L還是一聲不吭,眼淚從從眼睛裡留出來,看得出他是拼命地想忍住不哭。見他哭了,我的心一下子軟了,也疼了——我傷了他的自尊心了。回想自己剛才的舉動,發現真的有點過火了。雖然心裡明白,自己他急躁了。我該怎麼辦?

  很快上課了,我已經沒有時間處理這件事情了,我專心上課。直到中午吃飯他情緒還是低落。我思索再三,還是來到她身邊,俯下身子,雖難以啟齒,但我還是輕輕地說:“你還在生氣麼?”他一言不發,看不出什麼表情。我很懇切地說:“對不起,老師真的不是故意要把你的東西弄到地上的,老師不該發脾氣的,你原諒老師吧。”他還是一言不發,但眼睛很快地掃了我一下。很快又上課了,他雖然還有些不自在,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他馬上就投入到學習中去了,下午又認真地訂正作業了。但這件事一直堵在我心裡,怎麼也不能釋懷,為自己的沉不住氣,為自己的“遷怒”。後來我特別觀察了小L,並從他以前的班主任和家長那裡儘可能多的瞭解他的情況,我發現他是個敏感,並且不太能控制自己情緒的孩子,家庭的破裂讓孩子向更多的人關閉起自己的心靈。

  面對這個孩子,我可能需要更多的時間和耐心,不覺想起了《愛的教育》中的一段話,“先生有時受不住小孩的氣鬧,不覺舉起手來,終於用牙齒咬住了自己的指,把氣忍住了。她發了怒以後,非常後悔,就去安慰方才罵過的小孩。也曾把頑皮的小孩趕出過教室,趕出以後,自己卻嚥著淚。有時聽見家長責罰自己的小孩,不給食物,先生總是很不高興,要去阻止。”是的,書中先生對孩子的嚴格以及對孩子的真誠的愛,常常感動著孩子們,也感動著我。孩子需要嚴格的教育,但是,他們更需要寬容、理解,還有那慈母般的愛。

  我們常說:我把學生當作我的孩子。但細想來,真的做到了麼?如果做到了,那麼在懊惱時就會設身處地地為他們著想而不會發火,如果做到了,在向孩子發火後,向他們道歉,就不會有猶豫。看來,自己的修煉還差的遠了,希望在不斷的學習磨鍊中,增強自己的修為,真正做到愛生如母。

《地球上的星星》觀後感11

  有的孩子就像含苞待放的花朵,他們純淨無暇,帶來平和與融洽;

  有的孩子就像照亮世界的旭日,他們活潑可愛,帶來歡樂與溫暖;

  有的孩子就像蒙塵於世的星星,他們無助痛苦,渴望幫助與理解。

  不管怎樣的孩子,在我看來,都是落於人間的天使。他們既然放棄天堂,選擇了你我,那我們就應該無條件的關愛他們。

  近日,有幸觀看了電影《地球上的星星》,對我觸動很大。

  首先,這是一部讓人揪心,讓人心痛,又讓人寬慰,讓人快樂的電影。我覺得我們應該感謝作為導演和演員的阿米爾汗,他給如今浮躁且缺乏關愛的世界帶來了一陣春風、一股暖流。

  伊夏,作為影片的小主人公,是一個已經8歲的小男孩,他出生在一個很標準的印度工薪階層的家裡。為什麼說是標準的家庭,不是因為這個家庭有一個溫柔賢惠的母親、一個為養家餬口而辛苦工作的父親和一個學習優秀的哥哥,我所說的標準是指那刻板到幾乎強制性的望子成龍。這是印度無數工薪階層家庭的一個縮影,又何嘗不是中國很多家庭的現狀。我對此不好做出評論,這應該是一個社會階段的必然過程。但我希望,這個過程儘量縮短,因為這個過程中充滿了無情與無奈,掩埋甚至磨滅了無數顆星星的光輝。

  小伊夏從出生到8歲,挺不容易。因為他從小學習任何東西都比其他人慢很多。但是,就像很多父母一樣,他的父母並沒有注意到這有什麼問題,都感覺大一點就會好了。也如他們想的一樣,隨著長大,伊夏能說會道,能跑會跳,很是活潑,甚至他還對畫畫很感興趣。就這樣,伊夏成為了別人眼裡一個淘氣的正常男孩。

  可是,當伊夏上學後,這一切都變得不再正常。他根本學不進去,即使復讀一年級,仍然沒有改觀。而且他也變得越來越淘氣,跟人打架,甚至逃課。說起逃課,這也許是他噩夢前最快樂的一次經歷了。當看到小伊夏獨自一人流浪街頭,以他自己的視角觀察這個多彩的世界時,我彷彿也感受到了那種輕鬆與自在;當他坐在石頭上發呆時,我更加體會到了那種無奈與無助。

  隨著伊夏學習成績越來越差,做的事情越來越出格,而父母終究不願承認他智商有問題,在父親努力下,可憐的伊夏被送到了一所有名的寄宿學校學習。這是他噩夢的開始,也是他命運的轉折。

  噩夢是因為在只關注升學率而不管學生死活的學校裡,伊夏的愚笨被無限的放大並受到老師的嚴厲對待。這是一種殘酷的現實,正因為是現實,所以它不容易被改變,也正因為是現實,所以它才能夠被改變。但,這可能需要一代人甚至幾代人為之付出努力。試想一下,當你生活在這樣的一個世界:別人看到的鹿是鹿,而你看到的鹿卻是馬,當你誠實的說出來後,大家都會說你是錯的,甚至認為你是瘋子。你會如何?孤獨,無助,痛苦,崩潰,然後……。伊夏面臨著同樣的問題,到最後幾乎處於崩潰的邊緣,他封鎖了內心,將自己陷入無限黑暗。

  轉折是因為在這看似殘酷無情的社會里,還有很多熱心、熱情和善良的人。阿米爾汗飾演的尼克就是這樣的人。他作為伊夏的繪畫課老師出現在了伊夏的世界裡,他熱愛生活,熱愛工作,善良質樸,思路活躍。通過了解,他成為第一個發現伊夏患有閱讀障礙症的人。然後他又透過科學的方法幫助伊夏一步步走出了陰霾,獲得了新生。伊夏釋放了天性,就像蒙塵之星再次閃耀,並在繪畫方面展現出了非凡的天賦,獲得了家人和師生的誇讚。

  當然,這是電影,試想一下,如果尼克沒有出現會怎樣?即使尼克出現,伊夏沒有繪畫天賦又會怎樣?再換一種角度,為什麼父母沒有發現伊夏的問題?為什麼很多其他的老師沒有發現伊夏的問題?

  如果仔細深入的想這些問題,會讓人不寒而慄。這個電影反映出的問題並不是個例,而是一種現象,一種體制。請問,世間多少人裡邊才能出一個達芬奇、一個愛因斯坦或者一個愛迪生呢?一千,一萬,十萬還是更多?你可以想象在這些患有閱讀障礙症的偉人的背後又有多少被埋沒的孩子嗎?

  這是一部嚴肅題材的電影,但是導演卻沒有一味誇大這種社會的悲哀,而是在凸顯問題的同時儘量舒緩而溫馨的方式來展現,我想他的目的在於喚醒人們內心深處的慈悲。正如電影中表達的一樣,再望子成龍的家長,當看到差點被自己逼瘋的孩子又獲得新生時,也會自責與悔恨,甚至痛哭流涕;再嚴格且追求業績的老師,當看到平時死氣沉沉的學生也有活潑可愛的一面時,也會勾起自己的回憶,甚至發現真我。到最後,你會發現,地球上的星星,指的不僅僅是被埋沒天賦的孩子,也是如伯樂般發現並拯救孩子的老師,是悔過自新重新認識自己的家長,是撥開迷霧重拾真我的所有人。

  總之,這是一部以快樂結尾的電影,那麼我也衷心的希望所有人都能撥開迷霧,重拾真我,你會發現,原來自己曾經也是天使。

《地球上的星星》觀後感12

  前些日子看了寶萊塢電影《三個白痴》,剛又看了一部寶萊塢電影《地球上的星星》。實在很巧,兩者竟都是阿米爾汗主演的.《地球上的星星》是阿米爾汗自導自演的。影片講述了一個小男孩依夏因具有閱讀障礙,成績總是很差,而哥哥的成績總是學校裡最好的。所以依夏經常受到爸媽的批評。無計可施爸媽決定送依夏去一所寄宿學校,可是來到這裡依然不見起色。依夏成了大家嘲笑的物件,開始變得對生活失去熱情。當阿米爾汗扮演的老師尼克出現後,發現他很能畫畫,卻要放棄畫畫了。於是他積極幫助依夏擺脫困境,還為此開展了一次全校的畫畫比賽,最後依夏不出所望拿到了冠軍,也找到了對生活的熱情,同時還挽回了家庭矛盾。

  印度也是一個發展中的大國,這一點和中國可以說是很相似的。中國和印度除了社會體制上不同外,其它地方都有相似之處。比如貧富差距,教育體制等。然而印度的電影工作者卻早意識這一點。他們的電影完全不避諱對教育制度的批判,就如那部《三個白痴》,它把現代大學的填鴨式教育比喻成謀殺大學生的罪魁禍首,鼓勵大學生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並要充滿熱情去幹。而這部《地球上的星星》把目光瞄向了小學教育。現實生活中,孩子從小就被父母定好了未來,長大要當什麼什麼。小學教育很重要,人一生中的很多行為習慣都來自於小學的啟蒙教育。

  電影除了批判的學校的教育外,還從家庭教育中找原因。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應該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讓其發展自己的特長,而不是把自己當年未完成的心願強加給孩子,這對孩子來說是不公平的。如果未來已被規劃好了,那誰還會去為自己真正的理想去奮鬥呢?到時候,全國家的人都是律師和醫生,沒有了科學家,沒有的畫家,音樂家。大人們每天抱怨自己的工作辛苦無聊,朝九晚五,感覺生活被禁錮了。而對於自己孩子的教育卻依然沿用培養白領的方式來培養,難道也想讓自己的孩子過像自己一樣毫無激情的生活?

  常常聽到誰誰誰的孩子怎麼了,不聽話了,淘氣了等等之類的事情,我常說的一句話就是別怪孩子,他們都是白紙一張,被畫成什麼樣全是受大人和世界的影響,父母和老師首當其衝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如果你看了《地球上的星星》,那裡面其實講述的是一樣的道理。片中有一句臺詞很好“每個孩子都是地球上的星星”,也許有的星星生來不像其他夥伴那樣明亮璀璨,但你不能否認他們也有自己的光芒,在某個瞬間,他們所發射出的光芒反而更加耀眼。

  看了電影我才知道像愛因斯坦、達芬奇、阿嘉莎克里斯蒂等名人在童年時都曾遭遇閱讀障礙的困擾,又有誰會料想他們今後所締造的輝煌成績?現代人越來越強調換位思考,鼓勵彼此站在對方的立場上想問題,但是有多少人真正把孩子視做一個獨立的人,以平等的姿態去靠近他們的內心世界?這正是片中小主人公伊夏父母所無法領悟的,父親一味的苛責,母親盲目的焦慮,他們不是不愛自己的孩子,而是不懂如何發現他的心,只能用自己的方式去灌輸傳統理念,卻事與願違地使伊夏在沉淪的泥沼裡越陷越深。

  從《三個傻瓜》到《地球上的星星》,兩部有關教育的印度電影真的讓我對他們的創作刮目相看,體制的不同讓這個看似貧窮的國家迸發出吸引人的活力,物質生活的匱乏並不代表思想文化同樣貧瘠,相反,他們的精神世界或許更加豐富。在不需要有顧慮和雜念的環境下,對自身教育所存在的問題進行批判和揭露,這是一種讓人能看到希望的積極方式。我一直以為在任何時候,有異議是一件好事,它並不意味著破壞,相反更引發人的思考,每個人都高唱讚歌的高度統一不僅不現實,而且也無法掩蓋背後千瘡百孔的烏煙瘴氣。

  如今的教育不用贅述也很清楚,無非就是功利性的達標測試,不管你真正學到什麼,只要分數夠了就行。這就是目的所在?在這種思維的引導下,出現了強制性的被迫接受,比如課文必須分段和歸納中心思想,這有多麼可笑而荒唐?每個人對一篇文章、一首歌曲、一部電影、一幅圖畫都有自己的理解和感受,這才是充滿活力的思想世界,硬生生地套上統一標準進行背誦扼殺了多少孩子的想象力?

  如果說教學模式讓我無奈,那現實中的教育就更讓人憤怒,我姐姐女兒的小學年級裡每學年會排名次,最後一名的同學來年根本不收學費,直接趕走!這是多麼可恥的行為!他們還配叫“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嗎?同事孩子即將就讀的重點小學,老師會把班上成績最差的幾個孩子的家長叫到操場上罰站,然後指著鼻子挨個罵過去,試想這些受到羞辱的家長最終會把氣撒到哪裡?而這些原本白紙一張的孩子將來會成為什麼樣的圖畫?然而這些就是活生生的現實,我以前曾對自己小時候的學校教育充滿抱怨,現在回想起來覺得那會兒比現在要輕鬆愉快得多,至少還有空做做遊戲,想想這又是多麼可悲。

  無論是星星或是白紙,每個孩子的最初都是純潔無瑕的,可我們究竟為他們帶去了些什麼,他們是否會像片中的伊夏那樣幸運,最終繪出一幅如此美麗的圖畫?我覺得這沒有回答的必要,因為誰都無法改變一些根深蒂固的東西,但我覺得身為父母的人或是準備當爸爸媽媽的人應該看看這部電影,然後去體會如何真正走近自己孩子的內心,無論外面的世界如何,他都是應該被尊重和愛護的。

《地球上的星星》觀後感13

  幾天前看了一部寶萊塢電影《三傻大鬧寶萊塢》,心情仍激動不已,對印度的大學教育也起了看法,他們把大學填鴨式的教學比喻成謀殺大學生的罪魁禍首。本人對男主阿米爾汗崇拜不已。很巧的是,最近老師組織觀看了另一部也是寶萊塢的電影《地球上的星星》,再次感嘆導演的高超的鏡頭把握感和劇本的厲害之處。然而在這部電影中值得一提是我們小主人公—依夏。此電影講述的是,一個小男孩依夏因為具有閱讀障礙,成績總是很差,而哥哥的總是校裡最好的。所以依夏總被爸媽和老師批評。無計可施的爸媽決定送依夏去一所寄宿學校,可來到這裡依不見起色,他再次成為大家朝笑的物件,開始變得對生活失去熱情。當阿米爾汗扮演的老師出現後,發現他對畫畫很有天賦,卻要放棄畫畫了。於是他積極幫助依夏拜託困境,為此展開了一次全校的畫畫比賽,最後依夏不出所望拿到了冠軍,同時也找到了對生活的熱情,還解決了家庭矛盾。

  對於依夏這個孩子是很希望的,他對事物有自己不同的視覺和感情。影片的開端是描述一個快樂的孩子,對世界充滿希望。然而不過十分鐘,鏡頭一轉,一個原本天真可愛的孩子演變成了沉默,暴力的小孩。不由得引起了我們的思考,是什麼改變了他,又是什麼扼殺了孩子的自信。教師又該怎樣面對所謂的“差生”?

  令人印象深刻的一幕。在一堂英語課中,小依夏上課不是那麼的專心,眼睛望向窗外觀察小鳥的餵食。很不幸,唄老師點中,叫他讀一段文章。小依夏頓時就緊張了,回答的語無倫次。老師當然很不高興,當眾批評了他。我不知道這老師又沒有聽到依夏的解的釋,他說:“它們在跳舞!”。我當時就在思考,如果當時這老師停下來認真問問他,情況會不會就不一樣了?顯然,老師沒有,反而當眾朝笑他,引得學生的鬨堂大笑。小依夏的自尊心受到了打擊。我想在我們求學過程中,對於這一幕大家並不陌生,或許你是被朝笑辱罵那個學生,或者是朝笑他人中的一員。面對上課不聽話的,淘氣的學生,教師最不可取的方法就是當眾批評。要知道不過人處於哪種年齡段,學生的自尊心都是很強的。他們都希望得到家長老師同學的尊重和關注,這種方式無疑是把這個學生推得更遠,沒有絲毫正面效果。既不能叫他全心聽你課,融入進去,也不能改善他以後的態度。或許他以後再你課上不會喧鬧,但無聲的抗議不是更嚴重嗎?

  毫無疑問,依夏是老師眼中嚴重的差生,成績不好,學校態度也一塌糊塗。面對這類學生,老師家長更應該耐心觀察,多於孩子溝通,絕不能強制鎮壓。只有用心溝通才能找到根本問題。或許有人會反駁了,當今一個班就有60,70個學生,老師哪有足夠精力去一一過問?是的,這也是我們教育的問題所在。我一向不喜大班政策,為了節省所謂的資源,把七八十孩子擠在一個環境下。社會,教育局也應該採取措施,教育是國家的根本,怎能為了眼前利益而耽誤了孩子的成長?再來說家長,在國家政策的影響下,大部分都是一個孩子。溺愛使得你們的孩子任性自私,面對孩子的霸道和無情,家長們難道不該反省自己嗎?一味向孩子灌輸讀書萬能的思想,使得學習利益化。在生活上無限寵愛關懷,但面對孩子的學校逆反心理卻只是教條主義,只有好與不好,使得孩子喪失學習的樂趣。都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家長們應該在學習上多關心孩子心理而不是隻在乎孩子的成績。只有這樣孩子才會有一個正確的學習態度。

  常常聽到家長老師抱怨孩子怎麼怎麼不聽話了,淘氣了等等之類的事情。我想說的是,他們是一張白紙,被畫成什麼孩子全守大人和世界的影響。因此,希望教師和家長用心培育,並不是所有孩子都是愛因斯坦或者是李嘉誠,我們不能把自己的夢想強加給孩子們!

  再來說阿米爾汗所扮演的老師,一個成功老師的案列。他用耐心和自信打開了依夏的禁閉的心門,找到了關鍵問題所在。我們可以想象下,孩子由於自尊和匱乏的知識,甚至在長大成人後才發現自己的閱讀障礙(一個小學生,不能閱讀,失去了獲取知識的直接途徑,又不跟外界交流,自然也不明白自己的問題)該是多麼恐怖的事情!回到現實生活中,可能不止這個一個問題。對於缺少自信,甚至是自卑的學生,身為教師第一首要任務就是給孩子建立孩子的機會,經常誇獎鼓勵學生。看到學生的優點比對孩子的不足指指點點是非常重要的,我不認為孩子第一任務就是成績,而是成才!人們常說心總是偏的,博愛不來。老師欣賞優秀能力強聽話的學生,正常的。是的,我們不能避免這個想法。但是,喜歡好學生和關心表現不好的學生並不衝突。

  我們在觀看完電影心裡都在感慨,很慶幸小依夏找到了伯樂老師,發現了自己的價值,才華也沒有被埋沒。反觀我自己,現在我是一名大三的學生,常在思考,我又什麼興趣?有什麼長處?畫畫?下棋?答案是沮喪的。我不知道自己的愛好,自然也不能發展成優點。將來我也將成一名人民教師,我也將盡力用心關心我的學生,成為他們的伯樂!

  很喜歡影片中一段話:每個孩子都是地球的星星,有的星星生來不像其他小夥伴那樣明亮璀璨,但你也不能否認他們也有光芒,在某個瞬間,他們所發射出來的光芒會更加耀眼!

《地球上的星星》觀後感14

  每個孤獨的孩子都是地球上的星星,你可以在黑夜中看到它閃閃的發光,但是你永遠都觸碰不到它,也許,在黑夜中,你也不移地昂可以看得到它,因為你可能會被月亮的光芒吸引住了,你也可能被路上的燈光迷花了眼,你也可能在豪華的房間內流連中,忘了天上默默發光的星星。

  看了《地球上的星星》(又名每一個孩子都是特別的、心中的小星星)後,你真的瞭解自己的孩子嗎

  可能你會一昧的要求你的孩子成為班上學習成績最好的學生,你可能會一味的要求你的孩子成為老師口中被稱讚的好孩子,你可能在想我自己的嚴厲是孩子學習上的動力,孩子會在未來感謝你的!

  孩子會明白的,外面的競爭是很嚴厲,很殘酷的。只要你不是最優秀的孩子,你就會被社會所淘汰,你會在殘酷的世界中失去活下去的能力的。

  但是,你現在的一昧的要求,你會讓孩子很痛苦的,你會讓孩子失去自信的,你會讓孩子揹負著過多的壓力的。

  在劇中,Ishaan Awasthi (Darsheel Safary飾)是一個八歲小男孩,他的世界充滿了別人並不以未然的驚奇:色彩、魚兒、小狗和風箏。他不會默寫單詞,他的算術很爛,沒有人知道其實在他眼裡數字和字母是在跳動中的,他分不清B跟P,他會把字母和數字反過來寫,是因為他根本不能。

  而不是,父母老師眼裡的那樣的,並不是伊夏的態度問題,並不是他的調皮搗蛋的問題。

  是他根本就不能,在被父母的叫罵聲中,在老師的辱罵中,他不能跟不會是同一個概念,那他為什麼要承認自己是不能呢 伊夏開始逃避,他用反抗來掩飾他的不能,來掩飾他的自卑。

  即使伊夏不能閱讀和聽寫,但是,伊夏有著我們很多人都沒有的才能——畫畫。他的世界裡,即使不能讀,不會聽,他也有著很強的畫,很豐富的想象,色彩是他的朋友,動物是他的朋友。

  但是,這些對於成人世界並不那麼重要,他們對家庭作業、分數和次序更感興趣。而Ishaan在學校,總顯得那麼格格不入。

  老師、同學和父母看到的是,他的缺陷,他的成績差的沒有人可以比他還差。沒有人會看到他的才能,豐富的想象,超強的動手能力,美妙的色彩感知能力,沒有人知道,或許,她們是知道的,但是,沒有人會在意,畫畫和動手能力,不能再考試中為伊夏加哪怕那麼一點的分,所以,她們忽略了。

  當伊夏他惹出的麻煩已經超出父母能承受的範圍後,他被送到了一家寄宿學校接受“教育指導”。在新學校,一切並沒有什麼不同,甚至愈演愈烈。老師們的侮辱,同學們的嘲笑,甚至伊夏還要必須應對額外的與父母分離的創傷。

  那個曾經調皮搗蛋的孩子,不見了。那個曾經笑容滿面的孩子,不見了。那個留意美好事物的孩子,不見了。

  他變得沉默寡言,他變得惶惶不得終日,他變得無比的自卑......

  一天,一位新的美術老師Ram Shankar Nikumbh(Aamir Khan飾,他演的三傻大鬧寶萊塢大家總知道吧)突如其來,用樂觀和自由的教學風格感染著每一個學生。他打破了“事情是如何完成”的所有規則,讓學生自己去思考,去夢想,去想象。學生們都滿懷熱忱,除了伊夏。Nikumbh很快也發現了Ishaan並不快樂,然後他開始了找尋原因。用時間、耐心和關懷,他最終幫助Ishaan找回了自己,還有快樂。

  到最後,伊夏是幸運的,因為他遇到了,Nikumbh。遇到了曾經是伊夏的Nikumbh,遇到了那個打破傳統教學方法的老師,從新從挫折中站起來了。

  可是,那些沒有遇到像Nikumbh的像伊夏那樣的孩子,她們有事何其的不幸。

  那個曾經被父母叫罵的伊夏裡,那個曾經被老師辱罵的伊夏裡,是不是有著你自己的影子在裡面呢

  那個曾經是好孩子,年年第一的孩子的弟弟的伊夏,是不是有著你自己的影子在裡面呢

  那個曾經背井離鄉身處陌生的環境中的伊夏,是不是有你自己的影子在裡面呢

  那個曾經因為哥哥的比賽無法看到久別的父母的伊夏,是不是有你自己的影子在裡面呢

  我們在遠離了,那個我們在埋怨教育的不公,埋怨父母的不公,埋怨老師的偏心的時候時,你有沒有想過自己已經成為了那時的父母,那時的老師了呢

  從開始浪漫天真的童年,相繼帶來孤苦伶仃的生活、艱難的學習壓力的私立學校,最後的釋放出伊夏德思想,展示出驚人的才華。

  這結局也是我們想看到的。影片中值得我們學習,借鑑的東西太多。

  影片展示的主題在於Nikumbh(美術老師)在伊夏家與父母討論的話題。最經典的一句“家長不是在撫養孩子,而是在訓練一匹賽馬”我覺的這句話可以讓有心的家長深思上一段時間了。

  是還孩子個童年,還是像賽馬一樣的訓練。在這個社會上,一定要出人頭地嘛,簡簡單單不好嘛!在這個社會上真摯的天真、浪漫,社會的演變抹殺了一切。

  是什麼,我想不用我說你們也知道的,看看這部片子吧!你們會收穫很多的。

《地球上的星星》觀後感15

  《地球上的星星》這部電影的小主人公伊夏會把相似的單詞搞混了,他在“認字”過程中出了問題,在“閱讀”和“書寫”時,不能透過把聲音和影象結合起來,瞭解字的意思。在閱讀和書寫中存在障礙,即所謂的“朗讀困難”。同時他在繪畫方面有很高的天賦,比一般人在繪畫方面有更強的能力。然而,在家庭教育中,伊夏未能被父母理解;在學校教育中,老師沒能根據他的問題對他進行輔導,而是不斷地把他趕出教室,同時伴隨著同學的嘲笑,漸漸地,伊夏從學不會轉變成不想學,寫假請假條,翹課……最後他遇到了他的伯樂尼克老師,在尼克老師的帶領下伊夏最終克服了朗讀障礙,並且在尼克老師組織的繪畫比賽中戰勝了尼克老師最終獲得了繪畫冠軍的感人故事……

  從這部影片中我在思考現在的教育,從這三個方面分析應該怎麼去幫助我們的孩子健康成長。

  1. 一.受社會影響下的家庭教育

  現在的社會過重地強調競爭,而在無形中忽視了對孩子自身的關注。正如影片中尼克老師所說:“我知道外面是一個無情,充滿競爭的世界,一個大家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世界。大家都要好成績,醫學、工程、管理……什麼都是隻要比別人差就是無法容忍的。100分考了95.5分…95.6…95.7分,只要比別人差就是可恥的,對不對?看在老天的份上,你想一想,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天賦,才能跟夢想,不是大家都只死想著要圖和讓自己的手指脫穎而出……然後忙著去修飾,讓它們看起來更長。如果哪天手指頭斷了,你們還要繼續嗎?”家庭教育中,需要父母和孩子更多的溝通,給孩子建構一個“說”的環境。讓孩子能自由表達自己的想法,與父母溝通。同時遊戲也是增加父母與子女溝通的一個方式。兩個人一起玩時,能幫助孩子學習做人的道理;而一個人在玩時,則能發揮它的想象力,培養創造力。

  作為我們的學生家長,你們真正理解一個孩子嗎?你們能真正理解一個孩子嗎?孩子總有一天會長大,而教育所做的不是助其快快成長甚至不經意間壓抑他們的成長,教育只是引導與發現,讓他們順著自己的方向,走一條屬於他們自己的路。而不是把自己的野心強加於孩子!

  1. 二.學校教育

  在學校教育中,現在更多地強調科學教育,而在無形中忽略了對學生的人文關懷。現在認識論一個特點就是把直觀的經驗提升到“知識”的水平,即認為科學知識是客觀存在的,是學生認識的物件,學生的任務就是獲取知識,學校的任務就是傳授科學知識,從而忽視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觀體驗。結果,生動多樣的教育過程就變成了客觀的科學技術的灌輸過程,教育成為科學化活動,教學效果更多地依賴於教師的教授水平和學生的理解能力。而電影中的主人公伊夏,就是由於其語言和文字理解能力的不足,導致他被排斥在學校教育之外。

  這讓我對班級授課制進行了再次的思考。誇美紐斯倡導班級授課制的前提是確信每一個個體的認知能力是一樣的,因為人具有“學問,德行與虔信”的種子,就像是樹植根泥土一樣,只要給予同樣的知識學習條件,學生就能實現相近的學習目標。但是由於遺傳和其它方面的原因,我們知道個體的認知能力還是存在差異的,面對這些“弱勢”群體,班級授課制似乎存在著一定的缺陷。因為它不能很好地做到“因材施教”,結合每個學生的特點進行教學。從而成就了大多數人,而犧牲了他們,使他們成為“陪讀”或是教育中的局外人。

  1. 三.作為老師我們該怎麼做

  尼克老師翻閱著伊夏的畫稿和使他受到責罰的作業本、考試卷,漸漸的,心裡有盞燈開始變得明亮,那顆落在凡世的小星星的光芒刺痛的他的眼睛。“你有沒有注意到他犯錯的模式?他把字母寫成反向,同一個詞在一夜之中有不同的拼寫,相似的字就會混淆…….所以,這些並不是普通的錯誤,他是一個有讀寫困難的孩子。

  發現這一問題後,尼克老師首先是給伊夏樹立信心,他在課堂上講到:“同學們你們是否知道,許多傑出的人物,如愛因斯坦,愛迪生,達芬奇,畢加索…….其實小時候都有讀寫障礙…….其實,在我們周圍,是那些有許多用獨特眼光看待世界的人,改變了社會。最後鼓勵伊夏說老師以前也和你一樣,但是老師沒有放棄,成就了今天的自己……

  尼克老師常常利用業餘時間和伊夏一起慢慢分析那些會跳舞的字母,從遊戲開始,在沙盤中先寫字母,再用彩筆寫,最後用鉛筆寫,一點一點,伊夏慢慢克服了讀寫障礙。

  尼克老師組織的學校繪畫比賽中,伊桑的畫勝過老師尼克而成為學校年鑑的封面,伊夏簡直不敢承受這巨大的成功喜悅,他流著熱淚撲進了老師的懷抱。伊夏各方面成績都明顯提高,令父母驚詫不已,伊夏也享受到了從未有過的高峰體驗,他的臉上綻放出快樂幸福的笑容。

  放暑假了,父母親來接伊夏回家,伊夏依依不捨地與老師告別,臨上車前他回頭奔向老師的懷抱,尼克老師將他高高地舉起,伊夏伸展著雙臂,全身舒展向上,極其激動人心,我的熱淚再一次流出。

  伊夏成功了,這更是尼克老師的成功,正是尼克老師智慧地發現伊夏的特點從而因材施教才發掘了孩子的天性,發揮了他的特長。雖然我們不能讓每一個孩子都成為像愛因斯坦那樣的傑出物理學家,但我們可以給予孩子更多的關懷和愛,讓他們健康地學習,成長。作為教育工作者,是不是應該多思考自己的教書育人理念是否正確呢?是不是需要像尼克老師這樣,慧眼識千里馬,讓每個孩子健康成長,走屬於自己的人生路,實現屬於自己的人生理想。

【《地球上的星星》觀後感】相關文章: